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PPT名师推荐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课件(共35张幻灯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课件(共35张幻灯片)
这样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 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帮助 背走了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人物形象
智叟和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 里?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情特点?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字词积累
hánɡ rèn sè

běn
太行 仞 塞 荷担 箕畚
chèn
sǒu
kuì
龀 智叟 穷匮
cuò
lǒnɡ
厝 陇断

亡以应
疏通文义
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助词,的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将近 面对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表修饰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家
居峻的大山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纷纭地 赞同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部的阻 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集合全家来商量 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革除险峻的大山, (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 岸,好吗?”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课外拓展
对于“愚公精神”,有人认为更应该发 扬“愚婆精神”,即在决策时敢于献疑,提 出不同意见,对此你怎么看?
2.运用对照手法表现人物性情
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 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照; 智叟和孀妻弱子的对照。
板书设计 山势高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件(幻灯片48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愚公移山课件(幻灯片48张)
23 愚公移山
可编辑PPT
请双击文本框弹出对象, 便可编辑修改哦!!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 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 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2)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 【交流点拨】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 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命”“感”“惧” 三个词思考,“命”是谁“命”?是“帝”。“帝”为什么“命”?“帝” 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 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 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精 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 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
(三)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 王屋怎么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于是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 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 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古义义::草木;今义:毛发 ) (8)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古古义义::即即使;;今义:虽然 ) (10)惧其不已.也(古古义义::停停止止;;今今义义::已已经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3课《愚公移山》(共51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3课《愚公移山》(共51张PPT)(优质版推荐)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
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 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 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 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 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你思想顽固,简直顽固得不开窍,还 不如寡妇和小孩!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⑤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
愚公不“愚”
“ 愚 ” 和 智 叟 的 “ 智
1
、 如 何 看 待 愚 公 的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 大的抱负,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他的伟 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 定胜天的伟大意义。大智若愚。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课 ➢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
文 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整 ➢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

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感 这是情节的发展。
知 ➢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
实现。这是情节的结局。
4、你对愚公移山这种做法赞不赞成?
➢赞成。愚公面对困难时有战胜困 难的勇气和决心,有不怕吃苦的精 神。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不赞成。因为看待问题愚公不能 转换角度,换一种方式看问题。
认为“愚”的理由:
第一、二段译文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 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王屋 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又往哪里放置土石 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 边上和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 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 把土石运到渤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 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 换季(一年时间),才往返一趟。

第24课《愚公移山 》(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 》(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业: 1.请你用笔记本记录你找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2.请你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相应习题。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运用演读、品析的方法分析 各人物对“移山”的态度。
2.运用跳读、品析的方法 体悟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由此把握愚公的人 物形象,体会对比、衬 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特点为: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文章,要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一)读准字音
太行(hánɡ) 惩戒(chénɡ)
魁父( kuí )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厝( cuò )
通过这段品读,说说本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 愚公怎样的形象?
智叟实愚,愚公实智,在对比中更突出了愚公的形象。 拥有远大志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三)总结手法,品愚公精神。
1.通读全文,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 物的精神和品质的。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品读中,请同学们找找他们各自的论点和 论据,分析观点特征,填写以下表格。
论点
论据
特征
智叟
愚公
智叟 愚公
论点
“其如土石 何”(无法 移山)
“何苦而不 平”(可平 山之险)
论据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
特征
用静止的观 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 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 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 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 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人教部编版秋初二上册语文《愚公移山》优质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秋初二上册语文《愚公移山》优质课ppt课件

,2西02风0瘦/1马0伴/君7 行
•年
•面向着,名词作动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表示语气停顿
•将近 •连词表修饰,不译
•翻译:
•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 着山居住。
,2西02风0瘦/1马0伴/君7 行
•结构助词,的
•阻塞
•曲折,绕远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为……所苦
,2西02风0瘦/1马0伴/君7 行
•读
•准 •啦
•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万仞(•rè )汝(•rŭ )魁(•ku)父 荷(•h )n 担 箕( •j )畚í(•bĕ )
• 孀(è•shuān )妻 始ī 龀(•chèn)
•智叟g(•sŏ )
曾(•znēng )不
若 •wu 亡( )以应 •c一u 厝(
•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 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 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2西02风0瘦/1马0伴/君7 行
•第一段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 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 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 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 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 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 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形容词
作名词
•(于是)愚公便聚集 全家人来商量说:“我 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 的大山,
,2西02风0瘦/1马0伴/君7 行
•同“直”,一直 •到 •语气助词,表疑问 •赞成,同意
•指通豫南,达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豫州 •汉水南岸,“汉”在 •纷纷的样子 上古是汉江的专称
•翻译: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二)古今异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
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竟,却。今义: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3.何苦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
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来自《点拨》
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关键词: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移山
处事观点
导思2:愚公和智叟 对待困难,分别、 持有怎样的观点?
美好愿望
导思4.文章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美好愿 望?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愚公移山》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2 愚公移山
寓 言
-.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 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 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 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 进文本。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部分来自《点拨》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答案】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 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 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的修 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部分来自《点拨》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 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答案】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 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 决心、信心、恒心。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3.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
总结升华
14.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 、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 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 强的意志。
4
词义归类:一词多义(之)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他们”:跳往助之
词义归类:一词多义(而)
(1)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2)表顺承:聚室而谋 (3)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5.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 细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 ;(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埋下伏笔。
6.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 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7.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 意读法)
对比。作用是:用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用 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山神的惧,天地的 感来衬托愚公。突出了他坚韧不拔、不畏艰 险、敢于斗争的精神,表现了他改造自然的 顽强毅力和气魄。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
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 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 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 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 “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 可动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拿着蛇的山神听到了这件事,畏惧愚 公会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件事。
天帝感觉到了愚公的诚心,
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铲平这两座
山,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
面。
阴 :山北水南
从此,冀州,汉阴,就没有山岭阻隔了。
▪ 1.愚公家的两座山规模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
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装土石运到渤海边。 从京城来的邻居是个寡妇有个男孩,才换牙, 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京城:复姓)
寒暑换季(一年时间),才往返两趟。
河曲的一个年轻人嘲笑并制止他说:
河曲智叟(叟:老人)
“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力气,
以残年余力(残年:老迈的年纪,余力:残余的气力)
我相信
我相信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 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 何处不能欢乐无限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 do believe
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
曲智叟亡以应。
何愁,担心什么
通“无”
第四段:移山成功。 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他,代愚公 这件事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
代愚公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

陇断:高大的山。
【译文】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
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一
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大的山了。
课题小结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 最后感动天帝移走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必 胜的信念。
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词】
以:凭借。
曾: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损:削减。
魁父:山名。
焉:哪里。
置:安放。
诸:兼词,
相当于“之于”。
子孙:儿子和孙子。
三夫:三个人。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箕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的意思。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龀:换牙。
作者简介
现在流传的有《天瑞》、《仲尼》、《汤问》、 《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 《力命》等八篇,辑成《列子》一书,内容丰 富,有许多神话故事和寓言。其中著名的《愚 公移山》、 《纪昌学射》等都是2000多年以前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作品, 是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列子著作为《列子》, 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 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 向说......列子八篇。
作者简介
现实中的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隐居郑 地40年,不为人知。有人向当时郑国执政者子阳 推荐他,说他是当今有名之士,困居郑国,如果 当朝对他毫无表示,难免遭到议论。子阳派人给 他送去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坚辞不受。其妻 责怪他家境如此困顿,不该拒绝馈赠,他说: “子阳并不是真正了解我,只是听了别人的话, 沽名钓誉,才帮助我。既然不是出于本心,就不 该接受他的接济。”他终生不进官场,潜心学问, 尊崇黄老(黄帝、老子),先后著书20篇,约十 万多字。

愚公移山部编版完美版1ppt课件

愚公移山部编版完美版1ppt课件

03
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引导青少年传承和发扬“愚公精神”。
跨文化视角下“愚公移山”故事传播研究
“愚公移山”故事在国外的传播情况
01
搜集整理“愚公移山”故事在国外的译介、研究和传
播情况,分析其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跨文化视角下“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
02 对比分析国内外对“愚公移山”故事的不同解读,探
天帝感动降神助
描述天帝被愚公精神感动,派神仙帮助 移山的故事高潮。
主题思想解读
01
毅力与信念
分析愚公身上所体现的坚定信 念和顽强毅力品质。
02
勤劳勇敢
阐述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的精神。
03
克服困难
强调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 ,勇于克服的精神。
文学价值分析
01
02
03
寓言特色
艺术手法
文化内涵
如山川、工具等象征元素在故事中的运用,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代社会中“愚公精神”传承与发展思考
当代社会中“愚公精神”的体现
01
分析当代社会中具有“愚公精神”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时代
价值。
“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02
阐述“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
用。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发扬“愚公精神”
06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 探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对愚公移山影响研究
古代神话传说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启示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为愚公移山提供了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愚公移山中的体现
如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类似体现,分析其共性和差异。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

北尽、之全塞。,尽 险出全 峻入力 的铲 大之除山迂。 也,聚室而集谋合全曰家:来商“量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
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 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不赞成移山,语 气尖锐,直接表 达了对愚公的质 疑、轻视与讥讽。
愚妻与智叟态度对比
称呼 态度 句式
其妻称“君”,是敬称; 智叟呼“汝”,是轻蔑
其妻是表示关心和担忧, 智叟是嘲笑和讥讽
其妻用疑问句表示询问, 智叟用倒装、反问表强调
形象分析
对于移山,智叟与愚公产生怎样的分歧?你认为 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
具体的行 动
结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整体感知
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的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两山高大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年老力衰
箕畚运土石 渤海之尾,一年始返
劳动力缺乏、工具简陋 安置土石困难,运输路途远
整体感知
愚公面对困难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连河寡曲妇智和叟小亡孩以都应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
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 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 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 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害怕 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优秀PPT课件
第二天清早,雪依然在飘飘洒洒,屋檐下晶莹剔透的冰凌儿好长好长。许多同学的家长纷纷从家里赶到学校,送来驱寒的衣物、袜子、鞋子。到了下早自习,我还未见我的父母,心中有一股失落、惆怅、沮丧。在同学们的欢呼雀跃声中,我显得十分落寞。 上课不久,老师叫我出教室,在走廊上见到了我的父母,腋下夹着新被子、新棉衣,手里拿着新布棉鞋,他们头上有零碎的雪花,来不及拍打身上的层层厚雪,急切地来到我的身前,父母红扑的脸上显露着焦急、惶恐。母亲急切的语气中透露着担心和愧疚,在喘气、咳嗽、焦急的语气中,我体会到母亲的牵挂、担心。看到母亲一脸的憔悴,我隐隐约约读出了一些什么。后来从父亲的口中得知,前几天母亲病了,晚上咳个不停,一直头昏脑胀,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下不了床,昨天下雪,母亲硬撑着身子下床,连夜纳鞋,赶做棉衣,整整忙了一个晚上,咳了一个晚上。一早便急急地叫起父亲赶往学校,本来父亲不要母亲来,但母亲不放心,父亲还是没有阻止住执拗的母
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常常穿着精致漂亮的布鞋,惹来不少孩子钦羡的目光,在那个年代,它是我们兄弟姐妹炫耀的资本,最高兴的事儿。 七十年代末,我在一所县级重点初中读书,离家有二十多里。我们农家孩子不到寒冬,不会穿保暖的鞋,一星期就是解放鞋,而且是光脚。一天下午,天气骤寒,阴沉的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来,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而且雪一直飘落不停。晚上,我们这些衣着单薄的农家孩子,光脚穿着解放鞋在走廊上跳着、跑着,驱逐寒冷。晚上下半夜,我们寝室里很多人被冻醒,咳嗽声此起彼伏,惊醒中,我感觉被子冰凉冰凉,飕飕凉风直往被子里钻。
为父母者,其心都是相似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的好,吃的好,快乐,开心。只不过我们自己强加定义的幸福,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我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父母,一边拿着手机,一遍心不在焉的回答着孩子的各种提问,甚至还会表现不耐烦。回老家,更是看到很多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无理取闹”变现的极其厌烦,恨不得孩子一整天都睡觉不吵不闹。

《愚公移山》PPT课件

《愚公移山》PPT课件

河曲智叟亡以应 (6)亡
国恒亡
动词,无、没有 动词,灭亡、消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且焉置土石 (7)焉 有子存焉
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词
以残年余力 (8)以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介词,凭借 连词,来
(9)其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二、知识讲解,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是
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 清静无为。《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 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 事。《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两小儿辩日》《杞人 忧天》等文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结合文本,探究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式、人数、路 程以及移山决心。
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痛感迂塞之苦) 移山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
移山方式:“叩石垦壤,箕畚运” (移山工具简陋)
移山人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移山人单力薄)
移山路程:“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冬夏换季,始一反焉” (移山路途遥远)
智叟
愚公
1.“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 名,可以形成鲜明对比。
2.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 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 “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3.“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深思。“公”和“叟”带有一 定的感情色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 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作者对人物的 命名,反映了自身的感情倾向。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6张ppt)

2、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
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 难重重。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 文章又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疑问代词,译为“哪里”
如 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指“土块”、“于”译为“到” 杂 曰:“ 投诸 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众人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负、扛
遂 率 子孙 荷担者 三夫,
叩石垦壤,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
遗孤,孤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

通假字,同“返”
始 龀, 跳 往 助 之。 寒暑易节, 始一反 焉。
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纷纷
达 于汉 阴, 可 乎?”
杂然 相 许。
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凭借
用在否定词“不”前,加强 否定语气。“连....都.....”
其 妻 献 疑 曰:“以 君 之力, 曾 不能 损 魁父 之丘,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
“如……何”译为“把……怎么样”
①语言描写 ②对比手法
家 子孙:“杂然相许”。 人 妻子:献疑曰:“……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统编教材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15页

《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统编教材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15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 【统编教材部编本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链接:题6、10
6.课文为了表现愚公移山之艰难与移山决心之坚定多处
运用了衬托,请结合课文内容,分别概括。
移山之艰难: 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劳动力之少 . 劳动工具之简陋,,运土路程之遥远。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 帝的“感” 移山决心之坚定: 。
.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始一反焉
寒暑易节 ,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以而路山途不遥加远增来表现移山之艰的句, 子是:

阅读考点18 对比、衬托 对比的作用: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或者是矛盾的双方安排在 一起,突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或突出其中一方的特点。 衬托的作用:衬托主要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事物或者 用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突出主体,渲染主体。 衬托的形式(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景衬情( 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情)、以高衬低(以低衬高)、以大衬 小(以小衬大)、以明衬暗(以暗衬明)、以环境衬托等。
5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3)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6 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劳动力之少,劳动工具之 简陋,运土路程之遥远。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 帝的“感”。
7 C(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 8 D(难道) 9 C(子/何恃而往) 10 D(是为了衬托穷和尚坚持不懈、有志者事竟成的形象)
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 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大,还怕挖不 平吗?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惩/山 北 之 塞 (2)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有 遗 男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
快速对答案
1 B(chèng—chèn)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2 (1)将近(2)直(3)赞同(4)通达,文中指改变 (5)即使(6)尽(7)愁苦,文中指担心
(8)被……所感动(9)背(10)同“垄”,高地
3 (1)惩/山北之塞(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4 (1)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4)就凭你残余的岁 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 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 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8.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
chèn
箕畚(jī) •
一厝(cuò)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
((((((((((1234567891)))))))))0年 指 杂 汝 虽 子 何 帝 命)••无心夸我 子且 通 然 苦 感•••陇•之娥之孙九豫相而其断固氏死孙十南许不诚•焉,二,无平固子有穷被同赞子匮不 负将…••愁“直同可 二存 也近…苦垄彻 山焉•所,”感文,通尽动中高即达指地背使,担文心中指改变
常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衬托手法,试举例说明。②文 中写某人或某物对表现主要人物起什么作用?③文中描写 某环境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①用……和……对比(用……衬托……),突 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揭示……道理)。 ②文中将……与……对比(文中写……衬托……),有力地 表现了……。③环境描写,衬托某人或某物的……的特点 ,表达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孀万妻仞• ((srhèunā)ng) B.惩智• 罚叟• ((cshǒéu)ng) C.阻迂•• 塞回((syèū)) D.魁父• (kuí)
穷渤匮海• ((kbuóì)) 始 陇 荷 亡••• 龀断担以• (((应clh(hǒèwèn)úng)g)) 叩石(kòu)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
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
毅力和决心。
愚公之妻对移山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持却的能热是情肯地定帮态助度移山
,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
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
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 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 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 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 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 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 这个故事证明了“学则易,不学则难”的观点,将作 者要说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两僧的对比证明了第 1段的观点,生动形象地启示人们:只有立志求学, 才能化难为易。
12 (1)①⑤⑧ ④⑨② ⑦③⑥(2)示例:①事情 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②不遵守规则 、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③ 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