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学生,我很幸运地得到了参加变形监测实习的机会。
这次实习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有很多收获。
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习概况我们实习的项目是一座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监测的目的是确定建筑物是否受到了扰动,从而提供改进建议。
在实习中,我们需要进行对建筑物进行多种测试和监测方法来收集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测试和监测的方法包括激光干涉仪、倾斜计、测角仪、全站仪和温度计等。
我们还需要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工程日志中,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
二、实习收获1.发挥专业技能这次实习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各种监测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仪器的操作与机械维修方面的不足,并且学会与领导和同事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2.加强辨别扰动产生的能力通过对变形监测的实践,我更好地理解了扰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利用基准线和基准点来区别夏冬季节性变形造成的影响和人为干扰。
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快速发现建筑物变化的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这让我学会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3.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一起完成了实验室与现场两个工作任务。
在合作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我们能够更加顺畅地配合,提供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4.了解职业生涯这次实习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土木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了解了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
我意识到,职业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和新方向的关注。
三、实习启示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强学习与实践。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
我相信这次实习将会对我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3、桥梁变形监测规范要求
桥梁的种类较多,主要以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为主。十多年来, 我国各种桥梁的建设速度发展很快,桥梁的变形监测是桥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 全必不可少的内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桥梁变形监测的 内容,应根据桥梁结构类型选择。
类型 梁式桥 拱桥
悬索桥、斜拉桥
悬臂法浇注或安装梁体的变形观测点,宜沿梁体纵向轴线或两侧边缘布设 在每段梁体的前端和后端。
支架法浇注梁体的变形观测点,可沿梁体纵向轴线或两侧边缘布设在每个 桥墩和墩间梁体的 1/2、1/4 处。
装配式拱架的变形观测点可沿拱架纵向轴线布设在每段拱架的两端和拱架 的 1/2 处。
(3) 索塔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宜布设在索塔底部的四角;索塔倾斜变形 观测点,宜在索塔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并沿索塔横向轴线对称布设。
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必要时应同步观测梁体和桥墩的温度、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投入使用后,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形。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工程质量,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我们对变形监测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2. 实习具体内容(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制定了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等。
(2)监测数据采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监测点进行坐标、高程等数据的测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数据后,我们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算出各监测点的变形值,并与上一周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变形趋势。
(4)报告撰写根据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案、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论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变形监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监测方法和技术,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变形监测在工程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四、实习不足与改进在本次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处理速度较慢,准确度不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仪器操作不熟练、监测方案不够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加强仪器操作练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变形监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顶岗实习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顶岗实习变形监测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概述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地质勘查设计研究院,实习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工作。
二、实习过程及收获1. 实习前期培训在实习开始前,单位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基础知识、变形监测原理、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我对变形监测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2. 实习中期实践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变形监测项目,包括桥梁、高层建筑和隧道等。
在项目实践中,我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监测点的位置布设,并对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记录相关数据。
(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监测点的位移、沉降等变化情况。
(3)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编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案、监测过程、监测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3. 实习后期总结在实习后期,我对所参与的项目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变形监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同时,我还就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实习感悟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变形监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首先,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操作则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实习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项目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导师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这使我更加懂得了与人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最后,实习锻炼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每个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潘雄2014年6月22 日一、桥梁变形监测意义我国,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每年开工新建的桥梁数量众多,发生的桥梁工程事故也非常多;另外,对于早期建设的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使用过程中远超设计负荷,很多桥梁结构也暴露出很多质量问题。
我国每年发生的桥梁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影响较大的事故每年都有很多报道,诸如此类的重大事故和惨痛教训,时有发生,不胜枚举,令人极其痛心。
这些重大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也从反面以一种很沉重的方式体现了桥梁变形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桥梁变形监测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高度重视。
二、桥梁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型桥梁结构是高度超静定的构筑物,结构复杂,因此大型桥梁结构的变形监测是一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对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手段有多种。
常规的地面变形测量是获取观测数据的主要手段,采用测量仪器对所监测的物体上布设的点位进行观测,获取变形值。
而其中测量仪器对整个观测的数据获取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变形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变形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的出现,计算机、无线电、空间技术以及地球科学等的迅猛发展,推动变形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断涌现的变形测量数据采集新技术以及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推动变形测量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GPS、自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激光雷达、关节式坐标测量机、Indoor GPS 等。
此外,在大地测量领域还有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技术(LLR)、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 )等技术手段。
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自动化测量方面,自动全站仪正渐渐成为首选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设备。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前言本文主要是对个人进行变形监测实习的一个总结,包括实习的过程、问题、心得及体会等,并回顾个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出实习的重要性。
实习的过程变形监测实习主要是对建筑结构物体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建筑物体的测绘。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变形监测仪进行测量记录,然后将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熟悉设备:在实习开始前,老师对仪器进行了介绍和演示,让我们了解了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还进行了一些常见的问题的解释。
我们还需要通过熟悉设备来了解细节,了解如何操作和维修仪器。
2.布设测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布设测点,并进行测点编号和标记。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布设测点时要尽可能去掉随机误差,并保持人员、时间、位置等各个方面的一致性。
3.采集数据:使用仪器采集指定时间段内测点的变形数据,并导入电脑进行初步处理。
处理后,可以看到变形曲线、变形速率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在这里,操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必须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4.现场测绘:使用遥感测绘仪,采集建筑物体各自不同位置的数据。
测绘数据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包括图像融合、定位校正和数据分析等。
学习中的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里简单总结一下:1.操作不熟练:由于实习前时间仓促,对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不熟练,导致操作不当和误差较大。
2.数据处理问题:在采集数据时,由于不同人员、时间和操作方法的差异,可能导致数据变形或误差,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现场测绘问题:现场测绘中会受到环境、光亮度影响,而采集的数据也需要进行重复测量、校正等处理,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实习期间加强实践和理论学习,提高能力和水平。
实习的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了解了建筑物体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的测量仪器;其次,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了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方法;最后,我也学习了如何选择影响实验的因素进行控制,如何分析影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变形监测课后总结

变形监测课后总结引言变形监测是在工程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结构物变形情况的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总结变形监测课程内容,并对课后学习感悟进行总结。
课程内容回顾在变形监测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1. 变形监测的意义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构物的实际变形情况,比如沉降、位移、挠度等。
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变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在变形监测中,我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获取数据。
其中包括传统的测量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等,以及电子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等现代技术。
通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精确测量和记录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到的变形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MATLAB、SQL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构物的变形特征,发现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学习感悟与体会通过参与变形监测课程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1. 重视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中,变形监测往往被忽视,人们更关注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变形监测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只有保持对结构物变形情况的监测和关注,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掌握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多种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并掌握了它们的应用。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和记录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掌握这些技能,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和竞争力。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性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结构物的变形特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2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对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变形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深对变形监测理论知识的理解,我将本次实习定位于某大型桥梁工程的变形监测。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变形监测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了解变形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和总结报告。
(一)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对变形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2. 变形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3.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变形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二)现场实习1. 现场踏勘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桥梁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了解了桥梁的结构形式、主要技术参数和施工进度。
现场踏勘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桥梁的受力情况、施工环境和周边环境。
2. 仪器设备操作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学习了全站仪、水准仪等变形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技巧。
3. 测点布设在桥梁工程中,测点布设是变形监测的关键环节。
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对桥梁的关键部位进行了测点布设,包括桥墩、桥台、桥面等。
4. 数据采集在测点布设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计算,得到了变形监测成果。
我们对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桥梁的变形规律和趋势。
(三)总结报告在实习结束后,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变形监测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桥梁变形监测现状总结(汇总3篇)

桥梁变形监测现状总结第1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确定关键因素,并基于结构模态参数等关键因素识别的方法对结构有限元模型加以校正。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主要通过K-均值法、均方差法、熵权法,对不同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类计算,并通过帕累托法实施重要性因素分析计算,再对关键因素加以分析,判断与理论计算或现场试验实测值的差异性。
1.均方差法:即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
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高,提供的信息量也更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突出,其权重也越大。
2.熵权法: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其信息熵值越小,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即权重)就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
均值法:给定的一个含有n个数据点的数据集X及要预定目标的类别数量UK,选取欧式距离作为相似度指标,按照聚类平方和进行选择。
4.差异分析法: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不同参数可以采用变异系数或者相关系数。
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不同参数可以采用相关系数。
以某连续梁桥和斜拉桥为例,对其结构响应的重要性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系统聚类法、灰色关联度法分类重要性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中跨跨中节点加速度、0#块单元应力、边跨跨中位移、跨中单元应力和跨中位移。
与K-均值法相比,中跨跨中节点加速度重要性排在首位。
通过对主梁、主塔和索力因素地震时程加速度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三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即拉索因素的重要性均位居榜首。
二、基于优化算法的单参数智能预警技术桥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其运营安全性的因素众多,其中大多数因素不能通过定量的方法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则多是依靠专家的经验或判断。
同时,对于桥梁的损伤评估,如果不加以分析与简化,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处理起来也相当的困难。
通过对结构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可对桥梁进行较为详细的受力分析。
但考虑到桥梁在运营中面临着结构、自然、人为和材料等因素的损伤或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依靠理想化的理论模型的受力分析进行阈值设定,存在一定的分析缺陷。
监测数据变形分析报告模板

监测数据变形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监测数据的变形进行分析和解读。
变形分析是监测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对数据变形的研究,可以发现数据的规律性、异常性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本次分析基于X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
2. 数据收集和处理2.1 数据来源本次分析的监测数据来源于X部门/机构,数据包括(具体列举数据名称或分类),数据涵盖了(具体时间范围)。
2.2 数据处理为了分析和解读数据,我们进行了以下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格式转换: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例如将文本型数据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3. 数据归一化: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
3. 变形分析结果3.1 数据分布情况对于每个指标,我们进行了数据分布的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统计图形,揭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例如,某指标呈现正态分布、偏态分布或多峰分布等。
3.2 周期性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我们发现了数据中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绘制趋势图、周期图等,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季节性变动或时间趋势,并对未来的变化做出一定的预测。
3.3 相关性分析在变形分析中,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探索不同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绘制相关系数热力图等可视化手段,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3.4 异常值检测通过箱线图、散点图等方法,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异常值检测。
异常值是与其他数据明显不符的极端值,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检测和处理。
4. 结论和建议通过上述变形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根据数据分布情况分析,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指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目标。
2. 周期性分析显示,数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动,建议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和调整。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引言本报告为变形监测实习的总结报告,通过实习过程的描述和分析,总结了变形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实习期间所进行的相关项目的实施与结果。
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城市建设和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结构物的变形进行监测,以及及时掌握结构物的稳定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修复或调整措施。
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为结构变形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1.2 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掌握变形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结构物变形的监测方法和工程实施过程,并通过实习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原理和方法变形监测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结构物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技术。
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包括:1.简单传感器法:利用测量变形的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可变电阻应变计等,通过测量变形量的改变来判断结构变形情况。
2.全站仪法:全站仪能够实时、连续、高精度地测量目标物的生平位移和坐标变化,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桥、隧道等各类工程。
3.GNSS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测量目标结构物相对于地球的三维坐标变化,可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结构物变形监测。
4.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结构物进行非接触式扫描,通过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结构物的三维形状和变形情况。
三、实习项目介绍在变形监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桥梁变形监测项目。
该桥梁是一座跨越江河的大型桥梁,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
3.1 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变形监测技术监测该桥梁的变形情况,以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并根据实际变形情况提供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
实验5-6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五~六、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姓名:***学号:*********专业:测绘工程实验五~六、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验是一项具有生产实用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掌握变形监测的作用、意义,测量方法与相应数据初步处理理论、资料整理与变形分析等内容。
掌握沉降监测的观测方法;变形测量等级:2级或3级;沉降值的正确计算;成果表达的方式;沉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等内容;每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沉降监测、每人独立计算成果;监测网稳定性分析利用其他时间完成(见附题)。
二、实习地点对花园学校某高层建筑物如综合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等上布置的沉降点进行沉降观测。
三、实习内容根据建筑物周围布置的变形监测点和附近某一已知固定水准点,进行两期沉降观测。
周期间隔可为两周或根据本课程进度安排。
两期观测完毕进行沉降值推算并填入监测点沉降表格,进行沉降分析。
四、实习步骤(1)外业观测-对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高差、高程以及沉降值的推算; (3)图表表示与变形分析。
附1:变形监测网的参考点稳定分析习题1、如图所示为一监视工程建筑物沉降的水准网,其中线路上圆圈内的数字为该条线路的测站数。
该水准网已进行两个周期的观测,测得高差列于表中,试根据重复水准测量的成果按下述两种方案中的其中(任选)一种情况对参考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置信水平取为 =0.05 ,F 0.05,3,6 = 4.8)。
假设条件1:水准点A 为固定的起始点,H A1=35.50m假设条件2:无稳定的已知水准点,但各点近似高程见表1中所示。
表1图3-1方案2计算方法提示:因常规法方程为奇异阵,为此可采用附加条件法求最小范数解。
设S T =(1 1 1 1) ,且满足S T X =0,与V =AX -l 组成法方程:00T T N S X A Pl S K ⎛⎫⎡⎤⎛⎫= ⎪ ⎪⎢⎥⎣⎦⎝⎭⎝⎭,其中K 为常系数阵。
桥梁变形监测大桥中长期监测技术报告总结版

四川汉源青富乡大桥中长期监测报告(第3期)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二○一四年九月四川汉源青富乡大桥中长期监测报告(第3期,2014.9)编写:复核:审核: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二○一四年九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监测技术方案..............................................2.1 监测目的 ..................................................2.2 监测内容与方法 ............................................2.3 监测频率 ..................................................三、监测数据处理结果..........................................3.1 桥墩竖直度与墩台偏位 ......................................3.2 桥面线形监测结果 ..........................................3.3 桥面测点绝对坐标监测结果..................................3.4 桥梁外观人工监测 ..........................................3.5 水位测量结果 ..............................................四、小结.................................................... 附表:监测数据汇总..........................................一、工程概况青富乡大桥位于汉源新县城环湖路,桥梁全长401.7m,共10跨。
工程变形监测实训总结

工程变形监测实训总结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是对工程结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工程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中。
二、实训内容1. 仪器设备介绍在实训中,我们使用了多种仪器设备,包括变形测量仪、测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变形测量仪是我们进行变形监测的核心设备,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工程结构的变形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操作流程本次实训中,我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了操作:(1)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校准,以及实验场地的准备工作。
(2)布设传感器:根据实际需要,在工程结构的关键部位布设传感器,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到变形数据。
(3)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传感器所测得的变形数据,并进行记录和保存。
(4)数据分析: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5)结果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实训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理解了工程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我还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1. 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我将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工程变形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2. 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反复的实验操作,我掌握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
3.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训反思通过本次实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1. 理论知识的不够扎实: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学习和理解。
2. 操作技巧的不够熟练: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够熟练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练习和提高。
工程变形监测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变形监测个人工作总结在工程变形监测方面,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负责对各种工程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首先,我在工程变形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桥梁和地质体进行监测,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掌握了不同结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技巧。
同时,我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优化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我在工程变形监测方面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我深知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程变形监测任务。
因此,我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共同解决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团队完成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编制。
同时,我也善于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服务。
最后,我在工程变形监测个人工作总结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监测数据异常的处理、监测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等问题,这些都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方面。
因此,我会继续注重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工程变形监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工程变形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工作,我将继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工程变形监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过去的工程变形监测工作中,我所负责的项目包括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桥梁变形监测以及地质体变形监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经验,我深刻认识到了工程变形监测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质量和准确性作为首要目标。
首先,在工程变形监测方面,我注重了解并掌握了不同监测方法和设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结构,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十分重要。
例如,对于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我们通常会采用水准测量、测斜仪等设备,而对于桥梁的变形监测则可能需要采用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设备。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新)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变形监测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是《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隔河岩电站工程的参观实习,达到以下目的:了解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大型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期的施工测量、水利枢纽工程特别是大坝的外部和内部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结合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热爱测绘工程专业的思想,加强对测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我们了解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大型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期的施工测量,水利枢纽工程特别是大坝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峡工程专家为我们做了全面的三峡工程纵横谈,给我们对三峡工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其中穿插了风趣的逸事。
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对我国有这重要的国家效益,所以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热爱测绘工程专业的思想和加强对测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基地。
葛洲坝电厂专家为我们讲解了葛洲坝施工和变形监测的相关知识,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葛洲坝工程的前后经过,包含了三期工程和一些在工程之外的困难和技术难题。
隔河岩的工程测量专家为我们做了隔河岩大坝的概况,使我们在参观过隔河岩之后对这个工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不仅仅是看到表面宏伟气魄的水利发电是清洁的能源。
据测算,每发1千瓦时火电要向大气中排放0.l公斤二氧化碳。
燃煤发电还排放出许多其它有害气体和大量灰尘,产生大量废灰、废渣。
大力开发水力发电来取代部分燃煤发电,就可以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心得

实习报告心得:变形监测实习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对变形监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变形监测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保障工程安全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作用。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变形监测的现场操作和数据处理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测量学和变形监测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并了解了它们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能,如测站设置、观测、数据记录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测量数据,如求取平均值、误差分析等。
这些经验的积累,使我对变形监测的流程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变形监测项目,涉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桥梁的位移监测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只有准确地监测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在进行变形监测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监测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协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之,这次变形监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变形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报告

#### 摘要本实习报告以变形监测测量为主题,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使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本文详细介绍了实习的目的、任务、过程、成果以及实习心得体会。
####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是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使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1. 理解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 学会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实际操作,完成变形监测的现场测量工作。
#### 二、实习过程本次实习于2023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XX工程项目部进行。
实习期间,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了解了变形监测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仪器设备认识:在理论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变形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GPS接收机等,并学习了其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 现场操作: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施工现场,按照实习计划进行现场操作。
主要包括:- 布设监测点: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在工程区域内布设监测点,并确保监测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对监测点进行角度、距离、高程等数据的采集。
-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绘制变形监测图。
4. 成果提交: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将实习成果整理成报告,包括实习报告、变形监测图、数据表格等。
#### 三、实习成果本次实习,我们完成了以下成果:1. 实习报告:详细介绍了实习目的、任务、过程、成果以及实习心得体会。
2. 变形监测图:绘制了监测点的平面位置图、高程图等,展示了监测点的变形情况。
3. 数据表格:整理了监测点的原始数据、处理后的数据等,为后续分析提供了依据。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5篇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5篇a;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体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下面就是带来的变形监测实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变形监测实习心得1测量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之前必须阅读有关的教材及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2. 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按规定的填写日期、仪器名称、仪器号码、使用人、仪器状态。
3. 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要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不可随意删除计算机内其它文件。
不可随意更换页面。
4. 没经过指导教师与实验室老师的允许不可随意拷入其它软件。
5. 实验结束后应把实验报告上交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方可离开。
6. 实验结束后应关闭电源,清理桌面、清扫地面。
实验室仪器操作细则1. 对实验室内的计算机必须爱护,不可随意搬动。
2. 使用时先打开电源。
3. 点击所要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软件。
4. 实验完成之后保存实验图象,退出使用界面。
5. 实验完毕应关闭计算机电源。
6.一切仪器若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回报,不得自行处理,若有损坏,遗失应写书面检查,进行登记、酌情赔偿。
变形监测实习心得2一、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二、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三、实验仪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目录1. 认识操作界面2. 物体模型制作基础3. 放样建立模型的使用4. 曲面建立模型的使用5. Poly建模的使用6. 材质编辑的使用7. 灯光的使用8. 基本渲染器的使用9. Unwrap UVW贴图的使用10. 动画基础11. 动力学系统的使用12.骨骼的使用13. 粒子系统14. 使用脚本编写动画15. Video post的使用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而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交通运输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桥梁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确保桥梁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是指通过采集和传输桥梁各个部位的变形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并得到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变形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位移、应变、挠度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揭示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和健康状况。
首先,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和清洗,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排除干扰因素,保留结构变形的真实情况。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例如MATLAB等,通过滤波和平滑等算法,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其次,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运用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
例如,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桥梁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然后,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需要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展示。
通过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桥梁的变形情况和健康状况。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例如GIS软件、绘图软件等,将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展示。
最后,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需要进行结论和建议的提出。
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和健康状况。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如进行维修和加固等措施,确保桥梁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结而言,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是保障桥梁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变形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可以得到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和健康状况,为保障桥梁的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潘雄2014年6月22 日一、桥梁变形监测意义我国,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每年开工新建的桥梁数量众多,发生的桥梁工程事故也非常多;另外,对于早期建设的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使用过程中远超设计负荷,很多桥梁结构也暴露出很多质量问题。
我国每年发生的桥梁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影响较大的事故每年都有很多报道,诸如此类的重大事故和惨痛教训,时有发生,不胜枚举,令人极其痛心。
这些重大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也从反面以一种很沉重的方式体现了桥梁变形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桥梁变形监测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高度重视。
二、桥梁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型桥梁结构是高度超静定的构筑物,结构复杂,因此大型桥梁结构的变形监测是一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对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手段有多种。
常规的地面变形测量是获取观测数据的主要手段,采用测量仪器对所监测的物体上布设的点位进行观测,获取变形值。
而其中测量仪器对整个观测的数据获取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变形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变形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的出现,计算机、无线电、空间技术以及地球科学等的迅猛发展,推动变形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断涌现的变形测量数据采集新技术以及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推动变形测量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GPS、自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激光雷达、关节式坐标测量机、Indoor GPS 等。
此外,在大地测量领域还有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技术(LLR)、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等技术手段。
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自动化测量方面,自动全站仪正渐渐成为首选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设备。
三、桥梁变形监测规范要求桥梁的种类较多,主要以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为主。
十多年来,我国各种桥梁的建设速度发展很快,桥梁的变形监测是桥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必不可少的内容。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桥梁结构类型选择。
桥梁变形监测项目类型施工期主要监测内容运营期主要监测内容梁式桥桥墩垂直位移悬臂法浇注的梁体水平、垂直位移悬臂法安装的梁体水平、垂直位移支架法浇注的梁体水平、垂直位移桥墩垂直位移桥面水平、垂直位移拱桥桥墩垂直位移装配拱圈水平、垂直位移桥墩垂直位移桥面水平、垂直位移悬索桥、斜拉桥索塔倾斜、塔顶水平位移、塔基垂直位移索塔倾斜、垂直位移桥梁变形监测的精度,应根据桥梁的类型、结构、用途等因素综合确定,特大型桥梁的精度,不宜低于二等,大型桥梁不宜低于三等,中小型桥梁可采用四等。
特大桥、大型、中小型桥梁划分方法,可参考相关公路、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划分方法确定。
变形监测可采用 GPS 测量、极坐标法、精密测(量)距、导线测量、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电垂直梁法、水准测量等。
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必要时应同步观测梁体和桥墩的温度、水位和流速、风力和风向。
桥梁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 桥墩的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宜沿桥墩的纵横轴线布设在外边缘,也可布设在墩面上。
每个桥墩的变形观测点数,视桥墩大小布设 1~4 点。
(2) 梁体和构件的变形观测点,宜布设在其顶板上。
每块箱体或板块,宜按左、中、右分别布设三点,构件的点位宜布设在其 1/4、1/2、3/4 处。
悬臂法浇注或安装梁体的变形观测点,宜沿梁体纵向轴线或两侧边缘布设在主缆线性形变(拉伸变形)索夹滑动位移梁体水平、垂直位移散索鞍相对转动锚碇水平、垂直位移桥面水平、垂直位移 桥梁两岸边坡 桥梁两岸边坡水平、垂直位移 桥梁两岸边坡水平、垂直位移每段梁体的前端和后端。
支架法浇注梁体的变形观测点,可沿梁体纵向轴线或两侧边缘布设在每个桥墩和墩间梁体的1/2、1/4 处。
装配式拱架的变形观测点可沿拱架纵向轴线布设在每段拱架的两端和拱架的1/2 处。
(3)索塔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宜布设在索塔底部的四角;索塔倾斜变形观测点,宜在索塔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并沿索塔横向轴线对称布设。
(4)桥面变形观测点,应在桥墩(索塔)和墩间均匀布设,点位间距以10~50米为宜。
大型桥梁,应沿桥面的两侧布点。
(5)桥梁两岸边坡变形观测点,宜成排布设在边坡的顶部、中部和下部,点位间距以10~20 米为宜。
桥梁施工期的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桥梁的类型、施工工序、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
桥梁运营期的变形监测,每年应观测一次。
也可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各观测一次。
当洪水、地震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监测内容桥梁结构体的承重部分,例如桥墩、拱圈、索塔、梁体、锚碇、桥面等承重结构的垂直位移,也称为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桥梁结构体的承重部分,例如梁体、拱圈、索塔、锚碇、桥面等的水平位移是桥梁结构体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桥梁结构重要部位的变形监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垂直位移监测内容桥梁结构竖向位移主要包括梁式桥施工期间桥墩、梁体以及运营期间桥墩、桥面的竖向位移测量;拱桥施工期间的桥墩、拱圈以及运营期间的桥墩、桥面垂直位移;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期间索塔、梁体、锚碇以及运营期间索塔、桥面垂直位移;桥梁两岸边坡垂直位移。
2. 水平位移监测内容桥梁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梁式桥施工期间梁体以及运营期间桥面的水平位移监测;拱桥施工期间的拱圈以及运营期间的桥面水平位移监测;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期间索塔倾斜,塔顶、梁体、锚碇以及运营期间索塔倾斜、桥面水平位移;桥梁两岸边坡水平位移。
五、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1. 监测资料的奇异值检验在任意一次测量工作之中,其最终观测结果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奇异值,在对其进行变形分析的之前有必要将这些奇异值一一剔除。
考虑到监测数据是连续进行观测得来的,所以这里相对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3进行剔除。
对于观测数据的中误差,我们既可以通过对观测值序列本身进行估计来得到,也可以对长期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或者取一个经验数值。
下面对两种实用的奇异值检验方法进行介绍:(1)对于观测数据序列x1,x2,……,xN ,其序列数据的变化特征可以描述如下:)1,,3,2)((211-=+-=-+N j x x x d j j j j这样,由N 个观测数据可以得到N - 2个d j 。
通过对 N-2个d j 值进行计算可以得出该序列数据变化的统计均值d 和均方差σˆ: ∑---=122N j j N d d∑----=1223)(ˆN j j d N d d σ将d j 的偏差取绝对值并与均方差做比得d j j dd q σˆ-=当q j > 3时,说明x j 是奇异值,需要对其进行舍弃。
(2)对于观测数据序列x1,x2,……,xN ,我们在对其进行预测时使用一级差分方程的方法,其表达式如下:)1,,4,3()(ˆ211-=-+=---N j x x x x j j j j令任一数据的实际值与其对应的预测值之差为:j j j xx d ˆ-= 对任一观测数据,令其中误差为m (对m 的取值既可以通过对长期观测资料进行计算获得,也可以凭经验对其赋值),通过对上面两式进行计算可得到实际值与其对应的预测值之差d j 的均方差为m d 2ˆ=σ。
对于实际值与其对应的预测值之差的绝对值j d d j d σˆ3>时,将x j 作为奇异值处理,需要对其进行舍弃。
2. 监测资料的插补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当出现实测数据漏测或者需要对等间隔观测值进行处理时,则需要根据已有的相邻期或物理位置相邻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空缺处进行插补。
1、根据内在物理联系进行插补在对已测数据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相关的物理意义,得到有关原因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相关函数关系的分析,对缺漏的施测值进行相应的插补。
2、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插补(1)线性内插法主要通过对某两个实测值的研究来实现这两个值之间的观测值的内插工作, 可用式 )(11i i ii i i y y t t t t y y ---+=++ 式中,1,,+i i y y y —效应量;1,,+i i t t t ——时间。
(2)拉格朗日内插计算对于变化情况比较复杂的效应量,可根据下式进行内插)(11∑∑==--=n i j i j n i i x x x x y y式中, y ——效应量;x ——自变量。
(3)通过多项式进行曲线拟合n n x a x a x a a x f y +++==2210)(式中未知量的方次和拟合所用点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选择。
六、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在处理监测数据时,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时,会得到不同的平差结果。
我们不能的笼统的说那种方法更好,当已知固定点时,采用经典平差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当知道某些点稳定时,采用拟稳平差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当没有稳定点时,采用自由网平差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关键是根据实际的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状况选择合适的平差方法。
所以基准点稳定性分析是变形监测平差分析的基础。
七、数据计算桥墩一个点的观测沉降数据:2.79 4.34 5.17 6.97 7.63 8.4 9.13 9.74 10.09 10.46 10.74 10.93 11.57 11.61.奇异值检验用matlab将观测数据导入向量yy中dd = zeros(1,12)for i = 1:12dd(i) = yy(i+1)*2 - (yy(i)+yy(i+2));endmean_dd = mean(dd)sum_tm = 0;for i = 1:12sum_tm = (dd(i) - mean_dd)^2+ sum_tm;endsigma = sum_tm / 11for i = 1:12if dd(i)>sigma*3disp( '超限数据为')disp(yy(i+1))endEnd得到结果超限数据为6.9700得到第4次观测值可能为粗差,需要结合其它因素进行判断2.使用拉格朗日插值(1)定义拉格朗日函数function y=lagrange(x0,y0,x)n=length(x0);m=length(x);for i=1:mz=x(i);s=0.0;for k=1:np=1.0;for j=1:nif j~=kp=p*(z-x0(j))/(x0(k)-x0(j));endends=p*y0(k)+s;endy(i)=s;end(2)使用拉格朗日函数插值%yy(4) = [] 去除之前的粗差数据xx = 1:14xx(4) = []plotX = 1.2:0.2:14plotY = lagrange(xx,yy,plotX)plot(plotX,plotY)八、总结各种变形观测都是通过对变形特征点进行定期的观测,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找出变形体的变形规律、变形解释,最后根据其规律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