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因式法(2)》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因式分解
2.提公因式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
(2)会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数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从提取的公因式是一个单项式过渡到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能合理地进行分解因式的推导,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能观察出公因式是多项式的情况,并能合理的进行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准确找出公因式,并能正确进行分解因式。
教学方法
类比学习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练一练——想一想——做一做——试一
试——议一议——反馈练习——学生反思.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二.合作交流
第一环节练一练
活动内容: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m+an (2)a2b–5ab
(3)m2n+mn2–mn (4)–2x2y+4xy2–2xy
注意事项:切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背诵提取公因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最好用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起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真正理解是第一位的.
第二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因式分解:a(x–3)+2b(x–3)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将提取单项式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推广应用于提取的多项式公因式.
由于题中很显明地表明,多项式中的两项都存在着(x–3),通过观察,学生较容易找到公因式是(x–3),并能顺利地进行因式分解.
第三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插入“+”或“–”号,使等式成立:(1)2–a= (a–2)
(2)y–x= (x–y)
(3)b+a= (a+b)
(4)(b–a)2= (a–b)2
(5)–m–n= (m+n)
(6)–s2+t2= (s2–t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解决学生在因式分解中感到比较棘手的符号问题提供知识准备.
注意事项:
(1)首先注意分清前后两个多项式的底数部分是相等关系还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
(2)当前后两个多项式的底数相等时,则只要在第二个式子前添上“+”;(3)当前后两个多项式的底数部分是互为相反数时,如果指数是奇数,则在第二个式子前添上“–”;如果指数是偶数,则在第二个式子前添上“+”.
第四环节试一试
活动内容: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x–y)+b(y–x)(2)3(m–n)3–6(n–m)2
活动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由提取的公因式是单项式类比出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的方法与步骤.
(1)观察多项式中括号内不同符号的多项式部分,并把它们转换成符号相同的多项式;
(2)再把相同的多项式作为公因式提取出来.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填一填:
(1)3+a= (a+3)
(2)1–x= (x–1)
(3)(m–n)2= (n–m)2
(4)–m2+2n2= (m2–2n2)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a+b)+y(a+b)(2)3a(x–y)–(x–y)
(3)6(p+q)2–12(q+p)(4)a(m–2)+b(2–m)
(5)2(y–x)2+3(x–y)(6)mn(m–n)–m(n–m)2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符号的转换的理解是否到位,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是否掌握,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注意事项:由于新教材删除了添括号一节的教学,学生对于第1题第(4)小题的解答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认真比较这两个多项式符号上的异同,确定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还是相等关系.
第六环节议一议
活动内容:把(a+b-c)(a-b+c)+(b-a+c)·(b-a-c)分解因式.
注意事项:通过讨论,学生逐步意识到如果采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必须先把所有括号内的多项式中字母a前面的符号都化为正号,再进行观察比较可以找出公因式(a-b+c).
第七环节学生反思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如果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应该
采取的方法,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数学思想的理解.
注意事项: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提取的公因式从单项式——两项式——三项式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对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互逆关系,了解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巩固练习:课本第98页习题4.3第1,2题.
思考题:课本第98页习题4.3第3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三、教学反思
对学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尽管没有专门章节进行训练,但始终渗透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常常是相通的,类比思想可以教会学生由此及彼,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它是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学生在接受提取公因式法时,由整式的乘法的逆运算到提取公因式的概念,由提取的公因式是单项式到提取的公因式是多项式时的分解方法,都是利用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接受新的概念时显得轻松自然,容易理解,没有斧凿的痕迹.
教学中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