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_刘聪颖
跨境婚姻文献综述范文
很多时候,经济因素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不同国家的人走到一起。比如说,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人可能会向往到经济发达的国家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而婚姻就可能成为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女性与中国、韩国等亚洲较发达国家男性的跨境婚姻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这些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而男方家庭可能因为当地适婚女性相对稀缺或者认为跨国婚姻有新鲜感等原因接受这样的结合。
2. 家庭内部关系协调。
除了社会融入的问题,家庭内部关系的协调也是一个挑战。跨境婚姻往往涉及到双方家庭不同的家庭观念、沟通方式等。一方家庭可能比较传统,注重长辈的权威,而另一方家庭则更提倡平等的家庭关系。在处理家庭事务、照顾双方家庭的需求等方面,夫妻双方需要不断地磨合和协调。
四、跨境婚姻的积极影响。# (三)人口结源自因素。1. 性别比例失衡。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性别比例失衡是导致跨境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存在男性人口相对过剩的情况。而周边一些国家的性别比例相对平衡或者女性人口相对较多,这就使得跨境婚姻成为一种解决婚姻需求的方式。
2. 人口老龄化。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短缺。跨境婚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年轻的外国移民通过婚姻进入该国,不仅可以补充劳动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口结构。例如,日本近年来一些男性与东南亚国家的女性结婚,这些女性在婚后可能会参与到日本的社会劳动中,同时也为家庭生育后代。
如前面提到的,在一些发达国家,跨境婚姻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外国配偶的加入为国家带来了新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跨境婚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人口的流动方向和结构,促进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外学者关于“爱情”科学研究,值得看看
中外学者对于“ 情”的科学研究,得看看笔:情玩意,用得着西方学者科学研究它么(两篇:海·菲舍和王)。
海·菲舍:解密情与出(一)——你情有独莎士比曾道:情是什么?我想我的先人个的疑惑,从一百万年前他坐在篝火或许躺着看星星的候就开始了。
当人堕入情的候⋯⋯会生的是另一个人开始被予了“特别意”。
肖伯,情中的人会夸张一个女人和此外一个女人的差⋯⋯ 然你也能够列出你不喜她的地方,但弊端上充耳不闻,而后全力去她。
不个人你来有特别的含,你会浑身心的关注他或她,你会他极度的吹嘘。
并且你也精力异样的旺盛,就像一个波利尼亚人说的那样:“我感觉忧如飞到了空中”,你会整夜都睡不着。
你会向来走到拂晓。
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你会感觉欣喜若狂,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你又会堕入极度的绝望和惊慌。
你完整依靠于这个人,就像一个纽约的商人对我说“她喜爱的任何东西我都喜爱”。
简单,爱情就是这么简单。
(二)——爱是思念你爱是有魔力的,当爱上了,笑的最多的是你,哭的最多的也是你,笑是因为在一同,哭是为了思念他。
不论是笑仍是哭,你都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你有一个能够思念的人。
当你堕入爱情的时候,你会对性有极强的据有欲,我想这类现象是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也促使了人类的进化,因为爱情让两个人牢牢绑在了一同,这类关系坚固到足以让两个人在一同生儿育女。
爱情最重要的特点是盼望,对某个人,不单是性上的,还包括感情上的盼望。
自然能和她同床共枕是很好的,但你更期待他会给你打电话,约你出去,等等,希望他告诉你他爱你。
情此外一个主要特点是机。
因了个机,你已急不行待的开始行,你想获取个人。
情的最后一个也同重要的特点是沉迷。
你一天之中有多少是在思念个人的?——“成天彻夜,素来没停止思念”你会⋯⋯ 个人去死?——“是的”。
我曾情就是一系列的情,从特别烈到特别轻微的,但事上,情是一种力,来自于心灵深的力,来自于我心里的欲念。
人假如被拒,就会此生。
人而生,而,而死。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英语作文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英语作文英文回答:In We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romantic and passionate emotion that is expressed through grand gestures and public displays of affection. Love is often idealized as a perfect union between two individuals who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everything for each other. In Ea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more practical and enduring emotion that is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compatibility, and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life's goal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gradual process that develops over time, and it is not necessarily expressed through grand gestures.In We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choice that is made by two individuals. People are free to choose who they love, and they are not bound by societal or familial expectations. In Ea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matter of fate or destiny. People are not alwaysfree to choose who they love, and they may be bound by societal or familial expectations.In We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private emotion that should be kept between the two individuals involved. Public displays of affection are often seen as inappropriate or even distasteful. In Ea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public emotion that should be shared with the world. Public displays of affection are often seen as a way to express one's love for another person.In We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temporary emotion that can change over time. People may fall in and out of love with different people throughout their lives. In Eastern cultures, love is often seen as a permanent emotion that lasts a lifetime. People are expected to stay with their partner for life, even if the relationship does not always meet their expectations.中文回答:中西方爱情观差异。
关于外国人的爱情观的文献
关于外国人的爱情观的文献以下是关于外国人爱情观的一些相关文献:1.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ove and Intimacy" (2005) by Lisa M. Amador and Pamela C. Regan - 该文献探讨了不同文化中爱与亲密关系的差异,并比较了外国人的爱情观与其他文化的异同。
2.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2012) by Xiaomin Zhang - 该研究探讨了跨文化环境下外国人与本土人之间的浪漫关系,分析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爱情观差异以及沟通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3.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Romantic Love" (2007) edited by R. J. Sternberg and K. Weis - 这本书涵盖了多个不同文化中对浪漫爱情的理解和体验的研究,包括外国人的爱情观。
4. "Lov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the 21st Century" (2013) edited by R. L. Wiseman and J. Koester - 这本书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了当代浪漫关系中的爱情观,包括外国人与本土人之间的爱情观的异同。
5. "The Culture of Love: Victorians to Moderns" (2010) by R. Franklin - 这本书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的爱情观,提供了外国人爱情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希望以上文献对您有所帮助。
国内外《简·爱》研究综述对比
国内外《简·爱》研究综述对比国内外《简·爱》研究综述对比摘要:《简・爱》是一部在中外文学史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文学名著。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文学批评家对《简・爱》从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叙事方式等主要视角的不同解读,以期能够从深层次发掘小说主题,彰显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叙事方式一、引言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自传体小说《简・爱》(1847)是维多利亚时期最流行,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自从《简・爱》出版后,就一直很受大众欢迎,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而且,《简・爱》一直受到中外文学评论家的热烈品评,成为中西方文学评论中的一个热点。
《简・爱》于1847年10月第一次在伦敦正式出版,在第一版中夏洛蒂.勃朗特使用的是笔名卡瑞.贝尔(Currer Bell)。
出版后,这部小说立即在英国引起轰动,在三个月里便销售一空。
同时,对小说主题以及作者性别的争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很多人认为《简・爱》是多年来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的语言粗俗且过于直接。
小说还具有反宗教和反道德伦理的因素,也有人据此猜测小说是由一名男性作家所著。
直到1849年底,在夏洛蒂・勃朗特的两个妹妹艾米丽・勃朗特和安・勃朗特相继去世后,夏洛蒂・勃朗特才公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勃朗特家族的历史也随即公布于众,人们对作者身份的猜疑也随即平息。
《简・爱》重新被大众所接受,许多评论家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阐释。
在中国,自从1917年《妇女杂志》上“泰西女小说家论略”一文首次把勃朗特姐妹的小说介绍给中国读者后,《简・爱》便被大众所接受,随后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许多版本,在中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著。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评论家也展开了对小说主题以及人物的多视角品评。
综观中外《简・爱》的研究史,有关《简・爱》的评论思潮风起云涌,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宗教主义、叙事学等文艺批评理论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对《简・爱》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并成为中外研究史上的主要思潮。
爱情理论研究综述
爱情理论研究综述作者:杨蕾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爱情是人类自古永恒不变的话题。
爱情是幸福生活的主要部分,现阶段由于多元文化及价值伦理的不断涌入,导致人们的恋爱心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中国研究者对爱情的起步较晚,本土研究也较少,大多是停留在介绍西方研究的程度。
【关键词】爱情;爱情理论一、相关概念界定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把浪漫爱情和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才流行开来的。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社会学家相信浪漫爱情的观念产生和普及并不是社会生活一个自然的过程和属性,而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并且受到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深刻影响。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通过爱情类型的划分间接地讨论爱情的本质。
一类主要是社会学各理论流派,他们的研究目的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爱情定义,而是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强调浪漫爱情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受到社会结构和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同时也关心爱情产生的社会过程和社会后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研究取向;另一大类的工作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完成的,其发展出一些关于爱情的类型划分和模型。
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爱情所导致的婚姻可能破坏现存的社会制度,但也是实现社会繁衍最好的制度安排。
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爱情是今日妇女受压迫的“轴心”,爱情在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使妇女继续遵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服从男性。
交换论认为爱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平交换”。
有学者认为以为,在一般意义上,爱情是男女间的相互倾慕,渴望与对方相依相守的一种热烈、真挚的情感,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要素,其中性爱、理想和情爱就是构成爱情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二、研究状况国外爱情观研究以探讨爱情本质为切入点,从爱情类型、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缘分、浪漫态度、爱情表达等几个角度去研究爱情观,其中对爱情类型的研究是国外爱情观研究的重点。
跨境婚姻文献综述范文
跨境婚姻文献综述范文# 跨境婚姻文献综述。
一、引言。
跨境婚姻可是个超有趣又复杂的事儿呢!就像一场跨越国界的爱情大冒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挑战和惊喜。
随着全球化像一阵超级旋风,把世界各个角落都卷到了一起,跨境婚姻也越来越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所以啊,很多聪明的学者就开始研究这个事儿,想把里面的门道都搞清楚。
那咱们就来看看这些学者都发现了啥好玩的东西吧。
二、跨境婚姻的现状与趋势。
(一)数量增长。
现在跨境婚姻的数量那是蹭蹭往上涨啊。
你看,有的国家靠着边境的地方,跨境婚姻就像串门儿一样平常。
比如说,在东南亚的一些边境地区,越南姑娘嫁给中国小伙儿,或者泰国小伙儿娶了老挝姑娘,这种事儿越来越常见。
根据[具体文献]的统计,过去几十年里,某些边境地区的跨境婚姻登记数量每年都以[X]%的速度增长呢。
这增长速度,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快。
(二)地域分布。
跨境婚姻可不是在地球上随便乱分布的,它就像一群小蚂蚁,有自己爱聚集的地方。
亚洲可是跨境婚姻的大舞台,像中国、日本、韩国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就像大磁铁一样吸引着周边国家的人来组成家庭。
还有欧洲内部,那些申根国家之间,人员流动方便得很,跨境婚姻也是多得很。
不过呢,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趋势,比如非洲和欧洲之间、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的跨境婚姻也开始慢慢增多,就像新开辟的小路一样。
三、跨境婚姻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钱这个东西,在跨境婚姻里可起着不小的作用呢。
在一些经济发展不太平衡的地区,就像跷跷板的两边,一边高一边低。
穷的那一边的人就可能会想到富的那边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比如说,一些东欧国家的女性会嫁到西欧去,因为西欧国家的福利待遇好,工资高,生活就像在蜜罐里一样甜。
而在亚洲,一些农村地区的男性可能因为当地适婚女性较少,就把目光投向了周边国家的女性,同时也能给她们带来相对稳定的生活,这就像一种互相的“生活升级计划”。
(二)文化吸引力。
文化就像一块大蛋糕,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吸引着不同的人。
浅析与评价《红豆》中的爱情观
7神州文学浅析与评价《红豆》中的爱情观黄佳真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摘要:宗璞是当代学者型的女作家。
《红豆》是她开始受到文坛瞩目的成名作。
描写解放前夕女人学生江玫在革命与爱情间抉择的小说,呈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江玫代表了当时一批独立有主见,忧国忧民的进步女性的思想,江玫与齐虹的爱情属于悲伤、凄美、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的爱情,因特殊时代家庭背景,造就了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宗璞《红豆》;《红豆》爱情观;《红豆》评价一、浪漫的爱情与破裂的必然性宗璞用江玫回忆的方式,让一段青春故事自然呈现出来,充满诗意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基于时代又超出那个时代,直接感受到情窦初开的欣喜和羞怯,体会江玫和齐虹浪漫的爱情。
江玫和齐虹在艺术方面有着共同话题,增添了爱情的浪漫,然而他们的爱情出现在特定的年代,所思所想都脱不开时代的限制,那个时代过去,成了永恒,他们凄美,充满遗憾的爱情也随着时代成了永恒。
齐虹触碰钢琴的时候,“神采飞扬,目光清澈,仿佛世界这才在他眼前打开似的”,齐虹的才华,浪漫情怀,江玫的单纯,天真,让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爱情的开始是让人羡慕的,如果放在今天这个和平,和谐,公民化的时代,他们也许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爱情,其实是时代的牺牲品。
“我救了你的命,知道么,小姑娘,你是我的。
”齐虹对江玫的爱是一种占有式的爱,他只爱江玫的纯真,诗意,而不是在理解她出生背景,思想层面的基础上爱她的整个人。
随着江玫逐渐从夹竹桃班与世无争的女子,到逐渐走进时代,走进社会,他与齐虹的选择不同,阶级不同,彼此渐行渐远,爱情也宣布告终。
江玫与齐虹的出生阶级不同,齐虹实际上也是一个“有梦”的青年,他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被资本保护起来的高贵、浪漫。
而江玫“与世隔绝”的清高,这种清高,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暗示了后文感情破裂的必然。
二、有时代局限性的爱情1)在当时的时代,《红豆》在文学作品中就好像一片牡丹田里出现一朵野百合,展现了初恋最本真的美,去除浮躁的修饰,展现了爱情最原本的样子。
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
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外的爱情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国外的爱情观,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多元化的情感体验。
国外的爱情观普遍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选择。
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感。
因此,在选择伴侣方面,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并非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这种自由选择的观念使得爱情更加平等和尊重,同时也减少了对传统角色和性别角色的依赖。
国外的爱情观强调情感的平等和互惠。
在国外,人们更加注重建立平等和互惠的关系,而非传统的男权主导关系。
这种平等关系要求双方平等分担责任和权力,并且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这种平等和互惠的观念使得爱情更加稳定和持久,因为双方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尊重。
国外的爱情观也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国外,人们普遍认为爱情应该是一个相互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系。
他们鼓励伴侣之间共同学习和成长,相互支持和鼓励对方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个人成长的观念使得爱情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因为双方都能够在关系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国外的爱情观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
在国外,人们更加注重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鼓励伴侣之间开放和诚实的沟通,以便解决问题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这种情感表达和沟通的观念使得爱情更加深入和真实,因为双方都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国外的爱情观也注重个人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国外,人们普遍认为爱情应该是一个让自己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关系。
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且鼓励伴侣之间互相关心和支持,以提高彼此的幸福感。
这种个人幸福感和满足感的观念使得爱情更加积极和充满活力,因为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
国外的爱情观在个人独立、平等互惠、个人成长、情感表达和个人幸福感等方面与传统观念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变化使得爱情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包容不同的爱情观念。
浅析与评价《红豆》中的爱情观
浅析与评价《红豆》中的爱情观作者:黄佳真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宗璞是当代学者型的女作家。
《红豆》是她开始受到文坛瞩目的成名作。
描写解放前夕女人学生江玫在革命与爱情间抉择的小说,呈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江玫代表了当时一批独立有主见,忧国忧民的进步女性的思想,江玫与齐虹的爱情属于悲伤、凄美、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的爱情,因特殊时代家庭背景,造就了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宗璞《红豆》;《红豆》爱情观;《红豆》评价一、浪漫的爱情与破裂的必然性宗璞用江玫回忆的方式,让一段青春故事自然呈现出来,充满诗意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基于时代又超出那个时代,直接感受到情窦初开的欣喜和羞怯,体会江玫和齐虹浪漫的爱情。
江玫和齐虹在艺术方面有着共同话题,增添了爱情的浪漫,然而他们的爱情出现在特定的年代,所思所想都脱不开时代的限制,那个时代过去,成了永恒,他们凄美,充满遗憾的爱情也随着时代成了永恒。
齐虹触碰钢琴的时候,“神采飞扬,目光清澈,仿佛世界这才在他眼前打开似的”,齐虹的才华,浪漫情怀,江玫的单纯,天真,让他们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爱情的开始是让人羡慕的,如果放在今天这个和平,和谐,公民化的时代,他们也许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爱情,其实是时代的牺牲品。
“我救了你的命,知道么,小姑娘,你是我的。
”齐虹对江玫的爱是一种占有式的爱,他只爱江玫的纯真,诗意,而不是在理解她出生背景,思想层面的基础上爱她的整个人。
随着江玫逐渐从夹竹桃班与世无争的女子,到逐渐走进时代,走进社会,他与齐虹的选择不同,阶级不同,彼此渐行渐远,爱情也宣布告终。
江玫与齐虹的出生阶级不同,齐虹实际上也是一个“有梦”的青年,他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被资本保护起来的高贵、浪漫。
而江玫“与世隔绝”的清高,这种清高,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暗示了后文感情破裂的必然。
二、有时代局限性的爱情1)在当时的时代,《红豆》在文学作品中就好像一片牡丹田里出现一朵野百合,展现了初恋最本真的美,去除浮躁的修饰,展现了爱情最原本的样子。
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_刘聪颖
化 研 究
影响因素的研究只关注人口学变量与文化变量影 响的交 互作用 。 国 外爱情 观研究 还需进一 步完 善与发展 。
关键词 爱情观 爱情类型 跨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3.1
作者信息 刘聪颖 , 女 , 1971 年生 , 博士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 100875。
邹 泓 , 女 , 1953 年生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100875。
爱情类型理论表明 , 爱情是一定元素构
成的情感 , 对不同元素的偏好表现了不同的
爱情观念 ;爱情是一种社会现象 , 是后天习得
的能力 , 文化环境与社会价值决定了人们的
爱情观念 ;这些理论证实了爱情观是具有生
物性特征与社会特征的意识范畴 , 并提示研
究者 , 爱情观的研究不可忽视对生物特征态
度的考察 。
⑥ R .J .Sternberg ,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 Psychological Review , 93, 1986, pp .119~ 138 .
10 3
二 、爱情观的测量
国外爱情观测量的主要方法是问卷法 。
目前 , 该领域根据不同的测量目标 , 发展出了 爱情态度量表 、“爱情作为婚姻基础”问卷 、浪
③ B .Fehr & J.A .Russell , Concept of Love Viewed by from a Prototype Perspectiv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60 , 1991, pp.425 ~ 438 .
漫态度量表以及爱情缘分量表等测量工具 。
国内外青年婚恋研究综述
国内外青年婚恋研究综述许菊香【摘要】婚恋、家庭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如微观经济学、心理学、人口学中关注的重点。
对于青年婚恋专题的研究,涉及的专著与论文较多。
加强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整理,可厘清青年婚恋研究的基本趋势及其一般路径。
%Marriage and Family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has alway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ther areas of the social sciences,such as microeconomics,psychology,dem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The studies of love and marriage have been always the focus of family research.There are a lot of monographs and papers which study the youth's love and marrige.This article tries to clarify the youth marriage research trends and its general path.【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青年;婚恋;研究综述【作者】许菊香【作者单位】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69.1由于恋爱婚姻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许多研究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也有一些研究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婚恋观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关系是一个家庭形成的最主要的纽带,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在婚恋关系中,人类活动中的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种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反映。
论歌德的爱情观
克里斯典娜·伍尔匹乌斯来自魏玛的一个中下阶层家庭,曾是一家绢花厂的女工。 为了帮兄长找工作,23 岁的克里斯典娜主动登门寻求年长 16 岁的中年歌德的帮助。歌 德爱上了这个“大自然的尤物”,迎接她进了家门,让其掌管家务。但她的出身深受魏 玛上层社会的诟病,这段关系也不为大众所接受。诗人常常需要捍卫她的尊严与声誉。
1806 年,勇敢的克里斯典娜在入侵的法军的枪口下,保护了大文豪歌德的人身安 全和他们的家。不久,深受感动的诗人正式迎娶她为妻,以此作为回报。
2.5 更大的自由
与克里斯典娜的稳固的婚姻并不能阻止多情的诗人一再地坠入爱河。 1807 年, 58 岁的歌德向耶拿的出版商弗洛曼(C. F. E. Frommann,1765—1837) 的 养 女,18 岁 的 威 廉 明 妮· 赫 尔 茨 利 普(Wilhelmine Herzlieb, 歌 德 昵 称 其 为“ 明 娜”Minna,1789—1865)大胆地表白了他的深情,却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两年后, 歌德出版的小说《亲和力》(Die Wahlverwandtschaften)中的女主人公奥蒂莉(Ottilie) 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明娜。 1808 年,59 岁的诗人热烈追逐 23 岁的贵族女子希尔维·冯·齐格萨尔(Sylvie von Ziegesar,其名被歌德写作 Silvie,1785—1858), 在献给她的庆生诗中称她为“女儿” (Tochter) 、“女友”(Freundin)和“亲爱的”(Liebchen)。 1814 年,在威斯巴登旅游时,65 岁的歌德结识了银行家冯· 维勒默尔(J. J. von Willemer,1760—1838)和其伴侣玛丽安娜·容格(Marianne Jung,1784—1860),爱 上了玛丽安娜,并且得到了对方的热情回应。当时,诗人正热衷于东方学研究,在波
《简爱》与现代社会爱情观比较的国外研究现状
《简爱》与现代社会爱情观比较的国外研究现状《简爱》与现代社会爱情观比较的国外研究现状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子简·爱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故事。
与现代社会的爱情观相比,该小说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首先,许多国外研究者将《简爱》与现代社会的爱情观进行对比。
一些研究指出,《简爱》中的爱情观念更加理性和注重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并非基于外貌和社会地位,而是建立在彼此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相通的基础上。
这种理性的爱情观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追求浪漫和激情的爱情观所取代。
其次,国外研究者还关注到《简爱》中女性角色的独立和自强意识。
简·爱作为小说的女主角,展现了她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她坚持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与当时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女性角色形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引起了国外学者对现代女性自主性和自由追求的关注。
此外,一些国外研究者还将《简爱》与现代社会中的职场恋爱进行比较。
在小说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起初受到社会地位和经
济条件的限制,但最终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实现了真爱。
这种职场恋爱的描写引起了国外学者对现代社会中职场恋爱的调查和研究。
综上所述,《简爱》与现代社会爱情观比较的国外研究现状表明,该小说对于现代社会的爱情观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反思和启示。
尽管时代变迁,但其中关于理性爱情观、女性独立和自主性、职场恋爱等主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冯秀成(邵阳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6级学生)摘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
正确的婚恋观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也是思想品德纯洁化的过程。
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国家未来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和谐社会在初级群体中的构建。
因此,研究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做一个综述并做出简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爱情家庭性观念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一、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千百年来就有很多古圣先贤研究过爱情和婚姻,不少文艺作品表现爱情,并且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地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境界不同,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家把爱情归结为“宇宙灵魂”的表现,男女间正常的生理要求被他们视为邪恶的,完全不承认爱情的自然属性。
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休漠则声称:爱情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
一些资产阶级纵欲主义者更直言不讳地把爱情和性欲等同起来,说什么“食欲付诸实践叫吃饭,性欲付诸实践叫爱情,因此,爱情同吃饭一样,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机能”。
完全否认了爱情的崇高精神内涵和社会属性,这是功利社会经济社会对爱情的看法。
恩格斯第一次对爱情做了科学的概括,认为爱情(性爱)就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他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
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
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
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
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的爱情观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
在西方文化中,爱情被视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经验,但不同文化和社会中,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美国,传统的浪漫爱情观仍然存在,但现代化的社会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人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平等关系。
随着同性恋权益的进步,同性恋关系也在逐渐被社会接受和认同。
在欧洲,爱情被视为一种个人选择和自由,而非传统家庭和社交关系的延续。
法国的浪漫主义和意大利的激情被广为传颂,但北欧国家强调的是平等和互助关系。
在亚洲,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压力的存在,爱情关系更多地受到家庭和社交关系的影响。
日本的爱情观强调忠诚和承诺,而中国的传统爱情观则强调忠诚和责任。
总之,国外爱情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醒我们,爱情并不是单一的定义和追求方式。
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彼此的爱情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
- 1 -。
诺丁山影评
评分:_________SHANGHAI UNIVERSITY课程论文COURSE PAPER论文题目电影《诺丁山》小评学院电影学院专业新闻学学号 14123686学生姓名段宇巍课程《传媒文化批评》打印日期摘要————————————————3 关键词———————————————3 正文————————————————4 参考资料——————————————9《诺丁山》(Notting Hill)是由罗杰·米歇尔执导,朱莉娅·罗伯茨、休·格兰特、瑞斯·伊凡斯、迪兰·莫兰、约翰·斯拉普内尔等联袂主演的爱情电影。
影片于1999年5月21日在英国上映。
讲述一位到英国拍片的好莱坞大明星安娜,偶然跑到诺丁山的小书店买书,竟然跟个性腼腆的老板威廉擦出爱情火花,然而这段跨越地域和阶级的爱情能够躲过狗仔队的纠缠而获得美满结局。
这看起来老套烂俗的电影剧情却有另一番值得玩味的地方。
本文通过与同类电影的比较分析还有影片独特的出彩之处的简要分析来简单地探讨一下影片赢得不错口碑的原因。
关键词阶级差距爱情女性形象爱情观正文悲惨的人们悲惨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幸福的人们幸福的原因却基本一致,就是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在伦敦西北,有个叫诺丁山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地势较高而得名吧,其实那里并没有山。
但是电影《诺丁山》的问世使这个并不是山的街区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
影片主要讲述了个性温柔善良的威廉·萨克(休·格兰特饰)住在伦敦西部的诺丁山,拥有一家生意惨淡的旅游书店。
由于生意不甚理想,只能在书店的附近和一位行为怪异且不修边幅的斯派克合租一套居室。
自从离婚后,他的爱情生活一片空白。
安娜·斯科特(茱莉亚·罗伯茨饰)是美国的电影明星,她的玉照出现在各个杂志的封面上,一举一动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一个平淡无奇的星期三,安娜走进威廉的书店里,她优雅的姿态给威廉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位优雅的女士正是那位家喻户晓的好莱坞女影星安娜。
美国电影中的爱情婚恋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2 . 帮助学生提高非判 断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爱 情与 婚姻 的内涵 和责任 。首先要 提升学生 的是非判 断能力 ,培养 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时可以进行全面的、 客观的、 正确 的筛选 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加强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 荣辱 观教育 。我 国传统 的婚恋道德 规范以禁欲 主义 为基 础 ,封建 思想 明显 ,与 大学生 恋爱观 呈现 出许多 冲突和不相适应 性 。 需要从理论上 指导大学生种 种思想 困惑 ,帮助大学 生处 理好 恋爱 中的各种关 系 , 让大学生 明确 爱情 婚恋观是理想 、 义务 、 事业与性爱相 结合 ,是爱 的义务与爱 的权利 的统一 。要 把社 会主义荣辱 观教育与大学生 的性道德教育相结合 ,把社 会主 义荣辱观 的要 求融入有关大 学生婚恋观教育 中,向大学 生灌 输主流 的性价 值观 。要加强对男 生的责任感教育 ,加强对女 生的 自尊 、 自爱 、 自强精神 的培养 。
破了从一而终的传统定势。同时也更强调个性解放,推崇个 人 自由,追求尽情享受 ,及时行乐,淡化责任。甚至认为金 钱可 以左 右婚姻 的成 功与失败 ,爱情是金钱 的附属物 ,而婚 姻和家庭 也只不过是一种 可 以随意更新 变动的消费 品。完全 脱离 和打破 了责任婚姻 的原则 ,婚姻变成 了飘荡在坚 固基 石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5 B中 第l 4 期总第5 6 0 期
美国电影中的爱情婚恋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余 颖
福州 3 5 0 0 0 0) ( 福建 师范大学 ,福建
【 摘 要 】以美国电影为载体所呈现的 美式 爱情婚 恋观表 现为 :对性的放纵、对爱的专一性和持久性差 、以 自 我为 中心 、 及 时行 乐、不讲责任等。 大学生普遍喜好 美国电影 ,或 多或 少地受到 美国电影中婚 恋观 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还将 美国电影的 婚 恋观视 为一种 时尚 ,并亲身实践 ,因此 关注美国电影 中的爱情婚 恋观 对大学生的影 响,寻找 对策是一 个值得探讨的 问题。 【 关键词 】 爱情婚 恋e L;大学生;美国电影 美 国 的爱情婚 恋 观与 中国的传 统爱 情婚 恋 观有 很大 差 异 ,其 突 出特点 表 现在 其 张扬性 , 自我性 ,放 纵性 等 。美 国各种 各样 的电影通 过网络渗透 、大众传媒 等方式 ,承 载着 美 国人 的价值观 和婚 恋观 ,占据着 中国大学生的许多休 闲时 光, 使他 们在娱乐 中潜移 默化地受 到美 国电影 中价值观 念的 影 响。 美 国影 片中的爱情婚恋观分析 ( 一 )关 于爱情的 看法 1 . 对爱情 的看 法 。在影片 中,对 于爱情 ,更多 的体现 出 它重视感 情 因素 ,用感情 来决定爱情 。年龄不再是界 限 ,不 是处女 或者婚否也不再 是障碍 ,体现 出包 容性 。但是这种 包 容性 的背后 却隐藏着感情 的风 险。 个人 的感 官感 觉是不确定 、 易更 改变 的 。爱情 以感情 来判 断而忽 视责任 , 是 不稳 定 的, 容易导致婚 姻失败 ,家庭不幸 ,社会不 和谐 。 2 . 对爱情与性 的看法 。美 国电影 中的 “ 美式婚恋观 ”视 性为娱 乐 ,把 “ 爱情 ” 、“ 性” 、“ 婚姻 ”三者 分开 ,推崇 “ 性 开放 ” 。婚前性 行为 与一夜情 发生 的 比例极 高 。很 多人受 这 种价值 观的引导 ,产生一 系列 的社会 问题 。 ( 二 )关 于爱情与婚姻 看法 美式婚恋观 的择偶标准更加倾 向于感情浓厚 ,但不 一定 要 白头偕 老 ,突破 了传统 意义上郎才女貌 的稳定型框架 ,打
国外爱情观研究发展史
国外爱情观研究发展史
国外爱情观的研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不同文明和时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资料对国外爱情观研究发展史的简要梳理:
古典时代
古典时代的爱情观受到宗教和骑士精神的影响,强调爱的正当性和某种全面理念。
基督教和骑士精神明确承认爱需要约束和牺牲。
这一时期,爱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责任,宗教和道德准则对两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观出现变革。
帕斯卡尔·布鲁克纳的《爱的悖论》揭示了性混乱和社会悖论的存在。
他指出通奸是个人主义社会的症状,被对忠诚的理想和对自由的渴望撕扯。
他分析了现代社会的悖论,认为欧洲离婚率上升源于理想主义的保持单身难以与对自由的追求共存。
当代时代
社会学家让·克劳德·考夫曼在《奇妙的爱情历史》中谋求解释当代社会的爱情困境。
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被利己主义所驱动,但同时强调利己是罪恶的贪欲。
考夫曼指出,现代爱情混乱的根源在于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将其视为一场“爱的革命”。
女权主义的影响
女权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的崛起对爱情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女
权主义倡导女性的独立和平等,拒绝接受传统的男女性格互补观念。
然而,女权主义也引起了对女性在家庭和儿童抚养中角色的重新思考,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主。
总体而言,国外爱情观的研究发展史反映了社会变革、文化多样性和女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从古典时代到当代,爱情观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调整,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个体观念的变化。
探寻电影《爱比恋更冷》中安娜·卡列尼娜的生命历程
探寻电影《爱比恋更冷》中安娜卡列尼娜的生命历程
刘聪颖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通过分析安娜火、冰之间的性格特征、婚姻情爱经历、及其所处的西欧文化与俄罗斯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文化背景,探寻安娜·卡列尼娜生命历程中的悲剧因素,以期使经典电影产生新的阅读期待.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刘聪颖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为爱情而抗争的安娜——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分析 [J], 张文兰
2.生命·人性·爱情--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解读 [J], 龙怀珠
3.被“爱情”毁灭的人生——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悲剧根源探析 [J], 王翠娥;王艳玲
4.生命的终极探求--浅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生命思考 [J], 曹丰;罗婷
5.浅析文学作品中阴谋与爱情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J], 刘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又设计了一个考察激情之爱与友谊之爱对 婚姻的重要性的问题 :如果一个男人(女人)
具备一切你想要的优点 , 但是你和他(她)的
爱情只是友谊之爱 , 不是激情之爱 , 你会和他 (她)结婚吗 ? 采用 5 点计分方式 , 从 1“完全
④ J .A .Lee , The Colors of Lo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of Loving , Don Mills, Ontario :New Press , 1973, p.59 .
⑤ C .Hendrick and S .Hendrick,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50 (2), 1986 , pp.392~ 402.
同类型的“爱情” , 即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
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空洞式爱情(只有承
诺)、浪漫式爱情(亲密与激情)、友谊式爱情
(亲密和承诺)、愚蠢式爱情(激情加上承诺 , 文
如一见钟情)、完美式爱情(三种成分集于一 种关系中)、无爱式(三种成分俱无)。 斯滕博
化 研 究
格的理论目前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验证 。
① 李煜 、徐安琪 :《 普通人的爱 情观研究》 ,《 社 会科学》2007 年第 7 期 , 第 132 ~ 141 页 。
② M .McGuirk Emily & F .Pettijohn II Terry , Birth Order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 Styles and Attitudes in College Students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10 , 2008 , pp.37~ 52.
① C .Hendrick and S .Hendrick,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50 (2), 1986 , pp .392 ~ 402;J.A .Lee , The Colors of Lo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of Loving , Don Mills, Ontario :New Press , 1973, pp.39.
爱情观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焦点 。在西 方学术界以普通人爱情观为视角的经验研究 虽然并不多见 , ①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 是研 究方法上 , 国外爱情观研究取得的成绩都不 容忽视 。
国外爱情观研究以探讨爱情本质为切入 点 , 从爱情类型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爱情缘 分 、浪漫态度 、爱情表达等几个角度去研究爱 情观 , 其中对爱情类型的研究是国外爱情观 研究的重点 。 学者们认为 , 爱情类型是处于 浪漫关系中的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倾向 , ② 是人们的爱情观思想的体现 。因而从某种意 义上讲 , 对爱情类型的研究就是对爱情观的 研究 。
化 研 究
影响因素的研究只关注人口学变量与文化变量影 响的交 互作用 。 国 外爱情 观研究 还需进一 步完 善与发展 。
关键词 爱情观 爱情类型 跨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3.1
作者信息 刘聪颖 , 女 , 1971 年生 , 博士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 100875。
邹 泓 , 女 , 1953 年生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100875。
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
4 .斯滕博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斯滕 博格 (S ternberg)在 总 结 前 人 研 究 成
果的基础上 , 提出了爱情三元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 他 认 为 爱 情 包 括 亲 密
(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三种成分 。⑥三要素的不同组 合形成 8 种不
② D .H.Knox and J .J.Sporakowski ,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Toward Love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 30, 1968, pp .638~ 642 .
③ E .Hatfield and G .A .Waleter , New Look at Love , MA :Addison Wesley , 1978 .
⑥ R .J .Sternberg ,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 Psychological Review , 93, 1986, pp .119~ 138 .
10 3
二 、爱情观的测量
国外爱情观测量的主要方法是问卷法 。
目前 , 该领域根据不同的测量目标 , 发展出了 爱情态度量表 、“爱情作为婚姻基础”问卷 、浪
苏珊·斯普雷彻 、莫拉·托洛莫恩随后设 计了考察激情之爱 对维持婚姻 重要性的 问 题 :如果激情之爱从婚姻中消失了 , 但是友谊 之爱还依然存在的话 , 对于伴侣来说 , 最好还 是吃顿散伙饭 , 然后开始各自的新生活 。 该 题同样采用了与辛普森试题相同的 5 点计分 方式 。
3 .罗曼 蒂克 信 仰量 表(Romantic Beliefs Scale)
姻的重要性 。 凯哈特(Kephart)设计了测查爱情是婚姻
基础的经典问题 :如果一个男人(女人)具有
一切你希望的优点 , 你会在没有爱情的情况 下和他(她)结婚吗 ?①该题主要 采用 3 点计 分方式(不 、是 、不能决定)或者 2 点计分方式
(是 、不是), 有时也采用 5 点计分方式(完全 不 、可能不 、不能肯定 、可能是 、完全是)。
一 、爱情观的理论基础 :爱情类型理论
爱情类型理论的研究始于对爱情本质的 102
探讨 。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弗洛伊德研究爱情 以来 , 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从不同角度探讨爱 情的本质 。爱情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 、 心理和主观情感结合的复杂现象 , 因此 , 学者 费尔(Fehr)和拉塞尔(Russell)认为 , 它的概念 太过于复杂而不可能被定义 。③据此 , 一些社 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不去直接探讨爱情本质的 定义 , 而是通过对爱情类型的划分间接地讨 论爱情复杂而多维的本质 。 他们认为 , 爱情
式 。 后来 , 为方便跨文化研究 , 亨德里克又对
该问卷题目进行精简 , 最终确定了由 24 道题 构成的简版爱情态度量表 。 该量表经过大量
跨文化研究的验证 , 是公认的比较客观 、科学
的测量爱情观的工具 , 并在跨文化研究领域 中广泛应用 。
2 .“爱情作为婚姻基础”问卷 “爱情作为婚姻基础” (Love as a Basic for Marriage)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 :一 是爱情对结婚的重要性 , 二是爱情对维系婚
4 .爱情缘分量表 古德 温(Goodwin)和 费德 雷(Find lay)仔 细 研究了中国爱情中“缘”这个特殊概念 。他认 为 , 缘是指相信真正的爱情关系是命中注定 的 , 而且一生只有一次 , 相信爱情的失败同样 也是命中注定 。②为研究这一概念 , 他们编制 了缘 分量 表(Yuan Scale)。 量 表共 有 16 道 题 , 每道题都取材于文学作品中与“缘分” 概 念相关的语言材料(例如 , 相信身体的吸引力
漫态度量表以及爱情缘分量表等测量工具 。
1 .爱情态度量表 依据李的爱情类型理论 , 亨德里克编制
了爱情态度量表(Love Attitudes Scale)。 该量
文 表以激情之爱 、游戏之爱 、友谊之爱 、占有之
化 研 究
爱 、实用之爱 、奉献之爱 6 种爱情态度为基本 维度 。 问卷共 有 42 道题 , 采用 5 点计分 方
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
刘 聪 颖 邹 泓
提 要 国外爱情观研究起步较早 , 是随着对爱情 本质的研究而兴起的 。 爱情类型理论是爱情观研 究的理
论基础 , 爱情态度量表是爱情观研究中广 泛应用的测量工具 。 国外爱情观的跨文化研究主 要侧重
文
于爱不够 ;研究方法上仅 限于问卷法 ;对
不同意”到 5“完全同意” 。
辛普森(Simpson)提出了测 量爱情对 维
104
持婚姻作用的两个问题 :(1)我认为 , 如果爱 情完全消失了 , 夫妻最好吃一顿散伙饭 , 然后 开始各自新的生活 ;(2)我认为 , 爱情消失不 是离婚的充分理由 , 还要看许多方面 。 每个 题都采用 5 点计分方式(完全反对 、不完全反 对 、中立 、不完全同意 、完全同意), 每个题的 最高分就是爱情对维持婚姻很重要 。
③ B .Fehr & J.A .Russell , Concept of Love Viewed by from a Prototype Perspectiv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60 , 1991, pp.425 ~ 438 .
类型是个人对爱情的解释或对爱情的看法 , 这种爱情态度指导他们的爱情行为 , 并表明 他们的爱情观念 。①因此 , 不同爱情类型映射 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观念 。
1 .诺克斯和斯帕克斯基的爱情类型理论 诺 克 斯 (Knox ) 和 斯 帕 克 斯 基 (Sporakowski)认 为 , 浪漫 主义爱情 和现实 主 义爱情是爱情的两种基本态度 。 浪漫主义爱 情的特 征是 崇尚“ 真正 的爱 情一 生 只有 一 次” 、“爱情是结婚的惟一标准” 、“一见钟情” 等观念 。 现实主义爱情是浪漫主义爱情的对 立面 , 是一种平静的 、可靠的 、能给予更多安 慰类型的爱情 。② 2 .赫 特菲尔德 和沃尔斯 特的 爱情类 型 理论 赫 特 菲 尔 德 (Hatfield)和 沃 尔 斯 特 (Walster)从类型学的角度把爱情分为伴侣型 爱 情 (companionate love )和 狂 热 型 爱 情 (passionate love)。③两种类型的爱情在情绪的 强烈程度 、对“性”的看法和爱情的稳定程度 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 这一“两分法”不仅在 该领域是最有影响的 , 还在后来一系列的研 究中被认定是爱情最基本的一个分类法 。 3 .李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 李(Lee)从爱情象征意义的角度对 爱情 进行了研究 。 他认为 , 爱情基本分为 6 种社 会意识或模式 , 爱情的模式是受文化和社会 影响的 。④这 6 种爱情模式可归纳为主 要模 式和次要模式两类 。激情之爱(eros)、游戏之 爱(ludus)和友谊之爱(storge)是爱情的主 要 模式 , 次要 模式包括实 用之爱(pragama)、占 有之爱(mania)、奉献之爱(agape)。次要模式 是由主要模式中的三种爱情类型两两组合而 成 , 即友谊之爱和游戏之爱形成实用之爱 ;激 情之爱和游戏之爱形成占有之爱 ;激情之爱 和友谊之爱形成奉献之爱 。 李的这一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可 , 亨德里 克(Hendrick)认为 , 李的爱情类型理论特 别 完善 , 甚至涵盖了近期出现的一些爱情理 论 。⑤李的爱情类型理论成为后来许多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