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 编码为:BNS150ICD10编码为: 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T001.1-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 或 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T001.1-94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022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2022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一、适用对象诊断:中医诊断: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2、疾病分期急性期:<10日缓解期:10日-20日康复期:>20日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治疗时间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或腰椎CT。

(2)血常规、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临床路径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附页二:
时间
年月日
(8-15天)
年月日
(16-20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1.Leabharlann 2.责任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附页二: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天
□胸透或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
□耳穴埋籽
□膏药外敷或中药熏洗
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
□□实施中药调理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医嘱模板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医嘱模板

qd
im
qd
im
qd
口服
qd
口服
qd
口服
qd
口服
tid
口服
tid
日程 第1天
医嘱性质
医嘱名称
按骨伤科常规护理
II级护理
普食
留伴一人
牵引(电动牵引) 1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双部位) 1次
超短波短波治疗 1次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1次
其他推拿治疗(超过10分钟加收)*1次
手指点穴
普通针刺(11-15)1次
长期医嘱
电针(4-8)1次 冷热湿敷 2次
拔罐疗法
20%甘露醇注射液
指脉氧监测
脉图诊断
穴位贴敷治疗
按骨伤科常规护理
II级护理
普食
留伴一人
牵引(电动牵引) 1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双部位) 1次
超短波短波治疗 1次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1次
其他推拿治疗(超过10分钟加收)*1次
是否必需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15
mg

0.5
mg

0.1
g

200
mg

0.2
g

10
mg

0.5
mg

6
g
给药途径和方法 频次 备注说明
ivgtto
qd
ivgtto
qd
ivgtto

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制定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对于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目的。

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腰痛病的临床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满意度。

二、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内容。

1. 临床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2. 辅助检查,如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3.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轻重,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4.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康复护理,包括定期复查、康复训练等。

5. 随访管理,对于腰痛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

1. 临床路径制定组,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制定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2. 临床路径宣教,对医疗人员进行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宣教培训,确保医疗人员的理解和执行。

3. 临床路径执行,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进行执行,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范。

4. 临床路径评估,对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五、结语。

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规范腰痛病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临床医疗人员能够认真执行腰痛病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科学、有效的治疗服务。

22 骨伤科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22 骨伤科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住院患者。

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退行性腰椎滑脱症(ICD-10:M43.16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湿阻证(2)血瘀气滞证(3)湿热痹阻证(4)肝肾亏虚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TCD编码:BNS150)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ICD-10:M43.162)的患者。

2.本病有手术指征者(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和腰椎畸形、腰椎滑脱Ⅱ°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X片、腰椎功能位X片、腰椎双斜位X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部透视或拍胸部X线片。

腰痛病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腰痛病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腰痛临床路径总结报告

腰痛临床路径总结报告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总结报告(2015)我科于2015年开展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路径,在实施腰痛临床路径过程中,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知晓度,对整个流程有系统认识,提高主动性,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使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将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纳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TCD编码:BNS.150)和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的患者或不配合、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临床路径实施方法1、具体实施步骤:(1)筛选病例,纳入路径:根据腰痛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合适的病例;(2)记录相关资料:病人纳入临床路径后,即建立临床路径表和住院病历,记录每天的检查、治疗、护理等措施及结果;同时填写临床路径登记本。

(3)及时总结,修正路径:路径实施完毕后,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变异,视情况修正路径内容。

三、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1、临床路径开展例数:收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共529例,纳入临床路径432例,其中男198例(45.8%),女234例(54.2%);年龄14~92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1小时-23年(平均住院日19.1天)。

2、纳入临床路径43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推拿使用率99%,针灸(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2%,特色疗法使用率80.2%,辨证施治率100%。

3、实施临床路径后,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的治疗和护理流程,界定标准住院日,通过统筹安排,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进行提前排队,避免患者等待耽误时间,及时检查,合理用药,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愈好转率的目的。

4、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进了医患关系:临床路径的应用使我们有效地协调、组织医疗护理工作,增进了医、护、患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临床路径

腰痛护理临床路径 日期 项目 护理内容入 院当 天入院时接待1、主班护士自我介绍,礼貌用语,热情接待;2、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做好接待病人准备工作;3、做好入院登记,建立一览表及床头卡片4、协助病人测量体重并记录;5、通知主管护士亲自到护士站接病人并做介绍,由主管护士将病人带至病房; 入院后评估1、 病人一般自然状况。

2、 主诉及现病史、既往病史。

3、 过敏史、家族史。

4、 性格、爱好、饮食排便习惯、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宗教信仰等。

5、 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6、 评定VAS评分。

检查 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尿常规、CT、CR检查。

活动 嘱患者平卧休息,尽量不要下床活动,如要下床活动需佩戴腰围饮食1、饮食早期宜食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中后期宜食补气益血,补益肝肾等滋补类食物。

2、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入院后护理1、 进入病室后向同病室病友介绍该病人,同时介绍病室其它病友;2、 人员介绍:(包括主管护士本人、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3、 告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将在30分钟内看望病人并做详细问诊及全面查体;4、 告知科主任、护士长将来看望病人的时间;5、 告知入院后的安排(评估→问诊、查体→各种常规检查及时间→会诊时间);6、 测量生命体并记录;健康宣教1、 介绍病房设施(呼叫器、夜间床头灯、储物柜的使用)及摆放位置;2、 介绍病区环境(卫生间、洗漱间、开水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医院各功能科室)的位置;3、 告知病人开饭的时间及订饭的流程,开水供应时间;4、 介绍住院制度:作息制度、陪视制度、安全告知;3、向患者说明疾病与情志的关系,情志平和。

气血运行通畅,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避免不良情绪十分重要。

第2~3天 评估神志、生命体征、舌苔脉象、神志、生命体征、舌苔脉象、腰部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下肢感觉和肌力,大腰部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修改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修改版

针推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 2)(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①有慢性腰痛病史;②臀部及下肢呈放射性疼痛;③患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④X线摄片、CT、MRI 扫描检查证实。

(2)西医诊断标准:①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②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③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2.病程较长,但症状和体征较轻者;3.经特殊检查突出较小的患者;4.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施手术者;5.不同意手术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20 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症状性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入院后3-5天需完成以实验室检查。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风湿;(5)胸片、心电图;(6)腰椎CT或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能需要伸屈侧位片、肌电图、泌尿系B超以确诊;(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疗效评价标准③若手术者,切口必须愈合,无并发症好转:①腰痛、坐骨神经痛部分消失②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有改善和进步,神经检查示:其较术前(包括手术,手法复位)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者(八)治疗方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进展过程及病情轻重,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湿热阻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编码:BNS150)和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或其他腰椎畸形者(3)体面皮肤有严重损伤或皮肤病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4)体质较弱,孕妇等(5)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CT、(2)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4)心电图、(5)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等。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风寒湿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腰椎CT 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 BNS050、ICD-10编码: M51.20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CT或腰椎MRI(也可在门诊完成)。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分析。

(4)心电图。

(5)胸片(6)腹部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II、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 )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 编码
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
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
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
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
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9 月第3 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
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 线、CT、MRI 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
现一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 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8-70 岁,性别不限。

3. 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出凝血时间;
5、腹部B 超
6、心电图;
7、腰部CT或MRI
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 急性期以身体功能与结构水平的障碍为主,临床以疼痛及活动困难构成的被动体位为主要表现。

此期患者多表现为疼痛剧烈,刻无安宁,腰背肌肉高度痉挛,脊柱显著侧凸、后凸畸形;棘旁显著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局部扣击痛;被迫卧床,坐起或站立、行走则痛剧。

此期一般5 天。

(1)电针
(2)穴位注射或针刀夹脊穴松解:针麻镇痛起效后(大约半小时左右),立即行针刀夹脊穴松解。

分天、人、地三层次,每层充分触激,直达病所。

浅层(天)触激浅筋膜,
疏通络脉;中层(人)触激肌肉,疏通腠理、解痉;深层(地)触激神经根,病灶减压,通经祛瘀,松解粘连。

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汉章针刀四步进针法。

做到“刺肉勿伤筋,刺筋勿伤骨⋯⋯”。

(3)牵引
穴位注射后10-30 分钟,让病人平卧休息15 分钟左右,观察病人肢体活动,待病人气血平稳后,即牵引20 分钟。

(4)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手法以松解粘连为主
(5)输液治疗:急性期患者以气滞血瘀、寒湿或湿热为主。

可静滴红花、丹参等;严重可静滴甘露醇、地塞米松可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伤科接骨片等;
(4)限制活动三天在硬板床静卧(可仰卧、俯卧,限制侧卧)6小时。

限制活动5天,以卧硬板床为主,可站,禁久坐。

有效者进入缓解期治疗,无效者调整计划,再次治
疗。

2. 缓解期以活动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疼痛及活动困难依然存在,但主要的功能障碍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更突出的表现。

此期患者下肢放射痛逐步减轻,脊柱保护性畸形明显改善,直腿抬高幅度明显提高,棘旁压痛存在,但不向下肢放射,扣击痛阴性;可短暂坐起和进行短距离行走。

此期约为发病后3-7 天治疗在被动性治疗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功能训练。

(1)中药熏蒸,中药腰突1 号为主要成方。

(2)理疗
(3)针灸、推拿、拔罐、手法正脊,随适应症适时进行。

(4)牵引治疗:腰椎慢牵
(5)中药治疗: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腿发凉,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口淡不渴,舌淡,脉沉细。

方用:桂附地黄丸肝肾亏虚:腰腿酸痛绵绵,筋驰乏力,劳则筋
纵,静卧则减轻,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方用:六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淤血阻络:痛有定处,昼轻夜重,咳嗽引起加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涩。

方用:血府逐淤汤筋脉失养,气血不运:患侧肢体肌肉萎缩,乏力,多汗或无
汗,喜揉喜温,苔薄白,脉濡缓。

方用:补阳还五汤
(6)腰背臀腿部肌肉锻炼空登自行车:要质量不要数量。

飞燕点水:要质量不要数量。

五点——三点静力支撑法:要质量不限时间。

3. 恢复期
以参与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但难以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

此期患者腰痛消失和下肢放射痛消失,下肢小范围痠胀、麻木、不适感,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

治疗逐渐过度到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辅以被动性治疗。

形成相对稳定的康复方案和康复计划。

出院,继续执行康复计划,每半月复查,随访45天。

若某些康复锻炼计划适合该病人的社会角色,嘱病人可把该行为带入生活,形成习惯。

(1)恢复期教育形成新的良好的生活规律,改变既往影响病情康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杜绝自作主张,盲目增加锻炼项目,防止复发。

危机教育:居安思危,告诫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复发,但复发是有其常规的规律和
条件,避风寒、适劳逸、畅情志,科学、持久、静心锻炼。

切忌盲目追求锻炼结果,盲目增加运动量。

2) 腰背臀腿部肌肉锻炼空登自行车:每天起床前300次左右,要质量也要数量。

飞燕
点水:每天起床前100次左右,要质量也要数量。

五点——三点静力支撑法:每天
起床前20-30 次,每次坚持2分钟左右,起、放均要求主动,避免起时主动,放
时“自由落体” 。

以上三项,开始阶段达不到数量或时间要求的,以综合锻炼后身
体明显汗出为准。

生活中可适当进行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中缓慢有序的动作,持之以恒,形成生
活习惯。

3)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4) 中药治疗:以培本固元为原则,如金贵肾气丸等。

5) 单杠、双杠、引体向上、减重跑步、游泳等腰椎减重的活动。

八)出院标准
精品文库
1. 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 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为:BNS150 ICD10 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