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第二章 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训练(解析版)
第二章声现象(解析版)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回声及其利用:(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2)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3)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超声波与次声波: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共28张PPT)
空气(0 C)
空气(15 C) 空气(25 C)
o o
o
331
340 346
海水(25 C)
冰 铜(棒)
o
1531
3230 3750
软木
煤油(25 C) 水(常温)
o
500
大理石
3810
5000 5200
1324 铝(棒) 1500 铁(棒)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声音是 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知识拓展
(6)在运动会上,小明进入了100米短跑决赛。在比赛
时,他做好起跑准备后,一听见终点线处的发令枪响他
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请你帮他计算当他起跑时 ,终点处裁判手里的秒表显示已经过了多长的时间?
答案:假设当时的气温是15℃左右,则秒表显示已经
过了约0.29s,他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如果你是 小明你会怎么做?
(3)由此推想,声音是 怎样产生的?
体都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一:音叉的振动
把音叉的振动用乒乓球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
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间接表现出来。
物体的振动 产 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 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当振动停止时,发 ______ 停止 。 声也______
2.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的 水 。 空气 、马的声带 发声体分别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
3.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 振动 而产生的。 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______
知识拓展
(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注 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质物理课件)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 【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CD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
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闹钟响时,铃声是通过什么传入你们的耳朵的? ——空气 假如没有空气,你们也能听到铃声吗?
真空罩实验
点 击
表明
图
片
播 放
真空不传声,
实
声音的传播需要
验 视
介质。
频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 速。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实 验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声速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温度越高,声音 传播速度越大。 小资料
结论:(1)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2)声速与温度有关系。
不同介质,声音 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0张PPT)
一、声音的产生
自然界中处处有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1:摸Leabharlann 自己的声带,读课本上76页第一句话,体会并说出手 上的感觉。 活动2:在桌面上放一些笔,桌面敲击桌面让它发出声音,说出听 到和看到的现象? 活动3: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挂在线上的乒乓球,说出看到的现象 ?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乒乓球多次 桌子发声同时笔被弹起 被弹开
水壶中的空气柱振 动而发声
玻璃杯中的空气柱 振动而发声
一、声音的产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 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 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记录声音的沟槽
二:声音的传播
情景一:电视剧《怒晴湘西》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陈玉楼将耳 朵贴在地面上,能听到来自远处地下的的声音。陈玉楼听到的 声音是由哪些介质传播的? 情景二: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有这样两句诗,路 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听到的声音是由哪些介质 传播的?
[交流讨论]箜篌(弦乐器)、笛子(管乐器)、木琴(打击乐 器)各是靠什么发声的?
弦乐器 (琴弦振动)发声
管乐器 (空气柱振动)发声
打击乐器 (乐器本身振动)发声
一、声音的产生
下列乐器是靠什么发声的?
一、声音的产生
下列情况是靠什么发声的?
往开水瓶中倒水的时 候,为什么会有声音
敲击盛水的玻璃杯,为什 么会有声音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4.古代打仗时,士兵常常枕着箭筒睡在地上,这是因为敌人突 袭的马蹄声可以通过 固体 传到士兵的耳朵里,而且它与空气 相比,传声 快 (选填“快”、“相同”或“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 回声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V V >>V ;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 /s 。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
要点三、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产生和传播让我们能够交流和感知周围环境。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微小突厥,这些突厥随后传播出去,形成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所不同。
例如,当乐器的弦线或膜片振动时,会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当人的声带振动时,会发出语言和歌唱声。
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其频率和幅度不同,因此声音的音调和音量也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完成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这些振动的空气分子会再次撞击周围的空气分子,引起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使声音能够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点,形成声波。
声波是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它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传播距离的延伸和旋转,并且会逐渐减弱。
因此,在传播路径较长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声音会变得模糊不清或无法听到。
三、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温度和湿度等。
在相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成正比。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要慢,因为空气的密度和弹性都比水小。
此外,温度和湿度也会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高温和高湿度会降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而低温和低湿度则会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声音被用于听觉交流,例如日常对话、音乐和广播等;在科学研究中,声音可用于声学实验、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此外,声音的传播特性还帮助我们研究地震、海洋生物和地球内部结构等。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变化能够提供很多有关地球的信息,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它通过产生和传播帮助我们与他人交流和感知环境。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音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感知,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的本质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并分析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力波,这些压力波通过介质(通常是空气)的传播而产生声音。
不同的物体振动频率会产生不同的声音频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声音有高音和低音的原因。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递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而在水、固体等介质中也能传播。
当声源振动时,产生的压力波会使周围介质的分子振动,进而传递声波。
声波通过分子的振动传递能量,最终到达听者的耳膜。
声音的传播受介质性质的影响。
在固体中,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声波传播速度较快。
而在气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音色。
1. 频率: 频率是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2. 振幅: 振幅是声波振动的幅度,表征声音的响度。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小。
振幅的单位通常是帕斯卡(Pa)。
3. 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征,通过它我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声音来源。
同样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由不同的声源产生,会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受声源的特性、振动方式等因素影响。
四、声音与人类生活声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声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1. 沟通交流: 人类通过声音进行语言交流,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表达情感。
人类的语言是通过发声器官产生声波,利用声音的特性传达给听者。
声音也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基础。
2. 警示与警报: 声音是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的警示信号。
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和传播方式。
从电话的铃声、音乐的美妙旋律到我们与他人对话时的语音传递,都涉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那么,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路径以及声音的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些被振动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声波。
简单来说,声波就是一种能够传递振动能量的波动现象。
我们可以以敲击一个铃铛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产生过程。
当我们用力敲击铃铛时,铃铛的金属体开始振动。
振动的铃铛不断压缩和释放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了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区域。
这种压缩和释放的变化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达到我们的耳朵。
我们的耳朵感知到这种变化,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
当声波产生后,它会沿着一定的传播路径传播。
在自由空间中,声波会向各个方向扩散。
声波传播的路径通常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反射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声波直接从声源向外扩散的过程。
以我们与他人对话为例,当我们说话时,声音通过我们的声带产生,然后从嘴巴发出。
声音沿着空气中的传播路径直接到达对方的耳朵。
反射传播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并继续传播的过程。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一个封闭的房间中说话时,声音会被墙壁、天花板等障碍物反射,从而使整个房间充满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传播介质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
例如,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通常较快,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则相对较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水中听到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除了传播速度,声音还具有一些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频率。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反之则越低沉。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会有所区别。
另外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振幅。
振幅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
八上物理声音知识点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波与声能:声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具有能量。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0m/s。
(5)回声及其利用:❶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❷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❸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❹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1)乐音、噪声的划分:❶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声源做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❷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和危害: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超声波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❷特点: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
❸应用: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可用于B超、金属探伤、测距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声波的传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它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这种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够听到声音。
二、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分子就会受到振动的影响,振动的能量将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传递。
这种传递方式被称为机械波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对于空气来说,声速约为每秒340米。
当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不同,声速也会有所变化。
声波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发射、传播和接收。
发射阶段是指声源产生声波的过程,传播阶段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接收阶段是指声波到达听者耳朵的过程。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重要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声波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当振幅大时,声音就比较大;振幅小则声音较小。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独特之处。
不同的乐器、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各具特色的音色,这也是我们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原因之一。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使我们能够进行交流,还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广播、电视等领域。
在音乐领域,声音是创作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音调、音色和节奏组合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在广播和电视领域,声音成为了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
通过广播和电视,人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娱乐和其他信息。
此外,声音还在医疗、声纳、雷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 识 点 框 架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 2 16二 声速 ★ 2 2 三 回声 ★★ 2 2 四人耳的构造★22知 识 点 总 结 + 例 题 讲 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 (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
【变式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作业)(原卷版)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2.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A.铅B.软木C.海水D.空气3.往暖瓶中倒开水,你听到的声音是()A.暖瓶的振动并由空气传来的B.暖瓶中水的振动并由暖瓶传来的C.暖瓶中空气柱的振动并由空气传来的D.暖瓶的振动并由大地传来的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觉的士兵,能听到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水下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7.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8.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运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B.回声能加强原声C.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能在墙壁中传播9.工人甲在一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数次敲击声10.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A.0.5秒B.1秒C.2秒D.4秒1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12.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精品课件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_裁__和__内__战_____的方针,
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栏
目
(2)抗战胜利后,人民要“求_和__平_____、反对内战”。
链 接
2.主要表现。
(1)中共中央提出“和平、________、团结”的口号。 民主
2.第二条战线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课堂小练习
• 某科学探测船想测出海底深度,向海底垂 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返回的声波信号, 那么该处的海洋深度是多少米?这种方法 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1500m/s)
课堂小练习
• 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 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 播的介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
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①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协议内容
包 括 改 组 国__民___政__府_________ 、 召 开 国 民 大 会 、 实 施 《___和__平__建__国__纲__领___》、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 丁: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响声明 显增大。
课堂小练习
• 木匠在房屋顶上敲打钉子,平均每秒钟敲4 次,小明恰巧看到木匠把钉锤举到最高处 时,听到敲钉的声音,问小明和木匠相距 至少有多远?
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一、声音的产生
• 1、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 • 2、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 。振动停止,
栏
三大战役
目
(1)经过“________”,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
链 接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记住常见的发声体:人→(声带),鸟→(鸣膜),蚊子→翅膀,蟋蟀→摩擦双翅,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弦乐器→琴弦振动,敲击类乐器→被敲击面振动,瓶子.(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v声=340m/s.③回声(声音的反射).(3)声音的传导①声音的传导方式②双耳效应:能判断声源的方位.(应用→立体声)2、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快慢)决定.①超声波(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②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③乐器的音调:(2)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幅大小、距离发声体远近共同决定.(3)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应用:分辨发声体.(4)声音的波形图3、噪声(1)定义(2)等级划分:50dB、70dB、90dB.(3)控制4、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了解事情、获得信息):B超、探伤.(2)传递能量(帮我们做事):清洗、碎石.、机械运动及其描述(3)记住几种较典型的相对静止实例.如:①加油机与受油机,卡车与联合收割机.②同步卫星与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物体.③顺流而下的竹排与江水.(4)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①公式:v=s/t.②单位:1m/s=3.6km/h.③几种速度的计算④熟悉几个常见速度.如:步行→约1m/s,自行车→约5m/s,声速,光速,超音速飞机v≥340m/s.2、长度的测量(1)单位(从大到小)光年,km(103m),m,dm(10-1m,1个手掌宽),cm(10-2m,1个手指宽),mm(10-3m),(10-6m),nm(10-9m),(10-10m,分子直径)(2)刻度尺的使用①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选;③放(贴,齐,平);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⑤读(准确值+1位估读值+单位);⑥记.(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②替代法(圆柱周长,地图长度);③配合法(硬币直径,身高);④滚动法(花坛周长,汽车里程表);⑤公式法(一卷铜丝长度).3、时间的测量(1)单位(从小到大):秒(s),分(min),时(h),天,月,年.(2)秒表的读数:小格格数×大格圈值+大格示数.(3)列车时间的计算:24h×天数+分钟数.(4)特殊测量:单摆法,脉搏法.4、误差(1)误差不是错误(区别).(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应用:激光准直,瞄准,排队看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球挡住太阳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月食(月球钻入地球的影子)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光路图)坐井观天(3)光速: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2)反射种类(3)反射作图:(实线与虚线,箭头,两角相等)(4)平面镜成像:①成像特点:正立、等大、对称(垂直平分)、左右互反、虚像.②作图:规范、实线与虚线、箭头、(对称法作图).(5)凸面镜和凹面镜3、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关系光路可逆(必有反射,光速大介质中对应角大).(2)折射现象及其作图:①池水变浅了.(杀鱼:后下方)(岸上变高了)②筷子变弯了.(往上翘)③平行玻璃砖.④三棱镜.4、光的色散(1)现象:(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4)看不见的光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物像位置应用u→∞v=f 缩小为一极小亮点异侧测焦距f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实像大小的分界点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投影仪、幻灯机u=f v→∞不成像/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3)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 (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①成实像时(异侧):u↑,v②成虚像时(同侧):u,v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5)物距u=f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6)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和u+v≥4f.(当u=v=2f时,取等号)3、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镜头→凸透镜,景物→物体,胶片→光屏)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2)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3)眼睛和眼镜(4)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①显微镜②望远镜。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 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1)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2)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声音的利用特性产生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儿的构造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
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⑷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说话
蜜蜂嗡嗡响
流水声
敲鼓
弹吉它
吹笛子
二、声音的传播
空气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水能传播声音吗?
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小结
声
产生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传播
振动 需要介质
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小时候画在手上的表没有动,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 每件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有多少时间就花掉多少时间。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故今天之教,宜先开其智。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知道自己目的地的人,才是旅行得最远的人。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第二章 声现象
主讲人:季雯雯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动动手:
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
观察: (1)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我们把不容易观 察到的现象转换为另 一个明显的现象来观 察。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