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合集下载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一定时间后观察噬菌体 的侵染情况。
通过离心去除未侵染的大 肠杆菌,洗涤以去除多余 的噬菌体。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 噬菌体的繁殖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等 方法检测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确保整个实验过程在无 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
污染。
精确测量
确保所有试剂的准确测 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
04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 体的存在和侵染机制。
实验结果证明了噬菌体的专一性,即 一种噬菌体只能侵染对应种类的细菌 。
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噬菌体对大肠杆菌 的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过程。
实验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能够 很好地展示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缺点
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噬菌体的数 量和侵染时间,可能会影响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宿主细胞,用 于噬菌体的侵染。
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过程 中的pH值稳定。
噬菌体
用于侵染大肠杆菌 的病毒。
培养基
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
其他试剂
如抗生素、染色剂 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05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噬菌体和 2. 感染实验 宿主…
3. 离心与洗涤
4. 培养与观察
5. 结果检测
将噬菌体稀释至适当浓度 ,同时培养大肠杆菌至对 数生长期。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 注入核酸、复制和组装新噬菌 体等步骤。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噬菌体通过识别大肠杆菌表面的受体 ,吸附到细菌表面。
噬菌体的核酸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系 统和基因表达机制进行复制。

高中生物PPT课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高中生物PPT课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T2噬菌体、大肠杆菌、离心机、细菌培养液、试 管、搅拌器、培养瓶等。
【注】T2噬菌体模式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了解T2噬菌体: 1.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成分组成 2.T2噬菌体能够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借助 大肠杆菌,完成增殖过程 3.组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含有S元素,而P元 素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的病 毒 5.T2噬茵体能够特异性地吸附在大肠杆菌的表面 6.相比较而言,T2噬菌体的密度小,大肠杆菌的 密度大 7.T2噬菌体借助于大肠杆菌增殖一代所用的时间 为20分钟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1.用35S标记T2噬菌体,沉淀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2.用32P标记T2噬菌体,悬浮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3.自主学习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3.如何进行两种物质的标记?
4.分别标记后如何进行检测呢? 5.实验结果推导。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实验检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目的与要求
材料与用具 方法与步骤 结果与结论 问题与讨论
实验结果:
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 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课件

课堂练习 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 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则获得上述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 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 养噬菌体
课堂练习 2、噬菌体浸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 A.注入→吸附→释放→组装→复制 B.复制→组装→释放→吸附→注入 C.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 D.吸附→注入→组装→复制→释放 3.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32P
标记
DNA
35S
标记
蛋白质
噬 菌 体
用14C和18O标记 可以吗?
实验思路: 将DNA和蛋白质区分 开,
直接用含32P 35S的培养基培养法
大肠杆菌(35S) 35S
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噬菌体---蛋白质( 35S)
大肠杆菌(32P) 32P
大肠杆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
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 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 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 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 同位素标记法。
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DNA 的组成元素: C、H、O、N、P 蛋白质 的组成元素:C、H、O、N 、S
35 S标记
DNA 有32P标记
外壳蛋白 质无35 S标 记
35S标记
蛋白质
蛋白质留在细 菌外部
DNA分子 在亲代和 子代之间 具有连续 性,是遗 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引言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细菌并在其内部繁殖的病毒,它是细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对于研究细菌感染、噬菌体生物学以及抗生素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选择适当的噬菌体在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噬菌体。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所使用的细菌菌株,我们可以选择泛菌素噬菌体(T4噬菌体)或某种特定细菌的噬菌体。

泛菌素噬菌体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因其易于培养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包括: 1. 细菌培养基和细菌菌株 2. 噬菌体溶液 3. 富含盐和营养物的缓冲液 4. 试管、培养皿、离心管等实验器具 5. 垫片、显微镜和显微摄影设备(用于观察噬菌体侵染效果)实验步骤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一般步骤如下:步骤一:制备细菌培养1.取一定数量的细菌菌株,以含有足够的营养物的细菌培养基培养。

2.在适当的温度下,通过摇瓶培养或平板培养使细菌菌液达到对数生长期。

步骤二:制备噬菌体溶液1.取一小量的噬菌体溶液,加入到含有盐和营养物的缓冲液中。

2.对噬菌体溶液进行稀释,以便获得适当浓度的溶液。

步骤三:噬菌体侵染1.取一定体积的培养细菌,加入到含有噬菌体溶液的试管中。

2.静置一段时间,以便噬菌体侵染细菌。

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3.反复离心培养基,以控制噬菌体和细菌的接触。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结果1.取一定数量的实验样品,制备垫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效果。

3.使用显微摄影设备记录观察结果。

4.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效果、速度和选择性。

通过观察噬菌体在细菌菌落上形成的溶菌环,我们可以评估噬菌体的感染能力和繁殖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溶菌效价来定量评估噬菌体的感染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中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类型 的噬菌体:一种具有毒性,能 够杀死细菌并释放新的噬菌体; 另一种具有溶源性,能够在细 菌细胞内复制但不会杀死细菌。 通过将这两种噬菌体分别感染 细菌,并观察它们在细胞内的 行为和繁殖情况,可以得出病 毒对细菌的感染和复制机制
此外,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还 为现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利用噬 菌体作为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 导入细菌细胞内,实现基因表 达和调控的研究。此外,噬菌 体还可以作为生物防治剂来控 制细菌感染和治疗某些疾病
促进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揭示了病毒的复制机制和生命周期,促进了病毒学的发展。同时,该实验也
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总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实验 之一,它不仅揭示了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机制,证 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还为现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目录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细菌的 病毒,其生命周期包括吸附、 注入、复制和释放四个阶段。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 噬菌体将其核酸注入细菌细胞 内,利用细菌的酶和能量系统 进行复制,最终产生新的噬菌 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学 领域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揭示 了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机制。 该实验通过观察噬菌体对细菌 的感染和复制过程,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这一重要结论Βιβλιοθήκη -THANKS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观察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的
后代与亲代噬菌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特性,科学家们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前准备1.1 噬菌体的制备噬菌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是双层琼脂法。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宿主细菌,并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然后将噬菌体接种到宿主细菌中,使其进行感染,待细胞溶解后收集上清液即可。

1.2 细胞培养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进行培养,通常使用营养丰富的LB培养基或M9最小盐基础培养基等。

二、实验步骤2.1 噬菌体感染实验将目标宿主细菌接种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在37℃下恒温摇床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将适量噬菌体加入到含有目标细胞的试管中,使其进行感染。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调整噬菌体和目标细胞的比例以及感染时间等因素。

2.2 病毒滴度测定病毒滴度测定是评估噬菌体感染效果的重要方法。

将一定量的目标细胞接种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96孔板中,并在37℃下恒温摇床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将适量的噬菌体加入到每个孔中,使其进行感染。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调整噬菌体和目标细胞的比例以及感染时间等因素。

最后通过滴度计算得出病毒滴度。

2.3 病毒扩增实验病毒扩增实验是将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的过程。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并在含有适量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培养。

然后将一定量噬菌体加入到试管中,使其进行感染。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调整噬菌体和宿主细胞的比例以及培养时间等因素。

2.4 病毒纯化实验病毒纯化实验是将混合物中的噬菌体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病毒制品。

首先需要收集感染后的上清液,并将其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和杂质。

然后通过超速离心等方法将病毒分离出来,并进行洗涤和浓缩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净的病毒制品。

三、实验注意事项3.1 安全操作在进行噬菌体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病毒泄漏和污染。

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操作,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

3.2 实验设计在进行噬菌体实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和噬菌体品系,并根据需要调整感染时间、感染剂量等因素。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PT学习教案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PT学习教案
已标记的噬__菌__体__侵染未标记的_大__肠__杆__菌__
短时间保温
搅拌、离 心
观察放射性的分 布第17页/共38页
离心
离心
预期实验 现象?
第18页/共38页
(四)预 期实验 现象:
注入的 用35S的噬菌体 物质 侵染大肠杆菌
用32P的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只注入 上清液无放射性 蛋白质 沉淀物有放射性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第33页/共38页
[课堂延伸]
如果你 是科学 家,请 设计实 验证明 烟草花 叶病毒 的遗传 物质是 什么?
背景知识:烟草花 叶病毒TMV是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 的,在感染烟草时 ,会出现致病斑。
第34页/共38页
作为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特点:
1物、具活肺性有炎—双相—球D对菌NA转稳分化子定实结验的构中具结,有对构相S菌对加稳热定处性理。,DNA仍具有生 2—、能D肺N产A炎可双生以球可发菌生转遗可化传遗实传验变的中异变,异R型。细菌可以转化生成S型细菌— 3具能、有噬自连菌续我体性侵复—染—制细D菌N,使A的可实亲以验发子中生,代复D制具NA,有在由亲亲一代代定与传子递的代给连噬子菌代续体。性中 ④能4菌指、体噬导蛋菌白蛋体质侵白外染壳质细—菌合—的D成实NA验,可中以从,指在而导细蛋控菌白内制质合的生成合子物成代。的噬 性状 ⑤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 质的
实把D验N中A和最蛋关白键质的完全设分计开思,路单是独什么?
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第11页/共38页
所以,要证明噬菌体里面蛋白质和 DNA谁是遗传物质,只需证明:
噬菌体要将谁导入细菌体内? 谁在亲子代之间有连续性?
如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 地直接 去观察 它们的 作用并 追踪它 们的去 向?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实验
目录
CONTENTS
• 实验背景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实验背景
噬菌体的概述
01
02
03
噬菌体的定义
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的 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 异性,只感染特定的细菌 种类。
噬菌体的形态
噬菌体通常呈蝌蚪形、棒 状或微球形,其核心部分 为核酸(DNA或RNA), 外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
对照实验
设置对照组,即未加噬菌体的培养基,以排除培养基变化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4 结论与讨论
结论总结
1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
该实验表明,噬菌体通过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 利用大肠杆菌的合成机制复制自身,并最终释放 出大量的噬菌体粒子。
参考文献
噬菌体是一种侵染细菌的病毒, 能够利用细菌的物质来合成自 身的组成成分,最终繁殖出许 多噬菌体后代。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可 以分为吸附、注入、合成、组 装和释放五个阶段。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生 物学领域中经典的实验之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6 附录
实验材料
噬菌体
用于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
大肠杆菌
作为宿主细胞,用杆菌。
显微镜和载玻片
用于观察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 过程。
离心管和离心机
用于分离和纯化噬菌体和大肠杆 菌。
缓冲液
用于调节pH值和保持实验过程中 溶液的稳定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赫尔希和蔡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赫尔希和蔡斯

4.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需要:( B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
A.核酸 B.DNA C.RNA D.蛋白质
在杀死加的热S杀型死细的菌S型中细含菌有哪些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 只含有RNA。 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 传物质的作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外提升:
如何验证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蛋白质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父本
减数 分裂
精子
受精 作用

受精卵
丝 分
子 代
母本 减数 卵细胞

分裂
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 重要作用。
染色体
• DNA • 蛋白质
是遗传物质?
20世纪中叶 激烈争论 实验
1928年
格里菲思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44年 艾弗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
2、实验技术: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2)实验过程: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外壳蛋白质
蛋白质含35S +细菌 离心
的噬菌体 (未标记)
上清液(含T2噬菌体颗 粒) --含放射性物质35S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ppt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ppt课件
2.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说明什么? 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第一、二组说明了R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型细菌具 有致死性;第二、三组说明了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 性;第三、四组说明了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培养 后产生了S型活细菌,并且这种转化的性状可以遗传。
可编辑版课件
9
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 么?
可编辑版课件
10
2.艾弗里的实验(1944年)
S 型

菌离
R型
细菌 +
蛋白质 + R型细菌 培养 DNA + R型细菌 培养
多糖类 荚膜
+
R型细菌
培养
S型菌 DNA
+
DNA 水解酶
培养
R型细菌 S型细菌 R型细菌 R型细菌
诱导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
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用35S标记噬菌 体蛋白质外壳
侵染
上清液放射性高
细菌 离心 沉淀物放射性低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用32P标记噬 菌体的
侵染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细菌 离心 沉淀物放射性高
DNA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了32P
可编辑版课件
14
问题思考
1.用35S、32P标记物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能否 用 14C和18O进行标记?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结论是S型细菌中
有一种能诱导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1、格里菲思加推热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
促进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设计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临漳县第一中学王军强一、教学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本课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促使学生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本课采用问题引导呈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引入下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使各个实验一环扣一环,认识到科学实验在一步一步地完善,最后才得出最具说服力的结论,并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二、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是继前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后,对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来学习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过程,从早期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到中期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探索,到后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验证,整个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严谨的思维历程,与前面第一章和第二章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遥相呼应,是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渗透的典型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无法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完成,所以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本节内容既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运用。

高中生物体外转换实验

高中生物体外转换实验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1、实验材料:(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T2噬菌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T2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如图所示(3)T2噬菌体增殖的特点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①吸附→T2噬菌体利用尾部的末端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②注入→T2噬菌体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大肠杆菌细胞的外表面③复制(合成)→在大肠杆菌体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指导,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 和蛋白质④组装→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相同的子代噬菌体2、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在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1、R型活细菌数量变化(1)、ab段: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活细菌的抗体,固该时间段内活细菌数量增多。

(2)、bc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活细菌的抗体,故使R型活细菌数量减少。

(3)、cd段:c点对应时间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使小鼠对R型活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活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段R型活细菌数量增多。

2、S型活细菌数量变化少量R型活细菌获得了S型细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有多糖类荚膜的保护,能在小鼠体内增殖,而且随着小鼠免疫力的降低,小鼠对S型活细菌的杀伤力减弱,S型活细菌增殖加快,数目增多。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肺炎链球菌转化效率:主要与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噬菌体实验人物实验报告

噬菌体实验人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探究噬菌体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DNA与蛋白质的分离与作用,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假设。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菌株- T2噬菌体-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35S标记的T2噬菌体- 未标记的T2噬菌体- 15N标记的T2噬菌体- 放射性同位素计数器- 离心机- 培养皿- 试管- 滤纸- 移液器实验方法:1. 标记噬菌体:- 使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其DNA。

- 使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其蛋白质外壳。

- 使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同时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

2. 噬菌体侵染细菌:- 将标记过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 在一定时间后,离心混合物,分离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 的细菌。

3. 检测放射性:-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计数器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 分析放射性物质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1.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 这表明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

2.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

- 这表明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都进入了细菌细胞。

3. 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 这表明未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而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上清液中。

实验结论:1. DNA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的遗传物质。

2.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指导细菌合成新的噬菌体。

3.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不参与遗传物质的传递。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成功验证了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观点。

2. 实验结果与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结果一致,证明了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噬菌体侵染实验》课件

《噬菌体侵染实验》课件
观察噬菌体与细菌的 互动
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 和分析噬菌体与细菌的相 互作用过程。
分析噬菌体的侵染方 式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进一 步分析噬菌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侵染方式 和影响因素。
测定噬菌体的活性及 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实验能够准确测定噬菌体 的活性,并了解噬菌体对 细菌的杀菌效果。
结论
噬菌体具有显著的杀 菌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对 细菌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有望应用于抗菌药物的研 发。
《噬菌体侵染实验》PPT 课件
# 噬菌体侵染实验
噬菌体侵染实验是研究噬菌体与细菌相互作用的关键实验。本课件将介绍噬 菌体的性质、侵染方式,以及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效果。
噬菌体是何物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通过感染细菌并在其体内复制繁殖。它们是微生物界中最丰富的存在 之一,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噬菌体繁殖及生命周期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经历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和组装 噬菌体颗粒等多个阶段。其生命周期包括潜伏期、爆发期和衰亡期。
噬菌体对细菌的侵染方式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方式有两种:寄生式侵染和血吸虫式侵染。寄生式侵染通过结构上的吸附和注入遗传 物质实现,而血吸虫式侵染则通过进入细菌体内进行复制。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学习噬菌体侵染的原理和方式,掌握噬菌体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并研究噬菌体对细菌的杀菌作用。通过实验的手段,进一步了解和应用噬菌 体的特性。
实验步骤
1
收集样品并处理
收集含有目标细菌的样品,并进行
分离噬菌体
2
预处理以去除干扰物。
利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将噬菌体与细
菌分离,得到纯净的噬菌体悬液。
3
培养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噬菌体是一种细小的病毒,它可以侵染和破坏细菌。

噬菌体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相关实验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这里将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噬菌体是与宿主细菌高度相容的生物体,因此实验前需要准备噬菌体与宿主菌株。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比较不同噬菌体的特征,在噬菌体资源中选定一种特定的噬菌体。

同时,要针对目标菌株进行筛选,挑选合适的菌株作为宿主菌株,确保噬菌体良好的感染效果。

接下来,可以考虑以下实验方法:1. 基于贡献度的实验方法基于贡献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首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宿主菌株,之后可根据菌株密度调制适量的液体培养基,使其生长到相同百分比的浓度。

然后,在同等细胞密度的条件下,分别向不同的混合液中添加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通过比较每个混合液的细菌生长曲线,可以准确计算出不同噬菌体对目标菌株的贡献度。

2. 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实验方法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实验方法是一种更为直观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首先进行细胞固定和脱水处理,之后使用传统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进行制作,制成透明的切片。

随后,可以在电镜下进行观察,看到真实的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对于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噬菌体的侵染机制等领域。

3.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实验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实验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DNA探针进行标记,基于细胞融合技术提取病毒蛋白和病毒RNA,再采用传统的PCR技术进行检测,确定是否发生噬菌体侵染。

该实验方法简单快速,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基因克隆和噬菌体特异性检测等方面。

总的来说,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方法仅是部分代表性的实验方法。

不同方法之间互相补充,从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噬菌体的侵染机制,为噬菌体应用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
(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
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
模板噬菌体的DNA
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
4.实验结果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5.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助学巧记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于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课标Ⅲ,2B)(√)
(2)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
(3)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
(5)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
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

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

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
(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2)繁殖快。

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2)尽管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你能否具体指出?
提示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
1.(2012·经典高考)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解析组成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特有元素35S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15N,故C项错误。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P,故D错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D正确。

答案 D
关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2个关键环节
——“保温”与“搅拌”
(1)侵染时间要合适——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会使32P组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或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2)“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充分,35S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

综合考查两大经典实验及其比较
1.(2013·新课标Ⅱ,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X光衍射实验说
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答案 C
2.(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
B.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
C.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不确定是DNA,A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噬菌体侵染实验需要先标记噬菌体,然后将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C正确;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的比较
实验名称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
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处理方式的区别直接分离法:分离S型细菌的
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
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
注:两个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