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1.盐酸
⑴来源 胃底腺壁细胞分泌。
⑵形式 游离酸: 大部分 结合酸:盐酸蛋白盐
酸度总和 总酸度
⑷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PH: 2-3),提供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酸性环境可抑制和杀死细菌。
2、固有层:上皮深面,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神经、 淋巴组织、和小腺体等。
3、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粘膜肌的收缩有助于腺体的 分泌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 管和粘膜下神经丛等。在消化管的某些部位(如食管、胃、 小肠),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环形或纵 形的皱襞,以扩大表面积,利于吸收。
1. 碳酸氢盐 胰腺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
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 活动的提供最适PH环境。 2. 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 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 胰脂肪酶:
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
4.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
(二) 咀嚼和吞咽
1、咀嚼 上下颌牙齿 磨碎食物、舌搅拌、食物
与唾液混合 食团。(随意反射活动) 2、吞咽 食团从口腔经咽和食道移入胃的过程。 吞咽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舌翻转 舌背 咽部 第二阶段: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软腭上升,喉口上移,食管上口张开 第三阶段:食管→胃(食管蠕动)
3、蠕动: 是消化道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将食物向前推进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断层解剖医学PPT课件
(二)慢性胃炎 【临床与病理】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饱胀感 【影像学表现】 X线:常难做出与病理一致诊断,结合胃镜 所见与活检,方能明确分类与程度。 常表现为粘膜皱襞增粗、紊乱、胃液增多
44
十一、胃溃疡
【临床与病理】 常单发,多在小弯与胃角附件,其次为胃窦部;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具有反复性、周期性与节 律性特点,此外有恶心、呕吐、嗳气、返酸、 呕血、黑便、幽门梗阻等
20
五、胃肠道先天性疾病
(一)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 二者常并存,占90% 【临床与病理】 根据食管闭锁盲端的位置及有无食管气管 瘘及位置等,本病理分五型(图7-1-5): Ⅰ型: 食管上下均为盲端,中间无连接或 以纤维组织索条连接,无食管气管瘘; Ⅱ型: 食管上段有瘘管与气管相通,而下 部呈盲端;
食管造影正常X线表现
3
胃各部名称
4
胃的分型
5
胃造影正常X线表现 十二直肠造影正常X线表现(俯卧位)
6
正常小肠充钡影像
结肠造影正常表现(站立位)
7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 1、贲门声像图表现 2、胃声像图表现 3、十二指肠声像图表现 4、空肠、回肠声像图表现 5、结肠声像图表现
8
(三)正常CT表现 1、食管:壁厚为3mm,超过5mm为异常; 2、胃:适度扩张后,胃壁厚2~5mm,一般 不超过10mm; 3、十二指肠:肠壁厚与小肠相同; 4、小肠:肠壁厚3~5mm; 5、大肠:肠壁厚3~5mm。
典型特征:“A”环与“B”环
鉴别:食管膈壶腹—生理现象
食管下段憩室
41
食管裂孔疝
42
十、胃炎
(一)急性胃炎 【临床与病理】
多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痛,拒食、恶心、 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 X线:轻微—可无阳性发现;较重者—胃内 滞留液增多,胃粘膜增粗、模糊等,若穿 孔可见平片或透视下的膈下积气。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腹膜腔和肠系膜培训课件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腹膜结核
• CT增强,可见腹膜均匀增厚(),肠壁增厚(↑), 肠系膜增厚(),大网膜增厚呈污垢样改变(☆), 肠管相互粘连而不漂浮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①急性腹膜炎: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常见于胃肠道穿孔、腹部外伤以及手术后并发 症等。 ②腹腔脓肿:腹腔脓肿是腹腔内化脓性感染局限于某些解剖间隙内,周围被纤维组 织或脏器包绕而形成。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腹膜腔感染性病变
结核性腹膜炎:病理分为以下三型
①渗出型:显示密度稍高于水的腹腔积液;腹膜较均匀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大网膜有较多 渗出时呈污垢样改变。 ②粘连型:稍高密度的腹腔积液,常呈多发包裹性;网膜呈小片状增厚并有不同程度强化;肠 系膜增厚呈线状、星芒状改变。 ③干酪型:少见,多由渗出型、粘连型演变而来;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并环形强化;腹内 多发囊样病灶,常有分隔,增强后囊壁、分隔多为轻度强化,也可因复合感染而有明显强化。
1. X线检查 2. 超声检查
二、正常影像表现
3. CT检查
正常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均不能直接识别,但可观察到其整齐光滑的边缘。增强CT可以看到 网膜、系膜和韧带其中血管的强化。正常情况下,无论平扫或增强检查,多不能确定网膜、 系膜和韧带的边界。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ppt课件
1
一、 肝脏
2
(一)、检查技术 1、X线 平片:意义不大;
肝血管造影:肝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3
2、CT检查:
(1)平扫:常规扫描。能发现多数病变,囊肿、脂肪肝、 肝硬化、出血等。
( 2 )增强: 三期: A 期、 V 期、平衡期( 25s 、 60s 、 110s) 延迟扫描:5-7”
缩小: 肝叶缩小,变形,比例失调,见于肝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2.肝的边缘与轮廓异常
肝轮廓凹凸不平,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肝硬化再生结 节或占位性病变可致。
19
3.肝的弥漫性病变 全肝密度增高:肝血色素沉积症。 全肝密度减低:脂肪肝。 MRI脂肪浸润, T2WI、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则表 现低信号。 如果肝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则T1WI和T2WI都表现低信号。
出血:血肿,外伤或肿瘤所致。 ②密度减低 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变;炎性病变等; ③混杂密度: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病变。
22
增强表现异常: 原发性肝癌病灶增强呈“快进快出”
肝血管瘤增强呈“快进慢出”表现
肝脓肿可形成双重密度的环状强化
肝囊肿则无增强,病灶显示更明确
门脉瘤栓者见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
肝细胞癌:肝炎、肝硬化、AFP升高。
肝转移瘤:部分边缘强化,延迟低密度,“牛眼 征 ”
肝脓肿:界限不清、模糊,周围低密度晕环-靶环 征。
43
3、肝细胞癌(HCC)
病理特点:
90%以上是肝细胞癌 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 癌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供丰富 易侵犯门、肝静脉引起癌栓或转移 晚期可有肺、骨骼和肾等远处转移
医学影像学: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胃肠道造影
1
第一节
1
2 2
1.空肠 (粘膜皱襞密集)2.回肠(粘膜皱襞稀疏)
6.大肠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位置和形态:位于腹腔四周,呈门字形 分段:盲、升、肝曲、横、脾曲、降、乙、直 结肠袋:间隔为半月襞,升、横结肠较明显 粘膜皱襞:纵(降结肠)、斜、横交错 动 力 : 整 体 蠕 动 , 6 小 时 肝 曲 , 12 小 时 脾 曲 , 24-48小时排空 阑尾:位于盲肠内下方 长3-8厘米,宽0.5厘 米,60%可显示,粗细均匀,光滑。
第一节
2
1
2
3
4
2
1
2
3
4
1.十二指肠水平段 2.空肠 3.升结肠 4.降结 肠
1.十二指肠水平段 2.空肠 3.升结肠 4.降结肠
3 1
4
2
2 5
第一节
3
1 4
2 5
1.十二指肠水平段 2.空肠 3.回肠 4.升结肠 5.降结肠
1.十二指肠水平段 2.空肠 3.回肠 4.升结肠 5.降结肠
2 4
4.十二指肠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起止:幽门-空肠
分区: 球部:等边、等腰三角形、锥形;顶、
底、穹窿(隐窝) 边缘光滑,3~4条纵形平行皱襞;
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十二指肠框):C 形,粘膜皱
襞呈环形,宽2~3厘米,羽毛状 运动:球部一次排空,降部及升部呈波浪状,可逆蠕 动。
正常十二指肠X线解剖
第一节
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第一节 胃肠道
学习要点
第一节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了解胃肠道正常影像学表现 2. 熟悉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消化道不同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限度 3.熟悉消化道异常影像学表现 4.掌握食管、胃、肠道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 5.明确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诊断需密切临床表现和实验
医学影像学(第8版)第七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第四节 急腹症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X线检查
(二)造影检查
1. 钡剂或空气灌肠检查 2.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3. DSA检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超声检查
(一)超声检查
对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和腹部急性外伤,超声 检查均有一定价值,也可作为这些疾病的初查方法
CT:腹腔内大小肠均充气扩张,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积气较积液明显。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胃肠道穿孔
(一)概述
胃肠道穿孔(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是常见的急腹症,影像学检查对其诊 断具有重要作用。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溃疡、创伤破裂、炎症及肿瘤。最常见的原因 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肿瘤穿孔是因肿瘤坏死导致穿孔。创伤性穿孔多合并其他 脏器损伤。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3. 影像学表现 X线 ➢ 胃、小肠和大肠等均积气、扩张,其中大肠积气更为显著。立位可见液平面, 但液面少于机械性小肠梗阻。多次复查肠管形态改变不明显。如果不合并有 腹膜炎,则扩张的肠曲互相靠近,肠间隙正常。如果同时合并腹腔内感染, 则肠间隙可增宽,腹脂线模糊。
医学影像学(第8版)
正常腹平片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X线检查
(二)造影检查
《消化系统腹膜》课件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电解质紊 乱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补充电解质等治疗。
其他治疗
如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 菜水果,减少油腻、刺激性食
腹膜肿瘤
原发性腹膜肿瘤
起源于腹膜本身的肿瘤,包括良性和 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 瘤等,恶性肿瘤如腹膜间皮瘤、肉瘤 等。
继发性腹膜肿瘤
由其他部位转移或扩散到腹膜的肿瘤 ,如肠癌、胃癌等转移到腹膜的肿瘤 。
腹膜粘连
粘连的形成
腹膜粘连是由于炎症、创伤、手术等原因导致腹膜表面相互粘连,影响腹腔内 器官的正常功能。
详细描述
在临床研究中,针对消化系统腹膜疾病的手术、药物治疗方 案不断优化,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新的诊断技术 和方法也不断涌现,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基础研究进展
总结词
基础研究是消化系统腹膜疾病治疗的 重要支撑,近年来在细胞、分子水平 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详细描述
在基础研究中,科学家们深入探究消 化系统腹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了 许多新的靶点和药物作用机制。同时 ,新的细胞和分子技术也为治疗和预 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 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腹部检查,以便早期 发现腹膜疾病。
避免危险因素
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 化学物质等,以降低腹膜疾病
的发生风险。
PART 05
医学影像学课件: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A:胃底 B:胃体 C:胃窦(幽门前区) D:胃窦(幽门管) E:十二指肠球部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正常影像学表现:胃、十二指肠
• X线造影
– 胃的形态: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正常影像学表现:胃、十二指肠
• X线造影
– 胃的形态: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正常影像学表现:胃、十二指肠
正常影像学表现:胃、十二指肠
• X线造影
– 十二指肠
• C型,包绕胰头
• 球部、降部、水平 部、升部
• 球部呈锥形,光滑 整齐,粘膜纵行、 平行,降部以下呈 羽毛状
• 波浪状蠕动,可有 逆蠕动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正常影像学表现:胃、十二指肠
• CT、MRI
– 扩张良好的胃壁厚度不超过5mm。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疾病诊断
• 肝海绵状血管瘤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疾病诊断
• 肝海绵状血管瘤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疾病诊断
• 肝细胞癌-巨块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疾病诊断
• 肝细胞癌-巨块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疾病诊断
• 肝细胞癌-结节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疾病诊断
• MRI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检查技术
• CT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至延精迟期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检查技术
• MRI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检查技术
• MRI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肝脏:正常影像表现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食管疾病1)食管静脉曲张①X线:早期食管静脉曲张发生于食管下段,表现为粘膜皱襞稍宽或略为迂曲;典型表现食管中下段的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锯齿状。
②CT检查主要用于鉴别有无食管占位。
2)食管平滑肌瘤①X线:主要表现为肿瘤边缘完整,光滑、锐利的充盈缺损,呈圆形、椭圆型或分叶状,切线为观察显示为半圆形凸向食管腔内之阴影。
②CT检查见于食管壁相连的软组织样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内部密度均匀,邻近组织受压,上位食管扩张。
3)食管癌①吞钡后的食管造影表现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食管腔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及粘膜中断。
②CT可见病变段食管壁局限性增厚,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受压移位,上位食管扩张。
4)食管裂孔疝①膈上疝囊;②疝囊内见胃粘膜且与膈下胃粘膜相连;③CT检查通过后处理可见膈上疝囊与膈下胃想通。
2、胃疾病1、胃癌CT:1)早期胃癌:多见于胃窦与胃体部,CT多无阳性发现;2进展期胃癌:①胃内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块影固定于胃壁;②胃壁增厚>0.5cm;③胃壁柔软度消失而呈僵直硬化改变,可呈凹凸不平或结节状;④增强以后呈不均匀强化。
3、肠道的肿瘤1)十二指肠癌CT:①不规则息肉样肿块,呈不均匀强化;②肠腔变窄;③局限性环状狭窄,肠壁僵硬;④不能扩张及狭窄近端的十二指肠扩张或伴有胃扩张与潴留。
2)小肠腺癌CT:①空肠近端肠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不均与强化;②边界清晰,形状不整的环形管腔狭窄,管壁僵硬;③肠壁粘膜皱襞破坏,远端梗阻,近端管腔扩张。
3)小肠腺瘤CT:(本病主要靠X线钡餐造影)①圆形或椭圆形凸向腔内的软组织肿块,轻度均匀强化;②肿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晰,少数可呈分叶状;③肿瘤大于1.0cm,应警惕有恶变的可能。
4)小肠淋巴瘤CT:①其好发部位为回肠;②呈单发或多发息肉样软组织肿块,轻至中度强化;③粘膜破坏轻,较少形成狭窄,狭窄与扩张夹杂存在,伴有管壁僵硬;④部分肠壁浸润,受累官腔粘连、固定,可伴发肠套叠。
影像-6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食管前缘可见三个压迹,由上至下依次是: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压迹;●胃的形状:牛角型胃;钩型胃;长型胃;瀑布型胃;●※n.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
轴位观溃疡成活山口状。
●憩室:表现为向壁外的囊袋状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食管癌分三型:浸润型;增生型;溃疡型;●食管癌X线表现(钡餐造影检查):1、黏膜破坏中断、消失。
2、管腔狭窄与管壁僵硬。
3、腔内充盈缺损。
4、不规则龛影。
5、并发症:穿孔后形成瘘管、突入纵隔形成肿块、气管瘘、纵隔淋巴转移。
●食管静脉曲张 X线表现(钡餐造影):常始于食管下段,黏膜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多呈锯齿状,食管张力低,管腔扩张,蠕动与排空慢。
●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
龛影的不同表现:①黏膜线②项圈征③狭颈征●※胃癌分三型:蕈伞型;浸润型;溃疡型;●胃癌X线表现:①充盈缺损:常表现为形状不规则。
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呈革袋状胃。
③龛影:半月综合征---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位于胃腔内,可见环堤征、指压痕、裂隙征。
④黏膜破坏、消失、中断。
⑤肿瘤区蠕动消失。
●半月综合征: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位于胃轮廓之内,可见环堤征、指压痕、裂隙征。
●结肠癌 X线表现:1、肠管内肿块形成的充盈缺损,肠壁僵硬。
2、肠管狭窄,钡剂通过不畅。
3、较大的龛影,边缘不整齐。
4、黏膜破坏。
5、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思考题1、食管的三个生理性压迹?食管前缘可见三个压迹,由上至下依次是: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压迹。
2、正常胃型?胃的形状:牛角型胃;钩型胃;长型胃;瀑布型胃。
3、何为充盈缺损、龛影、穿透性溃疡、胼胝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恶性肿瘤等疾病还须配合CT、超声或MRI
五、胃肠道先天性疾病(1)
第一节
(一)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型 Ⅰ型:食管上下均为盲端,中间无连接或以纤维组 织索条连接,无食管气管瘘 Ⅱ型:食管上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下部呈盲端 Ⅲ型:食管上段为盲端,下段上端有瘘管与气管相 通 Ⅳ型:食管上下端均有瘘管与气管相通 Ⅴ型:食管畅通但有与气管形成的瘘管
管腔大小的改变 (功能性和器质性) 狭窄
➢ 定义:
➢ 分类: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肠粘连引起、 痉挛造成、外压性
扩张
➢学表现(3)
第一节
ÿ (一)异常X线表现
• 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压迫移位,粘连牵拉,分布异常 功能性改变 张力改变 蠕动的改变 运动力的改变 分泌功能的改变
胃 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节
✓ A、牛角型
✓ B、钩型
✓ C、瀑布型
✓ D、长钩型 胃的黏膜像:致密的条纹状影 胃双对比造影:边缘光滑连续的线条状影,粗细、密度均相同 胃蠕动:同时可见2-3个蠕动波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十二指肠 球部轮廓光滑整齐,黏膜皱襞为纵行、彼此平行的条纹 降部以下黏膜邹襞呈羽毛状 降、升部的蠕动呈波浪状向前推进 正常时可有逆蠕动 空肠与回肠 羽毛状影像或雪花状 空肠蠕动迅速有力,回肠慢而弱 服钡后2-6小时钡的先端可达盲肠 7-9小时小肠排空
6.熟悉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消化道不同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限度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第一节
1.胃肠道疾病种类繁多,如何针对临床具体所怀疑的 病变,采用适宜的检查技术(明确不同检查技术的 应用价值和限度)
2.消化道的肿瘤是常见病,如何根据肿瘤所致的共同 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做出 正确诊断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3-精品医学课件
• CT检查:全腹平扫,增强扫描
• 超声检查 4
正常影像表现
• X线检查
• 平片 : • 腹壁与盆壁 :胁腹 线 • 实质脏器:肝、脾 、肾 • 空腔脏器:胃肠道 、胆囊、膀胱
• 造影检查
• CT
5
基本病变表现-X线检查
• 腹腔积气:
• 游离气腹:膈下新月形气体 • 局限性气腹:胃肠道穿孔至小网膜囊内
42
盆腔积血
43
• 包膜基本完整,包膜下高密度影,随时间延长密 度减低,增强血肿无强化
• 脏器实质受压内陷
• 实质脏器内血肿:急性出血为高密度,出血 久者呈低密度
• 实质脏器破裂
• 实质脏器内和/或包膜下血肿 • 膈下、肝肾隐窝、盆腔、结肠旁沟内积血 • 包膜不完整
40
右肾被膜下血肿
41
肝破裂、肝周积液
脾内血肿
• 系膜受累,肠曲向某一固定部位聚集 • 血运障碍致肠壁水肿增厚、粘膜皱襞增粗,肠内积液多
、液面高 • 梗阻后期,肠坏死,肠壁内出现气体,可并发腹腔积液 • “假肿瘤”和“咖啡豆”征具有特征性(扭转或内疝)
•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 • “咖啡豆”征: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似咖啡豆
• 腹腔积液:坠积于低处,可致腹部密度
增高。病因有感染、外伤、肝硬化、低蛋 白血症等。
• 实质脏器增大:如肝、脾、肾等增大
6
膈下游离气体
7
基本病变表现-X线检查
• 空腔脏器内积气、积液并管腔扩大: 主要见于梗阻性病变
• 梗阻部位:胃扩张:上腹部较长气液平
十二指肠降段梗阻:双泡征 小肠及结肠扩张:通过粘膜区分
• 动力性肠梗阻:无器质性病变 • 麻痹性肠梗阻 • 痉挛性肠梗阻
【影像诊断PPT】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中晚期分型
1浸润型
2 增生型
3溃疡型
各型可混和出现。
部位中下段多见,上段少见。
❖ [影像学表现] ❖ 钡餐 ❖ 早期表现:只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 ❖ 1.病变区食管粘膜增粗、迂曲、中断,边缘毛 ❖ 糙、紊乱 ❖ 2.毛糙、紊乱的粘膜上出现小龛影,大小 ❖ 0.2×0.2厘米—0.4×0.4厘米 ❖ 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大小0.5×0.5厘米— ❖ 0.5×2厘米 ❖ 4.食管管腔局限性僵硬
的黏膜皱襞相连续。
右前斜位是观察食 管的常规体位,其 前缘可见三个压迹
(二)胃、十二指肠
❖正常表现:充盈相可观察胃的全貌,胃分胃底 、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大弯。胃的形 状与体型、张力和神经功能状态有关。
分四型: ❖ 胃的轮廓:胃的粘膜;胃的蠕动: ❖ 十二指肠全程呈C型,将胰头包绕其中,分球
▪ 作用:抑制胃肠道蠕动,减低张力,在充以适量的钡 剂与空气后,能充分地扩张,使粘膜面展平,以显示 出微细的粘膜结构和病变。同时,还具有减少胃液分 泌,钡剂的粘膜附着好;减慢胃肠道的排空,减少检 查部位以外肠道影像的重叠;以及消除功能性因素的 影响,易发现器质性疾患等优点。
▪ 禁忌证:脑出血急性期及青光眼病人禁用。
❖(4) 胸内淋巴结转移—肺门大、纵隔宽 ❖ X线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 CT表现 ❖ 食管壁改变:厚超过5MM,早期偏心性、不对称,管腔
狭窄,上方扩张 ❖ 管腔内肿块:广基底,可见龛影 ❖ 食管周围纵隔内脂肪线消失或模糊 ❖ 肿块与邻近组织或器官境界不清:侵犯气管支气管时表
❖ 管腔扩张
❖ 4、位置和移动度改变 ❖ 压迫性移位—轮廓光滑、弧形压迹 ❖ 粘连牵拉—粘连固定,活动度小 ❖ 腹水—小肠聚拢于脐周,活动度大 ❖ 肠管先天性固定不良—如移动盲肠 ❖ 肠管先天性位置异常—如小肠旋转不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一、食管疾病典型表现食管中下段的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锯齿状。
②CT检查主要用于鉴别有无食管占位。
线:主要表现为肿瘤边缘完整,光滑、锐利的充盈缺损,呈圆形、椭圆型或分叶状,压,上位食管扩张。
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食管腔扩张,蠕动减弱,①膈上疝囊;②疝囊内见胃粘膜且与膈下胃粘膜相连;③CT检查通过后处理可见膈上疝囊与膈下胃想通。
二、胃疾病一、胃癌CT:1)早期胃癌:多见于胃窦与胃体部,CT多无阳性发现;2进展期胃癌:①胃内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块影固定于胃壁;②胃壁增厚>0.5cm;③胃壁柔软度消失而呈僵直硬化改变,可呈凹凸不平或结节状;④增强以后呈不均匀强化。
三、肠道的肿瘤一)十二指肠癌CT:①不规则息肉样肿块,呈不均匀强化;②肠腔变窄;③局限性环状狭窄,肠壁僵硬;④不能扩张及狭窄近端的十二指肠扩张或伴有胃扩张与潴留。
CT:①空肠近端肠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不均与强化;②边界清晰,形状不整的环形管腔狭窄,管壁僵硬;③肠壁粘膜皱襞破坏,远端梗阻,近端管腔扩张。
三)小肠腺瘤CT:(本病主要靠X线钡餐造影)①圆形或椭圆形凸向腔内的软组织肿块,轻度均匀强化;②肿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晰,少数可呈分叶状;③肿瘤大于1.0cm,应警惕有恶变的可能。
四)小肠淋巴瘤CT:①其好发部位为回肠;②呈单发或多发息肉样软组织肿块,轻至中度强化;③粘膜破坏轻,较少形成狭窄,狭窄与扩张夹杂存在,伴有管壁僵硬;④部分肠壁浸润,受累官腔粘连、固定,可伴发肠套叠。
五)结肠直肠癌CT:1)增生型:肠腔内出现不规则肿块,不均匀强化,轮廓不整,多发生于肠壁的一侧,局部肠壁僵硬平直,结肠带消失;2浸润型:病变区官腔狭窄,常累及一小段肠管,狭窄可偏于一侧或环绕整个肠壁形成环状狭窄,常可引起梗阻;3溃疡性:肠腔内较大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整齐,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粘膜破坏中断肠壁僵硬,结肠带消失;4)部分可见肿大的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浸润或转移;四、肝脏肿瘤一)肝海绵状血管瘤CT:1)平扫表现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约为30HU;2)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过程表现“早出晚归”的特征:①动脉期(20S~30S)见肿瘤自边缘开始出现斑状、结节状明显对比增强;②门静脉期(50s~60S)增强灶相互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
③延迟扫描(数分钟)整个肿瘤均匀增强,增强程度也逐渐下降,可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密度。
二)肝细胞腺瘤CT:①:多为肝内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较大低密度肿块,中心可有出血、坏死;②对比增强后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而后逐渐下降至等密度,平衡期恢复为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③部分肿瘤周围形成低密度环,为脂肪变性(特异性表现)CT:1)肝癌CT分型与病理分型相同①巨块型和结节型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呈膨胀性生长,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高密度出血或钙化;②弥漫型结节分布更广泛,境界不清,肿块多数为低密度,少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2)常规进行螺旋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增强过程表现“快进快出”现象。
①动脉期:肿瘤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早期增强,肝实质增强不明显;②门静脉期:肿瘤增强密度迅速下降,肝实质明显强化。
③平衡期:肿瘤密度继续降低,肝实质继续保持高密度强化。
3)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侵犯或癌栓形成: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增强后出现充盈缺损及周围杂乱侧枝循环。
4)胆道系统侵犯:胆道扩张。
5)肝门部或腹主动脉旁、腔静脉旁淋巴结增大提示淋巴结转移。
四)胆管细胞癌CT:①平扫表现肝内边缘不清的低密度肿块,有时肿瘤内可见钙化。
②肿瘤内多表现不规则强化,30%的肿瘤对比增强有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趋势。
③肿瘤靠近肝门附近时,肿瘤周围可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表现,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也是常见的征象。
五)肝转移瘤CT:①平扫见肝实质内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部分内可见高密度钙化或出血,或者坏死囊变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不规则边缘增强,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③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牛眼征”四、肝脏肿瘤样病变一)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CT:大多数局灶性结节性增生CT无特异性表现①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②动脉期表现明显增强,静脉期增强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呈较低密度;③中央的瘢痕组织和向周围放射分布的分隔纤维无强化而呈低密度,呈“星状瘢痕征”。
二)肝囊肿CT:①平扫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HU~20HU②增强检查后囊内无对比增强,在强化的肝实质衬托下,囊肿境界更加清楚,囊壁菲薄一般不能显示;③合并感染则有对比增强。
三)肝脓肿CT:①平扫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腔,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20%的脓肿内出现小气泡,可见液平面)②环绕脓腔可见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的环状影为脓肿壁。
(水<脓腔<脓肿壁<肝实质③急性期脓肿壁外周可出现环状水肿带,边缘模糊;④增强CT,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增强,脓肿和周围水肿带无增强,构成所谓的“环征”;⑤霉菌性脓肿中心可见点状高密度影,是霉菌丝积聚,称为“靶”征。
四)Budd-Chiari综合征CT:①肝大、脾大和门静脉高压,肝密度不均,尾叶代偿性增大并密度增高;②对比增强后,肝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不能显示。
(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五、肝脏弥漫性病变一)肝硬化CT:①早期肝脏可能表现增大,中晚期表现为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尾叶、左外侧段增大,右叶,方叶萎缩;②肝边缘显示凹凸不平,部分肝段正常形态消失;③肝弥漫性或不均匀的密度降低,再生结节可为散在的略高密度结节;④肝裂增宽,胆囊也因此而外移;⑤继发性改变:脾大、门静脉扩张,侧枝循环形成。
二)脂肪肝CT:①平扫显示肝的密度降低,全肝密度降低或者肝叶或肝段局部密度降低,CT值测量低于正常,肝/脾CT值之比<0.85,;②衬托之下肝内血管密度相对增高而清楚显示,但走向、排列、大小,分支正常,没有受压或被侵犯征象;③增强扫描,肝比脾的效果差,增强的肝内血管显示特别清晰。
三)肝血红蛋白沉者症CT:①平扫可见全肝密度增高,CT值在86Hu~132HU以上,也可表现胰腺、肾上腺密度高;②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或并发肝癌的其它表现。
六、肝脏寄生虫病一)肝棘球蚴病CT:①平扫肝内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缘光滑锐利,边界清楚,CT值14HU~20HU,增强后囊肿无强化;②囊壁有时可见环状、半环状、条索状或结节状钙化;③囊内囊为其特征性表现,形成多房或蜂窝状,有时呈车轮状;④囊内分离表现为“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二)慢性血吸虫肝病CT:①肝硬化;②肝内钙化,呈线状、蟹足状、地图边界状钙化;③腹水;④门静脉、肠系膜和肠壁广泛钙化;⑤脾大;⑥合并肝癌。
三)肝脏损伤CT:①肝包膜下血肿:呈新月形或双凸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其边界清楚,当血肿是新鲜CT 值可略高或近似肝实质,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②肝实质内血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病灶,为略高或等密度,不强化伴时间推移而密度减低并缩小;③肝单一撕裂:可见不规则线样低密度影,其边缘模糊,同样伴时间推移更清楚;④肝多发性撕裂:呈多发性不规则低密度影,如无强化,证明血供中断;⑤腹腔积血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征象。
七、胆系肿瘤一)胆囊癌:CT:①壁厚型:胆囊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②腔内型:胆囊腔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③肿块型:胆囊腔几近全部被肿瘤所占据,形成软组织肿块;④增强CT,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强化;⑤胆管受压、不规则狭窄或扩张;⑥肝门部、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伴胆囊结石。
二)肝外胆管癌:CT:①上段胆管癌:位于肝门,肝门软组织肿块,肝内胆管扩张;②中段和下段胆管癌:肝内和近端胆管扩张,扩张突然变小或中断,可局部胆管壁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③肿块增强明显强化;④肝门部等处明显强化。
三)胆囊息肉和腺瘤CT:①胆囊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小结节;②增强可见明显强化,胆囊壁无增厚;③肿块直径超过1cm或肿瘤位于胆囊颈部,应高度警惕为恶性肿瘤。
四)胆系结石CT:①高密度(>25HU)结石CT表现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的高密度影;②等(0~25HU)/、低(<0HU)密度结石表现胆囊内充盈缺损,其位置可随体位变换而改变;③胆管结石以高密度结石多见,肝内胆管结石呈点状、结节状、不规则状表现,与肝管走向一致,常伴有周围胆管扩张;④胆总管结石时上部胆管扩张,结石部位的层面,扩张的胆管突然消失,充满低密度胆汁的扩张胆管中央或后部可见高密度结石,形成所谓“环靶征”或“半月征”五)胆系炎性病变CT①胆囊增大,直径~5cm;②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cm ,胆囊壁有明显增强,增强时间较长;③胆囊壁周围常有一环形低密度水肿带;④胆囊坏死、穿孔,胆囊窝内可见液平面的脓肿;⑤慢性胆囊炎为胆囊萎缩,胆囊缩小,胆囊壁均匀或不均匀性增厚,可有钙化,对比检查,增厚的胆囊壁出现均匀增强。
六)肝内胆管囊状扩张CT :①肝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囊肿无强化,囊与囊之间可见小的胆管相连;②囊肿包绕伴行门静脉小分支,内可出现囊内小圆点影,为“中心点”征;③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囊肿位于肝实质周围,扩张的胆管内可见胆管结石;④合并小胆管增生纤维化的肝内胆管扩张,囊肿主要在肝门附近,无胆管结石可见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征象。
八、胰腺肿瘤一)胰腺癌CT①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胰腺正常连续的外形局部隆起而中断,肿块可呈分叶状;②肿块平扫时等密度,坏死时可见低密度区,肿块强化不明显,正常胰腺组织强化明显使肿瘤显示得更加清楚;③胰头癌胰头部增大而胰体尾部萎缩,钩突部癌表现为正常的三角形形态消失,变成球形,将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向内上方推移;④胰腺体、尾部癌内常可见低密度坏死区;⑤胰管阻塞、肿瘤远端的主胰管扩张,形成潴留性囊肿;⑥侵犯胆总管下段引起胆总管阻塞,近端胆总管、胆囊及肝内胆管均匀见扩张,胰管胆总管都受累“双管征”。
二)胰腺囊瘤和囊腺瘤CT:二者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1)浆液性囊腺瘤:①肿瘤包膜光滑、菲薄;②中心见疤痕间隔,使囊肿呈多房蜂窝样,内含低密度液体;③纤维疤痕和分膈有时可见条状不规则钙化或特征性日光放射状钙化,增强后肿瘤蜂窝状结构更加清晰;2)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①囊壁厚薄不均;②囊肿多为大单囊;③囊壁有时可见壳状或不规则钙化,有时可见乳头状结节突入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