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饭店设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
摘要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对中国建筑民族化的追求和探索,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贡献和影响,有着相当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社会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拓展与深化,导致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疏离。本文阐述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化转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本土建筑是我们这一代及以后几代人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香山饭店中国建筑民族化责任
1979 年,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公园内,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了香山饭店,随即引发了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这座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以一个大家闺秀式的粉墙黛瓦出现在众人面前。结合地形蜿蜒曲折,为了保护其内的百年古树,形成了11个院落,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一、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特征
香山饭店入口的低调与简单的小广场,为后面的丰富的院落拉开序幕。进入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开阔并经精心设计的中庭——常春四合院,四面白墙上磨砖对缝的青砖将菱形窗连缀呈一组颇富江南园林特色的图案。常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几条又深又长的走廊,两种空间相互辉映,有松有驰,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
感受。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方形和圆形,是香山饭店的两种几何符号,增强了建筑的韵律感。灰白方圆的不断重复,加强了整组建筑的统一识别性。大门、窗、漏窗、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则都已圆为主题。
二、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用色
整个香山饭店的色彩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大面积的白色是主调,如墙面、顶棚,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勾勒出建筑的风骨,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为建筑平添了几分温暖,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形成整个建筑和环境和谐高雅的主调氛围。
贝聿铭曾时说:“中国的建筑不能重返旧式的做法。庙宇和宫殿的时代不仅在经济上使建筑师们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在思想上不能为建筑师们所接受。……”
三、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社会影响
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在八十年代还未脱离民族主义就是大屋顶形式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它的独特新颖和高雅精致,得到广泛称赞和肯定。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它高昂的造价和
对环境间接的损害,也受到了很多的批评,毕竟人们并不容易一下接受这座离他们很遥远的建筑。香山饭店的建造也传递出中国政府在建筑设计领域对外开放的信息。
在从近代到当代的转变中,传统价值认同从传统体系的集体无为状态到传统体系反思的平面化与模式化,香山饭店的建立将这种集体迷茫于传统建筑的探索状态往前推进了一把,打破了以往的继承传统就得搞“民族形式”,而“民族形式”就离不开中轴对称、左右环抱的体型、大屋顶、亭台楼阁组成的外轮廓错误观念,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但它的菱形窗钢架顶棚等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很不幸成为了后世抄袭模仿的对象。
香山饭店在美国的影响很大。香山饭店开张七个月以后,美国授予贝聿铭普利茨克奖。而后现代主义者把它理解为贝聿铭在建筑上的一次妥协。
四、北京香山饭店设计对中国建筑民族化作用
中国建筑民族化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看到,当前社会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拓展与深化导致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疏离。有很多青年建筑师在创作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或者说营造本土建筑这条
道路上辛勤的探索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这一切离一套完整体系还相差甚远,所谓的本土化建筑多流于形式,更不用提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缺乏一个过渡的思想沉淀。
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以及传统文化内部所产生的强烈变革与创新要求是导致传统文化断裂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认识,摆脱千篇
一律的国际化转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本土建筑是我们这一代及以后
几代人共同的责任。
21 世纪的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是符合使用机能的需求,更应在针对使用者的特殊性及个别性上多加著墨,创作出此时此地此类型最适宜的建筑。贝聿铭曾说过:“只要建筑能够跟得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所以建筑师必须清楚设计对象在整个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位置,进而作适当的分析,从文脉中进行设计解析,透过文化历史符号系统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求达到一些精神层次上的文化认同。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材料以全新的形式结构进行再诠释,发展那些有承接价值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金秋野.建筑批评的心智—中国与世界[j].建筑学报,2009(10):12-17.
[2]彭培根.从贝聿铭的北京“香山饭店”设计谈现代中国建筑之路[j].建筑学报,1980(04):14-19.
[3]陈世民.“民族形式”与建筑风格[j].建筑学报,1980(02):34-39.
[4]廖晓东.贝聿铭超前设计香山饭店[n].扬子晚报,2008年9月24日,b6版.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业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