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教案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掌握设计和实施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状态。
二、探究活动设计1.确定探究主题: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内容,选择一个适合的探究主题,例如“观察植物繁殖的过程”。
2.确定探究目标:明确希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3.设计探究活动:根据探究目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4.准备实验和材料:根据设计的活动,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草图、样本等材料,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探究同一个问题,互相合作,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三、实施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意识。
2.进行实验: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探索物质的性质和现象背后的规律。
3.讨论和总结:学生进行实验后,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以促进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归纳。
四、评估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讨论,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扩展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收获。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分析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科学领域中发展的潜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模型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实验器材和科学工具等,为学生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应该是积极鼓励创新的,例如可以设置创新角落、设立学生小组等,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第四,设计开放性、情境化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设置开放性且情境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化问题可以使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实验和进行创新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指导者。
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注重自身继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实验过程,自主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
现就如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谈谈我的点滴做法。
1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探究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我在教学《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沫、橡皮、小卵石、空瓶子、小石子、曲别针、胡萝卜、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物体放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的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货物呢?这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呢?还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呢?……学生这一系列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解决的。
2 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交流所获得的成果,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茎越长越高》时,先让学生猜猜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有的说:“茎有支撑作用”、有的说:“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这时老师说:“想办法证明水是怎样被运输的?”学生说:“分组实验,”这时老师又说:“怎样实验呢?”学生说:“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墨水烧杯,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便变化。
”老师说:下面就按同学们说的方法进行试验。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芹菜的茎慢慢变红了,然后老师又让学生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芹菜的茎能运输水分和养料,是因为茎内有许多运输管道。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如 何 在 小 学 科 学 课 堂 中 实 施 探 究 性 学 习
翟 福 成
( 营 市 利 津县 凤 凰 城 街 道 前 刘 小学 , 东 东 营 东 山
《 学 科 学 课 程 标 准 》 出 : 科 学 学 习要 以探 究 性 学 习为 小 提 “ 核 心 , 究 既 是 科 学 学 习 的 目标 , 探 又是 科 学 学 习 的方 式 。亲 身 经 历 以 探 究 为 主 的学 习 活 动 是学 生学 习科 学 的 主 要 途径 。” 皮 亚 杰 指 出 :一 切 真 理 都 要 学 生 自己获 得 ,或 由学 生 自 己重 新 “ 发 明. 至少 由他 重 建 , 不 是 草率 地 传 递 给 他 。 如何 在科 学 教 而 ” 学 中实 现 学 生科 学 探 究 的过 程 , 养 学 生 探 究 的 欲 望 、 究 的 培 探 方 法 、 究 的能 力 呢 ? 根 据 不 同 的 教学 内 容 , 主要 采 用 以下 探 我 j种 教 学 方 法 。 创 设 情 境 诱 导教 学 法 在 教 学 中教 师 要 做 引领 者 、指 导 者 ,学 生 是 主 动 的 探 索 者 . 使 学 生 学 会 如何 学 习 、 何 发 现 问 题 、 要 如 怎样 加 工 信 息 、 如 何 推 理论 证 , 有利 于知 识 技 能 的 迁 移 。爱 因斯 坦 曾说 : 创 造 要 “ 性 地 提 出 问题 比解 决 问题 更 加 重 要 。” 师 首先 要 让 学 生 主 动 教 地 产 生一 种 发 现 问 题 、 出 问题 的学 习心 理 , 且 让 学 生 带 着 提 并 问题 走 向 教材 、 向 自然 、 向科 学 。 先 , 师 根据 教 学 的具 走 走 首 教 体 情 况 , 设 问 题 情 境 , 导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 学 生 产 生 探 究 创 引 使 的 欲 望 。 次 , 发 学 生思 考 , 问题 进 行 大 胆 的 猜 想 假设 。 其 启 对 再 次 . 导 学 生 制 订一 定 的计 划 , 通 过 观 察 实 验 对 所 做 的 猜 想 引 并 假 设 进行 验 证 。第 四 , 织 学 生 在 对 实 验 现 象 进 行 分 析 、 纳 组 归 并 与 同学 交 流 等 一 系 列认 知 操 作 过 程 中 , 找 问 题 的解 决 。 寻 促 进 问题 的解 决 . 后 引 导 学 生 归 纳 总 结 得 出 结 论 。下 面 以 《 最 气 体 的热 胀 冷 缩 》 课 为 例 作 具体 说 明 。 一 ( ) 设 情境 一 创 同学 们 , 天 我 和 徐 老 师 打 乒 乓 球 , 小 心把 乒 乓球 踩 瘪 今 不 了 . 能 帮 老 师想 办 法 让 它鼓 起 来 ? 谁 让 学 生 发 散思 维 A由想 办 法 , 师 不 加 评论 教 教 师 根 据 教 室 现 有 条 件 选 择 用 热 水 方 法 亲 自试 一 试 . 教 师演 示 : 乒 乓 球 放 热 水 中一 烫 就 鼓 起来 了 . 把 . 讨 论 : 到 这 种 现 象 。 想提 出什 么问 题 吗 ? 看 你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什么 乒 乓 球 用 热 水一 烫 就 会 鼓 起 来 ? 为 ( ) 二 启发 思考 请 同学 们 猜 想 一 下 , 什 么 原 因使 球 鼓 起 来 的 ? 是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教育研究84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
“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
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
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
动手操作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动手操作和根据操作的阶段结果合理想象,对于学生理解新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减缓知识坡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他还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科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中新的亮点。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一、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实验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重视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同样是实验课,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传统实验课,实验前演示一遍实验,反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注意自己的操作,强调纪律;实验后不允许随便交谈,走动,教师作讲评。
探究实验课:实验前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实验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实验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并要求学生查找该实验的补充资料。
新课程下的探究实验过程应体现学生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如在《蜗牛》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提了一些观察的要求,然后花了三天时间,带领同学们在学校操场和花园的草丛中捉蜗牛,带到教室饲养,观察蜗牛的自然生存状态,从而准确全面地了解了蜗牛。
二、让科学探究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生活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
同学们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究指导方案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能力。
一、实践探究活动的目标与意义通过科学实验与观察,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同时,实践探究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家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探究活动的安排与步骤1. 确定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确定一个科学实验或观察的主题,可以是与日常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实验或观察主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安全和实用性。
3. 实施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实验或观察。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释。
4. 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对实验或观察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展示:鼓励学生总结实验或观察的过程和结论,可以通过展示板、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与方法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教师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与教师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家庭实践探究的机会和支持。
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并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注意事项与评估方式1. 安全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确保实践探究活动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遵循实验安全规则。
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小学校广安 638007)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笔者试图通过苏教版第四册《空气里有什么》的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为了实施探究式教学,我将本堂课安排在实验室教学。
教师提前备好实验器材,学生分组操作。
课堂实录如下。
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三只一样的蜡烛,分别固定在玻璃片上,像书上第九页上这样点燃,猜一猜,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蜡烛燃烧得最久?学生:纷纷猜测,小组内在争论。
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咱们动手吧。
要注意在三只蜡烛都点燃后要“同时”盖上两只玻璃杯。
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小玻璃杯里的蜡烛最先熄灭,而没罩玻璃杯的蜡烛一直在燃烧。
老师:实验结果与你们猜测的结果一样吗?(大部分同学回答是一样的)。
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板书课题:空气里有什么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实验1.燃烧要消耗部分空气老师: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教师动口,适时点拨。
学生动手)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就行)。
2.不点燃蜡烛,用去底的塑料瓶把蜡烛罩上,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学生汇报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老师: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咱们接着进行实验。
3.把瓶子瓶盖拧松,拿起来(注意不要把蜡烛芯弄湿了);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罩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做实验,小组交流。
先是组内交流,然后是每组推举一名同学发言。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老师:刚才我们观察到,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水不能进入瓶子。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一、明确实验目的和重点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重点,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需要关注哪些重点。
比如,进行变色酸碱指示剂实验,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物质的酸碱性,重点关注变化颜色和PH值的变化。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和重点,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探究兴趣和提高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很强烈的,但受到实验经验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有时候会被实验的一些细节问题卡住,缺乏灵活处理实验过程的能力,有时候需要指导老师给予一些方法上的启发。
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示实验过程,并帮助学生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是一种常用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探究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实验教学是一种团队活动,每个小组人员需要互相协作、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成功的快乐。
同时,还可以通过竞赛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实验教学的效果。
五、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应该加强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知道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宣传实验安全规范,规范实验行为。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小学是科学学科的基础和起点,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成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未来和全面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快速发展,信息量日益增长,未来的世界将更需要具备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人才。
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探究意识的培养探究意识是指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主动思考、发问、探索和创造,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学科学教学应当紧贴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启发和引导,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1)以兴趣为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趣点、经验和想象力作为教学的引导和切入点,加强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启发思维。
(2)注重启发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全面分析,清晰概括,全面思考,从而鼓励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同时,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探究性任务等,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实践和探究。
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小学科学教学应当营造出富于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注意实践操作中事关安全问题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发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基本实验技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注重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的教育,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过程的观察等,这些步骤不仅要求学生在操作时注意细节,还需要学生注重实验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形成一系列科学实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在科学课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科学课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泉山学校罗志强 2012年10月《小学科学课标》指出:“探究性学习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必须贯穿于学生科学学习过程的始终。
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去,在探究中与同学、教师和家长充分合作和分享。
我通过多年的科学课教学探索和实践,在科学课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的体会和认识。
一、关注课前事物,学会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
学,非“问”不明;教,更是非“问”不可。
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科学课探究活动主要是以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课前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事物,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果实和种子》一课时,课前让每一小组学生将搜集到的果实带来,并且每人提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
结果同学们带来了苹果、梨、萝卜,土豆,山芋、洋葱、莲藕、毛豆等。
在果实展览会上,有许多小组的同学都举手想提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果实吗?如果都是,是为什么?如果不全是,又是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就为后面的分组观察活动作了很好的准备。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其实,与科学家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特质诸如猜想、好奇心、实验、创造性、合作、理论建构等同样也是儿童所具备的特点。
譬如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例子,爱迪生会问母亲人为什么孵不出小鸡,瓦特看见水蒸汽将壶盖顶起来了,产生了疑问……正是这些好提问题的习惯引领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积极探索、勇于探索,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很多学者都提出: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
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培养儿童敢想能疑的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条件,提高探究效益。
实验操作是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主要承载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有机会去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并科学地指导生活。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浅谈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是的,与其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念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者教师一个人索然无味地在讲台上做着演示实验,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一做来得有意义和卓有成效。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可以细化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导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那么如何提出问题呢?我们的学生在习惯了“你问我答”的学习模式之后,提问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问题不是凭空产生,它有两大来源。
1、问题来自教材、资料、教师等,在这里要注意问题得与科学概念相结合,得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太浅的问题学生没有兴趣去探究,太深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难以解决,问题必须是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研究探讨之后解决的,对高年级来说,他们已经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整理分析数据了,并能用图示或者文字来汇报研究结果了。
2、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电磁铁的磁力》时,我用串联一个电池的电磁铁吸起了2个垫圈(铁),有学生随即发出疑惑:能不能使电磁铁吸起更多的垫圈?随后,我们确定了“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步骤,进行探究性学习,找寻问题的答案。
(二)、收集数据对于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找到证据,将有用的数据记录下来。
在进行“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这一探究性学习时,学生必须绘制表格,分别记录串联不同个数电池时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和不同线圈圈数时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
(三)、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前面提到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其结论是:串联接入电磁铁的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串联接入电磁铁的电池数量越少,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越少,电磁铁的磁力越小。
谈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原则
谈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原则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享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原则,希望能够给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注重动手实验动手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学生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注重探究性教学三、注重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四、注重情感教育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让学生懂得在实验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实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能力,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事故的发生。
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同时要注重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希望广大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原则,做好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工作,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提高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下面将介绍教案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确定实验目标在教案中,明确实验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实验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年级、学科内容和学习目标相匹配。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要求的总结,确定实验目标。
实验目标可以包括学习特定的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等。
第二步:设计实验流程在设计实验流程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要求,确保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实验的难易程度。
实验流程应该清晰明了,步骤简洁明确,避免冗长复杂的描述。
同时,应该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三步:制定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工具。
实验指导应该具体详细地描述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同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论依据。
在编写实验指导时,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此外,实验指导中还应提供相关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思考过程,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时候及时介入。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步: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探究背后的科学原理。
科学教案实践: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教案实践: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制定科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进行探讨。
一、确定学习目标在制定科学教案前,教师需要先确定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能力,确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根据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实际情况来确定。
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科学实验,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掌握科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和教学目标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
实验目的应该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实验方法应该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2.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教师需要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
实验设备和材料应该符合实验目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
3.组织实验过程:在组织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注意安全事项。
4.分析实验结果:教师需要分析实验结果,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结果的含义,并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科学规律。
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下是几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1.提出问题: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为什么海水会变咸?”,“为什么物体会有声音?”等。
2.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或者是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启发思维: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探讨了其基本原则和具体实践方法。
进一步探究了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以及在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对探究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论部分展望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定义、特点、基本原则、具体实践方法、意义、科学素养培养、作用、比较、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原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种深入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探究式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出色的团队精神。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2 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实验、发现和总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2. 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和合作,促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3. 强调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中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让探究性学习点亮小学科学课堂
让探究性学习点亮小学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略谈几点粗浅体会:一、课始激发探究,创设有效情境创设情境是指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这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要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
如我在教学《气体的热胀冷缩》时,上课开始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
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也就激发了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课中深入探究,形成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止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
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
课中深入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深入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形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知识体系。
如我在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时,先用魔术表演激发孩子学习探究本课的兴趣,然后根据本科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测、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从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制成的物体;继而又通过对各种硬币的探究,以及对教室里各种物体的探究得出判断一件物体是不是铁做的,最准确的方法还是使用磁铁;最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住铁。
这一系列的知识理论形成,都是学生通过深入地进行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来的。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引言科学实验课是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是指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可以提问:“为什么镜子能够反射光?有哪些其他材料也可以反射光?请大家做一个实验来探索一下。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他们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盆正在生长中的植物,并记录下它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进而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和目的设计实验。
例如,在学习水的沸腾点时,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不同海拔地区的水沸腾点是否一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过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来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科学实验课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实验。
例如,在学习磁力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哪些材料会受到磁力的吸引。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堂
小学生科学探究课堂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科学知识,我们需要创设一个积极、开放的科学探究课堂环境。
一、课前准备在科学探究课堂中,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提前研读相关教材,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此外,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顺利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1. 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昆虫的身体被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昆虫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2. 实验操作实验是科学探究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绳子摆放在悬挂的物体上,观察不同长度绳子对摆动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在进行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方式,将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总结和展示科学探究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鼓励他们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展示。
例如,在学习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酸、碱和中性物质的特点,并通过展示板或演示实验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师生互动和鼓励科学探究课堂中,师生互动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积极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逐步深入。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自身具备科学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直接与学生对话的学习模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以教师的质疑为导向开展的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模式基本特点是“动”与“静”,“静”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动”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本文以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为研究的范本,对探究性学习资源在小学的科学学科中是否可行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可用性探究性的小学科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发现学科中的各种技术与工具,但是探究性学习方式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等各方的支持。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之下,要想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须在小学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接触探究性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质疑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创新。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建构性,在课堂学习中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具体的开展方式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解答问题,发现问题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特性就是建构性,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解答问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1]。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师教授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对立存在的,但是这二者并不存在矛盾,传统的教师教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是教师教,探究性是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等等。
在这种学习模式的推动下,学生常常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以积极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逐步深入,小学科学教学提倡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小学学科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育教育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下这也是小学学科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探究性学习资源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死记硬背,教师也不再满堂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运用学习工具和相关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自主或者是小组合作探究才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彰显小学科学学科的理论价值[2]。
二、小学科学学科中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分析(一)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中认为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不能与语言学科相同,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教学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大胆讨论,在课堂上寻找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资源[3]。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教学目标,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的帮助学生开展良好地的探究性教育教学。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培训力度,必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差别,部分教师的教学素质还不能灵活驾驭小学科学的课堂。
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素质,使得教师在获取探究性的教育资源的时候更加便捷,从而将这种素质与能力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学习“动物的卵”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搜集一些青蛙的卵或者是蝌蚪的卵,在上课的时候将这些动物卵放置在玻璃瓶子里面,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动物卵的体态和变化等等。
这样的探究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动物卵的兴趣,体会大自然的真谛。
(二)促进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形式变得越发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不像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教师过多的引导,教师只需要稍微引导一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便可。
因此,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变得灵活起来,教师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起到较好地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米饭与淀粉》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平常吃的米饭是什么味道的?我们在吃米饭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有一点点甜味。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米饭为什么是甜的呢?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讨论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做碘酒和淀粉的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4]。
引导学生大胆使用大米做实验,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明白大米中含有淀粉,这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这个探究性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频繁了,而且二者的沟通也更加有力而灵活,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小学学科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资源的优化措施(一)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课堂上对视频和图片有非常高的兴趣。
当前,我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几乎每一个学校都具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即使是农村的学校也有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网络。
但是不管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人们都不会觉得教学资源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比如为学生展示教学视频。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找寻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创设学习情境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无疑这一堂课是失败的。
科学有效的学习情景必将是丰富而有趣的。
学生在一开始就可以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一种轻松的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比如笔者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的时候,我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创设学习情景,事先我把一节废电池放置在水池之中,提出:我们同学谁有方法将沉到水中的电池的浮到水面上来?这个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这个场景之后,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活跃了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讨论这个问题,在讨论的这个过程中就是学生自主获知答案的能力[5]。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实践活动,体会物体一沉一浮的变化。
并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而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彰显学生探究事物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素质。
(三)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书本上的教学知识。
因此,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时候,灵活使用教材。
比如在笔者教学《我们的身体》这一课中,学生可以自主练习单脚走路,数一数或者是摸一摸自己身体中的骨骼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自己的身体。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科学民主的课堂教学,灵活使用教材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学生在自由环境之中学生,自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眼、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热情,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拓展思维。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开展中,教师应该转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学生的倾听者,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观点的创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有序的课程秩序。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与不同程度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回答问题的乐趣。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小学阶段小学生自我规划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但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近些年的事情,部分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当前教学需求是丰富而多样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样化的。
因此,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需要较宽较广的知识面。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量,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才能不断应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
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有全面而科学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示范实验做法和课题讲解上应当注意把握好课堂节奏,给与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7]。
鼓励学生自主解答问题,质疑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与想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
(五)多元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探究性学习资源进入小学科学课堂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发生变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掺杂探究过程评价,不能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应该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做出的努力等。
只有这样的评价制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探究能力。
四、结语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进入小学科学教学中,是传统小学科学教学的突破,学生的认知不再停留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中,学生在质疑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发展创新型思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融入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当下正是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应用正兴的时候,从以往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探究性学习资源是可以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应用的。
这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观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王相凤.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8(17):45-46.[2]张屹,董学敏,白清玉,熊曳,朱映晖.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的探究参与度研究——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5):86-92.[3]管秉论.小学科学学科中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可用性与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0+137.[4]刘泉.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5]牛平秀. 基于量规的IBL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6]王娜. PBL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7.[7]陈丹,王珠珠.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3-8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