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钆基造影剂以优化结果

合集下载

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的效果,分析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的影响因素,设计实验并进行结果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在提高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因素会影响扫描结果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本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的操作流程,改善影像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确诊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完善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的技术,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造影剂注射、扫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研究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管疾病。

在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时,造影剂的注射方案对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造影剂包括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它们在造影效果、剂量选择和注射速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图像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动脉CT 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比较不同注射方案在扫描过程中的效果差异。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下的扫描图像质量,评估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影像结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和剂量对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2. 分析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血管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影响;3. 探讨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在扫描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的临床操作提供建议,并改进造影剂注射方案,提高扫描图像质量,为医生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钆类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钆类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钆类造影剂的研究进展段二月;马建功;程鹏【摘要】In this paper, the Gd(III)-based contrast agents are reviewed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 owed:principles, conditions,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relaxivity.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fieldsof fluorescent and biological contrast agents are deeply introduced. Moreover, the activity of enzyme, pH and metal ions of biological contrast agents are discussed.%从钆螯合物造影剂的原理、条件、研究进展、以及提高其弛豫效率的方法4个方面进行介绍与总结;在研究进展方面,着重介绍了荧光、生物敏感造影剂;并且从酶活性、金属离子活性、pH活性3个方面对生物敏感造影剂进行了论述。

【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13页(P1-13)【关键词】钆造影剂;原理;弛豫效率;生物活性;荧光探针【作者】段二月;马建功;程鹏【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33;G641973年,Lauterbur[1]和Mansfield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并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内部组织进行检测,是一种非入侵性的成像方式,由于其图像分辨率高,对人体组织尤其是软组织有很高的对比度,并且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进行应用[2]。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钆造影剂药典标准是指关于钆类造影剂的药物标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钆类造影剂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们被广泛用于影像学检查,如X线造影、CT扫描、核磁共振等。

钆造影剂通过注射进入体内,可以增强血液、组织或器官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出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由于钆类造影剂的药理学和化学性质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药典标准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药物的标识和命名:钆造影剂的标识和命名应符合国际通用的规定,以确保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识别和统一。

标识应包括药品名称、药理作用、产品规格、包装形式等信息。

2.药物的质量要求:钆造影剂的质量要求包括药物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药典标准应规定各项指标的最低要求,并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3.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钆造影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药物生产的良好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典标准应详细描述生产工艺和生产控制的要求,包括原料选择、制备过程、灭菌方法、包装和贮存要求等。

4.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钆造影剂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是保证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关键。

药典标准应规定相关的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方法,以评价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

5.药物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钆造影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是为了引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提高临床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典标准应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给药途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6.药物的贮存和运输要求:钆造影剂的贮存和运输要求是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药典标准应规定药物的贮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运输要求,以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稳定。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临床使用的钆造影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药典标准的制定应参考国内外相关药典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此外,药典标准还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影像学检查的药物,它能够使器官或组织在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不同的造影剂有不同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而它们在影像学检查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针对常用的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

碘造影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造影剂之一,它能够在X射线、CT等影像学检查中增强血管和器官的对比度,从而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碘造影剂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受损等。

过敏反应是碘造影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等,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据统计,轻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3%,而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01-0.04%。

在接受碘造影剂检查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和皮肤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过敏反应风险。

除了过敏反应外,碘造影剂还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这主要表现为造影剂相关的肾功能不全和肾小管坏死,尤其是在接受高剂量或重复使用碘造影剂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对于已经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在接受碘造影剂检查前需要慎重考虑,并在检查后对肾功能进行监测和保护。

碘造影剂还可能对甲状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在青少年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碘造影剂相关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的情况。

在这些人群中使用碘造影剂时需要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剂量和次数,同时加强对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相比之下,钆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钆造影剂是一种用于MRI检查的造影剂,其主要成分是稀土金属钆。

与碘造影剂相比,钆造影剂在使用过程中很少出现过敏反应和肾功能损害,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钆造影剂可以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使用,特别是对于存在过敏史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钆造影剂可能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钆造影剂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钆沉积病和过敏反应。

造影检查的名词解释

造影检查的名词解释

造影检查的名词解释造影检查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通过注射或口服含有特殊药剂的物质(造影剂),使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在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中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来。

在进行造影检查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决定使用何种造影剂及其途径。

根据具体需要,造影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脊髓穿刺或者口服的方式进入体内。

这些造影剂通常含有对X射线、CT扫描或核磁共振有较强反应的物质,如碘、钡、金属等。

在进行X射线或CT扫描时,经过注射或口服的造影剂会在体内的特定组织或器官中吸收或排泄,从而使其在影像中更加明确可见。

例如,在肺部CT扫描中,通过经静脉注射的造影剂可以突出显示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血管分布情况,有助于诊断肺栓塞等血管病变。

核磁共振造影检查则是通过使用特定的造影剂,如钆等,来改善影像对比度。

钆造影剂可以增强磁共振信号,使病变或异常组织更加清晰可见。

这种检查相对于X射线和CT扫描来说,对于柔软组织如脑部、脊柱、关节等的显示效果更好。

造影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病症,如肿瘤、血管病变、结石、炎症、损伤等。

它不仅可以提供医生更准确的诊断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

然而,造影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造影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过敏史、肾功能和其他潜在的风险因素。

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避免或谨慎进行造影检查。

总之,造影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造影剂,能够在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中提高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显示效果,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有哪些

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有哪些

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生物医学领域,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而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材料,在生物医学影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影像中的多种应用。

一、用于造影剂的高分子材料造影剂是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用于增强器官或组织对比度的物质。

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修饰和优化,成为性能优异的造影剂。

1、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一些高分子材料,如基于钆(Gd)的高分子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弛豫率,能够显著提高 MRI 图像的对比度。

与小分子造影剂相比,高分子造影剂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更长,增强效果更持久,且具有更低的毒性。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含碘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作为 CT 造影剂。

它们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较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3、超声造影剂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泡是常用的超声造影剂。

这些微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特异性地靶向病变组织,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二、作为药物载体的高分子材料在影像中的应用在靶向治疗中,药物需要准确地输送到病变部位。

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递,同时在影像中发挥示踪作用。

1、纳米粒子载体高分子纳米粒子可以负载药物,并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肿瘤等病变组织的靶向识别。

在影像中,这些纳米粒子可以显示出药物的分布和代谢情况,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2、聚合物胶束载体聚合物胶束能够将水溶性差的药物包裹在内部,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同时,它们可以通过连接造影剂分子,实现药物输送和影像监测的双重功能。

三、用于分子影像的高分子材料分子影像能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生物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监测。

高分子材料在这一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

1、荧光分子探针高分子荧光材料可以设计成具有特定荧光性能的分子探针,与生物分子结合后,通过荧光成像技术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分布。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影像学检查中,造影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影像清晰度和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造影剂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风险,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轻微的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心衰、休克甚至死亡。

不同类型的造影剂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造影剂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等因素。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探讨造影剂的选择、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的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造影剂的特点和不良反应,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平衡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1.2 目的引言本文还将讨论影像学检查中造影剂的选择原则,包括根据患者情况和检查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我们将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能够开发出更安全和有效的造影剂,为影像学检查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正文2.1 造影剂及其分类造影剂是一种在影像学检查中使用的药物,能够增强器官或组织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

根据其成分和作用机制,造影剂可以分为分为正电荷的阳性造影剂和负电荷的阴性造影剂两类。

阳性造影剂主要包括碘、锗、铁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吸收X射线,使器官或组织在影像上呈现明显的高密度影像。

而阴性造影剂则是一些密度较低的物质,能够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显现出一些特殊结构或腔隙,如气体、水或碳。

不同类型的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此外,造影剂还可以根据其渗透性和排泄路径进行分类,如静脉造影剂、膀胱造影剂和消化道造影剂等。

静脉造影剂主要用于血管造影和脏器成像,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循环系统;膀胱造影剂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成像,经尿道或膀胱直接注入;消化道造影剂主要用于胃肠道成像,通过口服或灌肠给药。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使用造影剂进行CTA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手段,它能够提供清晰的血管影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造影剂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CTA检查中使用造影剂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一、事前准备1.对于计划进行CTA检查的患者,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于碘过敏的患者,应采取其他适当的检查方法,或者在严密监测下使用低渗碘造影剂。

2.在进行CTA检查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反应和风险,征得他们的同意。

二、造影剂的选用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需要,选择适当的造影剂。

常用的造影剂有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其中碘造影剂是最常用的。

2.详细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选择低渗碘造影剂或考虑其他检查方法,以减少对肾脏的负担。

三、预防措施1.做好护理准备,包括消毒必要的器械和设备。

2.给予足够的安全指导,确保患者了解检查的整个过程,避免恐惧和焦虑。

3.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抢救准备。

四、使用造影剂的护理1.注射前确认患者是否空腹,并排空膀胱。

2.注射造影剂前,要求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减少不适反应。

3.注射造影剂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肝功能,合理确定剂量和注射速度。

过慢的注射速度可能导致造影剂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增加不适反应的风险。

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适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皮肤潮红、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进行抢救。

五、术后护理1.术后给予充足的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观察患者的尿色和尿量变化,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并及时处理。

3.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不适反应和并发症情况,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保健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

铁基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展望

铁基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展望

·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 2021, Vol.19, No.2 Total No.136铁基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展望*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 (广东 深圳 518100)李胜斌# 许戴芸 吕永辉 李咏霄 王俊卿* 自20世纪以来,有机-金属配位化学极大地推动了磁共振造影剂(MRCAs)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低分子量配位化合物的MRCAs可极大地提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并实现在体内的快速代谢, 是目前临床MRI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造影剂(CAs)类 型[1]。

理论上多种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如铬(Cr)、锰(Mn)、铁(Fe)、钆(Gd)、镝(Dy)等都可用于设计MRCAs,但Gd一直以来都被作为顺磁性CAs的首选金属,这是由于钆离子配位化合物具有其独特的优势[2],包括钆(Gd 3+)的七个不成对电子产生的高磁矩,f-block元素特有的多齿配位潜力以及一个自由配位点。

此外,相对长的电子弛豫时间以及适当的水交换速率使得钆离子能非常好地满足MRCAs的设计需求。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钆基(Gd 3+)配合物造影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GBCAs)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的肾清除率不足会引起肾原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症状[3]。

其他研究表明重复使用GBCAs会导致其在骨骼、人脑等组织中积聚[4]。

滞留在体内的钆离子通过与铜、锌或钙等离子的金属置换作用而增加了副作用的可能性。

美国FDA因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对其临床应用提出了警告。

此外,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分析,GBCAs可能引起钆离子在地下水中的沉积[5],而且钆的可获取性极其有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价格。

GBCAs的各种潜在问题使重新评估内源性金属如铁和锰作为MRCAs具有新的意义。

为什么磁共振的造影剂是以钆元素为基础?

为什么磁共振的造影剂是以钆元素为基础?

为什么磁共振的造影剂是以钆元素为基础?一、钆对比剂的历史1984年Carr首次研究Gd-DTPA对人脑肿瘤的强化作用。

1987年美国FD正式批准将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用于人体的磁共振增强检查。

1988年第一个商品化的Gd-DTPA投入市场。

目前,各种钆造影剂纷纷进入临床应用。

二、钆对比剂的原理钆(Gd)元素螯合物是所有磁共振造影剂中使用最广泛的。

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Gd3+具有7个不成对电子,这些电子与质子一样为偶极子,具有磁矩,其磁矩约为质子的657倍。

Gd具有很强的顺磁性。

顺磁性是某些材料的固有属性,当置于外部磁场中时会暂时磁化。

事实上,Gd 是室温下仅有的四种可以磁化的元素之一(另外三种是铁、镍和钴)。

Gd强大的顺磁性使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非常有用。

在磁共振图像中没有直接看到钆的存在,但通过促进附近氢质子的弛豫间接地显示了它的存在。

Gd优先缩短其积累的组织中的T1值,使其在T1加权图像上变亮。

顺磁性可能存在于很大的范围内--从亚原子到原子再到整个分子。

核顺磁性是造成核磁共振现象的一种形式,除了在原子核的附近,它是极其微弱的。

它在确定整个原子(如钆)的总体顺磁性质方面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

钆化合物表现出的顺磁性形式来自电子,而不是质子,被称为居里顺磁性。

由于电子具有相同的自旋,在无顺磁性物质的情况下,组织的T1、T2驰豫时间是由质子之间的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局部磁场波动所引起的,在有不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如钆)存在时,由于电子的磁化率是质子的657倍,从而产生巨大磁场波动,所以它们的旋磁比是质子的657倍。

结果造成T1和T2驰豫时间缩短。

如果这些电子在壳层或成键轨道上保持不成对,不平衡的自旋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矩,能够在附近的原子核中诱导核磁弛豫。

这就是钆等元素所具有的块状顺磁性的根源。

钆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序数为64。

它在镧系元素中占有中心地位。

镧系元素是一种稀土金属,其化学分类是因为它们拥有部分填充的电子内壳(4f和5d层)。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

钆造影剂药典标准钆造影剂,又称为钆类造影剂,是一类常用的放射性医学诊断辅助药物。

它们包含了含有钆(Gd)元素的化合物,通过在体内产生对比效果来帮助医生进行影像学检查。

这些造影剂使用广泛,可以用于多种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造影等。

钆造影剂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对人体没有毒性、稀释及灌注效应好、对组织可与抗X射线辐像剂共存及多种剂型等。

它们可以提供优质的影像对比度,有助于医生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和病变。

在钆造影剂的药典标准中,包括了对其制备、性质、纯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钆造影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钆造影剂药典标准的主要内容:1.原料药物质要求:药典标准要求钆造影剂的原料必须具备一定的纯度和质量指标,以确保最终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2.制备工艺:标准应包括钆造影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与准备、混合、反应、中间体的制备与提取等,以确保制剂过程的可复制性和批次一致性。

3.性质和鉴定:包括外观、比重、溶解度、PH值、化学反应等性质的鉴定和检测方法,并制定合理的标准要求。

4.纯度和含量:钆造影剂的纯度和含量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指标,其含量应符合药理学和毒理学要求,同时应检测并控制杂质及其残留物的含量。

5.质量控制:制剂的生产过程应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料药物质的检测、过程控制参数的设定和检测、制剂的稳定性研究等。

6.包装和储存:药典标准应规定钆造影剂的包装要求和储存条件,以确保制剂在使用前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钆造影剂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辅助药物,其质量标准和要求的制定对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我们才能保证制剂的质量可靠,从而为诊断提供准确、准确的影像结果。

同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标准的制定也可以规范制剂的生产过程,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为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药典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或地区的药物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

主要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问题

主要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问题

现有主要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问题含钆造影剂的应用历史含钆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含钆造影剂)用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使身体各部分的异常组织或患处显像。

主要用于头部、脊柱和全身等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通过静脉注射入人体内。

游离的钆具有高毒性,在体内分布于骨骼和肝脏,并可迅速导致肝脏环死。

所有的含钆造影剂都是螯合物,螯合后能改变其在体内的分布以确保图像对比强度,同时改善其毒副作用。

含钆造影剂于1976年进行动物实验,1987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后在美国正式投入使用。

钆双铵(Gadodiamide)是第—个应用于临床的含钆造影剂,其分子量约500道尔顿。

其他类型的含钆造影剂还有:钆喷酸葡胺(Gadopcntetate dimeglumine)、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emine)、钆特醇(Gadoteridol)、钆特酸葡胺(Gadoterate meglumine)等,含钆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一般认为非离子型渗透压较低,安全系数更高。

在我国,含钆造影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商品名:马根维显)首先于1988年获得进口批准,目前我国上市的含钆类造影剂有钆贝葡胺注射液(商品名:莫迪司)、钆双胺注射液(商品名:欧乃影)、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商品名:多它灵)。

含钆造影剂存在的主要问题1、含钆造影剂引起的肾源性系统纤维化含钆造影剂可能诱发NSF不是最近才发现的。

早在2006年1月,奥地利一项研究中报道5名NSF患者可能与使用过含钆造影剂相关。

随后丹麦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5月报告了25例使用含钆造影剂后发生NSF的病例,其中20例发生在丹麦,5例发生在奥地利。

同年6月美国也通告了此信息。

随着与含钆造影剂有关的NSF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多项相关研究的陆续发表,美国FDA于2006年12月更新了含钆造影剂可能会诱发NSF的信息,认为含钆造影剂与NSF有一定的相关性。

钆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钆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钆对比剂的临床应用钆对比剂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CT、MRI、X线造影等各种影像检查中。

本文将就钆对比剂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钆对比剂的基本原理钆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对比效果,可在影像中显现出清晰的结构。

在医学影像学中,钆对比剂能够增强影像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其原理是通过向人体内部注入含有钆的对比剂,利用其对X射线或磁场的吸收能力,增强影像中的目标器官或组织,使其更加清晰可见。

二、钆对比剂的分类根据其成分和用途,钆对比剂可以分为有机钆对比剂和无机钆对比剂两大类。

有机钆对比剂主要用于MRI检查,如Gd-DTPA、Gd-DOTA等;无机钆对比剂则主要用于CT检查,如Gd2O3等。

不同类型的钆对比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钆对比剂在MRI检查中的应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多层次、多平面、高分辨率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

钆对比剂在MRI检查中能够增强病变组织、血管、器官等的信号强度,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以Gd-DTPA为例,其在肿瘤、血管畸形、脑实质病变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钆对比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具有快速、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等优点。

无机钆对比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增强血管造影、脑血管病变、腹部肿瘤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钆对比剂进行使用,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成像结果。

五、钆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虽然钆对比剂在影像检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钆对比剂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类型,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内耳钆造影成像原理

内耳钆造影成像原理

内耳钆造影成像原理一、造影剂内耳钆造影成像中使用的造影剂是钆(Gadolinium),它是一种稀土元素,具有良好的磁共振特性。

在磁场中,钆能够产生强烈的磁化作用,影响局部磁场的均匀性,从而使磁共振信号发生变化。

通过这种变化,我们可以获取到内耳结构的详细信息。

二、血流内耳钆造影成像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血流中的分布情况来评估内耳的血液循环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内耳的血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当内耳发生病变时,血流状况会发生变化,造影剂在血流中的分布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内耳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三、显影在磁共振成像中,造影剂被注入血流后,会在血管内流动。

当造影剂进入内耳时,它会使局部的磁共振信号发生变化,形成明显的显影效果。

通过观察显影效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内耳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由于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的显影效果,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内耳结构信息。

四、成像技术内耳钆造影成像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方法,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在内耳钆造影成像中,我们通常采用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序列,如三维薄层扫描、高分辨率表面线圈等,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同时,我们还会根据病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如动态增强扫描、血流灌注成像等,以获取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总之,内耳钆造影成像原理是通过使用造影剂、观察血流、显影和采用合适的成像技术来获取内耳结构和病变的信息。

这种成像方法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对于诊断内耳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含钆造影剂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降低患者损伤的作用

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含钆造影剂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降低患者损伤的作用

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含钆造影剂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降低患者损伤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降低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含钆造影剂对患者损伤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200例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研究,扫描中均选择中含钆造影剂,并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选用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23.00%),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焦虑抑郁评分,亦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钆造影剂;不良反应;护理;损伤【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2-0199-02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得到完善,并逐渐应用于各疾病诊断、治疗中,检查中使用造影剂,可提高MRI图像清晰程度,确保检查中可及时发现病变或肿瘤、明确病灶范围,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提供参考[1]。

钆造影剂为顺磁性对比剂,增强效果较好,但使用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检查安全性,且近年就含钆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关报道数量增加,加之国内外也曾有死亡报道,为降低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含钆造影剂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需在检查中加强护理干预,故本文选择200例2018年2月—2020年3月区间收治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研究,对比不同护理方案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均值(56.21±6.12)岁。

磁共振 钆对比剂 作用机制

磁共振 钆对比剂 作用机制

磁共振钆对比剂作用机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常用于医学诊断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

在进行MRI检查时,病人需要躺在装有强磁场的设备中,通过给予病人一种钆对比剂,可以显著提高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钆对比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增强磁共振信号、改善成像质量、突出异常病灶、评估血流及组织灌注动力学等等。

钆对比剂是一种含有钆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如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Gadobutrol、Gadoterate Meglumine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磁共振信号的改变来突出病灶并改善MRI图像质量。

首先,钆对比剂可增强磁共振信号。

钆离子具有从周围水分子获取能量并重新释放出来的特性。

在强磁场的作用下,钆对比剂中的钆离子会发生共振。

当RF脉冲作用于体内的钆离子时,钆离子会吸收能量并在短时间内重新释放出去,从而产生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被磁共振仪器接收到,并转化为图像。

其次,钆对比剂可以改善成像质量。

由于钆对比剂含有钆离子,钆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局部磁场的异质性。

这些异质性会导致信号强度的变化,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钆对比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细节,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区别。

钆对比剂还可以突出异常病灶。

在某些情况下,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较低,难以准确诊断。

使用钆对比剂可以通过增加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来使病灶更加显著。

钆对比剂在病灶组织中的富集可以使这些部位的信号增强,从而更容易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钆对比剂还可以评估血流及组织灌注动力学。

利用MRI技术,结合钆对比剂的使用,可以观察到钆离子对血管的影响。

当钆对比剂进入血流后,可以通过磁共振技术测量到信号的强度和变化,从而评估血流和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对于评估肿瘤的血供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钆造影剂辐射

钆造影剂辐射

钆造影剂辐射
钆造影剂是一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造影剂。

它含有钆元素,通过注射进入体内,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然而,钆造影剂也会产生一定的辐射。

钆造影剂通常是由经过特殊处理和净化的钆化合物制成。

在体内注射后,钆元素会发出特定的辐射。

这种辐射主要是由钆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

虽然钆元素本身的放射性辐射很弱,但在体内大量集中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

然而,钆造影剂所产生的辐射剂量通常很低,并且在短时间内就会被人体自身排出。

实际上,钆造影剂所带来的辐射相对于其他常见的医学检查如X光和CT扫描来说,是相对较低的。

这就意味着,接受钆造影剂注射的患者不会因为辐射而产生显著的风险。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妊娠妇女或对辐射特别敏感的人群,医生在决定是否使用钆造影剂时需要慎重考虑。

在这些情况下,医生会权衡利弊,确保利益最大化并尽量减少风险。

此外,钆造影剂有其他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肾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钆造影剂之前,医生必须详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使用。

总而言之,钆造影剂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较低,并且会在短时间内被人体自身排出。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接受钆造影剂注射
并不会带来显著的辐射风险。

然而,医生在决定是否使用钆造影剂时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钆基造影剂以优化结果/anthology/gbca第一部分 钆基造影剂概述:从分子水平谈起Weinreb 医生概述钆基造影剂属性。

Jeffrey C. Weinreb医生介绍钆基造影剂(GBCAs)可用作磁共振(MR)造影剂,其含有镧系元素中的稀土金属钆(Gd)作为活性成分。

自从它们在25年前首次被批准使用以来,钆基造影剂已成为临床磁共振成像(MRI)的多功能和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们可以显著提高许多病理组织的可见性和特征。

钆基造影剂也用于描绘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结构和病理生理过程。

虽然其他类型的磁共振造影剂已经可用,但钆基造影剂仍然占主导地位。

本专栏回顾了钆基造影剂的基础知识和影响其在身体内运转的属性。

以下专栏将主要概述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要了解钆基造影剂,必须对MRI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进入核磁共振扫描仪中的患者经受强大的磁场,使其体内的水质子(氢核)有序地排列。

当施加以射频脉冲形式的能量时,这种有序排列被扰乱。

当射频脉冲随后被关闭时,能量被释放,质子重新有序地排列。

通过MRI扫描仪测量和定位这种能量以产生图像。

纵向(T1)和横向(T2)弛豫时间记录了质子恢复并返回其天然状态所需的时间。

MR图像上的信号强度(从黑色变为白色)部分由T1和T2弛豫时间确定。

弛豫时间的倒数(分别为1/T1和1/T2)被称为弛豫率(分别为r1和r2)或弛豫效率,并且是造影剂缩短弛豫时间的效率的量度。

钆基造影剂钆是原子序数为64的重金属,属于镧系元素。

镧系元素最常见的氧化态是+3。

[1]钆很适合用作MR造影剂,因为它具有7个不成对的电子,因此具有顺磁性。

这意味着它可以缩短附近质子的T1和T2弛豫时间。

由于MR图像上的信号强度部分由T1和T2弛豫时间确定,所以钆基造影剂的顺磁特性会影响体内含有钆基造影剂的不同组织和体液的显像。

与其他放射学检查中使用的碘化造影剂不同,MR造影剂通过影响分子邻域中质子的弛豫时间影响而间接起作用。

[2] 换句话说,使用钆基造影剂获得的MR信号不是来自顺磁性造影剂本身,而是来自其对相邻组织质子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特定钆基造影剂的化学结构及浓度,还取决于MRI扫描仪的磁场强度和用于获取图像数据的特定MRI脉冲序列。

对于大多数常规临床应用和批准的剂量,钆基造影剂的T1缩短效应被利用来增加信号强度(即,图像上的亮度)。

[2]钆3+离子在生物系统中是有毒的,因为它们的分子大小与二价Ca2+离子几乎相同,它们会在需要Ca2+发挥正常功能的细胞途径中,与Ca2+发生竞争。

[1] 因此,当用作临床MRI的静脉造影剂时,钆离子必须与有机配体螯合,使其不具有生物毒性,但仍然可以有效地影响附近组织/体液质子的弛豫时间。

钆基造影剂的种类虽然钆是所有钆基造影剂的增强性质的关键因素,但配体的化学结构决定了每种特定造影剂的增强程度、药代动力学、电荷、生物分布、稳定性和毒性。

根据配体的化学结构为链状或大环结构,对钆基造影剂进行分类,其中一些被归类为高弛豫效率造影剂。

它们也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离子与非离子)分类,或根据其非特异性细胞外或组织特异性的生物分布和排泄方式,进行临床应用分类(表1)。

[2,3]表 1.钆基造影剂的特性名称品牌名称结构种类钆双胺Omniscan®链状非离子型细胞外钆弗塞胺OptiMARK®链状非离子型细胞外钆喷酸葡胺Magnevist®链状离子型细胞外钆贝酸二葡甲胺MultiHance®链状离子型肝胆钆塞酸二钠Eovist®/Primovist®链状离子型肝胆钆膦维司磷酸三钠Ablavar®/Vasovist®链状离子型血池钆布醇Gadovist®大环非离子型细胞外钆特醇ProHance®大环非离子型细胞外钆特酸葡甲胺Dotarem®大环离子型细胞外钆基造影剂概述链状类与大环类钆基造影剂市面上有两种结构不同的钆基造影剂类别:链状(“开链”)类或大环类。

对于链状类钆基造影剂,聚氨基 - 羧基骨架缠绕在钆3+离子周围,却不完全包围它。

在大环结构中,钆3+离子在配体的腔隙中被完全“包围”。

[1] 钆3+与大环配体的离解速率比从链状配体慢,因此被认为是更稳定的。

当发生解离时,释放的钆离子由循环血液中的各种竞争阴离子和阳离子结合蛋白质捕获。

高弛豫效率的钆基造影剂根据钆基造影剂的弛豫效率和局部组织浓度的函数,其在缩短弛豫时间的能力方面有所不同。

一些第二代钆基造影剂具有比早期钆基造影剂更有效的增强效果,有时被称为“高弛豫效率”造影剂。

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利用高弛豫效率,以增加强度或降低造影剂的剂量。

高弛豫效率钆基造影剂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成像的临床应用,如灌注和对比度增强的MRA。

非离子与离子型钆基造影剂钆基造影剂也可以是非离子型(其中羧基组数量减少到3,并中和钆3+的3个正电荷) 或离子型(其中剩余的羧基组用钠或葡甲胺盐化)。

非离子和离子型造影剂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当离子化合物进入诸如血液等体液时,离子化合物解离或溶解成带电粒子。

当非离子造影剂进入溶液并且具有较低的粘度(对应于“浓度”的非正式概念的测量值)和渗透压(每千克水中的溶液中的分子和颗粒数量的测量值)时,并不会溶解成带电粒子。

尽管离子和非离子型钆基造影剂都与血液相比具有高渗透性,但非离子型钆基造影剂的渗透压更接近生理状况。

[3]非特异性细胞外钆基造影剂与组织特异性钆基造影剂钆基造影剂可以分为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

非特异性细胞外造影剂类似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使用的碘化剂。

它们最初短暂地分布于血管内,然后扩散到整个身体的细胞外间隙,而不会选择性地在任何器官中积累。

非特异性细胞外造影剂是对比增强MRI的“主力”,广泛用于临床。

其人体血浆半衰期约为90分钟,大部分造影剂在6小时内从体内消除,除非有肾功能受损。

[4] 它们不会穿过完整的血脑屏障(BBB),但对于以破坏BBB为特征的疾病,如大脑和脊髓中的感染和肿瘤,它们可以用于增强。

它们可用于整个身体其他病理过程的静态或动态成像。

细胞外钆基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而排泄到体外,而在体内没有任何代谢变化,因此也可用于评估肾功能。

组织特异性钆基造影剂至少部分地针对特定组织或器官,例如肝脏或血管系统。

[5-9] 例如,2种钆基造影剂(钆贝酸二葡甲胺和钆塞酸二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肝脏特异性,因为其可通过载体介导的跨细胞膜转运,由肝细胞选择性吸收一部分注射剂量。

静脉给药后,这些类型的钆基造影剂具有类似于非特异性细胞外造影剂的初始血管内期,但在后期,它们可积聚在肝细胞中并增加肝脏及其后胆道系统的信号强度(亮度)。

因为大多数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恶性肿瘤不含有功能性肝细胞,因此在明亮的肝脏背景下,它们通常不会增强并变得更加显眼。

血池钆基造影剂提供更长的血管内分布期。

通过设计能与血液中的循环白蛋白可逆性结合的含钆造影剂,可以防止造影剂快速扩散到血管外间隙。

[7] 螯合物- 白蛋白复合物的分子越大,T1弛豫时间越短,单位钆剂量的增强效能越好。

这些类型的造影剂可能非常适合MR血管造影术(MRA)。

血池造影剂还可以由高分子量的钆络合物组成,其不会通过正常的毛细血管壁扩散,而是通过肿瘤血管生成期间存在的缺陷血管结构扩散。

这些类型的造影剂不仅可用于MRA,还可用于估计肿瘤微血管系统的通透性。

第二部分 钆基造影剂的安全性Kalb 、Martin 和Duke 医生考查与钆基造影剂相关的肾源性全身性纤维化和过敏性休克的风险,以及在怀孕期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Bobby Kalb , 医生; Eugene Duke , 医生; Diego R. Martin , 医生, 博士介绍自1988年首次引入临床应用以来,钆基造影剂(GBCAs )的安全性已经通过多项临床试验和全球超过2亿次的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而得到很好的验证。

在本专栏中,将讨论与注射钆基造影剂相关的安全性问题。

将描述不同类别的临床批准使用的MRI 造影剂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其重点在于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不同的钆基造影剂的区别以及对安全性的影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目前批准用于临床的9种钆基造影剂的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每种造影剂的安全性和临床适用性。

钆基造影剂的稳定性取决于钆离子与内源性金属(如钙、锌、铁和铜)竞争过程中,钆离子与螯合造影剂的结合程度,这些内源性金属会导致钆螯合物不稳定,从而发生解离(称为金属转移)。

在体外,各种钆基造影剂的稳定性可以用其热力学稳定性常数表示 (K therm ) 或条件稳定常数(K cond 7.4), 在生理pH 值为7.4时测量。

更高数值的K therm 和K cond 表明在平衡状态下,存在更少的游离钆3+,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

[10]不同钆螯合物的化学成分影响热力学稳定常数,从而影响游离钆3+离子(其与螯合物分离)的数量。

已经发现非离子链状钆化合物是最不稳定和最可能解离的,而离子链状螯合分子具有中等稳定性。

大环类钆基造影剂衍生自围绕钆3+ 离子的聚氨基环,提供最高的条件稳定性和最低的分离速率。

[11,12]影响游离钆3+离子数量(通过注射钆基造影剂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受排泄途径影响的患者暴露时间。

在没有基础肾病的情况下,不同钆基造影剂的消除半衰期可能不会显著影响游离钆3+离子在组织中的沉积速率。

然而,在存在肾脏疾病的情况下,已显示出延长的生物消除半衰期,从而增加了游离钆3+离子在软组织中的沉积,进而影响钆基造影剂的安全性。

大多数钆基造影剂被肾脏排泄;然而,一些造影剂(钆贝酸二葡甲胺、钆塞酸钠和钆磷维塞三钠)具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排泄,在肾脏疾病情况下,胆汁排泄可能增加,为钆螯合造影剂提供了排泄的替代途径。

钆基造影剂和肾源性全身纤维化钆基造影剂在临床注射剂量下并没有肾毒性。

在需要进行对比增强成像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它们被用作碘化造影剂的替代物。

[13]随着更新的MR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的发展,施用高剂量的钆基造影剂以优化MRA 图像质量,通常需要2至3倍的包装说明书上列出的剂量。

在将钆基造影剂引入临床应用大约十年后,以严重皮肤硬结为特征的全身性纤维化疾病的报道开始出现。

[14]这种被称为肾源性全身纤维化(NSF )的病症被认为是肾移植患者或透析患者的主要特征。

直到2006年,这种病症才与钆基造影剂的使用联系起来。

[15]2006年6月,FDA 发布了一项公共卫生咨询信息,警告不要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中使用钆基造影剂。

到2007年5月,FDA 已经发布了黑框警告,并对所有钆基造影剂的产品标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