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坏问题的三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一个坏问题的三种方法
1.要傲慢无礼
如果你想提出一个坏问题,那么切记,不要展露任何谦卑,而是要以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开始你的表演。
最好使用反问句。反问句是一柄利刃。
有人喜欢说:“你为什么就不能长点脑子?”
——这个问题会让对方哑口无言。因为,如果他很认真地解释了提问者的“为什么”,实则就是承认了自己“没有脑子”。
提问者对“为什么”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想把“没有脑子”这道符黏在对方的脑子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
“为什么你有能耐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拜托你能不能讲一句实话?”
“为什么你的作品里没有灵魂?”……
这样的提问方式,已经预设了某种结论,它让提问者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有利地形,从高处进行火力扫荡。
不用怀疑,只要这样的问题一出口,就一定不会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它们都被闷死了。恰是这些问题,关闭了(而不是开启了)交流的通道。
傲慢无礼的提问者可能会奇怪,管理学家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曾提出过一个“谦逊的问讯”(Humble Inquiry)的做法。在沙因看来,“谦逊的问讯”指的是“不带预设答案的提问”,是一种“带着好奇和关注与另一个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态度”,它能使人“畅所欲言”(沙因《谦逊的问讯》)。
这种谦逊,humble,尤指身份较高的人对于身份较低的人的态度,尤指上级对于下属、老师对于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因为在文化的常规里,地位更高的人有“教导”的权力,他们只是告知、评价和指点,而不是发出问询。
但是沙因发现,如果上级不懂得以一种谦逊的态度、以一种关注的目光向下属提出问题,发出让下属畅所欲言的邀请,那么在一个组织里,信息便无法顺畅地流动,进而为更严重的问题埋下伏笔。
比如沙因在一起航空事故的调查中发现,正是当值的机长没有在意年轻的副驾驶告诉他的重要信息,才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护士能不惮于主刀医生的威严而即时传达某些情况,那么一些医疗事故就可以避免。
类似地,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不苟言笑时,他尤其要斟酌好语气和用词。如果家长不耐烦地说:“你为什么像个闷葫芦一样,快说点话啊!”你觉得孩子会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吗?这样的问法是适得其反的。
相反,下面的问题会激发起人的表达欲——
“好有意思,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你能再说说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什么头绪,你觉得呢,我们该怎么办?”
“你上次会上的发言,我回去后还想了很久,这回我还想再听听你的意见?”
“你觉得现在的情况OK吗?有没有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你觉得爸爸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吗?”
——当然,如果你想问一个坏问题,那就把上面的问题统统忘掉吧,赶紧的!
2.要急于求成
如果你想问一个坏问题,还有一个方法是急于求成。
你大可以问“如何在一个月内赚到一百万”“能不能花两个月从零学会一门外语”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许多骗子就会跃跃欲试给你答案。
有时候韭菜之所以鲜嫩可口,就在于他们总是提出急于求成的问题。
急于求成是这样一种心态,只关心结果,却不给过程以耐心。
急于求成的提问者等待的是一个简单的答案,是药到病除、一贴见效的药方,他们在提问前就已经做出了一种假定:凡事必有速成法,
只要张口问出来。
可是,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长期主义者:画了几十年的画,弹了几十年的曲,投了几十年的资,码了几十年的字……是这些人傻吗?
长期主义者会问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件事做到完美?”至于花多少时间达到,他们在所不惜,他们等得起,有足够的耐心,穿越急吼吼的时代布景。
但凡是讲求速成的,多半是投机主义者,他们相信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眼光,善于打擦边球,以及运气总会来到自己这边,他们喜欢下注,甚至全押,他们逢人就问急于求成的问题,却不去做点点滴滴的累积。
有一本书叫《实力、运气与成功》,是一个经济学家写的。他分析了很多不同的职业,发现不管是什么职业的从业者,能不能做到顶尖,都是实力与运气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
只是有所不同的是,在有些职业中,实力起的作用更大,而另一些,运气的作用更大。
对于实力为主的职业,那么老老实实地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运气为主的职业,你就不应该聚焦在结果上(因为结果有非常大的不可控性),而是要更关注过程,摸索出能够抵抗不确定性的做事法则,坚持去做对的事。
一个急于求成的问题就像一种危险的引诱,它会转移我们的关注点,使我们不再关注真正重要的部分,我们会被引向歧途。
而正是这样的引诱,成了某些骗子的拿手好戏,他们把“极速”“快速”作为卖点,玩着屡试不爽的诱骗游戏。
在公司里,假如上级向下属问了一个急于求成的问题:“把下个月的数据提升50%,大家能不能做到?”他会得到什么回答呢?他可能会收获一大堆信誓旦旦的保证,一些大词狠词,一些云里雾里的战术,然后把所有人拖入一个不断加速的循环直到筋疲力尽……
相反,如果不抱着速成的思路,你可以问出如下的好问题——
“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如何跟一个人建立稳定而持久的亲密关系?”
“如何让孩子学会爱这个世界?”
“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我坚持做十年的?”
“有什么样的技能是能让我受益终身的?”
“我们这个产品的护城河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都不太好答,但是能带着我们渐入佳境。
3.要非此即彼
如果要问出坏问题,非此即彼的方法你一定得学会。
简单说,就是拿出两个选项,A和B,问别人或者问自己,诸如——
“要么狠,要么滚,你选哪个?”
这样的问题实在折磨人,它提供了一种错觉,好像非此即彼,你别无选择。可如果左边是手雷,右边是地雷,你会选吗?
在现实中,我们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走在人生路上,好像可选项越来越少,路越走越窄。我们参加了一道又一道考试,奋力争取高分,奋力挤走其他人,结果呢?当所有的考试远去,却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
在非此即彼的提问中,问题给出了答案的全集。你并非在填一个答卷,而是在被迫做出选择。可是,凭什么?
凭什么早早地就框定这一切呢?
凭什么就能假定没有其他的可能呢?
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会好很多。汪峰喜欢问学员:“你的梦想是什么?”别笑,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不妨问问你自己:“你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梦想,可以梦,可以想,多么可爱的问题啊!比那些二选一的问题要好上一百倍。
就在你梦着想着(也就是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些久久压抑着的想法会顽强地冒出来,盘踞你的头脑,比如你可能会说,“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导演”,或者,“我的梦想是开着摩托车环游世界”。
摆脱了非此即彼的提问习惯,天地陡然就会大许多。当遇到人生的选择时,你不是立即祭出选项,而是先问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当遇到当下待解的难题时,你先试试看有没有看待这个难题的其他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