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一、品古今经典,颂中华诗篇。古诗诵读《商鞅》,开始。

二、词语回顾(指生读)

1、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

三、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六课,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可是一项新法令的实行总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请你回想一下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那些困难呢?

生: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师:面对这重重困难商鞅害怕了吗?那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五、研读课文

师:面对变法的这些困难,商鞅没有退缩而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那么商鞅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师:商鞅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在南门立木)

师: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呢?(板书:原因取得百姓信任)

(一)品读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到南门下看一看商鞅南门立木的场景

自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至9自然段

用“”画出商鞅的做法

想一想百姓们对商鞅立木的做法有什么样的反应?边读边批注。

师:首先商鞅是怎样做的?(板书:商鞅赏十两)百姓们又又怎样的反应呢?生:百姓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板书:轰动、议论)

师:请你找到这段文字中对百姓们的语言描写,再读一读,思考一下,百姓们心中是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生:说明百姓们认为扛一根木头就能得到赏金十两的事非常新奇,不相信会是真的,觉得这是在“耍人玩儿”,不知道商鞅这样做的意图,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师:是啊,因为这是一件“便宜事儿”,所以百姓们都不相信,这也与后文商鞅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朗读指导

①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②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③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师:要读出怀疑、不相信的语气

写作方法点播:

前文写出百姓们的怀疑,为后文凸显商鞅的言而有信做好铺垫。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称它是巧设伏笔。(课件出示巧设伏笔的含义)

伏笔:指的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为情节的发展做事先的说明。写作时巧妙地设置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的感觉。

师:那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选择这种写作方法。

过渡:通过刚刚的朗读我们知道百姓们都不相信商鞅立木的事。尽管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上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面对这样的情况商鞅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第10自然段(板书:增加赏金)

师:你们能猜一猜商鞅为什么要增加赏金吗?

生:一为了激发百姓去搬木柱,二是如果这时候有人愿意搬木柱,更能取信于民。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范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及插图)

这一自然段是对小伙子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你能找出描写小伙子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吗?(板书:挽、扛、嘟囔)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生:因为从南门扛一根木头到北门太容易办到了,而左庶长大人的赏金又是十两那么丰厚,所以小伙子是半信半疑。(板书:半信半疑)

师: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是怎样的呢?谁能为大家读一读13、14自然段?(指生读)教师做朗读点评。

师:小伙子把大木柱真的扛到了北门,结果呢?(板书:小伙得赏)从“立即大声”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喜笑颜开”标记红色。)提问:这句话是对小伙子的什么描写?(动作和神态)你能感受到小伙子此时的心情吗?从哪词语能够感受出来?

理解词义:喜笑颜开是什么意思?(因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

师追问: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喜笑颜开吗?

生:小伙子喜笑颜开一方面是因为得到了五十两黄金,另一方面是因为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师:此时围观的人又会怎么想呢?(指生说)

师:故事到这里,商鞅南门立木的目的达到了吗?

师: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商鞅就宣布新法。他是怎样说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示他的态度?

师:通过这段描写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商鞅?从哪里看出来的?(决心变法、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过渡:商鞅南门立木不仅取得百姓的信任,更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齐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提问:商鞅南门立木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树立形象打下基础)

师:商鞅南门立木为朝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生说)(板书: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六、主题阅读

师: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自学提示:

阅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一想周幽王为什么要戏诸侯?他是怎样戏诸侯的?最后他的得到了怎样的下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主题阅读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当诸侯们见到烽火,以为有外敌入侵,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可是到了以后才知道,这是君王为博褒姒一笑的花招,所有诸侯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一次点燃烽火,而诸侯们谁也未到——因为大家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敌人攻进皇城,周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题阅读二:曾子杀猪

师:人无信,则不立。我国古代的贤人都有这样的美德,让我们看看《曾子杀猪》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自学提示:

阅读《曾子杀猪》,想一想曾子为什么要杀猪?你认为曾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