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西方政治思想史 六、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 《论运动》、《论星象》、《论荷马史 诗中的疑难》(六卷)、《论磁石》、 《奥林匹克胜利者》、《格言集》、 《论尼罗河》等; • 主要的政治学著作包括:《政治学》、 《雅典政制》、《家政学》; • 其他涉及政治思想的著作:《修辞学》、 《尼各马科伦理学》。
(三)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特点
• 1.注重经验的研究方法; • 2.学科的分类;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 识泰奥弗拉斯特)、马其顿(受菲利 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 拉城、雅典(前355); • 学园时期:吕克昂学园,主持学园工 作,(“漫步学派”或“逍遥学 派”),编写大量教学讲义或大纲, 集中科研,写出大量著作。前323,亚 历山大病逝,受牵连,亚将学园交由 泰主持,自己回到母亲的家乡优卑亚, 终日忧郁惆怅,前322,病逝。62岁。
公民观
公民(polites)的定义
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 的人们”;(《政治学》,P.111) “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 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政治学》,P.113) 不同政体对公民内涵的界定不同,亚里士多德 自认为自己对公民的界定适合于平民政体; 公民的德性:在于他既能出色地统治人,又能 体面地受治于人。(不只具有一种德性,应该具 有善良之人所具有的完满德性)
(二)著 作
• 据第欧根尼· 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亚 里士多德的数目共154种383卷。现存只 47卷; • 涉及当时科学的所有门类:如《论正义》、
《论诗人》、《论财富》、《论灵魂》、 《论快乐》、《论科学》、《论属与种》、 《演绎》、《定义》、《关于政治理论的 讲演》(八卷)、《修辞与艺术》、《毕 达哥拉斯篇》、《论动物》(九卷)、 《解剖》(七卷)、 《论植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五-七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
《政治学》一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成为了古代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五至七为主要阅读对象,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的读书笔记和探讨。
一、卷五:政体问题的探讨1. 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类型的划分卷五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政体问题的章节,在这一部分,他对政体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划分。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寡头政治、寡头民主政治和纯粹民主政治等几种类型,并从每种政体的利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们理解古希腊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对不同政体类型的评价在卷五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类型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他指出寡头政治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精英人物的才能和智慧,但缺点是容易引发专制和压迫;而民主政体则能够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但容易陷入贫富悬殊和无序的困境。
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既客观又深刻,为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二、卷六:政体的演变和变革1. 政体的演变规律在卷六中,亚里士多德从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出发,探讨了政体变革的规律和原因。
他指出政体的演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政治制度的变革规律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政体变革的可能途径卷六中,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变革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他认为政体变革有两种可能的途径,即和平途径和暴力途径。
亚里士多德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他对政治变革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三、卷七:政治家的职责和素质要求1. 政治家的职责和使命卷七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政治家的职责和使命的探讨章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家应当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秉持公正和智慧,为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而努力。
他将政治家视为智慧的化身,是领导国家的重要人物。
第二章 宗法制度
中
(父 辈)(三 昭)
武世室(武王) 皇考庙(曾祖父) 考庙(父庙)
文世室(文王) 太祖庙 显考庙(高祖)
王考庙(祖父)
▪ 宗庙祭祀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 的礼乐文化(祭祀时有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式, 乐队兴师动众,人员众多)。
▪ 它对维护宗族团结、维护宗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
▪ 仪:卫国仪邑;封人:守边境的官员 。
▪ 建:立、设立、建立
▪ “封建”始见《诗经·商颂·殷武》
▪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 “封建”本义“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国”、“封爵建藩”。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
▪ 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 家族制度得以维系:祠堂、家谱、族田。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 ▪ 周代统治天下是姬姓家族 ▪ 秦朝是秦姓的天下 ▪ 汉代刘邦曾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而王,天
下共击之。”
第三节 君主专制制度
▪ 特点 ▪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
制时间漫长。 ▪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耕经济。
▪ 宗庙祭祀制度 《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
宗庙祭祀制度就是为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 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
▪ 考 庙——父 庙 ▪ 王考庙——祖父庙 ▪ 皇考庙——曾祖父庙 ▪ 显考庙——高祖父庙 ▪ 太祖庙——太庙
▪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礼记·王 制》)
《政治学原著选读》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⑷政体就是对城邦中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某 种制度或安排。因为人是政治动物,追求共同的生活,因此城邦 的目的在于实现美好的生活并维系公民的共同利益。一个城邦共 同体不能仅仅以生活为目的,而更应谋求优良的生活,城邦共同 体不是为了联合抵御一切不公正的行为也不是为了彼此间的贸易 往来以有利与城邦的经济。城邦必需关心德性问题,以保障优良、 完美的、自足的生活为目标。
⑺城邦权力归属问题:“执掌城邦权力的人或者是多数人,或者是 富有的人,或者是贤明的人,或者是所有人中最高贵的一个人, 或者是僭主或暴君。” 但是无论哪种人当权都会带来问题。虽
然多数人执政优于少数最优秀人执政存在疑问,但仍是可取的。 有人提出:人的统治肯定不如法的统治,因为人的灵魂会受到各 种激情的影响。但法律本身也会带上寡头制和平民制的色彩,从 而产生许多问题。“恰当的法律可以拥有最高的权力;某一官员 或某一些官员只是在法律无法详细涉及的事情上起裁决作用。” 但法律的好与坏,公正与不公正,必然要与各种政体的情况相对 应,正宗政体就会有公正的法律,变态政体必然有不公正的法律。
卷二:对以往理想政体理论的研究(对柏拉图的批判) ⑴苏格拉底认为,城邦完美一致的标志是达到最高程度
的一致性。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性就是多样化, 城邦由不同种类的人组合而成。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 件事物为愈多的人所共有则人们对它的关心便愈少。任 何人主要考虑的是他自己,对公共利益几乎很少顾及, 即使顾及也仅仅是在其与他个人利益相关时。 ⑵财产共同享有将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吵闹,如所有权纠 纷,分配和消费纠纷。此外,在财产方面乐善好施以及 克制对妇女的情欲的德性将消失。(德性的人要求节制) ⑶对柏拉图《法律篇》以及其他哲学家和政治家所倡导 的政体进行批判和质疑,并认为:不能让妇女放纵,否 则将给政体带来难堪的局面并培养贪婪的恶习;不能财 富过度不均以避免人口无法维持;行政官要品行优良, 富有钱财且不能一人兼数职。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
当梭伦一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的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梭伦决定,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下面就是他所创立的宪法:他依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五百斗者、骑士、双牛者和日佣,各种官职,如九执政官、司库官、公卖官、警吏和国库监,他分配给五百斗者、骑士和双牛者三级,按各级的财产估价比率,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
任何人的地产产品共有五百干质斗和流质斗者,应评估为五百斗级,而有三百斗者,或如一般人所说的,能保养匹马者,应评估为骑士级……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而且法律条文,有似继承法和女继承人法那样,并不简洁明白,于是许多纠纷不免发生,而陪审法庭便因之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人。
所以有些人甚至认为梭伦有意把法律弄得含糊,以便使人民有最高权力作出判决。
但这是不正确的——或许那是因为他不可能在一般的条文中给理想下定义;如果单从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研究他当日的意图,而不从他的宪法的其他方面来作判断,那是不公平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文献导读:进入公元前4世纪以后,希腊城邦普遍出现了危机的迹象,土地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公民意识和城邦凝聚力削弱,政局动荡不安,所有这些都激发了当时的哲学家、诗人对希腊城邦制度进行全面的反思,试图从中找出使城邦走出危机的出路。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正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政治学著作。
柏拉图试图用抽象的演绎方法从思维中推演出一个理想国家的政体形式,亚里士多德更加注重对现存政体的观察、分析和比较,从中辨析各种政体的优劣,然后走向新的综合。
亚里士多德的6种政治体制
亚里士多德的6种政治体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在他的理论中,有六种不同的政治体制被描述为可能发生的形式。
他认为,这些政治体制的种类取决于统治者的目的和取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幸福的最佳平衡。
第一种政治体制是“君主制”。
在君主制中,统治者是一个明智和公正的君主,他通过良好的领导和独断能力来带领国家。
君主既能理解公共利益,也能满足个人需求。
他努力实现国家的长期利益,并保持政治或社会的稳定。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君主制是最理想的政治体制,因为它能够提供最高水平的领导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二种政治体制是“贵族制”。
在贵族制中,统治者是一群优秀的人,他们通过出生、才能和教育等方式来共同统治。
他们有责任为国家作出最佳决策,并且通过维护其特权和地位来支持自己的统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贵族制虽然不如君主制完美,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为国家带来稳定和繁荣。
第三种政治体制是“德政民主制”。
在德政民主制中,统治者是一个有道德修养和资质的领袖团队,这些领袖通过公民的选举或随机选择来产生。
这样的政体不仅反映了公民的需要和意愿,而且能够平衡各种利益,以实现公共福利。
亚里士多德相信,德政民主制是一种既公正又高效的政体。
第四种政治体制是“寡头制”。
在寡头制中,统治者是一小群富有和有权势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来统治国家。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往往忽视公共利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寡头制是政体中的一种病态形式,会产生不公平和不平等。
第五种政治体制是“民主制”。
在民主制中,统治者是通过选举和多数意见来产生的。
这种政体是最广泛实行的一种,特点是强调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然而,亚里士多德担心民主制可能变成了群众暴力或多数压制少数的形式。
他认为,民主制需要维护公民的自由和权益,才能保持其稳定和繁荣。
第六种政治体制是“邪恶的政体”。
在邪恶的政体中,统治者是通过暴力、剥削和不正当手段来统治的。
这种政体常常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远离公共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第三章《政治学》导读灵芝一、著作版本《政治学》在我国常见的译本有六种,分别是:吴寿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吴寿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颜一、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仁权编译,2007年版;高文书译,九州2007年版;高文书译,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版。
这里采用的是吴寿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的版本。
二、本书结构《政治学》全书共有八卷:第一卷为论城邦和家庭;第二卷为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第三卷为公民和政体理论;第四卷为现实政体;第五卷为政变和革命;第六卷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第七卷为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第八卷为青年训练。
就结构和容而言,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政治学》中各卷可以分成两组。
第一组是讨论理想中的国家的,第二、三、七、八各卷属之。
第二组是讨论实际政制的,第四、五、六等卷属之。
余下的一卷是结论。
也有人认为《政治学》是由三种单独的论文组合而成的。
第一种论家庭,如第一卷。
第二种论前人理想国的见解以与当代最完备的宪法,如第二卷。
第三种论国家、公民与宪法的分类,如第七、八卷。
还有人认为根据实际容而言,《政治学》基本上包括两种问题的讨论:一是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是关于现实政制的讨论。
1本文对《政治学》的介绍力求直观,不涉与上述的各种观点,基本遵照原著的行文顺序。
限于时间,仅对各卷的主要容作简单归纳。
(第七、八卷的容不作介绍)三、主要容1吴恩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载《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一)城邦和家庭1. 城邦的性质、形成“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
所以,“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追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2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政治家和君王或家长或奴隶主并不相同。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类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政治理论,她将政治分为三个类别:威权政治,宪政政治和共和政治。
威权政治是一种绝对服从,由单一统治者或一小集团垄断的政治结构。
它形成一个绝对集权政府,即所有政治力量都掌控在一个人或少数集团的手里。
在这种结构下,统治者拥有所有权力,法律完全是他们自己作用的,他们把立法、执行和司法合并到他们的手中。
这种政治结构往往存在暴政、独裁等问题,对普通民众来说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
宪政政治是一种有秩序的政治结构,它以宪法为核心,把立法、执行、司法从一个人或少数集团手中解放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多元的政治体系。
它给普通人民更多的权利,而统治者也受到法律的约束,他们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大家的权利都得到尊重,法律也更具有普遍性。
共和政治是历史上最古老的、社会最广泛的政治类型之一。
它是一种混合的政治体系,它的重要特点是把政治权力均匀地分散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中,这些政府机构之间相互制衡和制约,以保证各种权力不会出现滥用或绝对集权的局面。
这种政治制度有助于个人自由的实现,使公众参与政治,实现政治参与的多样化。
从上述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分为三种类型:威权政治、宪政政治和共和政治,这是一种特殊的意义,也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理论。
亚里士多德论民主政体
ʏ㊀文㊀史㊀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亚里士多德论民主政体Ѳ李雨辰[内容提要]民主政体是古希腊城邦的重要政体之一ꎬ而亚里士多德的民主理论复杂而又丰富ꎬ这使他对民主政体的态度相较于其老师柏拉图有其独特性ꎮ民主政体被亚里士多德称为 最好的 变态政体ꎬ且该政体的那种实行法治㊁严格控制政治参与数量㊁以农民为公民主体的品种是可接受的ꎬ而极端的品种是不可接受的ꎮ民主政体以自由为原则ꎬ过分要求平等ꎬ可能会造成城邦生活方式多样化ꎬ从而失去其统一性ꎮ民主政体中的平民不认同某些少数具有德性ꎬ甚至在政体的极端状态下会无视法律权威ꎬ从而使城邦丧失善与公正ꎮ正义与平等观念的不和会催生政治变革ꎬ这具体到民主政体中会产生平民领袖ꎬ因此民主政体必须采取中庸原则和政治教育ꎬ推广法治并培育中产阶级ꎮ亚里士多德的民主理论表明ꎬ他试图把民主政体往公民政体的方向上改造ꎬ这是他协调社会共同体中平民和大人物(精英)关系的方案ꎬ因而不免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学色彩ꎮ[关键词]亚里士多德ꎻ民主政体ꎻ政体分类ꎻ德性ꎻ平民[中图分类号]D091.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8091(2020)02-0139-08ʌ收稿日期ɔ2019-05-13ʌ作者单位ɔ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ꎬ天津西青ꎬ300387ʌ作者简介ɔ李雨辰(1997-㊀)ꎬ男ꎬ山东泰安人ꎬ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中西方政治思想史ꎮ在古希腊政治思想中ꎬ政体理论一直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ꎮ从希罗多德对政体讨论的描写到修昔底德和色诺芬对政体变革的记述到再到柏拉图的政治思想ꎬ包括亚里士多德甚至波利比乌斯的政治思想ꎬ都无一不包含着他们对特定政体的描述和态度ꎮ这是因为在古希腊人眼中ꎬ 政体 (regime或constitutionꎬ也可称为 政制 )并非单纯是城邦(polis或city-state)的政治制度ꎬ它 同时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生活形式㊁生活风格㊁道德品味㊁社会形式㊁国家形式㊁政府形式以及法律精神 [1]ꎮ因此ꎬ古希腊政体理论的内容实际上非常广泛ꎬ涉及一个城邦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ꎮ 对于古希腊人而言ꎬ政治学就是城邦学㊁公民学㊁政体学ꎮ [2]立足于民主政体(democracy)是古希腊城邦的流行政体之一的现实ꎬ古希腊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普遍都要用大量笔墨对希腊民主政体进行评析ꎮ民主理论因此也就在古希腊政治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ꎮ但是ꎬ这些思想家对民主政体的看法不尽相同ꎬ其中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以复杂性著称ꎮ关于亚里士多德是民主派还是反民主派ꎬ学术界众说纷纭ꎮ那么ꎬ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政体究竟是何态度?相较于前人他的观点有何独特性?他的民主理论是否以及有何更广泛㊁更深层次的含义?要理解这些问题ꎬ就有必要回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文本本身进行探究ꎮ本文旨在较为全面地考察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思想ꎬ并试图说明931ʏ㊀文㊀史㊀哲二ʻ二ʻ年第二期㊀总第八十五期其政治思想中的民主观是否以及如何与其伦理思想中对德性的论述相通ꎬ从而更清晰地展现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贡献ꎮ一㊁民主政体的定位及品种(一)民主政体在政体分类框架中的位置古希腊世界城邦众多ꎬ遍布地中海北岸ꎬ有些甚至延伸到了黑海沿岸ꎮ这些城邦的政体形式纷繁复杂ꎬ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了古希腊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ꎮ因此ꎬ古希腊人很早就意识到不同城邦的政体是可以进行分类和比较的ꎮ古希腊人对政体分类的一般观念是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的三分法ꎬ这种分类后来被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进行了结构上的复杂化:首先ꎬ按照统治者人数区分出一个人统治㊁少数人统治和多数人统治三种情况ꎻ其次ꎬ再以是否依据法律进行统治区分出两种情况ꎻ统治者人数的三种情况和是否依法统治的两种情况相组合ꎬ我们就得到了君主政体㊁僭主政体㊁贵族政体㊁寡头政体㊁守法的民主政体和不守法的民主政体这六种政体ꎮ[3]亚里士多德基本沿袭了这种分类ꎬ但他亦对其进行了改造:在统治者人数方面ꎬ他与«政治家篇»保持一致ꎬ但他同时又通过对 施政的目的 的区分从而划分了 正宗政体 和 变态政体 ꎮ将上述两种划分结合ꎬ这样亚里士多德就区分了六种政体:王制(君主政体)㊁僭主政体㊁贵族(贤能)政体㊁寡头政体㊁公民政体㊁民主政体ꎮ[4]但是ꎬ在后一章中ꎬ他随即又抛出了第三种分类标准ꎬ即 贫富或阶级分别 ꎮ在运用该标准时ꎬ他特别侧重于对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区分ꎮ在这里他的第三条标准具有了某种相对于第二条标准的优先性ꎬ因为他声称:任何政体ꎬ其统治者无论人数多少ꎬ如以财富为凭ꎬ则一定是寡头(财阀)政体ꎻ同样地ꎬ如以穷人为主体ꎬ则一定是平民政体ꎮ [5]这样我们就看到ꎬ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结构中ꎬ民主政体属于变态政体ꎬ亦即多数人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统治的政体ꎮ但是ꎬ在变态政体中ꎬ民主政体却又是 最好的 ꎮ这在于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追求的是这样的人的利益:他们在质上属于穷人ꎬ而根据现实情况ꎬ没有哪个城邦的富人㊁精英能占到多数ꎬ因此穷人在数量上占优ꎻ至少在量上ꎬ这种追求多数㊁穷人利益的政体最接近于 旨在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 的正宗政体ꎬ所以我们可以说民主政体是变态政体中 不好 的程度最低的ꎮ(二)民主政体的品种在进行了政体分类之后ꎬ亚里士多德便要具体对各个政体进行分析ꎬ而他几乎对六种政体都进行了的一项工作是对单一政体划分品种并对同一政体的各个品种进行比较(这也是他之前论述政体分类时使用的方法)ꎮ出于现实考虑ꎬ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政体品种的划分较其他政体具有一定复杂性ꎬ因为他结合雅典民主发展的历史脉络ꎬ对民主政体进行了两次划分ꎮ第一次的划分采取了一种规范性的框架:五种子类型由优到劣依次排列ꎬ参与政体的资格由紧到松ꎬ人数又少到多ꎬ特别关注的侧重点在于法律的权威ꎮ [6]第一次划分的五个品种按顺序分别是穷人和富人都遵守平等的法律㊁双方都不主宰对方的品种ꎬ以低微的财产为资格担任公职的品种ꎬ凭借出身(族裔)担任公职㊁实行法治的品种ꎬ凭借公民身份担任公职㊁实行法治的品种ꎬ凭借公民身份担任公职㊁不以法律而以公众决议的 命令 为准则的品种ꎮ[7]第二次划分以公民职业为标准ꎬ亚里士多德认为最优良的民主政体以农民为主体ꎬ其次以牧民为主体ꎬ再次以市廛群众为主体ꎬ最差仍然是把所有公民都吸收进来的极端民主政体ꎮ[8]可见ꎬ亚里士多德在两次划分中ꎬ虽然标准不同ꎬ但都把吸纳所有公民担任公职且不实行法治的民主政体列为最差类型ꎮ这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不无关系ꎮ从梭伦废除奴隶制到伯罗奔尼撒战争ꎬ雅典民主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温和到激进㊁从中庸到极端的发展过程ꎮ其中包括梭伦颁布 减负令 ㊁克里斯提尼为党争而拉拢平民㊁伯里克利治下的 黄金时代 等等ꎮ[9]现实中首尾两种民主政体的区别在于ꎬ伯里克利的民主是一种集会式民主ꎬ由人民通过公民大会直接行使权力ꎬ然而雅典人所津津乐道的梭伦民主神话却是一种民众法庭式民主ꎬ人民在公民大会中的权力受到宣誓就任的陪审团㊁战神山元老院以及行政官的限制 ꎮ[10]在亚里士多德看来ꎬ民主政体的扩张并不一定是件好事ꎬ因为这不仅是对梭伦意愿的违背ꎬ甚至还可能会把雅典城邦拱手让给煽动者ꎮ[11]通过两次品种划分ꎬ亚里士多德分别勾勒出了民主政体的政治参与人数和城邦多数公民职业的谱系ꎬ这就基本上对城邦民主社会进行了阶级划分ꎮ民主政体的这种性质使其与寡头041ʏ㊀文㊀史㊀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体都具有了某种同质性: 民主制和寡头制都有其偏好的类型 换言之ꎬ某个民主制相对来说可能接近寡头制ꎬ而某个寡头制也可能相对接近民主制ꎬ或者二者相互偏离ꎬ而每一种都变得越来越糟糕ꎮ [12]到公元前二世纪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又被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所继承ꎬ但波利比乌斯对政体进行分类时却把多数人统治的正宗政体直接成为 民主政体 ꎬ而把多数人统治的变态政体称为 暴民统治 (mob-rule)ꎮ这不仅消除了亚里士多德对概念的混用造成的麻烦ꎬ而且还使民主政体的定位有所提高ꎬ这样ꎬ由 亚里士多德奠定ꎬ波利比乌斯修正的这种分类确立了此后政体分析的框架ꎬ从西塞罗到中世纪一直到近代之初政治思想家们的政体分类都沿用了这个框架 ꎮ[13]二㊁民主政体的正义观念与自由原则古希腊政体理论大多强调政体的原则ꎬ并且这种原则与正义观念密不可分ꎮ早在柏拉图«理想国»中ꎬ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就开始对其进行论述ꎮ他指出只有拥有智慧的人(即 哲人王 )统治着有意气和仅仅只有欲望的人ꎬ这种以智慧为原则㊁施行 贤人政体 的城邦才是真正正义的ꎬ是 理想国 ꎮ而民主政体以(属于欲望的)自由为原则ꎬ这会使任何公民都想组织一个城邦ꎬ并按自己的喜好安排生活方式ꎮ这种政体不仅不是正义的(因为这并不呈现出在一个城邦中人们都做其该做的事的状态)ꎬ而且还可能会向最坏的政体 僭主政体发展ꎮ对于该问题ꎬ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继承关系ꎬ但后者在论述上采取了另一种路径ꎮ关于政治正义的定义ꎬ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声明: 政治的公正是自足地共同生活㊁通过比例达到平等或在数量上平等的人们之间的公正ꎮ [14]因此ꎬ作为一种变态政体ꎬ民主政体的正义观念(或者说平等观念)是不完善的: 这确实是平等ꎬ但只限于同等人们之间的平等ꎬ不是普及全体的平等ꎮ [15]需要指出ꎬ几乎也就是从这里开始ꎬ亚里士多德在讨论民主政体时ꎬ都是同时与寡头政体一并讨论的ꎮ在他看来ꎬ古希腊世界最普遍的政体形式就是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ꎬ而寡头政体无论在执掌政治权力的人数㊁施政的目的㊁坚持的原则等方面都与民主政体对立ꎮ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这并非正义ꎬ因为它同样也不是普及到全体的正义ꎮ[16]实际上ꎬ亚里士多德对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的正义和平等观念的批判并不够具体ꎬ因为他并未言明平等的具体对象ꎮ但他在后面说明ꎬ既然要从事政治事务ꎬ那么就要考虑公共职务和政治权利分配的平等ꎬ而这种分配又要取决于 人们对于构成城邦各要素的贡献的大小 ꎮ关于构成城邦的要素ꎬ亚里士多德列举了以下几项:财富㊁自由㊁德性ꎬ而他在后面又认为可以将门望(贵胄)列为第四种要素ꎮ其中自由(自由出身㊁平民多数)是民主政体坚持的原则ꎮ但是ꎬ亚里士多德接着又通过证明当具有这些要素的人齐聚在同一城邦时ꎬ关于哪种人能够成为统治者根本无法得出明确结论ꎬ进而又证明了上述几项要素全都不能作为 正当的原则(标准) ꎮ其中自由不能作为城邦原则的原因在于占城邦多数的自由人会因强于少数人而要求掌权ꎬ但如果某个少数集团声称强于多数ꎬ那么统治者就又会变成少数ꎮ[17]更重要的是ꎬ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越往极端形式发展ꎬ城邦的自由和平等观念越相互勾连在一起ꎬ从而越会危及城邦的整体利益ꎮ比如说ꎬ 民主派 以算术的平等代替了按比例的平等ꎬ即在自由人身份上完全平等ꎬ就应当在所有方面都平等ꎬ在职权分配上也应当人人平等 ꎮ[18]这会使民主派攻击占少数的富人或寡头派ꎬ使城邦陷入内讧之中ꎮ又如ꎬ 平民主义者首先假定来正义(公道)在于 平等 ꎻ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ꎻ最后则说 自由和平等 就是 人人各行其意愿 ꎮ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ꎬ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ꎬ结果正如欧里庇特所谓 人人都各如其妄想 (而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城邦) ꎮ[19]这会使城邦公民没有统一的生活准则ꎬ城邦的生活方式趋于多样ꎬ因而也就丧失了其统一性ꎬ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城邦的分裂ꎮ三㊁民主政体中的善与德性(一)怎样的善以及谁拥有德性在最抽象的意义上ꎬ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活动的目的即为善(goodness)的实现ꎮ 由于活动㊁技艺和科学有许多ꎬ它们的目的也就有许多种ꎮ医术的目的是健康ꎬ造船术的目的是船141ʏ㊀文㊀史㊀哲二ʻ二ʻ年第二期㊀总第八十五期舶ꎬ战术的目的是取胜ꎬ理财术的目的是财富ꎮ [20]这是比柏拉图要 务实 得多的 善观ꎮ其中有一种善是最高级的ꎬ因为 如果在我们活动的目的中有的是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当作目的的ꎬ我们以别的事务为目的都是为了它ꎬ如果我们并非选择所有的事物都为着某一别的事物(这显然将陷入无限ꎬ因而对目的的欲求也就成了空洞的)ꎬ那么显然就存在着善或最高善 ꎮ[21]因此ꎬ亚里士多德赋予政治学研究这种善的任务(政治学因此就被他视为最权威的科学)ꎮ这种 最高的善 之于个人和城邦是同样的ꎬ但是城邦的善是 更重要㊁更完满的 ꎮ因为ꎬ为一个人获得这种善固然可喜ꎬ为一个城邦获得这种善则更高尚[高贵]ꎬ更神圣ꎮ [22]从这里可以看出ꎬ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最高的㊁最应为城邦所获得的善并非一个完全独立于其他善之外的善ꎬ毋宁说诸多类型的善构成了一座 金字塔 ꎬ而它位于 塔顶 ꎮ也就是说ꎬ我们对其他任何善的实现都是通往它的阶梯ꎬ都有去实现它的目的性ꎬ而 最高的善 本身就是目的ꎬ我们并不出于别的目的而实现它ꎮ那么ꎬ实行民主政体的城邦又需要怎样的德性呢?首先需要解决判断谁有德性的问题ꎬ即谁掌握最高权力的问题ꎮ亚里士多德首先认为在统治者的能力方面ꎬ 就多数而论ꎬ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ꎻ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ꎬ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ꎮ[23]为证明此观点ꎬ亚里士多德还特意抛出了两个比喻ꎮ可是ꎬ这里虽然言及 多数 ꎬ但实际上这套理论也许并不能应用于民主政体ꎬ因为 这种集众人的短处可以胜过少数人优点的原则ꎬ可否应用到一切平民政体以及一切人类团体ꎬ这里殊难确切断言 ꎮ[24]另外ꎬ此处的多数 甚至可能根本不是民主政体中的 多数 ꎮ[25]由此ꎬ这种在德性上的加法并不能有效论证民主政体的合法性ꎮ不仅如此ꎬ亚里士多德还指出ꎬ民主城邦中的多数往往会认为那种拥有超乎寻常的政治德性的人会对他们构成威胁ꎬ因而就要动用 陶片放逐律 (ostracism): 这些城邦以 平等 为超过一切的无上要义ꎻ凭此宗旨ꎬ他们对于邦人的特别富有资财ꎬ或朋从过多ꎬ或其他势力ꎬ凡是政治影响足以掀动社会的ꎬ就应用这个处分而把他驱逐出境ꎬ限令若干年内不得归反本绑 陶片放逐律就是类似的措施ꎬ使才德著称的人远离本土ꎬ他们在邦内的势力便日渐消失ꎮ [26]基于此ꎬ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既不能由简单的㊁无差别的多数来统治ꎬ更不能由少数富人所窃取ꎬ因此他提出 把最高权力归属于既是人数多又兼财产多的这种多数的意志 ꎮ[27]很明显ꎬ亚里士多德极力试图避免城邦阶级矛盾激化ꎮ(二)怎样的德性纵观«尼各马可伦理学»ꎬ其中与政治牵连最明显的两种德性就是公正(justice)和友爱(friendship)ꎮ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任何合法的行为都是公正的ꎬ因而 那些倾向于产生和保持政治共同体的幸福或其构成成分的行为也都是公正的ꎮ在政治的公正方面ꎬ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ꎬ他不仅言明 公正只存在于其相互关系可由法律来调节的人们之间 而且声称 我们决不允许由一个人来治理ꎬ而赞成由法律来治理 ꎮ[28]显然ꎬ在亚里士多德看来ꎬ公正离不开守法ꎬ因此政治的公正也就离不开法治ꎮ原因在于他认为一个人只会按自己的利益进行统治ꎬ因而就会变成一个僭主ꎮ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民主政体ꎮ亚里士多德在两次对民主政体的分类中都把不依法统治的极端民主政体视为最末类型ꎮ他真正担忧的并非极端民主政体本身会令城邦陷入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中ꎬ而是这种类型的民主政体会产生 平民领袖 (dema ̄gogue)ꎮ平民领袖会利用民主派与寡头派的斗争借机上位ꎬ掌握城邦最高权力后他就会变得专制ꎬ就会以群众意志代替法律权威ꎬ群众则会任其摆布ꎮ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这样的民主政体 显然就不像一个政体 ꎮ[29]因此ꎬ民主城邦的立法问题首先在于要有法ꎬ即群众的要求不能完全是统治者的政治行为依据ꎻ其次它还关系到了职务设置的问题ꎬ该问题属于具体的政治设计问题ꎬ本文将在后面再进行论述ꎮ另外ꎬ亚里士多德还将友爱视为联系城邦的纽带以及与公正并存的德性: 像正义一样ꎬ友爱是我们作为一种需要在与他人的共同存在中找到自身完善的存在者的政治自然(天性)的表达 ꎮ[30]本文认为ꎬ这里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和对民主政体的定位与«政治学»是基本一致的ꎮ他认为在君主政体㊁贵族政体㊁公民政体中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友爱ꎬ而这三种政体的反面[31]则公正和友爱都较少ꎮ虽然 在民主制性友爱与公正最多ꎮ因为ꎬ在平等的公民中241ʏ㊀文㊀史㊀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32]ꎬ但是要注意到ꎬ这里的 最多 只是变态政体中的 最多 ꎬ因为这是以这种对分为前提的ꎮ最后ꎬ还需额外指出的是ꎬ按照我国学者刘玮的观点ꎬ亚里士多德的六种政体与人类灵魂的六种状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类比关系ꎬ其中民主政体对应的是 不自制 的状态ꎮ需明确ꎬ灵魂的状态不属于德性的范畴(亚里士多德视德性为灵魂的一种状态)ꎬ因而不自制与作为恶的不节制(至少在理论上)不是一回事ꎮ但是ꎬ自制与不自制在现实中却并不容易区分ꎬ这往往表现为相同的人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摇摆不定ꎮ同样ꎬ公民政体与民主政体其实也不易区分ꎬ甚至«政治学»中所谓的 民主政体 在很多情况下包括了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政体和民主政体ꎮ[33]当然ꎬ基于这种对应仅仅只是一种类比ꎬ它不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建立在个人与政体间较为严密的对应关系[34]ꎬ因此本文认为ꎬ我们没有必要在亚里士多德的这对关系上走得太远ꎮ四㊁民主政体与政治发展(一)民主政体的政变与维持关于政治发展ꎬ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ꎬ包括各种政体发生政变的原因㊁如何维持各种政体以及如何把各种政体建设得更理想ꎬ这被他集中编排在«政治学»五㊁六两卷ꎮ出于现实关怀ꎬ亚里士多德用了大量笔墨就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关于这些问题进行论述ꎬ形成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基于客观经验的政治发展理论ꎮ亚里士多德关于政变一般原因的判断就是对城邦正义或平等观念的偏袒ꎮ在同一城邦中ꎬ寡头派和民主派的正义观念本身相悖ꎬ因此双方的斗争有可能被激化ꎬ这会引起内讧ꎬ最后导致现有政体被废除或者被部分变革ꎮ但是通过比较寡头政体与民主政体ꎬ亚里士多德认为后者的斗争没有前者复杂ꎬ因为寡头政体中既有寡头派和民主派的对立ꎬ寡头派之间也存在对立ꎬ而民主政体则只有民主派和寡头派的对立ꎻ另外民主政体由于较为接近公民政体ꎬ因而较为稳健ꎮ[35]在讨论过政变的一般原因后ꎬ亚里士多德开始分析各类政体发生政变的原因ꎮ他认为民主政体的政变其实就是平民领袖的煽动所致ꎬ但他同时指出这种平民领袖会成为僭主的情况往往只发生在古代ꎬ现在则一方面由于平民领袖大多不擅长辩论ꎬ另一方面又由于城邦的规模比古代大得多ꎬ僭主政体不易建立ꎬ因而平民领袖做不成僭主ꎮ另外ꎬ他还指出ꎬ即使没有明显的平民领袖ꎬ由于平民都有选举权ꎬ因而有些参选的平民就会像平民领袖那样向平民谄媚ꎬ最终把平民权威捧到高于法律权威ꎬ这是必须要防范的ꎮ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卷五章八罗列了十项维持政体的途径ꎬ其中大多数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ꎬ包括(一㊁九)守法(这是最重要的)㊁(二)不能欺瞒人民㊁(四)执政者要爱国等等ꎬ而针对(但不限于)民主政体的途径则有(七)不能让任何人在政治权利上过于优越㊁(八)监督人们的生活方式㊁(十)保护富人的财产和穷人的利益ꎮ可见ꎬ亚里士多德在此特别强调法治的作用ꎬ结合他之前对民主政体的分类标准ꎬ本文认为ꎬ在他这里ꎬ法治是判断城邦是否健康的一项底线ꎮ随后ꎬ亚里士多德就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论述了两个他尤其看重的问题ꎬ这就是 中庸 原则和公民教育ꎮ关于前者ꎬ他认为任何立法家都必须兼顾富户和穷人ꎬ平均资财会葬送掉原来贫富共存的政体ꎻ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后者ꎬ因为教育能够把法律作为一种文化㊁一种知识传播给公民ꎬ能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ꎮ具体来说ꎬ要 按照政体的精神教育公民 : 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ꎬ是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政体ꎬ不论是平民政体或者是寡头政体ꎬ都能因为这类言行的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ꎮ [36]关于法律教育的问题ꎬ柏拉图在«法律篇»中亦有论述ꎬ但从文本中可知ꎬ柏拉图的法律教育理论基本上是立足于他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的方案的ꎮ其中在诸如文学㊁音乐㊁格斗等诸多领域内的教育虽在不同程度上为亚里士多德所承接ꎬ但后者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可能不仅限于公民政体ꎬ而是还包括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的理想类型ꎮ(二)理想民主政体的建立亚里士多德并不满足于仅仅维持住城邦和政体既有的政治秩序ꎬ对于某些政体ꎬ他还要阐明如何将其建设成理想的样式ꎮ早在«政治学»卷四中他就对如何建立混合了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要素的公民政体进行了论述ꎬ然而介于公民政体的普及性太低ꎬ他对此并不满意ꎬ因341。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题及答案[1]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题及答案[1]一.名词解释:政体三要素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三要素。
英国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创立者约翰·洛克据此提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主张,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完善了“三权分立”思想。
其后,美国的潘恩、杰斐逊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现代意义上的政体三要素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其中,立法权是指制定或修订法律,行政权是指执行国家的意志,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司法权是指惩罚罪犯或裁决私人讼争。
实行三权分立最典型的国家是美国。
.混合政体混合政体来源于古代希腊,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
这种理论认为:①如果政治权利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②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另一部分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
混合政体理论侧重阶级之间的抗衡,或者说以阶级为基础的势力平衡。
神学政治论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关于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阿奎那承认国家的合理存在,并在这一基础上论证教权高于俗权。
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因此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
进一步来说,既然世俗统治者服从教会统治者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凡是不服从教会和罗马教皇的君主就是“暴君”,限制和废黜“暴君”的权力是正义的。
在坚持教权高于俗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
同时,论证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从法的方面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10.《神学大全》①《神学大全》是托马斯·阿奎那论述其神学思想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内容涉及社会、宗教、政治各个方面,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
③司法:“法庭由什么人组成;法庭审理什么事情;法
庭的成员以什么方式产生”。
第五节 政体变革
一、法律变革的益处 在一些情况下法律应该有所变化,成文法更是不可能一 成不变,但是,“不断地变旧法为新法会削弱法律的威力”。 二、政体变革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变革有两种方式: 一是内乱是以一种政体取代现存政体; 二是维持或些许改变现存政体。 “不平等总是内乱的起因”。 平等包括:数目上和比例上的平等。 一个好的政体应该把数目上的平等和依据价值或德性的平等 相结合。即共和政体。
三、变革的心理动机或社会原因
亚认为,变革大体上有三个原因:内乱者的心态;他们 的目的;从什么事情开始的。 (一)变革的心理动机与目的 动机:平民政体认为,在一方面的平等就需要全面的平 等;而寡头政体认为,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需要完全的不平 等。他们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念。最终,导致内乱。
目的:追求名和利。
二、城邦权力的归属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权力不管归属于哪一类人都会 有遇到困难。因此,他在这里开始提出用法律来统治,而代 替人治。并且,他认为,“由多数人执政胜过由少数最优秀 的人执政”。总之,群体的德性、明智、判断能力以及财富 加在一起总会超过个人或少数人。 对于法律统治,他认为,法律的性质与各种政体的性质 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法律也有良法和恶法之分。
2、君主政体的统治方式——兼论法治
首先指出“全权君主制”的不足,权利平等的人应该轮流 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由此便达到了法律。 “法治优于人治,必须严格依法而治。即使法律过时或有 缺憾,也要先修订法律,然后在依法行事,而不是任由个人 以法律不能穷尽为借口而恣意妄为。”在法律没有做具体规 定的地方,官员(必须是多名)可以享有裁决权,而无其他。 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即当出现德 性和才能超群的人或家族时,人们应该接受他们的统治。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亚⾥⼠多德的政体分类亚⾥⼠多德的政体分类作者不详亚⾥⼠多德的政体思想继承、发展了柏拉图的政体理论,在此基础上,亚⾥⼠多德明确提出了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其⼀是政府的宗旨,即统治者是只照顾统治者⾃⾝的利益还是照顾到全邦的公共利益。
依此标准,政体区分为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两类。
其⼆是掌握城邦最⾼统治权的⼈数的多寡。
依此标准,前述两类政体⼜分为⼀⼈统治、少数⼈统治、多数⼈统治三种。
将上述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六种政体: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整体和共和政体。
它们分别由⼀个⼈、少数⼈和多数⼈掌握最⾼权⼒,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为依归。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整体、平民整体,它们也分别是由⼀个⼈、少数⼈和多数⼈掌握最⾼权⼒,但都只谋掌权者⾃⾝的利益。
罗素说:“亚⾥⼠多德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极其巨⼤的,他的权威地位之不容置疑以致他成了科学和哲学进步的障碍。
17世纪以来的每个知识进步,都是从攻击亚⾥⼠多德开始的,为了正确评价他,我们就得忽略他的过⾼声望及遭受的过度⾮难。
”①的确,亚⾥⼠多德是个了不起的独特的哲学家,他⼀⽣建树颇多,其著作是成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腻的,没有激情与宗教的成分,甚⾄⽂字有些呆板,缺乏⽣⽓活泼。
窃以为今⽇后⼈在评述其任何思想观点时,都不应该过分抬⾼或贬低,更不能⽤今天的理解去理解古代。
亚⾥⼠多德曾⾃豪的认为其在政治⽅⾯的建树必将名垂青史,优于其他⽅⾯,现在看来,不管后世如何评判亚⾥⼠多德,都不可能避其政治学⽽不谈,也正是亚⾥⼠多德第⼀次让政治学成为独⽴学科。
《政治学》的引⼈之处,在于它体现了当时开明的希腊⼈的共同偏见;它的意义在与,它成为直到中世纪末期有重要影响的很多原则的来源。
②亚⾥⼠多德的政治思想是⽐较现实的,他曾和他的弟⼦⼀起对希腊的158个城邦的宪法进⾏过研究。
在《政治学》⼀书的开篇中,他就指出国家的重要性。
国家是以⾄善为⽬的最⾼集体。
国家的⽬的是为了善良,幸福与荣誉的⽣活和⼈的⾼贵⾏为。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6种政体—平民政体
平民政体的品种
以财产为基础,订立担任公职的资格,但所要求的财 产数额是低微的 最严格地遵守平等原则的 凡出身无可指摘的公民都能受任公职,治理以法律 为依归 不问出身,凡属公民都可受任公职,治理以法律为依 归 极端民主制。凡属公民都可受任公职,政事最后裁 断由群众决定,“命令”代替了法律。
6种政体—平民政体
政体的优劣性 “依通例说,不问各邦特殊情况怎样,凡是和最好政 体愈接近的品种自然比较良好;凡离中庸之道愈远 的品种也一定是最恶劣的政” 种政体从优至劣的次序应是:共和政体——贵族政 体——君主政体——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僭 主政体
认为平民政体是最可容忍者
6种政体—平民政体
平民政体弊端: 最主要地起因于平民领袖们的
创作大背景: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公元前4世纪,正是希 腊奴隶制城邦发生严重危机的时代。作为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面对奴隶制城邦由盛而衰 的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基于事实的理论研究,追根溯 源,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寻求克服社会危机使奴隶制城 邦中兴的社会途径。
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 政治学 》成书 于公元前 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 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 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亚里 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 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 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 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 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 系。
西方行政制度平时作业
西方行政制度平时作业《西方行政制度》作业(1)一、不定项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可分为( BCD )。
A.联邦政体B.君主政体 C.贵族政体 D.共和政体2.最早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 C )。
A.法国B.中国C.美国 D.日本3、(B)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
A.总统制国家B.单一制国家C.议会制国家 D.联邦制国家4.下列国家中采用单一制有( AD )。
A.法国B.瑞士 C.美国 D.日本5. 英国的行政制度包括:(AC)A.君主制B.单一制 C.内阁制 D.委员会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0分)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判断:错误理由: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2.当代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君主政体多数属于立宪君主政体。
判断:正确理由:立宪的君主政体是权力受成文宪法或不成文宪法限制的政体。
宪法规定了君主的地位和权力,限制了君主的特权。
当代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君主政体多数属于立宪君主政体。
3.“影子内阁”是指实行总统制议会反对党组成一个准备上台的执政班子。
判断:正确。
理由:影子内阁:在西方国家中有一种形式,称为“影子内阁”,或称“预备内阁”、“在野内阁”。
它是指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议会反对党按照内阁的组织形式组成一个准备上台的执政班子。
4.总统制政府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普遍的一种政府形式。
判断:错误理由:内阁制政府是目前西方国家最普遍的一种政府形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在现代社会,共和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那些特征?P4答;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任期。
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选举权和其他基本权利等。
2.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
答:单一制与联邦制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差别主要体现于权力在纵向上的分配。
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将国家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王国和民主政体。
1. 共同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同体是最理想的政治形式,首先,共同体实行等分制度,每一位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而且有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
其次,共同体的政治决策是由所有公民共同投票决定的,新的法律也是由大众投票通过的。
此外,共同体不存在封建贵族,没有贵族为核心的政治系统,也没有宗教压迫。
2. 王国:亚里士多德认为,王国政体是由一个单一的国王控制的政治系统,这种政治体制允许国王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以及对该国实施法律、实施惩罚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权力。
国王也可以设置军队保护国家,或者让封建贵族担任政府官员。
3. 民主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是由公民共同决定的政治系统,政治权力应该受到人民的监督,公民有权提出反对意见,并能够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
此外,民主政体还尊重公民的人权,比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被誉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也无可置疑。
他的政体论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探讨政治组织和治理方式,乃至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并分享一些关于这一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体的定义和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定义为由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方式和制度。
在他的政体论中,根据统治者的数量、目标和性质,他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宪政。
1. 君主政体:君主政体是指由一位统治者(君主)领导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政体可以是理想的,如果君主是一个有德行、智慧和善意的统治者,他将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
然而,如果君主缺乏德行,君主政体就容易变成暴政。
2. 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是由一小部分富有和有教养的人组成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贵族政体的统治者是有德行且关心整个国家的人,那么这种政体将是一种优越的形式。
然而,如果贵族只关注自己的私利,贵族政体就会变得不公平。
3. 宪政:宪政是由广大公民参与政府运作的政体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宪政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因为它可以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不会导致专制或特权。
在这种政体中,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定。
二、政体的优缺点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他指出了每种政体的优点和缺点。
在他看来,君主政体的优点是效率和一致性,因为决策可以迅速实施。
而贵族政体的优点是富有智慧和经验的统治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家。
至于宪政,亚里士多德认为其优点在于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君主政体的缺点在于君主可能滥用权力,导致暴政;贵族政体的缺点在于富有的统治者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广大民众的需求;宪政的缺点在于政治权力分散可能导致决策缓慢,人们难以达成共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著作《政治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性地探讨政治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深入探讨了不同政体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政体理论,成为后世政治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好政体和坏政体,好政体包括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坏政体则包括暴政、寡头制和民主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君主制是最理想的政体,一个合适的君主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和谐、富足和繁荣。
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则是次好的政体,其中政治混合制更是高于共和制,因为政治混合制既有少数精英的优点又有广大民众的优点,更容易达到政治的平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各种政体的根源在于国家的目的和国家的实际状态,因此他将政体的产生归结为国家成员的合理抱负和政府的组织原则,这也是他的政体论中最为核心的思想。
除此之外,在国家管理中,亚里士多德也赞成推行宪法,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他认为宪法是国家制度的定位和规范,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遵循宪法的要求,避免政治和司法腐败,在构建完善的国家机制、保障国家长足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时代,但他的政治学思想却在当今政治学领域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在今天,政府透明度、公正性、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课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当今的政治学都强调人民的主权,尊重民主,建立完善的法制和制度。
民主和法制都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念,并在其政体论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这就说明,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而我们也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制定出更为适合的国家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在现代政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他倡导的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成为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模板,政体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的分析,也为我们认识不同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亚里士多德政体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政体的分类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可有意思啦!你知道吗?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成了三类。
先说君主政体,这就好像一个大家庭里有个超级厉害又明智的大家长,他的决策都英明无比,能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这种政体要是碰上一个特别贤能的君主,那可真是百姓的福气。
然后是贵族政体,这就像是一群优秀又有智慧的精英们一起做决策。
他们都很有能力和品德,能为大家谋福利。
不过呢,这也得保证这些精英们不会变得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
再说说共和政体,这就像是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共同做出决定。
这样看似民主,但要是大家意见不统一,吵来吵去,也挺头疼的。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划分,他还考虑了好多因素呢。
比如说权力怎么分配,统治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家。
反正啊,他的这些想法在当时可真是厉害极了,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你觉得哪种政体更好呢?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呗!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了好几种,咱们慢慢说。
先说君主政体,想象一下有个超级英明神武的老大,啥都能搞定,大家都服他,心甘情愿跟着他走,这是不是挺棒的?但要是这老大不靠谱,任性胡来,那可就惨啦!接着是贵族政体,一群出身好、有教养、有智慧的人来管理。
他们按理说是为了大局着想,可万一他们抱成团,只照顾自己的小圈子,那普通老百姓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还有共和政体,这就像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语。
听起来挺民主的,可要是有人嗓门大、会忽悠,说不定就把大伙带偏了。
亚里士多德可聪明啦,他琢磨这些政体的时候,想得特别多。
他知道权力这东西不好把控,得平衡好,不然就容易出乱子。
而且呀,他的这些分类放到现在也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咱们现在的社会,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呢。
你说是不是?你平时有没有想过这些政体的事儿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作者不详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继承、发展了柏拉图的政体理论,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了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其一是政府的宗旨,即统治者是只照顾统治者自身的利益还是照顾到全邦的公共利益。
依此标准,政体区分为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两类。
其二是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数的多寡。
依此标准,前述两类政体又分为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三种。
将上述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六种政体: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整体和政体。
它们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为依归。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整体、平民整体,它们也分别是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只谋掌权者自身的利益。
罗素说:“亚里士多德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极其巨大的,他的权威地位之不容置疑以致他成了科学和哲学进步的障碍。
17世纪以来的每个知识进步,都是从攻击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为了正确评价他,我们就得忽略他的过高声望及遭受的过度非难。
”①的确,亚里士多德是个了不起的独特的哲学家,他一生建树颇多,其著作是成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腻的,没有激情与的成分,甚至文字有些呆板,缺乏生气活泼。
窃以为今日后人在评述其任何思想观点时,都不应该过分抬高或贬低,更不能用今天的理解去理解古代。
亚里士多德曾自豪的认为其在政治方面的建树必将名垂青史,优于其他方面,现在看来,不管后世如何评判亚里士多德,都不可能避其政治学而不谈,也正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让政治学成为独立学科。
《政治学》的引人之处,在于它体现了当时开明的希腊人的共同偏见;它的意义在与,它成为直到中世纪末期有重要影响的很多原则的来源。
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是比较现实的,他曾和他的弟子一起对希腊的158个城邦的宪法进行过研究。
在《政治学》一书的开篇中,他就指出国家的重要性。
国家是以至善为目的最高集体。
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善良,幸福与荣誉的生活和人的高贵行为。
而如何能达到国家的“至善”的目的,则需要好的政体来实现。
而政体的目的应与国家的最终目的一致,寻求“至善”,而要政体要实现这种目的,则必需要其政体中政权的执掌者为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奋斗。
否则,掌权者为私利而不懈奋斗,只会导致革命或使城邦走向毁灭。
“不过,不论哪种统治方式都应该着眼于公共利益。
如果像现在的城邦官员一样,一旦当上了官员,就不愿下台,仿佛灵魂附体,离开了官位无法生存似的,那么城邦就不再是城邦了。
因为这种情况下,城邦会实行专制和独裁的统治,这种统治完全以统治者的利益为依归。
而我们知道,城邦在本质上是自由人组成的共同体,那种专制和独裁的政体是不正确的,是蜕变了的政体。
它必然导致城邦的毁灭”③因此掌权者是否追求的是城邦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则成为亚里士多德评判其政体好坏的一个基本前提标准。
由此,亚里士多德对政体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好的政体(正确的政体)和坏的政体(不正确的政体)。
并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不正确的、蜕变的政体可以从正确的、正常的政体中推导出来,这两大类政体的关系似乎是非此即彼。
显然,这样的分类是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对其时存在的政体也是不能作穷尽、完整的解释的。
所以,亚里士多德就对政体做了更细致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认为其分类的主要标准(不能仅仅看成唯一标准)是以统治者的数量上的多寡。
在统治者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这个大前提下,统治者为一两个贤明的高尚的人,其政体则为君主制;统治者为一部分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其政体则为贵族制;当政府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其实行的就是政体。
若是“在统治者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这个大前提发生逆转,转变为统治者追求的是个人或某个阶层的私利而非公共利益,那么,其政体就对应的转变为: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认为,前三种政体是好的、正常的,后三种政体是坏的、变态的。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又继续对政体作了更细致的分类。
如他把君主制分为五种君主制,第一种是斯巴达式的君主制。
其基本特征是君主依据法律实行统治,有权管理事务。
君主的产生可以通过世袭,也可以通过选举。
君主在平时没有最高决策权,在战时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第二种的君主制是野蛮人的君主制,也是一种接近僭主制或暴君制的君主制,其基本特征是君主实行一种类似独裁专制的统治,他的职位是世袭的,但他的统治依然离不开法律。
这种君主制同僭主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他的军队来自国民,而不像僭主制那样依赖外国的雇佣兵。
第三种君主制是所谓的民选邦主的君主制。
其基本特征是由民众选举产生,它与僭主制的区别仅在于不能世袭。
第四种君主制是史诗时代的君主制。
其基本特征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依照法律进行统治,君主统领军事,负责祭祀活动,审判各种案件。
第五种君主制是一种类似家长制的君主制。
其基本特征是君主独揽一切权力,由他一人掌管城邦或民族的所有公共事务,君王就像一位管理一个或多个民族或城邦的家长。
亚里士多德认为,贵族政体指的是那种由纯粹的意义上最优秀的人构成的符合德性的政体,而不是那种由在一定条件下才可称善良的人组成的政体。
第一种贵族政体就是最理想的最纯粹的贵族政体(由纯粹的意义上最优秀的人构成的符合德性的政体),第二种贵族政体是一种既不同于寡头政体,也不同于所谓的政体的政体。
这种政体中的各种官员的选举不仅要看财富,而且要看个人的品质是否优秀。
第三种贵族政体是那种把财富、德性和平民这三个要素都考虑在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考察了迦太基政体,认为其正是这第三种贵族政体的典型。
第四种贵族政体是那种只考虑德性和平民两项因素的政体。
斯巴达政体是这种贵族政体的典型。
第五种贵族政体是比较倾向寡头政体,而不倾向于政体的政体。
④亚里士多德认为,寡头政体也有很多形式,第一种是有极高财产限制的寡头政体。
在这种政体中,各种官职都有极高的财产要求。
为数众多的穷人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之外,人们只有在积累到了规定的财产数额后才有资格参与这种政体的管理和统治。
第二种形式的寡头政体的官职也有极高的财产要求,一旦当他的官职出现空缺时,它只会从全体合格公民中选举官员来填补,从这点上说,其接近于贵族政体。
第三种形式是以父传子的世袭制度为根本政治的政体。
第四种形式和第三种一样实行世袭,且它的统治者还凌驾于法律的权威之上。
⑤关于平民政体的分类,第一种是严格遵守平等原则的平民政体。
在这种平民政体中,穷人和富人在法律上谁也不占上风,任何一方都不求统治另一方,而是两者处于完全同等的地位。
第二种平民政体是有财产资格限制的平民政体,在这种政体中各种官员都有一定的财产要求,不过这种要求往往并不高,凡是具有一定财产的人均可参与行政管理,担任各种官职,但没有最起码的财产或被剥夺了财产的人就没有资格参与。
第三种平民政体是以身份为基础。
在这种政体中,所有其公民身份不成问题的人都有权参与行政管理,担任政府官职。
其政体依照法律行事,尊重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第四种平民政体,不论人们的出身,只要是公民就可参与行政管理,同时,也依法行事。
第五种形式的平民政体是受群众支配的平民政体,在这种政体中,不实行法治,群众意志代替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是群众的决议而非法律。
亚里士多德对于僭主制很是反感,他认为僭主制是君主制的蜕变,是最糟糕、最暴虐的政体。
他在《政治学》中对僭主制的讨论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
其对僭主制政体的分类很简单,第一种形式的僭主制是因其根据法律统治从而有可能转化为君王制的僭主制。
第二种形式的僭主制是由某些野蛮部族推举一位独断专行的君主的政体。
第三种形式的僭主制似乎最像是纯粹意义上的僭主制,并与全权君王制相对应。
其君主不受任何的监督,独自统治所有与其同等或比他更优秀的人,且其统治仅仅出自其私利,毫不顾及被统治者的利益,更谈不上所有人的公共的利益了。
政体可以认为是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混合,特别是这种混合倾向于平民政体。
如果这种混合倾向与寡头政体可以称为是贵族政体。
这便是本人所简单认为的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
以上便是本人对《政治学》中关于政体分类的陋见,至于各种政体的好坏评述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体——中庸政体的评析,再此就不赘述了。
①(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作成编译,,2007年10月第1版,第40页。
②(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作成编译,,2007年10月第1版,第45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仁权编译,,2007年10月第一版,第44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仁权编译,,2007年10月第一版,第73页.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仁权编译,,2007年10月第一版,第71页.论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摘要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博学的人”。
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贡献遍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实学、风俗和雅典法律各个学科。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
他著名的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著作《政治学》,不仅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政体思想是整部著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之一,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政治学》的研读,来研究亚氏的理想政体思想。
中国论文网 .xzbu./2/view-5890834.htm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城邦理想政体作者简介:叶远涛,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2011级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宪法和行政法。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4-201-03】在世界文明上,被誉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老师柏拉图谓之曰“学园之灵”,恩格斯高山仰止赞其为“最博学之人”。
《政治学》作为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著,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和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寻找世界理想政体的政治学鼻祖,亚里士多德在其专著《政治学》中用其独特的分析思维巧妙的设计了亚氏政体,这不仅仅对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分析开辟一代先河,且其分析论证的成果对于后代社会发展都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大作,为当今社会的现状和处于急剧改革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浪潮中提供宝贵的涓涓细流般理论养分。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思想,体现在《政治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两书中,其中以《政治学》尤为集中。
�笔者认为,亚氏关于政体的思想在方法论上主要体现有三个层次:一是坚持整体的方法,视政体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整体部的发展变化牵动部分的改动,在这个层次上,某些改动因子会直接导致政体的瓦解和重构。
二是坚持务实中庸的思维方式,即以中道的方法来察看政体,在最接近实践中寻找适合现实的理想政体。
�亚里士多德通过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时空不同维度对政体进行比较,运用独特的逻辑思维推论,从中发现唯有采用中道的方法才能够平衡政体的两种极端不良发展,从而实现政体最良好最长久存在之道;三是坚持自我价值原则,即在分析中设定一个自我的价值判断,当结合实证分析的时候,联系已有的价值原则,从而在理想的政体中佐证出人类终极价值追寻的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