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复习资料(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学历史 1. 透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眼睛与生俱来的本领。人依靠眼睛分清楚物体的远近、大小、厚薄、轻重。 2. 对透视学的研究始于公元 5 世纪。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在他为爱米路斯画的歌剧布景中就运用了透视原理,这是最早运用透视原理绘画的一例。 3. 真正将最早将严谨的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乔托。后来佛罗伦萨画派代表马萨乔继承了乔托的传统。 4. 到了十五世纪,透视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绘画透视学》—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科(意大利),聚像焦点透视法——布鲁耐莱斯基,线性透视法——阿尔伯蒂。 5.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透视学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借助《画论》使之成为了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问。同期,阿尔布赖切特丢勒在所著的《圆规直尺测量法》中对线性透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6.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里昂建筑师数学家沙葛最先在数学领域研究了透视理论,他的《透视学》制定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使透视学从“线性透视”的平行透视扩大到了成角透视。透视学的定义1. 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从而得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2. 希腊哲学家阿纳萨格罗斯说XXXXXXXXXXXX3. 三维空间即上下左右前后各一维。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地表现在平面上,即透视学。基本术语1. 视点——画者眼镜的位置2.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就是你画板上的纸)3.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和基面成 90 度(可理解为地面)4. 视心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与画面垂直。5. 视距——画面和视点的距离6.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位于画面上7. 视平线——由心点引出来的位于画面上的水平线,随眼睛(即视点)的高低位置变化而变化8.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9. 视高——视点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线的距离10. 灭点——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会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在灭点11. 距点——与画面成 45 度角的水平线的灭点(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各有一个距点,距点与心点的距离等于心点与视点的距离,是眼睛的视野范围的界限)12. 余点——余角透视(即成角透视的一种)中在视平线上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 45 度与 90 度)的灭点13. 天点——视平线以上的灭点14. 地点——视平线以下的灭点15. 视圈的画法:由视点引出与视平线成 60°角的线相交视平线于两个点,命名为 E、F 点,再以心点为圆心,以 E 或 F 点与心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为视圈焦点透

视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体的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画面只有一个中心。焦点透视法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学者的努力使其得到的广泛应用。散点透视散点透视又称“活点透视”,采用移动视点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而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之中,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法。其画面构图具有很大的自由性。透视规律消失现象1. 与画面不平行的一组平行线,在画面上呈现越远越靠拢,在最远

处交汇于一点的现象,即消失现象2. 等大的几个物体,离视点越远的会显得越小;等长的几个物体,离视点越远会显得越短。最远的会在画面上消失不见,这也是消失现象。不消失现象1. 与画面平行的任何线条,不论左右高低远近的位置差异,都没有产生方向的变化,所以与基面的角度也不变,相同的线条只会在远近不同的基础上产生长短的变化,任意延长几条线都不会产生渐渐消失于一点的现象,这就是不消失现象。2. 与画面平行的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在与画面平行的面里进行位置移动的话,它的透视长度不变;等大物体在与画面平行的面中移动,大小不变视点的变化与景物的关系1. 同一景点视点越高,景物越渺小;视点越低,景物越高大2. 同一景点前景比例越小,后景越高大;前景比例越大,后景越渺小(即景物的相对大小)平行透视1. 平行透视的画面里的景物只向一个消失点——心点(即心点消失的现象就是平行透视)2. 以下省略平行透视各图形画法P119 图 2.8.1成角透视1. 画面中的物体一个角对着画者,左右侧面向视平线上的距点或余点消失的现象。2. 以下省略成角透视各图形画法P127 图2.9.1斜面透视1. 即景物中斜面与水平面成一定倾斜角的透视现象,有斜面朝上(向天点消失)和朝下(向地点消失)两种。2. 以下省略斜面透视各图形画法

P135 图 2.10.2曲线形体透视1. 指曲线在透视上发生消失的现象,多采用直线帮助曲线的点、线进行分割和集合2. 画的时候要讲究直中求曲,方中求圆 P138-

P139 图 2.11.5 图 2.11.6阴影及倒影透视P144-P145 图 2.12.8 图 2.12.9其他重点

P146 图 2.13.1P148 图 2.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