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网格化管理模式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本文总结了新时代网格化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更好地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

关键字: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城市社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加快和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社会治理为重要内容的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

相对于以前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在于可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及实现资源共享等,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社区为基本网格,以信息化为支撑,合理配置行政、社会资源,实现网格内各类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的管理方式。

从传统的社区管理到现代社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对社区管理内涵的深化和延伸。

(一)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网格化管理改变社区被动的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地协同治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将原有的社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风险、监控风险,“具有提前预警功能和快速控制的机制”[[1]]。

推动了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升了行政执行的力度,使得社区管理更加透明化和全面化,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

(二)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所在地的社区管理、配套要求、文娱医疗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所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也是对应城市发展社会管理的需求,网格化管理运用到社区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完善覆盖面,而且可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构筑了社区网络化管理系统网格化是科学封闭的管理系统,不仅具有一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闭环,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是地方党委、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从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形成有效的治理格局三个层次有重点地动态推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指出,要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善于利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我县以“两抓两树”“四访四议”“六项专项治理”为抓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深入了解我县基层社会治理现状,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县政协组成**县基层社会治理调研组,对我县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开展调研,走访调研了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个乡镇、*个街道,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次,综合调研情况,总结调研经验,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基层社会治理,以“脱贫攻坚”为总抓手,推行“两回两讲两解”“公示公开六个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并不断强化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在疫情期间,县委、县政府主动出击,带领广大全县党员干部、村(社区)网格管理员,以党性、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为动力,挺起党员胸膛、树起一面党旗、组建一个支部、形成一座堡垒,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全县被划分为2105个网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每个院坝都有网格员,每个家庭都有对接干部。

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入户开一次家庭会、干一天农家活、做一件贴心事、吃一顿家常饭、住一晚农家屋。

浅析通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通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来自基层>> GRASS ROOTS VIEWS41浅析通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文/杨 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社会治理中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借鉴“枫桥经验”,制定和实施新学习和发展模式,以提高通辽在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治理水平。

向“南有枫桥、北有通辽”目标奋力迈进,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总目标,制定出台了《通辽市打造“南有枫桥、北有通辽”治理品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1]。

随着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在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方法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客观制度环境也造成了一些在地市(区)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治理碎片化、组织化程度低、城乡治理二元化。

因此,国家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治理基本结构:市域是最早避免风险的最有力的治理层级,是解决地方冲突和分歧的最重要一方,也是推进基层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一环。

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阐释市域社会治理中市域的概念是一个区域性的空间系统,由农村和城市地区组成,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社会治理中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通辽市出台了《通辽市打造“南有枫桥、北有通辽”治理品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困境,包括需要提高党组织指导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克服地方层面的碎片化治理困境,需要加强政府各单位的能力,需要加强共同参与的能力,需要优化治理的智慧和优势。

本文也针对所发现的困境提出了对策,要强化党委、政府引领力、夯实网格化治理,筑牢市域社会治理基石、加强治理主体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

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第一章前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社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基层单位,社区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社区的快速发展,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2.1 社区治理的现状概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逐渐健全,现已建立起规范立体的社区治理体系。

从机构设置而言,国家对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的设立制定了明确的政策,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全覆盖。

从社区组织建设而言,各级政府设立了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警务室等组织,实现了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初步建立。

2.2 社区治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2.1 社区组织基础过于单薄社区组织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但是,我国的社区组织基础过于单薄,无法满足目前城市社区治理的实际需要。

2.2.2 社区治理服务缺乏专业性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比较低下,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同时,社区治理服务与公共安全等领域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的状况。

2.2.3 社区政府与居民间利益分配不均在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由于利益驱动的因素较多,社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存在不均。

这种不均等状态不仅影响着社区治理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也会给社区治理留下一些深沉的隐患。

第三章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3.1 全面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目前,我国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这也为某些不法之徒提供了一些可乘之机。

因此,全面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成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必然趋势。

3.2 开放性的社区治理模式将更具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更好的创新发展。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报告致力于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完善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本报告着重阐述了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和城市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建议。

1. 社区治理调研结果1.1 社区治理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治理面临着管理不规范、参与度有限和公共服务不充分的问题。

部分社区管理机构效率低下,导致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程度不高。

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一些边缘化群体面临更大的困难。

1.2 建议与对策针对社区治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参与度。

通过举办居民活动、设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吸引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紧密的合作下,政府与社区合作改善社区内的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增加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怀。

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和开展扶贫政策,帮助边缘化群体融入社区,共同分享社区发展的成果。

2. 乡村治理调研结果2.1 乡村治理现状从调研结果来看,乡村治理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

大量年轻人的外出导致乡村的人员空心化,农村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成为了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

2.2 建议与对策为了改善乡村治理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政策支持农村发展。

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等方式,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2. 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通信和医疗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培养乡村基层治理人才。

通过加强培训和引入专业人才,提升基层治理的专业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3. 城市治理调研结果3.1 城市治理现状针对城市治理问题,调研表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公共安全、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等。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中,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

本文将就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在逻辑和相互作用关系。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涵义基层社会治理是指由基层群众自觉参与,政府依法履职,社会各方面公共力量协同作用,共同维护和谐社会的一种管理方式。

其核心理念在于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积极参与和保障人民权益。

二、城市管理的内涵与目标城市管理是一种系统工程,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市政设施、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目标是为了繁荣与发展城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关系1. 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城市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健全与完善。

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对社会组织、居民自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调节与协调,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只有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意识,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

2. 如何实现城市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城市管理应当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考虑,并确保两者之间的密切配合。

在实践中,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水平,以及深化参与式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体化。

3. 具体措施与路径(1)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引导与协调,广泛听取民意,及时回应民众需求,同时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治理能力。

(2)加强法治建设。

通过完善法制体系,加大法律服务与法治宣传力度,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提高社会规范性,从而促进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

(3)推动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交互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为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我国当前的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当前的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

但是,居委会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较多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的匮乏、软件的缺位,更重要的还在于职实的背离性等,都使之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

而要解决其根本问题,应从制度保障、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居提高等方面予以改善。

【关键词】居委会居民自治工作方式一、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普遍问题居委会的职责、作用和地位说明了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主体。

但是,我国城市居委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客观要求。

1.角色错位,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

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交任务、下指标给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其具体表现有:(1)居委会超权限、超职能、超量工作。

《组织法》规定,居委会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而目前居委会所从事的工作是大大超出其权限和职能.如计生调查、经济普查、社区治安、社区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社区消防安全等,这些都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工作,这些工作是带有政府行政行为的,必须具有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还有一些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职能性工作,是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需配备专业工具的人员才可以胜任和完成的工作,很明显,本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单位的工作交由居委会去做,是无法完成好的。

(2)居委会承担了大量非“责”之责,并且是有责无权.目前各居委会内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子,有治安责任人、计划生育责任人等,这些项目的责任人都是居委会的主任.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有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派发,动不动就要居委会签责任状,使得居委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概况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治理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选择了若干个地方,包括城市、乡镇和农村,实地考察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情况。

2.座谈交流:与基层社区、村委会、街道办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困难。

3.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基层居民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社会管理、服务和调解等方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都参与其中。

2.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街道办等组织开展,负责人普遍表示工作量大、压力大。

3.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矛盾处理不够及时和满意、协调机制不完善等。

四、调研建议1.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加大对基层社区和乡村治理的投入力度。

2. 加强协调机制的建设,建立起垂直和横向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问题协同解决。

3. 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4. 增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其顺利运行和有效发展。

五、结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研究和改进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

本次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得到切实的解决。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改善,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服务。

基层治理现状与挑战

基层治理现状与挑战

基层治理现状与挑战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

在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基层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及公共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下面将探讨当前基层治理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

基层治理现状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组织结构来看,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主要由街道、乡镇和村(居)委会等多级管理机构构成。

这些机构在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安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基层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存在人手不足、技能欠缺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升基层管理者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在制度保障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加强基层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例如,“社区治理共享”模式日益普及,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感。

纵观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基层自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政策落地难度较大,成效未能达到预期。

再者,数字化转型对基层治理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收集居民反馈,实现精准治理。

然而,数字鸿沟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造成数字参与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

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样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期待不断提升,不仅要求政府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还希望能够参与到治理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这一转变要求基层治理者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更加关注社会民意,倾听居民声音,并根据反馈进行适当调整。

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时常难以协调,使得简单的需求响应变得异常困难。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背景与现状1.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内涵基层社会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组织、运行社会治理事务的活动。

它包括社区治理、村镇治理、城市治理等,是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协作的重要方式,旨在解决社会问题、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1)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度不高:目前的基层社会治理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导致社区自治不够深入,民众参与感不强。

(2)资源分配不均、服务不足:在一些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中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服务不足,部分弱势群体得到的帮助有限,导致社会的不公平问题。

(3)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严重。

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不高、居民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不足,制约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区自治与居民参与(1)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鼓励居民自发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通过激励政策,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共同管理社区事务。

2.优化资源配置与服务水平(1)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2)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通过补贴政策和专项措施,缓解他们的生活困境,增加社会的公平性。

3.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渠道(1)加强政府对居民政策的解读和沟通,提供多种方式和渠道,方便居民了解政府的决策和服务。

(2)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参与信息传递、沟通交流工作,促进政府与居民的有效对话。

四、模范案例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完善,一些地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终稿]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终稿]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基层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现状。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摆出现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基层管理;问题;对策一、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及其现状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发展的内核已从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趋向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

我国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其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化管理和一单位制为基础,实行城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管理框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我国新型城市的草创阶段,各个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巩固和建设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政务院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其中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了如下规定:“办理市、区政府有关民政事项,指导居委会工作和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

”在城市基层管理中,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上级政府对辖区内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对居委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机构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把居委会建设纳入了国家组织法规,基本形成了作为国家机构街道办事处与作为社会群体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相衔接的格局。

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相互适应的,我国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权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体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特殊的“单位人”现象,所谓“单位人”现象就是在整个国家高度行政化的体制框架内,国家通过职工所在的单位实现对公民的政治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

郑州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郑州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公 其 管 理 I u U d nsF t n bc R mii ai P t o
郑州市城市社 区管理体 制现状分析
柴海 瑞 中共 郑 州 市委 党校 河 南郑 州 4 04 5 02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政 府 决 策研 究招 标 课 题 ( 目编 号 :0  ̄ o ) 河 项 2 1 8 o阶段 性 成 果 2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郑 州市城 市社 区管理取得的成绩
郑州市现辖6 市1 总人172 1 , 区5 县, 3 5 .万 总面积74 .平方公里 , 462 社区 总 7个。有街道党工委8个, 数62 2 社区党组织62 城市党员2万 1个, 9 余人。城市, 苴 4 , 俪 7+ 城市社 区5o 。19 年, 5+ 9 8 郑州市社区建设开始 起步,99 19年确定 了社区建设试验区, 成立了社区居委会,0 1 20年开始 实施社区工作责任制 , 了郑州市社 区建设指导委员会,02 成立 20年在 对6 7 6个传统居委会重组整合基础上成立了36 3 ̄N型社 区, 由此推动 了得 到 社 会力量 大 力支 持和 群众 广 泛参 与 的郑 州市 社 区建设 的全 面 启动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郑州市分外注重扩大基础民主和推进居 民自治。通过 “ 海选”社区居委会成 员, 扩大了基础 民主, 提高了居 民参与意识, 郑州市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社 区建设领导体制不 断完善 。为加强对 . 社 区 建 设 的 指 导 和 协 调 , 州 市 市 、 区两 级 成 立 了社 区建 设 指 导 郑 委员会 , 区形成了党委 、政府领导 , 各 民政部 门牵头 , 关部门配 相 合 , 区 单 位 支 持 , 会 广 泛参 与 的领 导 体 制 和 工作 机 制 。市 四 大 驻 社 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 了街道社 区党建联系点 , 经常 深入街 道、社区和驻区单位 , 调查研究社 区党建情况 , 协调解决 问题 , 指 导推动工作 。街道办事处成立 了社 区建设领 导小 组 , 区设立 了 社 社 区党 支 部 和 社 区 居 民 委员 会 。各 个 社 区都 配 备 了思 想 好 、作 风 正、能力强 、有基层工作经验 的社 区干部和 工作 人员 , 初步形成 了 “ 区抓、街管 、社区落实”的组织体系。 2改革创新示范带动社区党建责任机制不断健全。近几年来, . 郑 州市坚持改革创新, 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大力推进街道社 区党组 织建设, 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 , 构筑上 下相通、左右联动、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基层党建网络新构架和 工作新平台, 开创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实现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 建工作全覆盖 。实现了城市发展到哪里, 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党 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走出了一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郑 州市的社 区党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 涌现出了一批像金水 区的 “ 红色 家园”、管城区的 “ 四联四共”、中原区的 “ 双扶双带”、上街 区 “ 党建共建储蓄”等先进典型, 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强化功能拓展领域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 。郑州市的社区服务 . 发展至今, 从内容到形式, 从主体到对象都有了突破 。服务对象 j .展 从老、弱、孤、残、困、优( 抚游 目 [: 携i 作对象扩大到全体居民, ] 服务 内容也从简单的慰问照顾扩大到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社 区服务项 目逐步开展 , 提供就业岗位能力增强。社区卫生、治安、就 业和保障等服务项 目普遍展开 , 各种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4探索模式, . 创新体系社 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社区是社会管 理 的主阵地 , 注重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郑州市多方征集社隋民意 , 居 民需求什么 , 社区就服务什么。如金水 区创新实施以社 区党支部 为中心 , 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 、社 区警务室和物业 公司对社 区 共 同管理 的 “+ ”社 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服务为 14

城管进社区工作总结报告:准确把握社区管理现状

城管进社区工作总结报告:准确把握社区管理现状

城管进社区工作总结报告:准确把握社区管理现状:在此向大家汇报我们城管进社区工作的总结报告。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的挑战也日益加剧。

而城管进社区正是为了解决当前社区管理痛点和困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一、进社区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治理的前沿。

城管进社区工作的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部署要求,对城市群体性事件进行预警、控制和处理,加强城市基层管理和维护城市基本秩序,更好地务群众,推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二、社区管理现状当前,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社区治理与管理的压力和挑战。

一些地区的城市社区存在以下问题:1、基层管理体制贯彻不到位:由于行政级别、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社区管理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城市秩序混乱:市容公共卫生、噪音扰民、车辆违规停放、广告乱贴乱挂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3、社区安全风险: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社区警务工作不足。

4、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没有做好,存在卫生死角和污染问题。

以上问题都会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不满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城管进社区工作成效城管进社区工作的开展,注重规范行动,契合社区治理法规和管理条例的义务。

通过在社区内多方面的工作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的工作成效是显而易见的:1、市容环境整体得到改善:在进社区工作中,市容环境得到全方位打理,城市道路更加干净整洁,绿化环境愈发优美,各类广告乱贴乱挂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社区安全有所保障:城管进社区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处理各种社区安全事件,缓解了管辖区域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区治安和安全。

3、社区基层治理进一步加强: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将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细节做起,解决一些小问题,从而累积大效益。

4、社区环保水平明显上升:城管进社区工作非常注重环保,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绿化配套、公园广场等建设,提升了社区绿色环境,有益于居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

基层治理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基层治理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通过对基层治理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基层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优化治理结构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公安部、统计局等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地方政府公开的基层治理相关数据。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基层治理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

三、基层治理现状分析1. 基层治理结构(1)组织架构:目前,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乡镇(街道)政府、村(社区)委员会、居民小组等组织架构。

乡镇(街道)政府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村(社区)委员会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

(2)人员配备:基层治理人员主要包括乡镇(街道)政府工作人员、村(社区)委员会成员、基层网格员等。

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人员配备不断优化,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2. 基层治理内容(1)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

公共服务方面,基层政府负责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保障工作。

(2)社会管理:基层治理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治安管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

(3)社区建设:基层治理注重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环境、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3. 基层治理成效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基层治理问题分析1. 基层治理能力不足(1)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基层治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

(2)治理手段单一:基层治理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2. 基层治理资源不足(1)资金投入不足:基层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人力资源不足:基层治理人力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治理需求。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分析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

而在城市管理中,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入手,探讨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我国城乡社区基层,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政府和社会组织为辅助,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推进社区内部事务的良性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让广大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中。

二是注重法治化方式,通过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督来确保社区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是强调综合治理,将社内治理、治安管理、公共服务等因素综合考虑,实现社区内部各项事务的协调和优化。

二、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密不可分。

城市管理是涵盖城市各个方面的治理活动,而基层社会治理则是城市管理的基石和基础。

首先,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管理的落地执行者。

无论是安全、环境还是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都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

基层社会治理机构和社区居民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们负责发现问题、排解矛盾,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其次,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管理的调节者和解决者。

城市管理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组织居民自治、开展社会治安维护和公共服务等,能够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城市的安定有序。

再次,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管理的反馈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机构通过与居民的密切互动,了解和反映问题,及时向上级政府提供信息,以供城市管理的决策和改进。

最后,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管理的创新动力。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机构可以借鉴和推广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出改善城市治理的建议和方案,推动城市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三、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要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性,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首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指标。城市为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然而,居
(下转 P331)
[ 收稿日期 ]2020-05-20 [ 基金项目 ]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城乡基层治理研究”(18TD03)。 [ 作者简介 ] 杨茂林(1993—),男,四川宜宾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乡基层治理;胡绍元(1964—),男,四川内江人,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城乡基层治理;罗茜(2001—),女,四川德阳人,本科生。
周全。
3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3.1 基层政府管理模式依旧行政化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但在实践中,一
些地方基层政府习惯于“单边行动”,包办、代替、包揽一切。 一些基层政府机关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社区管理的情况,其治 理手段大多还是以行政命令为主,治理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大 政府的思维,只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行政主导,没有自下 而上的关注民生,倾听民众的想法。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居民参 与自治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提升社区现代化治理能力。不仅 无法做到本质意义上的现代化民主自治,还严重偏离了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以民为本的基本要求。 3.2 社区自治组织成员的能力不足以及工作量过大
2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社区治理建设对治理方式、 治理路径及治理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尝试,最终进入了如 今科学治理的现代化阶段。中国社区治理经历了 1978 年单位 制的松动、1991 年社区建设的提出以及 2013 年社区治理的兴 起的重要节点,社区治理大致可以分为探索(1949-1978)、 转型(1979-1990)、建设(1991-2012)和治理(2013 至今) 四个阶段。现阶段中国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部分 建设目标,一是治理理念的初步现代化,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制 度不断引导下,上级政府改变了独断的治理决策模式,确定了 走民主协商的治理道路。然而,在基层政府实施过程中存在管 理模式依旧行政化的问题。二是治理主体上的现代化,除了以 往政府充当治理主体之外,还加入了许多非政府组织,使得城 市社区治理更高效。三是治理工具上的现代化,在互联网 +、 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城市社区治理更加精密与

关于基层治理的研讨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的研讨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的研讨报告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服务社会基层,包括社区、乡镇、村庄等。

以下是一份关于基层治理的研讨报告,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基层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基层治理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基层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等问题。

其次,基层治理的资源不足,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

此外,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足,也制约了基层治理的发展。

二、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完善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其次,要加强基层治理的资源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还要推动基层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社区为例,该社区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基层治理。

首先,该社区完善了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力,建立了高效的管理机制。

其次,该社区加强了资源保障,加大了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该社区还积极推动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结论综上所述,基层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资源保障、推动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服务社会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的背景、分析、结果和建议1. 背景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城乡社区中,通过党组织、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居民自身的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增加,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2. 分析2.1 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分析在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是最直接面对居民需求和问题的单位。

但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以下问题:•资源不足:一些基层社区缺乏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导致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管理薄弱:一些基层社区管理机构职责不清晰、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信息闭塞:一些基层社区信息发布渠道有限,居民对政策和服务了解不足。

•参与度低:一些居民对基层社会治理缺乏参与意识,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

2.2 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分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社区服务不平衡:一些社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一些社区在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反应迟缓,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

•社工队伍建设不完善:一些社区的社工队伍专业素质较低,无法提供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

•信息传递渠道有限:一些社区的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无法及时向居民传达政策和服务信息。

3. 结果3.1 调研结果概述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资源不足、管理薄弱、信息闭塞和参与度低等问题。

•社区服务不平衡、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社工队伍建设不完善和信息传递渠道有限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

3.2 调研结果详细分析3.2.1 资源不足问题由于一些基层社区经费有限,无法保障基本的服务和设施建设。

此外,人力资源也存在短缺的情况,导致社区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3.2.2 管理薄弱问题一些基层社区管理机构职责不清晰,执行力度不够。

在矛盾纠纷处理、社工队伍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成绩斐然,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当下,这种累加效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尤为明显,创新治理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打开。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负重。

一是身份的急剧改变。

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单位人”向“社会人”大批量的转化,给基层社会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各单位卸掉了原本自己要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重担,将包袱甩给社会,甩给基层。

但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使得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相对不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问题。

二是人口结构的快速改变。

城镇化快速发展给城市人口结构带来巨大变化,最大表现就是流动性人口激增,有些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本地居民。

大量的流动性人口成为社会管理盲区,给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

三是供需不平衡。

民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单位制的逐步解体,基层社会的各类矛盾和冲突日益复杂,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信访、拆迁、征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而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予以解决。

权力有限。

一方面是“万能”的职能,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职权。

人们形象地用“三少三多”来概括当前基层体制现状,即:权力特别少,事务特别多;权益特别少,职责特别多;资金特别少,服务特别多。

以街道办事处为例,“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级、区级政府将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漏”到街道一级,街道办事处的科室部门设置几乎与上级政府一一对口,包括住房、养老、低保、就业、司法、综治、城管、防火安全、卫生、绿化、环保、计划生育、文教、市场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

同时还设置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由于地域的限制街道办事处不能拥有类似于市、区政府过多的工作人员,这就更加重了街道办事处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侯保疆【内容提要】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城市基层政府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对此作一粗略探讨。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阶段性绩效,如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各地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镇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问题得到改善等。

城市基层政府通过积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在各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复杂多样,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一类是政府系统外部管理问题。

(一)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

这是指城市基层政府自身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这类问题主要有:第一,机构设臵问题。

社会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

从现行政府机构设臵情况看,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机构设臵基本上是实行上下对口设臵模式,如省有卫生厅,市县区有卫生局。

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却没有,其机构实行的是综合设臵模式,一般设5至8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如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生办公室、宣传教育办公室、维稳综治办公室等。

于是,本该由卫生、广电、旅游等部门做的事都交由镇宣传教育办去做;本该由民政、社保等部门做的事都交由镇社会事务办去做。

经粗略统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几个办公室的上级对口科室多达几十上百个,致使基层政府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被动架构。

第二,人员编制问题。

在粤东、珠三角城镇调研时,各部门普遍反映的问题是行政人员编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搞好社会管理,给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只能外聘一些工作人员。

因此,在镇(街道)机构中存在着不少的外聘人员,其待遇与编制内人员存在差距,结果往往导致基层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不足。

第三,机构不断精简与职能不断增加的问题。

职能是机构设臵的依据,机构是职能的载体,机构与其职能应是对应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各级政府一方面要按照机构改革的精简要求缩减职能机构,进行机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领域和社会管理事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

与此同时,上一级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由于社会组织的发育不成熟,仍需要由下一级政府来承接。

由此形成了如下矛盾:基层政府的机构在不断精简,而其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却在不断地增加。

第四,政府间和政府部门间协调互动问题。

一些社会管理事务是跨地区性的,如江河流域治理、人口迁徙、环境污染、打击流窜作案犯、跨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市场的维护等,这些事务的处理仅靠当地某一个政府往往无济于事,需要各地之间开展合作。

但行政区域形成的不同利益主体使跨行政区域的协调行动难以实施。

就一级政府看,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一个整体,它需要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开展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

但由于部门间没有明确的协调机制和具体的沟通模式,加之在部门利益驱动下,政府部门间往往步调不一致,以致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政府系统外部管理问题。

第一,城乡规划管理问题。

城乡规划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管理城乡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目前我国城市政府一般都辖有乡村,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城乡规划的编制是个新课题。

2007年10月《城乡规划法》颁布,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城乡规划法》只是对城乡规划的范围(即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做了规定,要求在制定城乡规划时遵循城乡统筹等原则,但没有对统筹和衔接城乡发展规定具体要求和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镇规划与乡村规划如何通盘考虑,两者怎样协调相衔接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是城乡规划缺乏权威性。

镇规划和乡村规划编制后,随意更改的问题严重,“一任领导一任规划”。

三是规划监管机制不完善。

尚未建立起规划行政层级监督制度,各级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规划公众参与制度、规划管理行政追究制度和行政纠错制度尚未健全,群众举报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环境管理问题。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城乡分策”,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缺失,乡村生态环境的管理一直处于边缘化境地。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土壤污染。

据不完全调查及统计,由于化肥、农药、垃圾、污泥及污水灌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郊区的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土壤受有机污染物及类激素物质的污染问题也开始显露,成为土壤污染的一个新趋势。

其二,水污染。

据2007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数据,2007年广东省主要的111个江河省控断面中,Ⅳ类水质(轻度污染)占12.6%,Ⅴ类水质(中度污染)占8.1%,劣Ⅴ类(重度污染)占14.4%。

2007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7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89.6%,水质完全达标城市有19个,广州和深圳未完全达标,分别为76.0%和82.6%。

到2008年广东有1645.5万农村人在饮用不安全水,占全省农村总人口6254.5万人的26.3%,分布于粤东、粤西、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外围的15个地级市、94个县(市、区)、1109个镇、11392个行政村、57353个自然村。

其三,生活垃圾污染。

“垃圾围村”的现象在广东乡村随处可见。

2008年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15个城市建设了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而汕尾、茂名等6个尚未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到2008年全省已建成34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能力达3.1万吨。

但这些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针对城市垃圾,基本上没有触及乡村。

其四,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广东乡村城镇化、乡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由村民集体或个人、外来投资者创办的各类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遍布广东乡村。

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广东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广东一些地区和一些企业,污染危害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位于揭东县埔田镇的欧美仑陶瓷厂2009年5月底投入生产,每天烧煤70吨,直接排放的工业“三废”给附近的牌边村造成极大污染,引起村民的强烈不满,村民集体持续上访已达4个月,并到镇政府门口静坐示威,要求企业停产,解决污染问题。

目前广东正在实施产业转移政策,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各地悄然兴起,这会不会导致城市工业污染向乡村地区转移?如何避免乡村工业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社会保障问题。

在社会保障方面,目前仍然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即城镇与乡村分别实行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与城镇大多数居民享受着项目齐全、待遇水平较高、稳定而且制度化的社会保障相比,目前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具有应急性,缺乏制度化。

具体而言,社会救济仍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在农村尚在探索之中;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还没有被纳入农村社会保障网,纳入保障网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的保障待遇水平还较低;农村社会保障中,除五保制度和社会优抚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制度化保障外,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往往缺乏稳定性和制度化,如政府针对农村的救灾救济拨款往往是不确定的和应急的。

总体看,农村人口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家庭保障,社会保障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只能提供对家庭保障的辅助保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的逐步老化,农村的家庭保障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需求越来越迫切。

这对于那些财政收入总量偏小,可支配财力非常有限的基层政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第四,文教事业发展问题。

2005年10月8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各地在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非均衡发展。

由于广东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文教建设重视程度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民族差别、风俗习惯、干部群众文化素质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各地区的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呈现非均衡发展,珠三角发达地区文教事业发展快,粤东、粤西和山区不发达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明显落后。

二是文教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滞后。

具体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缺少,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太少,图书数量严重不足;文化设施管理不善,利用率低,有些村庄的文化设施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村庄中的文化设施真正成为多数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的比较少。

三是文教专业人员匮乏。

镇一般都设有文化站,并配备一定数额的人员,由于待遇偏低,一部分从事农村文化管理的人才纷纷跳槽,文化站的专业骨干流失严重。

同时,文化专干不专职,在镇文化专干队伍中,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文化站本职工作的,其大部分时间都被借调在镇政府从事其他的行政事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开展文化业务工作。

中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非常明显。

第五,中心城区管理问题。

一是在社会治安管理上,对外来人口、出租暂住屋的管理缺乏有效办法。

二是在市容环境管理上,城区中存在的乱搭、乱建(包括乱建庙宇、神坛)、乱改(住宅改铺面)、乱摆、乱贴、乱倒、乱停、乱放、乱闯、乱叫(鸣笛)等“十乱”无章的状况时有发生。

三是在市场管理上,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四是在土地管理中,执法不严,乱占耕地、乱放土地,导致耕地不应有的浪费。

五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尚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体系。

六是对名目繁多的涉及公路、交通、国土、城建、环卫等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监督队伍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

七是在城市危机管理上,现行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动员行政而不是法治行政基础之上,即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成立临时指挥部或者办公室,通过行政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全社会齐动员,相信人多力量大,搞人海战术。

八是在城市交通管理上,许多城市体现出重道路建设而轻政策及理论研究,重交通规划而轻交通管理,重短期“政绩”而轻长远目标的弊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