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一切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要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

2、“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分层,绝不意味着对某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放弃。相反,是为了后进生更快地向前发展。反观以分班来实施分层,不管主观上出于怎样的动机,事实上,分在后进班的学生,总会伴随着一种被歧视、被淘汰的心理,而且,这种后进生的个体心理由于在整班的后进生之间交流而很快地弥漫开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群体心理,直至产生群体的对抗。

3、实施“分层教育”应当考虑的要素

作为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来说,它至少包括了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实施分层教学,应基于对以上四个要素的科学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素质差异增大,但“素质”是一个

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品格、精神、学识、能力、言谈与举止的综合。在特定的条件下,人只会表现素质的某一方面,但是,单方面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可遗憾的是,我们对一个学生的素质差与否,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呢?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两次考试的成绩来定夺的。我们且不论此次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如何,在提倡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今天,这种对学生素质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对学生的素质高低,只能针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对本学科的积极的或消积的课堂学习表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来做出动态的推断,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素质高低。

对教材要素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现代课程对各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都确定了相应的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现代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另外,学科的本位意识日趋淡化。为此,教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定的价值观。自2001年秋季起,全国大部份地区开始使用新教材,而新的教材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发挥其创造性的更大的且具有弹性的空间。这为教师利用课堂主渠道搞好分层教学,提供了最大的支持。要正确认识教材,当前对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用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行为来确定。如对数学学科,“了解”要做到“说得出、举得出、辨得出”,“理解”要则要知道“从何而来,如何表述,做何归纳”,“掌握”则要懂得“从何而来,有何用处,怎样使用”等。

媒体要素,过去并不为教师所重视,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媒体要素对教学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媒体要素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学生对媒体的感知程度,理应成为教学中考虑的一个部份。

在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科学的分析之后,是否搞“分层教学”就只有按学生的素质高低进行分班教学这一条路呢?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而不能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等教学环节中,做到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1、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做出调查,对达到终点能力所需的一系列先决技能做分析,在课题导入、提问设计、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测验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针对何种水平层次的学生来设计的?如就提问设计来说,一节课中,回忆型提问可征对基础差的学生,以弥补其基础上的欠缺;理解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可征对中层中学生,以提高其分析与应用的能力;综合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则可针对学习上层的学生,让这部份学生不会有吃不饱的感觉。

2、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对学生的分层,我们始终是持一种动态的观点。而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断地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勤于是观察、善于观察,首先发现、感知学生在本节课上或是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所处的层次,将学生动态地进行分层,进而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各种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内涵只能界定在一种教学策略,而不能视之为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广大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有层次性的使用这种教学策略,最终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1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