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历史长河中出现!想想看啊,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不就像一堆干柴等待着烈火点燃吗?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出来,用他们深刻的思想给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遭受着残酷剥削,这时候马克思主义挺身而出,为他们发声!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那简直就是在狂风暴雨中前行。

它不断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可就像顽强的小草,咋样都能扎根生长。

就如同在面对保守势力的打压时,马克思主义者们依然坚定地传播着真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这就好比不同的花朵在各自的土壤里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俄国的十月革命,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开出的绚烂之花吗?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4.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影响,那简直大了去了!它就像是一股汹涌的浪潮,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

看看那些曾经被压迫的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比如一些国家工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那可是永不停歇的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不断有新的源泉注入。

从列宁到毛泽东,再到后来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都在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吗?这是多么值得赞叹的传承啊!6.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像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你会看到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身影,听到他们激昂的呐喊。

这难道不让人热血沸腾吗?不信你去了解了解那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肯定会被深深打动。

7.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啊!它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光芒会越来越耀眼。

尽管会有困难和挑战,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想想未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我的观点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充满了奋斗、创新和希望,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学习,去感受它的伟大魅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读书报告

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感问题一:马克思在当时为何一直强调工人革命马上就要到来为了准备这个读书报告,我翻开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本后书,我认真且努力地阅读,虽然感觉到它的枯燥。

经过愈加深入地阅读,我愈发感受到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皮毛,我之前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确实了解不多。

在读着读着的时候,我发现马克思在早期一直很乐观的认为大规模的工人革命或者全欧洲的工人革命都即将到来。

他当怎会如此乐观的估计呢,我不是很清楚,因为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即使到了如今二十一世纪,工人革命也没怎么发生,社会主义国家只是少数,整个世界的主流都是资本主义,而且看起来资本主义现在也正处于上升时期,短时间来看是不会灭亡的。

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78页中:“只要法国发生任何一次新的无产阶级起义,都必然会引起世界战争。

新的法国革命将被迫立刻越出本国范围去夺取欧洲的地区,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实现19世纪的社会革命。

”还有87页中:“1956年上半年,英国面临着一场以金融货币危机为特征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新的危机必然将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对此,我也感到疑惑,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以致到后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他自己也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顶峰,再盛极而衰,那时才由工人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我记得是不是上课时好像也说过,当一种生产方式它所发挥的生产力没有完全释放完毕的时候,也就是当它还没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时,一般是不会灭亡的。

这是我自己脑海中的已经形成的观点,也不知道是否就一定正确。

马克思当时他难道就没有看到资本主义还有巨大的潜力吗?我只能理解为历史的局限性了。

他在《资本论》中也曾说过:“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

”他认为资本主义就要灭亡了,社会主义不久就会在全欧洲取得胜利。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这是我自己在看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我自己当时也积极地思考和去寻找答案,结论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健全,社会确实很黑暗,普通大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生活的确实非常贫困,社会矛盾尖锐,所以这也就让马克思看起来就要发生大规模工人革命一样。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09月18日18:08 卢婷婷点击:[308]《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of Marxism、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学分:2 总学时:36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潘建屯(副教授)、刘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1、课程地位作用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与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必定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与策略理论的新探究,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究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与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在不同历史时期上发展的特不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与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概述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ﻫ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ﻫ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时安排:2学时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马克思传》,分组讨论学习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必定性。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展史简单总结1.1844手稿及异化理论《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手稿》的重大意义在于,马克思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并在对以往的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为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做了准备。

在《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主要的含义就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具有摧残性的一面。

由此他提出了“劳动异化的具体表现”:第一: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生产越多,占有越少)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

(劳动变成强制与被迫性活动)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把自由意志活动变为维持个人生活手段)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压迫剥削与被压迫剥削)意义:《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异化劳动理论朝着从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其次,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以及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揭示开辟了道路。

再次,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分析,阐明了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初步揭示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从而为马克思后来科学地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2.《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与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中,马恩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不仅使马恩在哲学方面实现变革,也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第一: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的最初表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doc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目代码:3375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三)克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一)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二)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四)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五)《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六)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三、博大精探的理论体系(一)《反杜林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四)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哲学纲领的提出(五)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四、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一)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三)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五、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一)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二)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三)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四)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五)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得失(三)新经济政策的最初实践(四)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七、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一)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二)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四)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胜利(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四)毛泽东关于建设新中国的战略思想九、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卢卡奇和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二)柯尔施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他的西方革命道路(四)“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十、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一)苏联的改革和“新思维”的出台(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三)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十一、当代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流派(一)“欧洲共产主义”(二)法兰克福学派(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趋向(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趋势(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十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一)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积极成果及理论贡献(三)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十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科学体系(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立场的转变。

他们适应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要求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深入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在批判的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取得世界性历史成就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这一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新的特征,与此同时,工人运动高潮迭起。

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不断增多,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空前高涨的革命形势。

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列宁在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结论。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中经受挑战并且不断发展的时期,时间的跨度为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社会主义国家从50年代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的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针对中国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方面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复杂状况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也出现也失误但为以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一时期,由于各社会主义国家未能处理好学习苏联模式和根据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加之苏联实行大党大国主义,这些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折。

第四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低潮中重新奋起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受到挫折和冲击,使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简单概括,概括性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97-0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重大社会科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彻底而十分严整的世界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利益的学说。

马克思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调节的矛盾,同时证明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崩溃,指出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西欧国家。

其主要发源地是英、法、德三国。

因为在19世纪上叶法、英、德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科技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逐渐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进行转变,《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更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已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它吸收借鉴并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美好成果,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理论根源,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而论,原本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流派而论,原本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论,原本是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源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并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和创作,同时也需要考察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的贡献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概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848年-1894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

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宁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指导理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和思想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94年-1924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地位。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列宁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如《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1924年-今)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斯大林的兴起和苏联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也伴随着对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效果的质疑。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演变和扩展,但其核心原则和方法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的焦点。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被归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兰州大学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八、西方马克思主义 及其历史演变
绪论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思想武器。
• 我们今天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他们的继承者 对它的发展,即包括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它由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涉及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世代相 传的基本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从而坚定我们 对它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第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学会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 要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里 说的整体性,既包括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也包括理 论体系的整体性。
•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这是和 欧洲的经济发展程度、工人运动状况、历史文化传统 分不开的。
• 19世纪德国的两位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 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他们为创立、传播、发展马克思 主义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 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重大发展,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在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理论环节。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理论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在描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如何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修正、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重心的转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民族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而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

其特殊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争取解放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武器的理论。

这个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创始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等地从事革命和思想研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他们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为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带领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不断发展和演变。

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在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球范围,成为各国左翼、工人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在亚非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为迅速。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像古巴和越南等国的革命运动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4. 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文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文档

第一讲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战友和继承者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开启的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科学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运动经验的理论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通过回顾和研究它走过的历史道路和历史经验,懂得这个理论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有哪些规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推力,理解这个理论的实质和精髓,以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胜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曲折前进的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当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研究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批判继承人类思想发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每一个时代里,马克思主义都是沿着曲折的道路波浪式地发展的。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1848年到1871年的第一次高潮,1872年到1904年的第一次低潮;1905年到1956年的第二次高潮,1957年到现在的第二次低潮。

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是欧洲革命风暴时期。

马克思主义经受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革命真理。

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都在实践中破了产。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他们共同制定的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他们共同创立和领导了第一国际,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开始传播,并和他们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就研究生学习谈几点想法相信自己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尽快适应专业方向的转变;树立起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提高自身学术论文水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处理好四大关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学习与研究;学习研究与勤工俭学;知识体系与自我信仰。

▪树立四大意识:哲学意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诚信意识▪学会研究阅读原著文本;确定研究方向;收集方向材料;拟定研究论题;反复修改写作;▪人自然社会;人发展自由;劳动实践生产;资本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和谐。

▪课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历程。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重要概念范畴如实践、劳动、生产等以及基本结论如不断革命论、一国胜利论等。

3.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作客观评价。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余源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走进马克思》孙伯鍨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6.《回到马克思》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7.《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谭培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

▪研究专题▪ 1.马恩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2.马恩两种生产理论研究;3.马恩自然哲学思想研究;4.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研究;5.马恩主体性理论研究;6.马恩控制自然思想研究;7.马恩社会和谐思想研究;8.马恩社会交往理论研究;9.马恩生产与消费理论研究;10.马恩民生思想研究;11.马恩劳动与休闲观思想研究;12.马恩实践概念的逻辑生成;13.马恩人的解放思想研究;14.马恩自由观思想研究;15.马恩生态伦理思想研究;16.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17.马恩批判理论研究;18.马恩资本理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思考题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两个转变的?1.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前提,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

(3)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组织建立、壮大,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界,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批说明自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全面、深刻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3.思想条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利润、地租、利息、分工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尖锐的批判,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4.思想转变历程:(1)1835—1841年的大学生时期,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这是其思想的起点;(2)1841—1843年,《莱茵报》时期,认识到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3)1843—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时期,对人类社会发展达到了初步的唯物主义认识,明显地转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研究,初步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了论证,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两个转变: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如何发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产生中的作用是什么?《神圣家族》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阐述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什么?1.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首次探索;(2)《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才萌发;(4)《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初步的系统阐述。

2.劳动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产生中的作用【(1)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基本表现、和基本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互异化;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2)对唯物史观产生的作用】: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征,它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改造自然的活动。

这与以往黑格尔与费尔巴哈把异化分别看做是绝对精神的异化与人的本质的异化不同。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人改造并使自然人化的活动。

劳动异化理论揭示了劳动的辩证性,与唯心史观划清了界线。

同时,马克思认为劳动也创造了人类社会,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各种联系,关系组成了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以劳动作为基础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正好揭示了劳动的社会性,说明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

所以,劳动异化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开端。

3.《神圣家族》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地位(1)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揭露了一切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唯物辩证地解决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提出了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基础和决定力量的观点;(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作用将不断扩大的原理。

(4)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仅提出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思想,还指出了作为先进社会力量的无产阶级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实践唯物主义的阐述(1)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含义,把实践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2)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3)把实践看做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5)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根本特点。

5.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

实践唯物主义着重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意义,把人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强调的是自然的“属人”性。

实践唯物主义是新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着重的是从历史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

(3)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的理解上,要将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不能将两者割裂。

6、《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如何全面阐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形态》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系统地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进一步阐述了实践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实践观点是新世界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的实质所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

(5)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通过经济斗争、革命和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赚到另一个阶级手中来实现的。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哲学的贫困》是如何从方法论上批判蒲鲁东主义的?《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首先,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

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蒲鲁东根本颠倒了经济关系与经济范畴的关系。

其次,对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生产方式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第三,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的阐述。

马克思批判蒲鲁东从永恒不变的人类理性出发探讨各个时代的经济现象。

第四,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阐述。

马克思在揭露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法的实质,即矛盾双方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彼此联系,彼此依赖。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唯物史观是《宣言》的基本思想;(2)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做了科学阐述;(3)对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的科学论证;(4)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科学阐述;(5)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6)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7)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思想观念;(8)对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9)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和政治斗争的策略;(10)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四、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将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中驱赶出来。

(2)马克思主义充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3)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了现实的科学,并与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

五、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五个阶段是什么?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是什么?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资本积累的内容是什么?《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五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2.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同时也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即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3)商品的拜物教理论,即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

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3.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资本积累的内容:(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

(2)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是驱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而激烈的竞争则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3)决定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