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点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109742847e21af45b207a8b8.png)
结构的继续使用需要修复。
从抗震角度来看,出现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是不可避 免的,结构应该具备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
但是结构过早地出现塑性变形也是十分不利的。结构 在小震、甚至风荷载作用下就出现塑性变形,必然导致裂 缝和变形过大,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② 短暂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出现的临时情况,包括 结构施工和维修时的情况等;
③ 偶然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结 构遭受火灾、爆炸、撞击时的情况等;
④ 地震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遭受地震时的情况,在抗 震设防地区必须考虑地震设计状况。
1.1、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无地震作用组合) 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按下式:
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
使用功能 住宅、公寓 办公、旅馆
alim (m / s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高层规程》中规定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 竖向振动加速度不应超过下表的限值。
2.4、稳定性与抗倾覆
结构整体稳定性是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研究表 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仅在竖向重力荷载作用下产生整 体丧失稳定的可能性很小。稳定性设计主要是控制在风荷 载或水平地震力作用下,重力荷载产生的二阶效应(P-Δ) 不致过大,以免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
n—结构总层数。
2、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n
EJd 1.4H 2 Gi i 1
2)框架结构:
n
Di 10 G j / hi j i
(i=1,2,…,n)
3、抗倾覆控制: ⑴、控制高宽比H/B; ⑵、控制基底零应力区面积,<15%总面积。
《工程结构荷载及可靠度设计》课程笔记
![《工程结构荷载及可靠度设计》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e4d05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8.png)
《工程结构荷载及可靠度设计》课程笔记第一章:荷载类型1.1 荷载与作用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它们可以导致结构的变形、位移或破坏。
荷载通常分为两类: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 直接作用:指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人的重量、家具、车辆等。
这些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结构的某个部分,导致该部分产生应力、应变和变形。
2. 间接作用:指不是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但会通过结构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如温度变化、地震等。
这些力不会直接导致结构产生应力,但会通过结构的变形和位移产生影响。
1.2 作用的分类荷载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恒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固定设备等。
恒载的大小和作用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2. 活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变化的荷载,如人的活动、车辆的行驶等。
活载的大小和作用点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3.偶然荷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但发生概率较小的荷载,如意外事故、爆炸等。
偶然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通常难以预测。
4.地震作用:指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地震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偶然荷载,其大小和作用点取决于地震的强度和震中距离。
5.风荷载:指风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风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取决于风速、风向和地形等因素。
6.温度作用:指温度变化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温度作用可能导致结构产生膨胀或收缩,从而产生应力、应变和变形。
7.变形作用:指由于地基沉降、结构老化等原因导致结构产生的变形。
变形作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发生变化。
8.爆炸作用:指由于爆炸事故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爆炸作用通常会导致结构产生局部破坏或整体破坏。
9.浮力作用:指由于水的浮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浮力作用通常发生在水下结构或浮体结构中。
10.制动力、牵引力与冲击力:指由于车辆行驶、机械运动等原因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这些力可能会导致结构产生振动、噪声和疲劳损伤。
11.预加力:指在施工过程中预先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常见问题解答第9章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常见问题解答第9章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7b67917a5e9856a561260bc.png)
第9章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哪些何载?答:所谓荷载效应,是指在某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或位移。
按照概率统计和可靠度理论把各种荷载效应按一定规律加以组合,就是荷载效应组合。
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的竖向荷载有结构、填充墙、装修等自重(永久荷载)和楼面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可变荷载);水平荷载有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各种荷载可能同时出现在结构上,但是出现的概率不同。
2.如何考虑荷载效应的组合?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各起何作用?答:通常,在各种不同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内力和位移后,再用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加以组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为《荷载规范》)上给出的自重及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值,以及风荷载及地震等效荷载值都称为荷载标准值。
各种标准荷载独立作用产生的内力及位移称为荷载效应标准值,在组合时各项荷载效应应乘以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
分项系数是考虑各种荷载可能出现超过标准值的情况而确定的荷载效应增大系数,而组合系数则是考虑到某些荷载同时作用的概率较小,在叠加其效应时要乘以小于1的系数。
例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概率较小,因此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时,风荷载乘以组合系数0.2。
3.如何选择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答:在构件设计时,要找出构件设计的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上的最不利内力,作为配筋设计的依据。
首先要确定构件的控制截面,其次要挑选这些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所谓最不利内力,就是使截面配筋最大的内力。
控制截面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但是不同的内力(如弯矩、剪力)并不一定在同一截面达到最大值,因此一个构件可能同时有几个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横梁,其两端支座截面常常是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作用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端截面还有正弯矩。
而跨中控制截面常常是最大正弯矩作用处。
在梁端截面(指柱边缘处的梁截面),要组合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也要组合可能出现的正弯矩。
作用(或荷载)与作用(或荷载)效应组合
![作用(或荷载)与作用(或荷载)效应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c8f506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4.png)
表4.3.1-1 各级公路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
三级公路公路 — II级
注: 本表编号1中 , 当钢桥采用钢桥面板时 , 永久作用效应分 项系数取1. 1; 当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时 , 取1.2。
表4. 1.6 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
混凝土和圬工结构重力(包括附加重力)
对结构的承载能力 有利时
对结构的承载能力 不利时
混凝土和圬工结 构
钢结构重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
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作用
关于公式(4. 1.6- 1) 、(4. 1.6-2) 中的作用效应组合系数ψc, 在多数情况下 , 桥涵结构上往往同时作用多个 荷载 , 但是本规范确定的恒载分项系数、汽车荷载分 项系数以及赖以建立这些系数的可靠度指标 , 是在只 有恒载和汽车荷载作用的最基本组合下确定的 , 当结 构上作用着多于上述荷载时 , 综合荷载效应最大值的 统计规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 从而影响了结构可靠度 指标和恒载、汽车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 因此 , 在保 持可靠度指标、恒载和汽车荷载分项系数不变的情况 下 , 对多个可变荷载参与效应组合时 , 引入其值小于 1.0的荷载效应组合系数ψc对荷载标准值效应作等值折 减 。组合系数γc是针对可变荷载效应的不同比值 , 通过 优化方法确定的 , 它随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的增加而 减小 , 本规范给出的ψc值是经优化计算后适当提高的 数值。
汽车荷载在公路工程结构中通常被视为主导的可变作 用 , 在设计表达式中与永久作用一样单独列出。在桥梁设计中 , 汽车荷载分项系数按不同的作用效应 组合采用 。 当某个可变作用对结构或结构构件确实起 到主导影响(在同类效应中其值超过汽车效应) , 则 其分项系数宜采用该作用效应组合的汽车荷载分项系 数 。对于专为承受某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 , 如钢 桥的风构 , 设计时风荷载可被视为主导作用 , 其分项 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 。但当风荷载参与与其他荷载 组合时 , 以往将该组合作为“ 附加组合 ”考虑 , 同时, 风荷载计入瞬时脉动风压的影响 , 比原规范有较大增 加 , 其分项系数只能取1. 1。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c53aab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4.png)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不同荷载的作用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组合来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定和应用。
首先,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需要根据结构所受荷载的性质和作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结构所受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这些荷载的作用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应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其次,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需要考虑不同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所受的荷载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荷载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结构在受力情况下能够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另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受力特点。
不同结构在受力情况下可能存在不同的受力性能和受力特点,因此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
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确定的标准组合能够准确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
总的来说,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确定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需要充分考虑结构所受荷载的性质和作用情况,考虑不同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受力特点,以确保确定的标准组合能够准确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荷载和荷载组合
![荷载和荷载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9cf95c9da8956bec0975e3e5.png)
s —斜梁换算长度系数,见图1-9。当梁为等截面
时 =1。
22
在图1-9中,λ1和 λ分别为第一、二 楔形段的斜率。
23
图19楔形梁在刚架平 面内的换算长度系数
24
柱脚铰接楔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表1—2
K2/Kl
0.1
35
▪ 当斜梁上翼缘承受集中荷载处不设横向加劲肋时,
除应按规范规定验算腹板上边缘正应力、剪应力 和局部压应力共同作用时的折算应力外,尚应满 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F 15mtw2 f
tf 235 tw fy
m 1 .5 M W ef
36
▪ 隅撑设计
当实腹式刚架斜梁的下翼缘受压时,必须在受压 翼缘两侧布置隅撑(山墙处刚架仅布置在一侧)作、 为斜梁的侧向支承,隅撑的另一端连接在檩条上。
式中: —构件的楔率;
d 0 、d 1—分别为柱小头和大头的截面高度(图1.12)。
32
图1-12 变截面构件的楔率
33
➢ 变截面柱在刚架平面外的整体稳定计算 应分段按公式计算:
N0 tM1 f yAe0 bWe1
公式不同于规范中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 稳定计算公式之处有两点:
▪ 截面几何特性按有效截面计算; ▪ 考虑楔形柱的受力特点,轴力取小头截面,弯矩
11a) 当柱脚铰接时 当柱脚刚接时
▪ 中间为非摇摆柱的多跨刚架(图1--11b)
当柱脚铰接时
当柱脚刚接时
30
图1-11 一阶分析时的柱顶位移
31
➢二阶分析法
▪ 当采用计入竖向荷载一侧移效应(即P-u效应)的
二阶分析程序计算内力时,如果是等截面柱, 取μ=1,即计算长度等于几何长度。对于楔形 柱,其计算长度系数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高层建筑 第三章荷载作用与组合
![高层建筑 第三章荷载作用与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a04bd102f12d2af90242e6c7.png)
(3) 偶然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 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荷载。如地 震、爆炸力、撞击力等。 按作用方向:(1) 竖向荷载:荷载作用方向沿垂直方向的 荷载。如结构自重、楼屋面活荷载等。 (2)水平荷载:荷载作用方向沿水平方向的荷 载。如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等。 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较大,其竖向荷 载的影响是与建筑高度成正比的线性关系,而水平作用所 产生的作用效应随建筑高度成非线性的增长。并逐渐成为 设计控制指标。 三、荷载代表值 荷载代表值是指为了方便设计给荷载规定以一定的量值。 包括: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其中标准值指正常情况下在设计基准期(如50年)内可能 出现的最不利荷载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而其他代表
离地面或海 平面高度
A 5 1.09 1.00 0.65 10 1.28 1.00 0.65 20 1.52 1.23 0.74 30 1.67 1.39 0.88 40 1.79 1.52 1.00 50 1.89 1.62 1.10 60 1.97 1.71 1.20 70 2.05 1.79 1.28 80 2.12 1.87 1.36 90 2.18 1.93 1.43 100 2.23 2.00 1.50 150 2.46 2.25 1.79 200 2.64 2.46 2.03
值是采用相应的系数乘以其标准值得出。系数查现行《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荷载应根据设 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 值;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 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 行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 然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根据不 同的设计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或偶然组合、频遇组 合或准永久组合进行荷载组合。
结构可靠性设计基础复习题讲解
![结构可靠性设计基础复习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8e47d1ec8d376eeafaa31b1.png)
、单项选择题A.30 年B.50 年C.100 年D.150年 6. 称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为结构设计基准期 B.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A.C.结构使用年限D. 结构全寿命7.10•裂缝超标破坏属于哪个极限状态范畴 •A.承载力极限状态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C.稳定极限状态D.强度极限状态A.越高B. 越低C.不变D.视情况而定12. 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之和A.等于1B. 大于1C.小于1D.不确定13•当功能函数服从哪一个分布时,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A.正态分布 B 。
均匀分布 C.极值分布D.指数分布A. 5年 B 。
25年 C. 50年D。
100 年2.对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A. 5年 B 。
25年 C. 50年D。
100 年3. 对临时性结构,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给出的 A. 5年 B 。
25年 C. 50年D。
100 年4. 我国现行建筑规范中设计基准期为A. 10年 B 。
30年C. 50年 D。
100 年 5. 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值的重现期为 B.D.F 面哪一个变量不是随机变量? A. 结构构件抗力 .荷载最大值Q TC. & A. C.9. A. C. 功能函数Z 结构可靠性是指 安全性 耐久性 .永久荷载标准值在结构可靠度分析中, 功能函数 B 可靠度D适用性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 描述结构的极限状态一般用。
极限状态方程。
失效概率11规定时间规定条件预定功能相同时,可靠指标'越大,结构的可靠程度1我国现行规范中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B.50给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4. 结构的失效概率P f与结构抗力R和荷载效应S的概率密度干涉面积。
A. 无关B. 相等C.有关D. 有关,但不相等 15. 静定结构体系可用下列逻辑模型表示。
A.并联模型 B •串联模型C.并串联模型 D•串并联模型16.若结构系统的任一单元失效,则该系统失效,此类结构系统可用哪个模型表示A.串联模型 B 。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f6c99d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f.png)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是结构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便对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首先,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是根据结构的设计荷载和荷载组合规范来确定的。
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荷载,如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这些荷载会对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来考虑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其次,荷载效应标准组合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能来确定。
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我们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能,以确保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另外,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还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
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以确保结构在设计寿命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且
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是结构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我
们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设计荷载、荷载组合规范、受力性能、安全
性能、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以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确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有
所帮助。
第四章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共59页文档
![第四章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共5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125410325c52cc58bd6bec6.png)
4.4 稳定和抗倾覆
4.4.2 高层钢结构的稳定验算
大部分钢结构计算需要考虑P-△效应。
《高钢规》5.2.10条 高层建筑钢结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时,可不验算结构的整体稳定。
一、结构各层柱子平均长细比和平均轴压比满足下式要
求:
Nm m 1 N pm 80
式中,λm—楼层柱的平均长细比; Nm—楼层柱的平均轴压力设计值; Npm—楼层柱的平均全塑性轴压力;
钢结构
除框架结构外的转 换层
各种结构类型
1/120 1/50
4.2 侧移限制
4.2.2 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
对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于0.40时,可提高10%;当柱子全 高的箍筋构造采用比本规程中框架柱最小配箍特征值大30% 时,可提高20%,但累计提高不宜超过25%。
4.3 舒适度要求
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条 件,满足舒适度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 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应超过表4-4的值。必要时,可通过 专门风洞试验结果计算确定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 加速度 a m a x。
Npm fyAm
fy—钢材屈服强度; Am—柱截面面积的平均值。
4.4 稳定和抗倾覆
4.4.2 高层钢结构的稳定验算
二、结构按一阶线性弹性计算所得的各楼层相对侧移值, 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u 0.12 Fh
h
Fv
式中,Δu—按一阶线性弹性计算所得的质心处层间侧移; h—楼层层高; ∑Fh—计算楼层以上全部水平作用之和; ∑Fv—计算楼层以上全部竖向作用之和;
式中,E J d 为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可按倒 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结构的侧
(整理)荷载效应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仅供参考
![(整理)荷载效应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ddb0f047e21af45b207a80d.png)
8 荷载效应效应组合本设计所应用到的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公式如下: ①无地震时,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GK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ψγψγ=++式中 S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r G 、r Q 、r W —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分项系数;ΨQ 、ΨW —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系数,当为第一可变荷载时取1。
S GK 、S Qk 、S Wk —永久荷载、楼面荷载和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②无地震时,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第3.2.3条注3,水平风荷载不参与组合。
但2006版规范中取消了此注,即水平风荷载参与组合,当风荷载效应不大时也可忽略之。
):?G GK Q Q QK S S S γψγ=+③有地震时,即重力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的组合:G GE Eh Ehk S S S γγ=+式中 S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G 、r Eh —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S GE 、S Eh —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标准组合)公式如下: GK Q QK W WK S S S S ψψ=++8.1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8.1.1构件的控制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
在支座截面处,一般产生最大负弯矩(max M -)和最大剪力(m ax V )(水平荷载作用下还有正弯矩产生,故也要注意组合可能出现的正弯矩);跨间截面则是最大正弯矩(max M +)作用处(也要注意组合可能出现的负弯矩)。
因此,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为: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梁跨间截面:max M +由于内力分析的结果是轴线位置处的内力,而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位置应是柱边缘处,因此,在求该处的最不利内力时,应根据梁轴线处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出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即:/2M M Vb '=-/2V V qb '=-式中 M '—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弯矩标准值;V '—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剪力标准值;M —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V —与M 相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剪力标准值;b —柱截面高度;q —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第3章 高层建筑荷载及其效应组合
![第3章 高层建筑荷载及其效应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792da119fc4ffe473368ab49.png)
根据假定(1),可分别考虑纵向平面结构 和横向平面结构的受力情况,即在横向水 平分力的作用下,只考虑横向框架(横向 剪力墙)而忽略纵向框架(纵向剪力墙)的 作用,而在纵向水平力作用下,只考虑纵 向框架(纵向剪力墙)而忽略横向框架(横 向剪力墙)的作用。这样可使计算大为简 化。
3.2 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恒载、楼面及屋面活荷载、 雪荷载。恒载由构件及装修材料的尺寸和材 料重量计算得出,材料自重可查《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以下简称《荷 载规范》)。楼面上的活荷载可按《荷载规 范》采用,常用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见 表3-1。
震中距的影响 建筑物本身的动力特性对建筑破坏程 度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物的动力特性:主要指建筑物的 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
自振周期: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
要的时间 阻尼:使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
地震的几个名词
地震震级 地震能量的量度。 地震烈度 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3.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 罕遇地震的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 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此时 建筑物将产生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倒塌, 大震)
恒载的计算内容: 1、结构构件(梁、板、柱、墙、支撑) 的重量 2、非结构构件(粉灰、饰面材料、填 充墙、吊顶等)的重量 这些重量的大小不随时间而改变,又 称为永久荷载。 恒载标准值等于构件的体积乘以材料 的容重。
常用材料的容重为:
钢筋混凝土 25kN/m3; 钢材 78.5kN/m3 水泥砂浆 20kN/m3; 混合砂浆 17kN/m3 铝型材 28kN/m3; 玻璃 25.6kN/m3
水平荷载作用方向图
3.1.2 平面化假定 荷载作用下的房屋结构都是空间受力体系, 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 计算时,可以把空间结构简化为平面结构,并作 以下两个假定。 (1) 每榀框架或剪力墙可以抵抗自身平面内的侧 力,平面外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即不考虑框 架(剪力墙)参与抵抗平面外的水平作用,当作只 抵抗自身平面内水平作用的平面结构。 (2) 楼盖结构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 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考题答案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考题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bfe5cad39ec3d5bbfd0a74f0.png)
第二章2.1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和钢结构房屋建筑各有哪些抗侧力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和钢结构房屋建筑各有哪些抗侧力结构体系?每种结构体系举1~2例。
答: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如主体18层、局部22层的北京长城饭店);框架剪力墙结构(如26层的上海宾馆);剪力墙结构(包括全部落地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筒体结构[如芝加哥Dewitt-Chestnut公寓大厦(框筒),芝加哥John Hancock大厦(桁架筒),北京中国国际贸易大厦(筒中筒)];框架核心筒结构(如广州中信大厦);板柱-剪力墙结构。
钢结构房屋建筑的抗侧力体系有:框架结构(如北京的长富宫);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如京广中心主楼);筒体结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束筒)];巨型结构(如香港中银大厦)。
2.2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曲线各有什么特点?答:(1)框架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其侧移由两部分组成:梁和柱的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呈剪切型,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减小;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为弯曲型,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增大。
第一部分是主要的,所以框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曲线以剪切型为主。
(2)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其水平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即层间位移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3)框架-剪力墙在侧向力作用下,其水平位移曲线呈弯剪型, 层间位移上下趋于均匀。
2.3框架结构和框筒结构的结构构件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答:(1)框架结构是平面结构,主要由与水平力方向平行的框架抵抗层剪力及倾覆力矩,必须在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设置框架,以抵抗各个方向的侧向力。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框筒结是由密柱深梁组成的空间结构,沿四周布置的框架都参与抵抗水平力,框筒结构的四榀框架位于建筑物的周边,形成抗侧、抗扭刚度及承载力都很大的外筒。
2.5中心支撑钢框架和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支撑斜杆是如何布置的?偏心支撑钢框架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比中心支撑框架好?答:中心支撑框架的支撑斜杆的轴线交汇于框架梁柱轴线的交点。
荷载效应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仅供参考)
![荷载效应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123a3234b35eefdc8d333fd.png)
8 荷载效应效应组合本设计所应用到的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公式如下: ①无地震时,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GK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ψγψγ=++式中 S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r G 、r Q 、r W —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分项系数;ΨQ 、ΨW —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系数,当为第一可变荷载时取1。
S GK 、S Qk 、S Wk —永久荷载、楼面荷载和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②无地震时,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第3.2.3条注3,水平风荷载不参与组合。
但2006版规范中取消了此注,即水平风荷载参与组合,当风荷载效应不大时也可忽略之。
):?G GK Q Q QK S S S γψγ=+③有地震时,即重力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的组合:G GE Eh Ehk S S S γγ=+式中 S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G 、r Eh —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S GE 、S Eh —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标准组合)公式如下:? GK Q QK W WK S S S S ψψ=++8.1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8.1.1构件的控制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
在支座截面处,一般产生最大负弯矩(max M -)和最大剪力(m ax V )(水平荷载作用下还有正弯矩产生,故也要注意组合可能出现的正弯矩);跨间截面则是最大正弯矩(max M +)作用处(也要注意组合可能出现的负弯矩)。
因此,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为: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梁跨间截面:max M +由于内力分析的结果是轴线位置处的内力,而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位置应是柱边缘处,因此,在求该处的最不利内力时,应根据梁轴线处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出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即:/2M M Vb '=-/2V V qb '=-式中 M '—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弯矩标准值;V '—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剪力标准值;M —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V —与M 相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剪力标准值;b —柱截面高度;q —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第三章 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第三章 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ab1ea1b67375a417866f8fc6.png)
第三章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一、结构上的荷载分类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永久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或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固定荷载—在结构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分布的作用。
可动荷载—在结构空间位置上的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的作用。
3.按结构的反应分类静态荷载—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动态荷载—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的作用。
•《荷载规范》• 3.1.1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1 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 可变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3 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二、荷载代表值•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荷载规范》• 3.1.2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 2.1.4荷载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2.1.6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 2.1.7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第5章 荷载和荷载效应
![第5章 荷载和荷载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e23cbf86529647d2728529f.png)
第5章 荷载及效应组合玻璃结构必须承受外界施加给它的各种荷载和作用。
这里,荷载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作用是指不是以力的形式出现的能够引起结构产生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
按照这种分类,玻璃及其幕墙结构所受的主要荷载有重力荷载和风荷载,主要作用有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
§5.1 荷载和作用取值5.1.1 重力荷载对于垂直的玻璃及其幕墙结构,重力荷载只有材料本身的自重。
材料的自重通常由材料的密度和体积求得。
下表列出了几种常用材料的密度:未作规定时,结构自重的标准值可按照下列数值采用:对于斜玻璃及其幕墙结构,重力荷载除了材料自重外,还应考虑施工荷载、雪荷载及雨水荷载等。
5.1.2 风荷载风荷载是直接作用于玻璃结构上的主要荷载,它垂直作用于玻璃的表面。
直接承受风荷载的玻璃及其幕墙是一种薄壁外围护结构,一块玻璃、一根杆件就是一个受力单元,而且质量较轻。
在设计时,既要考虑长期使用过程中,在一定时距平均最大风速的风荷载作用下保证其正常功能不受影响;又必须注意到在阵风袭击下不受损坏,避免安全事故。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152]规定了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0w w z s z k μμβ= (5-1)当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0w w z s gz k μμβ= (5-2) 式中 k w ——风荷载标准值(kN/m 2);βZ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 0——基本风压(kN/m 2); βgz ——高度Z 处的阵风系数。
1. 基本风压GB50009[152]规定的基本风压是根据全国气象台站历年来的最大风速纪录,按基本风速的标准要求,将不同风速仪高度和时距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为离地10m 高、时距10min 的平均年最大风速(m/s )。
根据该风速数据经统计分析确定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风速,作为当地的基本风速V 0。
荷载效应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仅供参考)
![荷载效应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123a3234b35eefdc8d333fd.png)
8 荷载效应效应组合本设计所应用到的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公式如下: ①无地震时,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 GK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ψγψγ=++式中 S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r G 、r Q 、r W —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分项系数;ΨQ 、ΨW —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系数,当为第一可变荷载时取1。
S GK 、S Qk 、S Wk —永久荷载、楼面荷载和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②无地震时,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第3.2.3条注3,水平风荷载不参与组合。
但2006版规范中取消了此注,即水平风荷载参与组合,当风荷载效应不大时也可忽略之。
):?G GK Q Q QK S S S γψγ=+③有地震时,即重力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的组合:G GE Eh Ehk S S S γγ=+式中 S —结构构件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G 、r Eh —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S GE 、S Eh —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标准组合)公式如下:? GK Q QK W WK S S S S ψψ=++8.1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8.1.1构件的控制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
在支座截面处,一般产生最大负弯矩(max M -)和最大剪力(m ax V )(水平荷载作用下还有正弯矩产生,故也要注意组合可能出现的正弯矩);跨间截面则是最大正弯矩(max M +)作用处(也要注意组合可能出现的负弯矩)。
因此,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为: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梁跨间截面:max M +由于内力分析的结果是轴线位置处的内力,而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位置应是柱边缘处,因此,在求该处的最不利内力时,应根据梁轴线处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出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即:/2M M Vb '=-/2V V qb '=-式中 M '—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弯矩标准值;V '—柱边缘处梁截面的剪力标准值;M —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V —与M 相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剪力标准值;b —柱截面高度;q —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表给出了多层以及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的各种组合情况及相应的系数取值。 注意:内力组合计算,各分项系数用表中的值,位移效应组合,各分项系数取为1.0 高层建筑:2、3、4项是基本组合情况,5、6、7中考虑了竖向地震作用,只有在9度设防区才需要考虑。在6度设防区 ,除了IV类场地以外,可以不进行抗震计算,此时不需要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即1、2项。 当选定可能出现的几种可能的组合情况后,要选最不利的S值作为构件设计值。
框架梁塑性调幅
注意:塑性调幅主要是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调整,故要在组合前进行调幅,然后再和水平荷载作用下 的内力进行组合。
四、水平荷载作用方向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能沿任意方向。第二章第3节中指出一般只考虑作用在主轴方向,但可以是正 方向,也可以是负方向。
二、侧移变形限制 结构的刚度要求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即: Δ/H≤[Δ/H]; δ/h≤[δ/h]
其中: Δ、δ——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及层间变形; H、h——结构总高度及层高。 上面公式均是在使用状态下的设计要求,因此, Δ、δ都是荷载标准值 产生的位移组合效应,即组合时取分项系数为1.0,上述公式右端为限 制值。 限制结构水平变形主要原因有: 1.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正常使用; 2.过大的侧向变形,特别是过大的层间变形会使填充墙以及一些建筑 整修出现裂缝或损坏,同时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或玻璃破损; 3.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破损。限制结构裂缝宽 度就要限制结构的侧向变形及层间变形; 4.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严重时会加速倒塌。这是 因为侧移后,建筑物上的垂直荷载会造成附加弯矩。侧移越大,附加 弯矩就越大。 上述各种因素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不同材料的结构的作用不尽相同。 下表给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上规定的限制值,它是通过总结过去 的设计经验及综合各种要求得到的。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SE ≤ RE/γRE 其中: SE ——采用第一节中的公式,考虑地震作用通过荷载效应组合后的构件内力; RE——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承载能力。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构件要受到反复作用力及变形,构件的 承载力要降低,其计算公式将在第八、九章中给出; γRE——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主要是考虑到地震作用是一种偶然作用,而且作用时间很短,材料 性能也与静力作用下不同,因此,根据可靠度理论,对抗震设计的承载能力作相应的调整。规范给出 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见下表。
一、承载力计算 按极限状态设计的要求,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S≤R 其中: S ——采用第一节中的公式,通过荷载效应组合后的构件内力; R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构件的承载能力。不同的构件,要采用不同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如:抗 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等。可以参考有关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计算以及钢结构构件计算的有关教材。
三、塑性调幅 框架中允许梁端出现塑性铰,因此,在梁中可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通常是降低支座弯矩,以减小 支座处的配筋。 调幅系数: 现浇框架:支座弯矩调幅系数采用0.8~ 0.9; 装配整体式框架:由于钢筋焊接或者接 缝不严等原因,节点容易产生变形,梁 端弯矩较弹性计算结果会有所降低,故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可采用0.8~0.9; 支座弯矩降低后,为了避免当支座出现 塑性铰后,跨中截面承载力不足,必须 相应加大跨中设计弯矩。通常,跨中弯 矩可以乘以1.1~1.2的调整系数。为了 保证梁的安全,跨中弯矩还必须满足右 图的条件:
梁 端 控 制 截 面 弯 矩 及 剪 力
由上图可以看出,梁端弯 矩较轴线处弯矩小(柱端 情况一样),因此要在组 合前经过换算,求出端截 面的弯矩与剪力,然后再 填入组合表中。
二、竖向活荷载的布置 恒载: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任何时候必 须全部考虑,在计算内力时也必须满布,如下 图所示:
竖向活荷载:短暂作用的、可变的,各种不同 的布置会产生不同的内力,所以应该由最不利 布置方式计算内力,以求得截面最不利内力。 对于高层建筑,计算不利布置荷载的内力及内 力组合工作量太大,而一般民用及公共过程建 筑中竖向活载不会很大(一般1.5~2.5kN/m2), 与恒载以及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相比,竖向活 荷载产生的内力所占比重很小,故通常不考虑 竖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只用满布活荷载一种 情况计算内力,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计算工作量。 在竖向活荷载很大时(比如:图书馆书库,多 层工业厂房或仓库),这时就必须要考虑活荷 载的不利布置。 永久荷载分布
结构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与一般结构设计相同,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在荷载作用下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保证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2、在使用荷载及风荷载作用下,多、高层建筑结构应处于弹性阶段或仅有微小的裂缝出现,结构应满 足承载能力及限制侧向位移的要求; 3、地震作用下,用两阶段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要求要达到三水准目标(第二章第2节)。 第一阶段:采用相应设防烈度小震参数进行设计,除了要满足承载力及侧向位移限制要求外,还要通过 采取一系列抗震措施来满足延性要求。 第二阶段:采用相应设防烈度大震参数进行设计,要求结构满足弹塑性层间变形的限制要求。
2.时程分析法: 通过逐步积分,求解结构运动微分方程来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结构情况。 计算方法:根据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把结构简化为度自由度的振动体系,列出如下的运动微分方程:
cx kx m g m x x
通过在基底出输入地面运动加速度波 ,将时间分隔为很短的Δt时间,对动力方程进行逐步积分,得 到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然后在各层位移反应中找到最大的层间反应。 注意:当结构进入弹塑性以后,要考虑结构弹塑性性能,因此在进行分析时,应每一步要改变结构的 刚度。 上述方法需要由计算机进行计算。
构件设计:需要先找出控制截面,然后找出控制截面上的最不利内力,以此作为配筋设计的依据;
控制截面: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但是,不同的内力(如弯矩、剪力)并不一定在同一个截面达到最大 值,因此一个构件很有可能同时有几个控制截面。 框架横梁:两个支座截面以及跨中截面通常为控制截面。支座截面是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作用的截面, 而跨中截面一般为最大正弯矩作用截面。内力组合时要找出构件上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用以计算上 部及下部配筋,还要找到最大剪力,用以计算斜截面承载力,配置箍筋。 柱子:由框架弯矩图可以知道,弯矩最大值都在上、下两个端截面,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中变化也不大, 因此各层柱的控制截面可以取两个端截面。 柱子是偏压构件,可能出现大偏压破坏,也可能出现小偏压破坏。大偏压情况下,弯矩越大越不利;小偏 压情况下,弯矩越小越不利。所以对柱子要组合几种不利内力,从中判断出最不利内急作为配筋的依据。 有时要用试算才能找出最大配筋。
下表为根据抗震措施烈度规定的抗震措施等级:
四、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一般情况下,经过小震地震作用计算后,采用若干抗震措施即可满足“大震不倒”这个第三水准设计 目标。 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计算的情况: 1. 7~9度设防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ξy 小于0.5的框架; 屈服强度系数
2. 7~9度设防的、高度较大且沿高度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很不均匀的高层建筑; 3. 特别重要的建筑 罕遇地震作用下,大多数结构都已进入弹塑性状态,变形加大,主要要验算结构层间变形是否超过限 制,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1.反应谱方法: 采用底部剪力法或者振型分解法来计算弹塑性层间变形。 适用范围:不超过12层,且沿高度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 计算方法:采用书中表2-6中给出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 αmax 值,用底部剪力法或者振型分解法求出结 构楼层层剪力。 首先找出框架结构的薄弱层,再对薄弱层的层间变形进行验算。薄弱层为底层或者是屈服强度最小或 相对较小的楼层。 然后计算薄弱层的层间弹塑性位移:
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
对各种荷载(恒载、活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分别计算内力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时,往往需要按一种 以上的组合情况(工况)进行组合。这是因为在结构使用期限内,可能出现多中的组合情况。也即对于同 一个构件或者同一个截面,多种组合产生的不同内力都可能出现,设计时要按照可能与最不利原则进行挑 选,找出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不同构件的最不利内力并不一定来自同一个组合,因此,如何选 择构件截面的设计内力是内力组合的关键。 一、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
由于柱子一般为对称配筋,因此组合时只需找出绝对值最大的弯矩。不利内力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 1.|Mmax| 与相应的N; 2.Nmax 与相应的M; 3.Nmin与相应的M; 4.|M| 比较大(不是最大),但N 比较小或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或最小);有时,绝对最大或最小 的内力不见得时最不利的,对于大偏心受压构件,弯矩越大,配筋越多。但对于小偏心受压构件,虽 然 N 不是最大,但相应的弯矩 M 比较大时,配筋也会多一些。所以,组合时要找到这种情况,而且往 往这种情况控制配筋。 为了验算斜截面承载力,柱也要组合Vmax 注意:在进行截面配筋计算时应采用构件端部截面的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
• 荷载效应组合
• 结构设计要求 • 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
荷载效应组合
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荷载的最大值以及它们同时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综合效应,荷载 不同,其发生的概率和对结构的作用也不同,荷载规范规定必须采用荷载效应组合的方法来考虑结构 的荷载的作用。 荷载效应:在某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通常,对各种不同的荷载作用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内力和位移后,再用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加以 组合。 例如: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S=γGSGk+ΨQγQSQk+ΨwγwSwk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S=γGSGE+γEhSEhk+重要性系数。根据建筑物重要性相应取为1.1,1.0或0.9; ——永久荷载、使用荷载、雪荷载等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 ——抗震计算时重力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重力荷载包括全部自重、50%雪荷载、50 %~80%使用荷载; ——水平荷载作用以及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荷载效应; ——与上述各种荷载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风荷载与其他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