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
中
郡
帝
央
县
制
官
制
度
制
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纵横: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颁布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平百越,开凿灵渠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民族关系: 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强民
族融合;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 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②③①⑤
北抵长城一带
西
东
到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 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 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 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37张PPT)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想一想: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全国?统一 的经过怎样?意义如何?
1、秦统一的条件
3、统一的经过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秦灭六国计谋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37张PPT) 远交近攻二步行, 打败削弱再灭亡,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秦
前222年
十年统一顺民心。
秦赵
齐秦前221年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想一想: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根据教材两段材料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材料1:教材P10学思之窗故事。 材料2:教材P10第1自然段第1、 2句话。
前228年
秦
魏秦
韩秦 前221年
前225年
前230年
定都咸阳
秦楚前223年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西 到 陇 西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法家代表人民渴望安宁,统一 成为历史潮流。 (5)个人: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如远交近攻战略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专制主义(君臣关系): 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具体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关系): 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矛盾:中央vs地方)
拓展:郡县制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积极影响: ★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 的进步; ★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 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诸侯割据的状况,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赞成实行郡县制
1.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秦统一后 全面推行。 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 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 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 和兵役。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秦国统一六国
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 年的时间,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 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施巩 固
⑷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
统 ⑸法律上:颁布《秦律》
一 ⑹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
直道,修建灵渠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官僚体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名称由来
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 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B、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⑵消极:
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 导致了秦的短命。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 个问题,你有
什么看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技巧
①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 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要 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 家的统一等。②抓住历史背景,必须将历史人物 放到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 人物同伴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 有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③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的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 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考 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④克服英雄史观,在承认 历史人物个性特点对历史有一定影响的同时,又 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西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思考:秦王完成统一有哪些原因和条件?
2、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完成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 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目减少,有利于统一;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富国强兵,具备了进行 统一战争的条件; (5)秦王嬴政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2、具体内容:
⑴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地方:郡县制 3、影响
临沂一中 高一组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
(西周)周室东迁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封
分封制、宗法制
建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的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B、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 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 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专
皇帝
制
集
主
中
义
中央权力
中
集
央
中
集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必修一政治史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即中央王全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朝统一原因(1)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2)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3) 秦国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4) 法家学说影响。
(5) 秦王瀛政个人的雄才伟略(如远交近攻战略等)。
2、秦朝一统:秦王瀛政相继灭掉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核心);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太尉(虚设) :管理全国军务。
3、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1)对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深远影响)。
2、消极:专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社会发展。
★知识拓展——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 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3、本质: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建立起皇帝制 度反映出皇帝独尊、皇位 世袭和皇权至上;中央建 立三公九卿制,构成了秦 朝专制主义的主要特点;
御史 大夫
皇帝
丞 相
(一)皇帝制度
1、“皇帝”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 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 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丞相等皆曰: “……昔者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 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 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 号,号曰『皇帝』。
乡
里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 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法律、经济、文化、工程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修建驰道、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进行大规模移民----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

皇帝制度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影响: 郡 县 制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中央官制
著名的史学家钱穆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 天才,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 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 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 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 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 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 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要求,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政治 制度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 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④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二世而亡。
历 史 纵 横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还有哪些?
历 史 纵 横
秦朝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修建驰道、直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 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1)皇位终身与世袭 ③ 皇帝制度 主要特征 (2)皇权至上(核心) (3) 皇帝独尊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学 以 致 用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在皇宫中嘻嘻哈哈、疯颠颠地闹着,剧中 的皇帝也无可奈何。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该 剧的剧情处理,进行评价。
这是不可能的,完全是小说为了情节而虚构的。 (1)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和 威严,必然规定许多约束,增强人们的神圣感。 (2)皇帝独尊,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绝不会 允许小燕子在森严的皇宫随心所欲。因此不可能出 现剧中无可奈何的情形。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官 权利 影 响
皇帝制度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官制
郡 县 制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巩固了国家统 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 上的大国。 3 )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 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 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
四、中央集权制影响下的秦王朝 a、疆域十分广阔
b.统一更加巩固
c、秦朝迅速败亡
a. 秦 朝 的 疆 域
b. 秦 朝 巩 固 统 一 的 措 施
①颁布秦律; ②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④统一文字;
⑤修长城,大规模移民。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开 通 水 系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2.中央官制的建立 3.地方建立郡县制
1.皇帝制度的确立
——本质特征:君主专制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总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 官吏任免权 军权全控
?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丞相乃文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 高权重。秦始皇之所以注意丞相的活动,是为了防 止相权威胁皇权。 当然也可能秦始皇认为丞相车 骑多,过于讲排场,易于形成奢华腐败之风。 (2)在场者全部杀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性,皇 帝的话就是法令,事无小大,皇帝独裁;也反映秦 政严苛、残暴。
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
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 巩固政治专制。 (4)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
权制度。
返回
返回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项目
经济
分封制
周王土地国有制
郡县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基础
传承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 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 制度 系为基础 职责 范围 世袭 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 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的控制;据此②④说法正确。
[答案] C
返回
“废分封,行郡县”及对现代的启示 推行郡县制是秦始皇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而采取的 措施,但其实行并不是单纯的制度完善,而是基层行政管理
制度的创新,同时也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但最终郡
县制战胜了分封制,并一直为华夏统一作着积极贡献。这给 我们以下启示:一是制度创新很可能是新旧势力的斗争,要 坚持正确的立场,顺应历史潮流;二是改革就要大胆突破, 站在革命或进步的方面,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上述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些特点? 提示: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返回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措施: ①北击匈奴:命大将 蒙恬 统率大军,击败匈奴, 夺回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 ②修筑万里长城: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用来抵 御匈奴。 ③南伐百越:先后派兵南伐百越,统一东南和 岭南 地区,设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并 开凿了 灵渠 ,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返回
世袭制,确立了皇 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高一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其影响。
二、知识结构(一)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条件、时间、人物(二)形成皇位世袭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秦朝的官制(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官制:郡县制(3)特点和作用(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1、积极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国力增强推行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长远影响2、消极作用:激化矛盾,导致秦的暴政与灭亡(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仅仅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理解秦朝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1、背景:秦朝的建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秦)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国家制度

秦朝国家制度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国家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朝的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秦朝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治制度,由君主完全掌握政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决策权,是政治、军事和法律的最高统帅。
2. 王权神化:秦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秦始皇将自己视为神的代表,享有神权。
他通过实行祭祀仪式和建造巨大的陵墓,强调自己的神圣地位,使君主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和巩固。
3. 分封制度:秦朝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然后由官员进行管理。
各地的官员由中央任命,负责管理封地的政务和军事事务,确保中央政权的控制。
4. 郡县制度:秦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6个郡和约300个县,实行郡县制。
郡是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由郡守负责,县是郡的下属单位,由县令负责。
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命,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和征收税赋。
5. 律令制度:秦朝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以加强政府的控制和统治。
秦始皇颁布了《律令》和《法经》,规定了各种罪行和相应的刑罚,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
二、秦朝的军事制度:1. 征兵制度:秦朝实行了严格的征兵制度,通过征发壮年男子作为军役,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秦始皇还实行了兵役轮换制度,以保证军队的长期战斗力。
2. 统一武器装备:秦朝进行了军事改革,统一了武器装备和军队的编制。
秦朝的军队装备有强大的战车、步兵和骑兵,使其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机动性。
3. 分封制度:秦朝实行了分封制度来保持边疆的稳定。
秦始皇将边疆地区分封给亲信将领,以巩固边疆的防御能力。
4. 防御体系:秦朝修筑了长城以保护北方边疆,修建了一系列的军事设施和堡垒,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
三、秦朝的行政制度:1. 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实行了三公九卿制度,将国家行政管理分为三公和九卿。
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负责国家的最高行政事务。
九卿负责具体的行政职务,如吏、户、礼、兵、刑、工、财、舆、宗等。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朝统一的条件
• • • • • • (1)封建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2)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政治基础; (3)各民族的初步融合—民族基础; (4)人们渴望统一—群众基础; (5)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大; (6)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
2、秦朝统一的完成
咸阳
秦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 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及其影响。
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 秦的统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皇郡 帝县 直长 接官 任皆 命由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阅读书上第11页历史纵横的内容,归纳郡县 制之下又哪些行政机构?主要官员有哪些? 行政区划:郡—县—乡—里 官僚机构:郡守—县令—三老—里正 (3)郡县制的作用: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加 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朕德高三 皇,功盖 五帝。
原告
被告
(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
•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 据混战的局面;我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 疆域;我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 车轨、统一了文字;我修筑长城,和驰道,开通灵 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疆 域,巩固国家统一。我是千古一帝。 •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 山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 的三分之二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 头上,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荡战乱与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 3.动荡战乱与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①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见必 修 2) 文化:百家争鸣(见必修3 ② 文化:百家争鸣(见必修3)
③政治:春秋时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相互兼并 政治: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 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地 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 与宗法制相联,以血缘为 按地域划分的。 按地域划分的。 与宗法制相联, 点一 基础 不同 点二
各级分封对象权力财富 世袭继承(世卿世禄), 世袭继承(世卿世禄), 且有封地
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 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 廷任免调迁, 廷任免调迁,官位概 不世袭, 不世袭,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封地
思考: 思考: 1.为何秦始皇对丞相的车骑如此在意? 1.为何秦始皇对丞相的车骑如此在意? 为何秦始皇对丞相的车骑如此在意 2.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君 主
君权
相权
专 制
北至长城 到
人口达2000万 人口达2000万 2000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不同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 它是地方行政机构,服 它是地方行政机构, 点三 从中央, 立性, 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 从中央,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力;
中
中央
地方
央 集 权
4.官吏的选拔与考察 4.官吏的选拔与考察 5.颁布秦法 颁布秦法, 5.颁布秦法,轻罪重罚
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 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
丞相( 绾等言: 诸侯初破, 荆地远,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 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 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 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 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与三公 九卿关系
皇帝 三公 丞 相 御史 大夫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太 尉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九卿 太 仆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三公
分军权
丞相 左丞相 右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副丞相 百官之首 辅佐皇帝处 理全国政务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位低权重)
军务 (虚有其位) 虚有其位)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章句上》 《孟子.离娄章句上》
④ 战国时期的政治大变局 大国国君僭位“称王” (1)大国国君僭位“称王”,卿大夫夺位 各国变法, (2)各国变法,专制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原因: 原因: 避免以下篡上 频繁的战争需要集权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保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
皇帝制度和中央机构设置的本质 权力高度集中,皇帝大权独揽 权力高度集中, 专制主义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透过宫殿的窗户 看见丞相李斯车骑众多,认为不是好事。 看见丞相李斯车骑众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 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 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 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 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 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 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 杀掉。 杀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 央 集 权 君 主
中央
地方
君权
相权
专 制
三、秦朝创立专制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1. 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2.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3. 奠定了大一统局面的基础 4. 开创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自秦以来, 自秦以来,其制未变 百代都行秦政法
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 前 年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 221 政结束群雄割据的历史, 政结束群雄割据的历史,缔 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
二、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 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 2.皇帝制度和中央机构 2.皇帝制度和中央机构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①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 为皇帝服务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为皇帝服务的中央机构: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制 特 点
级: 级: 下级在自己的封地内有很大 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 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征 收赋税, 收赋税,建立武装等
、
同 上
级: 级:
春秋(东周) 春秋(东周) 公元前770—前476年) (公元前 前 年
战国(公元前256年东周截止) 战国(公元前 年东周截止) 年东周截止 公元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 前 年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末期时的晋国实际上被六位大夫统治着, 春秋末期时的晋国实际上被六位大夫统治着, 后来,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三家变 后来, 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 成各自独立的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成各自独立的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件事 成为了战国时期的起点。 成为了战国时期的起点。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张鸣
一级:周天子(土地、人口的所有者, 一级:周天子(土地、人口的所有者, 驻地:王畿) 驻地:王畿) 土
分 封 制 示 意 图
地
逐 级 分 封 封 ,臣 属 明 确 , 等 级 森 严 分
级:诸侯
同 上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 号墓出土。 号墓出土。睡虎地秦简中记载有 法律问答》等大量秦律内容, 《法律问答》等大量秦律内容, 为研究秦的律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研究秦的律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概念总结: 概念总结: 地方服从中央, 地方服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全国服从皇帝 专制主义” 1、“专制主义”是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 决策方式,即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方式,即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 权至上、皇帝独裁。 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即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思考:周天子需要依靠什么维系统治? 思考:周天子需要依靠什么维系统治? 礼仪,宗法分封制,军事实力, 礼仪,宗法分封制,军事实力,血缘联系 材料1 材料1:烽火戏诸侯 材料2 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材料2: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令 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 周王卒大败, 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 郑庄公的臣下)射中王肩。 聃(郑庄公的臣下)射中王肩。 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西周王室逐渐衰落, 西周王室逐渐衰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西周 公元前1046—771年) (公元前 年
春秋(东周) 春秋(东周) 公元前770—前476年) (公元前 前 年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背景 1.西周王室衰落 西周王室衰落、 1.西周王室衰落、宗法分封原则遭到破坏 2.原因 原因: 2.原因: 血缘疏远, ① 血缘疏远,中央地方隶属关系失控 ② 诸侯和周王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目标是建立专制 君权、 君权、中央集权与编户齐民的绝对主义国 经过变法, 家,经过变法,各国均建立起了军事化的 行政网络,在地方建立起了郡县体制。 行政网络,在地方建立起了郡县体制。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张鸣《 张鸣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专制集权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正是在周 专制集权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室衰微、旧制度瓦解的背景下出现的, 室衰微、旧制度瓦解的背景下出现的,也是 战国时制度变革的延伸。 战国时制度变革的延伸。
,
级, 级,
、 人 口
二级: 二级:诸侯
同 上
制 特 点
级: 级:
、
同 上
级: 级:
思考: 思考: 这种依靠血缘维持的分封宗法制, 这种依靠血缘维持的分封宗法制,有什 么不足? 么不足? 到东周的时候,整个帝国里的血缘纽 到东周的时候, 带已经有疏远的迹象了, 带已经有疏远的迹象了,就像一个大家庭 经过几代繁衍以后, 经过几代繁衍以后,血缘联系就显得疏松 于是就开始吵架了,甚至你不服我, 了。于是就开始吵架了,甚至你不服我, 我不服你了。 我不服你了。 ——张荫麟《中国史纲》 张荫麟《 张荫麟 中国史纲》
大宗 嫡长子 小宗
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