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邓猛

合集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邓猛

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邓猛

第9卷 第6期教育学报Vol.9,No.62013年12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Dec.2013收稿日期:2013-10-16作者简介:邓猛(1969—),男,湖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视觉障碍、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管理与政策、残疾人康复等研究。

E-mail:mdeng@bnu.edu.cn;赵梅菊(1987—),女,湖北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融合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特殊教育体系发展研究”阶段成果。

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邓 猛1,赵梅菊2(1.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高质量的师资是关键。

通过分析国际融合教育发展对教师培养体系改革的影响,发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讨论,并对建立符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实际的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进行思考与探索,培养特殊教育骨干人才、融合教育专门人才以及随班就读普及型人才是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变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59.21,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3)06-0075-07一、前言在西方回归主流以及后来的融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试验[1]。

迄今为止,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形式。

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人数达到25.96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0.99%[2]。

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特殊儿童的重任。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工作的艰辛与喜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特殊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

4.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5.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评价的反思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始终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教学评价的反思:1. 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 重视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 重视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身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自身素质提升的反思:1.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学会倾听、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特教教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特教教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在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力求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特教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针对特殊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符合其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的教学目标。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遵循以下原则:(1)具体、可操作:目标应具有明确的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实施。

(2)适当、合理:目标应与学生实际能力相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3)激励性:目标应具有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注重对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教学目标始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具体做法如下:(1)定期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2)及时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 个性化教学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我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2)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1)图片、视频等视觉素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音频、音乐等听觉素材:运用音频、音乐等听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互动软件:利用互动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针对特殊学生,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读书笔记

读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读书笔记

读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初遇哇塞,当我拿起邓猛的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发现了一座宝藏。

我心里想,这里面到底藏着多少关于融合教育的秘密呢?这就好比我站在一个神秘花园的门口,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就像小时候第一次打开装满糖果的盒子,那种兴奋劲儿一下就上来了。

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却又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仿佛在对我说:“快来探索我吧。

”二、融合教育的概念书里对融合教育的概念解释得特别清楚。

融合教育啊,就像是一场大聚会,各种不同的孩子,不管是有特殊需求的,还是普通的,都被邀请到同一个教室里。

这让我想起了小区里的百家宴,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口味,却能在一张桌子上共享美食。

我当时就跟朋友说:“你看啊,融合教育不就是这样嘛,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一道菜,大家凑在一起才更热闹,更能互相学习呢。

”朋友听了也不住点头。

三、特殊孩子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在这本书里,特殊孩子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可重要啦。

他们就像一颗独特的星星,虽然可能有点黯淡,但在融合教育这个星空中,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我曾经在学校里看到过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在融合班级里努力学习的样子真的很感人。

就像书中说的,他不是被边缘化的存在,而是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我就想,那些觉得特殊孩子是负担的人可真是大错特错啦。

这就好比说花园里只喜欢那些娇艳的花朵,却忽略了那些不起眼但同样美丽的小野花一样愚蠢。

四、教师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教师来说,融合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啊。

这就像是走在一条没有太多人走过的小路上,充满了未知。

教师得像超级英雄一样,具备各种能力。

我有个当老师的亲戚,他就跟我抱怨说:“这融合教育可不容易啊,每个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样,我得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情况。

”但他也笑着说:“不过这也是个机会,能让我成为更棒的老师。

”就像攀登高峰,虽然路途险峻,但登顶后的风景肯定超美。

五、家庭的支持作用家庭在融合教育里的支持作用那可不容小觑啊。

特殊教育实践课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实践课心得体会

一、引言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拥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那些特殊儿童的存在,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更好地关爱和帮助这些特殊儿童,我参加了特殊教育实践课,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特殊教育实践课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机构和企业开始关注和参与特殊教育。

然而,由于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普通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的匮乏,使得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普通教师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技能,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殊教育实践课。

三、特殊教育实践课的内容本次特殊教育实践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课程、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1. 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特殊儿童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教育方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心理、智力、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和帮助的儿童。

特殊儿童主要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情绪障碍等。

2.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们分组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运用特殊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

3.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深入了解特殊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这使我对特殊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特殊教育实践课的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特殊儿童的价值通过本次实践课,我深刻认识到特殊儿童同样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去教育,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特教学校实践活动心得(3篇)

特教学校实践活动心得(3篇)

第1篇一、前言在我国,特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旨在帮助那些由于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得到有效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教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近期参加了特教学校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活动内容1. 观摩课堂教学在特教学校的观摩课堂教学中,我看到了教师们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耐心。

他们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我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2. 参与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环节,我看到了康复师们对特殊学生的细致入微的关怀。

他们运用专业的康复技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病痛。

这使我认识到,康复训练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康复师这一职业的责任与担当。

3. 与学生互动交流在实践活动期间,我有机会与特教学校的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了解到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这使我更加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激发了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4. 参观校园文化建设特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在各类活动中展现出的自信和活力,这让我对特教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特殊教育是一项充满爱心、责任和挑战的事业。

作为特教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2. 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如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使我更加具备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素养。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活动期间,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邓猛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邓猛

企鹅班家长做小型绘本讲读培训
• 今日给企鹅班家长做小型绘本讲读培训,为的是 周末亲子绘本营的讲台上能有家长们的身影。8位 爸爸,8位妈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父亲们如此 重视孩子的教育,连从来没时间参与活动的张爸 爸也来了。爸爸们的表现一点不输妈妈们,讨论 积极有效。朱爸爸是绘本讲读营的组织者之一, 自始至终最为认真参与,很有想法,得到爸爸团 一致认可,他上台表现相当精彩!谁说爸爸不会 讲故事?谁说讲故事时妈妈的专利?妈妈团也是 严正以待,拉来了最会读绘本的孩子做参谋和听 众,绘声绘色的讲述很是吸引人!爸爸妈妈一起 来阅读悦美!
• 这才是我想要的效果,每个孩子参与,每 个孩子受益。尽管我当初的出发点是为了 给特殊孩子争取参与机会。
全校参与
• 是整体的、系统的改变, • 是学校质量的提升, • 是学校文化的营造, • 是学校品味的提炼, • 是合作共赢的方式, • 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校参与意味着学生是学校的学生, 其次才是特教学生!
胖石头的价值!
• 曾经跟我一起深夜讨论如何促进特殊孩子参 与的芳芳,给我留言:为了每一个孩子有尊 严的活着!小英姐,你践行了这句真言!我 再次被你感动了!无论是当王子还是当公主, 哪怕我们就是个胖石头,我们都要让孩子知 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方式,没有人阻 拦你做好一块胖石头的价值!就做个幸福普 通的善待他人的胖石头同样是有意义的人生! 幼儿园不曾抛弃你们,小学也融入你们,中 学大学社会都不会因为你们的特别剥夺了你 们有尊严的生活!
• 今天的排练效果已经达到上台演出的水平。
继续
• 排练最大的亮点还不在于此,而是将绘本剧当然排练由原 来的部分参与变成了全班参与,除了原来的演员外,还增 加了儿歌的演员,使得剧情连接得更加自然,专门安排了 剧务,以及后台的音响师等,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充 分地信任孩子,把舞台交给孩子,家长几乎不再帮忙,也 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他们个个都认真对待,履 行自己的职责。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邓猛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邓猛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邓 猛1* 景 时2(1.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2.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武汉,430079)摘要 论文探讨了通过发展最佳实践方式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本土化的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作者认为:教学有效性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根本指标,也是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与长期困惑的根本问题。

西方特殊教育有效性是通过各种最佳实践方式来实现的,是判断不同安置模式的重要依据。

随着西方特殊教育发展与全纳教育理论的兴起,特殊教育实践方式得到重视与发展。

微观层次的课堂教学策略、中观层次的学校变革模式,以及宏观层次的理论范式共同构成完整的特殊教育最佳实践体系。

中国特殊教育应注重发展本土化的实践方式,在范式转变、教学环境设置、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最佳实践方式 教学有效性分类号 G760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1]。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如同其他各类教育形式一样,教学有效性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根本指标,同时也是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与长期困惑的根本问题。

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里,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十分匮乏的。

全纳教育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占领了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与伦理的制高点,成为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2]。

但是,在推动回归主流以及全纳教育发展的动因中,理想与伦理的力量大于对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的证明。

如果说全纳教育遭遇“未能提供有效教学”的滑铁卢,同样,对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的怀疑也不绝于耳。

因此,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是目前特殊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一项专门针对有残疾或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所提供的教育服务。

它是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所需的额外帮助,使他们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并与其他学生平等地同行。

针对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具有许多挑战和机会,以下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和探索的一些思路。

第一步:确定工作重心首先,确定重点是教师必须考虑的一项关键任务。

它涉及到教师必须掌握的必要技能和知识,以及他们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区域。

在特殊教育领域,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具体特殊需求,例如残疾类型和治疗方式等等。

了解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有助于教师实现工作的重心。

第二步:建立合适的团队建立一个合适的团队是实践路径中的重要步骤。

这个团队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角色,如特殊教育教师,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家长等等。

教师应该与这些人建立紧密联系,以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建立这样的合适团队,教师可以获得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设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所有挑战和问题。

第三步:提供符合需求的课程在特殊教育领域,教师必须提供符合学生特殊需求的教育课程。

这包括特殊辅助程序,个性化的学科培训计划以及其他适当的教育资源。

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所需的特殊辅助程序,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

第四步:采用感性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采用感性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学习者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方面,使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图表和模型等。

第五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和社交需求在特殊教育中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状况,给予他或她相应的支持和关心。

这可以包括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参与等等。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交需求,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结。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一、本文概述特殊教育是一项针对具有学习和发展障碍的学生的教育工作,其目的在于满足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充分发挥潜能,并尽可能地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旨在探讨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如何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技能。

本文将首先概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然后深入探讨最佳实践方式,包括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技术应用等,并对这些实践方式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特殊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

IEP应基于学生的评估结果,明确列出学生的目标、所需的支持和服务,以及如何衡量学生的进步。

多元化教学方法:由于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各异,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多元化。

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使用图表和图片可能更有效对于听觉学习者,讲故事和讨论可能更有帮助。

包容性教育:包容性教育强调将特殊教育学生融入普通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社交。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合作式教学:教师、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士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特殊教育至关重要。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技术辅助工具:现代科技为特殊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辅助工具,如辅助沟通设备、学习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持续的评估和反馈:教育者需要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特殊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结合,同时强调包容性教育、合作式教学以及技术辅助工具的应用。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摘要:近期,我国在教育力度上的加大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

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实践路径的有效性,也是我国特殊教育界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

特殊教育的教学有效性,也是特殊教育质量重要的量化指标其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特殊教育成功与否。

关键词:特殊教育实践路径教学有效性跟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不但在各高校的专业课程上有所显示,各校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代表着,国家对特殊教育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不过,如何有效高效的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将特殊教育事业和特殊教育机构有机结合,培育自强自立的劳动者才是特殊教育事业的关键。

一、特殊教育实践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师生较低的参与热情在特殊教育实践中,许多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和相关教育人员的参与度与参与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实践过程。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不断扩张,质量也有些参差不齐,不乏有一些贪图高风评、高薪资、高利益的人,忽视教育质量,热情不高,导致实践活动达不到完美的效果。

甚至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接受度和学习程度降低,特殊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利于推动特殊教育事業的发展。

(二)教育实践制度不健全从历来特殊教育的实践过程来看,相关部门对于特殊教育事业改革的关注和重视度是不同的,虽然每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下了很大气力,甚至还建立了特殊教育校外实践实验平台,不过,在运行这些平台或者举行实践活动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学校举办的教学活动,没有创造性、实验课教学上,学生不能集中,老师举办的时间次数也不集中,举办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等,都会对特殊教育实践造成影响。

在特殊教育人才不断增加的如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将实践资源和制度健全起来,并逐步推广到普通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起来。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的思考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为特殊学生提供教育机会的重要场所,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

培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文章基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培智教育的内涵和原则、基于培智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模式、培智教育的有效性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优化培智教育的策略和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教育;特殊学生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培智教育已成为众多学校广泛采纳与实践的重要方法,对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提升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培智教育的内涵、原则及方法(一)培智教育的内涵培智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实践性,达到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目的。

通过培智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世界、发展能力,建立对自己和社会的自信和责任心。

(二)培智教育的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培智教育的核心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特殊学生经常面临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往往与常规教育不同,因此,培智教育必须始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出发点,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性化原则。

在培智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坚决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因此,培智教育应全面贯彻个性化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学安排。

第三,责任型原则。

通过实施负责任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负责任教育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手段,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责任、行为准则,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特殊教育课观摩心得体会(3篇)

特殊教育课观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前言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特殊教育课的观摩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特殊教育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以下是我对此次观摩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特殊教育课的特点1.个体化教学特殊教育课注重个体化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特殊教育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操作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注重情感交流特殊教育课强调情感交流,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4.家校合作特殊教育课强调家校合作,教师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观摩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家校携手,才能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观摩活动收获1.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艰辛在观摩活动中,我看到了特殊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身影。

他们不仅要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艰辛,更加敬佩这些教育工作者。

2.掌握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观摩活动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特殊教育课的教学过程,学习了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如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何与家长沟通等。

这些经验和技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观摩活动使我认识到,特殊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歧视和放弃,而是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4.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观摩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针对具有身体、智力、感知、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或障碍的学生而设计的教育方式。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和评估:特殊教育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定位和评估,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和障碍。

这可以通过进行身体、智力、语言、情感等方面的测试和观察来实现。

基于评估结果,教育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2. 个性化教学计划:特殊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个性化教学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3. 多元化教学方法:特殊教育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育者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视觉辅助材料、听觉辅助设备等,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他们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协同工作:特殊教育需要与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资源进行协同工作。

教育者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教育者还应当与其他教育机构、社区资源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5. 运用技术手段:特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学生可以利用视听材料进行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教育者需要密切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应学生特殊需求的教育方式。

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政策保障,以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指针对发展迟缓、智力低下、听力、视力或身体残疾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满足其学习和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特殊学生全面而有效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潜能、拥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并融入社会。

1. 确认学生的特殊需求和问题:特殊教育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困难。

这需要通过评估、观察和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的沟通来进行。

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教学目标。

2. 提供适应性教育环境:为了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特殊教育需要提供适应性的教育环境。

这包括了教室的布置、教材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方面。

教室应该有充足的空间和设施,能够满足特殊学生的身体活动和学习需求。

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教学资源要多样化和丰富,便于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

3. 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特殊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这包括了灵活的教学计划、个别化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速度来制定教学计划。

个别化指导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且从其他学生中获得支持和帮助。

4. 引入辅助技术和工具:特殊教育可以借助辅助技术和工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包括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使用辅助学习工具和辅助沟通工具等。

辅助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

还需要与其他教育专业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多方协作的合力。

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特殊教育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和有效地发展。

浅谈如何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96浅谈如何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毕文杰所谓实践能力是指个人成功运用现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的实践技能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某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康复和培训中。

培养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已成为有特殊需要学生康复和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教学有效性与教育最佳实践方式之间的联系1、教学有效性依靠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实现新时期特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

在这一阶段,教育内容和教育联系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寻求最佳教学实践之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先了解不同教学模式为基础,分析实施方式和实践策略,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了解发展教育设施的个人要求,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关教师不仅应重视有效培训教育战略和教学方法,而且还应采用科学可行的教育战略和方法,包括口头、盲文和手语教育,许多教师强调使用特殊教育战略的技能,积极构建全面的特殊教育模式,并不断促进这些教育模式的有效应用和推广,以便更好地反映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质性价值。

2、教学有效性能对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劣性进行判断在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和解释,还要充分比较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功能和实际策略,了解教育模式的功能和差异通过分析和研究特殊教育的实践形式,可以看出早期教育战略主要侧重于特殊教育的孤立性,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较小,而公众的认可程度较低,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批评。

在孤立教师特殊教育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和教育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包括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特殊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最有可能实现教育公平并体现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研究与分析1、教学方式需要创新,跟随时代发展目前,我国特殊学校的课程和培训模式仍有两种趋势:继续升学考试;课程简单化。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摘要】特殊教育是为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定制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本文旨在探讨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在将介绍特殊教育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在将讨论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其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并分析特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改进建议,并探讨特殊教育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特殊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特殊教育、实践路径、教学探索、问题、挑战、未来发展、重要性、改进建议、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特殊教育的背景特殊教育源于对于残障人士的关注和关爱,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过去,残障人士往往被边缘化、歧视和排斥,他们无法获得教育和社会支持。

特殊教育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生活条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平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特殊教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

特殊教育的背景也与教育理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传统的教育注重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残障人士的个性化需求。

特殊教育的出现,强调了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性,提倡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

社会对于包容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也对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殊教育的背景是源于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与尊重,是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产物。

通过特殊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支持残障人士,实现教育的平等和包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特殊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从而为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研究可以促进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拓展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研究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特殊教育政策的完善和实施。

特殊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品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点燃我的特教梦想——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点燃我的特教梦想——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点燃我的特教梦想——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非常感谢广州市师培中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201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个月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培训中使我一次次在感悟中豁然开朗,我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座以及到学校考察,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全方位大充电。

我有幸聆听到北师大肖飞、王雁、邓猛、许家成、彭霞光、钱志亮、胡晓毅、华国栋、姚计海等30多位特教专家、教授的不同视角的专业讲座以及到宣武培智学校、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市盲校、北京市启音学校参观考察,校长的精彩报告,使我在特殊教育教学方面拓宽了视野,也促进了特教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特教教师素质的提升,更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专家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专业的教育研究视角。

这让我想起了培训临行前我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特教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的特质?”我想就应该是那些专家身上那种“专”的视野、“专”的情怀;同时还要具备“站讲台的腰杆子和搞教研的笔杆子”的素质。

通过培训这个平台,我感受到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大家为特殊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苦努力,也感受到课程改革中的累累硕果和巨大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的特殊教育理念和国外的巨大差距。

这也让我觉得身为中国特殊教育中的一份子应该有所担当。

不论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中,亦或是在会后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与心境的再次升华。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特教教师,明白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以及要具备的各种专业素养,研究方向。

在学习中系统地了解学习了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各种特殊教育思潮的发展,以及特殊教育的实践;了解了“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趋势,以及特殊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特点与启示;三类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以及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职业教育、随班就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特教学校的教育科研,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方法┄┄这些为今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适合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既清醒地看到了他们先天不足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绝大多数孩子优势的一面,在教学中注意选择有利于学生克服不利因素发展其优势的一面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指为有各种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度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教育资源、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将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适配等方面。

1.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政策是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的第一步,只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特殊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特殊教育学生的数量、需求和资源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保证每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适度的教育。

2.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特殊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来实施,因此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是实践路径的关键环节。

培养专业特殊教育教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同时需要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

3.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适配特殊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多,包括设备、设施、教材以及辅助工具等。

实践路径中需要考虑如何整合和适配这些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

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特殊教育教学中。

二、特殊教育的教学探索特殊教育的教学探索包括个别化教学、多元评价、合作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特殊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分级教学、差异化的教学材料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适度的教育。

2.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特殊教育的一种评价方式,它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记录、个案分析、学习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步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3.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另一种教学探索方式,它通过建立与学生、家长、教育机构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教育。

浅谈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的有效性摘要: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特殊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相比于其他的教育更为复杂,因此想要更好的落实特殊教育,就需要从事特殊教育的有关人员一定要全方位的把握各类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能够正确的使用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策略,经过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和更新来达到对教育资源最大化使用的目标,以此来保证了特殊教育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下实现自身的优良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实践方式教学有效性前言特殊教育指的是“运用普通或者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设施,对有特殊要求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教育手段”。

特殊教育的目标就是让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和别的类型的教育方式一样,教学自身的有效性是用来判断特殊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与此同时教学自身有效性的也是从事特殊教育行业人员长期以来追赶的目标以及长期无法得到充分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在特殊教育行业中,教学自身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的例子都是十分困乏的。

特殊教育教学发展的背景及意义全纳教育思想潮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全球的范围内快速崛起并且一步步的占据了特殊教育行业理论和伦理的最高准则,变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特殊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对于回归主流的宣传和全纳教育进步的影响因素中,理想和伦理的影响远大于对教学有效的实证研究的证实。

要是全纳教育受到了“没有给予有效教学”这一滑铁卢,那么对于传统的特殊教育机构能够给予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也会受到广大人士的质疑。

所以,对教学自身有效性展开研究和讨论是当前特殊教育行业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急切的事情。

特殊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造福的不只是我国的教育体系,还对我国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带来十分有利的教育环境。

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师生参与不足每一个学校的特殊教育老师和有关特殊教育人士的参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的干扰到实践活动的展开以及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行业的逐渐注重,高校的特殊教育老师的人数不断增多,这部分中多多少少会存在哪些懒散教育的人,所以致使教育水平无法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邓 猛1* 景 时2(1.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2.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武汉,430079)摘要 论文探讨了通过发展最佳实践方式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本土化的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作者认为:教学有效性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根本指标,也是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与长期困惑的根本问题。

西方特殊教育有效性是通过各种最佳实践方式来实现的,是判断不同安置模式的重要依据。

随着西方特殊教育发展与全纳教育理论的兴起,特殊教育实践方式得到重视与发展。

微观层次的课堂教学策略、中观层次的学校变革模式,以及宏观层次的理论范式共同构成完整的特殊教育最佳实践体系。

中国特殊教育应注重发展本土化的实践方式,在范式转变、教学环境设置、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最佳实践方式 教学有效性分类号 G760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1]。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如同其他各类教育形式一样,教学有效性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根本指标,同时也是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与长期困惑的根本问题。

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里,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十分匮乏的。

全纳教育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占领了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与伦理的制高点,成为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2]。

但是,在推动回归主流以及全纳教育发展的动因中,理想与伦理的力量大于对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的证明。

如果说全纳教育遭遇“未能提供有效教学”的滑铁卢,同样,对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的怀疑也不绝于耳。

因此,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是目前特殊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图在对西方特殊教育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最佳实践方式”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本土化的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需要通过“最佳实践方式”来实现1.1 教学的有效性使隔离的特殊教育模式得到确立在人类社会早期,残疾人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这时不存在残疾人教育,也就谈不到教学的有效性。

14世纪以来,在理性之光照耀下,科学进步与博爱、平等的思想奠定了西方特殊教育最基本的理论前提。

人们逐渐认识到残疾儿童和普通人之间的共性远远超过差异,残疾人是可教育的,同样具有可塑性[3]。

伊塔德对狼孩维克多的教育实验使人们意识到,无论一个人的残疾程度有多么严重,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既然残疾人是可以教育的,那么寻找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接受教育的方法就成为特殊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早期的特殊教育先驱们都积极致力于探索能够提高教育效果的特殊教学方法与操作技术。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莱佩的手语教学、海尼克的口语教学、谢根的生理训练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明与广泛应用。

随着人类对残疾病理学的研究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针对残疾人“异常”特征专门的检测与治疗、补偿性教育的技术逐步得到完善。

残疾病理学的基本假设是:残疾是由个体生理、心理缺陷所致的,应对残疾人施行医学的诊断、康复训练与针对缺陷补偿的教育,残疾人应该在隔离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进行教育[4]。

这一理论范式从18世纪末特殊教育学校诞生到20世纪中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在这一时期发展了各种客观测量工具(如智力量表等)来诊断残疾或障碍的类型与程度,并据此发展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具有明显医学特征的干预训练手段。

这些早期的探索奠定了今天特殊教育的基本实践方式,三早的原则、行为主义的方法、感觉功能训练的策略等*邓猛,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育研究方法。

E -mail :manghaodm @yahoo .com .cn 。

《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9期(总第147期)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onthly )9th Issue ,2012(Serial No .147)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特殊教育实践中仍然被广泛地应用。

特殊教育先驱们发展出的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了近现代隔离的特殊教育模式的产生。

如上述分析,早期的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残疾病理学范式的基础上,在可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残疾个体或群体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的实验与观察,逐渐总结出有效的诊断与干预方法。

按照残疾的病理特征对残疾的不同类型及某一残疾的亚类型进行严格的区分,是这些有效教学方法能够被发现的前提。

既然有效教学方法的获得是以残疾分类为基础的,那么对残疾人的教育要通过隔离的方式分别教育也就成为必然。

可见,特殊教育先驱通过早期的探索发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残疾人方法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建立在严格残疾分类基础上的隔离特殊教育模式得到了确立。

1.2 教学的有效性是判断不同安置模式优劣的重要依据随着回归主流以及全纳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的隔离特殊教育体系遭受到大众的怀疑与挑战。

这不仅使残疾人进入各类各级普通学校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加强,也使更多人关注特殊教育安置模式的研究。

早在1968年,著名特殊教育专家Dunn发现:没有证据显示智力落后学生在隔离的特殊班里的学习表现比在普通班里强。

他还声称现存的隔离制特殊教育体系为普通教育摆脱“为那些跟不上普通班进度的学生承担责任”提供了借口[5]。

显然,“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在Dunn的研究中成为判断特殊教育安置模式优劣的主要依据。

其研究结论也成为支持残疾学生回归主流学校的主要论据:既然特殊班并没有比普通班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何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创设隔离的特殊教育机构?然而,Dunn的研究同样没有证明残疾学生在普通班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特殊班。

从全纳教育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们的主要观点来看,他们的争论并不在于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而是主要围绕着这些理念和目标能否在普通教室里实现[6],即能否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

Booth和Ainscow指出全纳教育有三个层次:物理空间、社会、以及教学的全纳,而教学的全纳是全纳教育最高也是最难的目标[7]。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判断不同安置模式效率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根据:学生能否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学业成绩方面的进步[8]。

西方多数研究都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特殊儿童在全纳学校里社会发展与自信方面都进步明显,而在学业进步即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9]。

有研究认为普通学校设置资源教室的教学效果优于隔离式特殊学校(班)和全日制的普通班。

例如,Marston使用基于课程的评价模式对融合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模式下残疾学生的学业进步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在混合模式(普特结合)下残疾学生的阅读表现比单一模式(融合模式或特殊班)下有显著提高[10]。

可见,教学有效性成为判断不同安置模式优劣的关键依据。

各种特殊教育模式之间最终的胜负将取决于能否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真正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尽管这场对决或许没有也不需要胜利者。

1.3 全纳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最佳实践方式”来实现目前,西方各国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教育机构体系已经崩溃,全纳教育似乎逐步成为各国特殊教育的主要选择,并对全球范围内特殊教育安置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然而,反对全纳教育的声音并未减弱,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至今仍然成为全纳教育反对者最强有力的武器。

特殊教育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全纳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最终要建立在有效教学而非华丽的修辞与热情的鼓吹之上,课堂教学的质量不能依靠修辞与激情来实现,而需要探索并践行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佳实践方式”(Best Practice)。

“最佳实践方式”成为全纳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方全纳教育发达国家关于各种“最佳实践方式”的研究数不胜数,如果在谷歌中键入“Special Education”和“Best Practic e”,超过百万条信息扑面而来。

全纳教育“最佳实践方式”是指在全纳的教学环境下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而采用的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方式[11]。

“最佳实践方式”代表了人们对于实现全纳教育理想的美好愿望,我们虽然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最佳实践方式”,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发展更好的实践方式(Better Practic e)来无限接近这一目标。

另外,如果说全纳教育需要通过“最佳实践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同样需要探索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策略。

可以说,寻求“最佳实践方式”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全纳教育领域的任务,而且是特殊教育领域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2 西方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最佳实践方式分析2.1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的来源西方特殊教育实践方式的转变,应结合西方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与背景来分析。

西方特殊教育自20世纪70年来以来在安置模式方面逐步走向多样化与正常化,从隔离与拒绝逐步走向融合与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12]。

残疾儿童逐步从特殊学校走向普通教室、由狭小的课堂走向家庭乃至于社区;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的大班或者集体教学向异质分组的、合作的方式转变;课堂管理由传统的运用纪律与权威走向积极行为支持并结合运用多种辅助技术与资源等方式转·4·《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9期(总第147期)变;教学范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平等建构的范式转变。

在此背景下,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已经被研究证明有效的教学方式。

美国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明确规定:教师必须使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Evidenc e-based Teaching Method)进行教学活动[13]。

经过实证研究证明有效的特殊教育方式包括个别化教学、合作教学、伙伴学习等。

第二,已经被历史证明有效的教学方式。

从普通教育的角度看,无论东西方均在长期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特有的成熟的教学传统,例如,启发式教学(产婆术)、讲授-练习法、直观教学、游戏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同样被广泛地用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学。

在特殊教育领域,在历史中形成的方式包括:感觉代偿、个别辅导、医疗干预、感觉机能训练等各种手段。

第三,在教师的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有权力因时因地探索符合自己与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全纳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通过参与、分享等多种方式承担起教学的责任。

2.2 西方特殊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回顾西方特殊教育过去40年的历史并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西方特殊教育主要实践方式主要在三个层次上得以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