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4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含解析
【人教版】高三下册生物基础实验:实验6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人教版】高三下册生物基础实验:实验6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处理,预实验的作用前情提要:关键词:预实验、浸泡法、沾蘸法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实验原理(1)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2)用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3)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考点二、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把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枝条平均分成10组,每组3枝。
(2)分组处理:生长素类似物按不同比例稀释成9份,第10份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把10组枝条基部分别浸入浸泡液中,处理1天。
处理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 即可。
(3)实验培养:把每组处理过的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从小到大分别放入盛清水的托盘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情况。
(4)结果记录:小组分工,观察记录。
(5)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观察记录的结果,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技能方法: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情况2.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蒸馏水的作用(1)作为空白对照;(2)用来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3)处理过的插条下端需浸在蒸馏水中有利于生根。
4.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的原因凡是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都比不带芽或叶的插条生根成活率高,但二者并非越多越好。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3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含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选材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精巢中细胞分裂方式;;前情提要:关键词:选材、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类型判断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览:考点一、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考点二、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技能方法: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量。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大部分动物),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Ⅱ分裂。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3.临时装片制作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粘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4.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因此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技巧归纳】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4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Word版含解析
——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的发生、U 形管中渗透作用过程分析前情提要:关键词:渗透作用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考点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来体现。
②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的差值。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如下:技能方法:1.渗透作用的发生(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2.“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3.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4.关于渗透系统理解(1)渗透平衡与溶液浓度的内涵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区别:①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教材实验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教材实验一、教材实验的定义和类型教材实验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调查类实验等。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的必要性高考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生物学科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教材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的分类及特点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或规律,如“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验证酶的催化作用”等。
这类实验通常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避免误差和干扰。
2. 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生物学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如“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生物学现象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如“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模拟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运用计算机或其他模拟工具进行操作,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
4. 调查类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生物学现象或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答案与解析含解析
实验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课后提升】1.B【解析】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正确;在20~30 min内氧气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10=6.5 mm3/min,B正确;果蝇幼虫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错误;对照实验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错误。
2.D【解析】装置a和b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
b和c形成对照,变量为种子种类的不同。
b种子未消毒,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v b大于v a。
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含脂肪较多,脂质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脂肪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同等质量的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多。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产生的热量多。
a与c比较,即使不考虑是否消毒的问题,也应该是T a<T c。
3.D4.B【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杂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需对马铃薯块茎消毒,检验CO2也可用澄清石灰水。
5.D【解析】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高考生物总复习 教材重点实验4(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教材重点实验41.(2014·潍坊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龙胆紫染液为染色体染色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质量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解析:选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的染液为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染液,故A项错误;分裂中期,核膜核仁已经消失,视野中观察不到细胞核,故B项错误;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故D项错误。
2.(2014·深圳外国语学校综合测试)不需要通过细胞分裂过程来实现所要观察生命活动现象的实验是( )A.低温对多倍体诱导作用B.花生子叶切片脂肪颗粒染色观察C.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情况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解析:选B 花生子叶切片脂肪颗粒的观察只需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即可,不需通过细胞分裂过程来实现所要观察的现象或目标。
3.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的做法是( )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伸长区细胞中寻找C.可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应先换上高倍镜,再将玻片朝右下方移动解析:选A 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而伸长区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经解离处理后所有细胞已经被杀死,所观察到的细胞被固定在死亡时所处的分裂时期,因此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应先移动装片,后换高倍镜。
4.在进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丁4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如下:同学操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甲-++++乙+-+++丙++-++丁+++++请回答:(1)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为了将细胞分散开来,我们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上)):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含解析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重点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重点3糖类与脂质的种类与功能★★★重点5水和无机盐的作用★★★重点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要点解读】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脱水缩合→多肽→盘曲、折叠→蛋白质2.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②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免疫功能、信息传递与调节、催化作用、运输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分。
【考向1】蛋白质的构成【例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
图中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肯定含有S元素B.①过程有水生成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d表示氨基酸的多样性【答案】B【考向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例题】下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832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D.形成的乙物质中至少含有6个羧基【答案】D【解析】图中乙是由27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有3条肽链,共脱水268个,形成了4个二硫键,脱去8个H,所以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18×268+1×8=4832;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H的个数为(5+4)×2-2=16;乙物质含3条肽链至少含有3个羧基。
【考向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例题】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蛋白质在太空结晶状况良好,结晶体像“钻石”,太空晶体可供研究抗癌新药。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考点专项解析—高中生物实验“四点”提醒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考点专项解析—高中生物实验“四点”提醒易错陷阱1:曲线中分析到的实验自变量一定就是横轴对应的变量【分析】有的实验的自变量不一定就是横轴对应的变量,还有的不只是横轴对应的这一个自变量。
易错陷阱2: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说明这个实验无对照【分析】实验中的对照分很多种:空白对照、自身前后对照、相互对照等。
易错陷阱3:探究实验就是验证实验【分析】探究实验往往结果未知,验证实验往往是验证已经确定的结论。
易错陷阱4:实验思路也要描述所有的实验操作细节【分析】实验思路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
多数试题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很少要求“补充”实验思路,得分点是:必须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注意体现“相同且适宜”。
思路,是“想”法。
实验步骤的特点就是精准细微。
常常要求“补充”部分实验步骤,很少要求写出“全部”实验步骤,得分点是: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
步骤,是“做”法。
【易错点提醒一】自变量≠横轴标识【例1】兴趣小组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中,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NaOH的量B.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C.图中的结果表明血浆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最强D.虽然不同材料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该实验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在加入碱后pH变化情况,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中的另一自变量是NaOH的量,A正确;加入NaOH 后,清水组pH立即发生了变化,可见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B正确;结合题图曲线变化可知,与缓冲液组相比,血浆组pH明显上升时所对应的NaOH 添加量更多,表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缓冲液组,C错误;该实验观察的是pH前后变化,虽然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影响不大,D正确。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复习(人教版必修1(下)):答案与解析 含解析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趁热打铁】1.B【解析】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有载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2.B【解析】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膜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小。
④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所含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所以其比值最小;①②③⑤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但由于③浆细胞分泌能力强,细胞中相关细胞器膜面积大,所以其比值最大。
3.B4.B【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A项错误;分析图形,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一般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C项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D项错误。
5.C【解析】自由扩散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有选择性的通过,B错误;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则判断是主动运输,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而吸收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其过程中消耗 ATP, D错误。
6.D【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由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7.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胞吐或胞吐,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通过一系列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因此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流动性有关,A正确;人体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依赖③,B错误;①表示胞吐或胞吐,②表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②(主动运输)③(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2观察细胞的有丝
- -有丝分裂过程的步骤,实验操作过程的本卷须知前情提要:关键词:解离、漂洗、染色、实验本卷须知难度系数:★★★★重要程度:★★★★根底回忆: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1、知道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步骤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Ⅱ2、掌握实验操作过程的本卷须知考点一览:细胞分裂观察过程(1 )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质 )易被碱性染料 (龙胆紫溶液 )染成深色 .(3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 ,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 ,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技能方法:1.控制解离时间的原因解离时间要严格控制,解离时间不能太短,否那么细胞间果胶未溶解,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时间过长那么细胞别离过度、过于酥软,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2.先漂洗后染色的原因分析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组织中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有利于碱性染料着色.二者不能颠倒,否那么解离液中盐酸会影响染色效果.3.控制染色时间的原因控制染色时间,染色时间不能太短,否那么染色体或染色质不能完全着色;时间过长那么使细胞核等其他局部充满染色剂无法分辨染色体.4.在制片时两次用到载玻片的目的一次是放置根尖;另一次是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均匀分散开,防止盖玻片移动;同时,防止压碎盖玻片.5.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连续观察的原因分析因为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时期,要不断地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找到各个时期的分裂图像,所以在制作装片时要让细胞分散成一层,这样才能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易错警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3个易错点(1 )不清楚"解离〞的作用原理,误认为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2 )不清楚细胞具有的相应结构,误认为赤道板也能观察到.(3 )对取材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根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作为观察对象,实际上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作为观察对象.【课堂稳固】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答案】B2.有一位同学做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以下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取材位置不适宜②取材时间不适宜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适宜④解离时间不适宜⑤视野选择不适宜A.②③B.②⑤C.①②⑤D.①③④【答案】C【解析】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在10:00~14:00时切取根尖2~3 mm (这时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容易找到分裂相);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由图可知:细胞大都没进行分裂,可能是取材时间不适宜,细胞分裂不旺盛;视野中有些细胞为长形,可能取自伸长区,取材位置不适宜;由于细胞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因而,要看到处于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视野中才能找到,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当,没找到适宜的视野;图中细胞均已分散开,故不可能为③④原因所致.3.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结果与原因分析不符的是()A.染色体的染色效果差可能是漂洗不充分B.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就是因取材时间不恰当C.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是解离不充分D.染色体无动态变化的原因是解离时细胞死亡【答案】B【解析】漂洗不充分,残留的解离液与染色剂发生反响,导致染色效果差,A正确;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是因为大多数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B错误;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是有些没有分开,是解离不充分所致,C正确;解离时,盐酸处理,细胞失去活性,染色体无动态变化,D正确.4.以下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压片→观察B.用差速离心法别离叶绿体中色素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C.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D.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别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D5.以下有关教材实验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①观察线粒体②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别离A.只有①需要活体材料B.只有④和⑤不需要用显微镜C.只有③需要设置对照D.只有②和⑤不需要染色处理【答案】B【解析】观察线粒体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均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即实验①③需活体材料;实验①②③均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而实验④⑤不需要用显微镜;实验③④均设置对照实验,其中③为自身对照,④为相互对照;实验①②④需要染色,③⑤不需要染色处理.6.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杀|死) ,A项错误;吡罗红可使RNA 染色,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B项错误;该实验观察到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已经是死细胞,无法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C项错误;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是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项正确.【课后提升】1.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以下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观察线粒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B.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Ⅲ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并用清水洗去浮色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2.下面是四位同学实验操作的方法或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水解B.洋葱根尖经解离后假设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那么说明此时细胞仍为活细胞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别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3.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4.以下与实验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5.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 )对线粒体染色6.以下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7.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生物制剂W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培养液、正常体细胞、癌细胞、W、胰蛋白酶.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参加W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提供的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只进行原代培养且培养条件适宜)请答复:(1 )实验思路:①取培养瓶假设干个,分组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每组设置假设干个重复样品.②各组样品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适宜的时间后,各取其中的几个样品,参加__________ ,摇匀,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计数并记录细胞数.③重复②假设干次.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 )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 .。
高考生物课本实验大全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一本通目录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实验中的变量实验中的常见原则实验中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五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八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十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十一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十二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十三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十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十五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十六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十七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实验十八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十九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二十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二十一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二十二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二十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二十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练习答案第三部分:实验方法部分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遗传和变异对应训练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前言实验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原则、实验方法等,在编写该部分内容的时候,编者觉得有些内容与其进行简单的罗列,倒不如在具体的基础实验中加以应用(本书第二部分)。
本部分集中叙述了变量、常见原则、实验中的主要内容这三个部分,目的在于建构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思想。
编者也翻阅过众多的实验教辅,但总体感觉在实验基础知识这一块,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学生没有操作感,因此本部分内容将从实验设计的核心问题(如何操纵实验变量、如何检测反应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是实验设计的三大核心问题)出发,突出重点和操作性,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一、实验中的变量(一)变量的分类根据变量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答案与解析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趁热打铁】1.C【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2.B【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3.A【解析】抽样时要做到混合均匀,这样才有代表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所以不加酵母菌没有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只能计相邻两条边上的酵母菌数。
4.D【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故A对;动物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B 对;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故C对;性比例的改变会改变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故D错。
5.B6.B【解析】“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该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是“J”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5年(增长速率最大)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错误。
7.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错误。
8.C9.(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 ac(3)K c 营养级较低(获得的能量较多)(4)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答案与解析含解析
实验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后提升】1.B【解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
鉴定还原糖时,甲、乙两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
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D【解析】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时酶产生量远大于20 ℃时,因此在提取液Ⅱ中产生酶的量远大于提取液Ⅰ,由此产生的还原糖的量:乙>甲>丙,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的颜色)。
砖红色,丙呈蓝色(Cu(OH)23.A4.B【解析】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蔗糖是非还原性的二糖;双缩脲试剂B液为蓝色的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时,会产生较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会影响观察;观察细胞中脂肪颗粒时,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
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5.B【解析】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否则导致实验失败,①符合题意;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不会导致实验失败,②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③不符合题意;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若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A液和B液会发生反应,导致实验失败,④符合题意。
故选B。
6.D【解析】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葡萄糖,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项正确;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B项正确;脂肪与苏丹IV反应显红色,脂肪与苏丹III反应显橘黄色,而食用花生油通常显棕黄色,为了使现象明显,鉴定食用花生油最好使用苏丹IV,C项正确;甘蔗茎中的糖为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项错误。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下):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含解析
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重点2ATP的结构与功能★★重点3细胞呼吸★★★★重点4光与光合作用★★★★重点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要点解读】1.酶的本质与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作用场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所生理功生物催化作用能2.酶的作用机理酶和其他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1)图中ac和bc段分别表示无催化剂和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2)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3.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专一性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后可恢复活性。
【考向1】酶的本质【例题】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B.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A【考向2】酶的作用特性【例题】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同一细胞而言,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酶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NaOH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答案】A【解析】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处于不同的分化程度,酶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A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B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正确;NaOH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D正确。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
公众号:惟微小筑- -复原糖鉴定、蛋白质鉴定、脂肪鉴定前情提要:关键词:复原糖、蛋白质、脂肪难度系数:★★★重要程度:★★★★根底回忆: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Ⅱ1、理解复原糖鉴定过程2、理解蛋白质鉴定过程3、理解脂肪鉴定过程技能方法: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拟比拟工程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 ,且现配现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实质新配制的Cu (OH )2反响碱性条件下的Cu2+呈色反响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即可反响(1 )复原糖鉴定实验材料的要求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 ,防止颜色的干扰 . ②复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 (含淀粉 )、甘蔗、甜菜 (含蔗糖 ) . (2 )唯一需要加热 - -复原糖鉴定 ,且必需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假设不加热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 )非复原糖 (如蔗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 (OH )2的颜色] .(4 )唯一需要显微镜 - -脂肪鉴定 ,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 - -洗掉浮色 .(5 )记准混合后参加 - -斐林试剂 ,且现配现用;分别参加 - -双缩脲试剂 (先加A 液 ,后加B 液 ,且B 液不能过量 ) .两者成分相同 ,但CuSO 4的浓度不同 ,所以不能混用.(6 )假设用大豆做材料 ,必须提前浸泡;假设用蛋清作材料 ,必须稀释 ,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局部组织样液做比照 .3.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归纳细胞中的RNA 吡罗红红色 (显微观察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 ,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 (1 )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 (OH )2溶液 ,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 )使用方法不同 .鉴定复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 ,然后加B液4滴 ,振荡摇匀 .(3 )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 ,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5.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1 )唯一需要加热 - -复原糖检测 ,且必须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假设不加热 ,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 )唯一需要显微镜 - -脂肪检测 .(3 )混合后参加 - -斐林试剂;分别参加 -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 ,后加B液 ,且B液不能过量 ) .【课堂稳固】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 ,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2.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 ,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选项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 甲基绿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甲基绿应是将DNA染成绿色 ,斐林试剂用来检测复原糖 ,淀粉用碘液检测呈蓝色 .3.在可溶性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选项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 ,可用于进行可溶性复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 ,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 ,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 ,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材料【答案】A4.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 )溶液混匀后使用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需将NaOH溶液和CuSO4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 ,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 ,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 ,可选择双缩脲试剂【答案】C【解析】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A液 ,后加B液;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 ,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 .5.以下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用于鉴定复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现配现用B.脂肪的鉴定过程一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 ,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答案】A【解析】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成分相同 ,但成分的浓度不同;脂肪鉴定中 ,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而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组织细胞中脂肪鉴定中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6.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响如下表 ,其中 "+〞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响深浅程度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种类甲+++++++乙++++++++丙+++++++A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响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答案】A【课后提升】1.以下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用于鉴定复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复原糖时 ,要先参加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参加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 ,再参加含样品的试管中 ,且必须现用现配2.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 ,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 ,分别参加等量的淀粉液 ,然后按如图参加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 ,45 ℃水浴保温5分钟 ,立即在3支试管中参加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5 ℃的温水浴加热2分钟 ,摇匀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 ,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3.下表的有关分析中 ,错误的选项是 ( )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响溶质的根本单位甲C、H、O 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AB.①是斐林试剂 ,使用时需水浴加热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蓝色 ,③是核苷酸4.以下关于某些物质鉴定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鉴定蔗糖等复原性糖时 ,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B.在鉴定蛋白质时 ,参加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会影响结果的观察C.鉴定细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时 ,可用50%的酒精对脂肪细胞解离D.葡萄糖试纸上含有斐林试剂 ,可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5.以下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 ,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脂肪鉴定时 ,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②复原糖鉴定时 ,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③淀粉鉴定时 ,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④蛋白质鉴定时 ,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参加样液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在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 ,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 ,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 ,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复原糖的鉴定7.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 ,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 (蒸馏水 )、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 ,定期检查萌发种子 (含幼苗 )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说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 ,到第11 d时减少了90% ,干重变化如以下图 .答复以下问题:(1 )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 ,常用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 )实验过程中 ,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 (填"C〞、 "N〞或 "O〞 ) .(3 )实验第11 d后 ,如果要使萌发种子 (含幼苗 )的干重增加 ,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5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含解析
——遗传病调查的流程,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区别,遗传病发病率前情提要:关键词:遗传方式、发病率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实验原理(1)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
考点二、实验流程技能方法:1.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不同点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宜作为调查对象。
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要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如不能在普通学校调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做到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但红绿色盲、高度近视等的发病率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展开调查。
4.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遗传系谱图。
5.遗传病发病率:根据调查的数据可计算遗传病的发病率,计算公式为: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课堂巩固】1.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B.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C.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D.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答案】A2.对于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①、②、③、④,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
据此推断,一定属于伴性遗传的是(注:每类家庭人数200~300人,表中“+”为发现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类别①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后代子女中都既有正常的也有患者,不能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②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后代儿子患病,女儿正常,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③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儿子正常,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④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中儿子患病,女儿正常,可确定是伴性遗传。
3.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B.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长短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答案】D联会现象,C项正确;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无水乙醇,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浅,D项错误。
高中生物 实验版人教教材基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版人教教材基础实验总结【使用建议】先看人教教材对应部分→再看这份资料→再找对应习题专练→翻阅高考真题看考法→总结、理解再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超棒总结【注意】:p18等页码对应的是人教教材的页码。
注意回归课本。
【必修一】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详参你们上课笔记,考得概率较小)二、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p18(一)把握原理、试剂、颜色变化1. 共同点:颜色(显色)反应——故选材原则:色浅易得含量高2. 还原糖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需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淡蓝色到砖红色。
3.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淡蓝色到紫色。
4. 脂肪鉴定:(1)组织样液法(2)切片法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
5. 淀粉鉴定:遇碘变蓝(高中阶段变蓝,若新信息题给了新信息则按信息处理)(二)各物质鉴定注意点:1. 还原糖鉴定(1)本质:鉴定还原糖:所有单糖+麦芽糖+乳糖。
(高中阶段非还原糖:所有多糖+蔗糖)(2)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乙液:0.05g/mLCuSO4(3)使用方法:等量混合、现用现配、水浴加热2. 蛋白质鉴定(1)本质:碱性条件下鉴定肽键。
肽键数≧2。
鉴定多肽链、蛋白质。
(所以,正常蛋白质或蛋白质变性、盐析、初步水解后也可发生显色反应)(2)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 B液:0.01g/mLCuSO4(可知,A液=甲液;B液可由乙液用蒸馏水稀释5倍而制)(3)使用方法:先A后B,A过量B少许。
先A目的是提供碱性环境。
3. 脂肪鉴定——组织样液法(无需显微镜)(1)步骤:往脂肪组织样液中直接加入苏丹III(苏丹IV),混匀后即出现橘黄色(红色)。
4. 脂肪鉴定——切片法(需光学显微镜和50%酒精)(1)步骤:切取花生种子薄片——苏丹III或苏丹IV染色——吸去染液——滴加50%酒精洗去浮色(浮色就是染液)——滴一滴清水后盖上盖玻片——镜检(先低后高)——结果: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或红色脂肪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卡诺氏液、酒精、盐酸、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试剂的作用
前情提要:
关键词:低温、染色体变异、卡诺氏液、酒精、盐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
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Ⅱ
2、理解实验试剂的作用
考点一览: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步骤与现象
技能方法:
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
3.选材的时候必须选用能够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的原因是: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
4.实验过程中,低温诱导时,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易错警示】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3个易错提醒
(1)细胞是死的而非活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
(2)材料不能随意选取:误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
选材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3)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无关:误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点不分裂”。
着丝点是自动分裂,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也分裂。
【课堂巩固】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脂肪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都使用了酒精
B.可将酸性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以检测生成的呼吸产物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深的区域观察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答案】A
但不能检测二氧化碳等产物,B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C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可正常分裂,但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的数目加倍B.盐酸酒精混合液或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在显微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未发生改变
【答案】B
3.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A
【解析】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机理是低温能够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固定后的漂洗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后的漂洗液是清水,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B.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B
【解析】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色,A错误;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3~4滴CuSO4溶液,溶液呈紫色,B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后与底物混合,D错误。
5.以下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和红色的细胞质
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时,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能用用黑藻叶肉细胞观察C.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因变量的检测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带有火星的卫生香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有丝分裂实验的不同是,需用低温处理并用卡诺氏液固定再用70%的酒精冲洗
【答案】A
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核;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细胞解离;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
【课后提升】
1.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洋葱的不定根在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 h,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
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2.下列实验中都涉及到的操作是()
①用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②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用黑藻叶细胞观察叶绿体
④用大蒜的不定根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A.需制成装片B.需使用盐酸C.需使用酒精D.需染色处理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过氧化氢酶不能得到预期实验结果
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5.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可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D.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此时细胞正在失去水分
6.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
预实验结果如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
A.0、2、3、4、5、6 B.0、4、5、6、7、8
C.0、6、7、8、9、10 D.0、3、6、9、12、15 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