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域产流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M
A W M M [1 (1
W0 WM
) b 1 ]
(初始土湿) A
A PE WMM
W0
1.0
R P E W 0 W M W M (1
)
b 1
0
当A+PE>WMM时( 全流域产流):
R P E (W M W 0 )
第7节 超渗产流
超渗产流概念

(1
WM ' WMM
)
b 1
|0
A
WM
WMM 1 b WMM 1 b WMM 1 b (1 A WMM A WMM A WMM )
b 1
)
b 1
A
W0

[1 (1
)
b 1
]
0

1.0
W M [1 (1
]
代入蓄水容量曲线,可得0
A W M M [1 (1
ft fc ( f M fc )e
( f M f c kFt ) / f c
t [ Ft
1 k
( f M f t )] / f c
Philip公式:
ft A B t
1 2
Philip累积下渗量公式:
Ft 2 B t A .t
作业: 自己推导
f t B (1
kt
)dt
kt
f c .t
f c .t 1 k
1 k 1 k
( f M f c )(1 e
1 k
1 k
)
kt
( fM fc )
( f M fc )e
f c .t f c .t
( fM fc ) ( f M ft )
( ft fc )
h:
:
Z
f
: 饱和带垂直厚度
饱和带的土壤导水率
K :
f K (1
H Z
k f
)
水量平衡方程
Z (
f
Hk Hk Z
f
D dZ
f
fd t
Hk Hk Hk
)dZ
f
K D
K D dt
dt
(1 Z
f
)dZ
f

由下渗形成的包气带dZf内水分补充量
f K (1 Hk Z
PE<=F
式中:RS:时段地面径流量; PE:扣除蒸发量的时段降雨量; F: 时段下渗量。 单位:mm/∆t 一般,干旱地区,降雨强度大,历时短,E可忽略,PE可由P代替 0 RS= P-F P>F P<=F
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移方程
t z [D z K ( )]
加边界(上、下) 初始条件 求解(数值)
f t B (1
2
1 AF t / B ) / F t A
2
A=0.1; B=5.6
P
W 12.8
fc
ΔW
Rs
0.3 0.6 0.7 2.7 2.8 3.4 4 4 5 5 2.3 0.5 0.5 0.5
13.1 13.7 14.4 17.1 19.9 23.2009898 26.05343066 28.6097937 30.95095884 33.12621408 35.16832369 35.66832369 36.16832369 36.66832369
5.04949995 4.937274727 4.727567724 4.504994388 3.81717263 3.300989797 2.852440862 2.556363044 2.341165135 2.175255237 2.042109617 1.932094768 1.907076777 1.882750027

A
W0
0
满,降落在该面积的雨量形成径流, 降在1-0的面积上的降雨不能全部 形成径流
1.0
A(0)与W0的关系????
A
W0
WM'
WMM
1 (1
WM ' WMM )
b
(1 ) d W M
0
A
'


0
(1
WM ' WMM
)dW M '

WMM 1 b
0.5
0.3 0.3 0.3 0.1 0.1
0
0 0 0 0 0
(三)经验关系
f fc
z
f
f c .H K Ft . z f
(WM W )
Ft / D
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c
H 1 f K z
K f
D
WM W zf
三 超渗产流模型
f
f 1 [1
(1
WM ' WMM
)
b 1
|
WMM 0
dWM'
1-
WMM 1 b
(三)降雨量产流量模型(蓄满)
1、初始土湿分布与计算
2、降雨径流关系的建立
1、初始土湿分布与计算
WM'
WMM
一般情况下,降雨前的初始土壤
含水量不为零,这时,初始土壤含
水量在流域上的分布直接影响降雨 产流量。假设: 1. 流域的初始土壤含水量为W0,最 大田间蓄水量为A; 2. 全流域有比例为0的面积已经蓄
式中:K为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D为土壤水力扩散度; 为土壤含水量 K与 有关,比较难以确定
0
在水文预报这一课程中,常用 下渗方程来代替K。不同的下渗 关系形成了不同的超渗产流计算
50
100
下 渗 关 系
物理概念公式
经验下渗方程 经验相关关系图
150
200
250 0.1
0.15
0.2
0.25
思考题
1.散发能力(潜在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的区别?及 相关因素?计算公式有哪些? 2.土壤蒸发的3个阶段? 3.试述蓄满产流的基本原理和产生的水文、地理条 件 4.退水曲线的假定和原理? 5.如何从流量过程线分析退水曲线和次洪径流量? 6.蓄水容量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7. 超渗产流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产生的水文、地理条 件?计算原理和步骤?
Hk
t
DH k K
Z [
f
ln (
Z
f
Hk Hk
)]
Hk
t
DH k K
Z [
f
ln (1
Z
f
)]
Hk
Z
f
Hk
Z )=
f

Zf H
k
1时
ln (1
Hk
Hk
Zf i 1 Zf 2 1 Zf 3 i+ 1 1 - ( )+ ( ) + + ( -1) ( ) 2 Hk 3 Hk i Hk
W0 WM
1
) b 1 ]
2、降雨径流关系的建立
WM'
当A+PE<WMM时(局部产流):
WMM 或
A PE
R dPE
A PE

A
(1 ) d W M '
PE
R
∆W
R

A
A PE
dW M '
WM ' WMM
WMM 1 b (1 WM ' WMM
A PE WMM )
第二章 流域产流
时间:2012-3-11 地点:榆中校区A310
三、蓄满产流模型
流域内各点包气带的蓄水容量是不同的,将 各点包气带蓄水容量从小到大排列,以包气 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WM′为纵 坐标,以流域内小于等于该 WM′的面积占全 流域的面积比α 为横坐标,所绘的曲线称为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f f (1 B F ) ]
BF
是点下渗能力 是下渗率小于f的面积比 是流域平均下渗能力 为流域最大的点下渗能力
f
f f (1 B F )
对∆t时段降雨量P,实际下渗量:
f t FA P (1 f ) d f 0 P f (1 B F ) t P f (1 B F ) t
0.3 0.6 0.7 2.7 2.8 3.300989797 2.852440862 2.556363044 2.341165135 2.175255237 2.042109617 0.5 0.5 0.5
0 0 0 0 0 0.099010203 1.147559138 1.443636956 2.658834865 2.824744763 0.257890383 0 0 0
2
1 AF t / B ) / F t A
2
Horton公式:
ft fc ( f M fc )e
( f M f c kFt ) / f c
Philip公式:
将土壤含水量W代替Ft 即可获得ft
f t B (1
2
1 AF t / B ) / F t A
2
Philip公式:
DH k 1 Z f 2 t [ ( ) ] K 2 Hk
Z
f

2KH kt D
f K (1
Hk Z
f
)
f K
DKH k 2t
f K
DKH k 2t
(二)经验公式
Horton公式
经验公式 Philip公式
Horton公式:
Horton公式: f t f c ( f M f c ) e fc:稳定下渗率
A PE WMM
)
b 1
当A+PE>WMM时(全流域产流):
WM' WMM PE R ∆W
R P E (W M W 0 )
W0
A
0
p
1.0
当A+PE<WMM时(局部产流):
WM WMM 1 b
(流域特征)
1
WM'
WMM
1 (1
WM ' WMM )
b
kt
fM:最大下渗能力
k:参数 f(t=0)=fM,每次降雨起始时刻下渗率不一定等于fM, 起始时间不一定为0,设开始时刻下渗率为f0,相应 t0:
t0 1 k ln f0 fc fM fc
Ft
ft f c ( f M f c )e
kt

t 0
( fc ( f M fc )e 1 k
0.3
0.35
0.4
0.45
二、下渗曲线
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 为下渗能力曲线,简称下渗曲线。 以fp(t)~t表示。 渗的水量用累积下渗量Fp随时间的 增长曲线来表示:Fp(t)~t。
(一)物理概念公式(Green-Ampt公式):
f K (Z
f :
简 化
f
h )/ Z
f
入渗速率 地面积水深度 湿润锋面的毛管压力
b 1
A
W0 0 p 1.0
A WMM
b 1


A
[1 (1
) ]d W M '
b
PE
)
b 1
|A
A PE
P E W M (1
W M (1
A WMM
)
b 1
W 0 W M [1 (1
)
]
R P E W 0 W M W M (1
f
两边积分:
)
Z
f
H k ln ( Z
f
Hk)
K D
t C0
D dZ
f
K (1
Hk Z
f
)dt
注意到初始条件:
Z
f
|t 0 0
Z ( Z

f
f
Hk
)dZ
f

K D
C 0 H k ln ( H k )
dt
t
DH k K
Z [
f
ln (
Z
f
Hk Hk
)]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埋藏很深,包气 带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降水不易使包气 带蓄满,下渗的水量一般不会产生地下径流。 只有降水强度超过下渗率时才有地面径流产 生,地下径流量RG很少。这种产流方式,称 为超渗产流。
一、超渗产流模型原理
0
RS= PE-F PE>F F的确定是关键 --下渗速率fc
0.5
0.3 0.3 0.3 0.1 0.1
37.16832369
37.46832369 37.76832369 38.06832369 38.16832369 38.26832369
1.859086243
1.836058669 1.822536911 1.809229804 1.796132273 1.791812148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流域平均蓄水容量WM(按y轴积分)
1 (1
WM ' WMM )
b
WMM
WM
WM

0
WMM
(1 ) d W M '
WM ' WMM
WMM


0
(1
) dW M '
WM ' WMM
b
W M M

0
(1
WM ' WMM
) d (1
b
)

WMM 1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