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药物综述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它被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高血糖症。
本文将在上一篇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糖尿病,具体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发症及其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1.1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1.2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1.3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程二、预防和控制措施2.1健康饮食和合理营养摄入2.2适量运动和体重控制2.3控制血糖和监测血糖水平2.4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2.5心理辅导和支持三、并发症及其治疗3.1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2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处理3.4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防治3.5肾脏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防治四、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4.1生活质量的降低4.2心理健康问题4.3婚姻和家庭的影响4.4与工作和社交的关系4.5产生的经济负担五、糖尿病的研究进展5.1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改进5.2胰岛素治疗的进展5.3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5.4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的研究5.5具有潜在治疗潜力的新药的开发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分类复杂多样。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及时的治疗和预防可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交关系等。
虽然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但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如早期诊断方法的改进、胰岛素治疗的进展以及新药的研发等。
通过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及其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以及研究进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以亿计的患者。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英文回复: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places a heavy burden on global health, and diabetes as amon chronic disease affects the health of millions of people。
Diabetes canbe divided into type 1 and type 2, of which type 2 is mostmon。
Type 2 diabetes is a metabolic disease whos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insufficiency,leading to increased blood sugar level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we should have aprehensive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This will help to guide us in develop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this global health challenge。
全球慢性病疾病的流行给全球健康造成了严重负担,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健康状况。
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对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我们应当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综述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综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一类新型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其开发历经了两代,第一代药物曲格列酮因其肝毒性,已被淘汰;目前应用的是第二代,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TZDs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血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用机理TDZs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Y(PPAI~Y)结合,可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转录。
這些特定基因包括脂蛋白脂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脂酰辅酶A 羟化酶、硬脂酰辅酶A羟化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J、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AP-2脂肪酸转运蛋白基因等,最终使血甘油三脂分解增加,使脂肪组织甘油三脂合成增加,刺激脂肪细胞分化,增强胰岛素细胞敏感性。
TZDs作为PPAR~Y激动剂,与PPAR~Y结合后形成活性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调节胰岛素作用和脂质代谢效应分子的特异性基因反应元件结合,从而使这些基因被活化或被抑制。
TZDs能特异性地改善胰岛素的作用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和降低胰岛素抵抗,而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许多异常状况。
TDZs能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脂代谢,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酶、苹果酸激酶、葡萄糖激酶等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转录增强,最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TZDs能显著抑制脂肪组织产生TNF-α,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在骨骼肌中的表达,从而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TDZs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的面积、密度和胰岛素的含量而不影响胰岛素的表达,并可抑制β细胞的凋亡。
临床应用TDZs是一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的疗效肯定。
自第二代TDZs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TDZs可以单独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
TDZs 可以增强其他降糖药物的疗效,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以与磺酰脲类药物或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其降糖疗效均优于上述任一药物的单独应用,并且能减少它们的剂量;而且罗格列酮还被批准与胰岛素合用,用于对胰岛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 型糖尿病患者。
多格列艾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综述与讲座◇摘要多格列艾汀是一种新型双作用变构系统性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KA ),可同时激活胰腺和肝脏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 ),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肝糖原转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刺激肠道GK 调节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发挥多重降糖作用,作为首个上市的GKA 药物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本文对多格列艾汀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格列艾汀;HMS5552;2型糖尿病;葡萄糖激酶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10-1177-07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12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引发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报告显示,自1980年以来,患有糖尿病的成年患者已达到4.22亿人,且在不断增加,预计2045年将达到6.93亿人。
其中2型糖尿病(T2DM )占比最大,占总体的90%~95%[1]。
T2DM 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特征是空腹血糖(FPG )升高,胰岛素抵抗,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 )不足。
T2DM 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其发病与肝脏和β细胞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 )功能、表达下降有关[3]。
一方面GK 作为β细胞中葡萄糖磷酸化的限速酶通过控制ATP 的产生和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肝脏内GK 激活后可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合成,从而降低游离血糖[2]。
因此近年来,新型抗糖尿病靶点GK 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KA )对于GK 的药理激活为治疗T2DM 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GKA 可根据作用机制分为两大类:双作用GKA (靶向胰腺和肝脏GK )和肝脏选择性GKA (靶向肝脏GK )[3]。
(完整word版)胰岛素药物制剂与剂型综述
胰岛素药物制剂与剂型综述摘要:胰岛素为一种多肽激素 ,作为一种降血糖生化药,自 1 92 3年开始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已有 70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
过去主要以注射途径给药,给长期用药的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且普通胰岛素注射液存在起效慢的缺点,长效胰岛素则由于释药不稳定易产生低血糖症状。
鉴于上述情况,研制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胰岛素新剂型,是目前国际、国内医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字:胰岛素药物制剂剂型糖尿病1.胰岛素产品1.1动物胰岛素:以猪或牛的胰脏为原料,用分离、提取、结晶、纯化工序,使产品达到一定的纯度。
动物胰岛素的结构与人工胰岛素相比,虽均含有51个氨基酸,但猪、牛胰岛素分子中分别有1、3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糖尿病患者长期注射后,体内会出现抵抗胰岛素的抗体,其中牛胰岛素比猪胰岛素更易产生。
1。
2生物合成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初,运用现代技术把猪胰岛素分子中与人胰岛素不同的氨基酸进行替代,生产出与人胰岛素结构相同的生物合成胰岛素。
1.3人胰岛素:运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通过细菌和酵母菌发酵,生产出人胰岛素,并提纯到99。
9%的纯度,与体内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杂质少,不易引起过敏和胰岛素抗体反应,使用剂量少。
现国内主要有丹麦诺和诺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诺和灵和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优泌林的系列产品.2胰岛素种类按作用时间和效应胰岛素可分:2。
1短效胰岛素又称普通胰岛素(RI)、可溶性胰岛素。
为清亮透明溶液,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剂量易调整。
注射途径:皮下注射也可静脉注射.适应症: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适用于急性代谢紊乱及各种应激情况,也适用于胰岛素泵治疗临床常用制剂:普通(短效)胰岛素(RI),来源于猪胰腺,国产品名有中性胰岛素(中性)(徐州万邦制药厂)、普通胰岛素(酸性)(上海生化制药厂)。
短效人胰岛素,国产品名有甘舒霖R(吉林通化),进口的品牌有诺和灵R(丹麦诺和诺德公司)、优泌林R(美国礼来公司)。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English Answer:Introductio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t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concern, affecting approximately 463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T2DM is a highly prevalent disease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ccounting for 1.5 million deaths annually. The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phropathy, neuropathy, and retinopathy.Pathophysiology.Insulin resistance is the primary defect in T2DM. Insulin resistance refers to the reduced responsiveness of tissues, particularly muscle and liver, to the metabolicactions of insulin. As a result, glucose uptake and utilization are impaired. The pancreas initially compensates by increasing insulin secretion to maintain glucose homeostasis. However, over time, the pancreas fails to meet the increased insulin demand, leading to hyperglycemia. Beta-cell dysfunction is anothe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2DM, characterized by impaired insulin secretion and reduced insulin sensitivity.Risk Factors.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2DM, including:Genetics: Family history and specific genetic variants increase the risk of T2DM.Obesity: Obesity is strongly linked to T2DM, as it promot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flammation.Age: The risk of T2DM increases with age, especially after 45 years.Physical inactivity: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T2DM.Unhealthy diet: A diet high in processed foods, sugary drinks, and saturated fats can promote insulin resistance.Certain ethnicities: Individuals of certain ethnicities, such as African Americans, Hispanics, and Native Americans,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of T2DM.Other medical conditions: Conditions lik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2DM.Symptoms.Early stages of T2DM may be asymptomatic or have mild symptoms, such as:Increased thirst and urination.Hunger and weight loss.Fatigue and weakness.Blurred vision.Frequent infections.Diagnosis.T2DM is diagnosed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tests. The primary diagnostic criteria include: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 126mg/dL (7.0mmol/L)。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综述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综述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失控的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多种并发症为主要损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研究的报道,对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发病;诊断;治疗;现状;进展;综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达到3亿人,成为继心血管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不但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对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全球慢性病的死亡率排行中糖尿病已跃居第二,紧随心脑血管病之后,事实上不少心脑血管病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此紧迫形势下,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并未停顿,糖尿病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不断有新的防治策略和方法应用于临床,人类最终根治糖尿病并非遥不可及。
一、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的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Il.l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 L(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I1.1 mmol/L(200mg/dl)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
空腹是指至少8h没有热量的摄入。
在急性感染、外伤、其他应急情况时,严重高血糖可能是短暂的,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对无症状者,应注意血糖化验的重复性对于难于确定糖尿病的诊断,应让患者定期复查,直至诊断明确为止。
ADA和WHO的诊断标准均认为对无症状的患者而言,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作出诊断。
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对于各型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安全降糖、经典之选——格列喹酮(糖适平)临床安全性综述
低血糖事件 ,均为轻度 ,并在 口服碳水化合物后很
快缓解 。因此 ,与其它磺酰脲类 药物 如格列本脲 相 比,糖 适平 所 致 的低血 糖 发生率 低 于格 列本 脲
( ./ 0 0人 一年 )[ 56 10 4 1 。
以及暂无肾功能指标恶化证据 的患者 或有症状 性低
血 糖 的患者 。WHO推荐格 列喹酮 为轻到 中度 肾
功能 随着 病程 的延长 而逐渐衰 竭 , 目前研究表 明, 造 成 p细胞 功能衰 竭 的最 主要 的原 因是 “ 和脂 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 ,安 全性尤 为重要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的病 ,所
以使用 降糖药 物时需要评估 患者的全身状态来选择
毒性” ,而不 是磺脲 类药 物 的促 泌作 用 。糖 适平 通过 增强葡 萄糖诱 导的胰 岛素分 泌 ,可在 几小 时 内 有效地控制血糖水 平 ,可 以迅速缓解糖毒性对 p
46 5
糖 尿 病 天地 ・ 床 刊 2 年 1 月 第 4 第 1 期 Dib ts Wol 临 01 O 0 卷 0 a ee rd,Oc 0 0, l4 t2 1 Vo ,No 1 .0
安全 降糖 、经典 之 选
格列喹酮 ( 糖适平 )临床 安全性综述
刘倩
在药物 的使用 中,安全 性是医生在每次处方过 程 中都 需要考 虑的一 个重要因素 。对糖尿病 医生来
首先 由德 国 TH OMAE公司推出的第二代磺脲类降 糖药 ,在临床应用 已有多年 , 目前 已经成为既有效 又经济 的 “ 老药 ” 。很多 患者甚 至某些 医生在用 药
过程 中有一定 的误 区,认为新药 比老药好 ,其实不
然 。老药在临床使用多年 ,经过大批 患者使 用 ,与 新药相 比,在安全性上 ,会 比新药更有说 服力 。在 此我们对糖适平的安全性做一综述 。 1 短 效磺 脲类 降糖 药 ,经 肾排 泄 最 少 ,低血 . 糖 发生少 :口服 给 药后 ,糖 适平 经消 化道 快 速且
糖尿病的抗血小板治疗(综述)
E )等 。
示 ,阿 司 匹 林 并 未 显 著 减 少 心 血 管 病 因 死 亡 、心 肌 梗
1.2 腺 苷 受体 拮 抗 剂 (噻 吩 吡 啶 类 )
死 、脑 卒 中 等 终 点 事 件 的 发 生 率 。 分 析 其 原 因 ,很 可
主要 药物 有 噻氯 吡 啶 (抵 克 力得 )和 氯 吡 格 雷 (波 能 与 糖 尿 病 患 者 存 在 更 加 显 著 的阿 司 匹林 抵 抗 有 关 l。
TXA 的 合 成 , 阻 断 由 TXA。诱 导 的 血 小 板 聚 集 和 血 栓 并 发 症 ,在 男 性 心 脏 获 益 较 大 ,在 女 性 脑 血 管 获 益 较
形 成 】,还可 通 过 增加 内皮细 胞 一 氧化 氮 (NO )合 大 。
成 、抗 炎 等 机 制 保 护 内 皮细 胞 功 能 ,间 接 起 到 抗 血 小
激活在其 中起关键作用 。因此 ,抗血小板治疗在糖尿病 研 究 (Japanes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患 者 中显 得 尤 为 重要 。
with aspirin for diabetes study,简 称 I—PAD研 究 )结
果 证 实 ,小 剂 量 阿 司 匹 林 可 以 显 著 降 低 2型 糖 尿 病 患
基 化 ,进 而 对 抗 阿 司 匹林 的 乙 酰 化 作 用 ,使 阿 司 匹 林
主 要 有 双 嘧 达 莫 (潘 生 丁 )和 西洛 他 唑 (培 达 ), 失 效 。
通 过增加 血小板 的环磷酸腺苷 (cAMP),达到抑制血
因 此 ,2008年 美 国 糖 尿 病 协 会 (ADA )糖 尿病 治
中医糖尿病护理文献综述
中医糖尿病护理文献综述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各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中药汤剂等。
本文将综述中医对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方面,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中医药将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常用的药物有参麦止糖片、丹参滴丸等,它们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医强调“食疗”,提倡“饮食有节,无过饥饱,合理搭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时需要注意搭配,控制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增加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
另外,中药汤剂在糖尿病的护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常用的中药有四物汤、石菖蒲汤等,可以有效调养脏腑功能,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总结起来,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中药汤剂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配合治疗,并且在饮食方面需要坚持合理搭配,避免引发其他疾病。
因此,在进行中医治疗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糖尿病还强调运动疗法。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气功、慢跑、散步等,可以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控制血糖水平。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且,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相对温和,不易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对于一些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后出现药物抗性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中医治疗糖尿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医生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素养,因为中医治疗通常是个性化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配和治疗。
文献综述胰岛素的分类及使用中的护理
文献综述胰岛素的分类及使用中的护理胰岛素的分类及使用中的护理专业:涉外护理班级:2010级涉外护理2班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有约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发生足部溃疡,随着病情的恶化,需进行截肢才能防止进一步的感染。
据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占非外伤性截肢的一半以上。
因此,如何控制和降低糖尿病足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是临床面临的一重大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不仅非常重要,并且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护士掌握传统的和新型胰岛素制剂的治疗和护理知识,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
现就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护理进展情况作如下综述: l胰岛素的分类及应用现状1(1胰岛素制剂类型及作用特点1(1(1速效胰岛素(即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注射后5,10min起效,作用时间持续3,5h。
速效胰岛素更接近于正常餐时胰岛素分泌,与等量的短效胰岛素相比,前者能达到更高和更快的血浆胰岛素峰值而且持续时间更短。
应在注射后 5min内进餐,以获得最佳疗效和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危险。
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多使用速效胰岛素,降血糖效果好。
1(1(2短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RI)该制剂作用快,皮下注射后30min生效,2,4h达高峰,持续时间5,7h,静脉注射后立即生效,15,30min达高峰,持续2h。
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难以使患者24h血糖达到接近正常而又不出现低血糖,体内胰岛素波动较大,血糖控制不易理想。
1(1(3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1(5,2h生效,8,12h作用最强,可持续18h左右,作用持续时间长短与所用剂量有关。
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每天单独注射l,2次或与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混合使用。
1(1(4长效胰岛素(甘精INS)皮下注射后3,4h生效,8, 12h作用最强,持续24h。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
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高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2型患者占糖尿病病例的80%以上。
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
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并且无法根本阻止胰岛13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导致胰岛素依赖。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
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1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及其制剂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A、B两链通过两个二硫键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
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一般采用运动饮食疗法和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联合治疗。
科研人员在开发胰岛素类似物并寻找更方便的输药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多种产品面市。
糖尿病论文综述
糖尿病论文综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面的新观点,本论文将综述糖尿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是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大量人群的调查和统计,研究者揭示了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布及其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糖尿病的早期预警指标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一系列的代谢异常,而早期预警指标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早期预警指标,如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等,这些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糖尿病的治疗策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为主,而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不同的治疗策略将被采用,并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糖尿病与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血糖的长期不稳定会引发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并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因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本节将综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以期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5. 糖尿病与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节将综述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促进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6.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在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方面,除了医疗机构和研究者的努力外,大众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将综述糖尿病的预防及自我管理的策略,包括饮食方面的建议、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等,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
本文将通过对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的综述,来探讨该药物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是将前列地尔和肾康两种药物合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案之一。
前列地尔是一种能够抑制肾小球高滤的降压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降低肾小球内的高压力,减轻肾脏的负担。
肾康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病情。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多项研究显示,该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一项临床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
另外一项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肾脏的负荷。
除了改善病情,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该药物不仅能够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还能够减少肾小球纤维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保护肾脏功能不受进一步损伤。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过程,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
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率等多种作用机制,该药物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问题仍然存在,在使用前列地尔联用肾康注射液进行治疗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患者还应该结合药物治疗,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综述
当今四大类口服降糖药物
2、双胍类药物(Biguanide): 二甲双胍(Metformin)
作用机制
1.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3)、其它机制 减轻体重是双胍类药物的显著 特点,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 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减轻体重改善 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其降糖作用,但其降糖作用 不依赖于体重的下降。
临床选择用药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 属短效制剂,对控制
餐后血糖效果较好。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小 板过高粘附性和聚集,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病 发症的发生。
物,每日用药1次,可以有效控制 24小时血糖,该药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与血糖升高程度 有关,故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用机制
1.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在肝、肌 肉组织的作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血糖 的同时降低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但不直接 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当今四大类口服降糖药物
2、双胍类药物(Biguanide): 二甲双胍(Metformin)
作用机制
1.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1)、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 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 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1、苯乙双胍(降糖灵) 易引起乳酸酸中毒,渐被淘 汰和停止使用。
2、二甲双胍(降糖片、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 美福明、立克糖) 水溶性增加,不易在体内蓄积,致乳酸酸 中毒的危险显著降低, 是目前国外惟一应用的双胍类药物。
当今四大类口服降糖药物
2、双胍类药物(Biguanide): 二甲双胍(Metformin)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许多人对它并不陌生。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以综述的方式,介绍糖尿病的定义、类型、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
糖尿病,又称为“血糖过高症”,是一种以血糖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胰岛素抵抗。
而妊娠糖尿病则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暂时性胰岛素抵抗状态。
糖尿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既包括遗传因素,也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特定基因的突变或易感基因的存在,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而环境因素如高脂高糖的饮食、缺乏运动、身体肥胖等,也被证明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根据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亿人。
这一数字足以说明糖尿病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快速增长,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已经成为一项严峻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一般是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判断。
此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抗体等检查也可辅助诊断。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减缓病情的进展。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病情和类型的不同,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或者是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敏感增强剂、胰岛素抵抗剂等,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规律的生活作息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预防糖尿病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个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社会应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阿卡波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
阿卡波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摘要:糖尿病作为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患者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需要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特别需要关注因葡萄糖代谢异常造成的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的安全性需要全面关注,防止在长期药物服用过程中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阿卡波糖作为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对阿卡波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阿卡波糖;糖尿病;作用糖尿病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防止血糖过高引起的并发症。
但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造成一些不适反应,需要更好的对药物进行选择[1]。
阿卡波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小肠上部的糖苷酶,阻止其吸收碳水化合物,进而抑制血糖上升,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该药物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治疗效果较好。
1、糖尿病研究糖尿病主要的特征就是自身对于葡萄糖的代谢存在障碍,在用餐后血糖升高明显,因为代谢不足造成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细胞数量减少造成胰岛素拮抗物胰高血糖素升高,使得血液输送到其他位置的血糖减少,造成胰高血糖刺激肝糖原增加,同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造成周围器官的葡萄糖摄取量持续性降低,长期发展使得糖尿病患者体内的β细胞数量减少,周围血糖摄取量下降,患者出现高血糖整,需要调节机体力量对抗疾病,造成血管受到损伤[2]。
人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以及吸收主要是依靠淀粉,而淀粉主要组成是复合糖,这种糖不可直接通过肠道吸收,需经过唾液以及胰液中的淀粉酶进行分解,成为寡糖后,由小肠上端上皮边缘处的ɑ-糖苷酶分解成单糖,被人体吸收,糖尿病患者因自身的异常,对于糖的分解能力下降,造成自身在糖的吸收以及分解方面存在问题,无法维持人体正常机能,造成身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控制,可能造成心脏、肾脏、肝脏等位置的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治疗药物综述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50~70岁为患病高峰。
糖尿病一般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NIDDM)两类,其Ⅱ型糖尿病占80%以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1997年报告,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预测2025年将猛增至2.29亿,在数量急剧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5%以上。
糖尿病若没有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性视网膜病,其中每年有1.2%可能发展到失明;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可由最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衰和死亡,DN的3年生存率仅为53%。
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
鉴于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寻找筛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医药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降糖药1Ⅰ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Ⅰ型糖尿病是病毒感染对有遗传倾向的人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胰岛β细胞的异常反应,致使胰岛开始破坏至完全丧失功能。
约5%的糖尿病为Ⅰ型。
发病时,即把胰岛素给绝大部分的IDDM患者,以获得正常的血糖水平。
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两种,胰岛素的给药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皮下注射。
由于给药剂量准确性问题的困扰,喷射注射器、鼻吸剂、透皮吸收和直肠给药尚未成功。
经吸入器的肺部给药和通过口服微囊给药正在积极研究中。
植入式胰岛素泵、人工内分泌胰腺也正在研究中。
目前正在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通过DNA转染制造具有葡萄糖感受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如果成功将可治愈Ⅰ型糖尿病。
1.1速效胰岛素Insulin Lispro 由lilly公司1996年研制,其是将胰岛素第28,29位上的赖氨酸和脯氨酸位置颠倒的胰岛素类似物。
它能快速起效,且可以在饭前15min内注射,而老一代产品需在饭前30-60min给药。
Novo nordisk公司最近注册的天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也是模拟胰岛素饭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胰岛素产品。
1.2长效胰岛素普通长效胰岛素制剂皆为结晶悬液,结晶易吸引巨噬细胞并被其吞噬,导致胰岛素每天的作用变化较大。
新长效胰岛素制剂注入机体后,在血流中与白蛋白结合,从而延长其活性。
随着在血流及靶组织中与白蛋白再结合,进一步延长作用时间,但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远大于白蛋白。
由于与白蛋白结合,防止了抗体的形成,不会被免疫系统当作异物,因此作用平稳[3]HMR公司最近获准注册其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2000年上市, 该药的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有3 个不同,这一变化改变了其从皮下组织到血液的释放速度,因此每天只需给药1次,保证在24h内持续释药而无峰值变化。
Novo nordisk公司开发的长效类似物nn304可使患者在睡前使用较大剂量而不致引起夜间低血糖及早晨醒来血糖较低。
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
该公司又将nn304与速效胰岛素混合,开发一种复合型可溶性/ 晶体胰岛素产品novomix正在做Ⅲ期临床,它能快速起效并且疗效持久。
2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少数是胰岛β细胞直接受损,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多数是上述因素造成体内肌肉、肝、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对葡萄糖摄取减少。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
目前临床治疗NIDDM的药物主要分为: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具体分述如下:2.1磺脲类降糖药物此类药物在胰岛β细胞膜上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钙离子内流,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从而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增加胰岛β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并能使肝糖原合成增多,分解减少,通过对靶细胞受体或受体后的作用,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对葡萄糖摄取增多。
按其问世先后分为两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第二代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和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第二代有作用强、剂量小、副作用少、失效率低等特点,其中格列本脲作用最强,应注意降糖反应,老年患者应慎用。
格列齐特作用温和,有减弱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很少发生高胰岛素血症;有研究认为,该药还有抗氧化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系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降糖药。
格列喹酮因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小于5%,故可较安全地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第二代药物的降血糖活性较第一代大数十至上百倍,口服吸收快,且引发低血糖、粒细胞减少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
格列美脲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该药由HMR公司于1995年首先上市,FDA已批准单独口服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全天血糖控制。
2.2双胍类降糖药物此类药抑制食欲,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组织呼吸,抑制肝糖原异生。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和丁双胍。
本品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促进外周胰岛素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改善肌体的胰岛素敏感性,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糖耐量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
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有心、肾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有发生乳酸中毒的危险。
二甲双胍因较少引起乳酸中毒,故使用最为广泛,目前已占据美国治疗糖尿病药物市场的28% 。
但是该药在美国的专利权2001年9月就到期。
BMS公司和Merck Kcaa已开发每日1次的剂型和固定剂量的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用药,以延长该药的使用期限。
虽然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比磺脲类的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差,但与磺脲类降糖药相比,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非肥胖患者均有效;对单纯饮食治疗无效者,单独用二甲双胍可降低其血糖浓度约20%,是超重型NIDDM的首选药。
二甲双胍可单独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轻、中度患者,也可与磺脲类合用,治疗单独用磺脲类控制不满意或远期效果不佳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治疗IDDM患者,减少胰岛素用量。
85%的患者对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反应。
由于二甲双胍以原型从尿中排出,所以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大于120mmol/L及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2.3胰岛素促分泌剂:这类药物和磺酰脲类药物结构虽然不同,但作用机制却有相同之处,均为通过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造成K外流,使胰岛β细胞去极化,从而使钙通道开放,使β细胞的Ca 内流增加,诱发胰岛素分泌。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β细胞的结合部位不同。
瑞格列奈(repaglinide)为氯茴苯酸类药物,作用机制:结合于胰腺β-细胞,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对营养不良的胰岛细胞均不能刺激胰岛素释放。
作用特点: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集中作用于餐后葡萄糖的负载,这是Ⅱ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该药极少通过肾排泄,对于那些肾功能低下者,如老年人比较有利。
用药方法:对于首次服用降糖药的患者,瑞格列奈的起始剂量为0.5mg,对已服用过降糖药的患者,剂量为每餐前1~2mg,用药次数由进餐次数决定[1]。
本品大部分随胆汁排除,仅有<6% 经肾脏排泄,较适用于肾功能障碍者。
血浆T1/2约1h,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与二甲双胍合用有协同作用,但会增加低血糖危险。
那格列奈(nateglinide)早先由HMR公司和Yamanouchi公司在日本上市,最近Novartis公司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在美国和欧洲申请注册。
本品为氨基酸苯丙氨酸衍生物,认为可能优于瑞格列奈。
该药对β细胞的作用更迅速,持续时间更短,对周围的葡萄糖浓度更为敏感而易于反应。
餐后0.78h 胰岛素水平达峰值(瑞格列奈为0.92h),给药1.5h 后胰岛素水平与安慰剂相似(瑞格列奈为4h)。
由于减少了总的胰岛素接触,减弱餐时的葡萄糖波动,所以诱发低血糖的危险更小。
最佳的服用剂量为120mg.qid,饭前10min 及睡前各 1 次。
胰高血糖样肽-1 AC2993 胰高血糖样肽-1是前胰高血糖素原的片段,通过与一种位于β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竞争胰高血糖素受体,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
其优点是皮下注射后,很快被一种特异性蛋白酶DDP-Ⅳ降解,很少引起低血糖,但其缺点是必须注射,而注射的GLP-1 又不能提供生理波动的GLP-1水平。
因此开发给药方便的剂型和非肽类GLP-1激动剂是新的研究方向。
Amylin公司的Ac2993 已在美国申请临床。
本品是39- 氨基酸多肽,具有GLP-1的抗糖尿病作用,但作用时间更长。
Ⅰ期研究表明,它在血糖浓度高时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在低血糖期则不会,可以使葡萄糖水平和餐后胰岛素反应正常化。
AC2993 也调节胃排空,减慢摄入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
长期皮下注射可降低体重。
其他给药途径(舌下、肺、气管及鼻)均有活性。
2.4胰岛素增敏剂: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在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开发和使用能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该病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胰岛素增敏剂,这类药物在结构上属于噻唑烷-2,4-二酮衍生物。
开发出的一系列化合物具有不同亚基,其药理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糖及脂质代谢异常。
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与其能抑制脂肪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产生有关。
其受体目前已基本确定,该受体属核受体,在肝脏、肌肉内均有表达。
这类药物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因而要求患者必须有胰岛素存在,也就是说患者并不是胰岛素绝对不足,而是胰岛素相对缺乏即对受体靶组织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该药1996年经FDA 批准,由sankyo公司和Glaxo-wellcome公司在日本、美国和英国销售。
但因其肝毒性等不良反应,1997 年12 月被英国MCA 撤消,并于今年被FDA 和日本撤消。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单独应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Ⅱ型糖尿病于1999年5月已在美国获得FDA 批准。
该药迄今尚未发现与肝毒性相关,在美国的销售价比曲格列酮低约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