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思考

合集下载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作者:阎雨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2期摘要:当前自媒体直播和短视频平稳发展,Vlog成为网络视频发展的重要助力。

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究新媒体时代Vlog内容生产者、观看者及传播者,找出Vlog成为短视频新突破口的原因,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Vlog;传播;媒介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51 研究背景近年来,移动短视频使用人群大增,Vlog(视频博客)作为记录个人日常生活的影像视频在视频社交中崭露头角。

《2019中国Vlog商业模式与用户使用行为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达到2.49亿人,未来Vlog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974年美国传播学家E·卡茨在《个人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一文中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作出补充、丰富。

它从受众角度出发来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需求满足,从而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为了更好地探求Vlog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对Vlog内容生产者、内容观看者和内容传播者进行分析,了解Vlog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从而为Vlog未来新发展提出建议。

2 VlogVlog即“video blog”,译为视频博客或视频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视频化记录生活的社交方式。

形式上,Vlog的视频时间通常较长,节奏缓慢,不同于短视频的几分钟内时长以及快节奏、碎片化传播。

内容上,一般短视频通常为表演创作,以内容快速吸引受众关注度,而Vlog大多数为用户原创内容,视频创作者出镜,记录、分享自身真实的生活。

Vlog的创作者即Vlogger,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的博主。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Vlog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Vlog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流行的传播理论,通过研究主体个体的使用行为和心理满足度,探讨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对Vlog的传播研究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深入。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与满足理论在Vlog传播中的应用,分析Vlog的特点及意义,了解Vlog传播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案例分析探讨Vlog的传播策略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Vlog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为Vlog创作者和传播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分析Vlog制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交互关系,深入探讨Vlog传播中使用与满足的动机和效果,以期为Vlog的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Vlog的特点及意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析、Vlog传播研究现状、影响Vlog传播的因素以及案例分析的梳理和分析,旨在揭示Vlog传播中的关键因素和规律,为Vlog的制作和传播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Vlog传播的路径和方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Vlog传播研究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理论思考和创新视角,促进Vlog 传播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持续创新。

2. 正文2.1 Vlog的特点及意义Vlog(Video blog)是一种通过视频形式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和观点的新媒体形式。

与传统的文字博客相比,Vlog更加生动直观,能够通过视频图像和声音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Vlog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Vlog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通过拍摄和编辑视频,Vloggers(Vlog作者)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态度,吸引观众对其内容产生共鸣。

Vlog是一种具有情感共鸣力的传播形式。

通过视频中真实的表达和情感流露,Vloggers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产生共情和情感共鸣,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短视频社交应用研究——以抖音为例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短视频社交应用研究——以抖音为例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短视频社交应用探究——以抖音为例近年来,短视频社交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猛进步,成为人们平时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

抖音作为其中一种著名的短视频社交应用,通过提供轻松有趣的短视频内容,吸引了数亿用户。

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在抖音这个平台上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描述用户行为的一种心理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社会科学家洛维特(Norman H. Nie)在20世纪70时期初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们进入某一社交应用或使用某一产品,是为了满足个人内在的需求和动机。

二、情感满足使用抖音的用户可以通过观看各种富有情感的短视频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抖音上的短视频内容五花八门,包含搞笑、感人、励志等各种类型,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短视频观看。

当用户情绪低落时,观看一些搞笑视频可以带来笑声和幸福,提升情绪。

当用户感到压力和焦虑时,观看一些励志视频或者感人的故事,可以给用户带来情感安慰与鼓舞。

因此,抖音作为一种短视频社交应用,通过提供各种情感满足,满足了用户对情感需求的渴望。

三、认知满足使用抖音的用户还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来获得认知满足。

抖音上的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用户可以通过观看各种知识性的视频,了解一些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观看美妆、健身或者烹饪类短视频来进修一些新的技能,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名人红人的短视频,了解他们的生活和见解,丰富自己的认知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获得了认知满足,满足了对于知识的渴望。

四、社交满足抖音是一种短视频社交应用,用户可以通过与其他用户互动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用户可以发表评论、点赞、分享等与视频内容相关的操作,与其他用户展开互动。

用户在互动中获得了一种社交认同感,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可的满足感。

此外,抖音还推出了挑战赛和合拍功能,用户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虚拟的社交互动,感受到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集社交、信息传递、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理论背景“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传播学领域,强调用户基于特定需求选择媒介,并从中获取满足感。

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使用习惯以及所获得的满足感,均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数据分析法。

选取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同时,对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四、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分析(一)使用动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主要包括社交需求、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等。

其中,社交需求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原因,如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获取情感支持等。

信息获取则主要体现在关注公众号、阅读朋友圈动态等方面。

此外,微信的娱乐功能如游戏、音乐等也吸引了大量用户。

(二)使用习惯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信,且使用时间较长。

他们主要通过微信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分享生活点滴。

此外,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也是大学生常用的功能。

在支付、购物、学习等方面,微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满足感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过程中获得了多种满足感,包括社交满足、信息满足、娱乐满足等。

通过微信,他们可以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了解时事新闻,享受游戏、音乐等娱乐活动。

这些满足感增强了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性。

五、问题与挑战尽管微信为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如信息安全问题、过度依赖问题等。

部分大学生因过度使用微信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导致社交障碍。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微信,避免过度依赖,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是传播学中的一
种理论模型,它探讨了人们为什么选择其中一种媒体以及他们通过媒体获
得的满足感。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使用媒体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和欲望,而他们选择使用的媒体会因个体的差异而异。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
点是,媒体使用是有目的的,并且个体会主动选择使用媒体来满足自己的
需求和愿望。

使用与满足理论建立在人的动机驱动的基础上。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
使用媒体有以下几个动机和目的:信息需求、娱乐、社交需求、个人认同
和个人满足。

具体而言,个体使用媒体是为了获得信息和知识,从媒体中
获取娱乐和消遣,满足社交需求并建立人际关系,通过媒体来形塑个人认
同和形象,并且通过媒体获得满足感和满足个人欲望。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个体的使用媒体行为是自主和目的性的。

个体
会选择特定的媒体,并且他们的选择会因为个体的特征、需求和个人目标
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喜欢最新时尚的年轻人可能会选择使用社交媒体
以获取最新的时尚资讯,而一个喜欢音乐的人可能会选择使用音乐app来
获取最新的音乐作品。

个体的选择是基于对媒体使用的期望和效益的评估,个体会主动选择那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媒体。

此外,使用与满足理论还强调了媒体使用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个体在
使用媒体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对媒体进行评估和调整。

他们
会主动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媒体,而不断地调整和更新他们的使用行为。

媒体也会通过不断改变和创新来满足个体的需求和期望。

论述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论述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论述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什么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New Media Age)是指社会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电视、智能机、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技术环境中,全面使用和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数字生活、虚拟通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社区增强以及芯片等新技术发展的时代。

二、新媒体时代的使用1、互联网。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取,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中的各方面环节,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并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2、微信,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社交软件,可以实现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的新闻资讯还是日常生活中即时聊天,都可以通过微信得到。

3、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看资讯、听音乐、录像、支付、导航、遥控、购物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小屏幕来完成,及时、便利的服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新媒体时代的满足理论1、互联网的粘合力理论(The Stickiness Theory)。

粘合力理论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整合网络社交媒体以及各类应用服务,使用户变得更加深入,并导致他们停留在网络中越来越久。

2、推理(Reasoning)理论。

推理理论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从比较和分析信息中获取满足,从而解决自己的需求,促进他们的消费。

3、创新模式理论(Innovation Model Theory)。

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分享、交互以及同步,可以创造出更加有趣的模式,并对用户的情绪、感受和态度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

推动新产品的成功推广,而这也能够为新产品带来满足。

四、结论新媒体时代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和生活便利,也让满足理论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满足感。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满足理论的应用,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丁真的走红现象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丁真的走红现象分析

广告与品牌研究网络传播161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丁真的走红现象分析李小铃摘要:2020年11月,一则十秒左右的抖音短视频让来自四川甘孜理塘县的丁真火遍大江南北,很多人都喜欢上了这个自然纯朴、拥有纯真微笑的康巴男孩。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丁真是因为满足了受众的哪些需求,而得到大众的关注与喜爱的。

基于以上因素分析丁真走红的原因,并在“丁真”现象火热的情况下进行“冷思考”。

关键词:丁真;“使用与满足”理论;短视频一、因抖音短视频而走红网络的丁真(一)偶然与必然:丁真的走红之路在藏族地区,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皮肤黝黑却带着笑意的男孩朝镜头缓缓走来……这是抖音上一段不到十秒的短视频。

然而短短几天内,这段视频便走红网络,也使视频的主人公——丁真,迅速走红。

2020年11月25日,名为《丁真的世界》的短片正式上线。

视频中,丁真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家乡理塘县,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然而视频中的藏区风光却让众多网友误以为丁真生活在西藏,四川省文化与旅游厅开始在微博上进行解释并顺势宣传。

但由于丁真在采访中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微博上四川和西藏两省区文旅官微便开始上演“抢人大战”,其他省区的文化和旅游厅也纷纷开始邀请丁真来做客。

一时间,丁真本人和当地景区热度都急剧上升,形成了国内文旅界的一场狂欢[1]。

(二)爆火背后:两性权利的争议12月8日,“部分男性对丁真的态度”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达到了12.3亿次的阅读量。

一个更加现实化的问题呈现在大众眼前: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信息网络中,两性审美观的差异造成了“丁真现象”热度的差异化。

一方面,丁真以颜值走红,粉丝群体以女性为主;另一方面,部分男性网友表示无法理解其走红,恶意P 图、学历对比在新媒体平台上蔚然成风。

此举引发了丁真女性粉丝群体的不满,微博上的讨论量也居高不下。

男女审美本就存在差异,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这种争议逐渐走向极端化。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探究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得到信息、沟通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趋势下,新媒体探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援助我们理解人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和满足。

本文将探讨,并分析其在探究和实践中的意义。

起首,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援助我们理解人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使用新媒体的动机主要包括工具性动机和社交性动机。

工具性动机指的是人们使用新媒体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比如得到信息、完成任务等。

社交性动机则是指人们使用新媒体以满足社交需求,如与他人沟通、建立社交网络等。

通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者可以深度了解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动机,为新媒体的设计和进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援助我们探究新媒体对人们的满足程度。

满足程度是衡量人们对新媒体使用体验的重要指标。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满足程度包括认知满足和情感满足两个方面。

认知满足指的是使用者对新媒体的功能和信息的满足程度,而情感满足则是指使用者在使用新媒体时产生的愉悦和满足感。

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运用,探究者可以深度了解人们对新媒体使用体验的满足程度,从而为新媒体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此外,使用与满足理论还可以援助我们诠释人们对新媒体的忠诚度。

忠诚度是指使用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持续使用和推举的程度。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满足程度是影响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满足程度越高,忠诚度就越高。

因此,通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者可以深度了解人们对新媒体的忠诚度,为新媒体的用户留存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可以援助我们探究新媒体的用户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和满足程度会受到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探究者可以通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媒体的使用和满足的差异,并为新媒体的定位和推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范文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范文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篇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社交媒体繁荣的时代,微信作为一款集社交、娱乐、信息获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对于蒙古族大学生而言,微信不仅是他们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的工具,也是文化交流和自我表达的重要平台。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的行为特征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

二、理论背景“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强调用户需求和动机的传播理论,它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介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微信作为一种媒介,其使用行为和满足感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特征1. 社交功能的使用:蒙古族大学生通过微信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进行日常的社交互动。

他们利用微信的群聊、朋友圈等功能,分享生活点滴,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2. 信息获取与分享:微信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蒙古族大学生通过公众号、朋友圈等途径获取各类信息。

同时,他们也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形成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社区。

3. 文化传承与表达:微信为蒙古族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化的平台。

他们通过微信表达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情感,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四、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的满足感1. 社交满足感:通过微信的社交功能,蒙古族大学生能够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2. 信息满足感:通过微信获取各类信息,蒙古族大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

3. 文化认同满足感:通过微信展示和传播本民族文化,蒙古族大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影响因素分析1.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其对微信的使用行为和满足感。

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背景等也会对蒙古族大学生的微信使用产生影响。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视频博客(Vlog)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媒介形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生活和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Vlog的传播过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理解Vlog传播的动机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出发,对Vlog的传播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深入理解Vlog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简介“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强调用户对于媒体内容的需求和满足,在传播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理论认为,人们使用媒体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信息、娱乐、社会联系等方面的,而媒体的效果就是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Vlog传播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用户为何选择观看Vlog,以及Vlog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二、Vlog的传播特点1. 个性化和情感化Vlog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视频内容形式,通常由个人拍摄、编辑和发布。

Vlog内容往往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起用户的共鸣和关注。

2. 互动性和社交性Vlog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社交性,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和分享等方式与Vlog主播进行互动,形成一种社区效应。

Vlog的传播往往伴随着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和信息共享,形成一种社交传播的特点。

3. 多样化和碎片化Vlog内容形式多样,涵盖了生活、美食、旅行、美妆、健身、游戏等各个领域,内容碎片化,并且以视频的形式呈现。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Vlog,满足自己特定的需求。

三、Vlog传播的动机分析1. 信息获取和学习需求Vlog中不乏专业知识的分享和实用技能的教学,观众可以通过Vlog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满足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需求。

2. 情感交流和社交需求Vlog主播经常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观众可以通过观看Vlog与主播建立情感联系,满足社交需求和情感交流的渴望。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发展研究——以抖音APP为例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发展研究——以抖音APP为例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发展研究——以抖音APP为例程聪(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 430073)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4G网络的普及应用,移动短视频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产物,得以应用和快速发展,一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移动短视频在其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而本文将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分析用户对其使用与满足情况的同时,试图探析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抖音;使用与满足;移动短视频根据去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的DAU(日活跃量)目前已经超过6亿,日均视频搜索量更是高达4亿。

成功引起学界对移动短视频的广泛关注,目前学者对移动短视频的研究已涉猎到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而本研究将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立足于受众的视角,分析用户对其使用与满足情况的同时、探析抖音目前所暴露的问题,以及可发展的路径对策。

1974年,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次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总结出其媒介接触行为,并提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一些列环节产生的反应。

“使用与满足”主要是将兴趣受众成员视为 “需求”的个人,把他们在媒介接触的过程看作基于某种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1]。

对于短视频新媒体来说让受众受益,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是移动短视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最终目的[2]。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用户使用心理需求分析从用户参与的角度来说,抖音短视频流行的视频不但趣味性高,传播效果广泛,而且操作和使用门槛较低。

使得众多用户使用与参与到抖音短视频中来,从而获取不同的需求。

1.满足社交心理需求,满足娱乐,精神减压抖音APP在极大程度上已满足当代人对于社交心理的需求,同时在大范围传播之下,形成一种主流的融合效应,不仅给用户展现自我的平台更是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

得益于产出门槛较低,通常制作一个精美的视频,借助抖音的一键生成等功能即可生成,使得用户在公众平台充分展示自己,满足自己的娱乐生活。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Vlog的传播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Vlog(视频博客)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内容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关注和参与。

Vlog的传播和受众吸引力已经引发学者的关注,其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解Vlog的传播和受众吸引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Vlog的传播特点和受众满足的机制,以期为Vlog的内容创作和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简介“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传媒使用和满足之间的关系。

根据该理论,传媒使用者会通过使用传媒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传媒内容的选择和传播过程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特定需求和愿望。

在Vlog的传播研究中,可以借助“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Vlog受众的需求和满足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Vlog的受众吸引力和传播特点。

二、Vlog的传播特点Vlog以视频形式呈现,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容易引起受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体验。

这种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受众对内容的接受和情感共鸣。

Vlog的创作者通常会通过真实、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建立起与受众的情感联系,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这些特点使得Vlog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能够迅速吸引大量的关注和分享。

三、Vlog受众的满足需求Vlog的受众通常会通过观看Vlog来获取有关自身兴趣和生活方式的信息。

Vlog的内容通常涵盖了各种生活领域,包括美食、旅行、时尚、健康等,这些内容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和兴趣息息相关。

通过观看Vlog,受众能够获取有关这些领域的最新信息和趋势,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从而满足自己对于有益信息和新鲜体验的需求。

Vlog的受众通常会通过观看Vlog来获得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Vlog的创作者通常会选择与受众相关的话题和情感互动,通过真实、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

受众在观看Vlog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感受到与Vlog创作者的情感联系和共鸣,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满足愿望。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范文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范文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篇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摘要: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深入研究了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的行为特征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揭示了蒙古族大学生在微信使用中的行为模式,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满足感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平台,在蒙古族大学生中具有广泛的使用率和重要的社交价值。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社交媒体一、引言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其用户群体广泛,包括各年龄层、各民族的用户。

蒙古族大学生作为特定群体,其微信使用行为和动机具有独特性。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对蒙古族大学生的微信使用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满足感来源。

二、文献综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传播学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该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兴趣。

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平台,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包括社交、信息获取、娱乐等。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群体在微信使用上存在差异,其中民族因素对媒介使用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研究蒙古族大学生的微信使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了解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的现状和特点。

其次,设计问卷,对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其在微信使用方面的数据。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1. 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的行为特征调查发现,蒙古族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活动。

他们在微信上的活动包括聊天、发布动态、浏览朋友圈、使用小程序等。

此外,蒙古族大学生还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和娱乐。

2. 蒙古族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心理动机和满足感来源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蒙古族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主要包括社交需求、信息需求和娱乐需求。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自制综艺节目逐渐崛起成为娱乐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受传统电视台、广播台限制的网络平台,让自制综艺节目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探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崛起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解释用户使用与满足感之间关系的心理理论,它认为用户的参与程度和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忠诚度。

因此,对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来说,粉丝参与度的提升将会直接促进其发展壮大。

首先,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

传统电视台制作的综艺节目往往受到政策、官僚机构等多方面的限制,创新度不高。

而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由于不受传统框架的束缚,可以更加大胆创新,采用新颖的形式和节目内容,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例如,有些自制综艺节目采用互动的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到节目中,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其次,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更加注重粉丝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更精准地满足他们的观看需求。

在传统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节目内容,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选择。

而网络自制综艺节目通过用户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观众的喜好,提供更加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内容。

这种个性化的服务,不仅让观众感到被重视,也满足了他们对高质量、有深度的娱乐节目的需求。

此外,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还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积极与观众互动,增加用户的参与感。

社交媒体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与节目进行交流的平台,观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也为综艺节目的传播和宣传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粉丝的积极参与和传播,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宣传方面更加灵活和高效,成本也相对较低。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当代传播现象的分析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当代传播现象的分析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当代传播现象的分析严冉(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 要:本文是从“使用与满足”的层面下对当代新媒体传播现象的分析,以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使用媒介的效用为理论前提对当代受众使用媒介的“使用与满足”进行阐述。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社交媒体;受众作为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之一—使用与满足理论,我们普遍认同的是它由传播学家伊莱休·卡茨在《大众传播调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中提出的。

卡茨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以及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概括成“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过程。

其实,最早提出“使用与满足”的术语的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赫塔.赫佐格提出的,但当时只是把它作为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研究方向,并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赫佐格是在对广播的日间连续剧研究当中总结出受众选择日间连续剧的目的和满足,主要有三个方面:感情释放、愿望的想象和对自己生活的建议。

赫佐格对“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还只是单单从广播的角度进行分析,具有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在1969年开始对电视媒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进行研究,他将受众使用媒介的需求、效用分为四种分别是:心绪转换效用、自我确认效用、人际关系效用以及环境监测效用。

这些是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延展,并且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一、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现代媒介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而且由于受众时间的紧凑、生活节奏快的特点他们也非常适用于碎片化的阅读,特别是在现代社交媒体上。

以抖音为例,抖音是目前较为火爆的短视频,它以碎片化、个性化、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为用户所青睐,适应了现代受众碎片化观看的需要。

较为常见的抖音短视频不超过15秒,并且抖音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兴趣进行个性化推送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还有今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很多媒体都通过短视频的创新形式来对大会进行报道,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大会进行全方位的多样化报道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

对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再探索

对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再探索
1、充分发挥功能主义传播观对社会秩序和发展的维护作用,同时结合使用满 足理论受众需求的特点,实现社会功能与个人需求的有机结合。
3、使用满足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可能陷入商业化、迎合化的陷阱,从 而削弱了媒介内容的深度和价值。
2、运用使用满足理论深入了解受众需求,同时借鉴功能主义传播观对传播过 程的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以制定更为全面和有效的传播策略。
内容摘要
在文学领域,使用与满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心理。有 学者指出,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象征等元素,能够满足其认知、 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广告领域也广泛采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评估 广告效果。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接受程度与其产品需求、品牌态度等 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功能主义传播观认为传播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 这种传播观存在以下问题和局限: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1、功能主义传播观过于强调传播的社会功能,忽略了传播过程中个体差异和 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2、功能主义传播观假定传播行为是线性的、可控的,而现实中的传播活动往 往是复杂、动态和非线性的。
内容摘要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尽管使用与满足理论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仍不 容忽视。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摘要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细化与拓展:进一步明确受众需求的具体类型和特点, 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此外,拓展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健康传 播、政治传播和教育传播等。
内容摘要
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整理,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使用与满足理 论的细化与拓展,以及结合其他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使用与满足"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它是把受众成员看作某种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大众传播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使用与满足"从受众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随着广播媒介、报纸媒介以及电视媒介的不断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媒体使用机会。

同时,媒介之间的相互竞争, 也促进新兴媒介的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介异军突起,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民群体也不断扩大,"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我们所要知道的不是网络媒介对受众做了什么,而是人们通过传媒做了什么。

人们在使用媒介信息的同时,也在使用媒介本身。

下面我们就以在网络迅速走红的《江南style》为例,探析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新发展。

一、受众对网络媒介的使用1、使用媒介信息内容与使用媒介本身相结合在传统媒介时代,尽管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但他们的选择只能在媒介所提供的架构中进行选择。

在我国,各种软性或硬性的"把关"秩序,使得受众"使用媒介"的机会非常有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媒介使用机会。

网络的出现让受众看到了曙光,它让受众从单纯的对媒介信息内容的使用转到对媒介本身的使用相结合,并逐渐显出其对受众"使用媒介"的优越性。

"使用媒介本身"就是人们为满足感情、名望、金钱等特定的利益诉求,对各种媒介形态的使用,而非对媒介信息进行使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思考剖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思考剖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思考剖析“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关于媒体使用行为的理论,它认为人们使用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中一种需要或达成其中一种目标。

在网络传播中,这一理论的思考剖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网络中的媒体使用行为,从而为网络传播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首先,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社会的需求。

在网络传播中,这些需求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获取信息、寻求娱乐、社交交流等。

通过对人们在网络传播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网络传播服务。

其次,网络传播媒体的使用行为是基于用户的特定需求和目标的。

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他们的需求和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网络传播服务。

比如,对于寻求娱乐的用户,我们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娱乐内容;对于追求知识的用户,我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学术资料和知识普及内容。

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定位和调整网络传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

此外,网络传播媒体的使用需求和目标是动态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网络传播的需求和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网络传播媒体的策略和服务。

比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移动网络传播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可以通过开发移动应用和提供移动服务来满足这一需求。

最后,网络传播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人们使用媒体以达到其中一种目标,而同时也会因为媒体的使用而改变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比如,一个人购买了一本自助读物,他可能是因为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购买的,但在读完之后,他可能也因为对自助知识的兴趣而改变了原来的目标。

对于网络传播媒体来说,我们需要通过不断与用户的互动和反馈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网络传播的思考剖析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移动短视频传播功能与途径探析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移动短视频传播功能与途径探析

2019年第19期 NEW MEDIA RESEARCH9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 433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8.2%。

随着众多互联网企业布局短视频,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内容生产的专业度与垂直度不断加深,优质内容成为各平台的核心竞争力①。

1 “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家伊莱休·卡茨1959年在《大众传播调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

这一理论以受众为出发点,分析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和获得的需求满足,并考察大众传播对受众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的效用。

与“讯息如何影响观众”的传统观念不同,“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受众的积极地位得到凸显。

“使用和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大多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使用媒体,这一行为制约着媒介传播过程。

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一定需求,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通过分析总结,把受众需求归结为四种效用类型,分别为:心绪转换效用、自我确认效用、人际关系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1]。

“使用与满足”及其延伸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传播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移动短视频传播功能探析2.1 短小、个性、多样、趣味——心绪转换效用从移动短视频的时代发展回看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等归纳出的“心绪转换效用”——短视频具有娱乐消遣功能,能帮助观看者暂时规避日常生活压力,得到情感释放。

移动短视频主要特征是“短”,加上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契合了碎片化阅读时代受众观看需求。

综合类平台抖音短视频时长为15秒,恰好是人们注意力最易集中的时长;短视频社区“快手”,视频时长30秒上下,“发现有趣”是其主基调;资讯类短视频生产者“梨视频”,视频时长从30秒到3分钟,聚焦热点时事;西瓜视频,个性化展示新鲜、好看的视频内容,时长在3分钟到10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入网络信息海洋, 面对繁复冗杂 各类信息, 难以辨认真伪

从不当途径中 使用网络媒介, 发生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等事件
·
谢谢聆听
目录
1 2 3 4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变化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对网络环境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思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以微博为例
维护和拓展人际关系
娱乐消遣
窥探他人
自我暴露 获取认同
获取信息
商业营销 危机公关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KEY WORD:「议程设置」
1、受众角色和地位发生转变, 由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掌控网络传媒的用户。
1
◆ 受众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需求在各种 搜索引擎和论坛上上查寻、搜索信息

◆ 个人可以创办一个自己的传播平台 【微博、博客等】制作和发布消息
受众在网络媒介的使用过程中不单单只是接受媒体传递的信息信息,而 且逐渐传达信息给媒体,如受众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修改、放 大和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种交互性的双向传播模式。
1、受众角色和地位发生转变, 由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掌控网络传媒的用户。
1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受众虽然可 以自由地选择这样或那样的信息,满足 自己获得新知、心绪转换等各种各样的 需求,但他们自身作为个人的独立选择 是极其有限的,他们只能在媒介提供的 框架范围内选择,即在传媒设置的议程 下进行选择,而无法同大众传媒进行平 等交流,更别说主动、方便地通过大众 传媒制造或发布信息。 此外,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 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浅薄化、煽情化 倾向。所以,很多时候,受众就会处于 这样的尴尬境地,媒介内容铺天盖地, 却获取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库利:“镜中我”理论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以微博为例
窥探他人
女神今天干嘛了?
原来男神已经有男友了!T T
他怎么能回别的女生那么暧昧的话?!
天呐,王菲和李亚鹏离婚了, 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什么?!她居然生娃了!!节奏太快了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对“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思 考
目录
1 2 3 4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变化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对网络环境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思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1、提出背景: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收音机家庭普及率达到80%以 上,许多人认为广播媒介为众多不识字的受众提供了学习 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教 育水准。 • 但初期一些听众调查数据显示,那些以启蒙、教育和 修养为目的的“好”节目并不拥有很多听众,反而是“格 调低俗”的轻喜剧、肥皂剧以及猜谜游戏等娱乐节目的收 听率高得出奇。这种现象,使一些学者对受众的媒介接触 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
• •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3、基本模式:
• 1974年,著名传播学家卡茨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前提下,总结出 “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该模 式做了若干补充,如下图示: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4、基本论点:
1. 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需求:来自社会和个人的心理起源; 2. 实际接触行为需满足两个条件:媒介接触可能性和媒介印象;
◆搞笑段子,心灵鸡汤,美食
诱惑,影视欣赏,微博上应有尽 有,都可成为受众释放压力,获 得快乐的途径。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以微博为例
维护和拓展人际关系

见到第一次见面的人,现在可能不再 只是问对方的QQ号、手机号作为联系方式 了,还会留下微博账号,甚至微信账号。 毫无疑问,微博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 扩展社交的工具。 一方面,可以加周围认识的同学、老 师、朋友们关注,了解对方动态,维护和 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在 微博上找到兴趣相投,三观相似的志同道 合好友们,创建一个私人专属的虚拟社交 圈,扩展与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交往。
1 传统媒介时代,受众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 播、收看电视等,从这些媒介当中获取信息,但 并未拥有使用这些媒介本身的机会。然而现代信 息技术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媒介使 用机会。使用对象从媒介提供的信息扩展到媒介 本身。 受众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与远在异国他乡 的亲人顺畅交谈,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介本身,进 行信息发布、思想宣传、活动策划等。美国传播 学者尼葛洛庞帝所言:“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 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而微博更是让 “人人记者”的时代加速到来,越来越多的网友 可以通过论坛、贴吧、微博等途径,曝光贪官腐 败、商业黑幕、明星丑闻等,参与到公共事件的 讨论中。
2、受众分化程度加大,变得更细微, 受众选择更为个性化
1

已有一定的分化程度,但每个群体 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受众,而且这个 受众群体的数量仍然很大。

可通过信息检索等媒体技术选择自己感兴 趣的信息,网站推出网上订阅、视频点播以及 信息推送等技术正使大众传播变得个人化。
3、受众对媒介使用方式的进步,从单调的使用媒介 信息到使用媒介本身相结合。
• • • • • •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2、经典案例:
• 案例三 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1969年D•麦奎尔等人从包括新闻、知识竞赛、家庭连续剧、青年冒险电视剧 六种节目形态中,通过调查提出了受众观看电视的四种基本类型效用: (1)心绪转换:提供消遣与娱乐,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 ; (2)人际关系效用:一方面为拟态人际关系,对节目中人物产生朋友或熟人 的感觉;一方面为现实人际关系,通过谈论节目内容,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 交圈等。 (3)自我确认效用: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 等,可为观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通过这种比较,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 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4)环境监测效用:通过观看节目,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相关或间接 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以微博为例
自我暴露 获取认同

今天的天气是晴是雨、早餐吃的是面包还是 馒头,中午是在食堂还是饭馆吃的,新上映的电 影拍得对不对味,发现了什么新的有趣的玩意,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在微 博上对这些进行记录,想要了解一个人,去他的 微博主页把最近发的一百条微博看个遍大概就八 九不离十了。 人们一边利用微博进行生活轨迹的描绘,一 边在微博上对各种热点事件表达观点抒发意见, 评论各种社会现象批阅各种奏章。通过微博表达, 从别人的反馈当中获得对自我的认知,然后调整 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完成自我认同的建构。
———以微博为例
获取信息
三、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以微博为例
娱乐消遣
◆比如粉丝们在微博上关注自己喜爱的明星,
追随他们每日最新动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微博可以让我们看到明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有 种近距离接触名人的快感。明明是最普通不过的 一张自拍,一段关于今天做了什么的碎碎念,但 是在粉丝的眼里,却成了药效强大的心情调试剂。
———以微博为例
商业营销 危机公关 个人 炒作
产品 营销
2 3 4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变化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对网络环境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思
四、对网络环境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 思

患上媒介依赖症, 变成“容器人”, 现实人际交往 能力下降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2、经典案例: • 案例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 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H•赫卓格,对一个名为“专家 知识竞赛”的广播节目11位爱好者进行详细访谈,发现尽管是同一个 节目,人们的收听动机、欣赏侧面以及获得的满足是不同的。 (1)竞争心理的需求:通过抢先猜测答案使自己与出场嘉宾或收 听伙伴处于一种竞赛状态,享受由此带来的竞争乐趣;
性”的活动;
二、否定了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效果观,揭示了受众媒 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 三、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对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 力性的“有限效果论”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目录
1 2 3 4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变化
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
对网络环境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思
二、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变化
———与传统媒介相比
1
受众角色和地位发生转变, 由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掌控网络传媒的用户。
2
受众分化程度加大,变得更细微,受众选择更为个性化
3
受众对媒介使用方式的进步, 从单调的使用媒介信息到使用媒介本身的相结合。
3. 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接触行为;
4. 接触的结果有两种: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 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 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 介的期待。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
5、理论意义:
一、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受众的媒介接触是 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是一种具有某种“能动



(2)获得新知的需求:从节目中获得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
(3)自我评价的需求:通过猜测答案来判断自己的只是程度,确 认自己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