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课件汇总(实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 官,是近代未有过的事。
通常定语应百度文库在中心词前, 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定
语 译: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后
置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⑵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蒙后省略
⑶(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曰:“不若与人。”
对话省略
2.省谓语
⑴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⑵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 与( )斗卮酒。
⑵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 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
⑶非其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译文:不是我所讲的那种传授给人们的道理、解决 疑难问题的(人)。
⑷匪夷所思。
译文: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4.一些介词的宾语,也放在介词前。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C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2.翻译句子。(2006全国卷1)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主语
谓语
宾语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 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
倒 宾语前置
装 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操何” ②沛公安在? “在安” ③何以战? “以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 别作“操”“在”“以”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2021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 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 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 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 能力。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变式)句、省略句四种,另外,古 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要引起我 们的重视。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重为乡党所笑。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 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 和代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问同今行是十·何二世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非……也”“非……者也” “匪”等表示否定判断。
⑴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3.用“见”“见……于……”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意念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
练一练: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 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 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 [状]+中心词+补语+ (定) +中心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规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具告以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 具体说出所疑。 (1)"如……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对……怎么样"。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列子∙汤问》)
译: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 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⑾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
姊邪·? ⑿⒀而学此而独时以习钟之名,,不何亦·哉说?乎·?
固定结构
所谓固定结构,即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 固定的词语组合。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 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 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 法。
一、表示疑问的句式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 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 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规律: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 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后。
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 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3.豫州今欲何至? 宾语前置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定语后置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宾语前置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未之尝闻。 宾语前置 8.以为莫己若也。 宾语前置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10.何以自托于赵。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指出下面的句子包含哪些特殊句式: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 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B )
· ⑵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 ⑶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 ⑷楚王叱曰“胡不下?” · ⑸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⑹且焉置土石? · · 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⑻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⑼⑽四王海尝之语大庄,子有以几好人乐欤,·?有诸·?
⑶竖子不足与( )谋。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 寄传》)
五、疑问句
文言文中借疑问代词发出疑问的句 子叫疑问句。
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盍曷、 胡、安、孰、焉”或疑问语气词“乎、 欤、耶、哉”等。
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考查题型:翻译题
(2008年高考江西卷) 翻译下面的句子。
走进高考
13.(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 夫亦愈知治矣。(4分)
【答案】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 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采分点】“不吾叛”倒装,“焉”、“治”各 1分,大意1分。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信自”
译: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 么呢?
• 如太行、王屋何?
(2)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史 记·滑稽列传》)
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 本纪》)
(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 年》)
• 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
• 若楚惠何?(《城濮之战》)
3、中心词+之+定语+者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译: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都是代词作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动词本身 表被动(意念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被动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 示被动。
2.用“为”、“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 蔺相如列传》)
•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 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 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 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 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 呢?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 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动词的宾语和介词的宾语) 4.省略介词
1.省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 )触草木,( )尽死。 承前省略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A.子何恃而往?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翻译下面的句子,找出它们的规律:
1.何以 战?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向东” “向南”
4.夜以继日 “以夜”
注: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规律四 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 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 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
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 呢?”。
•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
呢"、"什么……呢?"、"怎么……呢?"
•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 记》)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者,……
粟者,民之所种。
⑶……,……也
夫战,勇气也。
⑷……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本” “亦”等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本布衣。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通常定语应百度文库在中心词前, 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定
语 译: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后
置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⑵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蒙后省略
⑶(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曰:“不若与人。”
对话省略
2.省谓语
⑴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⑵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 与( )斗卮酒。
⑵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 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
⑶非其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译文:不是我所讲的那种传授给人们的道理、解决 疑难问题的(人)。
⑷匪夷所思。
译文: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4.一些介词的宾语,也放在介词前。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C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2.翻译句子。(2006全国卷1)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主语
谓语
宾语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 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
倒 宾语前置
装 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操何” ②沛公安在? “在安” ③何以战? “以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 别作“操”“在”“以”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2021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 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 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 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 能力。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变式)句、省略句四种,另外,古 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要引起我 们的重视。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重为乡党所笑。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 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 和代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问同今行是十·何二世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非……也”“非……者也” “匪”等表示否定判断。
⑴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3.用“见”“见……于……”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意念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
练一练: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 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 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 [状]+中心词+补语+ (定) +中心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规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具告以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 具体说出所疑。 (1)"如……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对……怎么样"。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列子∙汤问》)
译: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 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⑾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
姊邪·? ⑿⒀而学此而独时以习钟之名,,不何亦·哉说?乎·?
固定结构
所谓固定结构,即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 固定的词语组合。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 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 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 法。
一、表示疑问的句式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 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 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规律: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 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后。
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 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3.豫州今欲何至? 宾语前置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定语后置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宾语前置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未之尝闻。 宾语前置 8.以为莫己若也。 宾语前置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10.何以自托于赵。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指出下面的句子包含哪些特殊句式: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 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B )
· ⑵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 ⑶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 ⑷楚王叱曰“胡不下?” · ⑸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⑹且焉置土石? · · 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⑻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⑼⑽四王海尝之语大庄,子有以几好人乐欤,·?有诸·?
⑶竖子不足与( )谋。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 寄传》)
五、疑问句
文言文中借疑问代词发出疑问的句 子叫疑问句。
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盍曷、 胡、安、孰、焉”或疑问语气词“乎、 欤、耶、哉”等。
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考查题型:翻译题
(2008年高考江西卷) 翻译下面的句子。
走进高考
13.(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 夫亦愈知治矣。(4分)
【答案】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 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采分点】“不吾叛”倒装,“焉”、“治”各 1分,大意1分。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信自”
译: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 么呢?
• 如太行、王屋何?
(2)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史 记·滑稽列传》)
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 本纪》)
(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 年》)
• 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
• 若楚惠何?(《城濮之战》)
3、中心词+之+定语+者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译: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都是代词作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动词本身 表被动(意念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被动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 示被动。
2.用“为”、“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 蔺相如列传》)
•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 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 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 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 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 呢?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 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动词的宾语和介词的宾语) 4.省略介词
1.省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 )触草木,( )尽死。 承前省略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A.子何恃而往?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翻译下面的句子,找出它们的规律:
1.何以 战?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向东” “向南”
4.夜以继日 “以夜”
注: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规律四 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 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 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
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 呢?”。
•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
呢"、"什么……呢?"、"怎么……呢?"
•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 记》)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者,……
粟者,民之所种。
⑶……,……也
夫战,勇气也。
⑷……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本” “亦”等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本布衣。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