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学界广泛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包括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层次。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根据这一理论,分层教学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进行,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
2.维果斯基的理论:维果斯基提出了“近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即学生通过和能力较高的同伴合作学习可以达到比自己独立学习更高的发展水平。
基于这一理论,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让能力较高的学生与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差异教育理论:差异教育理论主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育中如何平衡这些差异。
差异教育理论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个体差异研究:个体差异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差异,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育评估研究:教育评估研究主要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测评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找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资源研究:教学资源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发和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向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机会,以满足他们的特定学习需求。
它强调任务的灵活性,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参与机会,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
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从不同的分层出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功的感觉。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调整学习形式、方法、内容等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
有效的分层教学要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私人的学习计划。
首先,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学习到最多的知识。
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进步。
此外,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每一组都会有一定的压力,而且各自都可以比较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其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要注意师生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学习的心理反应。
教师应该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注重控制学生的情绪,不能让学生感到压力太大,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有意识地给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鼓励。
他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现象,提出问题,对学习进行检查、调查等,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足够的参与机会。
最后,分层教学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许多老师都认为,由于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强,比一般教学模式更加复杂,所以进行设计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是任何老师都能完成。
另一方面,由于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而每个学生的能力都不尽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素质,因此老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某些误差,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的学习状况纳入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课堂的效率。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一、什么是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一切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要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
2、“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
分层,绝不意味着对某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放弃。
相反,是为了后进生更快地向前发展。
反观以分班来实施分层,不管主观上出于怎样的动机,事实上,分在后进班的学生,总会伴随着一种被歧视、被淘汰的心理,而且,这种后进生的个体心理由于在整班的后进生之间交流而很快地弥漫开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群体心理,直至产生群体的对抗。
3、实施“分层教育”应当考虑的要素作为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来说,它至少包括了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实施分层教学,应基于对以上四个要素的科学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在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素质差异增大,但“素质”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品格、精神、学识、能力、言谈与举止的综合。
在特定的条件下,人只会表现素质的某一方面,但是,单方面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
可遗憾的是,我们对一个学生的素质差与否,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呢?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两次考试的成绩来定夺的。
“思维分层教学”(THT)基本理论
“思维分层教学”(THT)基本理论成都新路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李质文一、前言好的补习培训,就是给思维动手术“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引自网络补习学校和全日制学校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譬如,一个人要维系生命,免不了吃喝拉撒睡,这就是全日制学校。
而一旦人的健康出现问题,必然借助医疗,这就是补习学校。
正如医疗服务包罗万象一样,补习学校也是千差万别。
好的补习培训,就是给思维动手术。
为什么要给思维动手术?因为学生的思维出问题了,常规治疗无效,再不手术就晚了。
学生的思维问题如下:一、不想学二、不会学不会学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可能导致偏科或厌学;二是基础虽然不错,但是学习遇到“高原反应”,停滞不前。
基础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某些必备的学习思维欠缺(如不会演绎思维、发散思维等);偏科的根本原因是某些思维发达而另外的思维几乎未开发(如理科思维优秀的学生可能欠缺形象思维,而文科思维优秀的学生可能欠缺逻辑思维)。
学习遇到瓶颈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思维的等级偏低(急需统摄思维、渗透思维等高级思维训练)。
怎么给思维动手术呢?一是有良好的“手术环境”。
试想,在一个风雨飘摇之地,学生的思维根本不受教师控制,必然不具备实施高级思维手术的硬件条件。
二是由可信赖的思维手术专家(教师)操刀。
如果一个没有资质的医生为病人动手术,恐怕未上手术台,心脏病已吓出来。
三是有规范的思维手术实施步骤。
正如医院手术前需要术前准备(比如麻醉)一样,补习培训的第一步就是思维放松训练(AQ课程),第二步就是学科规律训练(IQ课程),第三步是学科综合能力训练(CQ课程)。
好的思维手术标准是什么?这就是“思维分层教学”理论。
思维的运行千变万化,思维的层次更是错综复杂,然而,综观教学思维研究领域,我们对思维分层理论却遍寻不见。
思维分类的研究倒是颇多,也比较成熟,但是,仅有思维分类是远远不够的。
思维是否有层次?教学中能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分层而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式?经过笔者多年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分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而分层教学恰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
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的不足等。
未来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分层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应用分析、理论基础、优势、效果、挑战、解决方案、作用、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等。
这些问题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探究其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成绩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为语文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初中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效果以及挑战和解决方案。
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学、西方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理论,其中的典型代表理论有:“因材施教”理论、亚瑟·芮伯的“内隐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一、“因材施教”理论。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孔子还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可以跟他探讨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不要教授他高深的学问。
即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实施不同的教育,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都在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思想,隐性分层教学就是典型的在教育实践中应用因材施教理论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因为班级授课制教学中既存在学生的共性问题,也有个人疑惑,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智商、个性、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
明朝的王守仁对因材施教理论进行了补充,他提出“分限所及”,就是主张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界限而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教育家一贯崇尚基于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教育教学,也是隐性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内隐学习”理论。
亚瑟·芮伯(ArthurReber,1965)最早提出“内隐学习”概念,内隐学习就是个体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
在内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潜意识里不知道自己在主动学习,甚至无法陈述控制自己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自芮伯(Reber,1965)之后,霍夫曼(Hoffman,1987)、马修斯(Mathews,1989)、吉梅内斯(Jimenez,1996)等众多研究者都加入了内隐学习的研究中,他们一致认为,内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意识的,是在学习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形成的。
高中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一、前言高中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法已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为高中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2.1 学习层次理论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层次理论。
学习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认为人的需求和追求是有阶段性的,从基本的自我满足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根据这一理论,分层教学法将学生按照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等因素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
2.2 任务型学习理论任务型学习理论是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基础。
它认为学习者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来实现学习目的。
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在每个层次上进行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效果。
三、高中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法实践3.1 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原则(1)区分学生的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2)以任务为导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3)注重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成果3.2 实践操作(1)确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2)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3)加强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合作(4)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四、分层教学法应用效果分析4.1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高中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实际体育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了学生的体育习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4.2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注重学生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信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沟通与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
4.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制定不同难度的任务,有利于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任务中感受到乐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
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
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理论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分层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首先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 个体差异性理论个体差异性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适应性。
分层教学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达到自己层次目标的同时,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
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注重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发展层次的学生,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等;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发展层次的学生,采用项目式、问题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评价方式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层次的学生,注重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4. 教学资源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愈发深入。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学生个体差异理论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学生个体差异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类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等。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使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1.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合理划分教学层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基础层的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层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拓展层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实施分层教学策略(1)分层备课: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准备不同难度的教学材料。
基础层的教学材料应注重基础知识,提高层的教学材料应注重能力培养,拓展层的教学材料应注重创新思维。
(2)分层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基础层的学生可采用讲授法,提高层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拓展层的学生可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3)分层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基础层的学生应完成基础作业,提高层的学生应完成提高性作业,拓展层的学生应完成拓展性作业。
分层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策略
分层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策略分层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而反馈与调整策略则是分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着重探讨分层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策略。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原理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层次,将学生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反馈策略在分层教学中的作用
1. 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策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难点和学习疑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2. 分层调整
根据反馈的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调整,调整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
3. 激发学习兴趣
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认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调整策略在分层教学中的作用
1. 适应每个学生
通过教学调整,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中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增强学习自信
教学调整能够让学生在层次适当的情况下学习,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 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不同教学层次的调整,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全面的拓展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反馈与调整策略是分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反馈与调整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个体差异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
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进度都有所差异。
因此,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功。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分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应自身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分层教学的特点包括个性化、差异化和灵活性。
个性化体现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
差异化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或层次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调整。
灵活性体现在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灵活调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以达到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的核心工作是分组。
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因素进行。
可以采用根据学生能力等级分层,形成不同层次的小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将具有相似学习偏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小组。
分组的目的是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实施合适的分组策略。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需要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课堂管理和评估等工作。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灵活、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
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引言:教学分层设计是一种基于学生差异化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群体分为不同层次,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别化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基础1.不同学生差异理论教学分层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不同学生差异理论。
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不同学生差异理论提醒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此,教学分层设计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教学方法。
2.个别化教学理论个别化教学理论是教学分层设计的根本理论基础。
它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个别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最大的提高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个别指导。
教学分层设计正是将个别化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一种方式。
二、教学分层设计的设计原则1.差异化诊断教学分层设计的第一个设计原则是差异化诊断。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进行全面诊断,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层教学计划。
2.分组设定教学分层设计的第二个设计原则是分组设定。
根据差异化诊断结果,教师需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包含相似的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
分组设定旨在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相对一致的学习环境中互相支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差异性教学教学分层设计的第三个设计原则是差异性教学。
根据学生分组结果,教师需针对每个小组的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
差异性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教师指导教学分层设计的第四个设计原则是教师指导。
教师在教学分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在每个小组中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教学反馈。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099第二章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
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
①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
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
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2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2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多重智能理论、差异化教学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方面。
首先,多重智能理论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多重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个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智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不同。
基于这个理论,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兴趣特点,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差异化教学理论也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差异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是正常的,并且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差异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差异化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持续发展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
此外,认知发展理论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与分层教学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低成绩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一项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多重智能理论、差异化教学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分层教学实践体会(3篇)
第1篇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 学生差异理论:学生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 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1. 分层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学生:教师通过观察、谈话、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为学生分层提供依据。
(2)制定分层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制定分层标准,确保分层结果的合理性。
2. 分层教学实施(1)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分层教学内容: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分层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个性化辅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分层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分层教学实践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2.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一种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将学生按照其学习能力和兴趣水平划分为不同层次,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原理分层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智力、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同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
而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潜能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实施分层教学方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诊断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针对性的评估和测试,明确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2. 划分学生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通常包括高、中、低三个层次。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更多层次。
3. 设定教学目标: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标准。
4. 选择教学策略和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
例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资料和挑战性的任务,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需要提供更多的练习和辅导。
5. 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层次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和示范教学等。
6. 检测和评估学习成果:定期检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展。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分层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互助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分层教学方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速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一、前言。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采用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历史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学习差异理论。
学习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存在差异,而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提出的。
通过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分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个性化教学理念。
个性化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而分层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历史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1. 确定分层标准。
首先,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确定分层的标准。
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2. 设计分层教学内容。
在确定了分层标准之后,历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分层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深入的历史知识和分析性的历史思维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更直观的历史故事和图表解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3. 分层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讨论、研究等能够激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示范等更直观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合理的分层标准、精心设计的分层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历史分层教学的更多可能性,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
分层教学理论及实践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教育理念。
分层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公平。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理论及实践依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分层教学理论1. 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理论布鲁姆将人类认知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发现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索里尔的学习风格理论索里尔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发展。
三、分层教学实践依据1.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3. 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完整)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一)分层教学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來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样的。
分层教学又名分层递进教学法、层次教学法等。
总的来看,分层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概念类别:第一种是指有选择性的教学方式。
陈树逸提出“分层教学”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所提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有差异;进而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努力探索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第二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
关于“分层教学",马双来认为教师应在心里将班级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
充分兼顾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讲授。
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
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第三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何明提出:“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第四种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应该使不同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主动获得发展.在当前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授课制国情下,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
”尽管各方人士对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自己见解,但是他们都意在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既含有教学思想,也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一、什么是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一切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要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
2、“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
分层,绝不意味着对某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放弃。
相反,是为了后进生更快地向前发展。
反观以分班来实施分层,不管主观上出于怎样的动机,事实上,分在后进班的学生,总会伴随着一种被歧视、被淘汰的心理,而且,这种后进生的个体心理由于在整班的后进生之间交流而很快地弥漫开来,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群体心理,直至产生群体的对抗。
3、实施“分层教育”应当考虑的要素作为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来说,它至少包括了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实施分层教学,应基于对以上四个要素的科学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在学校,同一个班的学生素质差异增大,但“素质”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的品格、精神、学识、能力、言谈与举止的综合。
在特定的条件下,人只会表现素质的某一方面,但是,单方面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
可遗憾的是,我们对一个学生的素质差与否,是怎样进行判断的呢?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两次考试的成绩来定夺的。
我们且不论此次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如何,在提倡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今天,这种对学生素质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对学生的素质高低,只能针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对本学科的积极的或消积的课堂学习表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来做出动态的推断,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素质高低。
对教材要素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现代课程对各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都确定了相应的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现代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
另外,学科的本位意识日趋淡化。
为此,教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定的价值观。
自2001年秋季起,全国大部份地区开始使用新教材,而新的教材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发挥其创造性的更大的且具有弹性的空间。
这为教师利用课堂主渠道搞好分层教学,提供了最大的支持。
要正确认识教材,当前对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用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行为来确定。
如对数学学科,“了解”要做到“说得出、举得出、辨得出”,“理解”要则要知道“从何而来,如何表述,做何归纳”,“掌握”则要懂得“从何而来,有何用处,怎样使用”等。
媒体要素,过去并不为教师所重视,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媒体要素对教学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媒体要素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学生对媒体的感知程度,理应成为教学中考虑的一个部份。
在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科学的分析之后,是否搞“分层教学”就只有按学生的素质高低进行分班教学这一条路呢?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策略,而不能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等教学环节中,做到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1、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层次性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做出调查,对达到终点能力所需的一系列先决技能做分析,在课题导入、提问设计、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测验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针对何种水平层次的学生来设计的?如就提问设计来说,一节课中,回忆型提问可征对基础差的学生,以弥补其基础上的欠缺;理解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可征对中层中学生,以提高其分析与应用的能力;综合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则可针对学习上层的学生,让这部份学生不会有吃不饱的感觉。
2、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针对性与层次性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对学生的分层,我们始终是持一种动态的观点。
而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断地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勤于是观察、善于观察,首先发现、感知学生在本节课上或是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所处的层次,将学生动态地进行分层,进而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各种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内涵只能界定在一种教学策略,而不能视之为一种教学管理模式。
广大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有层次性的使用这种教学策略,最终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
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
1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
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
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四)因材施教理论。
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如何针对目前人数较多而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班级进行教学是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分层教学的现实依据在教学中,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表现在生理、心理、能力发展等诸多方面。
但在目前教育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下,学生差异几乎被忽略了。
全班几十人,基础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参差不齐,不可能整齐划一。
因此,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实行学科分层教学非常必要。
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前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生理方面:如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动作等;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理想、需求、意志、品质等。
此外还有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的差异,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差异。
在教学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由于上述差异的客观存在,且表现出其独特性,故在分层教学的设计中,要正视这些差异。
教学中的差异。
由于教学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学生就会表现出在努力程度、反应速度、接受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差异。
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提高程度,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乐于自我表现,大胆发问,激情陈述,而有些学生略显拘谨胆怯,沉默寡言,但善于静思;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而有些学生思维迟缓,跟不上趟;有的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而有的学生只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些特征,及时有效地调控学生行为,让不同特征的学生均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均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研究概况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
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
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
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
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
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