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政办发[2016]66号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政办发[2016]66号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政办发[2016]66号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政办发[2016]6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以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为主,避灾、生态及其他各类搬迁统筹推进的全省移民搬迁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总体思路。着眼“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把移民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进,实现移民搬迁、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一举多赢、协同推进,加快我省追赶超越步伐。

第三条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35.5万户125万人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及同步实施的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安置任务。陕南地区2016年基本完成避灾搬迁任务,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其他地区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和避灾搬迁任务。

第二章搬迁对象

第四条对象类型。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提供公共服务,分类享受相关政策,区别标准组织考核验收”

的原则,统筹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

(一)扶贫搬迁。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

(二)避灾搬迁。主要指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和采煤塌陷区农村人口(以下简称:地灾户、洪灾户、采煤塌陷户)。

(三)生态搬迁。主要指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两类。

(四)其他搬迁。主要指国家及省级公路、铁路、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搬迁群众;以及城镇化和镇村综合改革等涉及的需搬迁农村人口。

第五条对象识别。扶贫搬迁对象由省扶贫办提供精准到户名册。避灾、生态搬迁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级初审、公开,镇(街)复审、公示,县(区)审定、公告的程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精准识别,逐户签订搬迁协议,从严、从实确定搬迁规模,对象识别完成后,市级汇总报省移民(脱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级相关部门核定。

第三章搬迁安置方式

第六条坚持集中安置为主,规范分散安置,完善“交钥匙”工程,对建档立卡在册特困群众搬迁住房实行兜底保障。

第七条集中安置。以市为单位,集中安置率原则上关中不得低于90%、陕北不得低于85%、陕南不得低于80%。

(一)进城入镇。以市为单位,陕南地区城镇安置率不得低于60%,其他地区不得低于65%。优先在市、县(区)、镇(街)规划区内,建设集中安置社区。打通农民进城落户鼓励政策、商品房“去库存”政策与移民搬迁政策,充分盘活利用存量现房(具体办法由省住建厅会同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结合省级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做好搬迁群众安置,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相互促进。进城入镇安置户一律按集中安置对待,执行集中安置建房补助,纳入集中安置考核范围。

(二)依托中心村庄和已建集中安置点续建安置。在中心村庄、已建安置点建设安置房,新老住户总数达到一定规模的,视为集中安置。

(三)新建农村新型社区。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利用撤乡并镇后的空闲用地规划建设中心社区;结合村庄综合整治、传统村落保护提升,跨村、组联合建设集中安置社区;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景区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特色社区。新建农村新型社区执行镇村改革相关规定。

(四)跨区域集中安置。对环境承载差、资源支撑弱、需要实施人口减量的县区或县域交界区,稳妥推进跨镇、跨县安置(具体办法由各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报省移民办备案)。

第八条规范分散安置。不具备集中安置条件的搬迁户,可采取插花安置、梯次搬迁、投亲靠友等方式,在有一定集聚规模、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好、有增收致富条件的地方进行分散安置。各市应结合实际,制定分散安置规范管理办法。

第九条完善“交钥匙”工程。对建档立卡中的特困户,通过“交钥匙”工程实施住房兜底保障,由政府免费提供一定面积产权到户的住

房。新建的各类安置社区,应按实际需要配建一定比例的“交钥匙”工程安置房,实行统规统建,统筹帮扶。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一院两制”等方式,探索移民搬迁“交钥匙”工程与敬老院、养老机构等场所的有机结合,统筹解决特困群众住房兜底保障与政策性兜底保障的有效衔接。

各县(区)应制定“交钥匙”工程安置方案,由市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省国土资源厅、省民政厅备案。

第四章安置房建设

第十条安置房设计。确保质量安全,注重经济适用,做到绿色美观,在建房风格上体现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各地要参考省住建厅提供的相关建房图集,搞好建筑设计。坚持统规统建为主,严格管理统规自建,全面做到以户定建、以人定房。

第十一条安置房面积。扶贫搬迁户住房面积严格执行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规定,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特困户的“交钥匙”工程,原则每户不超过60平方米;对家庭人口在3人以上的,县区政府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从实确定,但最大不超过100平方米。

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的搬迁户,在严格执行省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及建房补助标准不变的前提下,由搬迁对象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坚持实用够用,合理确定住房面积。

第十二条安置房补助标准。坚持“同类对象标准相同”原则,分类确定到户安置建房补助标准。同一对象属多种类型的搬迁户,就高不就低,只享受一项补助政策。各市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到户到人补

助办法,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一)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标准。按照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印发的《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陕扶办发〔2016〕17号)执行。

(二)生态、地灾、洪涝和责任人灭失的采煤塌陷区建房补助标准。集中安置的,每户补助4.5万元,选择高层、小高层、多层进行楼房化安置的,每户再给予0.5万元的奖励性补助;在农村分散安置的,每户补助3万元。

(三)其他搬迁建房补助标准。对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小镇、中心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涉及的搬迁,由各市、县(区)政府依据财力状况,自行确定具体补助标准。

第十三条建房资金筹措。

(一)扶贫搬迁筹资渠道。按照《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和《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筹融资工作方案》确定的筹资渠道,由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具体制定筹集、拨付、使用管理办法。

(二)避灾、生态搬迁筹资渠道。地灾、洪灾、生态和责任主体灭失的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建房补助资金,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省级财政直接投入或整合专项资金以及市县财政分担等渠道筹集。具体资金筹集、管理、拨付、使用以及各级财政承担比例等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办法。

(三)其他搬迁筹资渠道。责任主体明确的采煤塌陷区安置建房补助

资金,采取政府组织、企业投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具体资金管理办法由各市确定。

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建房补助资金,按工程建设单位与拆迁户签定的协议,由建房户从建房补偿中自筹。

城镇化建设和镇村综合改革涉及的搬迁建房补助资金,采取市、县(区)财政补助、整合相关城镇化建设资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收益等办法筹集。

对纳入全省移民(脱贫)搬迁规划实施同步搬迁的,市、县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省农发行相关金融支持政策,申请贷款资金。

第五章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第十四条建设标准。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监局联合制定集中安置规模分级标准,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要求,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建设集中安置区(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五条资金筹措。坚持统一规划、各出其力、共建共享,统筹各类搬迁对象,分类型、多渠道筹措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资金。

扶贫搬迁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使用,按陕扶办发〔2016〕17号文件执行。

地灾、洪灾、生态和责任主体灭失的采煤塌陷区搬迁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予“小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由县(区)统筹使用;不足部分和“大配套”设施资金由县(区)政府通过强化搬迁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对接、加强相关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扶贫及其他搬迁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办法筹措解决。省级各主管部

门要搞好项目计划下达和审查,优先安排集中安置社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在集中安置社区相关项目未安排到位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不予审定和下拨相关项目资金。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制定。

工程移民、责任主体明确的采煤塌陷区移民、城镇化及镇村综合改革移民与各类搬迁对象统筹集中安置,安置社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共用的,由所在市政府根据工程类型和需求,确定筹资办法。对吸纳搬迁农户进入城镇落户达到一定规模的,省财政从鼓励农民进城有关资金中给予每户1万元的奖励性补助,用于本地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建设要求。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按照堤防工程、护坡挡墙等安全类,路、电、水、讯等功能类,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类的顺序,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群众生产需要,可相应配套建设生产工具存储用房。统筹医疗、教育、社区服务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集中安置社区基础完善、功能齐全。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小型集中安置社区原则上当年建设到位;中型集中安置社区在住房工程建成后2年内建设到位;大型集中安置社区在住房工程建成后3年内建设到位。

对靠近城镇和中心村庄的集中安置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不搞重复建设。

第六章规范管理

第十七条总体规划编制。依据“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系统对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科学编制移民(脱贫)搬迁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格规划执行。

第十八条年度计划确定。各县(区)政府依据搬迁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任务,组织国土资源、发展改革、扶贫等相关部门,拟定本行政区域年度扶贫搬迁和同步搬迁具体任务,经各市政府初审,报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报领导小组审定后,一次性下达,并作为资金拨付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第十九条资金管理。按照分类筹措、依规拨付、专户归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强化监管的原则,管好用好各类移民搬迁资金。有关资金管理主体要利用共管账户对移民搬迁资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市、县移民搬迁政策、项目和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监察机关要依规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挤占、截留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条用地保障与规范。坚持应保尽保、节约集约、依法规范的原则,优先利用存量土地和增减挂钩政策保障移民搬迁用地。需要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的,实行计划指标单列,优先保障。具体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宅基地腾退复垦。农村宅基地严格按照一户一宅、一宅一证、建新腾旧,先腾退后兑付补助的办法,加快旧宅腾退。地灾、洪灾、采煤塌陷区搬迁户,做到即建即搬即拆,其他安置对象过渡期不超过三年。腾退的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

则,进行复垦或还林还草。

第二十二条安置项目建设规划。安置选址要严格做好地质、洪涝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靠近城镇、园区和中心村,达到房产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增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安置项目建设要避免削山斩岩、填河改江、损坏植被,严防破坏生态环境。安置建设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和审查办法,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商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安置社区项目管理。统规统建项目实行“一个安置社区、一个项目主体、一个项目法人”的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终结审计制。未经审核批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项目不得验收和拨付全额工程款。统规自建和自主建设要纳入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管理,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质量安全和工程造价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的五方责任主体(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项目负责人、设计项目负责人、施工项目经理和监理总监)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书面承诺制度、永久性标牌制度和信息档案等制度。县级政府是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主体,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责任,全程跟踪监管。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设工程造价。有关具体规定由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和物价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信息化管理。建立移民搬迁对象到户信息管理系统、搬迁指挥系统、查询服务系统、监督考评系统。按照户签协议、村建册、镇建档、县(区)建库、市建平台、省建系统的要求,建立省、市、县(区)、镇(乡)、社区(500户以上)五级搬迁安置到户信息管理体系,并与“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十六条加强督查考核。采取日常督查和阶段检查、重点督促和全面考核相结合,强化督促考核。年度搬迁安置任务完成情况由国土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审计、扶贫等相关部门参与,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进行严考实核。

第七章相关服务

第二十七条统筹解决增收脱贫问题。按照安居与乐业统筹、生产与生活同步的原则,由各级扶贫部门统筹协调,安排好搬迁脱贫与发展生产、生态补偿、教育扶贫、保障兜底等脱贫措施,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退出一户,实现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经济立足。

第二十八条强化社区管理服务。按照搬迁安置社区的规模大小,分别设立独立型、融合型、挂靠型等安置社区。各级组织部门要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安置区阵地建设,指导建设安置社区党组织。民政部门对新组建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各类安置社区应予以登记认可,并按照社区进行管理。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优化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区遇事有人管、就近可保障、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十九条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行

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经常性组织开展群众文体娱乐活动,加深彼此了解,推动感情融合,亲近邻里关系,共建和谐文明、兼容并包的新家园,实现文化融合。

第三十条切实保障权益。按照“搬出地管理林和地、迁入地管理房和人”的基本思路,保障搬迁户在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相关权益。鼓励搬迁群众在自愿、有偿前提下,流转承包地、林地经营权,具体办法由省农业厅、省林业厅拟定。按照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确保搬迁群众在迁入地平等享有基本养老、低保、就业、就医等社会保障和公民权利,公平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搬迁群众在新安置社区的身份认同。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相关优惠政策继续执行省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移民搬迁安置税费优惠政策的通知》(陕政办发﹝2012﹞4号)。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所称以上、以内,包括本数。

第三十三条本细则相关配套文件,由省移民搬迁领导小组、省级相关部门和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本细则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政策、规定与本细则不符的,以本细则为准。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2016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以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为主,避灾、生态及其他各类搬迁统筹推进的全省移民搬迁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总体思路。着眼“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把移民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推进,实现移民搬迁、城乡治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一举多赢、协同推进,加快我省追赶超越步伐。 第三条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万户125万人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以下简称“扶贫搬迁”)及同步实施的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安置任务。陕南地区2016年基本完成避灾搬迁任务,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其他地区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和避灾搬迁任务。 第二章搬迁对象 第四条对象类型。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提供公共服务,分类享受相关政策,区别标准组织考核验收”的原则,统筹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 (一)扶贫搬迁。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 (二)避灾搬迁。主要指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和采煤塌陷区农村人口(以下简称:地灾户、洪灾户、采煤塌陷户)。 (三)生态搬迁。主要指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两类。

移民(脱贫)搬迁补助方案

移民(脱贫)搬迁补助方案 补助,指补贴及帮助;政府或集体专向的,使得某方获益的某种行为。补助的种类繁多,常见有各类网购补助,政府补助,食宿补助,医疗补助等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移民(脱贫)搬迁补助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移民(脱贫)搬迁补助方案 根据屏委办【2012】44号和5月4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加快搬迁工作会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强化政治意识。讲政治,顾大局,无条件执行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讲政治,就是维护组织权威、执行政治命令、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当先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当前,最大的政治就是带头搬迁,组织群众搬迁,按期完成搬迁安置计划任务。 二、搬迁对象:在本单位申购安置房的在职工。 三、严格时间节点:必须在5月20日前完成搬迁。 四、责任主体:领导班子为责任主体,一把手负总责,具体责任分解到每一位限期搬迁职工。 五、责任落实报告督查制度。

1、每一位干部职工抓紧筹划搬迁计划,5月10日填报搬迁计划报告。5月20日为单位干部职工最后搬迁时限。 2、每日督查搬迁计划落实情况,张敏负汇总向县政府办公室书面报告进度。 3、职工财产搬出库区(老县城)后立即申请本单位领导组织验收,交出钥匙。 六、单位努力创造条件为搬迁提供条件。 1、单位职工搬迁及准备,有计划地安排准备和搬迁时间。每个职工安排3天作为公假安排搬迁。 2、因集中搬迁运输费用提高大,单位对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并验收合格完善手续的职工给予700元搬迁补助。 3、统一租用一套住房供职工过渡性住宿。 4、上班期间在民政局食堂就餐,午餐、晚餐分别按实补助10元。从4月11日起,终止时间根据实际而定。 七、严格考核: 1、未按规定时间搬迁的,就是没有完成移民搬迁工作任务, 承担由此而造成的对单位及职工年度考核影响的全部责任,在其个人年度奖金数额内扣减。 2、年度考核不能评为称职(合格)及及以上档次。 3、本工作考核将作为职务(职级)升迁的重要依据。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_征地和搬迁安置工作计划总结草案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 一.项目目标及描述 1、中国农村卫生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开展卫生改革创新试点,为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深入的卫生改革作出贡献。通过在挑选出的省、县开展试点活动,评价卫生改革创新在提高公平获得优质卫生服务方面,提高抗经济风险能力并更好的实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贡献。各项目县将在第一领域下三方面尝试创新(第二领域为项目前三个领域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2、二个领域项目描述如下: 第一领域:批量赠款支持下的卫生改革创新 此领域支持以下三方面的创新活动: (1)改善农村卫生筹资:此子领域活动的开展旨在卫生部指导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和民政部指导下的医疗救助计划。试点活动包括建立信息系统、费用控制和可选择的供方支付机制,提高边缘人群获得服务和支付能力,并改善政府的公共职责。 (2)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效率及费用控制:此子领域核心目标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卫生服务提供的部效率,增强对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关注。 (3)加强核心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机构作用:通过试点不同的做法,加强公共卫生系统的筹资和组织机构方式。此子领域的目标是改善核心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效率和公平性,以及应对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所面临的新挑战。项目支持制定协调的县级公共卫生战略,评价现有资源是如何充分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确定如何加强基本的公共卫生功能,保证公平获得核心临床公共卫生服务。 第二领域:项目协调、政策开发与经验推广: 此领域旨在指导项目的实施并为农村卫生改革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项目的改革性质和创新性批量赠款的使用,需要组建新的项目组织结构和项目管理程序。 3、尽管项目中土地征用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不能将其排除在外。项目有可能支持村卫生室的更新、改造,提供基本预防服务的小规模建筑(通常小于60平方米)。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在公有土地上建设新诊所。如果没有合适的公有土地,则需要征用土地。借款人同意按照世行政策程序和标准进行土地征用。本安置政策框架制定了原则和指导,在项目各领域实施中需要征地时,用于后续的搬迁准备和实施。

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办法

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移民(脱贫)搬迁步伐,根据《X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X政办发〔X〕6X 号)《X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办法》(X政发〔X〕4X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期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避灾生态搬迁及其他类搬迁,“X”期间实施的移民搬迁执行原X移民搬迁相关规定。 第三条“X”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坚持“遵循规律、系统谋划、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总体思路,把移民(脱贫)搬迁作为治本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关键性的生态工程,实现脱贫搬迁、生态搬迁、旅游搬迁协同推进。 第四条“X”移民(脱贫)搬迁以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为主,同步实施避灾、生态搬迁,统筹推进其他类搬迁。X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任务;X年基本完成其他类移民搬迁任务。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五条“X”移民(脱贫)搬迁专项规划编制要依据X县“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要求与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融合交通、水务、住建、电力等部门专项规划,坚持搬迁安置建设规划、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脱贫致富规划“三规合一”。 第六条县移民办要会同发改、国土、扶贫等相关部门,依据“X”移民(脱贫)搬迁总体规划和省市下达年度搬迁安置任务,编制年度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经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县政府同意后,以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执行,作为资金拨付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第七条集中安置小区建设规划编制严格按照省国土厅和省住建厅《关于规范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X 国土资〔X〕5X号)执行,坚持“四避开”,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做到“四靠近”,即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实现“四达到”,即达到房产能保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 第三章对象审定审批 第八条“X”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对象分为易地扶贫、避灾生态及其他类型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要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避灾搬迁对象是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区的农村人口;

2020年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XX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XX,XX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大学生移民搬迁心得体会作文3000字。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XX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 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

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其理由是: 第一、拐沟、偏远村组自然条件差。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一道道难关。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第二、资源性缺水严重。柴关山村处于山岭上,群众吃水非常困难,通过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母亲水窖行动等人饮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是“靠天吃水”,主要依靠集雨场窖,若遇干旱严重的年份,群众仍然到十多里的沟底,用毛驴驮水,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新庄洼、甘沟河2个行政村的7个村民小组,以前靠吃井水和小河水,以人担、驴驮为主,近几年,通过打机井,建高位水塔,接通了自来水,条件有了改善,但成本大、费用太高。 第三、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近年来,我镇拐沟、偏远村组的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书

吴堡县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 一、县区情况概述 吴堡县位于市东部,全县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占总人口的83.3%,城镇化率为42%。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0亿元、6.72亿元、7.6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2173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全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 由于县域地形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设施配套难;县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农田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型缺水突出,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并且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 二、“十二五”移民搬迁初步成效 “十二五”期间,脱贫工作初见成效。我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脱贫相结合,累计投入财政脱贫资金1.28亿元,贫困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15年把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

标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2017年底全面脱贫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开发式、搬迁式、帮扶式”等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按照现行扶贫标准,“十二五”初期全县贫困人口 2.42 万人,到 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 15003 人,累计解决贫困人口9197 人,基本完成省市办下达的减贫计划任务,贫困人口脱贫比例年均下降 9.7%。2015 年,有 5000 人实现完全脱贫,全贫困发生率由 37%下降到 22.7%。 按照“参与式”的扶贫方式,我县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从解决制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难题入手,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重点突出道路、农电、水利、能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整村扶贫累计完成投资 1000 万元,完成整村扶贫 16个村,建成集雨窖 1000 余口,硬化集雨场 12 万平方米,新建饮水工程 4 处,解决了 15000 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道路 11 公里,生产道路 51 公里,硬化通户道路 70 公里,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完善;累计新建山地苹果 5100 亩,栽植优质核桃 23000 亩,改造低产枣园49590 亩,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条件,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得到初步缓解,整村推进扶贫实效进一步提高。 三、面临环境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六个精准是方法论,五个一批是具体措施。这“五个一批”,

关于做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工作的通知汉中、安康、商洛市城乡规划局(建设局):二○一一年八月五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陕政办发〔2011〕67号)要求,切实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现就做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陕南三市应依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因素,以县(区)为单位,委托具备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县(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布局规划》和《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 二、《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布局规划》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对全县(区)范围内移民搬迁的人数、户数、搬迁类型等进行分类统计;结合城乡一体化规划、重点示范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科学选择移民搬迁安置点;对全县(区)范围内每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安置人口、户数、应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估算、建设时序等进行统筹安排。 三、县(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布局规划》在审批前,应由市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规划在批准后30日内,应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四、《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由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等相关要求进行编制,对村民住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集中安置的规模应该在30户以上。 五、移民集中安置用地选址应符合抗震设防和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分部带和可能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气象灾害的区域。并应有利于生活、方便生活、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同时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尽量使用闲散地、未利用地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前必须有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报告。 六、《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条件分析;规划原则与总体构思;用地布局规划;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竖向规划;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防灾等各专业工程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投资估算及建设时序安排。 七、《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应包含以下图纸:位置图,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防灾等各专业工程规划图,鸟瞰图等。 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应以县为单位,报所在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报送省建设厅进行技术审查。

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项目概况 (1)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 (2)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5)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市场环境分析 (8) 第一节市场宏观形势分析 (9) 第二节住房需求分析 (13)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条件 (14)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址 (15)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15) 第五章项目建设思路 (18) 第一节工程概况 (18) 第二节建设内容 (18) 第三节项目建设理念 (18) 第四节项目设计原则及依据 (19) 第五节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 (20) 第六节总平面布置 (21) 第七节建设指标参数 (23) 第六章项目设计方案 (24) 第一节主体建筑设计 (23)

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设计 (25) 第七章项目节能 (31) 第一节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1) 第二节建筑节能措施 (32) 第三节资源节约措施 (33) 第八章环境影响与保护 (35)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35) 第二节环境影响预测 (36)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37) 第四节项目环境评价 (38) 第九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40) 第一节消防设计 (40) 第二节劳动安全 (43) 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 (44) 第一节项目管理 (44)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8) 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 (50) 第一节招标原则 (50) 第二节招标范围 (50) 第三节招投标程序 (51)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54) 第十三章财务分析 (56)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60) 第一节社会效益 (60) 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60) 第三节项目的延展性分析 (62)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汇报发言稿1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汇报发言稿1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汇报发言稿1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汇报发言稿 各位领导: 庙湾乡共有13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自20xx年以来,共有9个自然村911人进行了扶贫移民搬迁,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实现扶贫移民搬迁,极大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现将我乡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历年扶贫搬迁情况 1、20xx年共四个村:天洼村84人、东洼村114人、鸦儿岩村123人、菁苋坪村116人,以上四村至20xx年底全部分散搬迁完成,1500元/人; 2、20xx年共三个村:范果山98人、五里塔76人、苋火村100人,以上三村至20xx年底全部分散搬迁完成,2500元/人; 3、20xx年柳林村53户100人,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筹备下,在村干部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采取集中与分散搬迁的原则,目前已对在村居住的24户75人建房40间,并于10月初远离地质灾害区域全部迁入新居,其余户已分散搬迁在外居住,3400元/人; 4、20xx年庙咀村33户100人,目前只有2户5人在村居住,其余户数已全部分散居住在外,3400元/人。二、300人以下村庄情况共5个村439户1341人。神足底村:93户253人窑儿上村:106户351人老马坪村:51户180人赤泥泉村:88户231人走马湾村:101户299人三、具体办法与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到户。年初,我们成立了乡扶贫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制定了奖惩措施,落实了责任,调动了积极性,并深入农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使移民工作立足于早。 二是大力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我乡的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工具大力宣传扶贫移民政策,并召开移民搬迁动员大会,大造舆论声势,形成一股移民热潮,报名移民户24户75人,使移民工作行动于快。 三是认真研究,选准安置地点。经过三次村民会议认真讨论研究,确定将今年柳林村移民集中安置点选择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便于老百姓耕作处,共征用土地4.2亩。 四是妥善安排,关心移民生活。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我们将关心移民生产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专门落实了工作组责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落实了12户移民户作为科级领导1+2帮扶户,经常关心、帮助移民,使移民工作情系于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困难。一是集中搬迁区域配套设施建设还无着落,建设工程资金缺口大,二是分散搬迁户迁居在外,生活不能保证等等。但我们坚信,有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我们前面困难重重,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保质保量完成移民搬迁任务。 扩展阅读:移民扶贫工作汇报发言稿公众演讲 各位领导: 移民扶贫工作是我乡最重要的工作,今年的移民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进展顺利。今年,县下达我乡的任务数是380人,是我乡三年来移民人数最多、搬迁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难度最

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关于省市反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问题 的整改方案 4月21日至28日,由市国土局与市移民办组成专项稽查组对我县2016年国家易地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5月2日、3日省移民办联合发改委、扶贫办、国土厅对我县2016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为进一步落实中省市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精神,集中整改省市督导检查中反馈问题,全面提升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整改目标 坚持目标问题导向,对标省市专项督导检查反馈问题,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对标反馈问题,精准整改措施 (一)对象识别不精准。要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相关程序,认真开展移民搬迁政策宣传、入户核实、公示初审、主机联合上报、标注数据修改等工作,确保我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名单、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名单、当年计划搬迁人员名单、已入住搬迁人员名单闭合,准确无误。并由移民办按照扶贫局提供的易地扶贫搬迁花名册制定年度搬迁计划,分解到户到

人,指导镇办组织项目实施,签订“三项协议”,完善“一镇一册”、“一点一册”和“一户一档”。 (二)政策执行有偏差。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住房面积、自筹资金控制标准,严守“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建房成本控制在1500元/平方米以内、群众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政策红线,确保易地搬迁对象建房不举债,能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效精准脱贫。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严格执行省市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相关规定,坚决落实“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相关要求,落实《X县移民(脱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拆旧补偿办法》、《X县移民(脱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X县移民(脱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等四个办法,切实提高移民(脱贫)搬迁资金使用效率。 (四)档案资料不精细。按照全市移民(脱贫)搬迁档案精细化管理“五个一”要求,如实、准确、规范填写“一镇一册”、“一点一册”、“一户一档”、“小区档案”、“明白卡”和“登记表”等相关表册,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信息真实、内容准确、填写规范、逻辑清楚。 三、整改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明晰搬迁形势。各村及相关部门要把移民(脱贫)搬迁作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如期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和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整改提高,确保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知识学习】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现就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XX年起,全市每年力争实施5万人移民搬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15万贫困群众的移民搬迁任务,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综合发展能力,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趋向,激发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 (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住点,优先安排。搬迁安置以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

(三)差异扶持、综合推进。整合相关政策,移民搬迁户可享受移民搬迁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搬迁安置困难和后续发展问题。 (四)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科学制定移民搬迁扶贫规划和安置方案,合理确定迁出地范围和搬迁规模。科学选址,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支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统筹解决好移民搬迁资金,移民户的建房资金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移民搬迁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中的特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档立卡中的特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费分别按每人XX元、1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要按照X国土资字〔XX〕182号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利益。农粮、林业、水利、农网改造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优先用于移民安置点建设。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县城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安置点延伸,实现共建共享。移民对象办理城

农户移民搬迁调查问卷

陕南移民搬迁调查表 调查时间: ______ 年____月____日;被访谈者:__________________ 原居住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居住地:____________________ 移民迁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您了解移民搬迁相关政策吗?() A.十分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了解 D.不太了解 E.根本不了解 2.移民搬迁后,您的户籍属于() A. 城镇户口 B. 农业户口 C. 其他 3.移民搬迁后,政府给您划拨的土地人均有多少?() A.0亩 B. 0--0.5亩 C.0.5--1亩 D. 1亩以上 4.政府给您的安置面积是() A.30-50平方米 A.60平方米 B. 80平方米 C.100平方米 D. 120平方米 E. 120平方米以上 5.政府给您的安置方式是() A.集中安置 B. 分散安置 6.您新迁入的地方属于() A. 农村 B.小城镇 C.县城 D.中等城市 7.您迁入地距离县城的距离的大约在() A. 5公里以下 B. 5-10公里 C.10-15公里 D.15-20公里 E.20-25公里 F.25-30公里 G.30公里以上 8.移民搬迁后,移入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一点也不好 9.移民搬迁后,移入地社会服务水平() A.很高 B.比较高 C.一般 D.比较差 E.很差 10.移民搬迁后,移入地社会治安情况()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一点也不好 11.您移民后,年纯收入变化情况()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12.您觉得移民后就业条件变化情况是() A.变好 B. 不变 C.变差 13.移民搬迁后,您在移入地能否实现就业() A.能 B.否 14.如果在移入地未能实现就业,未能就业的原因是() A.没文化 B.没技术 C. 没资金 D.没土地 E.没时间 F.身体差 G.嫌工作条件差

移民搬迁相关问题自查汇报

xx办公室关于我县易地移民脱贫搬迁工作 情况汇报 按照省市有关专题会议精神和《xx的通知》(〔2018〕xx号)等文件精神,我办认真开展问题自查整改,现将有关 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我县“十三五”移民(脱贫)搬迁规模为xx户xx人, 涉及xx个镇xx个集中安置点,搬迁任务占全市62.3%。 我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系统领会中省市有关精神;坚 持问题导向,联系实际“回头看”。两年多来,在市委、市 政府的坚强带领下和大力指导下,在县级各相关部门、镇街 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协同 配合,经过艰苦努力,全县移民搬迁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 阶段性成果。截至20xx年x月xx日,xx个集中安置点已全 部竣工、达到入住条件,x月xx日前已全部向搬迁群众交付 钥匙,部分群众已经搬迁入住,我县移民搬迁工作由“后进” 变为“先进”,顺利进入了入住、脱贫、社区治理、宅基地 腾退等为重心的“后搬迁时代”。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整改。 二、存在问题 根据市级相关部门的安排指示,我县高度重视,积极安 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按照要求进行逐项梳理。经过仔细

梳理,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入住率低 目前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已入住xx户,入住率为xx%,还未达到一半,其中xx镇集中安置点入住0户。 (二)冬季用水问题 我县共xx个集中安置社区,其中有xx、xxx等xx镇xx 个安置点位于山区、岭区,冬季上冻后,通水管道结冰,无法正常上水,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三)群众意愿变化问题 有些搬迁群众意愿摇摆不定,拿到安置房钥匙以后持观望态度,迟迟不肯入住;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在外地打工,拿到安置房钥匙以后就直接外出务工,导致安置房空置。 (四)民风民俗问题 个别地方存在群众遵循民俗、看老黄历搬家入住的情况,部分搬迁群众要选好日子才愿意搬迁入住,客观程度上导致搬迁入住进度慢。 (五)装修过程问题 新安置房装修需要刷墙、铺地砖、晾置除异味,客观上制约群众搬迁入住;另外有些群众还要简单置办家具、安装窗帘等室内装饰,一定程度上延长入住时间。 (六)产业、就业问题

镇异地搬迁工作汇报【最新】

镇异地搬迁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移民扶贫工作是我乡最重要的工作,今年的移民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进展顺利。今年,县下达我乡的任务数是380人,是我乡三年来移民人数最多、搬迁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年。2003年是309人,2004年是120人,加上今年的移民,将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移民扶贫搬迁,极大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现将我乡移民扶贫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到户。年初,我们成立了乡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制定了奖惩措施,落实了责任,调动了积极性,并深入农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使移民工作立足于早。 二是大力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我乡的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工具大力宣传移民扶贫政策,并召开移民搬迁动员大会,大造舆论声势,形成一股移民热潮,报名移民户94户447人,报名县翔云社区的有15户61人,使移民工作行动于快。 三是认真研究,选准安置地点。经过三次党政班子会议认真讨论研究,确定将今年移民集中安置点选择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的圩镇、梅竹村、桥头村三处,其中圩镇点计划安置50户,梅竹计划安置10户,桥头计划安置19户,三处共征用土地25亩,山场10亩。

在3月份就完成了土地征用工作。四是妥善安排,关心移民生活。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我们将关心移民生产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专门落实了工作组责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落实了12户移民户作为科级领导1+2帮扶户,经常关心、帮助移民,使移民工作情系于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困难。一是移民区配套设施建设还需改善,建设工程资金缺口大。二是我乡无一块面积较大平地,平整土地工程量很大,需搬运土石方2.8万方,浆砌挡土墙护坡1000方,总投资需要59万多元,供电、移动、电信杆线搬迁量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近期正值多雨季节,挖机、车辆无法正常作业,影响了工程进度。但我们坚信,有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我们前面困难重重,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保证按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请领导放心。 一、目的:为保证公司整体搬迁工作有序进行,搬迁工作应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力求确保顺利搬迁。二、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xx、*组员:各部门指定×××名负责人(待定)职责:1.组织公司搬迁的全面工作;2.讨论制订公司搬迁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3.协调搬迁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4.领导小组成员要对各自部门的搬迁工作负责。三、搬迁的具体工作:1、准备工作:*年月日——月日①按照平面图对各部门新址进行分配;②确定搬迁的具体时间、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成员;③组织小组成员到新址进行实际场地考察;工作包括:参

2019年劳务移民安置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劳务移民安置工作情况汇报 XX劳务移民安置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自治区移民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XX搬迁安置XX县劳务移民XX户XX人。XX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XX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打好百万扶贫攻坚战,始终把劳务移民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项目,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劳务移民和谐搬迁。截止目前,搬迁安置XX 县劳务移民XX户XX人,基本实现了有房住、有工作,移民生活幸福稳定,安置区秩序井然和谐。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43%。全区劳务移民集中搬迁仪式、全区生态移民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全区劳务移民现场观摩暨工作促进会先后在我区召开,工作经验在自治区获得有效推广。现将我区劳务移民安置工作具体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标准建设安置区,为移民群众创造一流居住环境 1、高层次规划。我区依托辖区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居住环境等优势,在近城、临路、靠湖的XX 镇六站“黄金地带”,规划建设占地XX亩、总建筑面积15.38 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XX套劳务移民安置区。项目预计总投资XX亿元,分三期建设。 2、高标准配套。小区内配套建设“八通九有”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八通”有:通水电暖、通气、通路、通公交、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通网络;“九有”即:有社区活动场所、有学校、幼儿园、

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 设施、有新能源。 3、高质量建设。为了建设高质量工程,制定出台了《劳务移民工程 监督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代建制、监理制,采取项目经理、工 程监督、施工人员同步作业,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切实打造成群众放心的优质工程、满意工程。截止目前,18 年一期XX套移民安置房和配套的社区服务中心、新民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建成使用。教师宿舍楼正在装修;新民卫生院主体全部完工,正在进行上下水、供电、供暖、室外硬化、围墙配套工程建设及设备采购;18年开工建设的二期7 栋XX套安置房,已完成主体施工,现正进行室内外装修,室外配套工程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8 月底完工交付使用;18年开工建设的三期7 栋XX套安置房,正在进行基础钢筋绑扎施工,预计18年8月底交付使用。 4、高配置设施。为了保障移民基本生活需求,按照“五统一”要求,我区投入XX万元为一期XX套移民安置房配备了床、衣柜、电视柜、灶头、窗帘等生活用品,二期XX 套安置房“五统一”配备物品正在采购中。 (二)全方位开展服务管理,确保移民群众安得下、留得住 1、实现和谐搬迁。严格按照自治区劳务移民遴选标准,加强与XX县对接,深入XX 县村民户中对自愿申请搬迁的村民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遴选出符合搬迁条件的村民花名册在所在村、乡(镇)、县 移民办及XX进行公示后报自治区移民局、扶贫办审核批准,最终确定搬迁移民对象;制定了《XX劳务移民安置工作方案》,对移民安

村移民搬迁安置新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xxx移民搬迁安置新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x移民搬迁安置新村,位于xxxx镇政府西北15公里处,新村安置区选在文安驿—稍道河产业路规划线上,规划新村主要用地为xxx旧村落占地。规划范围涉及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沟道村xxx、小岔河、xxx、西沟,总人口393户,1588人。其中xxx、xxx属地质灾害多发地,不宜建居住区。区域内各村以苹果主导产业,现有苹果面积4000亩,坝地种植面积较大,小型养殖多。 二、项目建设概念性条件 规划区内各村群众大多有苹果树产业,不愿搬迁太远,规划区生产生活区间距离不超过5公里范围。既改善了生活条件,也不耽误生产。 规划性用地主要以拆旧建新为主,原先住户大多房前屋后占用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低下,新区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解决xxx、xxx,不宜建居住区困难,村与村之间用地采用土地兑换方式解决。 规划区完全按照新农村标准建设,居住区、党建文化阵地、幼儿园、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绿化亮化、水路、电路、通讯配套齐全,居住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规划区选择在文安驿—稍道河产业路线、交通便利。

三、xxx移民新村 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规划设计房屋土地拆迁征收,三通一平前期工程: 规划区域总土地面积166亩,拆迁房屋27户,51孔间,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 新建移民安置区300户,面积:60000平方米。(投资60000万元) 新建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15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 新建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 绿化亮化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 道路8000平方米。(投资240万元) 给水管网及设施:1600米。(投资80万元) 排水管网及设施:800米。(投资64万元) 电力管线及设施:800米。(投资48万元) 通信管线及设施:800米。(投资30万元) 四、项目实施规划 2016年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一期工程计划完成180套住宅建设工程、道路、引水、排水、电力、通迅、活动室、卫生室、活动广场等工程计划完成时间2018年底前。二期工程完成120套住房建设,幼儿园、绿化亮化等工程完成时

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

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 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全县**年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县**移民搬迁工作**年规划》,结合实际,特制订**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县委十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陕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通知》,坚持移民搬迁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原则要求,围绕城镇建设、产业支撑、移民搬迁“三位一体”目标,以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探索示范、突破难点,统筹规划,推动移民搬迁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迈进,全力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创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到位的移民示范新区。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科学选址。坚持“三为主”原则,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向城镇聚集,着力推动城镇化安置、引导搬迁农民向市民转化,提高全县城镇化率。集中安置点要选择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卫生条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城镇规划区,在住房建设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平房建设,鼓励楼房化安置。 2、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在统筹兼顾**移民搬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依据搬迁安置分类型,区别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分期分批搬迁,优先搬迁受各种灾害影响严重和生存条件恶劣的群众。 3、有业安置,突出特色。坚持城镇安置原则,突出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结合,实现移民户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坚持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以秦岭最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与景区环境、民俗、历史底蕴完全融合统一的特色移民示范工程,增强景区民居的观赏性,从而提升景区品位、聚集景区人气,通过旅游实现移民户的有业安置。 4、城乡一体,进城优先。坚持以“两房结合”、“两证发放”工作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引导,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扎实推进移民进城入镇上楼安置步伐,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目标任务 **年**移民搬迁计划任务3000户12000人。其中:城区集中安置1400户,集镇集中安置1600户;扶贫移民搬迁1500户6000人(含五保户、特困户300户),避灾1291户,生态移民搬迁100户,灾毁安置109户。规划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2个(名单详见附表)。 四、安置形式: (一)城镇集中安置。对有条件进城入镇上楼安置的搬迁户,在允许其保留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等服务业或现代农业。移民安置小区建设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种形式,统规统建按80、100、120平方米四种户型修建,群众自建户型根据规划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安置。严格控制中心村安置模式,按照建设秦岭最美乡村的要求,可在个别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沿公路或川道地区的中心村,将零星分散的自然村和搬迁户整合归并,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乡、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村、户;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第四条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省政府依据《规划》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 第六条陕南地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省上做法成立移民搬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县(区)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规划,做好管理和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