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制度.pptx

合集下载

第三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1)PPT课件

第三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1)PPT课件
5
第二阶段(西周至春秋)
最高君主:王(天子、天王) 太子 后
诸侯 大夫 王室机构——中央政府 诸侯、大夫机构——地方政府 王族、外戚掌握军政大全,巫史地位下降
6
第三阶段(战国至清末)
君主地位大大提高,权力高度集中, 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君主的臣 仆和侍从上升到主要地位。
7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的产生,开始 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 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 始。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 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 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 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 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
中 国 古 代 职 官 制 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一、概述 二、国君 三、宰相 四、中央各部门长官 五、地方长官 六、封爵与品秩
人军队的。臣的级别也很不相同,有些是商王的
亲族、有些是来自臣服的部族、甚至有些属于奴
隶的身份。不过,作为臣的奴隶,都从奴
隶晋升为宰相。
9
外廷官
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
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
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14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 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 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 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 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 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 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 《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 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 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 还兼任了太宰,总领宫廷事务,这也是后来太 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
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 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 任吴地的巡抚。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
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
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课件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课件

04
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度,通过考 试选拔官员,打破世袭制,提高
官员素质。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三级,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强调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为中国培养了 大批优秀官员,推动了中国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
官员品级与俸禄
官员品级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 共18个等级,以区分官员地位和权力 。
02
中央官制
皇帝与宰相
皇帝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 无上的权力,负责决策国家大政 方针。
宰相
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统领中央官 员。
三公九卿制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军事、民事 和监察。
九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等九个部门的长官,分管国家各项事务 。
05
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与影 响
官本位思想
01
官本位思想是中国古代官制的核 心特征之一,强调官员的地位和 权力,将官员视为社会精英和统 治阶层。
02
这种思想导致了官员的权力寻租 和腐败现象,同时也限制了社会 其他阶层的发展和机会。
权力高度集中
中国古代官制实行高度集权的制度, 中央政府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地方政 府和官员的权力相对较小。
《中国古代官制概 述》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古代官制的起源与演变 • 中央官制 • 地方官制 • 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 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与影响
01
中国古代官制的起源与演 变
夏商周时期的官制
夏朝的初步官制
西周的官制体系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 立了初步的官制,包括“卿”、“士 ”等官职。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 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 的职 责分别为:
• 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 皇帝的助手。
•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 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 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监察,其 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 丞相和太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 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 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 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 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4、《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 陷害,了一场官司。”
6、《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 公。”
7、《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 节之 臣。”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 谓“上卿”
军机大 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

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参知政 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

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士大夫 太史
【学士】 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 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 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 专为皇帝侍讲、侍读的,还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 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 那些需要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全时虚衔,而明、 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 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ppt课件
2.选贡士制:夏商周三代,为补充世卿世禄制,为没有继承权的嫡子和庶子提供了
入仕机会。学在官府。
3.特例:伊尹等
完整版ppt课件
3
春秋战国:“明贤”任能思想萌芽发展,选官制度有了一系列的创 举。
1.荐举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上层士人大量流入民间,教育开始普及。
此外,新兴的统治者为了提升实力,不再按照血统来册封官员,而是根据能力授 官封爵。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选官制度——荐举制。主要包括制度荐 举、自荐和他人荐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完整版ppt课件
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Ø世官制
Ø察举制 Ø科举制
完整版ppt课件
2
一、世官制时代(夏商建立,西周鼎盛,春秋战国衰落)
夏商周:
1.世卿世禄制:夏,商由于“亲贵合一”,“大人世及以礼”的世卿世禄原则的存
在,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选官制度。西周时期,在官吏选择上突出了宗法制的原则, 实行的主要仍是世卿世禄制。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 入,世袭卿位和禄田。
核实 司徒
选用
乡议之外,增加了“状”。 “状” “品”结合,较汉代严密。
吏部尚书
完整版ppt课件
16
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 才也着于门北,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 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 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 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阻 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
●魏晋以后,官和吏的身份地位逐渐拉大距离,由吏道进入官 的行列已经很难,更难指望升到高官。
完整版ppt课件
13
●唐宋时期,称流外官。30等级,每年一考,积考可以升入 流内官,但宦途狭窄,积考不易,六十未离一县尉的现象非 常普遍。有幸进入官阶,大多也在八、九品低官职就结束仕 宦生涯,不但升入高官无望,且为时人所轻。金元比较重视 在官府承担具体工作的吏,对吏员出职的规定比较从宽,改 为90-120天为一考,积三考就可授予六品以下的各官。通过 各种途径选拔上来的人,大都选充任吏职。由吏升迁为掌权 大官的并不少见。

官吏历史PPT课件

官吏历史PPT课件
•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范围及其广泛,仅从公务员方 面的考试来看,大致分为三种:公职候选人考试 ,任用人员考试,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
官吏管理 之任用制度
• 一、任用种类(按照任用差等)
• 1.候补之类。主要有待诏,郎选,听选等任用方式。 • 2.试用之类。主要有行,守,试,假,权,除等任用方式

• 3.拜授之类。主要有拜,授,遗诏等任用方式。 • 4.兼领之类。主要有兼,行,权,判,带,领,护,录,
发展历程
历朝历代的职官
如何治理国家
• 夏朝以“正”作为某一方面的主管。如主管造车 叫“车正”,主管畜牧叫“牧正”,主管膳食叫 “庖正”等。此外,夏朝还有主管军队、监狱、 音乐、耕种等的官员,说明此时职官制度已具雏 形。
• 商朝的职官制度渐趋系统化。在商朝,由商王直 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叫内服,内服之外诸侯统治的 区域叫外服,因此其职官制度也由此区分为内服 官、外服官两类。
官吏的管理
之官吏选拔制度
• 一、荐举制度
• 1.制度荐举:主要是按照选贡士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等制度的规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续来选拔人才的方法 。
• 2.私人举荐: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经常被国君 使用,后来则成为大臣们的职责之一。国君责成为他们必 须向国君推荐人才,因此出现“外举不弃仇,内举不避亲 ”的举荐原则。
• 表面上看,胥吏作为各级官府中的具体办事人员, 只是奉命处理各项琐碎的细务,不可能有大的作 为。殊不知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务构成了封建 国家统治的基础,因为国家的任何政策法令最终 都要细化为各项具体措施,并由胥吏来加以贯彻 实施,没有胥吏的参与和努力,再好的法令都只 不过是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胥吏在封建 官僚统治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否定 的。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ppt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ppt

都堂
• 唐代尚书省的总办公处(都堂)居中, 东有吏、户、礼三部办公处,西有兵、刑、 工三部办公处,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 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 称为“都省”,故总办公处称为都堂。
•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
六尚
• 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 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 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 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 东汉时称尚书台。
尚书省
• 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 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 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东宫三师和三少(三孤)
•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 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 置,为三公的辅官
•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
•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
•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西周的中央官制
周 召 公 像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西周的中央官制
太史寮掌管册命、制禄、图籍、祭礼、占卜、 礼制、时令、天文、历法等。太史寮的长官是太 史,既是文职官吏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吏的首领。
除卿事寮和太史寮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 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见于西周金文的有宰、膳 夫、寺人、小臣、小子、小夫、守宫、御正、世 妇、东宫等。

《古代职官制度》课件

《古代职官制度》课件

官员被罢免的原因
介绍了官员被罢免的常见 原因。
晋升条件和途径
探讨了官员晋升的条件和 途径。
晋升与家世、功绩、 学历
说明了晋升与家世、功绩 和学历的关系。
结论
1 发展演变
2 影响和意义
描述了古代职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
探讨了古代职官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3 启示与现实意义
阐述了古代职官制度对现实的启示和意义。
古代职官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础,具有官职等级分明、官员选拔重视文化素养和家 世背景以及官员职责职权明确等主要特点。
官职等级制度
九品官人制
官员根据等级分为九品,决定了待遇和权利的不同。
待遇和权利
重点介绍了不同等级官员的待遇和权利。
官员职级示意图
图示了不同等级官员的职级。
官员的选拔
1
乡试、会试、殿试
解释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含义。
选拔流程Biblioteka 2详细介绍了官员的选拔流程。
3
文化素养和家世背景
强调了文化素养和家世背景在官员选 拔中的重要性。
官员的职责和职权
不同官职的职责和职权
列举了不同官职的具体职责和职权。
官员兼任多个职务
讨论了官员兼任多个职务的情况。
制约和约束
解释了职权相应的制约和约束。
官员的罢黜和晋升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

02
科举制度及其演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 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 点。
1.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基本形式。
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在各省举行,会试在京城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 生通过不断考试,获取不同等级的功名,以取得官员选拔的资格。
2. 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1. 按功晋升
根据官员的功绩大小, 决定其晋升与否。 01
2. 按资晋升
根据官员的资历和经验, 02 给予其相应的晋升机会。
4. 举荐
通过他人的举荐,可以 04 获得晋升的机会。
3. 选拔考试
03 通过选拔考试,考察官员 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以确 定其是否具备晋升资格。
4. 官员晋升制度的利弊得失。
中国古代官员晋升制度是依据考试成绩、工 作表现、上司评价等综合因素来决定,这种 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官员素质, 但也可能导致官员只关注上司评价,忽视百 姓利益。此外,由于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容 易产生不公平现象,也可能导致官员为晋升 而过度竞争,缺乏合作精神。因此,在实施 官员晋升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确保选拔出优秀的 官员,更好地服务社会。
2. 科举考试制度及其利弊得失。
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依据才能而非 出身或财富。科举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如考 试内容单一,忽视实际能力,考试作弊等。另外,科举考试制度在后期逐渐僵化,束缚了思想,不利于 社会发展。总体来说,科举考试制度既带来了一些益处,也有其局限性。
5. 清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清朝科举制度在明朝的基础上有所改革。首先,考试科目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加强 了选拔的严格性。其次,清朝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调整,强调了四书五经的重要性,减弱了 诗词歌赋的影响。此外,清朝科举制度中还引入了资格审查制度,对考生的出身、品行、学识等方 面进行全面考察。这些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是选拔更优秀的官员,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与任用制度PPT参考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与任用制度PPT参考

❖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
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
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
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
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2021/3/10
授课:XXX
16
❖ 清代贡生有岁贡、恩贡、拔贡、副贡。
2021/3/10
授课:XXX
26
❖ 宋代国定的官吏休假日一年多达76天 :
❖ 一是宋代扩充了有些节令日的休假天数, 如元旦、寒食、冬至节都休假七天,夏
至、腊日等节各休假三天;二是增加了
许多国定的休假日,如规定六月六日为
天书再降日,休假一天,三伏天有司也
休假,此外凡遇立春、春分、清明、立
夏、立秋、重阳节、立冬等时令节日,
2021/3/10
第四章
中国古代官吏的 选拔与任用
授课:XXX
1
一、历代选官制度及标准
❖ 1、先秦时期乡举里选
❖ 《周礼·地官·乡大夫》讲到三年举行一 次“大比”,以考查乡人的“德行道 艺”,选拔贤能的人才。
2021/提到“乡论秀士”
❖ 周时就在“庠”、“序”等地方学校中 养士
2021/3/10
授课:XXX
7
4、隋唐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 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 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 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16张PPT

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16张PPT
⑶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
宋朝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建立了与路、府州 二级相适应的监察体系。其在路建立监司, 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 ,与知州同领州事并 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 。
元: 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监察机关御史台改 成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使等,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 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 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
荐举比较散漫,不是一种制度; 军功只适合战争状态,也无法 代表执政能力。
4.汉朝:察举制
察举制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在形式上吸收了荐举的因素。它的
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与荐举相比有二大变化:一、察举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长官手中;二有固定时
间、区域和名额;适应了汉代大一统局面。
过程:
考察
荐用
常科
察孝廉
“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 廉勤政。
岁举,有

人数规定、 具体标准
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
1.秦汉时期的考核:上计制
⑴每年末,各县、侯国将户口垦田、钱谷、盗贼情况汇集郡国,制成计簿给中央。 ⑵御史审核以防造假。
2.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战乱使考核多流于形式
3.隋唐:尚书省吏部负责
⑴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考核,地方官每年向中央 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考察。 ⑵唐朝以品德、才能标准考核,分九等,依据考核 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文官补服图案集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 三品文官孔雀补服
四品文官鸳鸯补服
五品文官白鹇补服
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七品文官鸂鶒补服
八品文官鹌鹑补服
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2、休假
• 汉代规定官吏五天休 • 明清月假是3天,
息一天,称“休沐”。 加上节日放假18
• 唐代十天休息一天, 天,每年休假有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4:26:1214:26:1214:2611/24/2020 2:26:12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1.2414:26:1214:26Nov-2024-Nov-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4:26:1214:26:1214:26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1.2420.11.2414:26:1214:26:12November 24, 2020
• 南北朝后渐以九品定官级,每 品又分正、从两级。
清代文官九品十八级
• 正一品:太师、太 傅、太保、大学士
• 从一品:少师、少 傅、少保、太子太 师、太子太傅、太 子太保、各部院尚 书、督察院左、右 都御史
• 正二品: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太子少 保、各省总督、各 部院左、右侍郎
• 从二品:各省巡抚、 内阁学士、翰林院 掌院学时、各省布 政使
• 西周时已有“大 夫七十而致事” 的记载,后各朝 大致规定官员七 十岁退休。
• 明清,改为六十 岁致仕。
自学
• 中国古代官吏的考绩、奖惩等制度。
• 思考题:
• 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途径? •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
• 1、许树安:《古代选举及科举制度概述》,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2、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 3、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 学出版社,1991年版。
• 4、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 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0.11.2420.11.24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称“旬假”。新年、 冬至休七天。其他节 庆,休息一、三、五 天不等。
50多天。 • 清朝随着天主教
传入我国,“礼
• 宋朝全年实际休假达 拜天”这一宗教到98ຫໍສະໝຸດ 。用语开始在我国出现。
3、退休
• 古代官吏退休称 “致(归还、交 还)仕”或“致 事”,指“把官 职还给君王” 。
• 到了唐代,开始 出现“退休”一 词。
• 由中央官回原籍 • 它将选官权由地
兼任中正 官,按 方收归中央。后
家世和道德才能, 来世族门阀把持
博采舆论,分九 等品评士人,供 朝廷按品级授官。
中正,只按门第 不按德才, 九品中 正制成为门阀统 治的工具。
2、科举制
• 隋炀帝建进士科, 以“试第”取士,创 立了以公开考试,择 优选才为特征的科 举(分科举人)制 度,把读书、应考 和做官三者紧密结 合起来。
第七章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
中国古代称为官吏制度,西方 国家一般称为文官制度,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为人事制 度,又称干部制度。
一、选官制度
• 世袭 • 恩荫 • 军功
• 纳赀
• 荐举 • 科举
• ……
三个阶段的三种选官制度
• 先秦的世袭制 •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 •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1、荐举制
• 科举制创于隋代, 完备于唐代,宋代 进一步改革,明代 达到鼎盛,清代衰 落,先后绵延1300 多年,是中国封建 社会中后期的官吏 主要铨选制度。
①考试的内容
• 按科目性质可分文举、武举。文 举又有制科和常科之分。制科是 皇帝临时设置考取名士的科目。 常科是定期分科取士的制度。常 科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 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
• 皇帝特征、聘召 人才为“征”。
• 公卿郡守自行辟 除所属百石以下 的小吏,为 “辟”。
分析察举和征辟制度的弊病
• 选拔官吏的权力 • 侧重于选拔对象
基本上属于下面
的名声,而缺乏
的推荐者,导致
考察实际才干能
中央失去用人权, 力的具体措施,
使中央集权遭到
越来越得不到真
严重破坏。
正的人才。
③九品中正制
为中小地主入仕
了大批人才。明
开辟了途径。
清时八股取士,
成为社会发展的
阻碍。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
• 二、职官管理制度
• 1、品秩
• 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级的标 志。官员按品级获得官职,领取 俸禄。

① 粟石品级
• 秦、汉实行,以谷物多少计算 官员秩品,共计16级。


②九品十八级
• 举荐的标准主要是 德行、才能,冲破 了血缘世袭制的藩 篱。

• 汉代的察举、征辟制, 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 正 制”施行,表明 其走向衰败。
①察举
• 通过考察向中央 • 察举的科目主要
推荐士人或下级
有秀才(茂才)、
官吏的选官制度。 贤良方正、孝廉
等。
②征辟
• 是皇帝及公卿郡 守选拔任用属员 的一种制度。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②考试的程序
• 唐代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 考试通称省试,宋代增加殿试,明 后有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首
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果的告示
③评价科举考试
公开考试,择优 • 科举制在前期有
录取,是一定程
一定积极意义,
度上的平等竞争, 为封建王朝选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