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动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个体的福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行动以及如何选择行动的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其中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是普罗斯夫的认知风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以问题为中心的风格和以解决为中心的风格。

普罗斯夫提出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和员工的认知风格,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提高效率。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和曼戈尔德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如待遇、工作条件和同事关系。

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如晋升机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

4.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中传递和理解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理论是奥西斯和斯茨基的沟通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

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沟通双方的理解能力。

5.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冲突理论是托马斯和坎曼的五阶段冲突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隐蔽冲突、感知冲突、冲突爆发、冲突维持和冲突解决。

管理者需要了解冲突的各个阶段,以制定合适的冲突解决策略。

6.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动机是什么意思解释

动机是什么意思解释

动机是什么意思解释动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dongji,它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内部原因。

动机也叫激励因素或动力,是驱使人行动以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因,即激发人的动作、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推动力量。

在管理心理学中,动机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引起某种活动的原因或推动力;第二是泛指在人们意识中引起一定行为的念头;第三是特指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愿望、理想等心理倾向。

通俗地讲,所谓“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可把这种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的动机称之为内在动机,而把后面两者称之外在动机。

当然,人并非生来只受内在动机支配,许多人同时还会受到外在和内在的各种动机的驱策与支配,但一般情况下都要受内在动机支配,因此,可以将前面的内在动机概括为主导性动机。

如果一个人仅有一个主导性动机,那么他很难超越自己,他必须同时满足其他需求才能继续努力工作。

若他对多重动机毫不介意,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既快乐又成功。

所以,每一位希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首先应确立明确、强烈、稳固的奋斗目标,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充分利用外界刺激(目标)来强化主导性动机,这样,便能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反过来说,没有明确目标、缺乏毅力的人,是绝对无法实现远大抱负的。

正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言:“你的目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你一旦决定了目标,就应该千方百计去达到。

”根据动机的定义,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好奇心,肯钻研,总是会出现结果的,关键看怎么做。

因此,“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规律和奥妙。

对任何问题,追究到底,尽善尽美,由表及里,探索更深层次的道理,那么,认识就能不断提高,理解也能逐步加深,眼界就会变得愈益开阔,思维水平就会逐渐增长,我们就会获得做任何事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精神。

这些都源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动机,动机是驱使我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是鼓舞我们克服困难、改变环境、完成任务的巨大力量。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 现代经意管理观念 • (1)经济效益观念 • (2)时间和信息观念 • (3)效率和创新观念 • (4)流通观念 • (5)人才开发观念 • (6)质量第一观念 • (7)市场竞争观念 • (8)服务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第三节 目标管理
• 一、什么是目标 • 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 (四)价值观的作用 • 价值观是各种思想意识到核心,直接影响个人
对各种观念、事物、行为的判断。人所具有的 价值观可以创造相应的需要,进而会设定相应 的目标或采取相应的需要,进而会设定相应的 目标或采取行动来满足这种需要。而且,价值 观具有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 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 • 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 • 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 (4)选择性。价值观是人出生之后再社会实 践中逐渐萌芽和形成的。儿童时期的“价值观” 是摹仿和吸取父母和亲近的人的言行形成的。 这时的“价值观”是照搬承认的价值观,具有 明显的感性形式,还不能成为价值观。到青年 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个体才开始主管地、 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体 特有的价值观。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管理心理学第六章(1)
• 3、罗克奇的分类 • 工具性价值观: • 以个体行为方式为工具,如有礼貌、诚实、有
责任感等,获得社会的认可 • 终极性价值观: • 是个体以一种行为方式谋求许多终级目的。如
社会认可、友谊、宗教信仰等 • 工具性价值观是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力量和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内在激励机制。

动机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不仅涉及到个人内部的心理过程,还与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以及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和动力。

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促使个体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愿望,如获得成就感、满足好奇心等;外在动机则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如追求奖金、避免批评等。

此外,动机还可以根据其强度和持久性进行分类,分为本能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

二、动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在心理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动机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动机-卫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个体会按照这个层次的顺序来满足需求。

这一理论提出了人类心理需求的层次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次,赫兹伯格提出的动机-卫生理论将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和激励动机两种。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就感、展现自己的能力而进行行动;激励动机则是个体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

这一理论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描述。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个体追求满足三种根本的基本需求:对于能力和能力的满足感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以及自主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动机水平才会最高。

这些理论为心理学者研究和理解个体动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理解和满足个体的动机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学习效果。

三、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动机对个体行为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作业答案)

宁波九三进修学校行政08班、工商行政091、092班管理心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目标管理: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第65页)2、管理人员良好思维品质的“四个学会”:一是指学会广泛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广度的训练);二是指学会深入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深度的训练);三是指学会快速地思维(又称思维速度的训练);四是学会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目的的训练)。

(第71-72页)3、企业的三大资源:一是人力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信息资源。

(第91页)4、心理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第152页)5、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指的是企业跨国经营。

在这一领域中,企业经营哲学与组织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第359页)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4分)1.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 )保持一致的过程。

A.组织B.领导者C.群体D.环境2.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 )四个方面。

A.管理素质B.综合素质C.心理素质D.技术素质3.领导的传统品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定义为( )。

A.天生的B.学习的C.培养的D.社会的4.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把领导者行为分为面向生产与( )两个方面。

A.面向发展B.面向效益C.面向组织D.面向职工5.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PM领导行为类型中,把( )类型的领导行为定义为效率最差的领导行为。

A.PW型B.pm型C.P型D.M型6.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称为( )。

6.需要、动机、目标、激励与管理

6.需要、动机、目标、激励与管理

了解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激发和鼓励;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并指向目标行为的 内在动力。 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自觉地朝企业所期 望的目标努力。 员工的积极性与他们需要是满足程度成正比,也与工 作动机成正比。
感知激励
三、激励的作用
1、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 2、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 一起来 3、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及各组成部分的协调性
理解激励
四、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性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综合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4.需要的分类
● (1)按性质: ● 物质需要:对食物、金饯等的需要,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 需要,又叫生理需要。 ● 精神需要:对文化、道德等的需要,如对文化、地位、成 就、归属的需要等,又叫精神需要。 ● (2)按迫切程度: 间接需要: 比较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它是以理想、志 向的形式表现出来。 ● 直接需要:月前最迫切的、具体的、也较易获得的需要。 ● (3) 按范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统一。
权力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措施
特点 1.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 2.渴望控制别人 3.喜欢参加能够获胜的竞 4.希望能控制整个局势; 激励措施 1.让他们做完整的工作,避 免让他们做协调性的工作;
2.尽量让他们参加工作讨论 ,并参与决策的制定;
5.不喜欢通过团队来完成任务 3.使他们有权控制它们自身 6.害怕失败,并且不愿承认错 的工作。
导致极端满意的因素
成 就 认 可 工作本身 责 任 晋 升 成 长

管理心理学论述题

管理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一、管理活动中,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答:非正式群体是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在加强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以便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

(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在任何一个组织或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某一个非正式群体,有其自行产生和自行消亡的过程和必然性,然而作为非正式群体的总体,却会长期存在。

因此,非正式群体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对待他们的正确态度,只能是首先承认它,而后研究和利用它。

因为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和消极两重功能,所以研究它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积极功能和限制以至克服其消极功能。

因此,管理者应该对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搞清本组织中有哪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条件、背景及其规模;群体的结构、核心人物及其活动方式、目标等等。

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数,进而因势利导,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

绝不能采用简单压制的办法。

因为压制不仅不能限制其消极作用,反而会引起对立情绪和行为,对组织造成损害。

(2)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A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互相信任,凝聚力强等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B利用非正式群体内部压力大、标准化倾向强的特点,作好引导工作,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C利用非正式群体内部信息沟通灵敏、迅速的特点,使其领导能及时收集群体的意见和要求,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

D利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影响大、活动能力强的特点,给予他一定的权利。

E努力使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与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趋于一致,从而使职工获得最佳的工作心理状态。

(3)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A要作好其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进行引导、教育和帮助。

要和他们交朋友,交给他们一定的任务,使他们感受到领导的信任与尊重。

管理心理学范围详解

管理心理学范围详解

10道单选10道多选10道判断一.名词解释9选51.社会认知:又称人际知觉,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的外在表现,推测和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2.冲突:实质上是指个体、群体之间或个体群体内在目标上互不相容、相互排斥而产生的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3.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组织管理环境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4.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所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

5.组织:是人们根据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职能及其责权利形式编配起来的,具有一定层次、一定结构、一定规程的活动实体。

是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的活动实体。

6.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是个人或集体有效地运用集合起来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7.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意见的现象。

8.沟通:即指信息交流。

意见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经由联络渠道,传递与交流信息、思想观点、情感愿望、意见,达到相互了解与理解的过程。

9.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二・简答题6选31.影响社会认知偏见的因素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4、刻板印象(定型效应)5、逻辑错误6、线索偏差7、社交距离(势力范围)7-1身体空间a亲密的距离:0-45cmb私人的距离:45-120cm:用于个人社会交谈和商贸谈判,既亲切又不过分亲密。

c礼貌的距离:1.2-3.6m:此时目光交流起沟通作用。

d公共距离:3.6m以上7-2私有化空间:具有个人性质的领地7-3私人物品7-4私人事件:1m以上:银行,邮局寄信,饭店入住、结账,等等2.决策过程:1、发现问题和确定问题;2、确立目标;3、寻找、拟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拟定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5、验证方案3.群体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1、1938年,美国创造工程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为某广告公司改进群体解决问题首创。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2 教学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二章:组织行为与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管理策略的应用能力第三章:领导心理与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掌握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2 教学内容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角色扮演法:模拟领导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四章: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激励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绩效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2 教学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决策心理与行为6.1 教学目标了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掌握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模拟法:模拟决策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4 教学评估决策模拟: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沟通与冲突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2 教学内容沟通的概念和过程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角色扮演法:模拟沟通和冲突管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沟通和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沟通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沟通和冲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8.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理解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应对模拟法:模拟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4 教学评估压力应对模拟:评估学生对压力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小组讨论法:探讨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4 教学评估团队建设活动:评估学生对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团队管理与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章: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掌握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变革的概念和过程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变革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员工培训与开发11.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掌握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领导力发展与传承12.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理解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掌握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传承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13.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掌握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战略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资源管理和组织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14.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2 教学内容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模拟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4 教学评估情绪管理模拟:评估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组织伦理与责任1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理解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组织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3. 领导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 组织文化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6. 决策心理与行为的过程和影响7. 沟通与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8. 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9. 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0. 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12. 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难点:1. 管理心理学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应用2. 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应用3. 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操作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策略制定5.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护6. 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性与感性平衡7. 有效沟通和冲突解决的实践技巧8. 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平衡策略9. 团队内部动态管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10. 变革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应对阻力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个性化需求满足12. 领导力的连续性和发展传承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的匹配和利用14. 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处理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的管理实践和道德判断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各个层面,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是探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及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及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心情管理,心情的劳动及管理, 应激管理, 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 组织士气和气氛, 组织变革及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区分:1)探讨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探讨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探讨对象,已达到预料和限制行为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探讨,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探讨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 管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学, 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及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及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探讨领域。

4.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及行为亲密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探讨人的行为时,必定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须要通过视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探讨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探讨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 群体, 领导, 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探讨视角和动身点不同而已。

管理心理学(第五版)第05章需要、动机、目标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五版)第05章需要、动机、目标与管理

目标与管理
5.3.1 目标的含义
3)目标与行为 • 动机支配行为,促使人们向一定的目标努力,从而形成各种目标行为。目标
行为一般分三类:
(1)目标导向行为 (2)目标直接行为 (3)目标间接行为
这是指为了达 到目标所表现 的行为。
这是指直接满 足需要和达到 目标的行为。
这是指与当前 目标暂无关系, 而为将来满足 需要作准备的 行为。
动机对人的积极性和行为效果有着直接而又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中的 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便充分而又有效地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因此,研究和了解如何形成人的正确有效的动机,使员工具有 强烈而持久的工作动力,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 要注意掌握员工的 主导动机,有针对 性地对其做思想政 治工作,正确满足 和引导员工的主导 需要。
第5章 需要、动机、 目标与管理
[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需要的含义、特

征和分类,认识需要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明确动

机的含义和分类,掌握动机在管理中的运用;掌握

目标管理的含义,明确目标管理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需要与管理 5.1.1 需要概述
1)需要的含义 • 需要是指人们在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
确立目标,激发期望心理,引导行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 目标过高,令人望而生畏;目标过低,使人轻而易举达到,这都不能激发 人的积极性。此外,还有一个目标价值问题,因为,没有满足人们精神和 物质生活需要价值的目标,同样不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实践证明, 适时地确立适当的目标及目标价值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 法。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概述
• 群体动力 团队管理 沟通 冲突与谈判
• 第四编 领导与组织心理
• 领导行为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苏东水版《管理心理学》 18
• 第一篇 总论
•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 基础理论
• 第二篇 个性心理
• 人的个性 人的需要 人的期望 人的挫折 人性管理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逻辑 36
• (一)两种取向的管理心理学
(一)两种取向的管理心理学 37
• 心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是基于心理的或从个体 角度出发的管理心理学。
• 该种取向看问题比较微观,注重个体层面的问题 和行为背后的潜在机制,侧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 出发,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探讨相关 问题,说明和解释相关现象。
• 心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更关注员工工作倦怠形 成的心理机制,寻求导致其工作倦怠的心理因素 ;如压力感、人格特征、控制点,人口学特征(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
• 管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则更侧重从组织管理的 角度出发,分析员工工作倦怠的形成原因,探查 引起员工工作倦怠的社会、文化、组织条件等, 如职业的行业地位、发展前景等等。
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
这里的“组织”不仅包括企业组织,还涵盖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社会组织。
8
• 三层含义:
• 第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组织管理 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 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 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的全面发展。
14
(五)组织管理 • 组织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由不同结构、不同
层次、不同职能的群体组合而成的系统。

管理心理学-最新网上作业

管理心理学-最新网上作业

作业一单选: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领导心理2、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3、“不信于赏,百姓弗德。

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孙子兵法4、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早期教育5、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6、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倾向性7、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晕轮效应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9、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首因效应10、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11、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现实自我12、自我知觉的核心是()精神自我13、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出现的四种影响较大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14、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人际关系理论15、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判断: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只有少数人是勤奋的是“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要点。

(对)2、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核心是性格的差异(对)3、自我知觉是群体心理发展的标志之一(错)4、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5、管理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包括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及群体人际关系等(对)6、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情况发展,这种效应叫晕轮效应。

(错)7、工人阶级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直爽、讲究实际。

(对)8、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错)9、个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对)10、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了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的气质学说。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 A 套一、名词解释1 、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

3、动机动机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是尊敬还是轻蔑,是爱还是恨,等等。

二、单项选择题1、最新管理理论阶段也被称为( D )。

A、人际关系阶段 B、行为科学形成时期C、“管理科学”阶段D、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2、独立型和顺从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 )A、阿德勒B、荣格C、威特金D、卡特尔3 、阿 Q 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下列哪种防卫方式?( C )A、反向行为B、压抑C、合理化D、升华4、挫折后嚎啕大哭、撕衣咬手……属于下列哪种反应?( C )。

A、攻击B、冷漠C、退化D、幻想5、血压高、心脏病是压力的( A ) 。

A、生理反应B、心理反应C、行为反应D、情绪反应雨A、权威个人B、社会规范C、小群体规范D、单位领导7、“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B )。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投射效应D、近因效应8、适应和(B )是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立足点。

A、交往B、发展C、生存D、学习9、根据卡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 C ) 。

A、命令式B、说服时C、参与式 D 、授权式10、管理心理学中的校园组织文化的含义是( C )。

A、学校中的文娱活动是否多B、学校中教师学历达到高标准C、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管理方式D、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三、判断题1 、现代学校管理应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结构系统,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管理心理感悟心得体会(3篇)

管理心理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深知管理心理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对管理心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管理心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管理心理的重要性管理心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对员工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团队氛围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下是管理心理的重要性:1. 提高管理效率: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管理者制定出更符合员工需求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2. 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心理学知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

3. 培养人才: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有助于管理者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4. 营造良好氛围:管理心理有助于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降低员工流失率。

二、管理心理感悟1. 了解员工需求,关注员工心理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成长需求等。

关注员工心理,就是要关注他们的情绪、价值观、人格特质等方面。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定期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和思想动态。

(2)关注员工的成长,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3)尊重员工的个性,鼓励创新和自我发展。

(4)关心员工的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2. 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团队执行力激发员工潜能是提高团队执行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明确目标,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感受到付出与回报的平衡。

(3)关注员工的优势,发挥他们的特长。

(4)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激发员工的斗志。

3. 建立信任,营造和谐氛围信任是团队和谐的基础。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公平公正,对待员工一视同仁。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霍桑试验:著名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曾于1927——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即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

这为管理学说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方向。

2. 经济人假设:是雪恩人性假设中的一种类型。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效率。

3. 目标管理法:指目标设置和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

4. 正式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集合体。

5. 传统的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个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人性假设的Y理论的基本观点、管理原则与措施。

观点:y理论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是极自然的事,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

②人为了达成已经承诺的目标,能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③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最有意义的报酬。

④只要情况适当,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也能学会争取责任。

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

⑥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只有一部分已被利用。

管理原则与措施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低落都应归于管理。

②应采用参与管理。

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融合原则。

④兼顾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

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食、性、渴等;②安全需要:③爱的需要:朋友、爱情、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 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②技术革新;③环境改善;④人员变化;⑤战略调整。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第4版 第六章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第4版 第六章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1.自觉性与主动性:自发、自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2.因果性:人的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起因,人的动机、需要等都是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3.目的性:人类的行动不仅有起因,更是有目标。

4.持久性、持续性:指导目标完成之前、向新目标调整5.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1)概念:动机是指把能激励人的行为,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新年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引起个体行动,维持该行为,并向某一目标(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过程叫做动机,该行为为动机性行为。

(2).特征:原发性、内稳性、实践活动性(3)机能:始发机能:人的行为发动的动力和根本原因调节、定向、选择机能:是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4)产生:动机一般是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欲望或驱力,而驱力是一种无特定方向的力量,需要、驱力和外界环境结合产生既有力量又有方向的动机,再由动机引导个体进行行动以达到目标(5).产生的条件:内部条件:个体自身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由身心失去平衡而感到的紧张状态或身体不舒服外部条件:个体身外的刺激诱因,声音、色、香味、奖金等管理者应做到,通过员工的外显活动,来了解员工的需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员工的需要,唤醒员工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目的(目标)(1)概念: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2)作用:启动作用、调节作用、激流作用、聚合作用(3)激励作用: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即把目标成为诱因,把诱发动机、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过程。

目标的激励过程主要体现的目标的选择的标准方面:——目标价值或效价标准目标的员工参与度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判断目标的低消耗标准目标的丰富性标准目标的最佳化、满意化标准3.动机与目的的关系一致性:目标属于动机体系的范畴,目标、动机对人类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目标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目标管理(MBO) 目标管理( )
(一)目标管理的提出与定义 目标管理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企业 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 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 努力, 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实施结果的管理方 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 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 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三)动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1、活动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 、 ①两者都属于动力系统的范畴,他们之间的紧密 两者都属于动力系统的范畴, 联系是一致性的具体体现之一; 联系是一致性的具体体现之一; ②动力性与方向性统一(即两者结合变成矢量) 动力性与方向性统一(即两者结合变成矢量) 是一致性的另一种表现; 是一致性的另一种表现; ③还表现在动机与目的的互相转化方面,在一种 还表现在动机与目的的互相转化方面, 行为中是目的的东西,在另一种行为中可能成为动机。 行为中是目的的东西,在另一种行为中可能成为动机。
第二节
需要与激励
一、需要的实质与分类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 需要是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 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 和丰富感被人门体验。 和丰富感被人门体验。需要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 源泉,是一种个性倾向性。 源泉,是一种个性倾向性。
(四)教师(或知识员工)需要的特点 教师(或知识员工)
1、精神需要的强烈性(求知、审美、理想 、精神需要的强烈性(求知、审美、 与信念、追求进步); 与信念、追求进步); 2、归属、尊重、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 、归属、尊重、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 3、成就与创新需要的迫切性(科研、发明、 、成就与创新需要的迫切性(科研、发明、 教学方法、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人才培养); 4、对物质需要的重视以及物质需要的精神 、 丰富性。 丰富性。
3、目标的分类有: 、目标的分类有: ⑴目标导向行为(预备或准备行为)、目 目标导向行为(预备或准备行为)、目 )、 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间接目标行为、 )、间接目标行为 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间接目标行为、 替代目标行为等; 替代目标行为等; ⑵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 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 ⑶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⑷产值、产量等物质性目标与技术、能力、 产值、产量等物质性目标与技术、能力、 文化、思想等观念性(心理性)目标。 文化、思想等观念性(心理性)目标。
3、“替代目标”与“中间目标” 、 替代目标” 中间目标”
动机与目标的复杂关系还表现在“ 动机与目标的复杂关系还表现在“替代目 标”与“中间目标”上。例如,当人的动机行为 中间目标” 例如, 受阻时,往往会寻找另外的“替代目标” 受阻时,往往会寻找另外的“替代目标”以达到 行为的目的。找到合适的替代目标, 行为的目的。找到合适的替代目标,能帮助人摆 脱困境,调动人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另外, 脱困境,调动人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另外,选择 合适的“中间目标” 合适的“中间目标”对于比较遥远的目标能起过 渡作用,有助于终极目标的实现。 渡作用,有助于终极目标的实现。
4、目标选择的主要标准 、 ①目标的价值或效价标准; 目标的价值或效价标准; ②目标的期望(可能性)与概率标准; 目标的期望(可能性)与概率标准; ③目标的低消耗标准; 目标的低消耗标准; ④目标丰富性标准,即一举多得; 目标丰富性标准,即一举多得; ⑤目标的最佳化或满意化标准。 目标的最佳化或满意化标准。
(三)需要的产生
1、需要产生的含义:指一个人从无意识状 、需要产生的含义:
态到有意识地反映和体验到需要的存在; 态到有意识地反映和体验到需要的存在;及对需
要明确地追求。 要明确地追求。
2、需要产生的因素 、 ①需要产生的生理状态; 需要产生的生理状态; ②需要产生的自然情境和社会因素; 需要产生的自然情境和社会因素; ③个人认知因素的影响; 个人认知因素的影响; ④成长性需要发生理论。 成长性需要发生理论。
二、激励及其过程
(一)什么是激励 激励与动机是同义语: 激励与动机是同义语: ①外激励即指外部刺激与诱因激励。 外激励即指外部刺激与诱因激励。 ②内部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 内部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 处在一种激活状态,一切内心要争取的希望、 处在一种激活状态,一切内心要争取的希望、愿 望、意图、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意图、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③内外结合的过程激励。 内外结合的过程激励。
2、活动动机与目的的区别 、
其一,两者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其一,两者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动机是 解决行为动力,目的是解决行为方向; 解决行为动力,目的是解决行为方向; 其二,两者与需要的关系不同, 其二,两者与需要的关系不同,动机由需 要引发,与需要是直接的关系; 要引发,与需要是直接的关系;目的是行为的结 果,其与需要是间接的关系; 其与需要是间接的关系; 其三,同一目标行为, 其三,同一目标行为,可能由不同动机引 起;同样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目标导向行为。 同样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目标导向行为。
(五)人类需要的一般特点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复杂性; 、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复杂性;
2、需要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相关性; 、需要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不同社会 、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觉得时期,人们的 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觉得时期, 需要是不同的。(以不同时期“三大件” 需要是不同的。(以不同时期“三大件”消费需 。(以不同时期 要差异为例) 要差异为目标的具体性; 目标的具体性 职工对设置目标的参与性; ②职工对设置目标的参与性 ③目标过程的及时反馈性; 目标过程的及时反馈性 团体或职工之间应为实现目标而相互有竞争性; ④团体或职工之间应为实现目标而相互有竞争性 目标的困难性与挑战性; ⑤目标的困难性与挑战性 目标的可接受性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⑥目标的可接受性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此外,现代目标管理还提出了:目标的清晰性与战 此外,现代目标管理还提出了 目标的清晰性与战 略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层次性与协调一致性、 略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层次性与协调一致性、创造 性与科学性等特点。 性与科学性等特点。
(二)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与步骤
①目标的制定与确立应做到:发动职工参与;充分占 目标的制定与确立应做到:发动职工参与; 有信息资料;在初定若干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基础上, 有信息资料;在初定若干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择 优确定目标;分层次确定目标。 优确定目标;分层次确定目标。 ②目标的实施应做到:简政放权让下属与职工自主管 目标的实施应做到: 理;注意信息的监控与及时反馈;抓薄弱环节,及时诊断与 注意信息的监控与及时反馈;抓薄弱环节, 修正;抓典型指导全面。 修正;抓典型指导全面。 ③目标完成后的检查与评估应做到:采用专家、领导 目标完成后的检查与评估应做到:采用专家、 与职工相结合的评估;根据目标标准评定绩效; 与职工相结合的评估;根据目标标准评定绩效;根据绩效进 行奖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 行奖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
(二)需要的分类
人类在种族发展过程中, 人类在种族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持生命和 延续后代,形成了某些天然的生理需要( 延续后代,形成了某些天然的生理需要(衣、食、 住、行、性、避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 避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形成了高级的物 质和精神需要(交往、成就、尊重等)。 质和精神需要(交往、成就、尊重等)。
(二)激励过程
1、激励过程的含义—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 、激励过程的含义 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 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 通过实际的而行为活动实现目标, 通过实际的而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 足而告终的全过程。 足而告终的全过程。 2、激励过程包含三种基本变量(即刺激变量; 、激励过程包含三种基本变量(即刺激变量; 需要、动机、个性等机体变量;行为反应变量) 需要、动机、个性等机体变量;行为反应变量)之 间的互动关系。 间的互动关系。 激励过程的本质,是由刺激变量(客观刺激、 激励过程的本质,是由刺激变量(客观刺激、 目标、诱因)等引起机体变量(有个性的个体、 目标、诱因)等引起机体变量(有个性的个体、需 要与动机等)产生激活与兴奋状态, 要与动机等)产生激活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 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