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财产的一个 部分。由此 , 他认为奴隶的本性 和职能 , 即那种在本性 上不属于 自己而属于 他人的人 , 就是天生的奴隶 , 可以说他是他 人 的人 , 作 为奴隶 。也是一件所有物 ,而且 所有 物就是 一种能 离开所有 者而行 动的 工
具。
三 、对 亚里 士多德政 治思想 的评价
的政治主张。本 文通过分析他的政治主张。辩证地评价 了其政 治思想。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主张 ; 评价
政治 思想产 生的背 景 亚里 士多德 生活在 古希 腊的两 个历史 时期—— 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的交合点 。 公元前 4 世纪 ,既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期 , 有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 这一危机就是希腊 的 奴隶 占有制国家 ( 城邦 ) 的危机 ,它动摇 了 古希 腊 旧的社会 政治制度并 导致各 希腊 国 家 的灭亡 , 使它们 先后为马其顿王国和罗马 帝 国所吞并。引起 这一危机 的原 因是公元前 4世纪奴隶 占有制社会所具有 的矛盾和这一 社 会 内部 的阶级 斗争 的尖 锐化 以及一些 对 外 的政治事件 ,如持续 了 2 7年之久的伯罗 奔尼撤战争和马其顿王国的人侵 。当时奴隶 和贫 民的多次起 义 以及 在伯 罗奔 尼撒 战争 中奴隶投往敌方的情况 。 都证 明了当时阶级 斗争 的尖锐化 。 除 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 盾外 , 还产生 了 自由民的富有 阶层 与贫 民阶 层 之问的对抗 。 这一时期 ,战争造成农 民破 产, 城市里挤满了寻找工作的贫民。随着贫 民人数的增加 , 放高利贷所聚敛 的财富也增 加了。 贫 富之 间的矛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 度。哲学家柏拉 图说 :“ 每个城市 ,无论是 怎样的大小 ,总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城 : 一个 是 穷人 的城 ,另一个是富人的城 。 ” 生活在 这种社 会情况 下 的亚 里士 多德 又是什么态度 , 采取什么立场呢?亚里士多 德不属于雅典社会的贵族集团, 但也不是接 近雅典的民主集 团的人 ,他是斯塔吉拉人 , 即外地人 ,比较接近于社会 的中等阶层。尽 管这个 阶层 随着雅典 民主制 的崩溃 而在政 治生活中失去其作用 , 但 根据他 的见解 , 这 个阶层是希腊国家组织的主要 支柱 。 他也看 到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他认为民主制是 穷人执政 , 寡头制是富人掌权 ,所以民主制 和寡 头制 的斗争实 际上是穷 人和 富人 的斗 争 。亚里士多德在 《 政治学 》 一书中 , 坚决 地维护奴隶 占有制 , 把人分为天然的统治者 和天然的被统治者 ; 他寻找证据 , 以便从哲 学上论证奴隶制、国家和私有财产 ,认为它 们是符合人性的现象 , 而不是人们协约的结 果 。他 反对那种把 国家 看作不是 由于 “ 自 然” ,而只是根据 “ 安排 ”而存 在的学说。 同时他 也在寻求 足 以维 持正趋 于衰落 的希 腊 国家组织的手段 , 他在 《 政治学》一书中 些手段 的。他提出 的许多 政治思 想主要 集中在其 著作 《 政治 学 》中,此著作第一次将政治学 和其他学科 区分开来, 使政治学形成 了独立 的研究领域, 亚里士 多德 由此被公 认为西方 政治学 的创 始人。 二 、政 治 主张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 他 和当时许 多科学家一样 , 认为人类社会是 由 简单向复杂、由不完善向完善发展的 。 他认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国家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即追求幸福。
他认为,国家应该致力于培养公民的品德和智慧,使公民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能力的社会成员,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2. 国家的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政体应该是共和政体,即由公民共同参与政治决策的政体。
他认为,这种政体可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公正,同时也可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3. 国家的法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
他认为,法律应该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需求来制定,同时应该尊重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4. 国家的领袖: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领袖应该是有品德和智慧的人。
他认为,领袖应该具备道德、智慧和勇气等品质,同时应该尊重法律和公民的权利。
5. 国家的对外政策: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对外政策应该是和平和友好的。
他认为,国家应该致力于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权利和利益。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强调了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国家的政体应该是共和制,国家的法律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国家的领袖应该是有品德和智慧的人,国家的对外政策应该是和平和友好的。
这些观点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
《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的民主政治思想孙晓青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时代离我们相去甚远,其政治思想与当代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但他在民主政治方面的真知灼见,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特别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稳定建设有一定启示。
一、城邦国家的本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是从论述国家的起源和目的开始的。
国家是最高的社团,它在本质上高于个人,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完成人的本性。
他认为,所有人类的一切作为,其本意总是在追求某种“善果”,人们建立的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城邦是社会团体中最高而且包含最广的一种团体,它所追求的善业也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会(城市社团)”。
①亚里士多德所以强调平等的正义的善,是因为,“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②因此,他认为,凡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都是正常的政体,否则就是变态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③简而言之,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相等的人就应该配给相等的事物。
也就是说,正义与平等相连。
所以,他进一步强调,所谓“公正”,它的真正含义,主要在于“平等”。
平等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数量相等,即个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
其二是比值相等,即根据各个人的真正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人们对于构成城邦各要素的贡献大小为依据”。
④但他又认为门望、自由身份和财富也可作为人们要求官职和荣誉的理由。
这反映了他对正义和平等认识的局限性。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和违反规定的文字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给人们留下了深远影响的伟大政治思想。
他主张建立一种希腊传统的基础上的民主制度,应该由一个警察领导和一个受教育的公民来管理国家事务。
他认为,民主可以使公民有自己的言论和政治权利,同时仍然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因此,他给出了一个专制社会/民主社会的方案,它以原始政府为基础,可以继承原始政府的优势,但又使用民主制度来指导政府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还建议,不管民主国家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应该有一个议会,由能代表自己和他们的公民的议员来组成。
议会可以进行讨论,以决定国家政策,以及如何维护国家的正义。
他还认为,政府的领导者应该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被任命,他们应该负责把原则应用于政策,并负责保护公民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仍然在影响着现代的政治思想,他曾经宣称:“政府应该为人民,不是人民为政府”。
他的思想强调人权,把公民权利放在最高价值位置,并认为人们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权利。
在大多数民主国家,都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它们强调以研究,对社会不同人群的集体公众政治实践作出适当的反应来维持国家的稳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为现代的民主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坚信政府应该把人民作为最高价值,努力保护公民权利,采取理性合理的方法实施政策,使国家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繁荣。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1. 引言1.1 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著作中提出了中产阶级政体理论,强调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中产阶级是一个相对富裕但不富有的社会阶层,他们既不像富人那样追求奢华享乐,也不像穷人那样为了生计不得已。
中产阶级具有稳定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可以在政治中扮演重要的中间角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作用是平衡贫富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中产阶级政体具有自给自足、公平正义、政治和谐等特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政体的优势在于平衡了不同阶层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风险。
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政体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够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
亚里士多德也指出了中产阶级政体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2. 正文2.1 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可以从他对不同社会阶级的区分中找到线索。
在他的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将人们根据其财产和社会地位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阶级。
中产阶级被认为是处于富裕和贫困之间的阶级,他们既不是拥有巨大财富的贵族,也不是依赖劳动生活的劳动阶级。
中产阶级通常拥有一定的财产和自由时间,能够从事政治参与和文化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在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和财富来参与公共事务,同时又不会像贵族一样专注于利益,也不会像劳动阶级那样被生活所累。
由于中产阶级的相对独立性和教育程度,他们更有可能理性地参与政治,为整个政体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一个处于经济与社会中间地带的阶级,他们不仅拥有一定的财富和自由,还具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政治参与能力。
这使得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为政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作用中产阶级在政治中的作用是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护共和政体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国家政治的杠杆和国家最主 其看作是其政治思想的一道闪光,在今天,对我们也有一定
要的职能,他从中等奴隶主阶级立场出发,提出通过教育重 的借鉴意义。
振古希腊公民的四德,培养公民中庸、适度的美德,以防止公
他重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而提出的主张,一方面是从维
民在道德上、精神上的堕落、颓废,借以维持城邦制度的精神 护奴隶制国家的秩序和稳定出发,具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另
最后,关于奴隶制的观点,他认为奴隶制是正义的,这一
应的生存手段,就不能产生一个优良的政体;城邦的构成如 点是不科学的。瑞查德.科沃特认为,亚里士多德对奴隶制的
何,是优良政体产生的首要问题;城邦的人口、疆域、海军力 判断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其有限的经验判断和被他
量、秉性、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都是城邦构成所必须考虑的 同时代的人都接受的其错误假设之上;其次,他的阶级出身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201 0)01 —0076—0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教 目的,因此而产生了他在政治问题上的经典话语—— —“人天
育家,被后世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生活在希腊奴隶制 生是政治动物”。
正处于危机的时期,当时雅典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
有些是值得提倡的,甚至对我们当今的政治生活都还有重大 归纳法,同时将政治观点建立在其已有的理论之上 [7],使政治
意义。对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
学与哲学、伦理学有了明显界限,将政治研究在概念上趋于
首先,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自然起源说的理论是非科学 系统,开了西方政治研究体系之先河。
的、反动的政治学说。因为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属
所有城邦都是究使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区分开来使政治研究初步取得某币噜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很自然独立地位下面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既然所有共同体都在追求某种善所有共同体中最高的并且主要内容及评价等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其学术领域涵盖了哲学、科学、数学、政治和文学等领域。
他的政体理论是关于政府的理论,包括政府的形式、功能和正当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理想的政体是自然的、有序的和自我维护的,因此他认为自然的政体是最好的。
他认为,自然政体是由公民自发地形成的,因此公民应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中有三种主要的政体形式:皿煮制度(即市民的政体)、共和国制度(即公民的政体)和帝国制度(即统治者的政体)。
他认为,共和国制度是最理想的政体,因为它既保证了统治者的权利,又保证了公民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对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共和国制度的理解和对公民参与政治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城邦”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
亚里士多德“城邦”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强调个体与城邦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正义与城邦的实现以及城邦的政治结构。
通过深入分析城邦的定义与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个体实现自身幸福的场所,是正义与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地方。
城邦的政治结构也体现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平衡与合作。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城邦概念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认识到城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意义,同时也可以对城邦概念进行思考与拓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治哲学、定义、特点、个体、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平衡、正义、政治结构、启示、重要性、当代意义、思考、拓展。
1. 引言1.1 亚里士多德“城邦”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是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对“城邦”这一概念的探讨,揭示了政治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不仅是个体生活的根本单位,也是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认为,城邦是由人类共同生活和合作组成的,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工具和场所。
在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观中,个体与城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城邦是个体的延伸,个体依靠城邦实现自身价值和幸福。
通过参与城邦事务,个体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城邦也提供了规范和秩序,保障了个体的权利和利益。
在城邦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个体应该为城邦的利益而奋斗。
但个体的私人利益也是需要被尊重和保护的。
城邦的正义实现就是要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体现了他对政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通过对城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启示着我们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方向和目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探析
者指 出 “ 亚里士多德 的政体概念在 内涵上相 当于 当代
体” 的解 释为我们 理解亚里 士多德提供 了一个新 的思 路。 通过这种对 比分析 , 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 的政体观 是一个 内涵 丰富的体 系。
1 . 1中文语 境 中的“ 政体 ”
英语 中的 p o l i t y和 r e g i me 都对应 中文的“ 政 体” 一
或 者共 和政体 是 亚里 士 多德 的最优 政体 , 但 是 由哪 些 因素 的 混合 才是 最优 政体 呢? 这 些 问题 仍有 进一 步探 索的 空间 。通过对 《 政 治学》 主要 文本 的分析和 对相 关论 点 的比照 , 本 文试 图指 出 , 亚 里士 多德 的理 想政 体是 贵族 民
现有 的对 亚里 士多德 政体 的研 究 大体 有两 种情 况: 一是 把亚里士 多德 的政体 当作一个无 需界定 的概
区别 , 或者说 区别 甚微 : p o l i t y侧 重形 式 , 而r e g i m e侧
通过对《 政治学 》 中英文两个版本 的对 比就会发现
这两个单词之间的较大差异 。 在中文 版本 中 , 亚里士多
Ⅱ政 体 内 涵
亚里士多德 的《 政治学》 实际上就是一部政体 学专
著, “ 最佳政体”问题是亚里士多德 政治哲 学的终极任 务 。口 然而 “ 什 么是亚里士多德 的理想政体 ” 这一 问题
一
念, 直接讨论 政体的分类 、 理想政体 的形 态等问题 。这
类研究对政体 的某个具体问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但是
体’ 的概念就是城邦里的统治者” 。 但是同时 , 文 中也承
地 理解亚里士 多德 的政体 内涵 。 首先就 要 了解 现代 的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是他在《政治学》一书中阐述的政治理论,旨在分析不同政体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他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政体模式。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众主政体。
他认为君主政体的优点是能够快速、高效地做出决策,并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贵族政体则有利于理性、智慧的统治者来管理政府,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众主政体则能有效地表达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更具有民主性质。
然而,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这些政体都有其自身的弊端。
君主政体容易变得专制,贵族政体容易陷入优越感和保守主义,众主政体容易受到民粹主义和暴民统治的影响。
基于这些缺点,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混合政体的理念,即结合君主、贵族和众主的元素,以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和制衡。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理想的政体是一种由广大中产阶级构成的混合政体。
他认为中产阶级具有稳定、保守的特性,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并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他还提出了政体发展的周期性理论,即君主政体会逐渐演变为贵族政体,再过渡到众主政体,最后循环回到君主政体。
总体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提出了一种混合政体的理念,并对不同类型的政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这些观点对后世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士多德政体观的一大特色。一如美国学者卡恩斯 ・劳德(Carnes Lord)所言:“如果渐进的政体改 革方略要取得成功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政体 问的界限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这确实是亚里士 多德所关心的中心问题。”[9]144包括保守主义阵营 的学者也承认,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观不是类的对 立,而是单一序列上的级数差异而已,而这种非实 质性差异就为政体之间的转换和改革提供了可能 性rloJl”。也就是说,政体在单一序列上的“级数差 异”其实是一个近似值问题,即“名称上不同的政 体在政治过程意义上可能是近似的,没有其名称 所反映的差别那么大”[1”。也正是在这一基础 上,亚里士多德接着发展了他的政体演变与政体 保全理论。
YYSZXB
晟(1987一),男,湖北十堰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研究。
l 06
万方数据
王晟: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二、政体的概念;政体和国体内涵的总和
当代人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首先要
最高权力机构,由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执掌。” 该处表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概念的认识带有当 下学界国体概念的内涵,即国家权力是由谁掌握, 谁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在另外一处,亚里±多德 指出:“一个政体即是对城邦中各种官职的一种 设置,以某种方式对官职进行安排,确定该体制中 的权力所在和每一城邦共同体的目的所在”[6]48。 该处中政体概念的内涵跟当下的政体概念基本相
2015年2月 第35卷第l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Feb.2015 V01.35
No.1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王 (中国人民大学
晟
100872)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被誉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也无可置疑。
他的政体论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探讨政治组织和治理方式,乃至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并分享一些关于这一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体的定义和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定义为由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方式和制度。
在他的政体论中,根据统治者的数量、目标和性质,他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宪政。
1. 君主政体:君主政体是指由一位统治者(君主)领导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政体可以是理想的,如果君主是一个有德行、智慧和善意的统治者,他将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
然而,如果君主缺乏德行,君主政体就容易变成暴政。
2. 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是由一小部分富有和有教养的人组成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贵族政体的统治者是有德行且关心整个国家的人,那么这种政体将是一种优越的形式。
然而,如果贵族只关注自己的私利,贵族政体就会变得不公平。
3. 宪政:宪政是由广大公民参与政府运作的政体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宪政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因为它可以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不会导致专制或特权。
在这种政体中,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定。
二、政体的优缺点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他指出了每种政体的优点和缺点。
在他看来,君主政体的优点是效率和一致性,因为决策可以迅速实施。
而贵族政体的优点是富有智慧和经验的统治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家。
至于宪政,亚里士多德认为其优点在于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君主政体的缺点在于君主可能滥用权力,导致暴政;贵族政体的缺点在于富有的统治者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广大民众的需求;宪政的缺点在于政治权力分散可能导致决策缓慢,人们难以达成共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著作《政治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性地探讨政治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深入探讨了不同政体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政体理论,成为后世政治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好政体和坏政体,好政体包括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坏政体则包括暴政、寡头制和民主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君主制是最理想的政体,一个合适的君主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和谐、富足和繁荣。
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则是次好的政体,其中政治混合制更是高于共和制,因为政治混合制既有少数精英的优点又有广大民众的优点,更容易达到政治的平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各种政体的根源在于国家的目的和国家的实际状态,因此他将政体的产生归结为国家成员的合理抱负和政府的组织原则,这也是他的政体论中最为核心的思想。
除此之外,在国家管理中,亚里士多德也赞成推行宪法,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他认为宪法是国家制度的定位和规范,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遵循宪法的要求,避免政治和司法腐败,在构建完善的国家机制、保障国家长足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时代,但他的政治学思想却在当今政治学领域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在今天,政府透明度、公正性、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课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当今的政治学都强调人民的主权,尊重民主,建立完善的法制和制度。
民主和法制都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念,并在其政体论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这就说明,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而我们也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制定出更为适合的国家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在现代政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他倡导的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成为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模板,政体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的分析,也为我们认识不同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通过《政治学》,可以看到奴隶制时代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体的设计,其中包括当今时代热议的“枣弧形社会阶层结构”、民主政治建设、国防事业及对外政策,这些虽不是《政治学》一书的主要论述内容,但也足以显示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在此,仅以本人观点选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对《政治学》进行学习。
首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法的概念———理性的表现和正义的化身无论是从词源结构、逻辑或者是从法学理论上来说,法和法治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中,法和法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亚里士多德把法定义为“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祉和理智的体现”,在他看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代表着正义,为世人所公认的公正无偏的权衡。
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反驳柏拉图人治主张的有力论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它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为依据”。
而由正义派生出来的法律,是可以裁断人间的是非曲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就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
可见在这一点上,他把法律和理性及正义等同起来。
二、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至今法律界都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尽管也没有对法治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他却给出了法治的两个必备的要素。
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1、法治的前提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毫无疑问,这点是与他的法律观念一脉相承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善恶的的衡量标准尺度是正义。
恶法尽管也能导致法律的统治,但绝不可能达到法治。
唯有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接着他又提出良法的判断标准:首先,良法必须能够促进建立合于正义和善德的政体,并为保存、维持和巩固这种政体服务;其次,良法不得剥夺和限制自由,在法律、自由的关系上,他提出应将自由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再次,良法是符合公众利益而非只是谋求某一阶级或个人利益的法。
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理论初探
2
城邦的本质。人类不仅仅为了生存而结成政治共同体,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也离不开政 治共同体。正义是优良政体的核心原则。(二)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理论。这是全文 的核心部分。亚里士多德将城邦的政体分为理想中的优良政体和可能普遍实现的优良政 体。人们把由单独一人来统治的政体确定为君主政体,把由众多善良公民来统治的政体 确定为贵族政体。君主制和贵族制固然美好,但对大多数城邦来说只是一个理想,只有 共和政体才是可能普遍实现的优良政体。本文从正义基础、阶级基础和法治基础三个方 面详细分析了共和政体的优良性。 Community or individual, this is the dominant purpose. But only for their own survival, the human should live together by forming a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then, Aristotle discusses the core principle of polis, i.e. justice. Aristotle holds that the right regime should tak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all citizens as a policy goal. A good background, Freeman's identity, wealth and virtue can be used as merited credentials for official competition.
论亚里士多德的共和政体观
,并请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进行扩充,广大网友欢迎指正!
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他的共和政体观是基于他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本性是理性的,人们应该通过理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因此,他认为共和政体是一种能够发挥人类理性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共和政体观是基于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共和政体应该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二是共和政体应该由知识分子来统治。
他认为,共和政体是一个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由
知识分子来统治的政治制度。
知识分子应该通过理性来指导公众的行为,从而促进公众的
利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和政体是一个公正、和谐、秩序井然的政治制度。
他认为,共和政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理性的潜力,从而使公众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共和政体的秩序
井然,是建立在人类理性的基础上的,因此,人们应该按照共和政体的规则来行事,这样
才能够维持秩序。
共和政体是亚里士多德理想化的政治形态,他认为这种政治制度能够最好地发挥人类理性
的潜力,公众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和正义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和正义理论政体概念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给予了明确的界说:“政体可以说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立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是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企求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就是每一个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
他认为政体就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
也就是说,政体就是确立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谁掌握,是一个城邦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政体决定了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
政体是与国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国体可能实施不同的政体,也可能实施相同的政体,而相同的国体可能实施相同的政体,也可能实施不同的政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国体按照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尽管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即国体相同,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而有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政体,例如资产阶级国家就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不同的政体。
总的看来亚氏的政体并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政体,他认为政体的异同决定了城邦性质的异同,只要政体发生了变更,那么城邦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改变而成为另外一种城邦了。
这与我们现在的国体概念相类似,亚氏混淆了政体和国体两个概念,国体才是决定国家性质的因素,而在亚氏的政体理论中没有国体的概念。
将政体和国体的概念区分开来,直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做到。
政体分类论具体说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是否照顾到公共利益,另一个是人数的多少。
亚里士多德按照第一个标准划分了政体的好坏,他说到:“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到统治者们利益的政体就是错误的政体或变态的政体”。
根据这两个标准、两种性质进行交叉控制配额分配,政体就被他划分为两类六种,分别是正宗政体,其中包括君主政体(一人),贵族政体(少数人),共和政体(多数人),以及与这三种政体对应的变态政体,其中包括僭主政体(一人),寡头政体(少数人),平民政体(多数人)。
而区分寡头和贫民政体主要在于是贫穷人当政还是富人当政。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一、本书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政治学》不仅仅是一本赞美雅典城邦政治的书,实际上是一本赞美理想城邦政治的书,一本反思、批判现实政治,探讨优良政治生活,即道德生活的书。
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过优良生活的。
亚里士多德把理想的城邦政治和现实的城邦政治进行对比,批判。
《政治学》不是为维护奴隶主城邦政治的书,而是主张混合政治,即维护中产阶级利益的中庸政治,不同的正体不能说哪一个绝对的好,哪一个不好,任何一种政体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个变态的政体。
本书要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人们过上优良的有道德的生活。
二、本书的主题:人类能不能过着一种道德的优良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的分解,是否可能的问题是政治哲学的问题,而如何可能,则是政治科学研究的问题,所以,这个命题是整个政治学都要研究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的政体是一种温和的政体,即中庸政治,所以,《政治学》是一本阶级调和的书。
在他的城邦概念中,国家指的是“states”;而不是“country”,没有公民权的人(妇女、儿童和奴隶)是不在城邦范围内的,现代意义上,仍然有用“states”人和“country”人的。
三、方法论:1、从比较严格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本政治学原理和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相结合起来讨论统治形式和统治内容之间的,即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的政治论著(《政治学》一书中,国体与政体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定位的时候可以说,该书既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也是政治科学方面的,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相结合。
2、《政治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与伦理学分开的政治学论著。
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学的诞生。
该书具有着政治学与论理学,政治理论与政治科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本书运用了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四、本书的基本结构:从大的角度来说,分两类,卷一:城邦或国家的起源和基础;卷二到卷八,分析城邦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矛盾与统一。
五、精彩之笔:1、伦理学讲的是个人之善,政治学讲的是群体之善。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理想统治者的品质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理想统治者的品质是什么?一、智慧卓越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具有极高的智慧。
智慧是指理性思维的高度发展,以及对客观事物有准确判断和把握能力的特质。
在政治领域,统治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入了解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潮,并能够从中筛选出最有用的观点和方法。
此外,理想的统治者还必须能够运用智慧来明确政治目标,制定出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并能够适时调整和优化政策,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应当是他们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高尚的道德品质包括正直、公正、勇敢、谦虚等。
正直是指统治者言行一致,对自己的理念和原则坚持不懈;公正是指统治者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任何特定的阶层或个人;勇敢是指统治者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政治决策中保持冷静和果断;谦虚是指统治者能够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统治者,才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博爱的情怀和关怀理想的统治者应当具备博爱的情怀和关怀。
博爱即广泛关注和关爱全体公民,不分种族、阶级、社会地位的待人态度。
他们应当注重社会公正,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福利,积极为改善全体公民的生活条件而努力。
除了物质层面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统治者要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个体的文化、宗教和观念,建立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博爱和关怀的情怀,能够增强统治者与民众的亲近感和信任度。
总结起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理想的统治者应当具备智慧、道德品质和博爱的情怀和关怀。
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统治者,才能够有效地执掌政权,并为国家和民众带来福祉和繁荣。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对现代政治领域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浅议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浅议论文摘要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博学的人”。
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贡献遍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实学、风俗和雅典法律各个学科。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
他着名的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着作《政治学》,不仅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政体思想是整部着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之一,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政治学》的研读,来研究亚氏的理想政体思想。
论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城邦理想政体在世界文明上,被誉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老师柏拉图谓之曰“学园之灵”,恩格斯高山仰止赞其为“最博学之人”。
《政治学》作为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着,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和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寻找世界理想政体的政治学鼻祖,亚里士多德在其专着《政治学》中用其独特的分析思维巧妙的设计了亚氏政体,这不仅仅对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分析开辟一代先河,且其分析论证的成果对于后代社会发展都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大作,为当今社会的现状和处于急剧改革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浪潮中提供宝贵的涓涓细流般理论养分。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思想,体现在《政治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两书中,其中以《政治学》尤为集中。
豍笔者认为,亚氏关于政体的思想在方法论上主要体现有三个层次:一是坚持整体的方法,视政体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整体内部的发展变化牵动部分的改动,在这个层次上,某些改动因子会直接导致政体的瓦解和重构。
二是坚持务实中庸的思维方式,即以中道的方法来察看政体,在最接近实践中寻找适合现实的理想政体。
竖亚里士多德通过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时空不同维度对政体进行比较,运用独特的逻辑思维推论,从中发现唯有采用中道的方法才能够平衡政体的两种极端不良发展,从而实现政体最良好最长久存在之道;三是坚持自我价值原则,即在分析中设定一个自我的价值判断,当结合实证分析的时候,已有的价值原则,从而在理想的政体中佐证出人类终极价值追寻的政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论文摘要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博学的人”。
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贡献遍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实学、风俗和雅典法律各个学科。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
他著名的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著作《政治学》,不仅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政体思想是整部著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之一,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政治学》的研读,来研究亚氏的理想政体思想。
论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城邦理想政体在世界文明上,被誉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老师柏拉图谓之曰“学园之灵”,恩格斯高山仰止赞其为“最博学之人”。
《政治学》作为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著,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和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寻找世界理想政体的政治学鼻祖,亚里士多德在其专著《政治学》中用其独特的分析思维巧妙的设计了亚氏政体,这不仅仅对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分析开辟一代先河,且其分析论证的成果对于后代社会发展都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大作,为当今社会的现状和处于急剧改革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浪潮中提供宝贵的涓涓细流般理论养分。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思想,体现在《政治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两书中,其中以《政治学》尤为集中。
豍笔者认为,亚氏关于政体的思想在方法论上主要体现有三个层次:一是坚持整体的方法,视政体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整体内部的发展变化牵动部分的改动,在这个层次上,某些改动因子会直接导致政体的瓦解和重构。
二是坚持务实中庸的思维方式,即以中道的方法来察看政体,在最接近实践中寻找适合现实的理想政体。
豎亚里士多德通过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时空不同维度对政体进行比较,运用独特的逻辑思维推论,从中发现唯有采用中道的方法才能够平衡政体的两种极端不良发展,从而实现政体最良好最长久存在之道;三是坚持自我价值原则,即在分析中设定一个自我的价值判断,当结合实证分析的时候,联系已有的价值原则,从而在理想的政体中佐证出人类终极价值追寻的政体。
一、政治学概述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分八卷阐释了自己的理论。
在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
人无论愿不愿意都会在彼此的需要中产生对彼此的关系,从而在社会形成一定的政治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卷中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准备考察最好的政体是什么。
考察人类生活中存在的政体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包括那些人所称颂的理论形式,我们寻求他们之外的某些东西,为的是有意地做诡辩式的炫耀,我们从事这种研究只是因为现存的政体都有弊端;在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要想研究每一种政体是什么,就必须首先对城邦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城邦是什么因为城邦是由一定数量的公民形成的某个整体,首先应该寻求公民的定义;第四卷亚里士多德通篇为我们阐述了政体是什么,有哪些政体,形成政体多样性的理由;第五卷向我们论证了引起政体更替的原因有哪些,他们有什么性质和有多少种类,以及导致每一个政体覆灭的原因有哪些,每一政体出于什么样的政体,又最可能演变为什么样的政体;此外还须从共同的方面和个别的方面分别加以阐明,用什么方法可以保持各类政体,保持每一个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第六卷讨论了关于政体中的议事机构和权力机构,各种官职的设置情况和各种法庭,他们有哪些区别,以及它们中的哪一种适合于哪一种政体;第七卷告诉了我们想要研究最优秀的政体的人必须首先规定,什么是最值得选取的生活;在第八卷最后一卷中,探讨了立法者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亚氏认为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城邦的政体都因忽略青少年教育而深受其害。
二、一个假设的城邦组成引发的问题在理清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整个政体的论述的脉络之前,我有必要先引进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性城邦问题。
假设在远古的西方,一个有由1300人组成的一个自由城邦。
我们且不论这个城邦的人口少的问题,就单单从人口的组成来说,我们把这1300人分成1000人和300人两个部分。
我们可以假定以下几个状况:第一,按照我们的经验出发,假如这个城邦的所有权利都集中在1000人手中,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这是个相对民主的城邦,因为公民的权利会集中绝大多数的人手上,民主就是权利集中在绝大多数人的手上;第二,依旧按照我们固有的逻辑,假如这个城邦的权利落在那少数的300人手中,我们很自然的会把这个城邦想象的如此邪恶。
因为少数人的专政总是不正义不公平不民主的——所有的这一切建立在我们一些基础的感性认识上。
然而我们只要换种角度思考,我们假如这1300人当中,那1000人是富人,而300人是穷人!那我们不禁按照上述的逻辑推理,我们会以为即使城邦权利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但是由于这1000人本身就都是城邦的强势主体,我们一点也不会由此感觉到这个政体有多民主。
那么我们不禁会考虑,这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城邦什么政体?仅仅是多数人的问题?这个例子为我们很好的解读了大数人认为平民政体简单的当成由多数人当权的政体,而寡头政体简单的说成是由少数人当权的政体。
但是只要我们把其中的人归类于一点身份,其结果又是全盘推翻。
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个政体为什么要叫做这个政体,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有怎么样的政体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理清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政体论证。
在《政治学》中第四卷中,亚里士多德详细的同我们论证了政体的分类以及政体的相关性质。
豓他认为首先来区分各种政体究竟有多少不同的种类,其次要讨论,在最优良的政体之后,什么政体最能得到普遍的接受,以及什么政体最值得人们选取。
亚里士多德把对政体的研究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他设置有着一种执着,那就是任何一个科学以一个种类为研究对象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是隶属于这个种类的每一种单独的对象事物都必须有一门相应的科学或者技术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究。
因此,对于“政体”而言,毫无疑问是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的。
但是从现实出发的话,现实存在的能实现优良的政体城邦毕竟是鲜为人见,身为城邦的立法者和政治家的使命自然而然的会专注于追求万里挑一的优秀政体上面,并且还必须保证改政体是最适合自己城邦发展的。
由此可见,最大限度的研究政体的适合不适合远比分清优劣更有意义。
这样研究出来的什么是所有的城邦最容易实现的政体。
之所以这样理清思绪,是因为适应的政体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后来法律的制定,因为法律的制定应该与政体相适应。
三、论亚体中的理想政体现实中的政体往往比理论上的复杂的多,之所以产生上述情况的问题,是因为很多在理论上看似可行的政体其实在实际政治操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说明了理论上的政体或多或少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些都可以视之为亚寻求理想政体的原因。
(一)寻求理想政体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穷其力在其专著中细细考察了各种类型的政体,为的就是一种使命感---为社会和城邦寻找一个最为理想的治理政体。
亚氏在其《政治学》第二卷中指出:“我们准备考察,最好的政体共同体是什么。
所以我们不仅有必要考察这种政体,还要考察其他政体,这样什么是好的和有用的就明白了”。
在说明了探求理想政体的必要性之后,他抽丝剥茧,在第四卷中又接着分析了什么才是最理想的和最优良的政体。
笔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寻找理想的政体原因如下:豖首先,承上启下完善了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位先哲的政治理论。
柏拉图在《法律篇》当中提到的政体,亚氏是不以为意的。
即使亚氏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政治理论做了深入的补充,但是亚里士多德毫不留情的反对苏格拉底所构造的政体。
因为在亚氏眼里,只有少数的人获得了政体的利益,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利益是不能反映出来的。
这样对于城邦来说是极度不稳定的,容易引起动乱。
其次,亚氏的理想政体构造具有很强的现实对比性。
从时间的维度来分析,当时的作者所处于的年代跟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大抵一样。
社会状况动乱不堪,民众流离失所,居无定所,社会长期的动乱导致文明衰落,文明衰落的同时,希腊经历了政治衰落和经济的大萧条,暴风骤雨过后的文明残破不堪,这个就是被称为希腊的中世纪的荷马时代。
在这个社会进步新的时期里,希腊城邦海外扩张日趋渐盛。
在此过程中,各城邦的利益冲突不断。
雅典和斯巴达在希波战争中都有称霸希腊的野心,与此同时,马其顿也展露出了其扩展的野心。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就是马其顿征服希腊的混战时代。
看到战争带来的民不聊生,种种社会的悲剧促发着亚里士多德对这个社会各个角落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亚氏《政治学》也诞生了。
再次,对城邦的强烈政治归属感。
古希腊奴隶制社会中,基本形成了一种男女分工明确的社会形态。
一方面,奴隶们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普通的家务是全部由妇女完成的。
在这个社会结构层次中,就许可了成年男性公民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精力在古希腊广场上民主参与城邦相关政治性事务。
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政治性是人天生的品性,公民应以政治为业。
在雅典,一个有公民身份的人,是绝对不允许一昧沉溺于私人事务而对公共事务置若罔闻的。
亚氏所处的背景年代是希腊城邦走向衰落,奴隶制走向瓦解的时期,但是越是瓦解消亡时期,时代政治归属感越是浓烈,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这种政治归属感,在动乱的社会背景中,带着一种执着开始了对理想政体的孜孜不倦追求。
最后,对实用性政体的追求。
希腊城邦的动乱,使亚氏反思现存的所有政治体制,一直为外人所津津乐道的希腊民主发展为什么在动乱的年代会如此不堪一击?所产生的社会负面问题深深的扎根于当时的社会。
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有效的政体是一门任重而道远的学问。
对于亚氏而言,构建一个公平正义永久和谐的政体要从现实之外找寻合理因子。
豙可见理想政体就在于它的实用性,适合城邦组织、建设和稳定。
在《政治学》中,亚氏努力研究什么样的政体对一切城邦才是最适合的?他没有迷信去追求所谓的最优良的政体。
因为最优良的政体往往不再是一种纯粹价值判断,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下的检验。
(二)亚氏理想政体的本质亚氏认为混合政体是理想的政体。
因为最好的政体往往都会结合众多形式的政体。
无论平民政体、还是寡头和君主政体或其他形式的政体都有各自的弊端和缺陷,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都有以其特有的方式蜕化变质的倾向。
在这里不难发现,亚氏的理想政体混合了中庸与伦理善之道。
只有当一种政体博众多之所长,包含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才是更接近实际的,因为包含要素越多的政体越优良。
这种混合政体得利于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
总的来说,亚氏理想政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第一是实施理想政体的原则;第二是理想政体的主体也就是治理者;第三是是理想政体最重要的部分——公民;第四是理想政体的在维持的过程中的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