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迭代最近点算法综述
简述ic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简述IC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工作原理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是一种三维点云配准算法,它通过对两个点云之间的点进行匹配,估计出两个点云之间的刚体变换关系,从而实现点云的配准。
ICP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选择一个点云作为参考点云,将另一个点云作为待配准点云。
2.点云匹配:对于待配准点云中的每个点,通过最近邻搜索找到在参考点云中最接近的点,建立起点对。
通过这些点对,可以计算出两个点云之间的刚体变换关系。
3.刚体变换:根据点对计算出的刚体变换关系,对待配准点云进行变换,使其与参考点云对齐。
4.重复迭代:重复执行点云匹配和刚体变换的步骤,直到收敛得到满意的配准结果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应用ICP算法由于其简单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感知、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
以下是ICP在一些应用中的具体应用例子:1.三维重建:通过对多个视角下的点云配准,可以实现对三维物体的重建。
ICP算法可以用于对两个视角之间的点云进行配准,从而实现多视角点云的融合和重建。
2.目标跟踪:在计算机视觉中,目标的跟踪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ICP算法可以用于目标的模型重建和跟踪,通过将实时获取的点云与目标模型进行配准,可以实现目标的位置和姿态的估计。
3.机器人定位:在机器人定位和导航中,ICP算法可以用于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定位。
通过比较机器人实时获取的点云与之前建立的地图点云,可以实现机器人的位姿估计和定位。
4.医学图像处理:ICP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头部磁共振成像中,可以通过ICP算法对不同时间步的头部图像进行配准,实现对头部结构的变化的分析和定量测量。
以上只是ICP算法的一些常见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还有更多的领域可以使用ICP算法实现点云配准和对齐。
总结起来,ICP算法是一种用于点云配准的经典算法,通过匹配两个点云之间的点,估计出刚体变换关系,从而实现点云的对齐和重建。
二维点云配准的交换截取迭代最近点
二维点云配准的交换截取迭代最近点
裴晓淞
【期刊名称】《数字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23(41)2
【摘要】为解决传统ICP(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1]算法的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误差大、计算量大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ICP算法缺点的成因,针对问题,提出了截取机制和交换机制,在两者协同作用下,经过大量模拟实验将平均误差减小了83.6%,计算时间减小了42.4%,且由数据显示,能有效地减少一部分局部最优的情况。
点云是通过测量仪器扫描物体而生成的点数据的集合。
点云的配准在生活生产中,可以产生许多有价值的应用如:数字自动化生产、自动驾驶、医学图像配准等。
点云的配准问题分为粗配准和精确配准两部分[2],最常见的、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精确配准算法是由Rusu等人提出的ICP[1]算法。
二维ICP算法在激光领域的图像处理也产生了很多应用[3],但是配准的效果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裴晓淞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3
【相关文献】
1.应用改进迭代最近点方法的点云数据配准
2.基于概率迭代最近点的点云配准算法
3.基于正态分布变换与迭代最近点的快速点云配准算法
4.应用改进迭代最近点方法的三维心脏点云配准
5.基于迭代最近点的三维点云配准改进算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义icp算法 python
语义icp算法python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ICP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是一种用于计算两个点云之间的最佳对应关系的算法。
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及地图建模等领域中,ICP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点云配准、三维重建等任务中。
语义ICP算法则在传统的ICP算法基础上加入了语义信息,使得配准结果更加准确且语义一致。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语义ICP算法的原理及其在Python中的实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算法。
一、语义ICP算法原理ICP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的算法,其原理如下:(1)初始化:假设有两个点云A和B,需要找到一个变换矩阵T,使得点云A经过变换后能够与点云B最好地对齐。
初始时,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初始变换矩阵T0。
(2)对应点对匹配:通过计算点云A中每个点与点云B中所有点之间的距离,找到最近的点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3)计算最优变换矩阵:根据对应点对的关系,使用最小二乘法等优化方法计算出最优的变换矩阵T。
(4)更新点云A:根据新的变换矩阵T,更新点云A的位置。
(5)重复步骤2至4,直到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语义ICP算法在传统ICP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语义信息,使得配准结果更加准确且符合语义要求。
其原理如下:(1)数据预处理:对点云进行语义分割,将点云的每个点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地面点、建筑物点等。
(2)点对匹配:在配准过程中,优先考虑语义信息相同的点对,进行对应关系的匹配。
(3)残差计算:在计算配准误差时,根据语义信息对不同类别的点赋予不同的权重,使得误差更加准确地反映配准结果。
(4)最优变换矩阵计算:在计算最优变换矩阵时,考虑了语义信息的影响,使得配准结果更加符合语义要求。
(5)迭代优化: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不断更新点云位置及变换矩阵,直至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二、Python实现语义ICP算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语义ICP算法。
点云注册方法
点云注册方法什么是点云注册方法?点云注册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的目标是将多个点云数据集对齐,使它们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同一个场景。
点云数据是一种由大量的点组成的三维数据集,每个点都有自己的坐标和属性信息。
点云注册方法可以用于三维重建、目标识别、姿态估计等领域。
为什么需要点云注册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往往无法直接获取完整的场景信息。
相反,我们通常只能通过多个传感器或视角获取到不同的局部信息。
这些局部信息可以表示为点云数据集,但它们之间的坐标系和尺度可能不一致。
因此,我们需要点云注册方法将它们对齐,以获得更完整、准确的场景信息。
基本原理点云注册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点云之间的几何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它们对齐到同一个坐标系中。
常用的点云注册方法包括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算法、特征匹配算法和基于优化的方法。
1. 迭代最近点(ICP)算法ICP算法是最常用的点云注册方法之一。
它通过迭代的方式寻找两个点云之间的最佳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刚体变换将它们对齐。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选择一个初始变换矩阵,将源点云变换到目标点云的坐标系中。
2.最近点匹配:对于源点云中的每个点,找到目标点云中与之最近的点,并建立对应关系。
3.计算变换:根据建立的对应关系,计算源点云到目标点云的刚体变换矩阵。
4.更新变换:将源点云按照计算得到的变换矩阵进行变换。
5.终止条件:重复执行步骤2至4,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如变换矩阵的收敛)。
2. 特征匹配算法特征匹配算法是一种基于点云局部特征的注册方法。
它通过提取点云中的特征描述子,如法向量、形状特征等,然后通过匹配这些特征描述子来找到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
与ICP算法相比,特征匹配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局部性。
具体步骤如下:1.特征提取:对于源点云和目标点云,分别提取局部特征描述子。
2.特征匹配:对于源点云中的每个特征描述子,找到目标点云中与之最相似的特征描述子,并建立对应关系。
迭代最近点算法
迭代最近点算法
迭代最近点算法,简称“ITNC”,是一种很流行的有效的优化方法,它可以解决最优化问题的box-constrained最小化。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可行区解决最优化问题。
ITNC被称为“迭代最近点”,因为它是通过搜索可行域的最近的点,并选择
的最近点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解,然后用此解替代原来的解,基于改进的解重新搜索最近点,以此循环,直到任一准则达到精度或者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即可停止该迭代最近点算法,得到最优解。
ITNC的搜索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精确的最近点,使之作为一个有效的初始值,以
便有效地搜索最优解。
由于搜索最近点涉及多对比较,该算法采用排序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
此外,迭代最近点算法可以根据优化评价函数选择空间,以有效地优化可行域上的最优解。
ITNC也能根据变量更新策略来搜索最优解,从而降低计算时间,避免算
法无效。
当前,迭代最近点算法在众多最优化算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它的优点在于算法简单,计算效率高,可以很好地处理一些有约束条件的问题。
另外,ITNC还可以求解多变量问题,因为变量刷新策略可以指导算法朝向最优解。
但是,由于范围有限和对精度的要求,当解空间很大时,ITNC的收敛速度会变慢,从而影响算法的精度。
总之,迭代最近点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最优化方法,有着诸多优化算法中独特的优势,无论是用于约束最优化的求解,或者多变量的求解处理,它都可以发挥其独到的优势,从而被广泛应用。
[论文]ICP算法
ICP算法迭代最近点算法(ICP)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学者开始对点集数据的配准进行了大量研究。
1987年,Horn[1]、Arun[2]等人用四元数法提出点集对点集配准方法。
这种点集与点集坐标系匹配算法通过实践证明是一个解决复杂配准问题的关键方法。
1992年,计算机视觉研究者Besl和Mckay[3]介绍了一种高层次的基于自由形态曲面的配准方法,也称为迭代最近点法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
以点集对点集(PSTPS)配准方法为基础,他们阐述了一种曲面拟合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四元数的点集到点集配准方法。
从测量点集中确定其对应的最近点点集后,运用Faugera和Hebert提出的方法计算新的最近点点集。
用该方法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残差平方和所构成的目标函数值不变,结束迭代过程。
ICP配准法主要用于解决基于自由形态曲面的配准问题。
迭代最近点法ICP最近点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和补充。
Chen 和Medioni[4]及Bergevin等人[5]提出了point-to-plane搜索最近点的精确配准方法。
Rusinkiewicz和Levoy提出了point-to-p rojection搜索最近点的快速配准方法。
Soon-Yong和Murali提出了Contractive-projection-point搜索最近点的配准方法。
此外,Andrew和Sing[6]提取了基于彩色三维扫描数据点纹理信息的数据配准方法,主要在ICP算法中考虑三维扫描点的纹理色彩信息进行搜索最近点。
Natasha等人[7]分析了ICP算法中的点云数据配准质量问题。
[8]一、基本原理[3]三维空间R3存在两组含有n个坐标点的点集PL和PR,分别为:和。
三维空间点集PL中各点经过三维空间变换后与点集PR中点一一对应,其单点变换关系式为:(0-1)上式中,R为三维旋转矩阵,t为平移向量。
在ICP配准方法中,空间变换参数向量X可表示为[9] 。
一种改进的迭代最近点算法
一种改进的迭代最近点算法①An Improved Iterative Closest Points Algorithm蒋成成 胡同森 周 维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摘 要:不管在三维人脸识别中或点云配准中,ICP(迭代最近点)算法都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匹配算法。
然而对于大数据集,ICP的时间效率很低,这限制了其在各方面的使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ICP算法,因为它基于Delaunay剖分,我们称它为Delaunay-ICP。
所有的实验是在P4 2.0,1G内存,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的PC机上完成,结果表明,Delaunay-ICP的时间效率比ICP优秀。
关键词:三维点集 ICP算法单位四元数 Delaunay剖分 Delaunay-ICPICP算法[1]是三维人脸(或点云等等)配准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匹配算法,它通过迭代优化矩阵,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对目标点集上的每个点,在参考点集中寻找最近点,并利用这样的对应点,计算相应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将其用于目标点集上,得到新的目标点集并进入下次迭代过程,最终得到优秀的转换矩阵,实现两点集的精确配准[2]。
1引言最初提出的ICP算法,它的计算效率不高,问题主要在于寻找最近点的过程,因为它需要目标点集的每个点都与参考点集的所有点进行比较来确定相应的最近点,基于此,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算法做出来很多改进,如:①用点的切平面来逼近点云[3],最后归结为求点到切平面的最小二乘距离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速度仍然很慢。
②结合逆向定标法和随机搜寻法提高速度,但会对配准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4]。
③使用ICL 算法[5],通过直接对两个点云集中的点连线并寻找对应线段的配准。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维Delaunay剖分(这里取n=3)[6]的ICP,它在原始的ICP基础上,在寻找最近点的时候使用n维Delaunay剖分,它把对应点集剖分成一组单纯形,每个单纯形由四个点构成,在寻找最近点的时候,从这些单纯形入手,大大提高了时间①收稿时间:2008-11-03效率。
ICP系列算法的描述与对比
ICP系列算法的描述与对比【摘要】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系列算法是一种用于三维重建和匹配的常用算法,本文将对ICP算法及其改进进行描述和对比。
首先介绍ICP算法的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
随后讨论ICP改进算法的描述和性能对比。
最后探讨ICP算法在三维重建中的具体应用。
在总结ICP系列算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ICP系列算法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算法,为三维重建和匹配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ICP系列算法、描述、对比、原理、优缺点、改进、性能对比、三维重建、应用、总结、展望、适用领域、发展趋势1. 引言1.1 ICP系列算法的描述与对比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系列算法是一种用于三维重建和配准的常见算法。
该算法通过迭代优化点云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模型间的匹配和对齐。
ICP系列算法包括传统的ICP算法、基于特征的ICP算法、快速ICP算法等多种变种,每种算法在不同的场景下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ICP算法描述与原理:ICP算法通过不断迭代,将两个点云数据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应点匹配,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出最优的刚体变换矩阵,从而实现点云的配准和重建。
ICP算法优缺点对比:ICP算法具有简单易实现、计算速度较快的优点,但在大规模点云数据和遮挡较多的情况下存在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
ICP改进算法描述:针对传统ICP算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改进算法,如基于局部特征的ICP算法、加速ICP算法等,通过引入更多信息或优化策略来提高配准精度和效率。
ICP改进算法性能对比:改进算法相较于传统ICP算法,在配准精度和速度上有所提升,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下表现有所差异。
ICP算法在三维重建中的应用:ICP系列算法在三维重建、SLAM、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模型间的对齐与融合。
激光slam中的icp算法
激光SLAM中的ICP算法激光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是指通过激光传感器获取环境的三维信息,实现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同时实现自我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算法。
其中,ICP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算法是激光SLAM中最常用的配准方法之一,通过迭代优化对应点对之间的误差,来估计机器人的姿态和构建准确的地图。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SLAM中的ICP算法,包括算法原理、基本步骤、参数设置和优化策略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应用ICP算法。
1. ICP算法原理ICP算法是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点云配准方法,通过计算匹配点对之间的最小距离来估计机器人的位姿变换,并通过迭代优化来逼近最佳匹配结果。
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1.初始化位姿估计:首先需要给定机器人的初始位姿估计,可以通过初始传感器读数或其他方式获得。
2.匹配点对搜索:根据当前位姿估计,将参考点云(地图)中的点变换到当前点云坐标系下,然后通过搜索找到当前点云中与参考点云最近的点作为匹配点对。
3.计算误差:根据匹配点对,计算其坐标差异,并定义为误差。
4.优化位姿估计:通过迭代优化,调整当前位姿估计,使得匹配误差最小化。
5.终止条件检查:根据设定的终止条件(如最大迭代次数或误差阈值),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3步。
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到算法收敛或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
2. ICP算法步骤ICP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Step 1: 初始化位姿估计根据传感器读数或其他方式,给定机器人的初始位姿估计。
Step 2: 匹配点对搜索将参考点云变换到当前点云坐标系下,然后通过搜索找到当前点云中与参考点云最近的点作为匹配点对。
Step 3: 计算误差计算匹配点对之间的坐标差异,定义为误差。
Step 4: 优化位姿估计通过迭代优化,调整当前位姿估计,使得匹配误差最小化。
基于SIFT_特征点提取的ICP_配准算法
1 传统 ICP 算法机理和特性分析
传统 ICP 算法机理框图如图 1 所示ꎮ 通过分
抽样一致性算法ꎬ随机选择四对局内点进行多次
析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ꎬ求解最优
迭代ꎬ计算出最佳变换矩阵ꎬ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
刚体变换矩阵ꎬ 使用该矩阵更新源点云的位置ꎮ
棒性ꎬ能够处理含有异常值的点云数据ꎬ但耗时较
为最优刚体变换矩阵中的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ꎮ
令 Rk = R(q Rk )ꎬR 表示矩阵旋转操作ꎬt k = q tk ꎮ
3) 求得最优 R k 和 t k ꎬ按照 S k + 1 = R k S0 + t k 更
新位置ꎬS0 表示初次迭代的源点云集ꎮ 计算距离
均方误差值 d k ꎬ计算式为
dk =
1
∑ ‖x iꎬk - S iꎬk +1 ‖2
N i =1
N
(1)
式中:S iꎬk +1 和 x iꎬk 分别为源点云集和对应点集合
中的第 i 个点ꎻN 为对应点个数ꎮ
沈 阳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50
图 1
第 43 卷
传统 ICP 算法机理框图
Fig. 1 Block diagram of th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ICP algorithm
Key words: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ꎻ the iterative closest point algorithmꎻ 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ꎻfeature pointsꎻfast point feature histogram
点云配准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初始配准和精
ICP迭代最近点算法综述
迭代最近点算法综述摘要:三维点集配准问题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作为解决三维点集配准问题的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算法,ICP算法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一种全新的思路从配准元素的选择、配准策略的确定和误差函数的求解等3个方面对三维点集配准的ICP算法的各种改进和优化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关键词:三维点集;迭代最近点;配准1引言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三维点集配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它在表面重建、三维物体识别、相机定位等问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1]。
对于三维点集配准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如点标记法、自旋图像、主曲率方法、遗传算法、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等等,这些算法各有特色,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能够解决配准的问题。
但是应用最广泛的,影响最大的还是由Besl和Mckay在1992年提出的迭代最近点算法[2](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它是基于纯粹几何模型的三维物体对准算法,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以及高的精确度,很快就成为了曲面配准中的主流算法。
随着ICP算法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者对ICP算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该算法的缺陷和特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推动了这一重要算法的发展。
本文着眼于ICP算法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ICP算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其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对于该算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做了简单的论述。
2ICP算法原理2.1ICP算法原理ICP算法主要用于三维物体的配准问题,可以理解为:给定两个来至不同坐标系的三维数据点集,找出两个点集的空间变换,以便它们能进行空间匹配。
假定用{}表示空间第一个点集,第二个点集的对齐匹配变换为使下式的目标函数最小[3]。
ICP算法的实质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优匹配算法,它重复进行“确定对应关系点集—计算最优刚体变换”的过程,直到某个表示正确匹配的收敛准则得到满足。
ICP 算法的母的是找到目标点集与参考点之间的旋转R和平移T变换,使得两匹配数据中间满足某种程度度量准则下的最优匹配。
点云平面拟合方法
点云平面拟合方法摘要:一、引言二、点云平面拟合方法概述1.点云数据简介2.平面拟合方法分类三、常见点云平面拟合算法介绍1.最小二乘法2.迭代最近点(ICP)算法3.局部加权回归(LWR)算法4.泊松表面拟合(PSF)算法四、算法比较与分析1.拟合精度2.计算效率3.适用场景五、我国点云平面拟合技术应用案例1.建筑领域2.土地测绘3.城市规划与管理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人工智能与点云平面拟合的结合2.跨领域应用拓展3.高精度、高效拟合算法的研究正文:一、引言随着三维扫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点云数据处理已成为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点云数据包含了大量的空间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使其转化为有用的高精度二维平面图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对点云平面拟合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常见算法及其应用,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二、点云平面拟合方法概述1.点云数据简介点云数据通常是由三维扫描仪、激光雷达等设备采集得到的一系列空间点,这些点包含了物体表面的几何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
在进行平面拟合之前,需要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降采样、分割等。
2.平面拟合方法分类根据拟合对象的不同,点云平面拟合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整体点云为拟合对象,如最小二乘法、迭代最近点(ICP)算法等;另一类是以局部区域为拟合对象,如局部加权回归(LWR)算法、泊松表面拟合(PSF)算法等。
三、常见点云平面拟合算法介绍1.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基于最小化误差的优化方法,通过求解最小二乘问题来得到最佳拟合平面。
该方法简单易懂、计算量较小,但对噪声敏感。
2.迭代最近点(ICP)算法ICP算法通过不断迭代寻找最优变换矩阵,使点云之间的误差最小。
该方法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计算效率较低。
3.局部加权回归(LWR)算法LWR算法在局部区域内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能够适应点云的局部变化,拟合精度较高。
matlab中的icp配准算法 -回复
matlab中的icp配准算法-回复Matlab中的ICP配准算法引言:在计算机视觉和三维重建的领域中,三维点云配准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任务。
它的目标是找到两个或多个点云之间最优的刚体变换,以使得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最接近或重合。
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点云配准算法,它在配准过程中迭代地最小化给定两个点云之间的误差。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中的ICP配准算法,以及如何根据ICP的步骤和原理来实现这个过程。
一、ICP算法的原理ICP算法的原理非常直观:给定两个点云A和B,我们首先随机选择一个参考点云,然后在每一次迭代中,通过找到对应点对来计算两个点云之间的刚体变换。
通过迭代的方式,我们不断优化刚体变换,直到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具体而言,ICP算法的步骤如下:1. 选择一个参考点云A和一个待配准点云B。
2. 计算A和B之间的点对对应关系。
常见的方法包括最近点匹配和最佳尺度恢复。
3. 在计算对应点对之后,通过应用最小二乘法或SVD分解来计算AB之间的刚体变换。
这个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缩放。
4. 将B点云应用到变换矩阵中,得到变换后的B'点云。
5. 重复步骤2-4,直到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常见的停止条件包括最大迭代次数、点对之间的平均误差或变换矩阵的收敛程度。
二、使用Matlab实现ICP算法在Matlab中,ICP配准算法可以使用PointCloudRegistration和PointToPlaneRegistration这两个函数来实现。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ICP配准代码示例:matlab加载点云数据load('PointCloudA.mat');load('PointCloudB.mat');设置ICP参数param = registration.icp;设置最大迭代次数param.MaximumIterations = 100;设置迭代终止的条件param.Tolerance = 1e-6;执行ICP配准[tform,PCB_registered] = pcregistericp(pointCloudB, pointCloudA, param);可视化结果figure;pcshow(PCB_registered);title('ICP Registration Result');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先加载了两个点云数据文件PointCloudA和PointCloudB,然后设置了ICP的参数,如最大迭代次数和迭代终止的条件。
ICP实际工作流程及处理流程
迭代最近点算法ICP进行数据拼接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迭代最近点)算法是一种迭代计算方法,主要用于计算机视觉中深度图像的精确拼合,通过不断迭代最小化源数据与目标数据对应点来实现精确地拼合。
基本思想是:根据某种几何特性对数据进行匹配,并设这些匹配点为假想的对应点,然后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求解矩阵参数。
再利用这些矩阵参数对数据进行变换。
并利用同一几何特征,确定新的对应关系,重复上述过程并进行迭代计算。
ICP算法特性分析在三维点云拼接的各种应用中,ICP算法的使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ICP算法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配准效果;第二可以处理三维点云、参数曲面等多种形式表达的曲面,也就是说该算法对曲面表示方法独立;第三不必对待处理的点云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第四在较好的初值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好的算法收敛性。
如图所示在RISCAN PRO中也提供相应的ICP算法拼接方式,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对点云数据进行高精度的姿态纠正。
类似Octree空间分割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割,在每个晶格网内选取相对于的点进行空间建模已获得最佳平面模型法线。
通过设置最小(最大)的栅格来对点云进行积分,每个栅格内对点云进行平面的建模,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通过最少多少点来进行平面的建模,上图中的设置为5个点,当建立好模型之后便可以得到相应平面的法线方向,通过大量的栅格的建立来确定大量点云的相对法线方向。
通过实际的建模可以法线在垂直方向及平行方向,多占数据的法向量的法线均匀建立,多站数据姿态可以通过这些相对应的法向量方向进行多站方向姿态的配准工作。
通过法向量的配准,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完成数据拼接工作。
完成的数据拼接工作。
实际工作流程:外业工作跟以前一样扫描至少4个标靶点,已计算出扫描仪中心位置及粗略仪器姿态参数。
内业处理过程导入已知坐标进行单站坐标系纠正工作,最好建立虚拟坐标系统。
拼接工作主要是使用Plane patch filter工具,对点云数据进行批量法线建模工作新版本的软件加入了最大,最小晶格网搜索工具,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拼接结果,以前版本的软件只有单一的晶格网设置,无法做到精度很高的点云匹配工作,用户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来进行实际的参数的设置。
matlab icp算法
matlab icp算法Matlab中的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点云配准方法,它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点云进行对齐,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ICP算法主要分为两种:基于点的ICP和基于面的ICP。
基于点的ICP算法步骤:1. 初始化:将待配准点云P和目标点云Q读入Matlab环境中,并初始化变量。
2. 匹配:对待配准点云中每一个点p,找到目标点云中距离最近的点q,并将它们匹配起来。
3. 计算变换矩阵:根据匹配得到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待配准点云相对于目标点云需要进行的旋转、平移变换矩阵。
4. 应用变换矩阵:将待配准点云按照计算得到的变换矩阵进行变换,使其与目标点云重合。
5. 判断是否收敛:检查变换后的待配准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是否已经足够接近,如果是,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二步继续匹配。
基于面的ICP算法步骤:1. 初始化:将待配准网格模型M和目标网格模型N读入Matlab环境中,并初始化变量。
2. 计算法线向量:对待配准网格模型M和目标网格模型N中的每个面,计算出其法线向量。
3. 匹配:对待配准网格模型M中每一个顶点v,找到目标网格模型N 中距离最近的面,并将它们匹配起来。
4. 计算变换矩阵:根据匹配得到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待配准网格模型相对于目标网格模型需要进行的旋转、平移变换矩阵。
5. 应用变换矩阵:将待配准网格模型按照计算得到的变换矩阵进行变换,使其与目标网格模型重合。
6. 判断是否收敛:检查变换后的待配准网格模型与目标网格模型之间是否已经足够接近,如果是,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三步继续匹配。
ICP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机器人导航、三维重建、虚拟现实等。
在Matlab中使用ICP算法可以方便地进行点云或者网格模型的配准操作,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参数调整以获得更好的配准效果。
slam icp算法原理
slam icp算法原理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的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是一种在点云处理中广泛使用的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
1.对应点求解:首先,给定两个点云集合,即源点云和目标点云。
ICP算法通过迭代寻找源点云和目标点云之间的最佳对应点。
2.建立对应关系:通过对应点的求解,可以建立源点云和目标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
3.旋转和平移矩阵求解:根据对应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使得源点云经过旋转和平移后与目标点云对齐。
4.迭代优化:通过不断迭代寻找最佳对应点,并更新旋转和平移矩阵,使得源点云逐渐逼近目标点云。
总的来说,ICP算法的原理是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对应关系,使得两个点云之间的对齐误差最小化。
这种算法在机器人视觉、三维重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icp迭代最近点原理
icp迭代最近点原理
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是一种用于点云配准的迭代算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迭代,寻找两个点云之间的最佳刚性变换(旋转和平移),以最小化点云之间的差异。
在ICP算法中,每次迭代包括以下步骤:
1.搜索最近点:在待配准的点云P中选取一个点p,然后在基准点云M中寻找距离p最近的点m,作为一对对应点。
2.计算变换:根据点对(p,m)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刚性变换矩阵(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
3.应用变换:将点云P中的每个点应用刚性变换矩阵,得到新的点云P'。
4.评估差异:计算新点云P'与基准点云M之间的差异,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如差异小于预设阈值),则停止迭代;否则,将新点云P'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重复步骤1至步骤4。
通过不断迭代,ICP算法能够逐渐逼近最佳的刚性变换矩阵,使得点云之间的差异最小化。
在实际应用中,ICP算法广泛应用于点云配准、三维重建等领域。
ICP系列算法的描述与对比
ICP系列算法的描述与对比1. 引言1.1 ICP系列算法简介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系列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点云配准算法,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ICP算法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点云数据集之间的相似性最大化,从而实现点云的配准和重建等任务。
ICP系列算法包括传统的ICP算法、带有距离加权的ICP算法、多尺度ICP算法、快速ICP算法以及基于特征的ICP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不同的场景和应用中展现出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ICP系列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最小化两个点云之间的距离度量来优化点云的配准。
算法首先寻找对应点对,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最优的转换矩阵,使得两个点云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通过多次迭代,算法逐渐收敛并得到最优的配准结果。
ICP系列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点云配准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点云配准任务。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ICP算法的原理、变种算法、优缺点以及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2. 正文2.1 ICP算法原理ICP算法原理是一种基于点云配准的算法,主要用于解决点云数据之间的配准和对齐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最小化点云之间的均方误差来找到最佳的刚性变换矩阵,从而使得两个点云能够最好地重叠在一起。
ICP算法的核心步骤包括:初始化,点云匹配,计算最优变换矩阵,更新点云位置。
在初始化阶段,通常会随机选择一些点作为初始对应关系。
然后在点云匹配阶段,利用最近点匹配的方法来找到两个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
接着,通过最小化点云之间的距离来计算最优的刚性变换矩阵,通常采用迭代的方式来优化这个过程。
更新点云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收敛。
ICP算法的关键优势在于其简单直观的原理和易于实现的特点,同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ICP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初始对应关系的敏感性、对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以及计算复杂度较高等。
ICP算法在点云配准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也需要结合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变体算法来提高其性能。
ICP算法——精选推荐
ICP算法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即迭代最近点算法,是经典的数据配准算法。
其特征在于,通过求取源点云和⽬标点云之间的对应点对,基于对应点对构造旋转平移矩阵,并利⽤所求矩阵,将源点云变换到⽬标点云的坐标系下,估计变换后源点云与⽬标点云的误差函数,若误差函数值⼤于阀值,则迭代进⾏上述运算直到满⾜给定的误差要求.ICP算法采⽤最⼩⼆乘估计计算变换矩阵,原理简单且具有较好的精度,但是由于采⽤了迭代计算,导致算法计算速度较慢,⽽且采⽤ICP 进⾏配准计算时,其对配准点云的初始位置有⼀定要求,若所选初始位置不合理,则会导致算法陷⼊局部最优。
Align 3D Data如果空间中两组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经明确,则很容易求得两者之间的刚性变换,即旋转和平移共6个参数,但这种对应关系⼀般很难事先知道。
ICP算法假设两组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最近点确定,⼀步步将源点云P匹配到⽬标点云Q。
ICP算法主要包含对应点确定和变换计算更新,简要流程如下1. 在源点云P中选择⼀些随机点p i,i=1,2,⋯,n2. 在⽬标点云Q中找到每个点p i的最近点q i3. 剔除⼀些距离较远的点对4. 构建距离误差函数E5. 极⼩化误差函数,如果对应点距离⼩于给定阈值设置,则算法结束;否则根据计算的旋转平移更新源点云,继续上述步骤。
Basic ICP传统的ICP算法主要有两种度量函数,即point-to-point和point-to-plane距离,⼀般来说,point-to-plane距离能够加快收敛速度,也更加常⽤。
Point-to-Point Error MetricE point=∑i‖Point-to-Plane Error MetricE_{plane} = \sum_{i}\left[\left(\mathrm{R} p_{i}+t-q_{i}\right) \cdot n_{q_i}\right]^{2}Colored ICPColored ICP算法[Park2017]针对有颜⾊的点云,在原始point-to-plane能量项的基础上,增加了⼀个对应点对之间的颜⾊约束,能够有更好的配准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迭代最近点算法综述摘要:三维点集配准问题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作为解决三维点集配准问题的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算法,ICP算法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一种全新的思路从配准元素的选择、配准策略的确定和误差函数的求解等3个方面对三维点集配准的ICP算法的各种改进和优化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关键词:三维点集;迭代最近点;配准1引言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三维点集配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它在表面重建、三维物体识别、相机定位等问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1]。
对于三维点集配准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如点标记法、自旋图像、主曲率方法、遗传算法、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等等,这些算法各有特色,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能够解决配准的问题。
但是应用最广泛的,影响最大的还是由Besl和Mckay在1992年提出的迭代最近点算法[2](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它是基于纯粹几何模型的三维物体对准算法,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以及高的精确度,很快就成为了曲面配准中的主流算法。
随着ICP算法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者对ICP算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该算法的缺陷和特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推动了这一重要算法的发展。
本文着眼于ICP算法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ICP算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其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对于该算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做了简单的论述。
2ICP算法原理2.1ICP算法原理ICP算法主要用于三维物体的配准问题,可以理解为:给定两个来至不同坐标系的三维数据点集,找出两个点集的空间变换,以便它们能进行空间匹配。
假定用{}表示空间第一个点集,第二个点集的对齐匹配变换为使下式的目标函数最小[3]。
ICP算法的实质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优匹配算法,它重复进行“确定对应关系点集—计算最优刚体变换”的过程,直到某个表示正确匹配的收敛准则得到满足。
ICP 算法的母的是找到目标点集与参考点之间的旋转R和平移T变换,使得两匹配数据中间满足某种程度度量准则下的最优匹配。
假设目标点集P的坐标为{}及参考点集Q的坐标为{},在第k次迭代中计算与点集P的坐标相对应的对应点坐标为,计算P与之间的变换矩阵并对原变换进行更新,直到数据间平均距离小于给定值τ,即满足式(1)最小。
具体步骤[4]:(1)在目标点集P中取点集;(2)计算参考点集Q中对应点,使;(3)计算旋转矩阵与平移向量,使得;(4)计算;(5)计算;(6)如果不小于给定的τ返回到(2),直到或迭代次数大于预设的最大的迭代次数为止。
对于ICP的每次迭代,最小化对应点的均方差使得点集更接近,而是在的最近点。
这样,每一次迭代就使得更接近于。
基于这样的思想,Besl等人证明了ICP算法的收敛性。
2.2ICP算法特性分析在三维点集配准的各种应用中,ICP算法的使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ICP算法有以下优点:●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配准效果;●可以处理三维点集、参数曲面等多种形式表达的曲面,也就是说该算法对曲面表示方法独立[5];●不必对待处理的点集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在较好的初值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好的算法收敛性[6]。
虽然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最初的ICP算法,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算法假设其中一个点集是另一个点集的子集,也就是说,一个点集必须含在另一个点集中,这一要求在很多时候难以满足;●该算法在搜索对应点的过程中,计算代价非常的大;●在基本的ICP算法中,在寻找对应点的时候,认为欧氏距离最近的点就是对应点,这种假设是比较武断的,它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错误对应点[7]。
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ICP算法的各种改进版本。
为了说明ICP算法的不同改进版本,有必要将ICP算法分成几个阶段来讨论,在各个阶段的划分,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主要的划分方法有,在Rusinkiewicz[8]的文章中,将ICP算法的进行分成了六个阶段,分别为:点集的选择、对应点对的配准、点对的权重确定、特定点对的剔除、误差矩阵的建立、误差矩阵最小化的求解;伍毅[9]则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重采样、空间查找及距离度量、目标度量函数最小化和算法的迭代;Nishino[10]认为,不同的改进方法的差异不过体现在三个方面:配准策略、配准元素和误差度量。
通过比较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ICP算法的改进算法,可以知道,Nishino的划分方法可以很好的反应算法所做改变的各个阶段。
所以,在本文中将围绕ICP算法配准元素的选择、配准策略的确定和误差函数的求解等三个方面做的改进来展开。
3配准元素的选择在标准ICP算法中,选用点集中的所有点来计算对应的点,但是通常用于配准的点集元素数量都是非常巨大的,通过这些点集来计算,所消耗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所以在后来的研究当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选择配准元素,这些算法的主要目的无一例外的是为了减小点集元素的数目,即对匹配点集进行采样。
既然涉及到采样,就有多种采样方法被尝试使用。
Turk使用了一致采样方法[11],Masuda[12]使用的式随机采样方法,而且在每一的迭代过程中都要进行随机采样获取不同的采样点进行计算。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采样方法,这些方法主要特点是会利用点集的特征信息来减少点的数目,运用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点集来进行配准。
比如,Weik[13]在文献中提到的,利用图像的梯度信息来选择符合要求的点,再用这些点来完成配准。
Sappa[14]则是采用了另外一种策略,直接选取边缘点作为配准的选择点,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小配准点的数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配准元素的选择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小配准点的数目方面,即如何用最少的点来表征原始点集的全部特征信息。
4配准策略的确定上面介绍了ICP算法在配准元素选择方面做得一些改进,而更多的改进集中在配准策略方面。
具体的配准策略包括特征度量的选取和搜索策略的选取方面。
4.1特征度量的选取要寻找对应点对,就必须寻找场景数据点和模型数据点的特征差异,这就需要对特征进行度量。
在利用特征度量获得对应点以后,还需要利用特征度量建立迭代优化的目标函数,为误差函数的求解奠定基础[15]。
ICP算法被提出来时,采用的是欧氏距离作为特征度量,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改进方面,主要是围绕距离展开,很多研究者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想法,当然有一些也并没有采用距离作为特征度量,在下面会做详细的介绍。
4.1.1 点到点的距离在标准ICP算法中,Besl和McKay直接采用的是点到点的欧氏距离。
首先利用点到点的最小欧氏距离得到点到集合的距离,从而寻找到对应点,再对这些对应点到集合的距离进行求和得到求解刚体变换的目标函数,如(1)式所示。
简而言之,标准ICP算法使用的是点到点(point-to-point)的距离。
4.1.2 点到平面的距离Chen[16]利用的是场景点集中的点的法线与模型点集合的交点来确定对应点,得到对应点后,目标函数则采用的是点到面(point-to-plane)的距离,点到面的距离是指,场景数据集中的点到模型数据集合中的经过对应点的切平面的距离,如图l所示。
场景点P中的点,它的法线与模型点集X的交点就被选择为的对应点。
在建立目标函数时,使用的并不是到的距离,而是到模型点集X过的切平面的距离。
图1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减少了迭代次数,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收敛到给定的阈值。
Pulli对点到点的方法和点到面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讨论[17],他们指出与点到点的ICP算法相比,运用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以及迭代次数,但是该方法的鲁棒性并不是太好。
与上面的度量标准相类似的还有点到三角形的距离,它运用点与点之间的邻接信息,将三维点集三角化,以点到三角形表面的距离作为特征度量,与点到面的距离有一些相似,主要由张鸿宾和谢丰在文献中提出[18]。
4.1.3 豪斯多夫(Hausdorff)距离Hausdorff距离[19]作为一种距离测度,常用于衡量两个点集之间的相似程度。
由于使用Hausdorff距离作为距离测度时无需考虑两个点集中的点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当图像中存在噪声和目标被部分遮挡时的识别问题。
Ezra[20]研究了使用Hausdorff距离在ICP中的一些理论结果,还没有进行配准的实际应用。
4.1.4 几何特征严格的说,距离也是一种几何特征,这里指的几何特征是指除距离以外的几何特征。
主要有法相量[21]、曲率等特征。
加入几何特征更多的是为了在确定点对时加入限制条件,尽量减小误差点的数目。
Pulli 在文献中就加入了给定点对的限制条件,其中一个是每个点对对应的法向矢量差不能超过45度,而Godin[22]则是通过曲率来构造候选兼容点集。
图2就是通过原始ICP算法和加入法相限制条件后获取的点对情况,其中空心箭头表示法相矢量方向,黑色箭头表示找到的对应点对。
(a)(b)图2 对应点对(a)通过传统ICP方法获得(b)中加入了法矢限制条件通过加入几何特征的限制条件,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找到错误点对的概率,同时加入几何特征后,可以非常迅速的确定候选点集,可以大大的提高搜索速度。
4.2搜索策略在对应点的选取,也就是构造各对应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过程,这是传统ICP算法的瓶颈,为了提高ICP算法的效率,提高搜索速度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如何改进搜索策略也是ICP算法研究的热点。
Zhang在其论文中采用了多维二元搜索树[23](K-D Tree),该算法可以自动的踢出异常值,可以处理非完全对应的点集合。
Greenspan分析了该树的特性,提出了近似多维二元搜索树[24](AK-D Tree),达到了近似的效果,并提高了效率。
另一种方法是依靠金字塔原理提出来的分级收缩算法[25],大大加快了搜索速度。
该方法通过评估目标区域距离值的方差和均匀拓扑映射来选择区域,在点集中进行逐级的收缩,先进行粗略定位,最后获取准确地对应点,对于搜索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投影的方法也被应用到ICP算法中来,Blais和Neugbeuaer采用反向定标[26](Reverse Calibration)技术,就是使用的投影搜索算法。
Benjemaa[27]则采用了具有多个投影平面的Z-buffer方法进行投影搜索。
5误差函数求解误差函数的求解,也就是目标函数的最小化,是ICP算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求得目标函数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求解目标函数,使其值能最快最准的的收敛到最小,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ICP算法的目标函数是通过点对点的距离建立的,其求解方法有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四元数方法、正交矩阵法[28]和双四元数方法[29]。
Eggert[30]评估了上述四种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并且说明了这些方法存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