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全精)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全精)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识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的课题。

教育学究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当的教育方正的自觉性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4.有助于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即:教育要遵循自身规律,一句人的天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中心,做中学”新的三中心说。

第三节中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教育研究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教研是指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中学教育科研的特点: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2.研究目的具有针对性3.研究主体具有多元性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中学教育科研的意义?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3.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1.调查研究法: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调查研究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2.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研究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和日常生活条件下语言,行为的客观表现来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3.实验研究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认为的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教育实践工作则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方式行动研究法的一般步骤:1. 发现问题 2. 分析问题 3. 设计研究方案 4. 实施研究方案5. 评价和总结6. 修正方案进一步实施5.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已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分析,认识教育现象和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掌握历史研究法的步骤:1. 收集资料2. 史料的鉴别3. 史料的分析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的本质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知识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配的的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由来:《孟子·尽心上》2、 含义:广义—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本质——有目的 培养人 社会属性——永恒性(人在教育在)段)、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阻碍、超前催生)4、教育起源4、 发展历程4-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吗? 有 意识、有目的性,无严密计划性内容? 与生活适应,以生活经验为内容对谁? 没有阶级性、目的一致、权利平等怎样? 言传身教在哪? 生活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传递社会经验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民主化纵深发展、普及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教育现代化共同追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进、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走向实践、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学记》孔子国外一个学派马克思主义凯洛夫、马卡连柯、杨贤江两种思想启发思想苏格拉底自然主义亚里士多德、卢梭、斐斯泰洛奇)三组对比四个句子4-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夏朝:教育雏形春秋:私学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宋朝: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斯巴达:尚武,培养军人清末:1905废科举希腊:从文,政治家和商人骑士学校、教会学校道统性服从统治之道专制性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刻板性方法刻板、死记硬背象征性受什么教育象征社会地位4-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内容:增加新学科与生产劳动结合方法:引进实验法等新方法,启发教学法扩受教育权,普及教育口号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掌握班级授课制4-特点:全民多现身全民化保罗·朗格朗最早。

影响最大的思潮民主化受同样的教育(起点、资源、结果);教育的自由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引起教育思想变化终身化面向所有人发展趋势:四化二教二其他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5、萌芽阶段5-1特点:习俗认识为主、以机械类比等思维方式为主、包含于哲学道德论述中(1)苏格拉底“产婆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反复诘问得出定义)、助产术(不断探索得出结论)。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的总结: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教育理论- 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动机理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问题4. 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评价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5.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流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实施的技巧和方法6.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学生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7. 教育技术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8.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9.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跨学科知识在教育中的应用-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技巧10.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本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1.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等。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二、小学教育与教学原理1.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启发思维、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兴趣为中心、循序渐进等。

2.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结构化课程设计、问题导向课程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等。

3.小学教学特点与方法:儿童中心教育、体验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等。

三、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的目的及原则等。

2.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评价、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

3.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教学观察、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

四、课程教学与教材分析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实施中的策略。

2.教材分析:教材的功能、性质、内容结构和使用方法等。

3.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故事法等。

五、教学组织与管理1.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2.学校教育与管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组织等。

3.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校外教育与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教学与创新1.课程与发展: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调整、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课程实施的与改进等。

2.教学与发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

以上只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能力的运用。

下面是该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生理、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等内容。

3.教育评价:包括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业水平、学法和学风的评价方法。

二、教育学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育目标的原则。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3.教学法:教学法的分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4.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与教材1.课程理论:包括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等内容。

2.教材原则:教材编写的原则、教材评价以及选择教材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评价的意义、功能以及与学生评价的关系等。

2.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正式测试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工具的选择方法。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教育政策:包括当前教育中的政策措施、教育发展的规划等。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备考有所帮助。

考生可以结合相关教材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教育起源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学科知识1. 语文-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常见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模式与策略-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2. 数学- 数与代数- 几何与观察- 数据与统计- 空间与形状- 探究与解决问题3. 英语-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语法与词汇- 听力与口语教学-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2. 学生发展理论- 儿童身体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3. 学习评价理论- 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反馈三、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义务教育法- 学校管理条例- 教育工作者从业法- 学生权益保护法2. 班级管理法规- 班级管理制度与规范- 学生考勤与请假制度- 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3. 学科教学法规- 语文教学法规- 数学教学法规- 英语教学法规四、教育教学方法1. 概念与特点-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2.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评价方式与工具选择- 回顾与总结课堂教学五、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1. 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层次与结构- 教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网络资源的利用3. 效果评价与反思-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考题分析:四个大题: 1、单项选择题(2’*21=42’)2、辨析题(8’*4=32’)3、简答题(10’*4=40’)◆听课笔记: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对象:社会现象——教育现象、认知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内部、教育外部3、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科学的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基础,教育科学是学科群,所以教育学不等于教育科学。

三、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存在的,所以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四、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是正确的,而教育实践经验是盲目的、有错有对,教育经验只有上升为科学理论并且经受实践的检验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学,故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2、有助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工作环境。

第二节:教育学产生和发展一、萌芽时期国内: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翟zhai墨)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管仲、李斯、商鞅国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罗马)❖儒家:(一)孔子: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注:古代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教育目的:君子(德才兼备)4、教育原则:学思结合、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二)孟子:1、观点:人之初,性本善2、教育的目的:保持和发扬“善”3、人应该怀有的四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三)荀子:1、观点:人的本性是恶2、教育的目的:抑恶国内:❖墨家:墨子:1、观点:兼爱、非攻2、做法: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为苍,染于蓝则为蓝❖道家:老子、庄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法家:教育思想:法治教育国外:1、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柏拉图——囚笼原理:《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国家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我国的教育文献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比西方的早300多年)二、独立形态时期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进入独立形态时期。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是培养与发展人类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知识与能力则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1.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各个阶段。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教育活动。

1.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如何获得、组织和应用知识与技能。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习理论的指导,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智力与智能智力与智能是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重要能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智力类型和测试方法,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育教学法教育教学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法方面的知识点:2.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步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2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2.3 教学沟通教学沟通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能力,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以下是几个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相关的知识点:3.1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构建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Studying for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spiring educators must grasp key concepts in various 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language arts,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teach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a comprehensive set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o engage students and foster their learning. Furthermore, educators must be aware of the lates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they provide high-quality instruction to their students.准备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需要深入了解教育知识和技能。

有志于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必须掌握数学、语言艺术、科学和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关键概念,以有效地教授初中生。

发展全面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以吸引学生并促进他们的学习。

此外,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发展,以确保他们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their students. They serve as mentors, role models, and educators wh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irformative year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subject-specific content,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lso help students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s can empower students to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achieve success in school and beyond.中学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本质》①基本定义:教育嘛,简单说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就像种树,浇水施肥除虫,都是为了让树茁壮成长,教育也是这样,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素养什么的。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这个学科里,这可是非常核心的概念。

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去理解教育的目的、功能这些更高层次或者更细化的东西。

③前置知识:在理解教育的本质之前,得先对人有个大概的了解吧。

比如说人有学习的潜力,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知识和技能来生存和发展等常识性的内容。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教育的本质可以指导教育者如何去做好教育工作。

比如说老师们知道了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就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像有些学校只看重分数那就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教育的本质这个知识点处于整个教育知识体系的基础位置,就像树根对于树的意义一样。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学方法这些知识点都有联系。

教育目的就是基于教育的本质来设定的,不同的教育本质理解下的教育目的会不一样;教育功能则是教育本质的延伸,正是因为教育有培养人的本质,所以才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功能;教学方法也是围绕着如何实现教育本质而展开的,到底是用讲授法还是讨论法,要看是不是符合教育本质里对人的培养要求。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比较抽象。

很多人可能把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上课或者教书本知识。

- 关键点:关键点就是要抓住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要点,教育是面向人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而不是片面的某种培养。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是很多主观题、论述题的出题点。

像让你论述教育的本质属性,或者结合教育本质谈谈对现在教育现象的看法之类的。

- 考查方式:一般会以案例分析、论述题为主,有时候也会出现在选择题里。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教育的本质强调对人的培养,它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就是传递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其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康的人,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追求。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下面是我的笔记。

一、什么是教育知识教育知识是指有关于教育的各种思想、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把握和应对能力。

首先是教育思想与理论,这包括多种学说和观点,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不同阶段和区域的教育要求等。

其次是教育方法与技能,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以及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能力等。

最后是教育体制与政策,这包括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不同地区教育体制的运行和管理方式等。

二、教育能力应具备哪些方面教育能力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列出几个主要的方面。

1.教育评价能力,包括对学生完成情况的评估,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2.教学设计能力,即对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策划、设计和优化,使之符合学科要求和教学目标,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

3.教学引导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带领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4.情感管理能力,即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理解和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心理状况,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疏导学生的情绪和行为。

5.解决问题能力,即对突发事件和学生问题进行敏锐的判断和处理,使之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安全。

1.反思总结: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反思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问题并持续改善。

2.学习更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了解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

3.注重实践:将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能力。

4.与同行交流: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开展交流和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的教育实践和方法,以此来扩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5.拓宽视野:关注教育前沿和热点话题,了解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缺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考题分析:四个大题: 1、单项选择题(2’*21=42’)2、辨析题(8’*4=32’)3、简答题(10’*4=40’)◆听课笔记: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对象:社会现象——教育现象、认知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内部、教育外部3、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科学的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基础,教育科学是学科群,所以教育学不等于教育科学。

三、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存在的,所以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四、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是正确的,而教育实践经验是盲目的、有错有对,教育经验只有上升为科学理论并且经受实践的检验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学,故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五、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2、有助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工作环境。

第二节:教育学产生和发展一、萌芽时期国内: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翟zhai墨)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管仲、李斯、商鞅国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罗马)❖儒家:(一)孔子: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注:古代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教育目的:君子(德才兼备)4、教育原则:学思结合、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二)孟子:1、观点:人之初,性本善2、教育的目的:保持和发扬“善”3、人应该怀有的四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三)荀子:1、观点:人的本性是恶2、教育的目的:抑恶国内:❖墨家:墨子:1、观点:兼爱、非攻2、做法: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为苍,染于蓝则为蓝❖道家:老子、庄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法家:教育思想:法治教育国外:1、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柏拉图——囚笼原理:《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国家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我国的教育文献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比西方的早300多年)二、独立形态时期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进入独立形态时期。

①论述教师的作用(一句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②提出了“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给一切的人。

③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④提出了广泛的教学原则:直观性、量力性2、洛克(英国)——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白板学说和绅士教育3、卢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家在《爱弥儿》里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4、康德(德国)——德国哲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带头人世界上第一个在大学里开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政治学教授。

(注:第一个以教育学教授身份讲授教育学的是德国哥尼斯堡大学的特拉普)5、裴斯泰洛齐(瑞士)——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初等学科教学法之父,是西方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付诸于实践的教育家。

6、赫尔巴特(德国)——科学教育之父或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①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③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7、福禄贝尔(德国)——近代幼儿教育之父或学前教育的创始人,出版了《人的教育》三、多样化发展1、斯宾塞(英国)——《知识的价值》A:把人类的活动分为五种:1)直接用于自我保全的活动2)间接用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于抚养子女的活动4)用来维持正常的社交活动5)用来在闲暇时期满足自我的兴趣和爱好B:1861年《教育论》——反对思辨的教育方式2、两伊(德国)——实验教育学——惟科学主义梅伊曼:1901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拉伊:1908出版了《实验教育学》——标志着实验教育学成了独立的学派3、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1)20世纪出版了《民族主义与教育》——标志着在西方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主义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教育学派的对立。

2)改变了美国的旧教育,创立了美国的新教育。

3)现代主义的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做中学4)三大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社会经验的改组或改造)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①克鲁普斯卡娅(苏联)——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②凯洛夫(苏联)——1939年出版了《教育学》③马卡连柯(苏联)——提出的教育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深化发展时期1、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教师的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2、布鲁纳(美国)——1963年出版《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式教育。

3、赞科夫(苏联):在维果斯基的理论(注:维果斯基理论:最近发展区)之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

五大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4、苏霍姆林斯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5、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4)形式运算阶段(11、12-成年)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则》6、晏阳初——我国国际平民教育家7、蔡元培——提出了囊括众家的大学教育精神8、陶行知——三中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三合一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1、教育:(这一词最早出自于孟子《尽上心》)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国古代将“教”与“育”分开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2、教育的基本概念:广义的教育:人类有意识的以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3、教育的特点: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②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③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定义: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职责特点:目的性、专业性2)受教育者:定义: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体性3)教育影响:定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等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性、形态的多样性5、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荒谬)(二)生物起源说(不科学)(三)心理起源说(不科学)(四)劳动起源说(正确的)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原始形态教育)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最早的学校教育2、封建社会:国内:秦、汉(汉武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晋、隋(科举考试的开端)、唐、宋(程、朱理学的出现)、元、明(八股文——科举考试步入衰弱)、清国外:欧洲封建社会(三)现代社会的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目的: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教育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世纪的教育:①教育多元化②教育终身化③教育全民化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现代化第二节: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生产力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①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②制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③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④制约学校结构⑤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再生产劳动②再生产科学技术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决定教育的目的②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决定受的权利教育④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社会政治促进(政治功能)①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②形成舆论、传播思想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文化、学校(校园)文化、学生文化传统文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代沿袭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校园文化:大多数学生或大部分人在长期的学校发展中共同遵守或具有的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的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等总体特征。

文化特点:非正式性、互补性、调试性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①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②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⑤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①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④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①制约教育的投入和规模②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③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口的促进:①提高人口质量②优化人口结构③控制人口数量第三节:教育育人的发展(3,4,5)人的发展:广义:从胚胎——死亡狭义:从出生——死亡三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认知、意识社会方面:社会经验、社会知识内发论:人的发展依靠内部力量代表人物:孟子、威尔逊、格赛尔、弗洛伊德外铄(shuo)论:依靠外部力量(环境)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因素:(一)遗传:遗传决定论(错误的观点)(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2)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②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二)环境:环境决定论(错误的观点)(1)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表现: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②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③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2)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①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②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而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外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