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论语》《孟子》教案:专题三:仁者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
1、识记:颠沛( ) 譬( ) 施( ) 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这句是说仁爱是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 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4)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5)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6) 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7)施行仁的五种品德.
四、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二,整理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
2、结合课文,谈谈你所理解的仁。
五、积累与应用
1、文言知识积累。
2、课文名句诵读。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六、教后感悟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欲仁,斯仁至矣”,请问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仁义礼智
二、初读感知
1、识记:莅( ) 暴( ) 知( ) 乐( )
孙同“逊”上同“尚”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孔子和孟子对于仁义礼智的真知灼见。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知及之:才智足以得到它。本文中的之指的是天下国家。
(2)不庄以莅之:不以庄严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3)仁之实:仁的实质。
(4)事亲:侍奉兄长。
(5)节文斯二者:指对仁、义二者能调节与修饰。
(6)明于庶物:明了万物之理。
(7)非行仁义:不是将仁义当作手段来使用。
(8)几希:无几,极少,相差甚微。
(9) 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10)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11) 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0)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1)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成为君子的途径和方法。
(13)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辨证关系。
(14)论述了勇和义的辨证关系。
(15)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
(16)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情。
(17)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3、完成课后练习三。
4、讨论:孔子是怎样论述仁义礼智的?孟子对此做了哪些发展?
五、积累与应用
1、阅读顾炎武《廉耻》一文,找出其中引用孔、孟言论的出处,并写一篇读后感。
2、名句诵读
(1)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六、教后感悟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