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检测(二) 地表形态变化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2020⾼考地理⼆轮:岩⽯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2020⾼考地理⼆轮:岩⽯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岩⽯圈与地表形态**⼀、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顶⾯上因积⽔风化作⽤⽽产⽣的凹坑,我国珠江⼝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砾⽯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的岩⽯⾯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的长⽯经外⼒作⽤,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矿物转化。

图1⽰意风化坑剖⾯,图2⽰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题。

1.岩⽯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的()A.①类岩⽯B.②类岩⽯C.③类岩⽯D.④类岩⽯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作⽤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侵蚀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的岩⽯⾯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型岩浆岩。

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的结果。

第3题,读图1可知,坑⼝是有⽔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风化作⽤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平坦或坡度较⼩的岩⽯⾯易于在坑内保存积⽔。

]下图⽰意我国某河段河⾕横剖⾯,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种阶梯状地貌)。

该阶地是原为洪⽔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读图,完成第题。

4、图⽰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流⽔沉积—地壳下降—流⽔侵蚀B.流⽔侵蚀—地壳下降—流⽔沉积C.流⽔沉积—地壳上升—流⽔侵蚀D.流⽔侵蚀—地壳上升—流⽔沉积5、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A.河⾕不断拓宽变浅B.⽔流速度呈变快趋势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D.不受风⼒侵蚀的影响【答案】.C.B第4题,T1~T4颗粒物是由流⽔沉积⽽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表形态及其影响第5讲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表形态及其影响第5讲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

专题突破练5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017·湖北武汉模拟)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人口集聚区④关隘要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太行八陉中,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是( )A.飞狐陉B.井陉C.白陉D.轵关陉答案:1.D 2.B解析:第1题,“陉”是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这说明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是交通要道和关隘要冲,故选D项。

第2题,井陉横穿太行山脉,连接两个主要城市太原和石家庄,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意义最为重要,故选B项。

(2017·四川成都二模)下图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

据此完成第3~4题。

3.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 )A.十三间房附近B.三间房附近C.了墩附近D.哈密附近4.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A.风灾危害大B.修建成本高C.洪涝灾害多D.占用耕地多答案:3.B 4.B解析:第3题,根据风频图判断,该地盛行西北风。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三间房位于山谷谷口处,峡谷地形加剧了风速,加重风力的危害,所以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为三间房附近。

第4题,山区修建铁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图中该段沿虚线走向修建,需要穿越多条等高线,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2018·北京朝阳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地区( )A.位于我国西南山区B.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D.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6.图示聚落的( )A.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B.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D.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答案:5.C 6.A解析:第5题,图示地区地形崎岖,分布有窑洞,属于我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A项错;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B项错;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C项正确;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和公路,D项错。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3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3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3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后加强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2013 ·江苏 ) 以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种类图;高大的鸣沙山环绕着月牙形凹地,泉水在凹地汇聚形成月牙泉( 见图右下角照片) ,素以“千年不干”有名,但最近几年改日益干枯,当地政府发出“挽救千年代牙泉”的号召。

读图回答1~2题。

1.月牙形聚水凹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流残遗而成C.人工发掘而成D.风力侵害而成2.泉水日益干枯的主要原由是()A.天气变暖,蒸发加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堆积,古河流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停减少【答案】 1.B 2.D【分析】第 1 题,考察了湖泊的成因。

据图剖析可知,月牙泉是古河流经过的地方。

其成因为古河流残遗而成。

故答案为B。

第 2 题,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的原由剖析。

据资料可知,月牙泉的补给为地下水。

千百年来,其蒸发量与补给量向来处于均衡状态。

近些年来其补给量不停减少,因此使得泉水日益干枯。

雁荡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示,雁荡山是一座拥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左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表示简图,右以下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

据此达成3~4 题。

3.左上图中能够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种类的是()A.甲B.乙C.丙D.丁4.形成右上图示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① B .②C.③ D .④【答案】 3.B 4.D【分析】第 3 题,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故雁荡山山体岩石种类应为岩浆岩。

题目左上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变质岩、岩浆岩、堆积岩、岩浆。

第 4 题,雁荡山峡谷是由流水侵害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

题目左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重熔再生、冷却凝结、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第四纪时欧洲散布着大面积冰川。

读图回答5~6 题。

5.欧洲大陆冰川南侧界限走向如上图所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海陆地点C.洋流D.地形6.上图中 A 半岛多峡湾海岸,形成峡湾海岸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害B.冰川侵害C.流水侵害D.冰川聚积【答案】 5.A 6.B【分析】第 5 题,图中大陆冰川南侧界限大概呈东西走向。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第3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训练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第3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训练

【走向高考】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 第3讲地表形态的变化训练一、选择题(2014·安徽)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1~2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答案】 A【解析】考查大气环流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冬半年,该地区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再加上山地形成的峡谷效应,冬季风速较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由于该时期副热带高压较长时间位于该地区的北部,因此该地区盛行偏北风时间较长,风速相对较小。

选项A正确。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答案】 C【解析】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沙山仅分布于局部小区域范围之内,因此其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主要是风力堆积所致;沙山形成后,主要受风力侵蚀作用,在风力侵蚀作用下沙山侵蚀形成垄槽相间的地形,选项C正确。

(2014·浙江)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答案】 C【解析】考查了地质构造成因和外力作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一、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 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 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 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A.甲——背斜谷
B.乙——向斜谷
C.丙——背斜山
D.丁——向斜山
5.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东部区域以内力作用为主
B.中部地区属于同一水系的流域范围
C.西部区域古今地形倒置显著
D.区域至少存在两对水平方向挤压力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解析】 第4题,甲处有河流流经,可知是河谷,沉积地层地质 年代从中心向两侧岩层变老,属于向斜,综合来看是向斜谷。乙处等高 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可知为山谷,沉积地层地质年代由老向新,属于背 斜,此处为背斜谷。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可知为山谷,从地层 新老关系看是背斜,因此为背斜谷。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 脊,根据地层新老关系看是向斜,故此处为向斜山。第5题,背斜的初 始形态为山地,背斜谷的存在说明东部区域以外力作用为主。根据等高 线分布来看,甲与丙之间有一山岭,图中两条河流可能是同一水系也可 能是不同的水系。西部地区的地形为向斜谷,保持着原始的向斜谷地 形,因此古今地形是保持一致的。图中西部地区向斜为东北—西南方 向,受东南—西北方向的挤压力,东部地区向斜为西北—东南方向,受 东北—西南方向的挤压力,表明该区域至少会存在两对水平方向上的挤 压力。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部分专题二基础练(2024·北京模拟)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该地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地层最新的是( D )A.甲B.乙C.丙D.丁2.图中( B )A.①地易发觉油气资源B.②地受侵蚀作用明显C.③地隆起由向斜形成D.褶皱与断层同时发生【解析】第1题,沉积岩越靠下形成越早,可推断出图中岩层形成由早到晚为丙、甲、乙、丁,地层最新的为丁,D正确,故选D。

第2题,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①处不是背斜,不易发觉油气资源,A错;②地位于背斜顶部,侵蚀作用最明显,B正确;只考虑内力作用,向斜形成谷地,③地不是向斜,其隆起是因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C错;图中褶皱处发生了断层,应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D错。

故选B。

(2024·福建模拟)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

完成3~4题。

3.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 C )A.东北风春夏B.西南风春夏C.东北风冬春D.西南风冬春4.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D.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推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上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C正确,故选C。

第4题,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积累形成的,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积累,不断积累形成巨大沙丘,A正确,故选A。

(2024·重庆市二模)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 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形为(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2.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积累作用解析:第1题,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依据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由于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选A。

答案:1.D 2.A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3~4题。

3.上图中板块共有( )A.1块B.2块C.3块D.4 块4.上图中虚线圈内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A.海洋B.海沟C.海岭D.裂谷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图示反映了一处大洋的生长边界和一处海陆的碰撞边界,因此有3个板块。

故选C。

第4题,图中虚线圈内反映了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海沟,大陆一侧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故选B。

答案:3.C 4.B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5~7题。

5.据图推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依次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假如该地区有石油,则应当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C.假如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D.该地多断层构造,多火山、地震解析:第5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

中低档不丢分1. 北方四岛的形成原因是()A. 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B. 流水沉积形成C. 火山喷发而成D. 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答案D解析北方四岛属于东亚岛弧,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由两大板块碰撞形成, 故D项正确。

(2017 •温州模拟)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大理石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当地物理风化作用强。

读“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图”2. 昆仑山物理风化作用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 风力大B.风力小C.温差大D. 土层厚3. 和田玉的形成过程是()A. 乙T丁B.丙T甲C.丁T丙D. 丁T丁答案 2.C 3.D第3题,从图中信息看,图中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和田玉属于变质岩,是大理岩(变质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变质岩。

专题整合强化练(2017 •浙江冲刺卷)下图是“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完成2〜3题。

解析第2题,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地区, 山体高大,昼夜温差大,所以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4〜5题。

(2017 •浙江杭州6月统测)下图为长江三峡中巫峡的景观素描。

读图完成4. 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岩层沉积一一挤压褶皱一一地壳抬升一一流水下切B•岩层沉积一一地壳抬升一一断裂下陷一一洼地积水C•岩浆侵入一一岩层沉积一一断裂抬升一一流水下切D.挤压褶皱一一岩层沉积一一冰川侵蚀一一冰雪融化5. 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可能与巫峡相似的是()A. 东非大裂谷B.挪威峡湾C.渭河谷地D.虎跳峡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图示巫峡地区岩层有层理结构一一沉积岩,岩层有明显的褶皱变形一一挤压褶皱,巫峡两岸是高大山地一一地壳抬升,峡谷一一流水下切。

选项A正确。

第5题,东非大裂谷、渭河谷地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虎跳峡是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形成的。

(2017 •浙江永康检测改编)读“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地表形态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地表形态变化01内力作用考查角度1▶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 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下题。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解析▶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的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

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

答案▶ D考查角度2▶以地质剖面图为命题背景,解析地质活动过程(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侵入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之后,而这些岩层又是在断层之后形成的,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C1.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用途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片理构造(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全国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第Ⅱ课时作业专题过关检测含解析

全国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貌第Ⅱ课时作业专题过关检测含解析

地貌第Ⅱ课时[专题过关检测]专题验收,高考实力实战冲关一、选择题(2024·大连一模)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

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B.为图中的C类岩石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 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2.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加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加,气温上升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解析:1.B 2.B 第1题,铺设的黑色玄武岩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依据图示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D是沉积岩。

A能够形成B、C,说明B是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C是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玄武岩。

A是岩浆,变质岩高温熔化形成岩浆,E是变质岩。

第2题,玄武岩有气孔,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2024·洛阳联考)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困难,河流曲折。

如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的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

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丁河段村庄遭遇洪涝灾难频率较高。

据此完成3~5题。

3.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 B.断裂下陷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4.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5.与其他河段相比,推想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难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解析:3.C 4.B 5.A 第3题,依据凉水泉和九道河泉两侧的岩层形成,图示区域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是背斜被侵蚀形成,河谷的主要成因是背斜成谷。

第4题,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乙,河道宽浅,水流慢,以沉积作用为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理环境变迁 专题强化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地理环境变迁 专题强化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

专题强化练(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一、选择题(2018·广西4月考前模拟)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米长的“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

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2.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喷出岩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由材料第一句“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以推断,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

“巨人之路”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

根据岩石的形成条件,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只能是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故选C。

第2题,由上题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构成,石柱组成的岩石是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故选D。

答案:1.C 2.D(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4.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解析:第3题,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2 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一 自然地理事物的原理与运动规律——专题02  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二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地壳物质循环[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为“过程①”,限定词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变成的”。

解题思路是大理岩是石灰岩在________作用下变质而成的。

第(2)题,主旨词是“代码”,限定句为“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是大洋中脊处的洋壳是岩浆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第(1)题,不知道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

第(2)题,不知道大洋中脊是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自主解答】(1)________(2)________[规律方法巧运用]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2.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1)箭头含义的判断技巧(见上图)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一定代表冷却凝固,属于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一定代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一定代表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一定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2)根据箭头的进出多少来判断岩石类型和岩浆(见上图)①箭头为三进一出的为岩浆。

②箭头为一进三出的为岩浆岩。

③箭头为二进二出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根据岩石特征来判断岩石类型①沉积岩一般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②岩浆岩一般具有气孔构造或有大的矿物结晶体。

[触类练习要旁通]1.当地时间2013年9月2日,秘鲁乌比纳斯火山发生喷发,冒出浓烟和火山灰,场面蔚为壮观。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地表形态的变化重难点知识分析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地貌对聚落形状的影响3.河流地貌(1)侵蚀形式溯源侵蚀:加长作用,河源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不断向源头方向延长,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加深作用,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加深。

侧蚀:加宽作用,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使河谷拓宽、谷破后退(2)侵蚀地貌上游河谷窄,呈“V”形——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道几乎占据整个河谷中游河道渐开阔——以侧蚀为主,呈“U”形,(注意:侧蚀使河床不对称)下游河谷更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以侧蚀、堆积为主,河谷呈槽形,(3)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石绳(下图)又名绳状熔岩,是岩浆喷出地表,顺坡而下时,表皮先冷却,冷却表皮受内部尚未凝固的流动岩浆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石绳外表与麻绳、草绳等极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现,多呈弧形弯曲。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左图中石绳内部应具有()A.层理构造B.片理构造C.冲刷构造D.气孔构造2.右图中能够反映石绳形成过程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⑤3.关于弧形石绳描述正确的是()A.延伸方向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B.弧顶指向地势低洼的方向C.石绳弧顶指向岩浆的来源方向D.垂直于板块边界延伸方向招摇山又名“猫儿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西北部,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因山顶巨大花岗岩外形酷似卧伏的猫而得名。

猫儿山在寒武纪崛起成山,经剥蚀夷平后,在加里东运动时火山活动剧烈,再次隆起,发育成古老的山地。

下图为猫儿山地质构造剖面图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猫儿山首次形成的山地为()A.背斜山B.断层山C.向斜山D.活火山5.猫儿山被外力剥蚀夷平阶段()A.内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大B.周边湖泊水体堆积物少C.侵蚀速率大于抬升速率D.河流下蚀作用逐渐变强6.推测“猫儿山”山地的形成过程()A.外力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活动→外力侵蚀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岩浆活动→外力侵蚀C.岩浆活动→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岩浆活动→外力堆积D.岩浆活动→外力堆积→外力侵蚀→岩浆活动→外力堆积巨人湖曾经为冰坝堰塞湖,冰川体内发育众多通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 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 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 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 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 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
•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 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精选版ppt
17
• 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
多呈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 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 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海发展,形成沿海聚 落带
精选版ppt
20
• 【例1】 (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 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 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 图1
精选版ppt
21
• (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普遍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风蚀蘑菇等地貌
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侵蚀 作用
流水 侵(溶)蚀
“V”形谷、河湾、槽形谷等; 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 河流影响地区 柱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

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

第2题,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2022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在生产工具落后的古代,石窟造像多选择易雕凿的砂岩、石灰岩体,石灰岩因良好的沉积分选性更利于造像。

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是一处砂岩造像,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是一处石灰岩造像。

两处石窟岩体均裂隙广布,因“水祸”破坏严重。

据勘测,云冈石窟断崖上部覆盖较厚的黄土层,覆盖的黄土改变了局地水循环,加速了石窟破坏。

据此完成第3~4题。

3.龙门石窟雕凿于石灰岩体,因为( )①石灰岩质地均匀,佛像精美②石灰岩岩性较软,利于开凿③石灰岩岩性坚硬,利于保存④石灰岩结晶较慢,晶粒均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龙门石窟被破坏时发生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风沙侵蚀B.物理风化C.生物风化D.流水侵蚀【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有一定的分选性,质地均匀,制作的佛像精美,①正确;由材料可知,石灰岩体易雕凿,岩性较软,②正确,③错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一般为碎屑结构,晶粒结构较少,④错误,A项正确。

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二Word版含解析_00002

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训练二Word版含解析_00002

专题训练二地球表面的形态能力提升练第14页1719 —1721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这就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著名火山景观一一五大连池(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2题。

1 •组成图示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A. 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 花岗岩B.玄武岩C.砂砾岩D.大理岩答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图示山体岩石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属于上地幔。

故选B项。

第2题,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经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C项正确;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项错误;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两项错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昆仑玉照片,图中I、H、川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完成第3~4题。

3.昆仑玉是一种变质岩,盛产于昆仑山脉的岩体中,其形成的过程属于图乙中的(A. ②B.③C.④D.⑤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I —①B. n—③C.川一⑤D. I —⑥答案13.D 4.A解析第3题,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昆仑玉是一种变质岩,应该来自变质环境,其形成的过程属于图乙中的⑤。

第4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该岩石是沉积岩,而沉积岩形成于沉积环境中,故其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I —①。

(2019浙江温州九校高一期末)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图中★处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并引发海啸。

读图,完成第5~6题。

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岩石圈C.地核D.软流层6. 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A. 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B.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C.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D. 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答案15.B 6.C解析第5题,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9千米,根据板块形态可知,该地位于大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二)地表形态变化[知能强化练](2019·宿迁期末)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主要成份为砾岩、砂岩等,其中砂岩富含浅红色的长石,其色泽会随着一天阳光的变化而变化。

图1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2.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D 2.A 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艾尔斯岩石的主要成份是砾岩、砂岩等,而砂岩和砾岩为沉积岩。

沉积岩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

第2题,据题意分析可知,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外力作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流水侵蚀作用)。

再据图2分析可知,指向沉积物的箭头①是外力作用。

(2019·无锡一模)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4.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解析:3.B 4.A 第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甲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中间较深,两侧较浅,说明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可能是向斜,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甲处向斜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第4题,据题意分析可知,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中间较浅,两侧较深,说明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可能是背斜,而在乙处出现部分岩层缺失,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然后被外力搬运。

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不一样,说明丙处岩石可能由于岩浆侵入而形成的花岗岩。

(2019·苏州一模)如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断层f的走向为(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距今1 400万年解析:5.C 6.D 第5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断层f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第6题,F层覆盖花岗岩G,说明花岗岩G侵入早于F层,火山灰层T存在于F层,晚于F 层,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距今约300万年)之前,地质年龄可能为距今1 400万年;断层f发生晚于F层的形成,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a处岩石年龄最老,但是b处岩石年龄不是最新的。

(2019·金中海中南外三校四模)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 )A.2次B.3次C.4次D.5次8.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 )A.a 与小北山之间B.b 与北区火山之间C.c 与南区火山之间D.d 与六棱山之间解析:7.C 8.C 第7题,由图可知,火山碎屑岩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据此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

第8题,据图,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

(2019·苏锡常镇二模)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北向南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10.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解析:9.D 10.C 第9题,据题意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形成时间越早;然后据图分析可知,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据图分析可知,该河流东岸侵蚀,西岸堆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流;流水的侵蚀(下蚀)作用和地壳抬升运动形成了河流阶地。

第10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在阶地②,原因是土壤肥沃,火山灰层,地势适中,离水源也较近;河漫滩地区洪水时可能被淹没;阶地①没有火山灰层;阶地③地势较高,取水不便。

(2019·金中海中南外三校四模)地质学家冯景兰曾对某地地理景观作如下表述:“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

……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

下图为该地植被垂直分异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地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 )A.岩石受风化作用的结果B.变质岩在抬升过程中受流水侵蚀的结果C.地壳抬升后风力作用的结果D.沉积岩在抬升过程中受流水侵蚀的结果解析:选D 砂岩与砾岩为沉积岩;材料提到“真岭南之奇观也”,可知该地为岭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地区,山地抬升后多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沉积岩在地壳演变的缓慢抬升过程中,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该地的地貌景观。

(2019·南京盐城二模)贝加尔湖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面积为3.15万km2,每年封冻期长达5个月。

如图为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题。

(双选)12.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贝加尔湖深度可能会增加B.贝加尔湖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C.该处可能发生过地震D.湖底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湖泊西岸解析:选AC 据图分析可知,贝加尔湖位于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岩块即地堑处,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其深度可能会增加,该处可能由于岩层垂直运动引发过地震,湖底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湖泊东岸,东岸侵蚀,西岸沉积。

[热点迁移练](2019·扬州一模)2018年我国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 018 m的大陆科学钻探。

下图为“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此次钻探工程钻探到( )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14.下列有关松辽盆地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岩层挤压—风力侵蚀B.②阶段:岩层挤压—岩层下降C.③阶段:岩层张裂—岩浆活动D.④阶段:岩层张裂—流水侵蚀解析:13.A 14.C 第1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此次钻探工程钻探深度为7 018 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 km,所以,此次钻探工程钻探到地壳。

第14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①阶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②阶段由于岩层挤压发生弯曲变形,③阶段岩层张裂岩浆沿裂隙上升,④阶段岩浆活动而形成岩浆岩,同时地表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

(2019·苏北三市一模)湖南张家界地区原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张家界地貌”。

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属于典型张家界地貌景观的是( )16.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A.②—③—①B.②—④—⑤—①C.②—④—⑥—⑦—①D.②—④—⑥—⑧—①解析:15.D 16.A 第15题,据文字信息分析可知,湖南张家界地区原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符合这一景观特征的是D图。

第16题,据文字信息分析可知,首先,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②形成砂岩,然后,地壳运动③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形成裂隙,最后,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①沿裂隙侵蚀。

(2019·原创冲刺卷六)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东南某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并绘制出该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图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该岩层埋藏深度。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最可能位于向斜部位的是( )A.甲B.乙C.丙D.丁18.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甲地可能找到化石B.此地以红壤为主且土壤肥沃C.乙、丙之间可以通视D.此地主要经历了褶皱隆起,风力侵蚀解析:17.D 18.A 第17题,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绘出该岩层分布的海拔线(如下图),就可以判断在丁处该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

甲、乙、丙三地该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

第18题,仔细读图推断,在甲处该沉积岩岩层出露地表,可能找到化石;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以红壤为主,但土壤贫瘠;乙、丙之间为凸坡,视线被阻挡,不能通视;从该沉积岩岩层的弯曲可以推测此地经历了水平挤压,褶皱隆起,但我国东南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