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合集下载

抗生素与益生菌

抗生素与益生菌

抗生素与益生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益生菌与抗生素的关系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青霉素是最早被发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抗生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青霉素大量生产。

1943年,已有足够青霉素治疗伤兵;1950年,产量可满足全世界需求。

青霉素的发现与研究成功,成为医学史的一项奇迹,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

从那以后,从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现在即使不依赖微生物也能通过化学的手段合成抗生素。

抗生素研究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的阶段,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抗生素制药工业。

金霉素(1947年)、氯霉素(1948年)、土霉素(1950年)、制霉菌素(1950年)、红霉素(1952年)、卡那霉素(1958年)等陆续被发现。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20世纪60~8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面对细菌,人类似乎一下子拥有了大批武器。

遇到很多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医生们大都不假思索地注射青霉素,效果显著。

青霉素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一天用100个、200个单位就很有效了,后来使用剂量明显上升,再后来,即使剂量上升药效也很差。

到了今天,即使是治疗普通的呼吸道炎症,一袋注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需加入青霉素剂量为1 000万个单位;用量上升了几十万倍。

"不是青霉素不好了,是敌人变得越来越狡猾、强大了。

"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现在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度接近。

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

改善过敏性疾病的肠道调理法

改善过敏性疾病的肠道调理法

改善过敏性疾病的肠道调理法在现代社会,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荨麻疹等。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肠道健康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理肠道,我们有可能改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甚至预防其发生。

一、肠道与过敏性疾病的关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它不仅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还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共同维护着肠道的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平衡。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的屏障功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也就是常说的“肠漏”。

这时,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颗粒、细菌毒素等物质就可能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种异常反应可能会引发过敏性疾病。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影响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例如,某些有益菌可以促进调节性 T 细胞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二、改善肠道健康的方法1、饮食调整饮食是影响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有益菌的生长。

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等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其次,要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不健康的脂肪,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另外,对于有过敏性疾病的人来说,还需要注意食物过敏的问题。

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小麦、大豆、海鲜等。

如果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

2、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系统。

可以通过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等,或者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来补充益生菌。

ICU中的腹泻

ICU中的腹泻

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从而引起腹泻,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可以采 取补充益生菌的方法来预防肠道菌群,应适当减少摄入脂肪和糖 类,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增加蛋白质 和维生素的摄入,以帮助恢复身体机能。
对腹泻患者进行24小时病情观察,包括腹泻的次数、量 、性质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病情变化。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腹泻会导致体液丢失,应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需 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如增加高蛋 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等。
案例五:icu中腹泻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结词
针对腹泻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
详细描述
在icu中,腹泻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 理干预和支持。例如,向患者解释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与患者家属 沟通交流,给予家庭支持和社会援助等。
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
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医护人员需要频繁更换床单、衣物等,这会增 加他们的工作量。
03
icu中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对预防腹泻非常 重要,每次接触病人后必须进行手部 清洁和消毒。
保持饮食卫生
病人的饮食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保 其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因食物污染导 致的腹泻。
案例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过程
总结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治疗过程中应立即停用抗生素,补 充益生菌,调整饮食。

抗生素的使用与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预防与修复策略

抗生素的使用与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预防与修复策略

抗生素的使用与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预防与修复策略在医学领域中,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使用、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修复策略。

一、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感染疾病,挽救生命。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诊断: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该进行准确的诊断,确保患者的症状是由细菌引起的。

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2. 规定用药时间和剂量: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患者要按医嘱正确使用,并避免自行停药或过量使用。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应该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二、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修复策略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正常的肠道菌群被杀死或破坏,导致有害菌滋生,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的状态。

以下是预防与修复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策略:1. 益生菌的补充: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结束后,适量补充益生菌可以减少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

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乳酸菌等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酸奶等,以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 避免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导致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对肠道菌群的伤害。

4. 温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可以选择温和的抗菌药物,以减少对肠道菌群的杀伤。

对于一些轻度感染,可以尝试其他非抗生素类的治疗方法。

总结: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引发抗菌性肠道菌群失调,给健康带来问题。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出现腹泻的一种不良反应。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仍面临着一定挑战。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主要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以及致病菌的增殖有关。

抗生素疗程导致正常菌群受损,使得致病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促进,从而引发腹泻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益生菌、禁用抗生素或更换抗生素、口服多氟酸等。

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型的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症状。

一些药物的联合使用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新进展,以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介绍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评估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及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建议,提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学科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深入了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该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绿色的抗生素,被称作是抗生素后时代的替代品!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绿色的抗生素,被称作是抗生素后时代的替代品!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1、使用抗生素时要及时补充有益菌
家禽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抗生素使用,应用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肠道有益菌群的数量和生长,致使菌群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肠道常驻有害菌如真菌或梭菌等的大量繁殖,引起细菌性或真菌性肠炎,表现肠炎、过料、拉稀等现象。

为避免此类情形出现,及时补充肠道有害菌群就非常必要。

2、亚健康的鸡群,要及时补充有益菌
有的鸡群虽未表现临床发病状态,但鸡群看上去,总感觉跟正常鸡有区别,比如羽毛乱蓬蓬的,无光泽感,粪便干巴巴细细的,采食量比正常状态略低,脸部不如健康鸡红润,鸡冠发白干缩等。

抗病力极差,此情况除必要的营养调控外,肠道有益菌的应用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应用鸿福多益生的用户反馈,用多益生的鸡群采食量明显上升,粪便不干不稀,鸡群状态会明显变好。

毛顺冠红。

3、轻微的肠炎,用鸿福多益生调理即可
家禽养殖中经常会遇到鸡群粪便发散,过料(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饲料)现象。

还有轻微拉稀,在减少抗生素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
下,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建议养殖场尽量少用抗生素来治疗,应先用益生菌来调理。

因为此种情况通常是肠道菌群失衡所致。

鸿福多益生在多家养殖企业应用得到良好反馈。

对肠炎的治疗作用是普通益生菌制剂不可比拟的。

是肠道类抗生素的替代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但没有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腹泻。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抗生素使用后,抑菌作用不仅会杀死致病菌,也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从而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2.抑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抗生素可抑制肠道黏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使肠道对致病菌和毒素的防御功能减弱。

3.激活肠道炎症反应。

抗生素使用后,肠道炎症反应会被激活,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腹泻症状。

当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用抗生素。

一旦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停用引起腹泻的抗生素,切勿随意更换或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2.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腹泻患者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3.调节肠道微生态。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4.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5. 运用过氧化氢。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过氧化氢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对于短期内恢复肠道功能非常有效。

三、益生菌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定植或活动保持宿主生理平衡的微生物群落。

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中,益生菌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3. 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有益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益生菌1、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给宝宝服用,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2、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

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3、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益生菌酸奶。

特别是有食欲不振、便秘、经常腹泻或消化不良的宝宝,长期选择益生菌酸奶还能调节胃肠功能。

喝酸奶后,若发生腹部不舒服或腹痛、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饮用。

4、益生菌的食物有纤维、乳糖、淀粉、寡糖,益生菌的发酵产物等成分。

所以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应多吃根茎类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就等于在肠子里布置一个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

多数的益生菌并不喜欢肉类和葡萄糖,如果含益生菌的食品中含有过多的糖分也会降低菌种的活性。

5、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存在其他破坏肠内菌群平衡的因素,不提倡婴幼儿额外摄入过多的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的作用很多人都对于益生菌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会问一些益生菌有没有副作用。

那益生菌有没有副作用呢?要告诉大家的是,益生菌的是没有副作用的。

因为益生菌就是人体体内的有益细菌,就算是过量的饮用的话,它也会自动排出体外的,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

益生菌的功效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5,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症十个实用建议

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症十个实用建议

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 菌群失调
低糖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 菌群的平衡
低糖饮食可以减少糖尿病、 肥胖等疾病的风险
低糖饮食可以改善皮肤状 况,延缓衰老
避免过度饮酒
过量饮酒可能导致 肠道菌群失调
适量饮酒对身体有 益,但过量饮酒可 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建议每天饮酒不超 过2杯,女性不超 过1杯
避免空腹饮酒,以 免刺激肠胃
便秘等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 现肠道菌群失调症
及时就医可以避免病情恶 化,减少治疗难度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有助于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了解家族肠道健康状况,提前预防
了解家族肠道疾病史,关注家族肠道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肠道问题 关注肠道菌群平衡,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提前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症,降低患病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益生菌的来源:酸奶、奶酪、泡菜 等发酵食品
注意事项:适量摄入,避免过量, 保持饮食均衡
注意益生菌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温水冲服,避免 高温破坏益生菌活性
搭配食物:可与酸奶、蜂蜜 等食物一起食用,提高益生
菌吸收率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避免 阳光直射
注意事项:不宜与抗生素同 时使用,以免影响益生菌效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使用 牙线等,有助于 预防牙周炎等口 腔问题
出现牙周炎等口 腔问题应及时就 医,避免病情加 重影响肠道菌群
口腔健康与肠道健康相互关联,需同时维护
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使用牙线 避免食用过多糖分和酸性食物,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儿童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变化

儿童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变化

儿童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变化近年来,随着儿童疾病的增多,抗生素的使用在儿科临床中变得愈发普遍。

然而,长期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对儿童的肠道菌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抗生素使用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方法来保持肠道菌群的健康。

一、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 抑制有益菌种抗生素是用于杀灭细菌或阻止其增殖的药物,因此其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长期或高剂量地使用抗生素可以突然破坏肠道中存在的各种细菌,包括有益菌种。

这些有益菌种在肠道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促进食物消化、保持免疫系统平衡等。

2. 促进耐药菌株出现除了破坏有益菌种外,抗生素还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经过抗生素的选择压力,肠道细菌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这些耐药菌株不仅会使儿童更难治疗感染性疾病,也会在社区中传播,增加了公共卫生问题。

二、儿童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1. 根据疾病类型判断儿童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判断。

对于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性中耳炎、尿路感染等,适当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寒冷或流感等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并不能产生预期效果。

2. 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量如果儿童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广谱性较低、具有相对较小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

此外,医生还应准确计算剂量,并且指导家长按时按量给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负面影响。

三、维护肠道菌群健康的方法1. 按需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或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是维持肠道菌群健康的关键。

医生和家长应共同承担起责任,在治疗儿童疾病时权衡利弊,只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并且按照医嘱正确用药。

2. 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摄入益生菌制剂或食物来补充。

当儿童服用抗生素期间,益生菌的补充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提高身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3. 遵循健康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是维持肠道菌群健康的基础。

伤害宝宝肠胃的16种错误做法

伤害宝宝肠胃的16种错误做法

伤害宝宝肠胃的16种错误做法你伤害宝宝的肠胃了吗?儿童的发育时期(0—15岁)成长,有的身体健壮,有的虚弱多病,这是为什么呢?儿童发育期(0—15岁)的健康成长,主要依赖于对各种营养补充的充分吸收;而对各种营养补充的充分吸收、消化,首先要调理好儿童发育尚且脆弱、娇嫩的肠胃!并且,选择适当的健胃消食产品,还要注意用药用量恰到好处,以免造成伤害。

据专家研究调查:人体象一个容器,儿童(特别婴幼儿)体积仅相当于成人的1/8—1/5,故此,儿童用药用量,至多占成人份量的1/3—1/5;可惜,现在儿童(特别婴幼儿)普遍存在用药用量偏多,滥用凉茶,苦不能言,其后遗症多见于夜多盗汗、体虚易病。

再者,如果长期儿童积食、排泄功能障碍,会导致身体内热上火,不及时调理,任其潜伏发展,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但是,如果调理肠胃,儿童又因为脏器娇嫩,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如果直接滥用药物或凉茶,去导泻退火,经常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造成肠胃菌益生群失调,毫无食欲胃口。

9种喂养做法伤害BB肠胃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餐具、手(小孩有时很难控制自己,老是把手放在嘴里,就很有可能把各种病原微生物吃进去)要非常清洁。

爸爸妈妈与小孩吃一样的食物,成人没有任何事情,小孩就发病,主要因为小孩的胃酸酸度不象成人,抵抗能力很低。

2、杜绝不良饮食习惯好吃的就吃到撑得不得了,不好吃的干脆不吃,正餐不好好吃,零食却不停嘴。

这样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孩子的肠胃功能下降。

另外,滥给孩子吃营养品,会使过多的高蛋白、高糖的物质积存在孩子肚子里,孩子消化不了,会引起肠子蠕动不正常,造成肠痉挛、肚子胀痛,也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3、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现在认为是“口口传播”(从口到口传播),但是还没有最后确定一定是这种传播途径。

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有“家族聚集性”,小孩有这样的问题,父母常常也有这方面的问题。

有的父母不太注意,与孩子在一起互相交叉感染。

4、不要吃过凉的食物过凉的食物进入胃中,很快的引起胃黏膜血管的收缩。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人体肠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里面生存这万亿数量级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其中,有益菌也是我们常说的益生菌,具有帮助食物的发酵和消化吸收,产生有益人体的代谢产物等功效。

然而,这一微生态平衡系统极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混乱,威胁人体健康,抗生素就是其中之一。

就生理特征而言,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一定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看到这里,想必你一定有这样的疑问——抗生素不是用来治病的吗?怎么会威胁人体健康呢?实际上,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高效药物,平时我们使用的大多为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大多数的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

由于益生菌也是细菌的一种,而广谱抗生素并不能识别所有的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因此,肠道益生菌也会遭到抗生素的无差别攻击,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更严重的情况在于,有些有害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可以躲过抗生素的杀灭。

然而,益生菌却遭受抗生素的严重打击,数量减少,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害细菌在人体肠道内“独霸一方“,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源于此,有良知的医护工作者呼吁我们别滥用抗生素!实际上,这也是“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宝宝特殊的生理特征和发育特点决定了需要及时补充益生菌来帮助肠道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增强免疫能力,抵抗有害细菌的伤害。

与我们成年人不同,宝宝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具有益生菌种类从单一到多样,益生菌数量从少到多等特征,娇嫩的肠道更容易因外界因素而受到干扰和伤害,导致处于持续发育过程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背景信息供参考:直到4-6岁,宝宝的抵抗力才能初步达到成人水平。

长期和反复的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或导致长期紊乱,进而带来肠道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反应异常,易出现哮喘、湿疹、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或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益生菌的小知识

益生菌的小知识
传统认为婴幼儿空腹时的胃酸PH值为4-5,但是据国内外研究发现,新生儿(28天内)空腹胃酸PH值为2.3左 右,1岁以后PH值为1.9左右,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空腹时由于饥饿和受到食物诱导时,中枢神经会“指挥” 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这样的环境显然是不适合益生菌生存的。
此外,早上刚起床时分泌的胃酸较少,但是能否达到适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还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尚有 争论,因此不建议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
20、胀气胀肚能吃益生菌吗?
答:消化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食物消化不良,或产气过多,导致胀气胀肚,补充特定益生菌有助于健康生活。
21、过敏性鼻炎能吃益生菌吗?
答:研究发现,特定的益生菌有特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健康生活。
22、都叫益生菌,健康作用一样吗?
答:如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益生菌,只是一个大类的名字,旗下还有各种具体的菌株(如同都是地球人,每个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独立的菌株既有相类似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属性和健康作用。
34、吃益生菌会有依赖性吗?
答:益生菌是人体本身就有的有益菌,因此吃益生菌不会产生依赖性。
况且,益生菌和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药物大多是化学品,没有生命。益生菌是微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和其他生物一样,益生菌也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和生长阶段,包括适应期,快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在进入肠道定植后,益生菌就会经历这些正常的阶段,到衰亡期的时候,数量就会开始减少。害怕益生菌补 充过量,或者依赖,其实大可不必。所以,摄取益生菌不会产生依赖,持续补充益生菌当然是反应越来越小 的。当达到有益菌主导的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时候,补充益生菌是人体没有感觉的。不腹泻,不便秘,胃口好, 身心健康,不肥胖等等,你还想咋地?
23、乳酸菌饮料中有活的益生菌吗?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

宝宝生病后使用了抗生素要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宝宝生病后使用抗生素是很常见的情况,因为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疾病。

然而,抗生素不仅会杀死致病菌,还会杀死宝宝肠道中的有益菌,从而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因此,在宝宝服用抗生素期间,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为什么需要补充合生元益生菌以及其如何帮助宝宝康复。

宝宝的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内部寄居着大量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对维持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得宝宝的肠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宝宝的消化系统紊乱,引发拉肚子等不适症状。

因此,及时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加快康复进程。

合生元是一种预生物纤维,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以提供养料供有益菌生长,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在宝宝生病期间,使用合生元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养料,帮助它们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有益菌在肠道中的数量。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坏菌的增殖,减轻可能的消化不良和拉肚子等症状。

同时,合生元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护宝宝的肠道免受进一步的细菌感染。

合生元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阻止有害菌黏附在肠壁上,从而减少病菌的入侵。

因此,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恢复肠道健康,加速康复过程。

选择适合宝宝的合生元益生菌非常重要。

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成分中含有合适剂量合生元的婴幼儿益生菌产品。

在选择产品时,应注意产品的成分表,确保其中含有合适剂量的合生元。

此外,产品应该是经过认证的,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产品。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段进行选择,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益生菌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除了补充合生元益生菌,宝宝生病后还应注意其他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宝宝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其次,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稀饭、米汤、蔬菜汤等。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概述:抗生素是一类常用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抗生素不仅对有害细菌起作用,也会对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该影响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及如何保护肠道健康。

一、抗生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a. 抗生素的机制和用途:抗生素由于其能够杀死或阻碍细菌复制的能力而被广泛使用。

它们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比如干扰细菌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等。

b. 肠道菌群的功能: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丰富和多样化的微生物社区之一。

它们在消化、免疫调节、营养摄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 抗生素与益生菌: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处并能够在肠道内生存的菌群。

抗生素不仅杀死有害细菌,也会抑制或杀死一些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

二、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a. 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会显著减少。

b. 菌群构成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某些细菌优势地位增强,而其他细菌种类减少。

例如,常用广谱抗生素可以引起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和受益细菌种类减少。

c. 菌群稳定性降低: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通常被消除,但耐药菌株可能在治疗结束后重新恢复增殖。

这使得肠道菌群失去了原本的稳定性。

三、不良后果a. 消化系统问题:由于部分细菌丧失或减少,可能出现消化问题如腹泻、便秘等。

b. 免疫功能下降: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c. 耐药性增强:不适当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产生。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可能促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传播。

四、保护肠道健康a. 恰当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医嘱准确用药,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

b. 益生菌的补充:益生菌补充剂可以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但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种类和剂量很重要。

c. 饮食调整:均衡饮食、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预防性地摄入一些益生元食物如乳酸型食品等都可以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

什么时间吃益生菌是最好的?

什么时间吃益生菌是最好的?

什么时间吃益生菌是最好的?益生菌是大家现在最熟悉的一种菌类,我们知道它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人就会问什么时间能吃益生菌?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时期吃了之后对身体还会有帮助吗?这都是我们现在所应该重视的问题,在以下内容的讲述中,这些问题都会说到,包括应该什么时间吃什么益生菌,跟着小编一起进入吧。

益生菌产品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后。

因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所以饭后饮用效果更佳。

益生菌直接摄入有很多局限性,如,益生菌需低温保存,且食用后要经受胃部强酸环境的考验,无法保证存活率,而益生菌只有活着到达肠道,才能发挥作用。

有些益生菌种不适用于婴幼儿,并且摄入益生菌后要,留意观察人体的反应,毕竟是外部添加的细菌,不同体质人群的适应能力不同,某些体制的人群可能会有些免疫反应。

建议尽量摄入来替代直接摄入益生菌.如异麦牙低聚糖.就是一种优质的益生元.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

而补充“益生元”如立健三清冲剂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有益细菌喜欢的食物来增殖它们,从而实现益生菌对人体肠道的种种作用。

益生菌虽然好处量多,但是在冲调含有益生菌或者吃益生菌产品是也有诸多注意事项。

1、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给宝宝服用,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2、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

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在以上内容的讲述中已经明确的说出了什么时间吃益生菌,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呢?每一种东西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时间都不合适很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及对身体也是没有太多的帮助。

益生菌能够防止我们过敏,口臭,以及口腔溃疡等。

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

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

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药物,它们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对人体微生物群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最常见的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而使得抗生素可以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治疗感染,还包括手术前预防、长期预防以及其他临床应用。

二、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影响人体微生物群是指人体内部和外部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总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类维持着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1. 扰乱微生物群的平衡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群的主要影响是扰乱其平衡。

抗生素的广谱性质意味着它们并不仅仅杀死致病菌,也会对有益菌产生影响。

长期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某些有益菌的丧失,从而削弱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2. 多重耐药性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经导致了广泛的抗生素耐药性。

微生物在遭受抗生素作用时,可能会产生耐药基因,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这使得抗生素对于某些感染变得无效,并且极大地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3. 潜在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与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相关。

例如,幼儿期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与儿童肥胖风险增加相关;长期接触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影响消化道功能、免疫系统以及其他生理过程。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抗生素使用与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三、应对抗生素对微生物群的影响尽管抗生素可能对人体微生物群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

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滥用和激进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微生物群平衡的破坏,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2. 补充益生菌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适量补充益生菌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什么情况下可以吃益生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吃益生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吃益生菌
益生菌近年来成为热捧的保健品,但其实盲目使用益生菌对身体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情况下可以吃益生菌呢?
一、服用抗生素时
广谱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服用时会将所有细菌统统消灭。

所以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医生往往都会给予益生菌配合治疗,帮助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中也推荐应用布拉酵母菌作为耐抗生素类型益生菌,以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二、腹泻时
任何原因导致的急性腹泻都会造成大量的益生菌丢失,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的失衡,补充益生菌可以使肠道重新建立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肠道健康。

在急性病毒性肠炎的腹泻早期使用益生菌制剂,可以使病程缩短。

三、哪些人可以吃益生菌
1、腹泻、习惯性便秘及消化不良者:这类人吃些益生菌能调理
肠道菌群,改善腹泻、便秘及消化不良的症状。

2、中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会随年龄老化而减少。

补充益生菌可保健身体。

3、剖腹产儿、早产儿:这些孩子免疫力低下,吃益生菌能帮助
增强抵抗力。

4、经常吸烟喝酒者:经常吸烟喝酒损伤肺脏和肝脏,也容易脾胃失调,补充益生菌有保健肠胃的作用。

5、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癌症化疗等疾病患者以及使用抗生素药物者。

四、哪些人不宜吃益生菌
胃酸过多的人、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心内膜炎和重症胰腺炎患者等不宜多吃含益生菌的食品。

各类人群服用益生菌时最好事先咨询医生,以免使用不当,引起身体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了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时间:2014-06-30 来源:深度热点作者:bio149
近日,很多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打了抗生素后要不要补益生菌?孩子吃了益生菌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吗?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抗生素后,最好要补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用了抗生素后不能补益生菌,那样的话会影响抗生素的药效;还有一部分家长持观望态度,究竟补还是不补?如果补,怎么补才有用?针对广大家长的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彭鑫博士,现将采访记录整理如下,让我们来听听他是如何解答的吧!
我们在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哪些问题?
抗生素,中国人习惯叫“消炎药”,人们只要有点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粒和输上几天液。

我们都知道,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用后,见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缩短生病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但与此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彭鑫博士介绍说,抗生素与其他普通药不同,在服用的时候有严格科学的方法,如果服用不当,会催生抗生素耐药性。

抗药性,是指因不当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在体内再也无法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

身体产生抗药性后,日后小小的发炎使用一般抗生素都可能治不好,以前得了感冒吃药一星期就痊愈的症状,现在可能要拖到一两个月还迟迟治不好,甚至变成无药可医的状况。

此外,抗生素随着对抗细菌的等级也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决的却用第三代的抗生素,或是两三种不同代的抗生素连番使用,都很可能造成日后抗生素的无效。

如今一个个“超级细菌”的诞生,正是滥用和错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催生出来的。

抗生素不同于其他普通药品,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青霉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硝咪唑类,如甲硝唑等。

滥用和错用都会产生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科学严格地遵守抗生素的服用方法。

我国是抗生素滥用大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中国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中国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监管不力。

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

资料显示,我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

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0%,抗生素滥用情况在我国极为严重。

2012年8月,国家专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4个方面为基本原则,该文件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

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

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孩子用了抗生素后会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彭鑫博士说,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好菌坏菌一起杀,输液后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衡”。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掌管着人体的免疫机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菌的感染、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制造维生素、预防和治疗腹泻、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提高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质等。

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有益菌被大量杀害,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人体的免疫机能就会严重的受损,同时也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维生素A、锌及镁的吸收利用!于是各种疾病就会相继出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孩子抵抗力差,肠胃发育尚未完善,本身就容易拉肚子。

输液后体内菌群失调,肠道有益菌数量不够,使肠道缺乏免疫保护,细菌更容易乘机进入,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便秘、呕吐恶心等症状。

如果是婴幼儿童用完抗生素,肠道有益菌迅速减少,营养成份不能有效利用分解,会造成停止生长发育3天至7天。

如何减少抗生素对孩子身体的危害?
“使用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据彭鑫博士介绍,广谱类抗菌药物对人体菌群的影响很大,它能直接抑制、杀灭敏感细菌,造成菌群的彻底破坏,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会出现一个菌群的替换过程,这时就要考虑补充益生菌来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意为“对生命有益”,简单地说,即为一种通过摄入适当的量,能活着到达小肠,并为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发挥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友善细菌。

它不仅具有改善人体肠道健康,防止腹泻、便秘等功效外,更能够极大提高人体免疫力。

随着人们防病意识的提高及对抗生素的忌讳,益生菌逐渐成为社会追逐的热点。

它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更方便从食品中随时汲取。

蔬菜和水果以及粗粮都会增殖益生菌,吃完药打完针后,要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采取直接服用益生菌制剂来快速补充益生菌,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大减少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危害。

相对于婴幼儿童,尤其是剖腹产、非母乳喂养、免疫力低下以及消化不良、吸收不好、腹泻时期的宝宝,彭鑫博士建议:因为其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如使用化学药物进行调节或治疗,会给宝宝本身脆弱的体质带来严重伤害,因此益生菌所独特的“以菌制菌”的天然疗法就凸显出明显优势,帮助肠道恢复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改善哮喘、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等疾病。

因此,益生菌也被称为“抗生素的好伴侣”,国内很多医生都把益生菌通俗的称为“吊针伴侣”。

用了抗生素后怎样正确补充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是靠“空降”益生菌?还是用益生元喂壮自身益生菌?彭鑫博士告诉我们,在摄取益生菌的时候,为了让益生菌数量增加,可以“种”,也可以“养”。

“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目的是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传宗接代,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养菌”即是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益生元,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给它们创造一个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能快速繁殖,从而“压”过有害菌的势力。

有些家长认为,只补益生元就可以养出更多益生菌,这种观点对吗?彭鑫博士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就算你提供了很多“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喂养它们,但是由于本身有益菌数量少,虽然食物很多,却没有那么多好菌来吃,会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单纯通过这一种方式来增殖有益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远不如直接补充益生菌来得快,如果能同时补益生菌和益生元,“种”、“养”结合,肠道菌群就可以更快速地恢复平衡。

【注:杜邦培氏益生菌,天然有机富含“益生菌+益生元”】
而对于有些人认为的,益生菌会抵消抗生素和消炎药的药效,彭鑫博士说,这纯属无稽之谈,益生菌对抗生素和消炎药的药效没有任何影响,临床上很多时候还会采用益生菌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用药,达到更快速恢复健康的目的。

这是因为益生菌可以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防止细菌病毒感染,特别是对于经常感冒发烧等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童,长期服用,其免疫系统能更好的发育,抵抗力也会越来越强。

什么样的益生菌才是安全性可靠的?
彭鑫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益生菌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有益的,医学界认可且经过国家验证、批准使用的益生菌,安全性是可靠的。

据彭鑫博士讲,益生菌是一种统称,益生菌有上百种菌种,而我国国家规定可纳入日常食品使用的只有十几种,而国内商家常用的只有十种八种,包括乳酸菌、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国外常用的菌种也只有十几种。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卫生部对已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其中规定了婴幼儿食用的菌种有四种(含6个菌种,其中有4个菌种是杜邦生产的,杜邦培氏益生菌里面的菌种是其中两个。

),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彭鑫博士也提醒各位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益生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尽量选择含有上述菌种的益生菌产品,另外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最好选择当中含有益生元的,如超级益生元水苏糖,与普通益生元相比,能以50倍递增速度增殖双歧杆菌等有益菌。

此外,不要选择含蔗糖、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成分的益生菌产品,这些会给本身就已经脆弱的肠道系统增加更多负担,一定要选择更安全更健康的益生菌来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