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治疗指南
脑血管病治疗指南
脑血管病治疗指南中国神经内科网目录脑血管病1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2脑血管病分哪几类3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4脑动脉解剖特点及与脑血管病关系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脑血栓形成7脑栓塞8脑出血9蛛网膜下腔出血10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何特点11出血性脑梗塞12腔隙性脑梗塞13面积脑梗塞14脑动静脉畸形15高血压脑病16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痴呆17脑疝18肌力分级19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20如何判断昏迷病人有无偏瘫21脑血管病失语22失认23失用24硬膜下血肿25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26脑动脉硬化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7患过脑血管病是否还会复发28脑梗塞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29-A脑血管病有哪些先兆症状29-B中风先兆30脑血管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31突然头痛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32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病情33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瞳孔改变有何意义34脑膜刺激征35对中风的十种误解36老年性痴呆有哪些表现37脑血管病人脑脊液有何特点38脑血管造影对诊断脑血管病有何意义39脑血管病作头颅CT扫描有何意义40核磁共振诊断急性脑血管病较头颅CT有哪些优点41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标准42急性脑血管病怎样进行一般处理43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怎样进行内科治疗44脑出血时应用脱水剂的原则是什么45常用的脱水剂有哪几种46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怎样治疗47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使用血管扩张剂的原则是什么48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未确诊前如何治疗49怎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蛛网膜下腔出血怎样治疗51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放脑脊液的指征和注意事项52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原则53脑动脉硬化怎样治疗54大面积脑梗塞怎样治疗,预后如何55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怎样治疗56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57如何治疗脑出血合并的上消化道出血58脑心综合征59如何治疗心脑综合征60如何治疗中枢性发热61脑血管病为什么会引起癫痫发作62如何治疗脑血管病引发的癫痫63脑血管病人发生呃逆怎么办64瘫痪病人伴有疼痛时怎样治疗65多梗塞性痴呆怎样治疗66高压氧为什么能治疗脑血管病67常用的脑代谢活化药物68常用的扩张血管药物69脑血管病人为什么禁忌血压骤降70哪些中药可以降低血脂71如何预防脑血管病72怎样预防脑血管病复发73脑血管病人怎样预防褥疮发生74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成药75遇到有人突然发生脑血管病怎么办76如何预防老年性痴呆77脑血管病病人怎样进行家庭护理78脑血管病人怎样进行早期康复训练79如何消除和避免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80健康食谱81其他研究-脑中风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人脑的重量为1400克左右,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它每分钟的血流量为700~1000毫升,占全心输出量的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如果脑的血液供应减少,脑的功能就随之下降,甚至发生功能障碍。
脑血管病患者门诊长期处方用药指南(2024试行版)
脑血管病患者门诊长期处方用药指南(2024试行版)一、脑血管病患者门诊长期处方管理流程(一)适用对象适用于经相关检查,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相对平稳、需长期药物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
(二)脑血管病患者长期处方管理流程脑血管病患者符合长期处方开具标准的,可由医生开具处方。
首次长期处方应当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与疾病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
每次处方前医师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判断是否符合长期处方条件。
医师可参考长期处方管理路径表单(见附表1),记录长期处方患者的情况及治疗方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转诊。
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长期处方管理流程见附图。
(三)脑血管病患者长期处方开具标准脑血管病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情况时,可由医生开具4-12周的长期处方。
1.患者经相关检查,脑血管病诊断明确。
经病因评估相关检查,导致脑血管病的病因明确,考虑脑血管病。
2.病情相对稳定,无需再进行复杂的治疗,可以进入恢复阶段。
3.神经科专科治疗方案确定,持续用药方案无调整3个月以上。
4.脑血管病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四)脑血管病患者长期处方注意事项医师应当向脑血管病患者说明使用长期处方的注意事项,并由患者自愿选择是否使用,在接诊脑血管病长期处方患者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脑血管病的原发疾病,遵循相关疾病管理指南管理血压、血糖、血脂。
2.改变生活方式:合理摄入能量及营养;增加身体活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3.医生注意监测患者症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4.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监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推荐3至6个月为检查周期,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脑血管检查,如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头颈CTA、MRA等,推荐6个月至1年为检查周期,必要时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及降压药物的选择指南推荐意见(一)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推荐:1.对于血压<220/120mmHg,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并且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最初的48~72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对预防死亡或重度残疾无效(Ⅲ类推荐,A级证据)。
2.对于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如血压≥220/120mmHg,同时不伴有其他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合并症,在发病初期48~72 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的疗效尚未明确。
在卒中发作后最初24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C级证据)。
3.对于AIS患者,如伴有其他共病(如同时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出血转化或先兆子痫/子痫),则有早期降压治疗指征,初始血压降低15%可能是安全的(Ⅰ类推荐,C级证据)。
4.卒中后必须纠正低血压与低血容量,从而确保全身灌注以支持重要脏器功能(Ⅰ类推荐,C级证据)。
5.在AIS患者中,通过药物诱导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
6.对于降压目标,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Ⅰ类推荐,B级证据)。
7.对于由颅内大动脉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a类推荐,B级证据)。
8.目前尚无充足的数据指导AIS后降压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恰当地选择降压药物(Ⅱa类推荐,C级证据)。
(二)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推荐: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1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24 h 内血压应维持 < 180/105 mmHg(I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4)对于发病 < 4.5 h 且有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 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新增)。
24)AIS 合并既往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可能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25)手术后 14 d 内可考虑 AIS 静脉溶栓治疗,但需要谨慎考 虑手术部位出血风险与溶栓带来的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 据)。
26)AIS 近期重大外伤史(14 d 内),而未影响头部,应谨慎 考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权衡伤口处出血风险以及卒 中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18)对于轻型致残性 AIS 患者,如在发病 4.5 h 内,推荐进行阿替 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B 级证据,新增)。
19)对于轻型非致残性(NIHSS 评分 0~5 分)的 AIS 患者,如在 发病 4.5 h 内,不常规推荐静脉溶栓治疗(Ⅲ 类推荐,B 级证据,新 增)。
2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适用于 24 h 内曾使用过低分子肝素 的患者,不论是预防剂量还是治疗剂量(Ⅲ 类推荐,B 级证据)。
30)以惊厥发病的 AIS 患者,若有证据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来自于卒中,而非癫痫 发作后麻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获益(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31)AIS 患者伴有已知或拟诊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发病时间 < 4.5 h,可谨慎 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脑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它们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爱护身体
身体状况是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持健康的生活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限制饮酒,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控制其他疾病
一些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胆固醇和肥胖,都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这些疾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之一。
去除压力
长期承受压力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寻找有效的方式减压非常重要。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镇痛剂、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药物。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病例,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
结论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的生活方式管理。
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还需注意的是,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并且随时向医生报告他们的病情,以便及时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PPT课件
100%
出血性脑血管病
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
80%
其他类型脑血管病
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临 床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进行诊断。
辅助检查方法选择
神经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CT、MRI等,可明确 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脑血管检查
康复方法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训练、 坐起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促进患者 功能恢复。
二级预防策略制定
01
02
03
危险因素控制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 控制,降低复发风险。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 防,如抗血小板药物、他 汀类药物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
预防措施建议
控制高血压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定期体检
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 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脑 血管病的风险,应大力宣 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 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 摄入,有助于预防脑血管 病。
鉴别诊断
需与颅内肿瘤、颅内感染、代谢 性疾病等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进 行鉴别,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的类似表现。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出现时间窗内(通常<4.5小时),无明显禁忌证,经影 像学评估符合溶栓标准。
禁忌证
近期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外伤史;近期接受过颅内手术、活检、 动脉瘤夹闭术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内出血;已知对溶栓药物过 敏等。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标准的指导。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简介该指南是中国心血管病学会脑动脉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旨在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指导。
二、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病变导致大脑缺血的一类疾病,包括脑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是一种经导管技术将导管引入颈动脉、椎动脉或头皮直至脑动脉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切割、碎石、吸引以及血栓溶解等技术来恢复脑供血。
三、适应症在指南中明确了血管内介入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高危动脉壁病变和动脉瘤的治疗等。
其中,急性脑梗死的选治时间窗口是6小时以内,必须经过影像学评估确定梗死范围和肉眼有转运可能,同时患者基本功能状态良好。
高危动脉壁病变主要是指对脑梗塞易形成、易复发的动脉壁病变,如颈内动脉致命性狭窄、斑块溃疡等。
动脉瘤指的是脑动脉瘤或颈内动脉壁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四、操作技术五、并发症与处理六、术后及追踪管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指南中还介绍了术后神经影像学评价和药物治疗等管理措施。
七、结论该指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醒医生要注意操作中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症,并严格按照指南的操作要求进行处理,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总之,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发布标志着该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在提供患者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导。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高死亡率。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非常关键,早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继续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指南,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建议。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一、急性期治疗1. 早期诊断: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迅速诊断脑出血,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降低颅内压力:通过脱水治疗、保持头部正位、控制高血压等手段降低颅内压力,减少额外的损伤。
3. 减少脑损伤:采用良好的血压控制、降低体温、保持血氧饱和度等措施,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4. 神经保护治疗:通过给予适当的脑保护药物、脑细胞活性剂等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5. 治疗并发症:在急性期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1. 开颅手术:适用于一些合并血肿或造成严重脑组织压迫的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术,修复或阻塞导致脑出血的血管,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
3. 颅内压监测:通过植入颅内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脑细胞保护:应用脑细胞保护药物或技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5. 手术并发症管理:对于手术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药物治疗1. 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2. 抗凝治疗:对于有明确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合适的抗凝治疗。
3. 治疗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对于脑出血的病因明确的患者,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或血管畸形切除术等。
4.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无抗凝适应症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5. 镇痛和抗惊厥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和惊厥症状,选用适当的镇痛和抗惊厥药物进行治疗。
202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指南附表(全文)
202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指南附表(全文)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专家,历时二年,撰写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分成7个主要部分:卒中组织化管理、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脑出血临床管理、SAH临床管理、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和卒中康复管理。
以下主要为指南节选版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部分的管理流程图。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 出JtL 阴性 出血性率中管理出皿阳件称忌題%邢¥担门權氏.苦不仝診致葩已斬#滞栓时间i 料通功能知ft 址餡刼、延渥仙话,可癖曲打头烦翠CLH 或MRMRA 、若可ffj(&起料可評理特缶劝能诀蝎) 是翎盘n-球抬拧捋SL 在43时剛世内圮否町暗刊—J &書打rt-FA 静flliS 瞬嶽>24li♦建立曲牛静肚通减,以便箱药 • JK>LROmm H R 或ftfJt.:K 》LOSnimHg,kumftni.第-tz4HT 降溯 *血畴制柱AIQHlKwkt•轴F L P A 静彌桂(挥准治打片赛,«硼寻求会逡血切泉延般曲揪) * rt-PAlF 魅阵牡匸£测血管内诒疗if 怙fT^^IUCTA,若钊方影偉学检程卡犹得和应信息写虑转湖1灿吿血野円耕疗亲淋f 氐院m?r他訂谥疔 肾苗治拧 其他治疗 冶功治疔规范内科治疗启动血管评价芨挤接血管内治疗完善溶栓前影像检查(推荐普通CT )溶栓前临床、化验及影像评估 符合溶栓标准it-PA 静脉溶栓怀疑急性大血管闭塞者溶栓标准不符合溶栓标准完善溶栓前抽血化验(若无特殊病史,仅有血糖为溶栓前必须获得结果)溶栓后24h,复査头颅影像,lil 调罄后续治疗方案确认初步诊断及发病时间(Vh,3^4.5h )可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症溶栓过程监测]图1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图2发病4.5h 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 )血管内救治流程图3AIS 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否是否是否是神甕觸味魏学檢査骨选呵创收止衆虑淫,也诩愼用抽啞取栓或超合球饗歸引护北中何导管黑装骨首冰T 揶劇血无创齡像檜査有无廩内大Mm.结合时间慚选择卷燦评佶方案是杏齢静關擀性忖间宙*是否TI 静脉帮栓怏忌J酬要点」并翌症处理AEh 内皿警内治疔标准: •卒中前mRSiiBbl 井•莎見由颈内动脱近罐大脑中动脉帕段闭塞引起*年齡歹1E 岁• MHSS 评分刮汾• ASPECTS 评分窘分•計冉廿始洽芬(股劭脉穿剧)>6-16h ;DAWN/DEFUSE 3标准 >16*24htDAWN 掠准推荐餅机精取栓治疗坡病24h 内符合指南标椎的急性前舖环尢(1曾闭罪性耶中机械取拎的麻醉方第我个怵化.尽就戦取栓延迟*术中柚据情况便用押救摘施.如球囊观宜禎曲解•根娜闪、病变、术中撫惟制订抗橙泊疗策略ff 养血甘内洽疗患者术后置干禅缠症监护病臥24h 内困台头朋CT 和訓库博像检査朮全面歸檢査大血管闭发匍h 内叫HS3评分A 呀壶发病点b 内WHSS 评分*4比丁分时”斷存在知1普闭隹:血管内泊疗后頃内出H 可参考AIS 瞄出血曲化赴顾则。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1. 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和(或)脑静脉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因脑血管病致残或死亡。
在中国,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丧失生命。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约有3亿人。
2.2 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肥胖率的上升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高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相关机制可能导致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
2.4 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是增加脑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3.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包括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摄入。
此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3.2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应进行定期筛查,并进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3.3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脑卒中。
3.4 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动脉畸形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见的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植入术。
4. 脑血管疾病康复与护理对于已经患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康复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具备外科干预指征的脑出血患者的干预选择如下(图1)。
图1 具备外科干预指征的脑出血患者干预选择1. 颅内压监测:目标颅内压<20 mmHg,脑灌注压50~70 mmHg(Ⅱ类推荐,C级证据)。
2. 脑室穿刺外引流:挽救因脑积水出现意识变化患者的生命(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 血肿清除术(1)幕上出血:早期血肿清除术没有明确的优势(Ⅱb类推荐,A级证据),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幕上血肿清除术以挽救生命(Ⅱa 类推荐,C级证据)。
(2)幕下出血(小脑或脑干):如伴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脑干受压,应尽快行血肿清除术(Ⅰ类推荐,B级证据)。
4. 个体化综合考虑脑出血与原发病关系:危及生命的继发性脑出血,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应根据挽救患者生命和祛除原发病因的相对风险和获益对治疗策略进行权衡(Ⅱb类推荐,C级证据)。
5. 按照指导方案注入rt-PA:不改善功能预后,可降低死亡率(Ⅱb 类推荐,C级证据)。
6. 去骨瓣减压:联合/不联合血肿清除术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Ⅱb 类推荐,C级证据)。
7. 影像引导血肿抽吸及内镜下血肿清除(1)影像引导下血肿抽吸联合rt-PA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影像引导的内镜血肿清除术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不同等级的医疗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备的医疗设施和经验选择手术方式(Ⅱa类推荐,C级证据)。
(4)对单纯性基底节出血,使用微侵袭抽吸引流术可能是有效的(Ⅱa类推荐,C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肿体积≤15 ml(Ⅱ类推荐,B级证据)。
微创血肿清除脑出血患者外科微创干预指征证据见图2。
图2 脑出血患者微创干预指征证据推荐意见:1. 在有条件的医院等卒中中心,经严格选择后,可以考虑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选择性使用溶栓药物)等微创外科手段清除血肿,相较于内科治疗可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功能获益尚不明确(Ⅱa类推荐,A级证据,新增)。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内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卒中、颅内动脉瘤、脑血栓形成等多种疾病。
脑血管病在中国人口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个人和社会的负担也很大。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临床管理指南对于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给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首先,对于急性脑卒中,指南强调实施快速的静脉溶栓治疗,以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同时,指南还推荐积极开展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合理选择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颅内动脉瘤,指南提出了定期随访和可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动态监测动脉瘤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破裂很重要,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决策。
当动脉瘤出现破裂或生长过快时,指南推荐行介入治疗,以缩小动脉瘤的大小。
这将有助于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指南还关注了脑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有脑血栓形成病史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有效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指南还涵盖了其他一些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狭窄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指南的发布将为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临床决策依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的发布将推动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通过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诊断、准确评估疾病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大大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指南还呼吁广大公众重视预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的发布对于中国脑血管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指南内容,提高医生和公众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必将有效改善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状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详细描述:特殊人群的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 血管硬化和血液粘稠度 增加等因素,容易发生 脑血管病。因此,应积 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同时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 于生理变化,容易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进而增加脑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因 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和胎儿监测。
吸烟与饮酒
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烟 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血管壁造成损 伤,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
02
脑血管病预防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的人群,通过控制 和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脑血管病分类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脑血管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 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比较大 。
死亡率
脑血管病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 数约150万人。
4.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
总结词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脑血 管病的人群,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 ,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
详细描述
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缺血脑血管病最新指南
缺血脑血管病最新指南一、引言缺血性脑血管病(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脑血管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关于缺血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缺血脑血管病的最新指南,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缺血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如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根据表现的不同,缺血脑血管病可分为大动脉闭塞和小动脉闭塞等不同类型。
2. 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缺血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脑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脑血管病变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三、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缺血脑血管病,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缺血脑血管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和溶栓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血栓形成、降低血压和溶解血栓,从而改善脑血流,预防或减轻脑组织损伤。
2.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缺血脑血管病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植入血管支架、动脉旁路术和血栓切除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改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恢复正常的血流。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常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通过介入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入到血管内,以溶解血栓或拦截血栓来源,达到快速恢复血流的效果。
四、预防措施预防是缺血脑血管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缺血脑血管病的基础。
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锻炼、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等。
2. 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预防。
脑出血急性期干最新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附表)
脑出血急性期干最新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附表)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严重亚型,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23.4%,以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变化,以及高致死和致残率为显著特点。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为脑出血的临床处理提供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推荐意见。
针对脑出血的急性期干预,指南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强化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 .对于考虑急性降压的自发性脑出血,在发病后2h内开始治疗,并在1h内达到目标血压值,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的风险并改善功能预后(∏a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I2 .对于轻中度自发性脑出血,如果收缩压>220mmHg,在持续血压监测下积极降压是合理的(∏a类推荐,C级证据\3 .如果收缩压为150〜220mmHg,紧急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并维持在130~150mmHg是安全的(∏a类推荐,A级证据,修订),可能改善功能结局(∏a类推荐,B级证据I4 .如果收缩压>150mmHg,将收缩压紧急降低至130mmHg以下可能是有害的(In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5 .对于出血体积较大、严重或需要手术减压的自发性脑出血,强化降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b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16 .对于需要急性降压的自发性脑出血,在降压治疗期间应监测血压,谨慎滴定降压药物剂量,力求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有助于改善功能预后(∏a 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凝血障碍相关脑出血急诊干预抗凝药物相关脑出血治疗流程见图K图1抗凝药物相关脑出血治疗流程推荐意见:1 .服用抗凝药物相关的自发性脑出血应立即停用抗凝药物,尽快使用快速拮抗剂,可以提高生存率(I类推荐,C级证据I2 .对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s)相关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如果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相较于新鲜冰冻血浆,更推荐使用4种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4F-PCC)快速纠正INR,限制血肿扩大(I类推荐,B级证据入3 .虽然重组人凝血因子Vna可以降低INR,但是不能取代所有凝血因子,无法在体内恢复凝血过程,不能改善非凝血异常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因此不推荐使用(In类推荐,B级证据14 .如果INR在1.3~1.9,可以使用浓缩型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快速纠正INR(∏b类推荐,C级证据\5 .应在凝血因子替换治疗(PCC或其他)后,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避免后期INR升高和血肿扩大(I类推荐,C级证据\6 .对于服用达比加群酯或Xa因子拮抗剂相关的自发性脑出血,可以在口服抗凝药物的前几小时内使用活性炭抑制药物的吸收可能(∏b类推荐,C级证据X7 .对于服用Xa因子拮抗剂相关的自发性脑出血,可以使用andexaneta1fa 逆转Xa因子拮抗剂的抗凝作用(∏a类推荐,B级证据\8 .对于服用Xa因子拮抗剂相关的自发性脑出血,也可考虑使用4F-PCC或活化PCC改善止血效果(∏b类推荐,B级证据\9 .对于服用达比加群酯相关的自发性脑出血,可以使用依达赛珠单抗逆转达比加群酯的抗凝作用(∏a类推荐,B级证据\10 .当没有依达赛珠单抗时,可考虑使用活化PCC或PCCs改善止血效果(∏b类推荐,C级证据力11 .当没有依达赛珠单抗时,也可考虑使用肾脏替代治疗降低达比加群酯的血药浓度(∏b类推荐,C级证据X12 .对于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相关自发性脑出血,可考虑静脉给予硫酸鱼精蛋白逆转肝素(∏a类推荐,C级证据)或低分子量肝素(∏b类推荐,C级证据)的抗凝作用。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 查其它的血凝指标。
▪ 腰椎穿刺脑脊液不是筛选TIA的常规检
查,但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考 虑。
▪ 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
序和辅助诊断的检查范踌,如三位老 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 侧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
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 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 TIA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因素。
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 之多。
▪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
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 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 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比较 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 后较好;年轻的TIA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 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 决定治疗。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 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缺 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 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较少出现晕 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 失或癫痫等症状。
▪ (二)辅助检查
▪ 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
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
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延误TIA诊断将会增加.奉中的风险, 例如TIA频繁发作和心室附壁血栓患者 则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有研究 指出发病一周内就医的TIA患者应在一 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评估,必 要时需入院做诊断评估,同时入院能 给高危的患者以密切的观察和必要干 预。
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 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来源于颈 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的动脉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 微栓子脱落,引起颅内供血小动脉闭 塞,产生临床症状,但是栓子很小, 易于溶解,因此闭塞很快消失,血流 恢复,症状缓解。在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患者中,因
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
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1. 脑出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绝大多数为高血压病伴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1.1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病较多,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剧烈的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时发生,数分钟到数小时达高峰,病人可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
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
1.1.1 基底节区出血以壳核出血多见。
轻型:出血量数毫升至30ml,常有内囊损害体征为主要表现: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内囊出血的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主侧大脑半球病变常伴失语症;重型:出血量超过30ml,发病突然,意识障碍重,鼾声明显,呕吐频繁,可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或固定于中央位,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病灶对侧偏瘫,肌张力低,可引出病理反射,如病情发展,则昏迷程度加深,出现去脑强直或四肢弛缓性瘫、中枢性高热。
1.1.2 丘脑出血除对侧肢体瘫痪外,当出血位于侧后方,偏瘫又不重时,可出现丘脑性共济失调,此时通常伴有感觉障碍或感觉运动异常(如偏身共济失调,偏身感觉障碍或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性偏瘫),感觉障碍常较重、失语,行为异常在丘脑出血亦较常见,优势侧半球出血的患者,常常为经皮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非优势侧出血时,常可出现疾病忽视、视空间忽视、语法运用障碍、触觉、听觉、视觉缺失等,上视麻痹和眼球固定,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最为常见。
1.1.3 脑桥出血出血量少时(<5ml)可意识清楚,双眼向病灶侧对侧凝视。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制定方法及应用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制定方法及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在中国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
人脑的重量为1400克左右,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它每分钟的血流量为700~1000毫升,占全心输出量的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如果脑的血液供应减少,脑的功能就随之下降,甚至发生功能障碍。当血流量减少到临界水平时(约为正常水平的50%以下),脑细胞仅能维持几分钟,所以,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而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有两对,一对是颈内动脉,组成颈内动脉系统;一对是椎动脉,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
57如何治疗脑出血合并的上消化道出血
58脑心综合征
59如何治疗心脑综合征
60如何治疗中枢性发热
61脑血管病为什么会引起癫痫发作
62如何治疗脑血管病引发的癫痫
63脑血管病人发生呃逆怎么办
64瘫痪病人伴有疼痛时怎样治疗
65多梗塞性痴呆怎样治疗
66高压氧为什么能治疗脑血管病
67常用的脑代谢活化药物
1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
2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3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
4脑动脉解剖特点及与脑血管病关系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6脑血栓形成
7脑栓塞
8脑出血
9蛛网膜下腔出血
10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何特点
11出血性脑梗塞
12腔隙性脑梗塞
13面积脑梗塞
14脑动静脉畸形
15高血压脑病
(2)脑动脉不像其他部位的血管那样有静脉同行。脑静脉与颈静脉之间有静脉窦形成,它是颅内所特有的结构,这就构成了脑血管病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多样。
(3)脑动脉细、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所以它不易推动和排除随血液而来的栓子,故易发生脑栓塞。脑血管内膜厚、无搏动,又易导致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脂类物质沉积,使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发生脑血栓形成。另外,因脑动脉壁较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破裂出血。如支配基底节、内囊部位的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破裂,引起的脑出血约占55%,故人称“出血动脉”。
脑血管病治疗指南.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脑血管病治疗指南
中国神经内科网
目录
脑血管病
什么叫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发生TIA的原因颇多,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生。
TIA症状繁多,有轻有重,轻者一年数次,重者一日数次,一月数十次。其症状大体可分为两组。一是由于颈动脉系统缺血产生的半侧手足无力、偏瘫、单眼突然黑朦或失明、失语等;一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暴聋及面部感觉障碍。上述两组症状,在同一病人身上可单独出现,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79如何消除和避免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
80健康食谱
81其他研究-脑中风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人脑有哪些主要血管分布?
人脑的重量为1400克左右,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它每分钟的血流量为700~1000毫升,占全心输出量的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如果脑的血液供应减少,脑的功能就随之下降,甚至发生功能障碍。当血流量减少到临界水平时(约为正常水平的50%以下),脑细胞仅能维持几分钟,所以,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而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有两对,一对是颈内动脉,组成颈内动脉系统;一对是椎动脉,组成椎基底动脉系统。
48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未确诊前如何治疗
49怎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0蛛网膜下腔出血怎样治疗
51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放脑脊液的指征和注意事项
52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原则
53脑动脉硬化怎样治疗
54大面积脑梗塞怎样治疗,预后如何
55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怎样治疗
56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
发生TIA后,决不可忽视,应积极防治。首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和其他血管扩张药,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但切不可从事过于激烈的活动,同时切忌过度劳累,保持生活规律化,杜绝酗酒,严格戒烟,合理安排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大豆制品、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胆固醇、眼底、心电图及心功能,发现异常时,积极治疗。
脑动脉有哪些解剖特点,它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大脑的血管比人体其他部位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和梗塞,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它本身的解剖特点所引起的。
(1)脑动脉的管壁结构与人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不同。它的动脉壁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搏动影响脑功能。
29-A脑血管病有哪些先兆症状
29-B中风先兆
30脑血管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31突然头痛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32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病情
33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瞳孔改变有何意义
34脑膜刺激征
35对中风的十种误解
36老年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37脑血管病人脑脊液有何特点
38脑血管造影对诊断脑血管病有何意义
颈内动脉系统 在颈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粗大的动脉,我们用手就可以触到它的搏动,叫做颈总动脉。由颈总动脉分支通往颅内的一条动脉叫做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分出五大分支,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它们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血液,包括颞叶、顶叶和基底节区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两侧五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2/5 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供应小脑和桥脑的血液。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此外,颈内动脉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 在颈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粗大的动脉,我们用手就可以触到它的搏动,叫做颈总动脉。由颈总动脉分支通往颅内的一条动脉叫做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分出五大分支,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它们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的血液,包括颞叶、顶叶和基底节区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两侧五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基底动脉至中脑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2/5 的血液,包括枕叶、颞叶的基底面及丘脑等。椎基底动脉在小脑和桥脑的分支,供应小脑和桥脑的血液。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此外,颈内动脉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68常用的扩张血管药物
69脑血管病人为什么禁忌血压骤降
70哪些中药可以降低血脂
71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72怎样预防脑血管病复发
73脑血管病人怎样预防褥疮发生
74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成药
75遇到有人突然发生脑血管病怎么办
76如何预防老年性痴呆
77脑血管病病人怎样进行家庭护理
78脑血管病人怎样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