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1.1 介绍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1.2 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加强国家的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3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是商鞅变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商鞅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的决心和力度。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经过2.1 描述商鞅在南门立木的场景,以及他立木为信的过程。
2.2 讲解商鞅在南门立木后,公开宣布如果有人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会给予重赏。
2.3 分析当时人们对商鞅的怀疑和观望,以及最终有人勇敢地将木头搬到北门的情景。
第三章: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影响3.1 讲解商鞅兑现承诺,给予搬木头的人重赏,从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3.3 探讨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对秦国发展的历史意义,为秦国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与诚信4.1 讲解诚信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4.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体现了商鞅的诚信品质,以及诚信对国家政治稳定的作用。
4.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诚信精神。
第五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改革精神5.1 讲解改革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5.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展示了商鞅坚定的改革决心,以及改革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5.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改革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六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法治观念6.1 讲解法治观念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6.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体现了商鞅倡导法治、尊重法律的态度。
6.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法治精神。
第七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教育启示7.1 讲解教育在培养国家人才、传承文化中的重要性。
7.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治观念等。
7.3 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融入商鞅南门立木的精神,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商鞅南门立木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商鞅南门立木一、教学目标1.熟悉“商鞅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夷门之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3.理解夷门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能够运用字义推测猜词的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理解夷门之变发生的背景和原因;3.能够准确地使用字义推测猜词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诱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商鞅的变法,古代中国是否能够走向强盛;3.给学生留下一张作业:“列举一下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二)讲解与练习1.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夷门之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字义推测猜词的技巧,进行相关的练习,辅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如:“为什么说夷门之变是一次农民起义?”(三)巩固与提高1.让学生“独立思考,群体交流”:各自列举夷门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再交流归纳;2.辅助学生掌握文字的加工和理解能力,让他们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3.通过短文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字义推测猜词的技巧,以及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并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他们对商鞅变法及夷门之变的理解;五、教学资源1.商鞅变法和夷门之变的相关视频;2.课程笔记和相关练习及认知巩固材料;3.相关历史事件、人物等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置了多个学习环节,但具有明显的递进关系,让学生天然产生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比较好;2.在课程考核和评估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介绍1.1 商鞅的生平简介:介绍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变法对秦国的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商鞅为了推行他的法家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
其中,他规定如果有人能够搬走南门的木头,就会得到重赏。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描述2.1 故事的开端:介绍商鞅发布命令,宣布如果有人能够搬走南门的木头,就会得到重赏。
2.2 人们的反应:描述人们对于商鞅的命令持怀疑态度,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2.3 商鞅的坚持:介绍商鞅坚持自己的承诺,不为人们的怀疑所动摇。
第三章:商鞅南门立木的影响和意义3.1 商鞅的诚信受到考验:讨论商鞅在人们不信任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履行承诺。
3.2 商鞅南门立木的影响: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对秦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政府的信任等。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法家思想4.1 商鞅的法家思想:介绍商鞅的法家思想,包括重视法律的作用、强调法治等。
4.2 商鞅南门立木与法家思想的联系: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与法家思想的关系,如何体现法家思想的精神。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5.2 学生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商鞅南门立木与现代社会6.1 商鞅南门立木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关联,例如政府信用、社会诚信等问题。
6.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代社会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是否涉及到商鞅南门立木所涉及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
第七章:商鞅南门立木与个人品德7.1 商鞅的品德: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商鞅所展现出的品德,如诚信、坚定等。
7.2 个人品德的培养:探讨如何从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汲取经验,培养和提升个人品德。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商鞅南门立木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案例教学法:以商鞅南门立木为例,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简介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后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深入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讲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商鞅的改革思想和策略。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难度。
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和法治的价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2 课文讲解: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解释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意义和难度。
3.2 课文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的理解和感受。
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4.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商鞅的改革思想或其他相关话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商鞅南门立木》的文本,可以是原著或改编版本。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研究任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或报告,分享他们的发现。
6.2 课堂辩论: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就商鞅改革的利弊进行辩论。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2.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案例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五)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六)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商鞅变法的相关故事。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分析,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导入新课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秦国的崛起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如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等。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如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学生分享自读感悟,如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商鞅的智慧和决心等。
3.课堂讲解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如表明商鞅变法的决心、展示秦国的实力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意义。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拓展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解释。
2.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商鞅南门立木》。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历史资料。
4.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生字词问题。
(2)学生分享查阅到的相关历史资料,共同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真相。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详细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的认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查阅资料和分享交流。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商鞅南门立木》。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商鞅南门立木的场景。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价值。
2. 对课文中所体现的诚信、担当等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场景。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价值。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意义和所体现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价值的心得体会。
3. 调查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对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背诵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6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1.认读“鞅”1个生字,会写“孝、葫、础”3个生字。
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2.你对商鞅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商鞅图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1)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
(3)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写句子。
【注意“惹是生非”的“是”不要写成“事”。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走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
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惹是生非:引起麻烦或争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1.1 导入:1.1.1 教师简要介绍商鞅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1.1.2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商鞅南门立木的场景。
1.1.3 引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内容:2.1.1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2.1.2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推行新法,树立威信。
2.1.3 商鞅通过立木赏金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搬木头。
2.1.4 商鞅按照承诺发放赏金,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1.2 教师引导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mn characters, events, and settings in the text.3.1.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商鞅南门立木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内容。
4.1.2 学生能够把握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历史意义。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5.1.2 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5.1.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把握。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商鞅南门立木的场景和相关信息。
6.1.2 图片或地图,展示商鞅和秦国的历史背景。
6.1.3 参考资料或书籍,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6.2 学具:6.2.1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课堂讨论。
6.2.2 阅读材料或课文,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6.2.3 思考题或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思考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情节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南门立木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2. 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意义。
4.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阐述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5.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商鞅南门立木的精神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景模拟评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是否到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商鞅南门立木》课文。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3. 历史资料:关于商鞅南门立木的相关历史资料。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法,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2)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汲取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力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总结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正确性和流利程度。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难点:(1)对商鞅南门立木历史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详细经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创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学习。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选取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3篇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3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学习并驾驭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依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相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化。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化。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一、诱导定向1、板书课题;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老师要随后订正。
)3、引导喜学生依据题目质疑,学生和老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指导自学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诞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2)商鞅是怎么做的?(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3、存疑:登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沟通1、生字生词:老师依据学生自学状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刚好指导,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
3、沟通问题答案,整体感知四、深化领悟探究归纳(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珍贵1、默读其次、三小节,思索:商鞅为什么要“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最终”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相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自古驱民在信诚(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1、出师不利(1)起先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看法?深层次的缘由是什么?老师为学生供应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相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相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6 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
《商鞅南门立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2.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3.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PPT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商鞅变法的故事吗?你对商鞅有哪些了解呢?政治家、思想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
专研依法治国,为秦孝公变法治国图强。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大规模的推行了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十年之后,秦国富强。
秦孝公死后,被车裂而死。
二、复习生字、新词。
1.生字、新词鞅孝葫础商鞅孝顺葫芦基础2.理解词语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
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惹是非。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3.读读写写孝顺葫芦基础商鞅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胆小怕事惹是生非自讨苦吃言而有信立木取信三、听示范朗读,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1.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
2.商鞅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试着将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以你丰富的教案编写经验和知识,我要求你编写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内容需包括一到五章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能力,以及对变革精神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2.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3. 第三章: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4.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5. 第五章:对商鞅南门立木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教学步骤: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1.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1.2 讲解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1.3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故事背景与商鞅变法的关系。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2.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2.2 讲解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如商鞅立木为信、赏金募勇等。
2.3 分析故事情节中商鞅的形象特点,如果断、坚定等。
第三章: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3.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
3.2 讲解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3.3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故事与商鞅变法目的和意义的联系。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4.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商鞅、秦孝公、百姓等人物形象。
4.2 讲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3 讨论商鞅形象对后世变革者的启示。
第五章:对商鞅南门立木故事的理解和思考5.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商鞅南门立木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5.2 讲解学生应如何从故事中汲取变革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
5.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背景,了解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叙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仰慕之情,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目的。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课件、PPT、历史教科书、多媒体设备。
2.材料准备: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观看相关视频或展示商鞅南门立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商鞅是谁吗?他在古代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贡献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商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家,他致力于推动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为秦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2.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了秦国的土地制度、军事制度、刑法制度等,将秦国从一个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步骤三: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3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主阅读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材料,然后准备一个小故事梗概。
2.小组讨论并汇报各小组的故事梗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背后的含义。
步骤四:分析和讨论(2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商鞅的变法意图、南门立木对他的影响和敌对势力的反对。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商鞅为什么要立木?南门立木对商鞅的有什么影响?商鞅如何应对敌对势力的反对?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商鞅的对秦国和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有哪些?五、巩固和拓展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谈谈商鞅在秦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读“鞅”1个生字,会写“孝、葫、础”3个生字。
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2.你对商鞅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商鞅图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1)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
(3)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写句子。
【注意“惹是生非”的“是”不要写成“事”。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走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
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惹是生非:引起麻烦或争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诚信和聪明【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预设:(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2)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会遇到哪些困难?(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2.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留下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2)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会遇到哪些困难?(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地点拨引导,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
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看法。
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④整体感知,解决第五个问题。
【商鞅用自己的言行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决心和魄力,以及诚实守信、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
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
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
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
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
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
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怀疑态度。
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时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
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三、拓展交流商鞅“南门立木”一事为什么会在老百姓心中引起轰动?(一是十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二是把一根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根本不可能值那么多钱,老百姓认为不合情理;三是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四、写法指导怎样设置伏笔?伏笔,指的就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伏笔不同于悬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文章情节的发展,作事先的说明、铺垫,以使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至于让读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
本文在行文过程中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如: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吧?”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时的一句话。
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在耍弄人。
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出了对商鞅变法的怀疑。
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了伏笔。
五、课外延伸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1.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语言,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2.有所许诺,纤毫必偿。
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3.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5.言必信,行必果。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7.民无信不立。
8.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商鞅“立木取信”这部分内容,弄懂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等。
进而理解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情。
比如,读课文中描写人们看到商鞅南门立木的布告后的言行这部分时,要读出人们对商鞅的命令十分怀疑的语气,表达出人们对商鞅的做法不信任的态度。
读商鞅向人们宣布的话语时,要把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表达出来。
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问题展开对话交流,教师有机地引导、点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