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陈立周. 与健康教 育叨航 空军医,9 5 6 ] 健康 19 . 叶一舵. 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 究的再认识m 东南 学术,0 1 20. 阁纪纯吨 大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 之比较研 究阴. 远程教育 ,9 8 19.
看表 2里面共包含 了3 , 个统计结果 , 分别是
l3 1 t , 浪 教育 . 6 6 kml 新 【 国流 动儿 童状 况{1 口研 究 ,0 4 1. J 入 2 0 ()
此次调查主要是采取 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 法。在两所接受流动儿童入学 的公办小学随机抽 取本地儿童 3 名 , O 男女各 1 名, 5 流动儿童 3 名 , 2 男女各 1 名 。以 A hn ah 6 c eb c 儿童行为量表( 家长 用量表 C C )为工具并据此制定 出相应的问卷 , BL 通过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经过录入并校对后 , 利 用 S 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PS 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 析E B 较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存在 的心理社会适应 差异 。 4研究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结果分析
责 任编 辑 : 李墨 洋
一
79 —
改【 } ; 5 革 与 探 讨
科
流动儿童 的心理社会 适应研究
丁 睿
源自文库
( 苏州大学社会 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0
摘 要: 随着流动人 口的增 多 , 市流动儿童 问题显得更加 突出。主要是通过心理社会 适应这一指标来评估流动儿童对都 市生活的适应状况。 城 关键词 : 流动 儿 童 ; 心理 社 会 适 应 ; 义 ; 析 意 分 41 .概念界定。流动儿童 : 关于流动儿童这个 平均值 、 标准离差和数 据个数 。由表 2 中可以看 自 17 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 概念 , 98 社会学界有各种不同的定义 , 如段成荣 、 梁 出 , 在女生 中, 本地儿童的均值为 9 7 而流动儿 ., 6 发展突飞猛进 , 由于政策倾 向性和地理交通的 宏在《 但 我国流动儿童状况》 将流动儿童定义为流 童的均值为 7 8 中 . ,本地儿童均值 明显高于流动儿 8 关系 , 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越来越多的农 民开 动人 口中 1 周岁及以下的儿 童人 口; 9 年制 童 , 4 1 8 9 说明本地儿童女生 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比流 始走上去城市打工的道路 , 从而引发 了一系列社 定的 E 京市流动儿童汁翅免疫工作实施方案》 J 将 动儿童女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在男生中, 本 会问题 , 流动儿童便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流动儿童定义为非本区( 户籍的外省或本市外 地儿童均值为 7 3 又高于流动儿童均值 5 4可 县) ., 9 ., 9 流动人 口家庭化是近年来人 口流动的一个 区f 户籍 7 县) 岁以下儿童等。但都大同小异 , 主要 见 ,本地儿童男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也 比流动 突出特点, 1 约 / 4的流动人 口是举家迁移。在这些 强调“ 流动 ” 这一概念 , 即外来人 口中的儿童被称 儿童男生差。综上, 可得出结论: 在内化问题上, 本 流动人 口中儿童的数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规模。 为流动儿童。而本文的流动儿童主要是指农民工 地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比流动儿童的心理社 全国第五次 普查数据显示 , 2 0 年 1 月 , 截至 0 0 1 流 子女 , 那么 , 以将其定义为 : 可 由于父母进城务工 会适应能力差 。 动儿童的数量为 10 64 人 , 4 9 8 2 占流动人 口数量的 就业而不得不跟随父母移居城市的农民子女。 ( ) 问题 2外化 1_ % 3 8 。有研究者对 2 世纪 9 年代上海流动人 7 O 0 心理社会适应 : 关于“ 社会适应”纪纯在《 , 电 表 3Decit eSa sc sr i tt t s pv ii 口的研究发现 , 外来流动人口从事的大多是体力 大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眭之比较研 Dee dn aibe#/ p ne t r l:b V a  ̄问题 劳动或服务工作 , . 72 2 %的流动人 口 年收入在 4 0 究》中指出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 00 元以下( 宁越敏 : 0 《 年代上海流动人 口 9 分析》《 ,人 的关系而产生的认知和行为的主动性调整, 是—个 口 与经济: 9 7 } 9 年第 2 ) 1 期 。由于流动儿童的 父母 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叶—舵在 收^ 偏低, 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 , 他们难以给孩 《 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 J 中认为社会适 子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而这些儿童能 应不仅仅就是指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 的适应 , 还 否和谐地融入本地社会 , 适应都市生活, 认同主流 包括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和对各种社会活动的 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流入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 适应萁 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而唐贵忠, 唐晓君 , 肖 会的长期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慧在《 重庆市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情况》 中指 在此 , 本文主要想考察流动儿 童( 民工子 出社会适 应是个体逐渐接受现存社会的道德与行 农 女 掘. 者 市生活的状况。由于适应这 一概念的范 为规范的过程 ,也是对环境中的一切社会刺激能 同上可见 , 女生中, 本地儿童的均值是 1. , 20 0 围很广 , 因此, 笔者决定以心理社会适应为指标来 够在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反应 的过程。 据此, 可以将 而流动儿童是 1. , 1 5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 7 女生在 本文的“ 心理社会适应” 定义为: 跟随父母迁移都 外化问题上 ,本地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比流 评估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 2研究 目的和意义 市生活 的流动儿童为取得与都市生活的和谐 , 从 动儿童的差。男生中, 本地儿童的均值 12 , 5 0远大 流动人 口 在不断增大的同时 , 结构也发生 了 心理上接受该城市的主流道德文化与行为规范的 于流动儿童的均值 1. ,所以男生在外化问题 39 6 重大变化 , 最为显著的是流动人 口的“ 家庭化 ” 过 个过程,是对新的生活环境刺激和新的社会角 上 , 同样是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些。 据此 , 可以得 出总结论 : 在外化问题上 , 仍然是流 程, 即在流动人 口中,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 以 “ 单身 色做出反应的— 理过程。 外出” 的方式而是以‘ l 举家迁徙” 的形式进行流动。 . 研究结果分析 42 动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强于本地儿童。如表 3 。 但相对而言 , 社会各界 目 前研究 的焦点仍然放在 袁 1B ten S bet F cos e e- ujc atr w s 人口迁移的流向、 流量及对迁出、 迁人地的经济发 综上所述 , 可以得出结论 : 无论在外化问题 展影响等宏观层面上 , 对于人口迁移后果的微观 还是 内化问题上 , 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都存在明 显 理社会适应能力差异 ,并且流动儿童的心 研究 , 特别是针对流动儿童的各种状况及影响因 理社会适应能力要强于本地儿童。 素作用 的研究仍相对较少。 所以, 本文将重点研究 参考 文献 流动儿童居住于都市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旨在 1 惆 流动 探讨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是否与本地儿童存 由表 1 我们可以清楚明晰地看出 , 此次调查 f 皓. 儿 童 心理 状 况及 讨论 人 口与 经济 , 0 6 1. 在差异。 共调查了 6 个儿童 , 2 其中本地儿童 3 名 , 0 流动儿 2 o (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童3名。 2 在性另 _ 男孩和女孩各占 J l 上, 一半。 这是调 【 贵忠, 2 唐晓君 , 肖家慧. 重庆市城 区流动儿童社 31 .研究对象 查对象的一个基本J况介绍 。 晴 下面, 我们看 主要的 会适应情况 中国学校卫生,0 73. 2o() p邹泓, 】 屈智勇, 张秋凌. 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从 两所接受流动儿童入 分析结果。
1研 究背 景
—
学的公办小学随机地抽取 的 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 若干。
3 . 2砌葫僦
( ) 问题 1 内化
表 2 D sr t eSait s eci i tt i pv sc
D pn e t aibe内化 问题 e e dn r l: V a
和受保护状况调查I】 J青年研究,0 4 1. . 20() 边缘化的基础教育——流动儿童教 育现状研究 ( 要 ) BO ]t ' d.n. mc/2010 - 0 摘 『 /L. t. u ia o . l 0 - 9 2/ E h p/ s e n/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