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x=2(42-x)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依据“全
场得42
分”)
或42-x=2x
(依据“下半
场得分是上
半场的一
半”或“上
半场得分是
下半场的2
倍”)
(依据“全
场得42
分”)
虽然这些方程之间可以通过变形互相转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通过不同解法的交流,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类是可用抽象的“1”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利用修路这一“工程问题”来引入,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会认为题中缺少解题的信息,此时,教师追问:缺少什么信息呢?学生会回答:不知道公路长多少千米。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假设公路总长为某个具体的长度,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虽然假设的公路具体长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使学生产生探究原因的欲望。通过分析,发现不管公路总长是多少,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分别占
总长度的和是不变的,这也是能得到相同结果的内在原因。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可用“1”来表示公路总长。
教学此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里不是要系统地教学各类“工程问题”,教学时不要对“工程问题”多变式、深挖掘、广训练。
第二,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数量关系,只要会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如“公路的总长÷每天修的长度=需要修的天数”。
第三,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尤其不要把列出“1÷(+)”这一最简形式的算式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形成“解题套路”,而是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和策略。例如,假设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策略,也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认为把公路总长假设成一个具体的量来解决更易于理解,要允许学生继续采用这种一般性的解题思路。把公路总长假设成“1”(而不是1 km),需要学生具有更抽象的数学思维。
第四,要结合问题解决,使学生体会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在此例的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变中有不变的思想、抽象的思想、模型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教材特意在练习中编排了运输问题、行程问题、泄洪问题、种树问题,使学生发现:虽然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各不相同,但其背后的数量关系是
相同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透过纷繁芜杂的现实情境的表象,找出体现数量之间本质关系的数学模型。
(二)具体编排
1.倒数的认识
(1)例1。
教材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如果两个数都是分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如果一个是整数,那么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就是该整数,为例1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1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要分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
1和0的倒数的问题。对于1和0的倒数问题,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2. 分数除法
(1)例1。
例1以折纸活动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先解决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特殊情况;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第一个问题是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有两种思考方法,方法一是利用整数除法的意义,将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理解并计算;方法二是利用分数的意义,将问题转化为求的来理解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凸显方法一的局限性和方法二的一般适用性。
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进而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1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例2。
例2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在解决“谁走得快些”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列式的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所不同的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列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有利于把教学重点集中于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理解“2÷”的算理是本例的重点。教材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呈现推算的思路:由于1小时里有3个小时,所以可以先求出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即先求出小时走的2km的一
半(即)。由于有了直观图的支持,降低了学生对2××3
中每一部分含义的理解难度,顺利完成从“除以一个分数”到“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的转化。
通过求小红平均每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分数除以分数的算式。由于有了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铺垫,教材在这儿没有呈现线段图,而是通过提问“为什么写成×”,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行阐述算理。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一般算法,使学生看到,不管被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不管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只要除数不为0,都可以转化成乘上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这一算法。
(3)例3。
本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出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已在“分数乘数”单元解决了,学生在此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既是分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利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对于不带括号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既可以从左至右按步骤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4)例4。