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在应用范围、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方式以及精确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成本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简单的场景,比如生产成本的计算。
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多样的生产过程,能够更精确地分配成本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在计算方法方面,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总成本除以产量的方式进行成本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活动驱动成本的发生,通过活动成本驱动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
这导致了两种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
数据采集方式也是两种成本法的一个重要差异。
传统成本法更多地依赖于历史成本数据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则注重实时数据和活动成本的采集,更具灵活性和实时性。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更精确、实时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环境和市场竞争。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体成本的核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和企业。
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通常涉及大量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人工、生产设备折旧等,传统成本法可以很好地核算这些成本,并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制造业、工厂和加工企业等生产型企业通常会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因为传统成本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成本核算,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会有更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和数据采集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传统成本法的应用。
传统成本法也适用于那些成本变动较少的企业。
对于成本变动频繁的行业或企业来说,采用传统成本法可能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因为传统成本法假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是固定的,无法很好地应对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在企业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以作业(或任务)为单位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它强调对每个作业进行独立计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和控制成本。
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按部门或功能对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整体成本,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基础(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等)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上,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结构清晰的企业。
对比分析成本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更加精确,能够将成本直接关联到具体作业,便于实现精细化管理。
传统成本法:成本分配相对简单,以部门或功能为单位进行成本分配,缺乏细化的成本控制。
适用场景作业成本法:适合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分布情况。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估算整体生产成本。
管理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多关于作业绩效和成本构成的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传统成本法:提供了对整体成本的把控,有利于整体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应用建议在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而对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则传统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整体成本的控制。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在不同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最佳效果。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提要: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归纳出适合于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的特征,以便于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效果。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原因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入了所谓的“高级制造环境”,其特征是激烈的竞争、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
当处在高级环境之下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成本会计制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
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
许多企业由于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下降,一般只占到企业成本的10%—20%,而各种间接费用如保证运转费、折旧费、维修费、技术费用、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一般管理职能的费用等则大幅增加。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考试大一级建造师于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首次深入、系统的研究了作业成本法,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此后,西方会计界掀起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实践的热潮,并在西方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1、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在分配时扭曲间接费用的缺陷,而且引导管理者的目光关注资源消耗的动因,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比较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比较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
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
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3.解决传统成本核算弊端的基本途径是:(1)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或全车间改为由若干个“作业”或“作业成本池”分别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概念及比较(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概念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所谓作业成本法( Activit y- based costing, ABC 法) , 即以作业( activity) 为核心, 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 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 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或服务)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 传统成本法的概念传统成本法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为: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为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
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该计入生产成本。
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绝对不准确”(absolute inaccu2racy)的信息。
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relative accuracy)的信息。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
在分配间接费用时,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如果把产品的成本视为靶心,作业成本法虽然不能每次都击中这靶心,但是却能始终如一地击中靶的外环和中环。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二者各自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优缺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传统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运用于成本大且具有重复性的业务中,如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因为在这些领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线条比较固定,而且生产过程的流水线较长,需要针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和掌控,而传统成本法正是基于这些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采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基本成本,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的费用分配来计算整个产品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且每个单元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场景,比如定做制作类产品、装配类产品等,但是其数据来源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对过程进行比较精细的划分,并计算出作业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才能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文本为中心,即将文本上的各项指令和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表中,通过总成本不断累加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
其核算方法比较简单,直白易懂,能够明确地反映各部门和各资源投入的成本,但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因为传统成本法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很细致,往往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计入最终产品的成本,并且忽略了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对于生产过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比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会显得不够完善。
与此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即首先将一批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个独立的作业上,再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通过对每个作业的分解和计算,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情况。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详细,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避免因为一些无关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成本计算失真,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方面的麻烦,比如在作业定义上有时会因为工艺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定义,这样会导致分摊的总成本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作业成本法需要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划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作为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成本计算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在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成本计算方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浅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作业可以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是一项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可以是一项服务的提供过程。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每个作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精确计算,实现对作业成本的准确和及时控制。
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作业的过程和成本的追踪,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作业成本法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全成本法,即将成本平均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这样的方式在今天的企业环境下已经显得不太灵活和准确。
而作业成本法能够针对每个作业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作业的真实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准确和详细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将一切费用和成本都与作业相关联,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作业成本的构成和动态变化。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往往只提供总成本的统计数据,无法直观地了解作业的细节和成本的构成。
而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每个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利润。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对作业成本的实时追踪和计算,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成本。
相比之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需要更多的手工输入和计算,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延误。
对比解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

对比解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改进,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而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
下面来具体分析对比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有哪些不同。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直接材料成本与直接人工成本都可以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两者的区别集中在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上,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分配。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当企业生产多样性明显对,生产量小、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成本分配偏低,而生产量大、技术要求低的产品成本分配偏高。
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确认发生制造费用的一个或多个作业环节,如维修机器作业、搬运作业、质量检验作业等;然后根据作业量的大小,将制造费用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最后依据相应的成本动因,如维修工时、搬运数量、检查次数等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制造费用按照成本动因直接分配,避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扭曲。
作业成本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成本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划分不清的缺点,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zjzcgl/cwgl/201409/189057.shtml。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是指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主要是上期成本,经过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本期成本。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核算简单,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泛。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计算期初存货成本,然后是计算本期生产成本,最后是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简单,需要掌握和处理的数据量较小,因此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或者作业单元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从而得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是核算依据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上期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对整体成本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更注重对细分成本的计算。
最后是适用范围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依据、核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成本管理简答题

一、简答题(30分,5题)1、说明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2811 对成本内涵的认识不同作业成本观认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传统作业观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总和。
2 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作业成本观不仅关注产品结果,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从而要求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一对一的,所以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类作业。
传统作业观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比较狭窄。
3 对成本经济内容认识不同作业成本观的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包括期间费用)。
作业成本发立足于全面的成本概念进行管理,使产品成本的构成涵盖了期间成本。
就某一制造中心而言,改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品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观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是否与产品直接相关,成本项目按作业类别设置。
传统成本观认为产品成本是制造成本,即产品成本计算到制造环节为止,产品成本项目按费用经济用途设置,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不计入产品成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抵减当期收入。
4 对制造费用的分配认识不同作业成本观认为,对制造费用的分配由若干成本库分别进行分配,这就要求增加分配标准,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从而使在生产计算机化、自动化条件下产品成本比重增大的制造费用的分配明细化,提高成本的归属性,以体现不同产品生产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耗费上的差别。
传统成本观对制造费用的分配较粗,是按产品类别分别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分配标准较少。
2、阐述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区别。
259责任中心当期发生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就是它的责任成本。
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归集产品的生产耗费,归集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生产或经营管理的耗费,归集的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1。
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
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这里所说的传统成本计算法,实际上是指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
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是指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台时等作为分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按传统成本计算法,某产品的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间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某产品间接成本=该产品直接工时(或台时等)总数×间接费用分配率式中间接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间接费用分配率=)(单位直接工时产量间接费用总额⨯∑ 在这种方法下,从总体看,生产的产品产量越多,决定间接成本费用分配率的公式中的分母就越大,从而使间接成本分配率就越小。
在间接费用总额和单位工时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高,间接费用分配率就越低,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
这就导致许多企业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而进行大批量的产品生产。
当增加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不能马上销售出去时,就会增加存货成本;当产品由于积压变质而报废时,其损失将远远大于由于增加产量而形成的产品成本节约额。
再从各种产品分别看,各种产品分摊的间接费用又与产量成正比,实际上,间接费用并不与产量成正比。
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在几十年前是合理的。
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公司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构成产品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且这两种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很小,因此,用少量的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导致的扭曲是非常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公司及其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这些虚假的、失真的成本信息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成本失控和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作业成本计算法正是以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而产生的。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摘要】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成本法主要以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所有生产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以便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给作业,并根据实际作业量来确定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更精准地确定成本,适合于多样化生产。
两种方法在成本核算原理、分配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成本分配对象、成本分配基础等。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差异、特点、成本核算1. 引言1.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分配基础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加详细和精细,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或任务进行跟踪和核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情况。
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更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较为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成本固定、结构简单的企业。
而作业成本法则更能满足那些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详细核算成本的企业需求,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来辅助管理决策。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可以看出,它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进行管理,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和决策。
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分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特点传统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传统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归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按照制造产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来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追踪每个独立作业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使用,其计算速度较快,尤其适用于生产量大,而生产线上工作时间和所需资源状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整个生产线的总成本,还可以进行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性支出之间的区分,计算不同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和决策。
传统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
但是传统成本法也存在缺点。
该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成本因素,如装置寿命、产品的维修和保养成本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难以适应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或者需要进行追踪多个作业或产品的情况,并且会产生过多的平均成本,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个产品的个别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针对每个生产过程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更能够准确地追踪每个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避免通常以平均成本为基础作出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不同产品实际成本的数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人员和机器的利用率。
对于小批量或单品生产,或者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作业成本法更加适用。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能够准确计算。
此外,该方法可能会忽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的一些成本,如前期开发和研究成本、产品质量损失等。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量大、产品重复性高的组织,而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
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随着工业化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将生产成本管理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法有许多种,例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
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将从精度、适用范围、复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1. 精度作业成本法是将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通过分摊到不同生产作业上来计算的。
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分散型制造业比较适用,由于比较深入的细化,所以更为准确。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和人力资源,因此计算精度需要专业的系统来保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更为简单和直观,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分配到成本中心或者按照产量比例计算成本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单一的企业,计算精度只需考虑具体的情况而不必过于繁琐。
综上,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更为细致,更加精确,但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计算精度比较直观,但不够精细。
2. 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大,基本上只能用于那些不同产品较多且不同程度较大时才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多样化的企业,就需要更加详细的成本分类来进行费用的协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过程单一的企业,更加适用于这种企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那些大型多元化的企业,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过程单一,产品种类简单的企业。
3. 复杂度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来说,比较复杂。
首先是在成本分类和分配方面的复杂度,其次是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里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协调才能确保数据准确。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只需要较好的识别主成本,很多信息就可以普通化,但由于生产过程复杂,可能会忽视了一些细节。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上以及成本分类这些方面工作更繁琐,复杂度更高。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用来计算制造产品成本的
方法,但它们在实践中的运用略有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依据,将生产过程中直接成
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制造产品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和操作。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够以“平均成本”的方法去计算每
件产品的成本,而不能够真正地反映每件产品的实际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依据,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
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这种方法更为精确,可以根据每个产品
的具体成本进行计算和分配。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界定每一份
成本,并且可以通过减小非关键环节的成本来获得更高的效益。
但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整个过程非常繁琐,需要进行大量的簿记
工作,因此它的成本高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优劣,具体选
择哪一种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如果公司的产品种类很少,且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相似性,那么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会
更为适用。
如果公司的产品种类繁多,且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具
有较大的差异性,那么作业成本法则可能会更为适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中心 标准化 研发设计 基础研究 原料检验 数控加工 磨床加工 热表处理 去毛刺 精研作业 装配作业 检验作业 理化实验 环境实验 性能实验 物资供应 行政作业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作业动因 工时 工作量 工时 检验批次数量 机器工时 机器工时 处理批次数量 人工工时 机器工时 装配工时 检验批次数量 理化批次数量 实验时长 实验批次数量 采购批次数量 人数 销售业绩额 人数
二、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
的费用,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 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 的成本对象中去。传统成本核算法主要分为三类: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
体会
通过实训,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学 习过程中,小组同学们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上 的不足,但是在完成实训的过程 中小组同学们都认真学习,翻阅书本,和同 学们互相交流,积极学习,巩固了小组成员 在两种成本法之间的学习和了解
PROJECTS SHOW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2 02 3
PROJECT SUMMARY
PA R T 0 4
总结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不同点 1. 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企业被认为是成本的计算对象。进行产品的成本核 算,产品的成本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同时也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原因,其 形成的全过程。因此,这也就引发了成本计算对象的多维度,使它分为: 最终产品、资源、运营、工作中心。 2. 成本计算的目的不同 传统成本方法计算成本本身以及对成本的目的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 计算是由生产过程中操作引起的,并且应该确定该操作是否跟产品的生产 活动有关。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企业核算成本的方法,但是两种方法的核算方式存在一
定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主要核算对象,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每个作业为主
要核算对象。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异如下:
1.核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以生产过程为核算对象,即将所有生产成本按不同部门、不同工序的生产
计划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法以每个作业为核算对象,即将所有生产成本按不同作业的生
产计划进行分配。
2.成本计算
传统成本法是将所有成本分配到制成品中,以计算每个单位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
摊到每个单位的销售价格中;而作业成本法则是将作业成本直接分配到制成品中,以计算
每个制成品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摊到每个单位的销售价格中。
传统成本法是按照生产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来进行成本核算的,即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有
的工序、部门和物料进行核算,相对较为复杂;而作业成本法是按照每个作业实际的成本
来进行成本核算的,相对单一和简单。
4.核算结果
传统成本法得出的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由于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多个工序和多种物
料的分配,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而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相对单一,但是计算过程较为简单,可以更快速地得出计算结果。
总的来说,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虽然都是用于核算成本的方法,但是两者的核算
对象、成本计算、成本核算和计算结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这里所说的传统成本计算法,实际上是指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
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是指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台时等作为分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按传统成本计算法,某产品的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间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某产品间接成本=该产品直接工时(或台时等)总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式中间接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
间接费用分配率=)
(单位直接工时产量间接费用总额⨯∑ 在这种方法下,从总体看,生产的产品产量越多,决定间接成本费用分配率的公式中的分母就越大,从而使间接成本分配率就越小。
在间接费用总额和单位工时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高,间接费用分配率就越低,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
这就导致许多企业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而进行大批量的产品生产。
当增加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不能马上销售出去时,就会增加存货成本;当产品由于积压变质而报废时,其损失将远远大于由于增加产量而形成的产品成本节约额。
再从各种产品分别看,各种产品分摊的间接费用又与产量成正比,实际上,间接费用并不与产量成正比。
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在几十年前是合理的。
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公司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构成产品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且这两种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很小,因此,用少量的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导致的扭曲是非常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公司及其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这些虚假的、失真的成本信息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成本失控和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作业成本计算法正是以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而产生的。
它能够提供某种具体产品消耗间接费用的正确信息资料。
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准确地反映了各种产品按其消耗的设施所付出的代价。
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即按各种产品实际消耗的与间接成本相关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其应该负担的间接成本。
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同样包括直接制造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只不过这种方法在间接成本分配时,不是将
所有的间接成本按同一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而是根据各种间接成本的作业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分配标准。
同时,分配基础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标准,而是采用了多元的分配基准;它不再局限于形式上的分配基准多元化,而是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非常强调非财务变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
由于这种分配方式提高了成本与产品实际耗费的相关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会计能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的信息,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