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PPT

合集下载

发热的鉴别诊断 PPT课件

发热的鉴别诊断 PPT课件

询问病史要全面
居住地(疫区) 出游地(疫水) 冶游史 毒物接触史 地方病史 宠物接触史
9
体格检查要仔细、反复
尤其注意有无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辅助检查不能缺
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片、肝胆胰脾B超 骨髓穿刺、寄生虫、病理切片、眼底、免疫指标等
10
鉴别发热的一般原则
1.先常见病后少见病:新发病(爱滋病、SARS、 禽流感)
1
发热的基础知识 鉴别发热的分析途径
鉴别发热的一般原则
发热的处理原则
2
发热的基础知识
1.生理性体温曲线:
AM 5:00-6:00 PM 6:00-10:00 波动<1℃
2.基础体温:
(<37℃ )
肛温 > 口温 > 腋温
36.3-37.2℃ 0.2-0.4℃
0.3-0.5℃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发热程度(以口温为准): 低热 37.3-38℃(37.4-38.4℃) 中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7
鉴别发热的分析途径
常见病和少见病的热型要熟悉
稽留热: 大叶肺炎
驰张热: 败血症
伤寒
恶性症
斑疹伤寒
风湿热
恶性肺结核等
心内膜炎等
间歇热: 间日疟
波状热: 布鲁菌病 回归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三日疟等
恶性淋巴瘤等 何杰金氏病 鼠咬热等
8
发热伴随的主要症状要重视
寒颤 关节炎 皮疹 黄疸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胸、腹腔积液 神经、精神症状
15
● 附2
SARS
一、病因
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CoV) 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r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最新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最新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返回
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一些特殊检查,可以补充 病史与体检的不足,尤其对一些仅以发热为 主要表现而缺乏明确的反映脏器损害的症 状和体征的病人, 往往有重要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的意义,有时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血沉
该项检查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还可作为疾病 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以及估计某些疾病, 如风湿病与结核病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 尤其在其他各项检查虽然正常、然而反复 多次血沉均加快。该种情况必须进一步检 查和观察。不应轻率诊为功能性疾病,以防 延误诊断和治疗。
贫血、出血、全血减少、骨髓增生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出血、全血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但 成熟障碍、细胞形态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各型白血病等
其他系统疾病
突然憋气、胸闷痛、咯血、肺部阴影:肺 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后一至数周后出现发热、心 包炎、胸膜炎、肺部浸润性阴影: 急性心 肌梗死后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诊断性治疗 常见发热性疾病举例
结束
问诊和体检
详细询问病史往往对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提供重要线索。系统、认真的体检, 是 及早、正确诊断的基本条件。
发热伴寒战
见于某些细菌感染, 如大叶性肺炎、败血 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疟疾亦常见寒战; 而在另外一些疾病中,如结核病、伤寒、风 湿热中却罕见。
密切观察治疗效应,以助诊断与鉴别。但应注意:
①应选择有特效的药物且副作用应尽可能小; ②
给药剂量必须能达到疗效所需,否则无法评价; ③
坚决反对无原则地、轻率地、不进行严密观察的
诊断性治疗; ④坚决反对无明确指征的应用糖皮
质激素作为诊断性治疗; ⑤充分认识到在诊断性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药物毒副作用、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通用课件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通用课件

孕妇发热
诊断重点
病史询问
首先排除对胎儿有影响的疾病,如风疹病 毒感染等。
了解孕妇的孕期情况、既往病史和家族史。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孕妇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皮 肤瘙痒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检查等,以 便更准确地诊断病因。
05
发热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便更准确地 诊断病因。
老年人发热
诊断重点
考虑常见病因,如肺炎、泌尿系统感 染等。
病史询问
了解老年人的慢性病史、用药情况以 及生活习惯。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咳嗽、呼吸困 难、胸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等检查, 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因。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 宝宝的免疫力。
注意饮食卫生
保证食物新鲜卫生,避免食物中毒和肠胃炎 等感染。
心理护理
给予关爱和安慰
宝宝发热时容易感到不适和焦虑,家长应给予关 爱和安慰,增强宝宝的信心和安全感。
避免过度紧张
家长在照顾宝宝时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情绪传递给宝宝。
体格检查
体温测量
皮肤检查
进行体温测量,了解患 者当前体温及发热程度。
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皮 疹、出血点、黄疸等症状。
淋巴结检查
肺部听诊
检查患者全身淋巴结是 否肿大,特别是颈部、 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
淋巴结。
听诊患者肺部呼吸音, 判断是否存在肺炎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

发热ppt课件ppt

发热ppt课件ppt

其他原因
如内分泌失调、应激状态、药物 反应等也可能引起发热。
01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如感冒、肺性发热
由肿瘤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的发热 ,通常为低热,常见于恶性肿瘤 患者。
02
发热的症状与诊断
发热的症状
体温升高
发热最明显的症状是体 温升高,通常超过 37.5℃。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治疗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对症 治疗等。
预后情况
大部分发热的预后良好,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 心脏疾病等,可能影响预后。
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非感染性发热
如风湿热、药物热等,通常伴随 相应疾病症状,如关节疼痛、皮 疹等。
03
发热的治疗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主要用于降低体 温和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抗生素
如奥司他韦,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 引起的发热。
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如头 孢菌素、青霉素等。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症状,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补充水分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有助 于身体恢复。
休息与保暖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保 暖,避免病情加重。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伴随严重症状等情 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教学课件ppt

发热教学课件ppt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 ,及时就医。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 破损引起感染。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作息时间,以增强免疫力 。
05
发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长期低热的原因及治疗
总结词
长期低热是指发热温度在37.4-38℃之间,持续时间超过2周的病症。长期低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 染、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需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结核病的发热原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 是结核病灶本身引起的发热;二是抗结核 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对于第一种情况,需 要针对结核病本身进行治疗;对于第二种 情况,需要调整药物或停药。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发热的诊疗及护理方法
定义和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将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 和非感染性发热,并列举常见病因。
根据年龄因素
根据地区流行病史
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热的原因有所不同,如儿 童易患感染性疾病,老年人易患肿瘤等疾病 。
了解患者所在地区流行病史,有助于鉴别诊 断某些传染病。
发热的并发症及预防
脱水
发热会导致体内水分蒸发 加快,易引起脱水。预防 措施包括多饮水、补充电 解质等。
肺炎
发热长期不退或伴有咳嗽 、咳痰等症状,可能发展 为肺炎。预防措施包括及 时就医、按医嘱服药等。
病毒性感冒
休息、饮食调理、降温、补充水分,症状 严重时可使用抗病染。
中暑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严重时需 送医治疗。
风湿热
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风湿热 。
发热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 。

发热门诊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ppt课件

发热门诊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ppt课件
新大环内脂类和新氟喹诺酮类,疗程7~14天。
34
衣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1)
• 肺炎衣原体感染四季均可流行,流行时间
可长达5~8个月。人类是肺炎衣原体的唯一 宿主,无症状携带状态和长期的微生物排 泌有助于其传播。
35
衣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2)
• 学龄前儿童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低,
10岁以后迅速增高直至中年,成年人IgG阳 性 率 可 达 50% 以 上 , 老 年 人 阳 性 率 可 达 75%,估计成人再感染率很高。
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19
细菌性肺炎:影像学检查
• 典型的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叶或段的实变或
大片渗出性阴影,可以伴有胸腔积液。吸 入性肺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出现空 洞。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可选用青霉素、头孢霉素、 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新氟喹诺酮类。
20
其它病毒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1)
• 包括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
29
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重要病原体,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体的5~30%,也可引起咽炎和支气管炎。 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 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较多,主 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发现在成人中 亦非少见。潜伏期7~28天。
30
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1)
8
流行性感冒: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正常、减少或略有增加,淋巴细胞
比例可增加
9
流行性感冒:影像学检查
• 病初可见沿肺门向周边走向的炎症浸润,
以后出现节段性均匀片状影,常分布于多 个肺野,晚期则呈融合改变,多集中于肺 野的内中带类似肺水肿表现。

发热诊断与治疗PPT

发热诊断与治疗PPT

汇报人:
体格检查:测量体温、观 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 颜色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 常规、生化全套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病原学检查:病毒、细菌、 真菌等病原体检查
诊断结果:根据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判断是否发 热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发热原因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如公共 物品、宠物等
定期监测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如宠物、公共物品等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发热的原因:不同原因引起的 发热,预后不同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越好,预 后越好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遵医嘱: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
尿常规检查: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的 蛋白质、糖分、红细胞等指标,判断发热原因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 器官、组织、骨骼等病变情况,判断发热原因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原学检查,了解病毒、细 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情况,判断发热原因
免疫学检查:通过免疫学检查,了解免疫系统 功能,判断发热原因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x

常见感染性疾病
• 病毒感染:流感、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性肝 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风疹、流 行性腮腺炎、水痘、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全身性巨 细胞性包涵体病。
• 细菌感染:扁桃体炎、呼吸系统感染、尿路感染、血流 感染、伤寒或副伤寒等。
•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 • 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鼠咬热。 • 寄生虫感染:疟疾、阿米巴肝病、急性血吸虫病、丝
个人史、流行病学史及家族史
• 详尽的职业史:接触动物、毒物、潜在的感染因素、可能的抗原 物质等。
• 流行病学史:病人生活的地区、旅游的地方、周围其他发热患者 的接触史。
• 特殊的习惯和饮食嗜好:食生食、未经加热消毒的牛奶、家庭宠 物、性倾向。
• 药物过敏史或过敏症 • 家族史:结核、其他发热或感染性疾病、血管胶原疾病 • 其它:有无吸毒、创伤、动物昆虫咬伤、免疫接种史
(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位于小 腿伸侧、呈对称性分布,药疹为多形性,呈对称性分布,伴有 骚痒、烧灼感。
(4)成人Still病:发热、易变性与复发性皮疹、关节痛和白细胞 明显升高四大症状,皮疹为多形性。
(5)血液病: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网状细胞病
5、淋巴结:局限性淋巴结肿痛提示局部急性炎症病变,如颌下淋 巴结肿痛提示口腔与咽部感染;急性发疹性发热伴耳后、枕骨 下淋巴结肿痛强烈提示风疹;伴有焦痂提示恙虫病;全身淋巴 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是霍奇金病的临床特征;如不规则发热, 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急淋、恶性网状细胞 病、SLE、弓形体病、艾滋病等。
(4)血液病、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肉瘤、癌、 恶性网状细胞病。

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相适应) •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
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9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感染性
发热
非 感 染 性 发 热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实体肿瘤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理化损伤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发病热的最诊断常及鉴见别诊断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
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7
(一)起病姿态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2024全新发热ppt课件大全通用范文

2024全新发热ppt课件大全通用范文

2024/1/24
9
体温异常对生理功能影响
体温升高(发热)可影响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适度发热有助于增强免 疫力,但高热可引起惊厥、脱水等严重后果。
体温降低(低体温)可导致代谢率降低、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等,严重低体温甚至可危及生命。
2024/1/24
长期体温异常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 等。
18
05
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及诊断 方法
2024/1/24
19
非感染性发热定义及原因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发热。
恶性肿瘤细胞可产生内源性致热 原,引起发热。
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等 )可引起药物热,属于非感染性 发热的一种。
定义
非感染性发热是指由非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体温升 高,通常是由于身体对某种刺激 做出的反应。
• 老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用药需小心。
2024/1/24
31
老人发热特点及处理策略
处理策略
1
及时就医,查明发热原因。
2
3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2024/1/24
32
老人发热特点及处理策略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2024/1/24
33
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发热处理建议
饮食调理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
果等。
2024/1/24
12
肠胃炎、腹泻等消化道疾病中发热处理
补液治疗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定点学说
发热的机理
•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pyrogene)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 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
内生致热原(EP):IL-1、IL-6、IF、TNF等
发热的机理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菌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病例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菌血症表现, 血像明显升高
有局灶感染
未发现病灶
两次 B 超检查 腹腔感染可能性大
(一)起病姿态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二)热 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安静时骨骼肌、肝脏 产热器官
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
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
直接导致 发 热
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散热器官 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发热的机理
密集的温觉感受器
散热反应
前部 下 丘 脑
刺激
少数冷觉感受器
产热反应
后部
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 位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发热的目的:
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 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体温升高
生理性体温升高
• 月经前期 • 剧烈运动 • 应激
病理性体温升高
•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相适应) •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情况1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情况2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提示:① 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② 可能出 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
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
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热型
★ 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
应注意: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注意
• 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
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 •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
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有学者提 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 况:①其他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 复发。②细菌感染疾病抗菌显效,但病原菌并未完全 消灭而转为L型细菌再次发热。③在原发病用药控制 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物热。④ 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发热。⑤在原发病已经好转、 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无关的新并发症。
病人顽固呃逆,且随体位变动而加剧
膈肌刺激
复查B超
右膈下脓肿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Ⅱ. “重复” 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
•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
医生遗漏或忽视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情况3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热型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一部分 概 论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 发热的定义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 超过1.2 ℃
什么是发热
• 1. 诊断学上的定义是当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 2.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当由于pyrogen作用使 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0.5oC)时,就称之为发热。
• 3.其他参考书上指出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 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有的还 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治 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二、发热的机理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
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重复”原则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发热性质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感染性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发热 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实体肿瘤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发热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