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类 课外阅读专题
游记散文阅读练习题
游记散文阅读练习题游记散文阅读练习题(一)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以示主人不俗。
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形开朗。
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
①石笋参差②石桥俨然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_ 、夏之_ __、秋之___ __、冬之_ ____。
人教版语文中考游记类散文阅读复习
人教版语文中考游记类散文阅读复习导言本文档是对人教版语文中考游记类散文的复指南。
针对中考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题型和考点,我们将提供相关策略和技巧来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理解和答题能力。
游记类散文特点游记类散文是一种旨在讲述作者游览旅行经历的文体。
它通常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细节描写各个景点,展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在中考中,对于游记类散文的阅读理解,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结构游记类散文通常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部分可能描述作者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主体部分则详细叙述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结尾部分则总结作者的感想和体会。
2. 地点和景点介绍游记类散文中会提到作者游览的地点和景点,这些地点和景点的介绍对于理解整个文章的情节和意义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从关键词和描述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
3. 作者的感受和思考游记类散文强调作者的感受和思考,通过作者的言语和行为可以理解作者对旅行经历的态度和理解。
要善于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景点的评价,从中找到答题的线索。
复策略针对游记类散文的复,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和技巧:1. 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在复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如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观点态度等。
针对这些考点,可以通过多做相关练题来提高答题技巧和理解能力。
2. 多读经典篇目多读一些经典的游记类散文篇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游记类散文,如《红楼梦游记》、《世界游记》等,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3. 制定复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
可以按照章节进行复,结合相关题进行巩固,同时做好笔记和总结,以加深记忆。
结语通过对人教版语文中考游记类散文的复,我们可以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以上策略和技巧,有计划地进行复,取得好成绩。
*注意: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具体以教材为准。
现代文化游记阅读类散文
现代文化游记阅读类散文【篇一:现代文化游记阅读类散文】高三一轮复习散文专题文化游记类散文整体阅读【学习目标】高三一轮复习散文专题文化游记类散文整体阅读【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 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 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文体特点】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阅读启示】 1、理清游踪,形成整体认识。
文中往往把行踪的进展与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情感或思想的逐层推荐有机地结合起来。
2、狠抓形象,明确主旨。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
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
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为防止遗漏重点,强烈建议同学们一边阅读,一边标记,并边读边探寻前后文之间的联系。
【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
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
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
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
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
初中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
初中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夏日的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欢乐。
初中时光里,我曾有幸参加了一次难忘的散文游记活动,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下面我将分享我亲身经历的游记故事,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别开生面的旅程。
一、心动的旅程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早晨,我们一行人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
老师带领我们乘坐校车,我们兴奋地登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列车。
车厢内人声鼎沸,叽叽喳喳,每个人都充满了对旅行的期待。
二、奇妙的小镇火车奔驰在田野间,一直驶向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小镇。
这个小镇宛如画中的乡村,青山绿水,各种形态的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树荫下,流转着古老的乡愁。
我们漫步在小镇的大街小巷中,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
石板路上铺满了莺歌燕舞的落花,小巷里飘散着咖啡香气。
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原来那是一群骑着马儿的乡亲们经过。
三、诗意的湖泊我们沿着小镇的街道一路向前,来到了一个宽广如镜的湖泊前。
湖水碧绿如玉,湖岸边,湖面上种满了莲花,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观赏。
湖泊旁边,有一座小桥横亘其上,小桥上人头攒动,人们有的手捧书籍,有的拉着孩子放风筝,有的手牵手漫步湖畔,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四、探秘历史文化离开湖泊,我们前往小镇最有名的博物馆。
博物馆外墙由红色的石板砌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厚重的感觉。
我们走进博物馆,立刻被展出的文物吸引住了。
在照片墙上,我看到了许多先贤的肖像,他们是这座小镇的创建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
通过观看展品,我了解到了小镇从建立到发展的全过程,更加了解了这座小镇的文化底蕴。
五、美食之旅游览完博物馆后,我们齐聚在小镇上一家有名的餐馆共进晚餐。
餐馆装饰别致,各种美味佳肴摆满了长长的餐桌。
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小吃和美食,鱼香肉丝的香气扑鼻而来,回味无穷。
闲谈间,我们相互分享游玩的心得和感受,大家都感到非常满足和愉快。
六、告别小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是傍晚时分。
我们带着满满的惊喜和回忆,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小镇。
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我们也意识到,再美好的事物也有结束的时候。
2020.3.8散文阅读(2)——游记类(续)
10.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①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 ②为樱桃新的寓意做衬托; 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11.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 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①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展开,行文舒徐自然。
②在前五段叙述社会生活变化的基础上,借樱桃表达自己的 认识与思考,丰富文章内涵。
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⑵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
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 现太湖的全貌。 ⑶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 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8.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 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桐庐长街变化的观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前
进的脚步;并通过对桐庐风貌的描写,赞美与肯定当时中国
社会的发展。
⑵对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之游记散文阅读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游记散文阅读(一)郁孤台笑了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
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
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
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
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
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
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
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
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
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
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游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今年春节期间, 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时半, 我开始登山。
起头的路不算陡, 我走得很快。
一路上很寂静, 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 什么声音也没有。
山势越来越陡, 抬头望去, 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 给人以天有多高, 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 刚4点半, 天还是黑的。
到达对松亭时, 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 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 但山势依稀可辨, 有的如马鞍俯卧, 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 飘动着, 升腾着,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 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 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 路更险峻了, 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
7点10分, 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 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 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
它不断地扩大, 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 四周的云也发白……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 那淡红色加深了, 范围越来越大, 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 东方的天空发红了,1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 红得最浓、最艳, 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这一刹那间, 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 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 并且努力地上升着, 变成一个半圆形, 放着强烈的光, 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 微微感到疼痛, 可我仍然盯住它, 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 越来越圆, 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 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 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 从“凌晨2时半”“刚4点半”“_____”等表示时间的词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_____顺序叙述登泰山过程的。
游记散文(精选38篇)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精选3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记散文(精选3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记散文篇1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
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
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
他是李白。
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
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绝顶,俯视天目松。
李白在想像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风松”。
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
霜月洗空,一碧万里。
”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
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
汪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
”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
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
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
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
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
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游记散文篇2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有幸游览了天堂之城苏州。
到达苏州的第一站是狮子林。
狮子林、拙政园、网狮园和留园一起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游记散文阅读试题 (1)
游记散文阅读训练1. 相遇伊瓜苏瀑布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的飞机从1万米高空逐渐降落的时候,机舱里忽然听到了一片惊呼:“伊瓜苏!伊瓜苏!”我这才发现,在莽莽苍苍无尽的由亚热带雨林组成的绿色森林里,静静地悬挂着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单独的、间隔开来的、分散了又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瀑布展开自己的姿态,从高处向下坠落——那么地安静和从容,没有一声喧哗。
伊瓜苏果然不同凡响。
峰回路转之际,它好像为了给人一个惊喜,突然地出现,展开于一个断壁,数十条白色的蛟龙扭结在一起,编织成上下两幅巨大的水珠帘悬挂在那里,装饰着周围绿色的森林。
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
水珠帘只是一个序幕。
山路曲折,瀑布的情节也曲折。
我们又走进一条绿色的长廊,走进密密匝匝的树林。
高大的落叶松、山毛榉树,支撑起雄健的体魄直冲云霄,然后在天空中绽开它们繁茂的枝叶,遮掩了下午的烈日。
在它们周围,那些阔叶树伸出自己的枝丫,与那些长长的蔓藤缠绕在一起,构成纵横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来,露出一处又一处空白。
空处不虚。
远处,耳际,忽然传来了大水澎湃的声音。
情不自禁地往空白处张望,搜寻瀑布的身影。
只见它又在河的对面,我的眼前。
变化了,变化了。
一会儿,它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一会儿,它又是浪漫组合飞流直下。
曲折而下如轻盈的旋转,激情奔泻似威猛的跳跃。
刚与柔的结合,壮与细的比较,单纯与复沓的递进,一个梦幻的群舞的世界。
一条不到4000米的弯月形的峡谷走廊,却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
看到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绿廊不尽,瀑布不断。
我们还是兴冲冲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
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
伊瓜苏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为“鬼喉”的地方。
亿万年前频繁的地球运动,在巴西的南部挤压成许多裂缝,随岩浆的喷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的地理特征。
四年级下册年终复习——游记类阅读专项(含解答)
四年级下册年终复习——游记类阅读专项(含解答)四年级下册年终复习——游记类阅读专项(含解答)一、游记类阅读概述游记类阅读是一种以描述旅行经历为主题的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游记,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四年级下册的游记类阅读材料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国内的风景名胜,也有国外的异国风情。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游记类阅读的基本特点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四年级下册游记类阅读专项内容四年级下册的游记类阅读专项包含了以下内容:1. 《黄山奇松怪石》:描述了黄山的奇特景观,如奇松、怪石、云海等,以及作者的登山经历。
2. 《三亚之旅》:描绘了三亚的美丽海滩、热带风光以及作者的游玩体验。
3. 《巴黎塞纳河》:介绍了巴黎塞纳河的美丽风光,如桥梁、两岸建筑以及游船游览的经历。
4. 《九寨沟之旅》:描述了九寨沟的瑰丽景色,如瀑布、彩池、雪山等,以及作者的旅行见闻。
5. 《东京迪士尼乐园》:介绍了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游乐设施、表演节目以及作者的游玩感受。
三、游记类阅读技巧与方法1. 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游记之前,学生应该了解游记所描述的地点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游记内容。
2. 关注细节描述:游记类阅读中,细节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关注作者对景色、人物、事件的详细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来感受旅行经历。
3. 理解作者情感:游记类阅读不仅仅是了解旅行经历,还要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应该注意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如兴奋、惊喜、困惑等,这些情感能够增加游记的趣味性。
4. 总结归纳:在阅读完一篇游记后,学生应该对游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终复习建议1. 回顾游记内容:学生应该回顾本学期学习的游记内容,对每个游记的主要景点、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情感变化进行回顾。
2. 做阅读练习:选择一些与游记类阅读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游记阅读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游记阅读简介本文档是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中的一部分,主题为游记阅读。
游记是一种记录旅行经历的文学体裁,通过游记阅读,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风景、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优秀的游记文本,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文本推荐以下是几篇推荐的游记文本,读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篇或多篇进行阅读和研究:1. 《长江之行》:作者记录了自己的长江之行,描绘了长江两岸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2. 《西藏漫游记》:作者深入西藏高原,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藏族文化,让人感受到西藏的神秘和独特。
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作者记录了自己的北国之行,描绘了冰雪覆盖的北方大地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受到北国的冷清和纯净。
4. 《夏日岛屿行》:作者在夏日时节前往岛屿,描述了碧海蓝天下的沙滩、海洋生物和岛上的美景,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和休闲。
阅读指导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游记文本,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阅读指导:1. 注意细节:关注作者对景物、人物和事件的描写细节,这有助于形成生动的形象和场景。
2. 理解情感:试着理解作者在游记中所表达的情感,比如对美景的赞美、对人文历史的钦佩,这有助于深入体会文本的魅力。
3. 分析结构:观察游记文本的结构特点,例如开头引入、描写部分、写景生动的语言等,从中研究写作技巧。
4. 拓展思维:阅读游记可以激发想象力,尝试在心中构建自己的旅行场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总结通过阅读优秀的游记文本,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以上为示例文档,请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进行编写。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游记类散文阅读》课件
首尾呼应 通过演绎形式和内容表现太行 山人民的力量
1.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太行喊山”的经历。阅读全文。从主要游踪、景物特 点概括作者的游览历程。(3分)
时间 八年前
主要游踪
景物特点
高陡险峻 雾海深深 苍山茫茫
游踪—地点—景物—景物特点 景物及其特点:高、险、雾海、苍山
1.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太行喊山”的经历。阅读全文。从主要游踪、景物特 点概括作者的游览历程。(3分)
游踪:盘山公路
景象:石堰
特点:慢慢扎进、十多年、微 小的石缝、顽强的扎根
升华:顽强
③那一次,盘山路升着升着就从趴在山坡上变成悬挂在 石壁上了,因而当地人管这种路叫“挂壁路”,那路是 从探悬着的石崖上一寸一寸凿出来的,探悬着的石崖下 是数十丈的深渊,最险峻的地段则沿悬崖凿成了弯洞, 再在洞的外侧凿出些窗口来透光照亮。司机特意将车停 在有窗口可倚处,让我们探头往窗下深渊看看景色,人 和公路真的像被挂在悬崖似的,个个心被提到嗓子眼儿 倒吸凉气呢,乘客大多闭了眼,谁还敢多看?
⑦八年后,我又来太行山看新风景!
⑧这回,让我一见便嗓门儿发痒的,不是太行山刀削斧砍 望而生畏攀之胆寒的那种水墨色主体了。首先迎接我们的 是,主峡谷二十六公里、平均一千六百多米高的平顺虹梯 关通天峡。峡谷的水深不见底,平静如翡翠镜面,把两侧 的山都映得绿绿的,不仅可以在谷底乘游船仰望两壁间的 一线天,我们还乘刚完工的霓虹电梯,毫不费力上升到云 中的一线天顶。站在新安装的玻璃栈道,纵情观望,白云 缭绕,水天相拥,恰好此时一弧半圆彩虹热情地把两壁绿 山抱在一起。闯入眼底的,全是高高低低比八年前葱浓重 许多的绿。
这得多少当代愚公蹲在崎岖山岭上抢锤呢?又得抢多少锤?流多少汗,担 多少土,才能凿一个树坑呢?才能植活一棵树呢?巍巍太行山啊,新时代凿石 绿化的愚公们继承先辈精神,使铜墙铁壁般的太行变成绿色的金山银山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现代文阅读(游记)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
唐槐森森狄公巍巍唐中才①途经太原狄村建南汽车站,时值初秋,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忽然瞥见路北有一个园子里一群老人自得其乐,再瞥方见园门上书“狄仁杰文化公园”,顿悟此处即太原人谓之的狄梁公祠,于是兴致盎然踏步而入。
②一个人身故后,设立牌坊祠堂,光耀门楣,流芳百世,无疑是古代对名臣良将最大的褒扬。
而在今天,一个值得世人崇尚、效仿、追求的光辉榜样,亦有匡正世风的积极作用。
相较于近些年来影视剧中大火的“神探”狄仁杰与游戏中的角色,历史中忠贞清廉、刚正不阿、任人唯贤、明察善断的唐朝名相狄仁杰,在人们心中形象却黯淡了许多。
③步入大门,穿过鱼沼,眼前就是狄粱公祠。
在狄仁杰去世后,被追封为梁国公,故狄仁杰也被称为狄梁公。
历朝历代在洛阳、彭泽等地均有狄梁公祠等类似建筑纪念他,而狄仁杰故里的太原狄村有狄梁公祠,实属情理之中。
祠堂中有端坐堂上的狄公塑像,在背后屏风的山水环抱之间,右手持蒲扇,左手若有所指,正襟危坐,眉目庄严。
两旁展示的文告为狄公为官期间的文告、奏疏展示,反映狄公为民请命、断案公正的事迹,与周遭围墙仿制的宋代名相范仲淹撰、元代书法家赵孟颊书的《狄梁公碑》等碑碣,相互呼应,堪称一绝。
④向东走出祠堂,在水榭环抱中的一方水池名日“镜池”,池上有一小桥名为“清水桥”,寓意为“清如水、明如镜”。
站在桥上,不禁神思:在狄公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苟利于国,岂为身谋”的敢言直谏,有多少次“荐贤为国,非为私也”的举贤任能,清明如一。
天授二年,狄仁杰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武则天对他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
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
”当后人称颂大唐盛世,海晏河清之时,也应想到,国史幸有大唐,大唐幸有狄公。
⑤狄公故居位于镜池的东侧,居室书房,古朴自然,在清淡的装潢风格中展示狄仁杰传说故事以及大唐时期民风民俗。
四年级下册期末精选复习——游记类文章阅读练习(答案包含)
四年级下册期末精选复习——游记类文章阅读练习(答案包含)文章一:西湖之行阅读材料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著名风景名胜区。
它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我和家人最近去了西湖,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假期。
首先,我们参观了西湖的三潭印月。
那里有三个湖泊,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
我们租了一艘小船,在湖上划着,欣赏着湖水的倒影。
湖边的山峦和树木都投射在湖面上,看起来非常壮观。
接下来,我们去了断桥。
这座桥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式拱桥,非常漂亮。
我们走在桥上,可以看到湖水和桥下的小船。
桥的一侧有一座古老的建筑物,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
里面有很多展览,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我们来到了雷峰塔。
这是一座古老的佛塔,高耸入云。
我们爬上了塔顶,俯瞰整个西湖的美景。
从塔上可以看到湖水、山脉和杭州市区的壮丽景色。
真是让人难以忘怀!问题回答1. 西湖以什么而闻名?2. 文章提到的三潭印月是什么?3. 你们在三潭印月做了什么?4. 断桥是什么样的桥?5. 你们在断桥上看到了什么?6. 文章提到了一座古老的佛塔,叫什么名字?7. 你们在雷峰塔顶看到了什么?答案1. 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2. 三潭印月是西湖的三个相互连接的湖泊。
3. 我们在三潭印月租了一艘小船,在湖上划着,欣赏湖水的倒影。
4. 断桥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式拱桥。
5. 在断桥上可以看到湖水和桥下的小船。
6. 文章提到的古老佛塔叫雷峰塔。
7. 在雷峰塔顶可以看到整个西湖的美景,包括湖水、山脉和杭州市区的壮丽景色。
经典游记散文
经典游记散文经典游记散文(精选2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游记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游记散文篇1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
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
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
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 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
正像看达文西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
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
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
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
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
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
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
初中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
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雪落旧檐李丹崖①小雪翩然而至,在茅草屋做的屋檐上,睫毛似的凝结。
这是旧时冬日乡居常见的情境,那时候,一进冬月,就盼着雪落,雪落下来,大人们就闲下来,会捣鼓一些好吃的食物,这似乎是一年内,除春节以外的好时光,也是春节的预演。
②雪薄薄地落着,肃穆、朴实、安静。
鸟雀子弹一样在雪中穿梭,也只有门口那几棵大松树还碧绿着,我所在的乡村,已经变成了铅笔画一样的所在,这时候在乡村拍照,黑白照和彩色照没有分别。
我孩提时,拍照的师傅常到乡下走动,帮人拍照,半月后送来,黑白照和彩照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我只爱黑白照,尤其是雪落时拍的,曾经拍过一张,在院子里的一树梅花前,至今在相册留存。
③雪总是最先在屋檐上凝结,最早一批落在地上的雪,就像最早一批冲锋在前的士兵,大多数都壮烈牺牲了。
大地是有温度的,雪落得薄一些,慢一些,就瞬间给融化了。
落在屋檐上就不一样了,屋檐是低温的,即便是稻草缮出来的屋檐,失去了大地母亲的庇护,少了很多地气,温度也不会高。
雪在屋檐上,一个小队一个小队地集聚,接着是一个连一个连,一个团一个团,一个军一个军,小雪的飘飘洒洒,下得久了,也成了气候。
不同的是,小雪造成的积雪,会细细密密,或者称之为密密匝匝,不像大雪,有一股喧腾的气势在其中,也就是所谓的喧哗,不实在。
④小雪一下,屋檐下,炊烟四起,鸟雀也开始敛足了。
这是旧时乡村的图腾,今时之乡村,已经越来越像城市了,恐怕连炊烟也很少能见到了。
旧时炊烟,造就的是旧时菜肴,印象中,最常见的是母亲做的炸萝卜丸子。
白萝卜丝、胡萝卜丝,拌上面糊,撒上生粉、盐巴、葱花等佐料,在菜籽油调出来的诸般植物油中烹炸,味道那叫一个香!吃起来,表皮酥脆,内里绵软可口,又有萝卜丝的清香和甘甜,简直可以称之为“香炸天”。
可不就是香炸天?把雪都给引下来了,鸟雀也会在屋檐上逗留,我估摸着这些家伙也想趁着萝卜丸子的香,呼吸几口香气,也解解馋。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写景状物游记散文
写景状物游记散文【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优:优良 B.竹肉相发肉:歌喉C.茶铛旋煮旋:不久 D.轿夫擎燎燎:火炬【解析】优:优伶,戏曲演员。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孔孔洞洞”话峄山梁金惠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②峄山(de)古在于山上(de)石头,它(de)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de)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de)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de)浑圆体,叫做漂砾.这些形态各异(de)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de)表面,从地貌学(de)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de)峄山形态景观.③而从人文学(de)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de)郑燮所作(de)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de)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de)意蕴而它(de)孔洞是因浑圆状(de)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de)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de)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de)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de)灵性不在单体(de)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de)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de)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④峄山(de)真正有名,还在于它(de)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e)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de)赞赏.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de)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de)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de)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de)“玉皇殿”三个大字.这些精彩(de)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de)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de)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de)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在这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de)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绩(de)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de)小篆体,是我国文字规范化(de)开始.单从书法(de)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de)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de)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de)足迹可见一斑.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de)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de)话,那峄山之麓(de)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de)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de)源远流长了.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de)高15米、宽8米(de)独体“鳌”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刻之最,可称奇绝(de)是在此字(de)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de)一块完整(de)石壁上,正代表了“独占鳌头民族魂”(de)独特含义,极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de)文化特征.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de)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de)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峄山(de)变化在于它(de)演进,不易(de)是它(de)坚硬和顽强.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de)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1.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de) 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3分)2.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de)话有何作用(3分)3.简要说明下列加点词(de)表达效果.(2分)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de)意蕴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de)认识.(5分)桥溪梦想地①走进桥溪,为山、为绿、为古韵、为风物传说所迷.但我清楚,其实客家文化积淀深厚(de)桥溪,更是一个梦圆客都之地.②开门见山,可以说是桥溪最直观(de)印象.桥溪位于莲花山脉最秀美(de)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鸃顶,西面义安寨,北面香炉峰,峰峦叠嶂、奇峰秀顶、气势昂然,举目四望,苍翠欲滴,山花烂漫.③“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说(de)是客家人大多居住在闭塞贫困(de)山区,因此,很多客家学者普遍认为,客家人因长期生活在山居独特(de)生活环境下,形成了一种封闭(de)狭隘心理、保守(de)小农意识以及小富即安(de)落后观念.对此,我一直不太认同.我倒以为,客家人应该感恩大山,无山无以图生存,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发展.正是因为山(de)缘故,正是因为独特(de)生存生活环境,成就了客家人刻苦耐劳、自立自强(de)淳朴民风,成就了客家人包容开放、不甘落后(de)创新精神,成就了客家人蹲下去就是一块石、站起来就是一座山(de)担当形象.开门见山,正是桥溪人之幸.桥溪人率直坦荡,讲究品质、讲究境界,不可能不与山深刻关联.④中国人理想中(de)山居风水有昆仑山、蓬莱、壶天三种模式,其中,壶天风水模式突出四壁回合(de)围护与屏蔽特点,并以狭小(de)豁口和浩阔(de)壶腔为鲜明特征.别有洞天,是中国人创造(de)一个成语.桥溪四面环山,仅一条弯弯曲曲(de)山路通向外部世界,是名符其实(de)别有洞天,是典型(de)洞天福地.风水学最讲究(de)是藏风聚气:藏风,“山势之藏纳”;聚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从桥溪(de)山势地形看,确实是个藏风聚气(de)风水宝地.⑤我站在村口再一次打量桥溪迷人(de)山居生态,一位60多岁(de)村民走过来,指着溪上一簇林木说:“桥溪建村五百余年,这簇林木却已有上千年历史,人称‘五彩林’,寓意‘五子登科’”.我顺着村民(de)手指方向一看,好家伙一簇古树挺拔茂盛、形态俊秀,而且树叶(de)颜色各不相同,红(de)奔放,绿(de)葱翠,黄(de)典雅.“五彩林”,在千百年(de)风雨洗礼中仍然岿然不动,忠诚地守护着村庄从古走到今,桥溪人把它看作吉祥树,当成守护神.其实,“五彩林”也好,“五子登科”也罢,也就是由七棵古树五种珍稀树种聚族成林而已,它(de)最大价值不在于树(de)本身,而在于树(de)文化,在于增加着年轮,凝聚着厚重,昭示着沧桑.⑥这位村民还向我诉说了许多动人(de)传说,比如,桥溪原本就不叫桥溪,而是叫“叩头溪”.关于桥溪(de)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是旧时进入桥溪(de)山路沿山溪涧边伸延,坎坎坷坷,人们行走艰难,尤其是负重行走时,一俯一仰头,一步一叩首,形似给人行叩头大礼,所以,人称“叩头溪”.二说是清代时,在村口村民用石头建了一座“仁寿桥”.因当地方言中“叩”与“桥”谐音,所以,又叫“桥(叩)头溪”.三说是明朝灭亡时,明太子朱慈烺为躲避李自成军队(de)追杀避难到梅县,在他(de)老师李士淳翰林(de)携带下,到桥溪寻找朱姓人家歇脚.地方官员听说后,三步一叩首地到桥溪去参拜皇太子,所以叫“叩头溪”.至于哪种说法更靠谱,更真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de)是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智慧(de)美好想象以及对历史(de)梦幻叙述.任何传说都是允许一厢情愿(de),就这一厢情愿,往往最是迷人.(节选自2014-02-19梅州日报,作者:钟利文)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蓄一方情.作者在第③段中是怎样描述客家人(de)性格、精神与山(de)关系(de)(4分)答:2.文章最后一段穿插了“叩头溪”(de)民间传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答:3.下面对文章(de)理解和赏析有误(de)一项是()( 2分)A.从风水学(de)角度看,桥溪属于中国人理想山居风水中(de)蓬莱山水模式.B.“开门见山”在文中(de)意思就是“打开门看见(de)就是山”,与成语“开门见山”(de)常用比喻义是有区别(de).C.选文第⑤段划波浪线(de)句子使用了排比、拟人(de)修辞手法,描绘了“五彩林”秀丽多姿(de)景象及忠诚守护、矢志不渝(de)精神.D.本文作者用深情(de)笔调描写了桥溪迷人(de)自然风光和丰富(de)人文内涵,抒发了对桥溪风土人情(de)赞美之情.太行谷聂怀贵⑴一只苹果(de)色彩和曲线,自然是一种美,而把它切开来(de)剖面,将把你带入另一种美(de)意境.这是我穿越太行大峡谷时,心中生发出(de)一枝联想.站在山脚下仰视或登上山顶俯瞰,蜿蜒险峻,秀美雄奇,都是山势表象(de)一种浅读.只有深入峡谷,才可能走进山(de)内部世界,倾听到山(de)阴柔心韵.⑵太行山,从愚公移山(de)历史传说起,就以高大威猛(de)身影贴近我,我承认了他是一个父亲(de)形象.当我在一个秋日步入太行大峡谷时,突然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de)光芒里.⑶深秋(de)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疏.两壁峭岩上(de)树木,不时被山谷(de)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一只红尾巴(de)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de)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诠释峡谷(de)深彻和隐秘.有意思(de)是,这种珍奇之鸟,我在九寨沟也曾见到过.九寨沟是极少有飞鸟和其他动物出现(de),况且九寨沟与太行山,一个在川西,一个在晋东南,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只鸟在展现生命力强劲(de)同时,分明也暗示了“峡谷”和“沟”之间某种相通之处.⑷太行峡谷,是一个峡谷群:黑龙潭,青龙潭、八泉峡,红豆峡、万佛山、紫团山……深秋季节,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de)水却丰沛肥茂.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de)脚步,更牵动着我(de)想象.沿了峰回岩转(de)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de)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de)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de)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忽而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朗然开阔,无限明媚……如果山有阴阳之分,那么峰峦为阳,雄性气质彰显;峡谷属阴,女性特征昭然.走在太行大峡谷,一种回归母体(de)神圣感和敬穆感,久久地在我心中激浪回荡.峡谷(de)阴柔,托起山石(de)阳刚;峡谷(de)幽邃,映出山体(de)伟岸;峡谷(de)垂直深度,一定是岩壁如切如削(de)高度……⑸走出黑龙峡,谷口有民居俨然排列,遂择一家叩门而入.问知,在此处住一宿仅需十元钱,风味饭菜极是便宜.我便与同行之友相约,明年一定来这里住些日子.说话间,民家灶台锅里(de)面条煮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回之以感动(de)谢绝.她送出我们,忽然想到什么,转身又进到屋子,捧出一大把鲜鲜红红(de)山楂,说是刚从院子里那株树上摘下来(de),要送给我们路上吃.从她那每道皱纹都流动着慈祥(de)脸上,我读出了久违(de)母爱,甚至,在一个漫长(de)瞬间,她几乎幻化成了我母亲(de)模样.⑹一只圆润柔美(de)苹果,是一度春秋(de)结晶;一道深邃如历史(de)峡谷,因包容亿万年时光(de)雕造,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de)慈爱……18.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太行谷(de)特点.(4分)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de)表达效果.(4分)沿了峰回岩转(de)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de)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de)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de)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20. 本文主要是写太行谷,为什么在第(5)段中还要写谷口民居(de)女主人(4分)21. 选文开头、结尾都提到了苹果,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孔孔洞洞”话峄山梁金惠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
在漫长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
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
”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
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
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
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
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
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
根老冰泉,叶苦霜月。
斫为绿绮,徽声粲发。
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
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
这些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
在这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
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体,是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
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的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
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刻之最,可称奇绝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的一块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独占鳌头民族魂”的独特含义,极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
峄山的变化在于它的演进,不易的是它的坚硬和顽强。
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1.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
(3分)2 .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的话有何作用?(3分)3.简要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的认识。
(5分)《桥溪梦想地》①走进桥溪,为山、为绿、为古韵、为风物传说所迷。
但我清楚,其实客家文化积淀深厚的桥溪,更是一个梦圆客都之地。
②开门见山,可以说是桥溪最直观的印象。
桥溪位于莲花山脉最秀美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鸃顶,西面义安寨,北面香炉峰,峰峦叠嶂、奇峰秀顶、气势昂然,举目四望,苍翠欲滴,山花烂漫。
③“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说的是客家人大多居住在闭塞贫困的山区,因此,很多客家学者普遍认为,客家人因长期生活在山居独特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心理、保守的小农意识以及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
对此,我一直不太认同。
我倒以为,客家人应该感恩大山,无山无以图生存,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发展。
正是因为山的缘故,正是因为独特的生存生活环境,成就了客家人刻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淳朴民风,成就了客家人包容开放、不甘落后的创新精神,成就了客家人蹲下去就是一块石、站起来就是一座山的担当形象。
开门见山,正是桥溪人之幸。
桥溪人率直坦荡,讲究品质、讲究境界,不可能不与山深刻关联。
④中国人理想中的山居风水有昆仑山、蓬莱、壶天三种模式,其中,壶天风水模式突出四壁回合的围护与屏蔽特点,并以狭小的豁口和浩阔的壶腔为鲜明特征。
别有洞天,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成语。
桥溪四面环山,仅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外部世界,是名符其实的别有洞天,是典型的洞天福地。
风水学最讲究的是藏风聚气:藏风,“山势之藏纳”;聚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从桥溪的山势地形看,确实是个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⑤我站在村口再一次打量桥溪迷人的山居生态,一位60多岁的村民走过来,指着溪上一簇林木说:“桥溪建村五百余年,这簇林木却已有上千年历史,人称‘五彩林’,寓意‘五子登科’”。
我顺着村民的手指方向一看,好家伙!一簇古树挺拔茂盛、形态俊秀,而且树叶的颜色各不相同,红的奔放,绿的葱翠,黄的典雅。
“五彩林”,在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中仍然岿然不动,忠诚地守护着村庄从古走到今,桥溪人把它看作吉祥树,当成守护神。
其实,“五彩林”也好,“五子登科”也罢,也就是由七棵古树五种珍稀树种聚族成林而已,它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树的本身,而在于树的文化,在于增加着年轮,凝聚着厚重,昭示着沧桑。
⑥这位村民还向我诉说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桥溪原本就不叫桥溪,而是叫“叩头溪”。
关于桥溪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是旧时进入桥溪的山路沿山溪涧边伸延,坎坎坷坷,人们行走艰难,尤其是负重行走时,一俯一仰头,一步一叩首,形似给人行叩头大礼,所以,人称“叩头溪”。
二说是清代时,在村口村民用石头建了一座“仁寿桥”。
因当地方言中“叩”与“桥”谐音,所以,又叫“桥(叩)头溪”。
三说是明朝灭亡时,明太子朱慈烺为躲避李自成军队的追杀避难到梅县,在他的老师李士淳翰林的携带下,到桥溪寻找朱姓人家歇脚。
地方官员听说后,三步一叩首地到桥溪去参拜皇太子,所以叫“叩头溪”。
至于哪种说法更靠谱,更真实,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智慧的美好想象以及对历史的梦幻叙述。
任何传说都是允许一厢情愿的,就这一厢情愿,往往最是迷人。
(节选自2014-02-19《梅州日报》,作者:钟利文)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蓄一方情。
作者在第③段中是怎样描述客家人的性格、精神与山的关系的?(4分)答:2.文章最后一段穿插了“叩头溪”的民间传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答: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桥溪属于中国人理想山居风水中的蓬莱山水模式。
B.“开门见山”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打开门看见的就是山”,与成语“开门见山”的常用比喻义是有区别的。
C.选文第⑤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五彩林”秀丽多姿的景象及忠诚守护、矢志不渝的精神。
D.本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桥溪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抒发了对桥溪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
《太行谷》聂怀贵⑴一只苹果的色彩和曲线,自然是一种美,而把它切开来的剖面,将把你带入另一种美的意境。
这是我穿越太行大峡谷时,心中生发出的一枝联想。
站在山脚下仰视或登上山顶俯瞰,蜿蜒险峻,秀美雄奇,都是山势表象的一种浅读。
只有深入峡谷,才可能走进山的内部世界,倾听到山的阴柔心韵。
⑵太行山,从《愚公移山》的历史传说起,就以高大威猛的身影贴近我,我承认了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
当我在一个秋日步入太行大峡谷时,突然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的光芒里。
⑶深秋的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疏。
两壁峭岩上的树木,不时被山谷的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
一只红尾巴的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诠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
有意思的是,这种珍奇之鸟,我在九寨沟也曾见到过。
九寨沟是极少有飞鸟和其他动物出现的,况且九寨沟与太行山,一个在川西,一个在晋东南,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只鸟在展现生命力强劲的同时,分明也暗示了“峡谷”和“沟”之间某种相通之处。
⑷太行峡谷,是一个峡谷群:黑龙潭,青龙潭、八泉峡,红豆峡、万佛山、紫团山……深秋季节,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的水却丰沛肥茂。
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更牵动着我的想象。
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忽而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朗然开阔,无限明媚……如果山有阴阳之分,那么峰峦为阳,雄性气质彰显;峡谷属阴,女性特征昭然。
走在太行大峡谷,一种回归母体的神圣感和敬穆感,久久地在我心中激浪回荡。
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幽邃,映出山体的伟岸;峡谷的垂直深度,一定是岩壁如切如削的高度……⑸走出黑龙峡,谷口有民居俨然排列,遂择一家叩门而入。
问知,在此处住一宿仅需十元钱,风味饭菜极是便宜。
我便与同行之友相约,明年一定来这里住些日子。
说话间,民家灶台锅里的面条煮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回之以感动的谢绝。
她送出我们,忽然想到什么,转身又进到屋子,捧出一大把鲜鲜红红的山楂,说是刚从院子里那株树上摘下来的,要送给我们路上吃。
从她那每道皱纹都流动着慈祥的脸上,我读出了久违的母爱,甚至,在一个漫长的瞬间,她几乎幻化成了我母亲的模样。
⑹一只圆润柔美的苹果,是一度春秋的结晶;一道深邃如历史的峡谷,因包容亿万年时光的雕造,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18.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太行谷的特点。
(4分)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