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变脸》教案5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秘变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脸》。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脸》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神秘”、“尴尬”、“江湖”等,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向他们介绍变脸艺术,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5.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的变脸艺术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b.你认为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c.如何将变脸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以变脸艺术为主题的短剧,要求剧情紧凑、富有创意。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评价、学习。
c.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
b.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变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分析讲解。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戏曲表演;民间风俗;文化传承。
(5) 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____、____和____等方面。
答案:政府政策;教育培训;文化交流。
2. 选择题
(1) 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升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学生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创造能力。
答案: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戏曲艺术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文化交流方面,组织川剧变脸表演团队参加国内外艺术节、演出交流等活动,提高川剧变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论述题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பைடு நூலகம்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表演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亲情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预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现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三)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指导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2.学生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准备下一节课的测试。
变脸教案5篇

变脸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变脸教案5篇教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一个合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脸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戏剧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戏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3)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小组内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尝试进行戏剧表演,体会戏剧乐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川剧变脸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川剧变脸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欣赏与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戏剧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六、教学内容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将《变脸》与其他戏剧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戏剧文学的特点及魅力。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学会欣赏川剧变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解释。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川剧变脸的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阐述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4. 欣赏与实践(1)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2)学生尝试模仿川剧变脸的动作和表情,体会表演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川剧变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观看其他川剧表演,拓展学习视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川剧变脸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关注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听写、组词等方式进行检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Lesson 14 "face changing"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2、篇章2:变脸模板标准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4、篇章4: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章5: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2018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7.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剧中的狗娃和水上漂两个人物形象,一定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选片断,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感受剧本的形象美。
⑴分析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征,并找出相关语段加以佐证。
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 扣人心弦。而且我们从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赏析了这一剧本,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其他戏曲剧本,去领略我们的文化,你会发现,中华文化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 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剧作家 魏明伦的《变脸》,去一探究竟。
8.品味剧本的 语言美
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四)延读课文
9 .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思考: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变脸艺术的背景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讲解。
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讲解分析,指导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人物关系图:展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变脸艺术特点:列出变脸艺术的特点,如:迅速、神秘、表现力强等。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陈士争在第一次登台表演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仍然勇敢地完成了表演。
这表现出他勇敢面对挑战的性格特点。
2. 在陈士争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他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克服了种种困难。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品味语言魅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变脸》2.教学课件或黑板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四、品味语言魅力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三、写作技巧探讨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课文背景:课文选自现代作家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废都》中的一篇名为《变脸》的小说。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变脸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三的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脸上戴上一副假面具,以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
然而,当他遇到一个真诚善良的女孩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人生价值。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谁能概括一下故事的大意?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王三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戴上假面具的人,他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施害者。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围绕川剧艺术中的变脸技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23章《民间艺术的奇葩》的第1节《变脸的艺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2. 领悟变脸艺术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变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川剧变脸表演视频、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川剧变脸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变脸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变脸艺术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川剧变脸演员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变脸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变脸表演中的一个经典剧目,引导学生从文化、技巧、审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川剧变脸的动作,亲身体验变脸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内容:(1)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2)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3)川剧变脸的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示例:川剧变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通过学习变脸艺术,我深刻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川剧变脸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川剧变脸表演,深入了解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提高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挖掘。本节课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导入课文《变脸》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的学习,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词、短语、句式和课文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变脸的技巧、川剧脸谱的象征意义等,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变脸》这一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川剧变脸”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自己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感悟。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川剧变脸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探讨变脸的历史起源、艺术价值、传承现状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4.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变脸》这一课文作为九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变脸》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难点:领会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脸色变化,从而引入课题《变脸》。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变脸”有哪些含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父亲、儿子等。
2.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并进行品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变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脸谱”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讨论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短文。
2.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文所学。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变脸”的感悟。
2.搜集有关“变脸”的资料,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课题:《变脸》1.人物形象:父亲、儿子等2.主题:勇敢面对困境,用爱心化解矛盾3.象征手法:“脸谱”的象征意义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变脸》,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主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正能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探讨作者通过对变脸艺术描述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变脸艺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键句子,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变脸艺术的描述传达思想感情。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2. 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3. 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变脸艺术的拓展资料,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代表需要填写具体日期,此处省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二、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一、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课文,如《脸谱》、《京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变脸这个艺术形式了解多少?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意思。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体会人物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你们对《变脸》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句解析、文本分析以及课后讨论。
具体涉及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变脸这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变脸文化的深入剖析。
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了解变脸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变脸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变脸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脸的定义与分类2. 变脸的艺术特点3. 变脸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认识。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变脸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变脸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亲身感受变脸艺术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要求。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对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初中课文变脸教案

初中课文变脸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变脸》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文学创作的练习和评价。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1. 课文《变脸》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脸”以及它在文学中的意义。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四、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教师介绍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实例。
3. 每组选出一个修辞手法,进行解释并分享其作用和效果。
五、文学创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创作话题,如“变化”。
2. 学生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3.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变脸》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变脸》的初中语文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变脸》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变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变脸艺术,以及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变脸艺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艺术,发挥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体会变脸艺术的美感。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变脸艺术,感受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变脸艺术的描绘,感受其独特魅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邀请学生谈谈对变脸艺术的了解和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引入课文《变脸》,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
3.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变脸艺术的美感。
4.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欣赏与实践(1)教师播放变脸艺术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魅力。
(2)学生尝试模仿变脸艺术,体验其中的乐趣。
(3)学生谈谈自己对变脸艺术的欣赏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变脸艺术的小练笔。
3.搜集有关变脸艺术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拓展。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精品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句解析、文本分析以及课后习题。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
2. 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梳理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后习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变脸》2.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变脸技艺:高超性格特点:正直、善良、敬业3. 重点词语、短语和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分析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2. 答案:变脸艺术是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技艺,通过瞬间变换面具,展现不同的角色形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主人公是一位正直、善良、敬业的艺人。
例如,他为了传承变脸技艺,不畏艰辛,悉心教导徒弟;在面对恶势力时,他勇敢站出来维护正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其他关于变脸艺术的表演视频,了解变脸艺术在各地的表现形式,拓宽知识视野。
《变脸》教案6篇

《变脸》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变脸》教案6篇编写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好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发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脸》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变脸》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
(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
(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
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
(二)《变脸》剧情介绍
《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
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
(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
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
糍粑(cíbā):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初读课文,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打鼾(hān):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阴霾(mà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暗之意。
盘缠(pánchán):路费
鹭鸶(lùsī):又叫“鸬鹚”。
水鸟名,翼大尾短,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
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纯白色,顶有细长的白羽,捕食小鱼。
打牙祭:指吃肉等荤菜。
怡然自得(yì):形容自在舒适惬意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也作“捏手捏脚”
(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明确: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四)精读课文
(1)细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好的情节用笔划出并阐明理由。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
真所谓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的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导语:这场戏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一)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2)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情节美,美在”句式,领略情节的魅力。
(3)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小结: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形象。
(二)欣赏形象美
1、分角色表演,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
2、请演员谈对角色的理解
明确:狗娃──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现在人的思想
小结:这场戏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示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戏曲中的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情味十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欣赏语言美:
(1)学生自选片断品味
(2)反复读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句子,体会哀伤、痛苦的悲惨心情。
讨论:体会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造就。
(四)课堂活动:欣赏脸谱展示川剧变脸中常见的脸谱。
(五)布置作业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