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 诗两首 教案
北师大版九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诗两首教案

2诗两首【教学设计目标】1.累积词语,认识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育读诗的兴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感觉诗人踊跃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对人生的认识,培育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要点】1.频频朗读,感悟两首诗歌踊跃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尝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教学设计难点】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课时安排】 2 课时。
【预习要求】1.朗诵诗歌,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背诵诗歌,品尝诗中的语言。
【教学设计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当忽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落与徘徊焚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嘱和叮嘱。
(板书课题)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普希金 (1799 — 1837) ,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定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文雅学之父”。
他被以为是俄罗文雅学语言的创立者和新俄罗文雅学的奠定人。
他身世于贵族地主家庭,一世偏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卑不亢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惹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恨,他曾两度被流放,一直不愿屈服,最后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战而死,年仅38 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要问题,塑造了“剩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文雅学的典型形象。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街坊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 ?尼古拉耶夫娜 ?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边俄国革命正热火朝天,诗人却被迫与世隔断。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邵燕祥,诗人。
浙江萧隐士。
北平中法大学肄业。
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写、记者,《诗刊》副主编。
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怀长诗集》。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和分享诗歌感悟的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方法。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自主阅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模仿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练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上《2诗两首》word教案 (5).doc

课题:《诗两首》《游岳阳楼记》《诗两首》《游岳阳楼记》(二课时)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扫清字词障碍。
2、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二首》,理解两首诗歌大意,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学习《岳阳楼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内心情感。
3、比较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评价任务:1、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赏析诗文的方法对文章进行赏析。
3、通过对比分析,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师:范仲淹、杜甫在文中分别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情思?生:回忆、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篇与洞庭湖有关的诗文,看一下作者在文中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思。
二、学习《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一)简介诗人与作品。
(重点介绍写作背景:此诗写于乾元二年,这年春天,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返回江夏,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最后毫无结果,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祖叔李晔,同游洞庭。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
(注意正音)2、学生集体朗读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三)精读赏析:1、如何理解诗人“刬却君山好”的目的和动机?(诗人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
他要铲去君山,表面上市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这是抒发他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怒。
)2、最后一句,“醉杀”了什么?为何用这样一个词?(明确:“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这两句诗,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究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2. 诗两首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2.诗两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况味—2. 诗两首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读,体会感情。
2.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第一部分告诉人们遇到挫折时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的;第二部分告诉人们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4)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对“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5)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原诗句更好。
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
)3.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用词直白,蕴涵丰富;(2)语言和婉,意味悠长。
二、学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品读诗歌,把握主旨1.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画出文中对你来说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2.讨论“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的意思。
(关键意象是三个:朝阳、黑影、挥手,构成了统一的、有机的形象,背景是在黑暗和光明之交踏上新的征途,愉快地告别黑暗的记忆。
)3.找出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依然、仍旧、还要。
这些词语的使用,是诗人表明自己态度:一如既往,坚持以往做法。
)4.依次解读第二、三、四、五、六节的意思。
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他们”暗指“左”倾思想严重的人。
)6.简要分析“阳光下毕竟是白昼”这一句的含义。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领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简介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和实践。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和应用拓展环节的表现。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继续深入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和实践。
2.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来理解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上册《诗两首》教学设计2

《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仿写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1.朗诵诗歌,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由孙悦的《祝你平安》导入:(播放歌曲)“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这首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板书课题)2、学生简介背景知识及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北师大版语文__九年级上册__第一单元__2_《诗两首》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__九年级上册__第一单元__2_《诗两首》教案第一篇:北师大版语文__九年级上册__第一单元__2_《诗两首》教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两首》(2课时)课前准备:朗读诗歌,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两首诗。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受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熏陶。
3.初步了解诗歌文学样式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难点:1.感情朗读诗歌,读懂诗歌。
2.顺利完成语言训练。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从古至今,各种诗歌百媚千红,丰富了人们的心灵,抒发了人们至真至纯的情感。
沉湎于诗歌,我们便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是谁?(屏显并齐读以下内容。
)他是俄国诗人。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最重要的诗作是《叶普盖尼〃奥涅金》。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唤醒诗中的情感1.你能说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的地方吗?(生交流对于诗歌的印象,如:分行排列,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韵律美,有跳跃性,有丰富的想象,诗歌抒情性强等)2.请你朗读下列两种排列方式的文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屏显本首诗歌文字的两种排列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相信吧,快乐之日将会来临。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诗两首》的背景及作者,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两首:《沁园春·雪》、《登鹳雀楼》。
1.2.2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1.2.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1.2 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的介绍。
2.1.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的解释。
2.2.2 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介绍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3.1.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3.1.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2.2 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讲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4.1.2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4.2 讲解诗歌4.2.1 解释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4.2.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4.3 对比分析4.3.1 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4.3.2 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4.4 课堂讨论4.4.1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4.4.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5 总结与拓展4.5.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4.5.2 布置课后作业:朗读和背诵诗歌。
初中初三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3.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协作,提高团队效能。
b.举办诗词鉴赏讲座,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反思总结,巩固提高:在课堂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a.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感悟。
b.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疑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诗词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诗两首》,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词的内容。
2.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两首》,分析诗词的文学特点、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3.诗词鉴赏: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疑惑。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诗词鉴赏分析:请学生从《诗两首》中选取一首,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其文学特点、艺术风格及意境,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分析文章。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两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2. 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2 教学设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课件或教案。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2 诗歌朗读与解析1.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4.3 小组讨论与分享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和总结。
4.4 诗歌创作与展示1. 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题材和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或表演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诗歌解析与解读1. 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和解读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诗歌创作与展示1. 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和展示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诗歌朗诵比赛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诗两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登高》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
1.2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3掌握作者杜甫和韦应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2学会欣赏诗歌的审美价值,提升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培养爱国情怀。
3.2体会诗人的孤独与失落,学会面对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两首诗。
1.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杜甫和韦应物的生平事迹。
1.2简要介绍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意。
2.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诗。
3.合作探讨3.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4.课堂讲解4.1讲解《登高》4.1.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4.1.2阐述诗人的孤独与忧虑。
4.1.3解读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4.2讲解《夜泊牛渚怀古》4.2.1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4.2.2阐述诗人的失落与感慨。
4.2.3解读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5.诗歌欣赏5.1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诗句,阐述喜爱原因。
6.作业布置6.1背诵两首诗。
6.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两首诗,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课堂讲解部分,注重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诗歌欣赏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作业布置注重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两首诗。
2.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和韦应物的其他诗作,拓展文学视野。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实践性和拓展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总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诗两首》赏析与创作
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赏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诗歌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实践能力。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诗两首》中的生字、生词,能够准确读写并运用到日常语言表达中。
2.了解并掌握《诗两首》的作者、背景、主题及诗歌的基本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能够分析、解读和欣赏诗歌。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对《诗两首》的朗读、解析、赏析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诗两首》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诗词积累: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培养诗词积累的习惯。
3.写作练习: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现代诗,不少于8行。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诗两首》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诗两首》教案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 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 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 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1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 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三)指导学生朗读, 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 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 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五)精要讲析: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 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 热烈深沉。
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你会如何去面对呢?(八)当堂检测: 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抽同学背, 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1. 课后补充练习。
2. 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首《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教案导入: 普希金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不要心急, 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那么, 我们也假如一下, 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头, 你会怎么安排生命中的每一天呢?……我们看邵燕祥是怎么说的。
齐读:作者简介:自读: 想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画出文中比较有启发的和难理解的词语。
(对未来的一种设想, 表达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
个读, 众评研读第一节“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这是什么意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初中十年浩劫结束、拨乱反正之处。
“朝阳”是未来从今天开始的意象, “长长的身影”是提示历史的黑暗刚刚过去, 心得时代刚刚开始, “回头挥手”的情绪是潇洒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领悟诗歌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分享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设置一些有关诗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观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两首诗歌的原文及注释。
2.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
3. 诗歌鉴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九、教学进度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诗两首【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1.朗诵诗歌,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板书课题)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邵燕祥,诗人。
浙江萧山人。
北平中法大学肄业。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
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
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
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
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
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于1979年11月,选自《含笑向七十年代告别》。
三、学生朗诵诗歌,正音,检查预习: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 zhòu)四、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学情预测:这两个问题应该比较简单,学生基本能体会出诗歌中积极乐观的基调。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谈。
学生可能谈到过去受到挫折的体会。
很多挫折都将会过去,正如诗中所说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也有可能分析到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教师可顺势引导到对这一诗句的具体分析。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普希金在诗里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你喜欢这一句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让学生自由谈。
)明确:这一著名诗句获得普遍的认同、接受,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一切都会过去,这是客观规律,包括不幸、失败、挫折、忧郁、痛苦,当不幸也如一切一样过去之后,即人从现实的痛苦困境中解脱出来之后,当年的不幸反而会成为你值得回味、回忆的人生阅历。
当然,在本诗中前提是生活欺骗了你,说明你品质、人生态度中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这一切底气使你可以亲切怀恋失败的过去,包括自身有缺点的失败。
②此诗句的妙处在于:它是针对不幸尚未过去的人说的,也就是它让你提前从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让你提前体味第1点说的生活哲理,因此它可以成为劝慰、自慰的人生格言。
③这一诗句包含了这首诗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尤其是亲切温暖的情感,所以读起来感觉很好。
3.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学情预测:学生大部分都会认为原诗句好,但学生未必都能说清“怀恋”比“可爱”好的缘故。
言之成理即可,理由不求说全。
)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
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
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
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
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
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六、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七、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歌。
2.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试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示例:1.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那么,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你愿意怎么做呢?昨天,我们请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同学朗诵自己写的诗歌。
2.那么,有这样一个诗人,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判,被划为“右派”,精神上受到打击和凌辱,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直到1979年初恢复名誉。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他会怎么安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二、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同学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划出文中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学情预测:这首诗是用比较形象的手法来写,学生恐怕对一些意象一时不容易理解。
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觉得不能理解的信息。
)明确:这首诗主要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
2.研读第一节。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这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
若学生一时不能理解,让他们找出这三句话中有几个意象。
教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明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处在十年浩劫结束、拨乱反正之初,故不难联想“朝阳”正是未来从今天开始的意象,“长长的身影”是提示历史的黑暗刚刚过去,新的时代刚刚开始,而“回头挥手”的情绪是潇洒的。
这一节语词不多,关键意象是三个:朝阳、黑影、挥手,构成了统一的有机的形象,背景是在黑暗和光明之交踏上新的征途,愉快地告别黑暗的记忆。
这个征途出发的形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提醒学生注意“还是”这个词语。
这个词语说明,诗人过去是这样的,现在仍然坚持以往的做法。
3.阅读整首诗歌,找出在整首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依然、仍旧、还要。
这些词语的使用,是诗人表明自己态度:一如既往,仍然坚持以往做法。
4.请学生解读2、3、4、5节诗句的意思。
明确:“风雨长途”指前面仍然有苦难。
“不知疲倦地奔走”指仍然坚持奋斗。
“甜酒和苦酒”,应该说,甜酒和苦酒的并列,其概括力相当深广,精神含量是相当深邃的。
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深刻预见,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警戒,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成功也好,挫折也好,在一切条件下,都依然故我,不改初衷。
甜酒和苦酒表现上是并列,实际上有点像是偏义复词,重点、警策点在苦酒。
给学生解释“在喉管没有被割破的时候”这个典故。
喉管被割破,是指在文革浩劫时期,辽宁省有一个叫做张志新的女干部,对毛泽东文革决策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遭受严酷摧残,坚贞不屈,在执行死刑之时,为了防止她发出抗议,将其喉管割破。
诗人笔下的喉管割破,有一点惊心动魄的力量,即使未来可能产生历史倒退,也还是一如既往,“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
”就是从正面坚持到反面批判,都毫不动摇。
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明确:指那些拘执着文革思潮的人。
“阳光下毕竟是白昼”。
这一句,带有哲理性,意思是说,阳光下面也可能有黑暗,也就是还可能有复辟,可能有倒退,但毕竟是白昼,即使是黑暗是暂时的、局部的。
这表明诗人不但是清醒的,而且还是乐观的。
6.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明确:乐观。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就是说,比起未来,比起历史的前进,像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毕竟还是暂短的。
“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
7.教师小结:读完整首诗,我们可以感觉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既指当年的岁月如能重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更是指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从诗中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以及明确说“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可看出)。
表达了诗人不后悔自己曾经做出的正确选择,尽管这选择曾给自己带来过不幸。
也向我们表明了今后诗人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来的做法。
8.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三、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学情预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一些,但细致的地方一时不容易发现。
可提醒学生注意如普希金的诗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是哪一些词语,邵燕祥的诗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是哪一些词语。
把这两类词语都找出来后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参考意见:不同之处:(1)这一首诗在写法上,和前面普希金的那首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全诗叙述情感的词语有:欺骗、悲伤、忧郁、镇静、相信、快乐、向往、瞬息,怀恋,等等,都是比较抽象的词语。
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象的词语:朝阳、身影、挥手、风雨征途、奔走、拉住手、举杯、甜酒、苦洒、唱歌、喉管割破、欢呼、诅咒,等等。
这些词语的特点,有相当强的五官可感性,又有情感和思绪的含量,一般把这样的语词叫做“意象”。
所以邵氏的诗可以说以意象的相当密度见长,而且其意象不是一般的无序的,而是被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之中,那就是以抒情主人公出发的形象为核心的画面。
(2)还可以从题目上让学生比较出不同:普诗立足现在和过去,谈正确对待生活带给你的不幸,邵诗面向未来,不后悔过去的正确选择。
相似的方面主要有:(1)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有所失的过去都不后悔,都以快乐的心态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