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三角形教案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上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
2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
达成评价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评价任务
11.1.1 三角形的 边
1.认识三角形并会用几 何语言表示三角形,了 解三角形分类. 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 3.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学生能够认识三角 形并了解三角形的 分类 能掌握三角形三边 关系并运用三边关 系解决问题
任务 1.引言得出三 角形有关概念 任务 2.探究三角形 三边关系 任务 3.出示例题 任务 4.归纳总结
三 角
11.1.3 三角形稳定性
形
11.2.1 三角形内角
11.2.2 三角形外角
11.3.1 多边形
思考:三角形分类
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例题解析 活动 1:三角形高 活动 2:三角形中线以及重心 活动 3:三角形角平分线 例题解析 探究:三角形稳定性 举例 例题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例题 直角三角形性质
解决有关的问题.
11.1.2 三角形的 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 学生会画三角形的 任务 1:由实际问题
高,中线与角平 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高,中线,角平分线; 引出三角形的高
分线
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 并且能根据概念解 任务 2:探究三角形
线及角平分线的画法. 决问题
中线的概念以及中
3. 掌握钝 角三 角形的
角和公式就是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将多边形的有关内容与三角形的有关内容紧接安排.
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三角形”是《课程标准》”几何与图形”的重要内容.在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角等基本的平面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知识,总结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强调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直观演示,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为后续的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的教学将更加深入地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及应用。然而,学生在探究三角形相似、计算面积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三角形的数学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等。要求:版面设计美观,知识点清晰,能够体现出小组合作的精神。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一些特殊的几何问题?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
《第十一章三角形章起始课》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章起始课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封闭图形,项武义先生曾说:“三角形是仅次于线段和直线的基本几何图形,而空间的大部分基本性质都已经在三角形的几何性质中充分体现。
三角形之所以成为古希腊几何学研究的主角,其原因也就是:三角形既简单而又能充分反映空间的本质.”张景中院士也说过:“欧几里得给我们的解题工具,主要是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这足以说明,掌握好三角形的知识就意味着理解了空间大部分的基本性质.同时,三角形的知识是研究其他几何图形不可或缺的基础,其研究路径、过程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四边形等较复杂图形的研究中,具有统领性、一贯性.因此,三角形的学习对整个几何学习具有奠基意义.本节课是“三角形”章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科学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及表示方法,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研究思路和结构体系,认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边角关系,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的定义,按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教学背景和学情分析人教版教材将三角形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上册,但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冀教版、苏科版等教材均把三角形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因此本节课我尝试用七年级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三角形的一些知识(按角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也已经具备线段、角以及相交线(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性质、判定)等几何知识的储备,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并且初步认识到它们的研究思路,但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很好地做到“顺利地提取知识”和“有条理地梳理知识”.因此,《三角形》章起始课应该通过对小学三角形知识以及七上学习的角的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本归属,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统领、打好桩基.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依据角的研究思路确定三角形的研究思路,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三、教学目标1.经历“角”和“三角形”知识结构的适切类比,理解几何图形学习的研究思路,积累几何图形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系统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掌握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组成要素,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掌握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初步感受严谨的几何证明.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角,我们当时学习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是从哪些方面学习的?教师ppt出示角的研究思路,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框架去研究三角形.设计意图:回顾角的研究思路,从定义,到表示,到特例,到分类,到关系,到应用,教会学生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二)自主拼图,尝试下定义出示小学课本中三角形的定义,提出问题:这样的定义是否严谨?还需要补充什么要求?拼一拼:教师准备好磁性线段,请同学上黑板将其拼成三角形.发现当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长时,无法拼出三角形.引出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练习:判断以下图形是否是三角形,说明理由.类比角的组成要素和表示方法,介绍三角形的组成要素: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介绍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三角形的定义,但是由于当初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三角形定义不能严谨地表述清楚三角形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我采用拼图的操作方式,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悟中学”体会到认知冲突,在操作、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引导、辨识,规范三角形的定义,形成对三角形概念的准确理解.(三)三角形的分类教师指出:按照我们的研究框架图,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小学时我们学习了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还具有特殊的性质,我们以后会再研究.活动:拼一拼:教师提供两副三角板,你能分别拼出这三种三角形吗?观察图形,分别给这三个三角形命名,预设有同学会说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引出三角形的按边分类.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熟悉的工具,用三角板引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在导学案上自主完成,教师评价修改,共同得出三角形的分类.(四)三角形中的关系回到一开始的拼图问题中,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拼出三角形?预设学生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小学中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操作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入中学后我们要学习对于这个结论进行严谨的证明.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C +BC >AB AB +AC >BC BC +AB >AC由AC +BC >AB ,移项得:AB -AC <BC ,即: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回到研究框架图中,在三角形中我们还会研究哪些关系?预设回答:角的关系(内角和定理),边和角的关系(大边对大角).设计意图:章建跃老师说过“几何图形的组成要素的关系就是性质”,在此观念指导下,让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大致了解,这节课先重点研究边的性质,帮助学生做好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五)简单介绍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刚才研究了一个三角形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那两个三角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B CA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六)巩固练习1.例:图1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这些三角形.变式1:如图2,延长BD 与过C 的直线相较于点E则图2中新增加的三角形是?变式2:图2中,若AB =3,AC =5,则线段BC 的取值范围是?若线段BC 的长度为整数,则BC的值为多少?2.介绍从五角星中能够剪出的两种等腰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它的底边长与腰长的比值是黄金分割比.设计意图:带着问题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后会去查阅资料,用本节课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黄金三角形的性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7.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结构.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对后续学习进行展望,让学生充满期待. 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几何研究的经验,形成后续四边形等其他几何图形的研究范式.8.结束语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课件出示一条直线,两条射线形成角,三条线段形成三角形.)从浩瀚的星空到宏伟的建筑,从路边不知名的野花到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让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吧!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引用道德经中的名言,把数学知识拉升到哲学的高度,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六、板书设计附录:三角形章起始课导学案1.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按边分类2.判断正误:(1)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5)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 图.变式1:如图2,延长BD与过C的直线相较于点E变式2:图2中,若AB=3,AC=5,则线段BC的取值范围是:( )<BC<( )。
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全单元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及其概念和表示方法,运用分类思想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埃及金字塔、常见的交通标志和移动信号塔都是什么形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概念典例1看图填空:(1)图中共有个三角形,它们是;(2)△BGE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角分别是;(3)△AEF中,顶点A所对的边是;(4)∠ACB是△的内角,∠ACB的对边是.[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答案](1)4;△ABC,△EBG,△AEF,△CGF(2)B,G,E;BE,EG,BG;∠B,∠BEG,∠BGE(3)EF(4)ACB;AB探究点2三角形的分类典例2如图,过A,B,C,D,E五个点中的任意三点画三角形.(1)以AB为边画三角形,能画几个?写出各三角形的名称.(2)分别指出(1)中的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解析](1)如图所示,以AB为边的三角形能画3个,分别是△EAB,△DAB,△CAB.(2)△ABD是等腰三角形,△EAB,△CAB是钝角三角形.探究点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典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互不相等,且有两边长分别为7和9,另一条边长为偶数.(1)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第三边长.(2)符合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解析](1)第三边长是4.(答案不唯一)(2)∵2<m<16,∴m的值为4,6,8,10,12,14,共六个.【归纳总结】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变式训练“佳园工艺店”打算制作一批两边长分别是7分米,3分米,第三边长为奇数的不同规格的三角形木框.(1)要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木框共有几种.(2)若每种规格的三角形木框只制作一个,制作这种木框的木条的售价为8元/分米,问至少需要多少钱购买材料?(忽略接头)[解析](1)三角形的第三边x满足:7-3<x<3+7,即4<x<10.因为第三边又为奇数,因而第三边可以为5,7或9.故要制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木框共有3种.(2)制作这种木框的木条的长为:3+5+7+3+7+7+3+7+9=51(分米),所以51×8=408(元).答:至少需要408元购买材料.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教学反思◇由于初次接触三角形的相关元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特点以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作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操作、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块三角形的地,小明的爸爸想种花草,妈妈想种菜.于是想平分三角形的面积,一半种花草,一半种菜,不知如何作,小明说,这还不好办,做一边的中线就行了,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家把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知道小明这样做的原因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高典例1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AD,BE相交于点F,连接CF.(1)在△ABC中,AC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2)在△ABD中,AD边上的高为;(3)在△BCE中,CE边上的高为;(4)在△BCF中,BC边上的高为;(5)在△ABF中,AF边上的高为,BF边上的高为. [解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答案](1)BE;AD(2)BD(3)BE(4)FD(5)BD;AE【归纳提升】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变式训练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是△ABC边上的高的是()[答案] D探究点2中线的特性典例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答案] B【技巧点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典例3如图,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I,则:(1)∠ACD=∠= ∠ACB,∠ABC= ∠ABE.(2)BI是∠的平分线,CI是∠的平分线.(3)若∠ABC=60°,∠ACB=80°,则∠BIC= 度.(4)你能画出△ABC的第三条角平分线吗?[解析](1)BCD;;2.(2)ABC;ACB.(3)110°.(4)连接AI并延长,即为∠BAC的角平分线.探究点4三角形的中线与周长典例4如图,AD是△ABC的中线,且AB=10 cm,AC=6 cm,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解析]∵AD为中线,∴BD=C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10,AC=6,∴△ABD与△ACD的周长之差=10-6=4 cm.变式训练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 cm,△ABD的周长为30 cm,求AD的长.[解析]由题意得AB+AC+BC=34,AB+AD+BD=30,∵AB=AC,BD=BC,∴②×2得2AB+2AD+BC=60,③③-①得2AD=26,∴AD=13 cm.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的概念、图形和它们的相关特性,如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的性质,应逐步加强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仔细观察上面一组图片,你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做成三角形的原因吗?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典例1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垂线段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观察图可发现图中窗钩构造了一个三角形AOB,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得答案.[答案] D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是一个起重机的示意图,在起重架中间增加了很多斜条,它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D.直角三角形[答案] B探究点2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典例2(1)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的钢架,输电线的支架等,这里运用的三角形的性质是.(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个.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直角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3)已知四边形的四边长分别为2,3,4,5,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大小能否确定?(4)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工人准备再钉上两根木条,如图的两种钉法中正确的是.(5)要使四边形木架(用4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需要加1根木条固定,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2根木条固定,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3根木条固定,……,如果要使一个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加根木条固定.[解析](1)三角形的稳定性.(2)1.(3)不能确定.(4)方法一.(5)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知道需要的木条数等于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的条数.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所以,要使一个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n-3)根木条固定.【技巧点拨】这里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解决问题,考虑到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如图,由6条钢管铰接而成的六边形是不稳定的,请你再用三条钢管连接使之稳固.(方法很多,请提供四种不同连接方法)[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将六边形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即可. [答案]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探究点3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典例3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A.A,C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C.B,F两点之间D.G,H两点之间[解析]用木条固定长方形窗框,即是组成三角形,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答案] B【方法点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反思◇通过对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经历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归纳、证明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小学的时候我们通过度量或剪拼得到:∠A+∠B+∠ACB=180°.现在你能用我们学习的方法给出证明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典例1如图,在△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如果∠A=47°,∠ADB=116°,求∠ABC和∠C的度数.[解析]∵∠A=47°,∠ADB=116°,∴∠ABD=180°-47°-116°=17°,∵B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2∠ABD=34°,∴∠C=180°-47°-34°=99°.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BAC=56°,∠ABC=74°,BP,CP分别平分∠ABC 和∠ACB,则∠BPC=()A.102°B.112°C.115°D.118°[答案] D探究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典例2如图,△ABC中,∠B=65°,∠BAD=40°,∠AED=100°,∠CDE=45°,求∠CAD的度数.[解析]在△ABD中,∵∠B=65°,∠BAD=40°,∴∠BDA=180°-(∠B+∠BAD)=180°-(65°+40°)=75°,∵∠CDE=45°,∴∠ADE=180°-(∠BDA+∠CDE)=180°-(75°+45°)=60°,在△ADE中,∵∠AED=100°,∴∠CAD=180°-∠ADE-∠AED=180°-60°-100°=20°.变式训练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如图,在三角形ABC中,已知∠2+∠3=180°,∠1=∠A,试说明∠CFD=∠B.解:∵∠2+∠DEF=180°(邻补角定义),∠2+∠3=180°(已知),∴(同角的补角相等).∴AC∥EF().∴∠CD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A(已知),∴∠CDF=∠A(等量代换).∴DF∥AB().∴∠CFD=∠B().[答案]∠DEF=∠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探究点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典例3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A.35°B.55°C.60°D.70°[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B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CD⊥BD,∠C=55°,∴∠CBD=90°-55°=35°,∵BD平分∠ABC,∴∠ABC=2∠CBD=2×35°=70°.[答案] D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C边于点E,∠BAC=60°,∠ABE=25°,则∠DAC的大小是()A.15°B.20°C.25°D.30°[答案] B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学的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寻找做辅助线,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进行严谨的证明,慢慢培养学生对证明的理解,逐步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推理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11.2.2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探索、交流等过程,增强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两只野狼在如图的A处发现有一只野牛离群独自在O处觅食,野狼打算用迂回的方式,一只先从A前进到B处,然后再折回在C处截住野牛返回牛群的去路D处,另一只则直接从A处扑向野牛,已知∠BAC=40°,∠ABC=70°,问野狼从B处要转多少度才能直达C处?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外角典例1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25°,∠ACE=60°,则∠A=()A.105°B.95°C.85°D.25°[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D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B=25°,∴∠A=120°-25°=95°.[答案] B变式训练一副三角板有两个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20°B.135°C.150°D.165°[答案] D探究点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典例2如图,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点F,交AC于点E,∠A=30°,∠D=40°,求∠ACD的度数.[解析]∵DF⊥AB,∠D=40°,∴∠DFB=90°,∴∠B=90°-∠D=90°-40°=50°,∵∠ACD是△ABC的外角,∠A=30°,∴∠ACD=∠B+∠A=50°+30°=80°.【技巧点拨】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是认准图形,找出图中三角形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变式训练如图,若∠A=27°,∠B=45°,∠C=38°,则∠DFE等于()A.110°B.115°C.120°D.125°[答案] A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识别、性质及应用展开教学,在讲解外角和内角关系时层层递进,使重点得到突出;及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于易错问题及时讲解,此外注意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到位.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和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作图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多边形、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数学概念以及凸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概念,并尝试说明多边形的概念.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多边形的概念典例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属于多边形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定义: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显然只有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是多边形.[答案] A变式训练如图,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答案] C探究点2正多边形的概念典例2我们知道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小明却说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就是正多边形,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也是正多边形,他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举反例(画出相应图形)说明吗?[解析]他的说法错误.菱形各边相等,但不是正多边形.如图,菱形ABCD的四个角不相等,不是正多边形;矩形各个角相等,但四边不一定相等,不是正方形.探究点3多边形的剪切典例3若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变成十五边形,则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为()A.14或15或16B.15或16C.14或16D.15或16或17[解析]因为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根据剪的角度、方式不同,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依此即可解决问题.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15或16.[答案] A【技巧点拨】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变式训练把一个四边形锯掉一个角,剩下的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答案] D三、板书设计多边形多边形◇教学反思◇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边形的边数与对角线的数量关系.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合作、交流等过程,初步形成推理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猜想、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问题的方法,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公式.【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以及对多边形外角和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小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左转24°,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24°,…,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多少米?你能计算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多边形的内角和典例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内角和是(n-2)·180°,这样就得到一个关于n的方程,从而求出边数n的值.[答案] C变式训练把n边形变为(n+x)边形,内角和增加了720°,则x的值为()A.4B.6C.5D.3[答案] A探究点2多边形的外角和典例2小鹏用家中多余的硬纸板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多边形飞镖游戏盘,则该游戏盘的内角和比外角和多()A.1080°B.720°C.540°D.360°[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外角和等于360°列出算式求解即可.(8-2)×180°-360°=1080°-360°=720°.故该游戏盘的内角和比外角和多720°.[答案] B【方法总结】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变式训练如果n边形每一个内角等于与它相邻外角的2倍,则n的值是()A.4B.5C.6D.7[答案] C探究点3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典例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3B.4C.5D.6[答案] D变式训练如图,边长相等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A.20°B.25°C.30°D.35°[答案] C探究点4多边形外角的理解典例4如图,小东在足球场的中间位置,从A点出发,每走6 m向左转60°,已知AB=BC=6 m.(1)小东是否能走回A点,若能回到A点,则需走多少米?走过的路径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路径A到B到C到…)(2)求出这个图形的内角和.[解析](1)∵从A点出发,每走6 m向左转60°,∴360°÷60°=6,∴走过的路径是一个边长为6的正六边形.(2)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6-2)×180°=720°.三、板书设计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教学反思◇通过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灵活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概念与运用.多数学生能达到预期目的,对课上吃力的同学,课下还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关注,以后在课堂上还应充分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收获.。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1章 三角形(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第1课时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四边形框架、小木棍等。
学生:三角尺、四边形框架、小木棍、细绳。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回答:房屋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脚架等.教师问:观察下图,将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二)探索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问:如图,在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课件3)学生讨论,得出各种结论.这样不容易变形.教师问: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出示课件5)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教师问: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会改变.教师总结:(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出示课件6)教师问: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教师问:经过以上三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发现,三角形不会变形,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教师总结讲解:(出示课件7)“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问: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起重机、屋顶架构等.(出示课件8-10)教师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衣服挂架、放缩尺等.(出示课件13-15)例: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一根木条,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使它保持形状,那么要使五边形,六边形木架,七边形木架保持稳定该怎么办呢?(出示课件2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都加上木条,分成三角形即可,如下图:总结点拨:为了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一般需要用木条将多边形固定成由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组成的形式.(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8)1.下列图中具有稳定性有()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关于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稳定性总是有益的,而不稳定性总是有害的B.稳定性有利用价值,而不稳定性没有利用价值C.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均有利用价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3. 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4. 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A. 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 保持对称C.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D. 美观漂亮5. 如图,用钉子把木棒AB、BC和CD分别在端点B、C处连接起来,用橡皮筋把AD连接起来,设橡皮筋AD的长是x,(1)若AB=5,CD=3,BC=11,试求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在(1)的条件下要围成一个四边形,你能求出x的取值范围吗?(3)AB、BC、CD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参考答案:1.C2.C3.D4.C5. 解:(1)x最大值= AB + BC + CD = 19.x最小值=BC – AB – CD = 3;(2)3 < x < 19;(3)不能.(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2.1)的相关内容。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小结与(教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的相关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意识到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更多实际案例融入课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通过增加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效果较好,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在活动前给出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更加高效。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三角形的几何特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几何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学会运用数据分析和计算,培养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三角形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硬纸片制作全等或相似三角形,并观察其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 三角形【教案】八年级上册数学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性质”主题中的“三角形”.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三个主题,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点、线、面、角、三角形、多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从演绎证明、运动变化、量化分析三个方面研究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图形的性质”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发现、推理论证来研究图形,在用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定理,理解和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角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内容,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封闭图形,既顺承前面学过的线段、角、平行线及相交线,又为后续四边形等图形的学习提供思路、方法的支持.显而易见,三角形处于前衔后联的核心地位.三角形是仅次于线段和直线的基本几何图形,而空间的大部分基本性质都已经在三角形的几何性质中充分体现.三角形的知识是研究其他几何图形不可或缺的基础,三角形的应用几乎遍及初中几何的所有章节.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本章包括三个小节: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图形的性质”主题中的“三角形”包括: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本章从内容来看,包括很多重要的概念和性质定理: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边关系、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认识多边形的对角线、推理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外角和等于360°等.本章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学习全等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章节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几何图形意识和初步的动手操作技能,拓展学生归纳、总结、切割、分析复杂图形的能力.通过三角形知识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几何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提供了研究思路.这不仅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非常有益,而且是深入贯彻实施《标准2022》的素养理念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的三角形,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对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有所了解,在七年级又学过线段、角以及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三角形和多边形也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有了相应的表象知识,学生更乐于深入学习,积极探索.本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入手,以三角形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学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和积累,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同时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四、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会运用这一性质解决问题.3.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和,解决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简单计算和证明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6.了解多边形的概念及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凸多边形、正多边形等有关特征,探索并证明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体会化归思想和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承载着对三角形基础概念和性质的全面介绍,还扮演着连接学生先前所学与后续几何知识深入探索的桥梁角色。
本章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三角形的奇妙世界,为他们构建一个系统而坚实的几何知识体系。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首先接触到三角形的各种线段,包括边、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是解锁三角形众多性质的关键。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理解每条线段在三角形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形态与特性。
例如,中线不仅将对应的底边平分,还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一性质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理解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大有裨益。
除了线段,章节还深入探讨了三角形的角,包括内角和外角。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基础知识是证明许多三角形性质的基础。
外角的概念及其与相邻内角的关系,也将被详尽阐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三角形的角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还拓展到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几何视野。
多边形作为三角形的延伸,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图形内在规律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实际测量、作图、证明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被鼓励亲自动手,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几何之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十一章三角形》不仅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章节,更是学生几何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础概念和性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几何直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乃至整个数学学习旅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1章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1章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1章《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相关计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三角形分类,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和分类,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三角形的分类,会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相关计算。
2.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三角形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性质,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角形性质和分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电线杆、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1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六、练一练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些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9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导:∵3cm+6cm>2cm∴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课本P8习题11.2第1、2、6、7题.§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经历析纸,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一点.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难点: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把下面图表投影出来:1.AD是△ABC的BC上的中线.2.BD=DC=BC.1.AD是△ABC的∠BAC的平分线.2.∠1=∠2=∠BAC.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72的课文.2.仔细观察投影表中的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垂线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而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这条垂线是直线.(2)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过两点的直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而过两点的直线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代表的是线段,另一个却是直线.(3)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而角平分线指的是一条射线.3.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代表线段还是代表射线或直线?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代表线段, 这些线段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上.二、做一做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并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高.( 如果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提出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哪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那里?)观察这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点在直角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直角三角形顶点,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并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中线.( 如果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让他们画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看看这些三角形的中线在哪里)?观察这三条中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它们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在三角形内.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这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观察这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有何关系?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它们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并且交于一点.三、议一议通过以上观察和操作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并加以总结且与同伴交流.四、练习1.课本P5,练习1.2.2.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五、作业1.P8-P9 习题11.1第 3.4.8§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课前准备:小木条8个,小钉若干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想一想课本P6投影出来二、做一做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三、议一议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教案(共9份)
. 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及相应符号表示;2. 会把三角形分别按边,角分类;3. 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 方法达的能力,理解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解题中的分类讨论及求三角形边长时易忽视用三边关系定理检验^a i 5 i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2-4页探究之前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 三角形:由 的三条线段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如图,线段 是三角形的边,点 是三角形的点.Z A 、Z B 、ZC(在图中画弧)是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 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读作三角形ABC.AABC 的边有时也用小写字母,a. b.c 来表示.要求:顶点A 所对的边 用小写字母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 用小写字母 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 用小写字母 表示.(在图中标出a b c)A2. 三角形的分类:(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2)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3.三 角 形 三 边 之 间 的 美 系 定 理理论依据是. 二、合作、交流、展示:1. 交流展示1:三角形有关概念三角形的自我介绍: .............................................................. 2. 交流展示2:三角形分类 A R 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 腰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 /\ 底是 ____________ ,顶角指 _________ ,底角指 _________________ . \ / \ 等边三角形 DEF 是特殊的 ____________ 三角形,DE= _____ = ____ . D / \_ E 』 -------------- 、FB C3. 交流展示3:三角形三边关系注意: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v 第三边v 两边之和 ”这三个重要结论.11.1 .1 三角形的边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应用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类4. 交流展示4:第3页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2)能围成有一边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为什么?【收获感悟】:,,,.三、巩固与应用1. 课本第4页练习1 ;2. 课本第4页练习2;(归纳检验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3. 课本第8页第7题;4.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 ?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5. 现有2cm 3cm 4cm 5cm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可以组成个.变式:现有2cm、3cm、4cm 5cm 6cm长的五根木棒呢?6. 例题变式: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8cm,一边为5cm,求另外两边长7. 拓展提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正整数,若其中仅有一条边长为5,且它又不是最短边,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几个?四、小结:1.三角形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4.分类讨论和方程思想五、作业:〈〈作业本》第1页.六、课后反思:1. 画出下面三个△ ABC中BC边的高线.入。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1章 三角形(11.3.1 多边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 多边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和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作图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有关概念.2.了解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1.在多边形的概念中,对“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2.对多边形对角线的理解.3.对正多边形性质的理解.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多边形图片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多边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实际生活当中,除了三角形,还有许多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观察图片,你能找到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出示课件2-4)(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教师问1: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找到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教师讲解引入多边形:上面这些图形我们要给出一个统一的名称,称它们为多边形.那么到底什么是多边形呢?我们先回忆一下三角形的定义.教师问2: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做一做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材料,随意画几个多边形.教师问3:观察画多边形的过程,类比三角形的概念,你能说出什么是多边形吗?学生回答: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多边形.(出示课件6)教师问4:比较多边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定义,为什么要强调“在平面内”呢?怎样命名多边形呢?学生交流,教师讲解并强调“在平面内”,并总结:这是因为三角形中的三个顶点肯定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而四点,五点,甚至更多的点就有可能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根据边数的多少来命名为,有四条边就是四边形,有五条边就是五边形,依次命名为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学生问:观察这个多边形,为什么有一条边是虚线?教师回答:虚线代表的是“不止一条边”,所以这个图形不仅可以代表七边形,也可以代表八边形、九边形等任意一个多边形.教师问5:根据图示,类比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说明什么是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和对角线.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如下: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两个顶点的线段教师问6:多边形按边数分类,可以分为哪一些呢?学生回答:多边形按它的边数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其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出示课件8)教师总结如下:(1)多边形的分类: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其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如图所示的多边形记作五边形ABCDE.(2)多边形的边:所连接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如图中的AB、BC、CD、DE、EA都是五边形ABCDE的边.(3)多边形的角:①内角:多边形相邻的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如图中的∠EAB、∠ABC、∠BCD、∠CDE、∠DEA都是五边形ABCDE的内角;n 边形共有n个内角.②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如图中的∠DCF是五边形ABCDE的一个外角.n边形共有2n个外角,其中每个顶点处有两个相等的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4)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组成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如图中,AC、AD是五边形ABCDE的两条对角线.教师问7:回想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多边形应如何表示?学生讨论回答并得出结论.多边形用图形名称以及它的各个顶点的字母表示.字母要按照顶点的顺序书写,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出示课件7)教师问8:请分别画出下列两个图形各边所在的直线,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并得出结论:如图(2)这样,此类多边形被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分成了两部分,不在这条直线同侧是凹多边形.如图(1)这样,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出示课件9)例:凸六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多少?画出图形说明.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0)解:∵六边形截去一个角的边数有增加1、减少1、不变三种情况,∴新多边形的边数为7、5、6三种情况,如图所示.总结点拨: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多边形的边数可能增加了一条,也可能不变或减少了一条.①从所截角的两边截,边数增加1.②从所截角的相邻两角的顶点截,边数减少1.③从所截角的一边及相邻角的顶点截,边数不变.2.动手画图,寻找多边形对角线的特征教师问9:三角形有对角线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三角形没有对角线,因为三角形只有三个顶点,而这三个顶点是两两相邻的,它没有不相邻的顶点,所以没有对角线.教师问10:四边形有对角线,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学生画图并回答: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有1条对角线.(如下图所示)教师问11: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学生回答: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有2条对角线.(如下图所示)(出示课件13)教师问12:请画出下列图形从某一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并看一下边数与对角线的条数之间有何规律?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n边形从同一顶点引出的对角线的条数0 1 2 3 5 n-3分割出的三角形的个数1 2 3 4 6 n-2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如上表数字)教师问13:每个多边形被过同一顶点的对角线分为几个三角形?学生观察并回答(如上表数字)(出示课件1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学生画一画画出下列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出示课件17)(2)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解答下列问题:教师问14:十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n边形呢?(出示课件18)学生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9)解:∵四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4×(4-3)×1=2.2=5.五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5×(5-3)× 12=9.六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6×(6-3)× 12∴十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10×(10-3)× 1=35.2n(n-3) .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12教师问15:多边形一共有多少条对角线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如下:(出示课件15)从n(n≥3)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n≥3)边形共有对角线n(n−3)条.2例2: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与这些对角线分割多边形所得三角形的个数的和为2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6)解:设这个多边形为n边形,则有(n-3)条对角线,所分得的三角形个数为n-2,∴n-3+n-2=21,解得n=13.答:该多边形的边数有13条.3.自主探索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师问16:观察下列图形,它们的边、角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它们的边都相等,它们的角也都相等.教师问17:像这样的多边形我们称为正多边形.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正多边形?学生回答: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问题3:由定义可知,正多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正多边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教师问18:下列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如不是,请说明为什么?(出示课件21)(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学生回答:都不是,第一个图形不符合四个角都相等;第二个图形不符合各边都相等.总结点拨:判断一个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4-27)1.下列多边形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2. 九边形的对角线有()A. 25条B. 31条C. 27条D. 30条3. 把一张形状是多边形的纸片剪去其中一个角,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四边形,则这张纸片原来的形状不可能是()A.六边形 B .五边形C.四边形D.三角形4. 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10条对角线,则这是__________边形.5. 过八边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角线,把这个八边形分割成________个三角形.6. 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共有k条对角线,则(m-k)n为多少?参考答案:1.B2.C3.A4. 十三5.六6. 解:∵m=10,n=3,k=5.∴(m-k)n=(10-5)3=53=125.(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本节主要学习多边形及有关概念,多边形的分类和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本节涉及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3.2)的相关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16个必考点全梳理(教案)
1.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重点举例:区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定理:掌握SSS、SAS、ASA、AAS全等定理。
-重点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全等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重心: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内心: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高的交点
6.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底×高÷2
-海伦公式(已知三边长)
7.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正弦(sin)
-余弦(cos)
-正切(tan)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8.解直角三角形
-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求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例和实际计算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或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角度,演示三角函数的计算过程。
-难点举例: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模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模型构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测量三角形面积或解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如测量旗杆高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的奥秘。
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其几何图形认识和运用、逻辑思维、实际问题解决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内角和定理: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并能运用到实际解题中。
举例:
a.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难点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引导学生通过折叠、拼接等动手操作,观察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通过具体例题,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展示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b.在讲解海伦公式的难点时,教师可以:
-通过图形或实际例子,解释海伦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海伦公式的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形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三角形的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利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三角形边长,并计算面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4.情境教学: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举例说明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题: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汇报讨论成果:
(1)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中位线、角平分线、高、中线有哪些性质?
(3)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三角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5.实践活动:请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并记录下来。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观察到的三角形物体及其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三角形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3.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对三角形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和性质方面,但对于三角形的高级性质和综合应用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三角形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本章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难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三角架、自行车的三角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三角形性质的问题,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等,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5.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海伦公式等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含有三角形的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学会运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并能够识别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性质。
3.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几何知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欣赏几何图形中感受数学之美。
5.通过对三角形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三角形的概念、性质等已有初步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发展不均衡,个别学生可能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三角形数学组叶昊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AB+A C>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AB ②abc(1)CBAAB+BC >AC ③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五、例题例 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 ㎝,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解:(1)设底边长为x ㎝,则腰长2 x ㎝。
x+2x+2x=18 解得x=3.6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则4+2x=18解得x=7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 ㎝,则2×4+x=18 解得x=10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底边底角底角⎧⎨⎩⎧⎨⎩⎧⎨⎩⎧⎨⎩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课本65面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
作业: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经历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重点难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也学过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除高外,还有中线和角平分线值得我们研究。
二、三角形的高请你在图中画出△ABC 的一条高并说说你画法。
D CB A从△ABC 的顶点A 向它所对的边BC 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 ,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高,表示为AD ⊥BC 于点D 。
注意: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请你再画出这个三角形AB 、AC 边上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现在我们来画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如图。
显然,上面的结论成立。
A B CODEF请你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三边上的高。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三、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我们把连结△ABC 的顶点A 和它的对边BC 的中点D ,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表示为BD=DC 或BD=DC =1/2BC 或2BD=2DC=BC.D CBA请你在图中画出△ABC 的另两条边上的中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四、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画∠A 的平分线AD ,交∠A 所对的边BC 于点D ,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角平分线,表示为∠BAD=∠CAD 或∠BAD=∠CAD =1/2∠BAC 或2∠BAD=2∠CAD =∠BAC 。
21D CB A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是一样的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射线,是不一样的。
请你在图中再画出另两个角的平分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什么不同?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五、课堂练习课本66面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
作业: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不会改变。
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直角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 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3、课本68面练习。
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BCD 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
[投影1]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①剪下∠A ,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②把B ∠和C ∠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已知△ABC,求证:∠A+∠B+∠C=1800。
证明一过点C作C 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A+∠B+∠ACB=1800。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由图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例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解:∠CBA=∠BAD-∠CAD=800-500=300∵AD∥BE ∴∠BAD+∠ABE=1800∴∠ABE=1800-∠BAD=1800-800=1000∴∠ABC=∠ABE-∠EBC=1000-400=600∴∠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四、课堂练习11.2.2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ACD 叫做△ABC 的外角。
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 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
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 与相邻的内角∠ACB 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 与∠A 、∠B 的关系吗?∵C E ∥AB , ∴∠A=∠1,∠B=∠2 又∠ACD=∠1+∠2 ∴∠ACD=∠A+∠B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即 A A C D ∠>∠,B ACD ∠>∠。
四、例题〔投影3〕例 如图,∠1、∠2、∠3是三角形ABC 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分析:∠1与∠BAC 、∠2与∠ABC 、∠3与∠ACB 有什么关系?∠BAC 、ABC 、∠ACB 有什么关系?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 ∴∠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1+∠2+∠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