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管理过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学校组织管理)【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学校组织管理)【圣才出品】

第15章学校组织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高校一般属于()。

A.公益性组织B.服务性组织C.互异性组织D.准军事组织【答案】B2.德意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研究商业、政治和宗教组织的基础上,写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完全按照理性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高效率的组织模式。

该理论被称为()。

A.经典组织理论B.人际关系的组织理论C.社会系统理论D.现代权变的组织理论【答案】A3.人际关系的组织理论是由()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西蒙等管理学家充实发展而成为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

A.管理学家马奇B.心理学家梅奥C.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D.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答案】B4.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的特点在于()。

A.活动是组织的主导因素B.建立文牍制度C.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D.重视和推动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答案】D5.美国管理专家卡斯特和罗森茨威格列举了运用权变法对组织进行分析的一些结论。

认为在下列条件下,分权决策、低度正规化、重视横向协调的有机组织更合适()。

A.目标多样且不断变化;技术复杂且在发展;环境不稳定;活动创新性较大;决策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大B.目标规定详尽并持久;技术连贯而稳定;环境相对稳定;决策有计划;活动是例行公事,生产效率是主要目标C.目标多样且不断变化;技术复杂且在发展;环境相对稳定;决策有计划;活动是例行公事,生产效率是主要目标D.目标规定详尽并持久;技术连贯而稳定;环境不稳定;活动创新性较大;决策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大【答案】A6.美国管理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描述组织结构特征的指标有三项:复杂性、集权度和正规化。

其中,()是指组织的横向专业分化和纵向层级分化的程度。

A.复杂性B.集权度C.正规化D.分散度【答案】A7.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多少。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7.1 复习笔记一、教育计划1.教育计划的起源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

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1)教育计划的定义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2)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

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圣才出品】

第18章学校公共关系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1923年,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关系学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并在纽约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使公共关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A.泰罗B.爱德华·伯内斯C.多尔曼·伊顿D.勒·柯布西耶【答案】B2.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组织与其目标公众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公共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组成要素不包括()。

A.学校组织B.公众C.学校领导D.媒介【答案】C3.学校公共关系分类可以有不同维度。

根据组织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把公共关系划分为:建设性公共关系、维系性公共关系、防御性公共关系、矫正性公共关系和()。

A.内部公共关系B.外部公共关系C.竞争性公共关系D.进攻性公共关系【答案】D4.下列属于学校公共关系特点的是()。

A.成本低,难度大,与公众联系松散B.成本低,难度大,与公众联系紧密C.成本高,难度大,与公众联系紧密D.成本低,难度小,与公众联系松散【答案】A5.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是()。

A.目标制定→调查研究→实施传播→结果评估B.调查研究→目标制定→实施传播→结果评估C.目标制定→实施传播→调查研究→结果评估D.调查研究→实施传播→结果评估→目标制定【答案】B6.下列不属于学校公共关系调查研究内容的是()。

A.对学校基本情况的调查B.对学校人际关系网络的调查C.对学校学生形象状态的调查D.对校长或学校社会资本的调查【答案】C7.学校公共关系目标包括输出目标和()。

A.评估目标B.影响目标C.态度目标D.行为目标【答案】B8.公共关系的实施传播是指通过一定的传播模式,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执行已经制定好的方案,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包括()。

A.一般事件B.活动或特殊事件C.可控与不可控媒体D.有效的交流【答案】A9.下列属于不可控媒介的是()。

A.发给编辑的信件B.幻灯片C.磁带和录像带D.意见箱【答案】A10.信息沟通语言的使用必须遵守三个有效原则,其中不包括()。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课程行政1.什么是教育课程?其构成内容有哪些?答: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1)教学计划①教学计划的涵义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

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学校的各种活动诸如生产劳动、体育活动、自学活动的安排。

通过包含以上内容的课程规划,不仅可以直接把学生和学校生活连接起来,而且间接地把学校与国家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意志,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需求结合起来。

(2)教学大纲与教科书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

①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

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及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作业的内容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此外有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

②教科书的内容一般由目录、本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本文是其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分篇、章、节、目或者一课一课地编排,系统、简明、通俗地叙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内容即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公式等。

2.说明教育课程行政的含义。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第13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 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 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 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4.1 复习笔记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是指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

根据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1)集权制①含义: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的教育行政体制。

集权制一般以法国为代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也属于集权制。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缺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分权制①含义: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的教育行政体制。

分权制一般以美国为代表。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点在于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尝试,一些国家在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上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这是一种介于集权与分权两者之间的制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6~19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6~19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16章学校质量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

从过程角度来看,可以将学校工作质量分为过程质量、结果质量和()。

A.符合性质量B.标准质量C.教育质量D.管理工作质量【答案】B2.()是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质量标准进行构想的质量。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它是进行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管理的前提。

A.符合性质量B.教育质量C.设计质量D.业务工作质量【答案】C3.学校质量管理以()为中心。

A.教学质量B.人的质量C.教师的质量D.学生的质量【答案】B4.下列关于学校质量管理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学校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B.学校质量管理以人的质量为中心C.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具有一点多面的特点D.学校的特殊使命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答案】D5.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B.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C.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全部干部、教师参与的管理D.全面质量管理要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答案】C6.()是对机构、管理程序和制度、各级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工作协调办法、信息反馈流程等做出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它们是学校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

A.学校质量指标B.管理质量指标C.教职工工作标准D.学生质量指标【答案】B7.质量信息提取是通过调查、测量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学校质量状况的数据及描述性资料的管理活动。

下列关于在提取信息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法应以定性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B.结果一般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标度C.应尽可能交叉使用多种评定质量的方法D.信息提取的方法和频率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考虑它的综合效果【答案】A8.教育评价领域出现最早的评价模式是()。

A.决策模式B.行为目标模式C.目标游离模式D.对手模式【答案】B9.针对泰勒提出的行为—目标模式的缺点,米歇尔·斯克里温于1972年提出了()。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你如何理解学校效能?答:(1)学校效能的含义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

它包括学生学业学习成就、学生生活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投入、家长肯定度、小区支持、学校气氛、学校公共关系、资源的获取以及行政绩效等等,因而能够达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2)高效能的学校应具备的特征①在行政领导方面:在高效能的学校里面,校长领导有方,有卓越的教学领导能力,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并能逐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能致力于建设优质的学习建筑环境以及和谐的校园气氛;支持并贯彻教育政策与措施,同时不断创新精进,提升教育质量;能力行学校行政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②在教师教学方面:在高效能的学校里面,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能参与学校的决策;工作满意度高,同事之间合作关系融洽;教学认真、教法得当;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师生关系良好;能持续研究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③学生学习方面:高效能的学校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能采用有效的方法维持学生纪律;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机会,赋予学生责任与自治;学生学业表现良好,并能得到系统客观地评价;永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感。

④家长及社区支持方面:高效能的学校需要家长的参与及支持,需要社区的支持,还需要终生学习的社区环境。

2.简述学校效能的主要测量方法。

答:学校效能的测量方法的进步是推动学校效能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校效能的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效能的测量;二是学校之间效能差异的测量。

(1)学校效能测量的含义测量是对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加以描述的量分配数量的过程。

对学校效能的测量就是要以线性方式表述学校效能特征,并依据一定尺度来为每个学校分配一个学校效能量。

学校效能一般是指学校对学生成就增长的贡献。

由于影响学生成就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学校效能往往与其他影响学生成就增长的因素混在一起,所以,必须在排除学校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才能准确测量学校效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行政体制1.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答:(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2)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①教育行政体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作出计划,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②教育行政体制可以行使其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及通过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作用。

③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发挥其管理职能,能对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进行管理,使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④教育行政体制可监控教育发展及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

⑤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可以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服务项目,在决策环境和管理条件上对下级施以影响。

2.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答: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

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

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答: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1)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就应该是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之类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管理者如果只想从历史的文献、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管理学就是叫人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处理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识别信息、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计划1.说明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答: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人们把它称为现代教育计划。

(1)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现代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2)现代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订教育计划的前提。

教育计划必须为权力所支持。

一般而言,教育政策是由国家权力所决定和支持着的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意愿和行动准则。

这与个人、党派、社会团体等关于教育的意见、希望、提案等有着根本的不同。

当然,教育计划不同于教育政策,但教育计划是离不开教育政策的,它必须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它不是个人或团体对教育发展的某种愿望,而是以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

从时间上看,它又是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时间一览表。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而教育现状的分析、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及异同是什么?答: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1)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教育计划按照规模可以分为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

近年来,在国际上使用的教育计划,主要是指与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密切相连的较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计划。

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简称教育规划。

在教育行政上所讲的教育计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相对于短期的实施计划而言的。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异同①不同点。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第8章 教育督导8.1 复习笔记一、教育督导的意义1.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也常被称作教育视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它是教育行政的一个职能,是教育行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督导的性质(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①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机构或督学对被督导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教育督导的执法性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依法进行以引导被督导者给予重视并加以贯彻,达到保证执法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类督导活动的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法行为以达到有效实施法规的目的。

③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现代教育督导活动越来越强调督导人员不仅依靠职权去影响被督导者,更要依据自然权力即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品行、性格魅力、领导艺术等引导被督导者。

3.教育督导的意义(1)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加强政府对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2)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3)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二、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1.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监督和指导教育督导的职能,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圣才出品】

第3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答:有四个管理流派的理论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分别是:(1)“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为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采取标准化管理;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2)科层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

科层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梅奥。

他实施的“霍桑试验”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系统理论代表人物为切斯特·巴纳德、西蒙、卡斯特。

系统理论要求一切工作都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

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系统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一些教育管理人员把系统理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的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哪些方面不能应用?答:“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以泰勒为代表。

此理论产生于对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不同于企业,因此,科学管理理论不能全部应用于教育。

(1)科学管理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的有如下方面: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这个方面应用在教育管理上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管理上的浪费现象,使教育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②在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员工的素质关乎到产品的质量,而教师的素质则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在教师任教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资格。

③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可以采用树立模范标兵的方法,并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教师中间产生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推进学校的发展。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组织管理【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组织管理【圣才出品】

第15章学校组织管理1.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应如何理解?答: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那些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并可为捐赠人减免税的组织。

学校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但其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学校不能获得盈利,而是意味着对学校的盈利有特别的限制:(1)不能分红不能分红是指学校本身可以有盈利和积累,但盈利与积累不得分配给投资者,而必须继续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或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存续期间不得转让财产或将其用于担保这一规定本身是相当苛刻的,意味着学校的财产处置权是受限制的。

(3)清算后财产的有限返还如果学校终止,清算后的剩余在返还或折价返还投资者的投入后,其余的由有关部门统筹安排或者收归国有,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这三条中,关键是第一条不能分红,其他两条都是为了避免变相分红或抽逃教育资产而做出的规定。

概括而言,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其不能获得盈利,而是不能分红或变相分红,必须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2.有哪几种基本的组织理论,其内容要点是什么?答:(1)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又称经典组织理论,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

这一理论体系最初的理论表述出现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一论著里。

后来马克斯·韦伯在研究商业、政治和宗教组织的基础上,写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完全按照理性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高效率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建立专业分工,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划分为若干基本作业,作为公务分给组织成员。

专业化的分工可以使工作规范化,提高效率。

②形成等级化的指挥系统。

各种公职和职务都按照职权组织起来,每一职位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③理性地进行人事行政,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规定每一职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范围,根据个人所具备的技术资格进行任命,通过考试来进行,所任用的人员要进行专业训练。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 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 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 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第8章教育督导1.如何认识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的意义?答: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地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地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1)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整个教育行政系统(体制)的效能。

(2)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加强与提高教育行政的领导与管理,以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的现状与国外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2.怎样认识教育督导的性质?答:(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①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机构或督学对被督导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教育督导的执法性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依法进行督导活动中。

一方面是在编制督导评估指标时将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内容、精神纳入其中,以引导被督导者给予重视并加以贯彻,达到保证执法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类督导活动的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法行为以达到有效实施法规的目的。

③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学校建筑管理)【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章节题库(学校建筑管理)【圣才出品】

第17章学校建筑管理单项选择题1.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在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给建筑下了一个新定义:“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A.赖特B.阿尔托C.罗伯特·鲍威尔D.勒·柯布西耶【答案】D2.从国际经验来看,行政部门对于公立中小学建筑管理要坚持公平原则和()。

A.诚信原则B.效率原则C.与可持续经济能力相匹配的原则D.质量第一原则【答案】C3.学校建筑管理应当履行的职责不包括()。

A.规划区域学校建筑的文化生态B.新建、改建、重建学校的规划和实施C.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缮、更新D.制定政策促进学校之间建筑资源共享【答案】C4.学校建筑管理的教育思想基础不包括()。

A.追求“全人”发展的课程目标B.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C.营造环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D.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答案】B5.测量和确定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是()。

A.人体工学B.环境心理学C.生态建筑学D.建筑心理学【答案】A6.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有许多分支理论和研究主题,对于学校建筑的设计和管理而言,主要应关注唤醒理论和()。

A.刺激负荷理论B.行为场景理论C.环境应激理论D.行为局限理论【答案】B7.受到生态建筑理论的影响,国际上学校建筑领域在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其主要应用不包括()校舍、校园建设。

A.新能源利用型B.绿化推进型C.水资源利用型D.土地资源利用型【答案】D8.学校建筑计划是学校建筑的前期管理工作,是对学校建筑工程任务的分析和设计。

在制定学校建筑计划中,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一般价值要求、建筑系统要素和()。

A.安全、美观、舒适B.社会因素C.建筑功能的要求D.未来的变化【答案】C9.在制定学校建筑计划中,一般要考虑的学校建筑系统要素包括学校建筑的基地及其环境、社会因素、美学因素等方面。

其中,总体性因素为()。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圣才出品】

第18章学校公共关系管理18.1 复习笔记一、学校公共关系及其管理1.公共关系在如何界定公共关系问题上,国内外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1)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属管理学范畴;(2)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分支学科;(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属应用传播学的范畴。

本章所涉及的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介三要素组成。

2.学校公共关系(1)含义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组织与其目标公众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学校与教职员工、学生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与特殊公众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与国际的关系等。

它是公共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三要素是:学校组织、目标公众和媒介。

其目的是建立学校在公众中的声誉和信誉,培育公众对学校教育的信心和信任。

(2)特点学校是属于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

包括学校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的特点是:更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成本低,难度大;与公众联系松散。

(3)类型学校公共关系分类有不同维度。

根据学校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与组织距离的远近,把公共关系分成内部公共关系和外部公共关系两大类。

根据组织不同发展阶段把公共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建设性公共关系、维系性公共关系、防御性公共关系、矫正性公共关系、进攻性公共关系。

无论以何标准划分公共关系类别,它们都是有所交叉的。

3.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是指对学校内部公众关系和外部公众关系及其相关传播沟通事务的管理。

主要包括公众关系管理、相关传播沟通事务管理(如学校专题管理、危机管理等)和学校形象管理等内容。

要把握这一概念的操作性,需要理解以下几点:(1)对象分层。

公共关系作为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它可以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

在不同的层面上,公共关系发挥作用的意义不同,方式也不同。

(2)主体分层。

学校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学校组织,学校成员都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

不同成员其管理机会和权力是不同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13-19章)【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13-19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

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2.1 复习笔记一、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管理。

(2)管理的职能①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②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

③管理具有两重属性:a.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

b.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

(3)管理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使管理科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1)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具有民族性。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2)组织文化文化不仅体现在各个民族之中,它还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形成了各自的群体文化,也就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组织在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②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学校管理过程
1.戴明所提出的管理过程四环节揭示了哪些规律?
答: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管理由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等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分别为P(plan)、D(do)、C(check)、A(action),因此管理过程被认为是由PDCA构成整体、连续循环的过程。

这种认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管理过程四环节的运行规律:
(1)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递进,首尾相连而形成封闭性的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2)学校各个层次的部门及个人围绕总计划的运行分层次地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形成大环套小环的管理过程系统,从而保证管理过程统一、有序地进行。

(3)管理过程在“戴明环”滚动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循环,就使学校管理和学校各项工作提高一步,如图2所示。

图2戴明环
2.决策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各环节有什么要求?
答:决策是管理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研究和选择的全过程。

决策的环节及各环节的要求如下:
(1)明确问题
这一阶段是决策的前提,如果问题不清,原因不明,决策的方向就难以判定。

这一阶段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查明问题的范围、程度和特点;分析问题的原因;预测事态发展趋向。

(2)设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的核心内容,它体现决策者的价值选择、对校内外情势的分析认识,以及他付出代价取得成绩的意愿和勇气。

目标是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依据。

确定目标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要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决策目标要有准确性。

(3)拟订备选方案
科学决策的精髓就是决策者有选择的自由,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只有对一批适合各种不同条件要求、达成不同水平结果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才能合理决策。

拟订备选方案宜先粗后细。

(4)方案选择
这一阶段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选择方案的标准,另一个是选择方案的方法。

方案选择标准除注意与上述“设定目标”的要求保持一致外,还要注意这一阶段特殊的价值选择:择优,满意,还是渐进。

决策方案的选择方法大致有经验判断法、数学计算法和实验法三种。

(5)追踪决策
一个决策并不因为付诸实施而完结,还必须经过执行过程的考验。

因为在做决策时,可能会遇到信息不充分、经验不足或情况发生变化等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已经执行的决策必须进一步收集反馈信息,对不合乎实际或被证明存在错误的内容进行修正。

3.衡量决策质量的指标有哪些?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微观因素是什么?
答:决策质量,大致应包括:决策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成本即决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因素既有宏观的社会因素,也有微观的个人与组织因素。

从微观上分析,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决策者个人特点的影响
决策是决策者的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决策者的个性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这里关键的因素包括:价值倾向性;对有关问题的感知能力和感知风格;对备选决策方案评估和决断时的风格;经验多少。

(2)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
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包括:决策群体的影响;决策群体中如果存在权力之争,将会降低决策效率,还可能由于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制约,将会大大削弱决策的有效性;“组织惯性”的存在。

4.学校战略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答:学校战略规划是对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行动路线所做的宏观的、有预见的构想和
安排。

其特点如下:
(1)整体性
学校战略规划是做好宏观战略规划、中观策略规划和微观意义上的各部门行动规划,最终把它整合为有内在结构的整体的学校战略规划的过程。

(2)前瞻性
学校战略规划要立足基础、面向未来。

它从学校改革和长期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明确、可行、有效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带有非常强烈的前瞻性。

(3)科学性
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要经过环境分析、学校自身条件分析、目标确定、过程规划和模式选择、保障条件规划等几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4)可操作性
从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可以看出其内容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效能。

(5)协同性
学校战略规划在本质上是一个协同的过程,它把学校共同体的各种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勾勒学校发展的使命、愿景和目的,共同完成学校发展的大业。

(6)持续性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它要求学校对自身进行系统自评,以此为基础,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社区需要制定、实施、评价、修订规划。

以上六点即是学校战略规划的主要特点。

在制定和实施学校战略规划时,要了解其特点,
尊重其特点,促进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

5.如何制定学校战略规划?
答: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1)战略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学校运营直接环境分析。

①宏观环境。

社会宏观环境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高层次的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

对于宏观环境的审视主要要研究和领悟以下几个基本范畴:第一,观念的发展变化;第二,政策的发展变化;第三,政策性项目。

②中观环境。

就范围而言,中观环境主要是给学校提供经常性资源的行政辖区内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状况。

它对于学校发展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地方性、微观政治性等特点。

③微观环境。

学校经营环境是指学校外部的具体运作环境,它们在微观层面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

这种环境的结构内容大体包括:教育的消费者、行业内的竞争者、行业内外的合作者。

(2)学校条件分析
为了将学校的战略规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学校要前瞻性地自我分析,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应当包括两个相关的步骤:首先全面清理学校内部基本条件,然后分析关键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3)学校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①学校战略定位。

学校战略定位一般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学校为哪个群体服务以及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质量;学校教育、教学或组织发展已经和将要建设的重点领域;确定学校在所在服务领域中所要争取的地位。

在现实战略定位中,抓住外部机会与建构内部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②学校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在战略规定的时间内学校发展所要追求的最终结果。

完整的学校战略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两类。

总体目标要说明学校未来在所属学校群体中的位置、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指标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水平等,它指向学校争取实现的宏观业绩。

分项目标是对学校工作和运行的各个主要具体领域提出的发展性目标,它们是学校在战略规划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完成任务的必要保证。

(4)战略进程设计
战略进程设计包括进展阶段预想和战略模式策划。

①战略实施过程的主要阶段设计。

阶段设计即设计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分为几步解决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与目标直接相关,落实到文本上,除了把阶段目标陈述清楚以外,还要尽量澄清每个阶段完成任务的指标。

②战略模式选择与组合。

要注意以下方面:模式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不是表面工作;以项目管理的机制确保模式的实现;不同战略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几种类型结合使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应当有轻重之分,并尽可能寻求这些模式的结合点,使得它们能够发生协同效应。

(5)实施战略的资源保障
完整的战略规划需要对实施战略的支持条件进行策划,以便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发和组织这些资源,为战略实现提供保障。

除了资金、设备和设施、信息、工作人员以外,特别要注意战略领导的组织因素和政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