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农谚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PPT模版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PPT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58785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9.png)
时第第立 节一 秋 的个个, 正节节是 式气气二 开,,十 始标更四
志是节 着秋气 孟天中 秋的的
目
肆
诗
叁贰
民气
壹
节
录
词 俗候 气
农 介特 简
谚 绍点 介
第 节壹 气章 简 介
壹 节气简介
立秋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天的 首个节气,象征着孟秋时节正式拉开帷幕:“秋”代表着暑 热消退、凉意渐生。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 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 养生
饮食调养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 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
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 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
不同的锻炼项目
肆 诗词农谚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第 民叁 俗章 介 绍
叁 民俗介绍
立秋啃西瓜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 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 庆祝丰收的习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 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 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正秋天的时节。
长夏
中国地域广袤,各地气候虽有所差 异,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 天气候。此外,每年大热三伏天的 末伏仍在立秋后第 3 日。尤其是在 中国南方,此节气内仍处于夏暑之 时,加之台风雨季逐渐结束,气温 更加酷热,因此中国医学将从立秋 至秋分前的这段日子称为“长夏”。
立秋的谚语和古诗大全
![立秋的谚语和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c68a03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1.png)
立秋的谚语和古诗大全立秋的谚语和古诗1、秋耕深,春耕浅。
2、秋不凉,粒不黄。
3、大背开沟,细水慢流。
4、立秋三天,遍地红。
5、立秋温还高,肥料大积造。
6、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7、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8、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9、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10、立秋温度高,果子着色好。
11、杈耳继续抹,边心统统掐。
12、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3、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14、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15、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16、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立秋养生防疾病注意事项1、立秋必须要早卧早起立秋时节,秋高气爽。
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这就是为什么说人老了,阳气就会变弱,而变弱了就会造成身体虚弱,这样抵御外界疾病的能力就会变差,人就更容易生病。
而秋季早睡,就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的阳气,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精气神。
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神气收敛太多。
同时,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衣服不宜穿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另外,有些人有早上和晚上,在户外运动的习惯,而在立秋时节,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2、立秋必须要养肺立秋后阳气便会转衰,阴气日上。
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所以我们要顺时养生,这样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而中医上认为,肺部和秋季相应,然而秋天天气干燥,这样就会有损肺部,如果腹部虚,那么身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抵抗力便会降弱。
那么人就会容易生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要养好我们的肺。
要让肺健康工作,首先得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
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这个时节正是梨子上市旺季,人们不妨每天早晚吃一个梨。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https://img.taocdn.com/s3/m/0c2298cfa1c7aa00b52acb5b.png)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十)果树生产二十四节气歌一月小寒又大寒,生产计划订周全,修剪技术先试点,不同品种细修剪。
二月立春就雨水,药械肥料备齐全,成龄果树先修剪,幼树修剪三月完。
三月惊蛰到春分,顶凌刨盘要紧跟,专人刮治腐烂病,灭菌清园贯常年。
清明谷雨四月天,挖坑栽树到时间,果树嫁接春时到,光杆药剂树春灌。
五月立夏见小满,果树疏花紧相连,打药防治红蜘蛛,卷叶蚜虫莫小看。
疏果追肥保稳产,果树夏剪进行完。
压青施肥搞深翻,维修树盘扩梯田。
八月立秋处暑到,树喷药剂防叶掉,果树嫁接又到时,施用农肥好时机。
白露秋分九月天。
秋果采收霜降完,不同品种适时采,轻摘轻放轻运搬。
十月寒露霜降连,果品运输人不闲,晚秋清园要抓紧,病虫技叶全烧干。
立冬小雪十一月,冬灌培土不容缓,果树涂白本月办,免受冻害树体健。
大雪冬至又一年,总结经验以利战,做好准备来年干,喜庆胜利丰收年。
(十一)农民节气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关于立秋的谚语二十四节气
![关于立秋的谚语二十四节气](https://img.taocdn.com/s3/m/084462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1.png)
关于立秋的谚语二十四节气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许多与立秋相关的谚语。
这些谚语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也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这句谚语强调了雨水在立秋时节的重要性。
适量的降雨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和灌浆,使得原本不太饱满的稻谷变得饱满,从而提高产量。
如果立秋时节雨水充沛,那么对于农作物的丰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这表明了立秋降雨对于农作物收成的关键作用。
有雨意味着能够满足庄稼生长的水分需求,各种作物都有望获得好收成;而无雨则会让人们担心庄稼缺水,影响生长和结实,进而可能导致减产。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意思是说立秋之后,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施肥、除草、防虫等工作,那么还能有不错的收成。
这提醒着农民朋友们,即使到了立秋,也不能放松对农作物的照料。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这里的七月和六月指的是农历。
如果立秋在农历七月,那么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可能会比较顺利;但若立秋在农历六月,则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收成不佳。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是从立秋时间的早晚来预测气温变化的。
如果立秋的时间较早,天气可能会很快变得凉爽;而如果立秋较晚,那么炎热的天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籽”,说明了立秋之后,植物的生长周期逐渐接近尾声,即使是小草也会开始结籽。
这也提示人们,要抓紧时间收获那些已经成熟的作物。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对于荞麦这种作物,立秋时节正是其播种的好时机,而到了白露会开花,寒露则可以收获。
这句谚语为农民安排荞麦的种植和收获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参考。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若立秋当天是晴天,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可能较为有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会相对轻松一些。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的意思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493e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c.png)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的意思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是中国传统农谚,用来形容在立秋和处暑这两个节气中农民们的繁忙农事活动。
下面是对这个谚语的详细解释:
1. 立秋忙打靛: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8月7日或8日。
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农民们要开始进行收获和储存农作物的工作。
打靛指的是农民们收割庄稼、晒干谷物等粮食储存的工作,因为秋季干燥,适合粮食储存。
2. 处暑动刀镰: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8月22日或23日。
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农民们开始进行秋收的主要农事活动,如割麦、收获果实等。
动刀镰则指的是农民们使用刀、镰等工具进行收割农作物的工作。
此谚语反映了中国农民在秋季的繁忙农事活动,也暗示了农民们在这个时候需要加倍努力工作,以确保丰收和储存足够的粮食。
同时,这个谚语也传递了中国农业文化中对于时节变化的观察和适应的智慧。
立秋节气的风俗及食物
![立秋节气的风俗及食物](https://img.taocdn.com/s3/m/20ac4c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1.png)
立秋节气的风俗及食物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气,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在这个节气中,也有着一些具有特色的节日风俗和美食。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立秋节气的风俗及食物。
一、立秋节气的风俗1. 农谚在农谚中,有着一句“立秋秋不凉,秋寒冬不霜”的话。
这句话主要是说立秋虽然是个节气,但是在这个时候天气却并不是很凉爽,依然是炎热的一天。
而秋寒和冬霜却是在未来的几个月才会出现。
2. 九九归一在立秋这一天,有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叫做“九九归一”。
这个活动总共需要吃99个水果(每种水果一个),等到全部吃完之后,再吃一个“一口馒头”,来表示收获喜悦。
3. 立秋吃雪糕在台湾地区,人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就是在立秋这个节气吃雪糕。
这是因为,在台湾的立秋这一天天气依然很热,而雪糕又是个非常清凉的夏季小吃,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二、立秋节气的美食1. 香糯小麦包在立秋这个节气,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气温得以缓解,天气更加凉爽,也说明着夏收已至,并且田地已经收获了很多作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小麦。
正因为如此,中国南方一些地区,人们就会在立秋这一天吃上一种香糯小麦包。
这个小麦包就是把小麦馅料包在香糯的米粉中,形状通常是小小的圆球,很是可爱。
大家可以用热水蘸着它们吃,口感好极了。
2. 立秋莲藕丝炒肉在立秋这一天,南方人也会吃上一种美味的莲藕丝炒肉。
这个菜式是将莲藕切成细丝,然后加入适量的肉丝进行炒制,加上适量的盐和香料调味,成为了一种非常美味、特别的菜式。
3. 立秋桂花糯米糍桂花糯米糍是一款非常适合立秋吃的美食,它的口感滑嫩、香甜可口。
将糯米粉、糖、热水和桂花蒸熟后,将制成好的糯米团切成薄片,涂上一层桂花酱,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团片,就可以制成美味的桂花糯米糍了。
四、总结在立秋这个节气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收获、丰收相关的风俗和美食。
无论是吃小麦包、莲藕丝炒肉还是桂花糯米糍,都是与丰收有关的食物,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风味,还寓意着人们对于收获的美好祝愿。
立秋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立秋是每年的几月几日](https://img.taocdn.com/s3/m/3c9f89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4.png)
立秋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立秋是每年的8月7日至8月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它标志着夏季的尾声,秋季即将到来。
立秋这一天,可以感受到夏季的余温,同时也能察觉到秋天的味道悄然而至。
立秋之后,夜晚渐渐变得凉爽,早晚的温差也逐渐增大。
农谚有云:“秋分补冬,立冬补夏。
”这意味着立秋过后,我们要开始做好迎接寒冷季节的准备,为整个秋冬健康度过打下基础。
在立秋时节,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保健,毕竟“一年之计在于秋”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注意饮食的营养丰富和均衡,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此外,还要继续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能;最后,要尽量避免感冒,注意保暖和增强抵抗力。
立秋也是物候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中国传统农历和自然现象观察,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凉,植物也开始进入休眠期。
秋季的农作物开始收割,蔬菜和水果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加,像苹果、葡萄、柿子、梨子等水果已经成熟,人们可以尽情享用。
此外,立秋后,可以看到红叶飘落,秋风吹过,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充满诗意的秋天被人们称为“金风玉露一相逢”。
在立秋这一天,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夏秋之交的一些特别现象。
比如,在黄昏时分,可以看到天空中一轮金黄的满月悬挂在高空,被人们称为“立秋月”,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受。
别看它明亮洁白,但是不要轻易触碰它哦,因为它其实是虚幻的。
总之,立秋不仅是一个固定的日期,更是时间的转折点。
它代表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在立秋这一天,我们可以感受到融融夏日的余温,同时也能预感到秋天的凉意。
立秋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养生保健,更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展望未来,在天空下的每一个立秋时节,让我们肆意享受秋天带来的美好和喜悦吧!。
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
![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4336d5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5.png)
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立秋是“四时八节”之一,“立”有开端之意。
立秋之后,始入秋季。
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意味着谷物开始成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说文解字》中“秋”之含义更加明确:“秋,禾谷熟也。
”立秋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来到秋野之上眺望,玉米扬花、大豆成荚、棉花结铃,农人们翘首盼望入秋过后雨水充沛,农事兴旺。
俗语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望着密密匝匝的作物抽穗生长,农人内心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又是一个金黄的时节,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天。
到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最明显的变化是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而立秋作为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的特点立秋时值公历八月上半月,习惯上表示秋季的开始,但气温未降至秋季标准,故有“三伏不尽秋到来”之说。
温度开始下降,平均气温 26-27 ℃,最高气温仍在 35 ℃以上,一般早晚有些凉意,中午前后依然炎热。
降水量开始减少,一般 70-80 毫米,常有大风和暴雨出现,但也有些年份出现早秋旱。
一般光照充足,有利于早秋作物的生长发育。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170句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170句](https://img.taocdn.com/s3/m/46cc47f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e.png)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170句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是老百姓的智慧结晶。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17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2、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3、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到头4、立秋三天,遍地红。
5、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6、立秋雾,地枯枯7、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8、立秋十日遍地黄,家家户户忙收粮。
9、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看罢秋收忙罢秋,天气越来越短头。
10、立秋十八摸,摸个秋瘪肚。
11、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12、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13、立秋晴天,秋天旱14、立秋有雨一秋收,立秋无雨是空秋。
15、立秋晴,秋雨少16、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17、打霜立秋,干断河沟18、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19、立秋十天遍地黄,抓紧收割谷满仓。
20、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21、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22、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23、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24、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25、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26、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27、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28、立秋晴,八月雨;立秋雨,八月旱29、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30、立秋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31、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32、立秋之日凉风至,秋风送爽暑气消。
33、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34、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35、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36、立秋大雨,百日见雪37、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38、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39、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40、朝立秋,冷飕飕。
41、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42、稻黄一月,麦黄一夜。
43、九月九,大夫抄着手。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6c2c6d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32.png)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劳动人民总结出了许多与立秋相关的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农事活动、生活起居以及气候预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立秋时节雨水的重要性。
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量的雨水能够促进稻谷的饱满和成熟,减少秕谷的出现,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如果立秋时节能够迎来几场及时雨,那么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丰收的好兆头。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立秋之后,气温通常不会立即下降,而是有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使得庄稼能够茁壮成长。
如果气温过早地降低,反而可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收成不佳。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这里的“早立秋”和“晚立秋”并非指立秋当天的早晚,而是根据立秋的农历时间来判断。
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被称为“早立秋”;如果在农历七月,则是“晚立秋”。
早立秋意味着天气会较早地变得凉爽,而晚立秋则往往会带来一段较为炎热的时期。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意思是说,在立秋时节,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比如及时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那么农作物还能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这提醒着农民朋友们,即使到了立秋,也不能放松对庄稼的关注和照料。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如果立秋时节没有降雨,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
在缺少雨水滋润的情况下,农作物的产量可能会大打折扣,只能收获正常年景的一半左右。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同样是根据农历时间来判断立秋的早晚对收成的影响。
农历七月立秋,各种农作物都有望获得丰收;而农历六月立秋,则可能会面临收成减少的局面。
“雷打秋,冬半收。
”如果在立秋时节出现打雷的天气,预示着当年的冬季农作物可能会收成不好。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0c921d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3.png)
点击添加内容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 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 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 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 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 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 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 时,应开始“早卧早起, 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 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 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 过。
点击添加内容
《立秋 》
宋 ·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点击添加内容
《立秋 》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04 立秋养生
点击添加内容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 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 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 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 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 “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点击添加内容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 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 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点击添加内容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 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 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 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 肉等等,“以肉贴膘”。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https://img.taocdn.com/s3/m/aee4621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0.png)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立秋的农事活动与农谚俗语
![立秋的农事活动与农谚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9ff2ca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4.png)
立秋的农事活动与农谚俗语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进入了秋季。
在立秋这个节气里,农民朋友们会根据农事活动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农业工作,同时也有许多与立秋相关的农谚俗语流传至今,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立秋的农事活动与农谚俗语。
一、农事活动1. 秋播作物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适宜秋收作物的种植。
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进行秋播作物的种植,如大豆、花生等。
在耕地和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进行农药喷洒和病虫害的防治。
2. 田间管理秋季是水稻的收获季节,也是谷物成熟的时候,农民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水稻的收割和曝晒。
此外,还需要进行农田的除草、灌溉和施肥等工作,以保证秋季庄稼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3. 果树修剪立秋时节,果树的长势已趋稳定,因此农民们也会在这个时候对果树进行修剪。
通过修剪可以控制树冠的形状,调整分枝的结构,增加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4. 温室种植立秋后,由于气温逐渐降低,农民们会开始进行温室种植,如蔬菜、花卉等。
温室种植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生产环境,减少天气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农谚俗语1. "立秋凉风起,开秋千福至。
"以天气现象来预示秋季的情况,表示立秋后温度开始下降,进入秋天,预示着秋天的丰收和快乐的到来。
2. "吃立秋面,红白十全。
"秋季是面食的好时节,立秋时吃面能够意味着收获丰收和吉祥如意。
3. "立秋过后蒸饺吃,包子食跃鱼。
"这是南方地区的一句民谚,指的是在立秋之后开始吃蒸饺,预示着秋季的到来;而在立秋前夕吃包子,则有避邪辟邪的寓意。
4. "立秋顶门墩,捧禾神气奔。
"这是湖南地区的一句民谚,意为立秋之后开始插秧,为庄稼增加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5. "立秋风动旗,夏凉秋更宜。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71f73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c.png)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计量方式,它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基础,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15天。
这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
在中国农村,人们世代相传着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谚,这些农谚既包含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吧!1. 春分,春分雨,谷满仓。
2.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谷雨,谷雨时节种瓜黄,谷雨过后瓜成行。
4. 立夏,立夏种瓜,秋天能吃。
5. 小满,小满大雨,麦子饱满。
6. 芒种,芒种时节种豆瓜,豆瓜成熟收获多。
7. 夏至,夏至前后,瓜果成熟。
8. 小暑,小暑前后,麦子灌浆。
9. 大暑,大暑时节瓜果熟,大暑过后稻谷黄。
10. 立秋,立秋时节,秋瓜上市。
11. 处暑,处暑时节,秋收大忙。
12. 白露,白露时节,稻谷成熟。
13. 秋分,秋分时节,稻谷收获。
14. 寒露,寒露时节,秋菜上市。
15. 霜降,霜降时节,秋菜翠绿。
16. 立冬,立冬时节,麦苗萌动。
17. 小雪,小雪时节,麦苗长大。
18. 大雪,大雪时节,麦苗成熟。
19. 冬至,冬至时节,麦子熟透。
20. 小寒,小寒时节,麦子收割。
21. 大寒,大寒时节,麦子上市。
22. 立春,立春时节,春耕忙。
23. 雨水,雨水时节,春雨润物。
24. 惊蛰,惊蛰时节,春雷响。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这些农谚凝聚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智慧和经验,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在当今社会,虽然农耕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农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的体现。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农谚,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5e6a07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f.png)
二十四节气-立秋谚语1. 什么是立秋?立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是立秋这个节气的开始。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也是季节交替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文化中,立秋有着丰富的谚语和俗语,可以用来形容立秋时的天气、农事活动以及人们的感受。
2. 立秋谚语的意义立秋谚语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立秋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又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期望。
3. 立秋谚语列表下面是一些与立秋相关的谚语:•虫始振翅飞,禾欲谷千堆。
(立秋之后,昆虫开始振翅飞翔,庄稼也即将成熟。
)•朝气暮退,寒秋已到。
•燥热难当,立秋日当。
•阳气渐收,凉气悄至。
•蛟龙睡醒,立秋正当。
•七月四十九,炎夏过半年。
•凉风一起,秋意渐浓。
•秋蛙起舞,立秋将至。
•立秋前后,蝉声渐歇。
•十五雨,二十晴,立秋当晴。
这些谚语互相呼应,形象地描述了立秋时节的特点和表象。
4. 立秋谚语的寓意立秋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可以引发人们对立秋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秋谚语寓意解析:1.虫始振翅飞,禾欲谷千堆。
–寓意:立秋时节,昆虫活动频繁,庄稼也即将成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丰收的希望。
2.燥热难当,立秋日当。
–寓意:立秋之后,炎热的天气逐渐消退,天气转凉,使人们感到舒适。
3.蛟龙睡醒,立秋正当。
–寓意:蛟龙是中国传统的神物,它在立秋时醒来,象征着大自然进入了新的季节,寓意着立秋的重要性和转折点。
4.十五雨,二十晴,立秋当晴。
–寓意:立秋前后的天气状况可以通过“十五雨、二十晴”来预测,反映了立秋时节的天气特点。
5. 结语立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也是季节交替的重要时刻。
立秋谚语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反映了立秋时节的天气、农事和人们的感受。
在我们追求现代生活的同时,了解和传承这些古老的谚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大自然,感受到季节交替的魅力。
注:此文档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以方便阅读和编辑。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民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民俗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e98730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9.png)
饮食习俗
立秋时节,人们会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肉类、鸡蛋等营养丰 富的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同时,一些地方 还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在这一天称体重并与立夏时对比 ,以检验夏季的身体健康状况。
病虫害防治措施
01
02
03
病虫害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相结合的方法。
常见病害防治
针对立秋时节易发生的病 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 ,要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 施,控制病害蔓延。
常见虫害防治
加强对稻飞虱、稻纵卷叶 螟等虫害的监测和预警, 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 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03
CATALOGUE
经典立秋民俗谚语解析
“立秋无雨是空秋”含义及寓意
含义
如果立秋时节没有下雨,那么这一年秋季的雨水就会偏少,形成所谓的"空秋"。
寓意
强调了立秋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因为秋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雨水的充足与否直接 影响到作物的收成。
“立秋处暑有阵头”天气变化规律
含义
立秋和处暑时节,天气变化多端,时常 会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
互动话题讨论
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有关立秋文化的话题讨论,鼓励网友分 享自己对立秋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形成全民参与的文化传 承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立秋民俗起源与发展
古代农耕文化背景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古代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 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立秋与收获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d079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f.png)
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
在中国的农村,人们通过世代相传的农谚来总结和归纳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规律,这些农谚既具有实用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农谚大全。
立春,春雷响,冬不藏。
立春时,天气开始转暖,春雷响起,意味着冬眠的动植物开始苏醒,冬藏的种子也开始发芽。
这时正是播种春作的好时机。
雨水,雨水润万物。
雨水时节,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谚说,“雨水一场三天晴,田间农人笑开颜。
”。
惊蛰,蛰虫惊醒,春雷惊蛰。
惊蛰时,气温回升,农谚说,“惊蛰雷,春雷闹,田间播种忙不了。
”。
春分,春分雨,秧苗长。
春分时,昼夜平分,雨水增多,有利于秧苗生长。
农谚说,“春分雨,秧苗长,地里麦苗长得旺。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正值春耕春种,农民需要趁着雨水,抓紧农事。
谷雨,谷雨前后,播种为主。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适宜播种,农谚说,“谷雨前后播种忙,谷雨后,播种不耽搁。
”。
立夏,立夏前后,麦苗长。
立夏时,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农谚说,“立夏前后,麦苗长,立夏后,麦苗长得旺。
”。
小满,小满时节,农民要开始灌溉,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芒种,芒种时节,稻田插秧。
芒种时,气温升高,适宜水稻插秧,农谚说,“芒种时节,稻田插秧,稻苗长势喜人。
”。
夏至,夏至前后,麦收在眼。
夏至时,气温高,麦子成熟,农谚说,“夏至前后,麦收在眼,夏至后,麦子熟得快。
”。
小暑,小暑时,农民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高温侵害。
大暑,大暑时,农民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立秋,立秋前后,应及时收获夏季作物,为秋季作物的种植做准备。
处暑,处暑时,气温开始下降,农民要及时做好收获夏季作物的准备工作。
白露,白露时,气温适宜,适合种植秋季作物,农谚说,“白露时节,播种秋作。
”。
秋分,秋分时,气温适宜,适合大面积种植秋季作物。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农民谚语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农民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6709e6c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0.png)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农民谚语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二十四节气顺口溜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3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有关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
![有关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565b16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c.png)
有关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寒露时节,关于立秋的谚语1. 「立秋一过,蝼蛄响亮;黄山止暑寒露秋探;朝露著霜天凉网月月。
」2. 「立秋后,榴莲破;梨树仔一树黄。
」3. 「立秋前后,天气转凉,稻谷熟黄下地忙。
」4. 「立秋日后,日夜有寒气;蟋蟀鸣舞,聚满花坛。
」5. 「立秋后,鸟鸣声不止,秧苗已开花。
」凉风,关于秋意的谚语1. 「寒衣褪尽,百花凋零;秋风,寒意逼人。
」2. 「立秋凉风,热风到底,白蚁翻了个旧窝。
」3. 「立秋能见好,秋风干干凉,悠然上自山。
」4. 「立秋起,秧苗已佳;清晨起,露水已凉。
」5. 「秋风凉,闻蟋蟀鸣;夜晚寂,入秋凉。
」丰收季节,关于农作物的谚语1. 「立秋日后,秋雨细细;地里行农夫。
」2. 「立秋入地,农夫春心。
」3. 「立秋避雨,立冬冰絮。
」4. 「立秋插秧,立冬割稻。
」5. 「秋蚕吐丝看看去,立秋之后秋食谷。
」秋天乐趣,关于休闲娱乐的谚语1. 「立秋后,葡萄熟了;民间摘葡萄。
」2. 「立秋日后,上山摘野果。
」3. 「立秋吃鹌鹑,石榴为主。
」4. 「立秋起,天气凉;中秋月圆月饼忙。
」5. 「立秋过后,丰收季节,举办农业嘉年华。
」以上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立秋的一些谚语,这些谚语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农耕文明的智慧,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希望这些谚语能够给你带来对秋天的更深入了解和欣赏。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的民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的民俗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c4f3f5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e.png)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的民俗谚语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之间。
在中国的农耕社会,立秋标志着夏收的开始,农民们开始忙碌的收割农作物,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同时,立秋也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人们在这个时候有许多有趣的民俗谚语与它相关。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立秋之时,人们总有一些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谚语。
首先,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
人们常常会说:“立秋一到,秋风送爽。
”这句谚语体现了人们对立秋时节凉爽天气的期待和喜爱。
立秋时,炎热的夏天正逐渐过去,凉爽的秋风开始吹拂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清新宜人的感受。
立秋也是农民们开始进行夏收的时候。
“立秋收割好,明年五谷要丰收。
”这是农民们一直相信的民间谚语。
在立秋时,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开始收获的季节。
只有在立秋前夏季的农作物收割得当,才能保证来年五谷丰收。
这个谚语反映了农民们对当前收获的重视,以及对明年丰收的期许。
立秋与粽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立秋食粽子,家家喜气新。
”这是人们在立秋时常说的谚语。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家家户户在立秋这天都会包粽子吃。
吃粽子被认为能够驱凶辟邪,并带来好运。
而立秋这天包粽子也象征着一家人团聚的意义,家人可以亲手包制粽子,一起分享天伦之乐。
除了粽子,立秋也与葡萄有着紧密的联系。
“立秋天气好,尝尝葡萄好。
”这是人们在立秋时常常说的民俗式谚语。
因为立秋时节气温逐渐下降,葡萄的生长也达到了最佳状态。
农民们开始采摘成熟的葡萄,并品尝新鲜的葡萄。
葡萄是非常受欢迎的水果,被认为具有丰收和好运的象征。
立秋与传统中医文化也有一定的关联。
“立秋养秋,寒湿生秘。
”这是人们在立秋时常挂在口中的谚语。
立秋时节气温开始凉爽,人们的身体也逐渐开始适应秋季的变化。
因此在立秋之际,养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秋时开始养生,可以摄取适量的温热食物,帮助身体消除湿气,保持健康。
总之,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农谚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
从这个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
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
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
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其实,“立秋”降温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
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
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
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
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
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
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水准不亚于过节。
因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
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
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能够坐等丰收。
同样,“立秋”的早
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立秋”后下不
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
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
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
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
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
掌握好工作的节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对没进入收获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也相对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十场秋雨要穿棉”。
天凉了,还应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切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总结:一想到秋天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园娇羞的果子任君采撷,玉米、高粱、麦子沉甸甸的抬不起头,金灿灿的,一片喜悦的气息弥漫在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