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
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
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
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阅读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特别提醒我们注意:
(1)重视阅读过程的展开和阅读方法的培养。阅读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语文阅读能力,只有学生作为阅读时间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阅读材料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因此要重视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2)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语文积累是一个主要目标。现在课程标准主张首先应背诵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这是最重要的语文积累,当然还要积累格言警句、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从各种途径获得的其他语言材料。
(3)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经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对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好经验。
(4)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这么说,没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中就有思维的培养,就有情感的熏陶,就有创新的火花,就有智慧的生成,就有语感的积淀。
(5)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
2、阅读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对比课标中关于阅读目标的表述,我们发现阅读目标中包含有几个重要的内容,并且在不同年段之间担当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之提取出来,让老师们了解阅读教学应抓住哪个内容进行。
(1)读书
“读书”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阅读目标的描述中,对读书的要求非常明确,并放在首位。读书,不仅是朗读,还有默读,不同年段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如:第一学段: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学段: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从以上的表述看,第一学段的读书要求重在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上,重在读书的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等,但在读书要求上不提出很明确的指示,目的是不打击其读书的积极性,保护学生自尊,多进行读书的指导和示范。这点认识是很重要的。到了第二学段,读书的要求逐渐增加,不仅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就是中年级与低年级在读书上的不同。第三学段的读书与中年级比较,在速度上有了清晰的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默读速度是现代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在一定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习“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培养的能力。
除了读好教科书里面的课文,“读书”还包括“读书方法”“课外阅读”。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读书的方法,在阅读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表述:
第一学段:3、……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从这些要求中不难发现,对于诗歌的学习,“展开想象”,在诵读中“体会情感”是重要的读书方法。而低年段比较典型的阅读文体是童话、寓言和故事等,这些文章的阅读则以交流为主的读书方法。到了中高年级,课文多以叙述性作品为主,其读书方法就有复述故事、交流讨论、再现描述等。高年级的说明文,以抓要点为主要方法。高年级的诗文学习,就不能再是想象,体会情感那么简单了,需要与韵律、节奏等结合一起,加大了难度。
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阅读目标中非常清晰:
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量不断增加,可以说明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不只是课内,更多的是课外。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只盯着教科书上那二十几篇课文,更多的要关注学生课外能读的书。读书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明确了这点认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读书。
(2)理解
理解是阅读学习中最关键的能力点,关会读而不会理解就不能说是真正的阅读,只有意义理解的参与,才是完整的阅读行为。因此,学习“理解”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三个学段的阅读目标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水平的不同:
第一学段: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