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危机的传播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危机的传播扩散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渠道,原因和动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效果等要素进行分析论述。关键词:网络危机危机传播扩散规律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关联越来越复杂,社会系统的脆弱性也越来越大,导致近年来我国各类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危机事件往往具有时间紧迫、事态发展迅速等特点,若不及时有效的应对,后果严重。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形式多元、方式互动、传播迅速。因此,在危机事件的出现和进展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传播对事态走向和政府决策影响巨大。比如近年来的厦门PX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杭州市飙车案等一系列事件都体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并且政府缺少有效的监督技术和方法,使得互联网上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同时,网络谣言也有增多的倾向,容易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因此,如何更好的分析和掌握基于网络信息载体的危机事件传播规律,为政府对危机事件的监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危机事件信息传播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信息传播的主体特性、环境因素、过程、情感倾向、引导政策和热点主题挖掘等等,而对各种关系复杂、规模庞大的危机事件的网络信息传播群体和传播

机制研究较少。由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快捷和方式多样,使得传播

群体呈现出更为复杂化和动态化的特征。传统方法更难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发现潜藏的群体特征和行为规律,特别是在对危机事件的事态发展状况的预测和控制上捉襟见肘。这主要是,传统方法对3个重要问题研究不足:(1)如何从危机事件的网络传播特性出发,抽取网络信息的传播群体?(2)如何分析这些传播群体的结构和行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组合干预措施?(3)如何发掘传播群体中的重要角色和持不同观点的派系,以对危机事件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性和舆情观点的形成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说明可以使用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的方法来研究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因此,本文将提出—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渠道,原因和动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效果等要素有机整合到一个框架体系内来进行论述。

1、网络危机的传播方式与渠道

通过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关系来传播是网络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方式与渠道。突发事件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网络新闻门户网站,商业网站和民间网站对于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系列跟踪报告,开辟专题,刊登评论文章并且提供rss订阅功能,由于这类网站大多比较专业和正规,公信力较高,是正面舆论引导的主战场。

2. 网络评论专栏网络评论专栏是辅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的一个方式,不论资深的评论员,或者普通的网民都可以针对突发事件,提出深刻的看法,引起一定的共鸣,并在杂乱的信息和意见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其与报纸的言论专栏内容相似。

3.网络论坛网络论坛是群众针对突发事件各抒己见,发表评论的平台,论坛上的帖子有主贴和跟贴之分,主贴为作者发表的观点或看法,跟贴是网民根据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而发表的与之对应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信息不断增加,造就了网络舆论。可以说,网络论坛仍然是网民们最活跃,最密集的舆论发布场所。

4.博客博客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自由抒发情感和看法的平台,在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博客不仅仅是专业人士代表自己自由发表看法的平台,这些意见和评论也会被其他网民争相转载,同时,博客也是一个转载,推荐阅读,引用的平台。

5.贴吧贴吧类似于论坛,但比论坛更有关注度,更集中,因为贴吧的主题比论坛更为细化。同时创建贴吧的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任何关键词做自己的贴吧,同时,贴吧的推荐功能可以快速将贴吧中的信息快速通过qq,msn快速共享。

6.点击排行门户网站对于新闻的热门程度设置的排行榜,方便网民能够快速的链接到热门的新闻内容中去。点击排行是一个有效的吸引读者眼球的舆论引导形式,作用于网民的阅读心理,使新闻热上加热。

7.在线调查网站发起民意调查,这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已经相当普

遍。网站选择的民意测验选题往往是热点新闻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调查结果(赞成、反对、持其他态度者的比例等等)可使读者了解围绕该事件的社会意见分布状态,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因此,在线调查的题目选择、提问设计等,具有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8.即时通讯工具相较于线下的口口相传,网络的即时工具更迅速,范围更广。网民可以将信息复制粘贴,通过邮件,qq群,或msn等将信息快速传播,通常这种传播方式不受限制,监控或者控制都有较大的难度,属于较为隐秘的网络传播方式。

2、网络危机扩散的原因

1.突发性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传播的原因

轮番炒作系网络舆情变异的催化元素

某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一些网民和网络推手借机发挥,经济政策问题、政治会议、民生与社会治安问题、腐败问题等都可能成为触发网络舆情的导火索,成为网上投诉、批评、民意聚焦的热点内容。一些具有时效性、负面性、震撼性的事件,经过网民及网络推手炒作之后,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热点。社会现实表明,每当社会敏感问题出现时,就是人们舆情聚集的时候,就会发生突发性的群体性网络舆情事件,如年的“抵制乐福事件”就是典型的事例,事由是家乐福的大股东路易登·莫特轩尼诗集团涉嫌资助达赖反华,加上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发生了阻扰事件,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个别网民通过网络发了抵制法货、抵制家乐福的帖子。帖子一出,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抵制家乐福的消息立刻成了一大热点,在、博客、新闻评论、各大社区网站相互讨论,引发了无数的发贴、跟贴、转贴,继而引发了网络舆情事件,人们通过网络获悉了“抵制家乐福”游行示威的信息,各地家乐福的连锁店遇到了群众的围堵,后来在政府干预、控制和引导下,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

晕轮效应系网络舆情偏差的重要根源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

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网络舆情往往引导人们获得一种被强化的印象,此时晕轮效应就给网络舆情造成不良影响。政府应当从互动的立场,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既要防止正面宣传失语,又要积极关注与及时回应负面报道,主动寻求晕轮效应的积极作用与影响。网络媒体的失实报道与误导以及应对措施不力,往往会造成晕轮效应消极影响。如湖北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网络舆论对此一片称好,赞扬“后”一代大学生舍己为人的风采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引发了人们对“后”的重新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