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训练题(可打印修改)

作业成本法训练题(可打印修改)
作业类别和相关作业量作业类别成本动因作业量产品合计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次数1520订单处理订单处理份数301040机器运行机器运行时间2008001000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两种产品作业成本分配表作业类别作业成本分配率产品消耗动因金额消耗动因金额质量检验40002001000153000订单处理4000100303000101000机器运行4000040200800080032000调整准备2000200800合计1320036800间接费用单位成本132184所以a产品的单位成本
A 产品的单位售价:190+10=200 元,B 产品的单位售价:310+10=320 元
由 A 产品在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为 222 元,B 产品在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 成本为 294 元,可知:
A 产品在提价 10 元后的售价与作业成本法仍有 22 元的差距,提价不能满足成 本的要求 A 产品的定价不够合理,会使每件产品产生 22 元亏损。A 产品在销 售过程中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盈利。
200
6
1200
4
800
合计
13200
36800
间接费用 单位成本
132
184
所以,A 产品的单位成本:50+40+132=222 元
B 产品的单位成本:80+30+184=294 元
2. 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
产品的单位成本。
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则总机器小时为 200+800=1000 小时,分 配率为 50000/1000=50,
1000
时间
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
6
4
10

作业成本法综合习题(含答案)【优质文档】

作业成本法综合习题(含答案)【优质文档】

作业成本法综合习题(含答案)
【综合案例】大华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企业过去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现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已知成本资料和作业情况如下表1-1和1-2所示。

表1-1 产品成本资料
表1-2 作业中心及成本动因情况表
要求:分别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解:
1、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3。

表1-3 传统成本核算法成本计算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如表1-4。

表1-4 成本动因率计算表
(2)将各作业中心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产品,如表1-5。

表1-5 制造费用分配表
(3)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表1-6。

表1-6 作业成本法法成本计算表。

(完整word)作业成本法案例

(完整word)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一、背景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法仅将制造费用分配于各产品.将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分配到各产品中毫无困难,只需采用直接追溯(driver tracing)的方法,大多数传统成本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设计的。

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可通过实地观察而获取,但制造费用却不适合。

因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动因去追溯与分摊。

在传统成本制度中,一般只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成本。

单位水准作业动因(unit —level activity drivers)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

仅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

依据这些单位水准作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时,或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或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

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有:1.产品产量2、直接人工小时3、直接人工金额4、机器小时5、直接材料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和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并且继续为许多企业所使用。

但在某些场合,它们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严重歪曲。

对于在”高级制造环境.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下经营的公司而言,这一产品成本的歪曲问题尤为严重。

高级制造环境的特征是激烈的竞争 (通常在全球范围内) ,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

当这一高级环境下运作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其成本会计制度通常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尤其是对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需要,已迫使许多企业认真关注其成本计算程序。

这意味着过去相当合理的成本制度,可能不再适用。

在今天先进的制造环境中,许多人工已经被机器所取代,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大大下降,而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攀升。

作业成本法例题1

作业成本法例题1

作业成本法例题1
例:某企业同时⽣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每批1 000件,年产量10 000件,B产品每批200件,年产5 000件。

有关成本动因资料如下:
A、B产品单位机器⼯时⽐例为1∶6。

A、B产品每批材料移动次数分别为10次、20次。

每批检验单位为A产品每批50件,B产品每批10件。

A产品直接材料20 000元,直接⼈⼯30 000元;B产品直接材料40 000元,直接⼈⼯15 000元。

依据不同的成本库,归集的制造费⽤如表所⽰,要求按作业成本法计算A、B产品成本。

解:在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步骤如下:
(⼀)按照作业层次分配制造费⽤
1.单位作业层次(机器能量按机器⼯时⽐例分配)
2.批作业层次(材料处理成本与检验成本分别按移动次数与检验次数⽐例分配)
3.能量作业层次(管理⼈员成本、取暖照明、折旧按照直接材料成本⽐例分配)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A、B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汇总表如下:。

作业成本法练习

作业成本法练习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2、资料:某钟表制造公司采用作业基础成本法计算分配间接费用,200×年5月份,该企业有关资料如下:三、要求:1.用作业基础成本法计算分配每种产品的间接费用总额。

2.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基础计算分配各产品的间接费用总额。

假定装配每只时钟的小时数是0.5小时,装配每只手表的小时数是1小时。

时钟的生产量为5000只,手表为7000只。

答案:1.作业成本法2. 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基础3、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1)甲、乙两种产品2008(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360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46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40件,乙为60件,总体完工率均为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之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作业名称质量检验订单处理机器运行设备调整准备成本动因检验次数生产订单份数机器小时数调整准备次数作业成本(元) 4000 4000 40000 2000甲耗用作业量 5 30 200 6乙耗用作业量 15 10 800 4要求:(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之单位成本;(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之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之单位成本。

(3)假设决策者计划让单位售价高于单位成本10元,根据第(2)问之结果确定甲和乙之销售单价,试分析可能造成之损失。

【答案】(1)质量检验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5+15)=200(元/次)订单处理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10+30)=100(元/份)机器运行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0/(200+800)=40(元/小时)调整准备作业成本分配率=2000/(6+4)=200(元/次)甲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元)单位作业成本:(13200+3600)/(100+40×50%)=140(元/件)单位成本:50+40+140=230(元/件)乙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元)单位作业成本:(36800+4600)/(200+60×50%)=180(元/件)单位成本:80+30+180=290(元/件)(2)本月发生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200+800)=50(元/小时)甲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50×200=10000(元)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0000+3600)/(100+40×50%)=113.33(元/件)甲产品单位成本:50+40+113.33=203.33(元/件)乙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50×800=40000(元)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40000+4600)/(200+60×50%)=193.91(元/件)乙产品单位成本:80+30+193.91=303.91(元/件)(3)与传统之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之成本信息。

(完整word版)作业成本法例题

(完整word版)作业成本法例题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2、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RT公司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1.2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1、公司的定价策略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如下表所示:2、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

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

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

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 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归集的结果如下表所示:2、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成本动因:单位作业成本:3、将作业成本库的制造费用按单位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产品4、经过重新计算,管理人员得到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1.4问题的解决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

12.2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12.2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232000
各作业成本库的可追溯成本、成本动因、作业量以及成本分配率等有关资料如下表12-9。
作业成本库
机器调整准备 质量检验 设备维修 生产订单 材料订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产协调 合计
可追溯成本
50000 45000 30000 55000 25000 27000 232000
成本动因
准备次数 检验次数 维修工时 订单份数 订单份数 协调次数
甲产品 300 150 200 195 140 50
作业量 乙产品
200 50 100 80 60 50
合计 500 200 300 275 200 100
要求: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单,生产批量较大;乙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批量较小。
【综合案例二】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批量较大;乙产品技术 其他资料见下表12-8。
项目 产量(件) 直接人工工时(时)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元)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元) 制造费用总额(元)
甲产品
乙产品
10000
2000
25000
4000
12
10
20
20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


(2)对于直接生产费用即直接材料费、直接人 工费用,不需计人各作业成本库,可直接技 产品进行归集,计入产品成本。产品甲与产 品乙当期(月)产量及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共 同耗用的制造费用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月产量件
产品甲
400000
产品乙
200000 420000 168000 600000
直接材料费用元 380000 直接人工费用元 106000 直接人工工时小 400000 时 1864000 总制造费用

(3)该生产部门的全部制造费用(即间接费 用),按作业动因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

(4)在费用归集和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将 各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按相应作业动因,分配 到各产品中去。 产品甲与产品乙的作业动因 数量统计情况如表3-3所示,根据表3—3所 进行的作业动因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可将制造 费用在产品甲与产品乙之间进行分配。作业动 因比率的计算见表3—4,根据计算出的作业 动因比率,分配作业成本,分配过程与结果见 表3—5。
作业成本法案例
例子


某企业的某生产部门生产两种产品,即产品 甲和产品乙,现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其生产费 用组织核算。 (1)该企业根据管理与核算上的需要,对作 业动因进行确认与合并。确认合并后,共有6 项,即材料移动、定单数量、准备次数、维 修小时、质检数量及直接工时;将全部作业 分解与合并为6个作业中心,即材料采购作业 中心、材料处理作业中心、设备维修作业中 心、质量检验作业中心、生产准备作业中心 以及动力与折旧作业中心,并按品甲与产品乙 所归集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 和所分配来的制造费用进行汇总,分别 计算产品甲与产品乙的总成本与单位成 本,如表3—6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

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

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

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

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

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

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

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

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售价过低,导致实际售价250元低于作业成本计算得到的产品成本390.85元。

如果售价不能提高或产品成本不能降低,公司应考虑放弃生产产品Z。


的产品信息,对公司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及时调整,并进一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相对准确的信息对公司的其他决策进行分析调整。

例二:自制或外购决策
最近,公司生产产品A使用一种主要零部件SFA的价格上涨到每件10.6元,这种零件每年需要10000件。

由于公司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其他用途,只需再租用一台设备即可制造这种零件,设备的年租金为40000元。

管理人员对零件自制或外购进行了决策分析。

2.1根据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这种零件的预计制造成本如下:
自制差别成本
外购差别成本
购买成本(10000×10.6)106000
自制零件节约的成本10000
上述成本项目中,共耗固定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在分析中不予考虑。

分析结果显示,自制差别成本为96000元,小于外购差别成本106000元,自制零件可节约10000元,管理人员应选择自制零件SFA。

2.2作业成本法下
经过作业成本计算,管理人员发现有一部分共耗固定成本可以归属到这种零件,其预计制造
成本如下所示:
作业成本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
自制差别成本
SFA。

因为自制差别成本113820元,大于外购差别成本106000元,外购零件可节约7820元。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信息,使管理人员避免了不当的决策。

单位毛利:258.75-(50+60+56.4)=92.35
预计产量:1108200*92.35=12000
售价258.75 目标利润708200
预测企业达到目标利润的产销量为:
708200+28.2*10000+10*1200+60*700+0.2*1000+21.05*4000+25*400+17.5*10000+129000
=1442600
1442600*(258.75-50-60)=9699
作业成本法下达到目标利润的预测产销量为9699件,明显与传统本量利模型预测的结果12000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